兩隊人馬幾乎都是步卒,隻有幾名頭領騎著馬。


    此時的天空,東方已漸漸露出了一絲白光。眾人也已不再使用火把。雖然梁如繼這一邊的人少,可是卻全是精銳,如果把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單獨拉出來,那都是可以獨攔一麵的人物。所以,他們這個隊伍,也可以說是軍官教導官。


    因此,聞香教這邊雖然人數是他們的十倍,但想要完全阻止他們衝出包圍也並不容易,更不要說將他們全部消滅了。


    不過,劉子明的這一千人必竟也不是烏合之眾,還是有較強的戰鬥力的,在他的指揮下,梁如繼想要帶隊殺出重圍,卻也一時辦不到。


    雙方拚殺的十分激烈,人員的傷亡也極快。此時的梁如繼所帶來的十人的火銃隊彈藥早已經全部放完,隻能將火銃當鐵棍來使。


    俞仁看著眼前的這一幕,立時拔出了馬背上他們為他準備的長刀,向身後的十餘名兄弟道,“兄弟們,給我殺進去。救出我們的兄弟!”


    他身後的十餘人一起高叫著,紛紛抽出馬刀向陣中衝去。


    第二百九十四章 兩虎相爭


    那些聞香教徒本就與梁如繼他們打的旗鼓相當,這會兒突然被俞仁他們十幾人的馬隊衝過來。一下子,圓形的包圍陣形便被衝開了一個缺口。陣形也開始亂了起來。


    可是俞仁他們卻並不就此擺手,他們的馬隊橫衝直撞,又從敵陣的另一麵殺了出去,然後調轉馬頭又從另外一個方向殺了個對穿。


    幾個迴合一下來。劉子明再也控製不住陣形,眾間香教徒一片混亂,相互推擠,莫說殺敵,便連自留也難了。


    眼見梁如繼借機帶隊向已是混亂一片的眾教徒衝殺過去。轉眼之間,教徒們便一片片的倒下。劉子明知道,再不能打下去了。


    “撤、快撤!”劉子明高喊著。


    這一千人可是他多年來的心血啊!也等同於他的近衛軍。他本是打算憑這一千人帶領自己統轄下的近十萬徒眾舉事的。


    沒想到今日一戰,一下子便損失了十之六七。這讓劉子明怎能不心痛。


    “快撤、快撤!”劉子明一麵高喊著,一麵親自帶領一隊百餘人的預備隊衝上去,拚死頂住梁如繼與俞仁馬隊的進攻。


    在劉子明拚死阻擊下,他的這一千近衛軍,終於逃出了三四百人。而所付出的代價則是,他的左臂重傷,身中三刀。隨在他身邊的百人也剩下不足二十人。


    最後,在他的大弟子黃玉蝶的拚死救護之人,劉子明最終帶著十餘人逃迴了秦山上。


    梁如繼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戰,居然便消滅掉了劉子明大半的精銳。


    而俞仁更是意外,他第一次真正認識到:騎兵在這個時代裏的威力。


    今天的這一戰,與其說是梁如繼的百人打敗了劉子明的千人,還不如說俞仁的十人騎兵打敗了劉子明的千人步兵。


    這同時,也讓俞仁更加的擔心起來。自己僅僅隻是十人的騎兵小隊,便能夠發揮如此的威力,那麽同上此推想,便可想見,女真人的六萬騎兵精銳將會有如何的威力!


    也難怪有那句話:女真不滿萬,滿萬天下無敵。


    在這一刻,俞仁再一次感受到女真人的強大。這種威脅,如芒刺在背。“總有一天,我要親身見識一下你們女真人的利害!”俞仁在心裏暗暗的發誓。


    “堂主,沒想到這個劉子明還有如此強的實力。是我小看了他。如果今晚不是堂主及時趕到,說不定被消滅的便是我們了。”梁如繼走上來,向俞仁道。


    俞仁舉目望了望眾人,向梁如繼問道,“若蘭若梅她們呢?”


    “我們在這兒!”若梅說著話,拉著姐姐的手,從人從中鑽了出來。此時的她們也早已是滿身鮮血。但臉上去滿是興奮的表情,顯然是因為俞仁沒有把她們忘記。


    俞仁見到了這姐妹倆,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徹底放了下來。


    “沒想到這聞香教一個小小的分部便有如此強的實力。這還是在他們沒有組織起那些普通教眾之前,如果他們將全部的教眾組織起來,將會是如何?我簡直不敢想了。”


    “教主請放心。據我所知。這個劉子明所統轄的濟南分壇仍是整個聞香教實力最實的一支。而且也隻有他有這種遠見,早早的便訓練了一批上千人的近衛軍,其實的分壇都沒有。據我所知,他這一千人的近衛軍所以戰鬥力強,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是:


    最近兩個月,劉子明新收了一名弟子。此人原是遼東守將之子,袁應泰戰敗之後,此人逃到了山東,被劉子明收入帳下。在此人的訓導之下,他這一千人的隊伍才能在最近兩個月內戰鬥力大幅度的提升。


    今日一戰,雖然我們隻是消滅了聞香教一個分壇的數百人,可是對聞香教的打擊幾乎等同於斷去了一臂。”梁宗義站出一道。


    俞仁聽了這話,才放下心來。他來到梁宗義的麵前,親手幫他擦去了臉上的鮮血。


    “這都是兄弟們共同努力的功勞啊!今天在這兒,我想借此機會再說一句。


    我們不是喜歡戰爭的人。打戰殺人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可是,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拿起刀,為的是捍衛我們更多兄弟姐妹的利益,為他們爭取更幸福的生活,也為我們爭取更幸福的生活。


    眼下,朝廷雖然腐敗,但我們卻一時還離不開他。如果現在我們就讓大明帝國垮了台,這天下的百姓和我們的兄弟姐妹們也將一起失去一個大大的庇護。到那時,女真人便會跨著他們的戰馬踏進中原,用他們的馬刀和弓箭奪走我們無數兄弟姐妹們的生命,搶走他們所有的一切,將他們擄為奴隸。


    所以,眼下我們必須要幫助朝廷,讓聞香教這一次的造反盡量的少耗去大明的一些精氣。


    為天下百姓、為我們的兄弟姐妹、也為我們自己!”


    “我們願終生跟隨俞堂主,聽堂主的話,至死不渝!”梁宗義在下麵,高舉起手臂喊道。


    站在他身後的一眾兄弟也都跟著一起喊起來,“願終生跟隨堂主、至死不渝!”


    俞仁點點頭,舉起手,讓大家安靜下來,然後他便安排梁如繼與黃吉安盡快帶領兄弟們離開此地,找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休整。必竟,這兒還是聞香教的心腹之地。


    三天後,泰山腳下突然來了一隊奇怪的隊伍。這個隊伍有四五十人。他們趕著十多輛的牛車,裝載著的是一車車的糧食。沿途的災民們看到這一車車的糧食,心裏暗暗的吞著口水,但是卻沒有人敢打他們的主意。因為他們每個人隨身都帶著武器。


    這群人最終選擇了一處災民最為集中的地方停了下來,並且開始砍伐旁邊的樹木搭棚子。


    所有的災民都好奇的看著這群人,大家誰也不知道這些人要幹嘛。


    經過大半日的努力,他們終於搭好了三間草棚。


    第二天一早,三間草棚裏便飄出誘人的粥香。近處的許多災民都探出了頭。


    這幾天,聞香教的施粥量,明顯有所下降。原本一天兩頓的,幾乎都改成了一天一頓,而且粥裏的米也明顯少了。這使得這些災民們最近幾天過的異常的艱難。許多人開始想著是否要準備迴家了。


    俞仁的粥棚恰巧在這個時候設立起來,真可以說是及時雨。不等他們宣布,早已有許多人聞訊趕來此地領粥。


    大家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具體的施粥的事情,俞仁全全交給了黃吉安。他與梁宗義兩人坐在一輛牛車上聊著天。而梁如繼在那夜一戰之後便迴去了。他們本來是到兗州給曹安送糧的,結果卻正巧遇到了黃吉安送去的緊急求救信。於是,梁如繼帶著兄弟們星夜趕來。


    如今事情了結,他也便迴去了,隻留下幾十名兄弟由他的侄子統領,以便保護俞仁的安全。


    “宗義,你說這劉子明為什麽會突然減少了施粥呢?”俞仁看著眼前餓的行動艱難的災民們問。


    “據我的線報。劉子明自那夜與我們一戰之後,因為損失慘重,加上又怕我們再去找他們的麻煩,他本人已經帶著餘下的不足五百人的近衛軍和他的三大弟子離開泰山,到兗州去了。此地的小頭目因為沒人管,便各自將手中所管的糧米悄悄的拿出去盜賣。所以才會出現施粥越來越少的情況。”梁宗義輕聲道。


    俞仁歎了口氣,“看來,這聞香教也還是逃不過這些汙濁世風的影響。徐鴻儒、劉子明這些人,雖有大誌,卻可惜自身才能不足。結果不但不能成事,反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在這方麵,我們也應該以此為戒啊!對任何人都應該做好監督,不能因為信任他,便把該放的、不該放的權都放給他。”


    兩人聊著天,前麵已經開始施粥了。


    梁宗義看著麵前的大片災民,突然提出一個問題。


    “堂主。咱們這樣施粥是可以。但您要怎麽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隨您到東番那麽遠的地方去開荒呢?”


    【很欣慰還經常能看到幾位讀者朋友的鮮花,醉酒在這裏感謝你們的支持。】


    第二百九十五章 招人之難


    俞仁笑了笑,沒有迴答。“你且看著,慢慢就知道了。”


    俞仁所設的這個粥棚施粥情況雖然比聞香教的好上不少,但是對於災民來說,也隻能說是勉強不會被餓死,想要吃飽,還談不上。


    三天以後,俞仁在各處分設的粥棚全都貼出告示。告示的大意是:由於糧米有限,他們許家的粥棚不知道會在什麽時候撤消。如果有人願意隨他們到東番島去拓荒,那麽便能現場得到一袋子的米三兩銀子的報酬。這是他們一年的勞動報酬。


    此外,去東番島的人,從登舟那一刻算,便可得到每日一斤米的保證。在一年後,如果不想再幹了,他們會派船將人送迴來。


    此告示一貼出來,立時便引起了軒然大波。要知道,這些災民原是衝著聞香教的施粥來的,許多人的家甚至遠的百裏之外。而今,眼見著聞香教的施粥越來越少,好容易盼到了許家這新的大善人,可這會兒又說不知什麽時候會撤。


    對於告示上所說的到東番拓荒,這個辦法固然好,每天一斤米,不僅可以養活自己,甚至還可以多養活一個孩子。但關鍵是,這些人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們絕大多數人一生都沒出過山東,甚至沒出過濟南府。現在說要讓他們到遠在數千裏之外的東番島去。他們誰也不敢冒這個險。


    告示貼出的第一天,沒有一個人來俞仁這兒報名。俞仁在粥棚前靜靜的等待了一整天,卻沒有看到一個人來。


    俞仁失望了。起初,他覺得自己的這個告示一貼出去,必定會有許多人響應的。要知道,這可是他專門為區別那些借災年,低價買人的富戶,而專設的。沒想到,這些災民卻寧願賣身給那些富戶,也不願隨他去台灣。


    由於聽說許家的粥棚可能要撤,原本聚集在此的災民們,開始陸續的有人離開了。而新來的幾戶本地鄉紳借機大肆的收羅災民,用半袋米的價錢便買一個成年的男人,而女人的價錢比這還要低兩分。


    但即便是如此,許多的災民都還是趨之若鶩。可是,因為災民太多,這些鄉紳也隻是挑了其中的少許,大多數人還是留了下來。


    看著這些留下來的人們滿眼的絕望,就好似是被判了死刑。俞仁實在是憤憤不平。


    “為什麽我們的價錢明顯比他們高出幾倍,卻沒有一個人來,而他們那兒大家卻都搶著去呢?”


    “因為這些人知道自己賣給這些本地的鄉紳,便等於找到了歸宿。這些鄉紳既然用糧食給他們換了人,便一定不會隨便的讓他們再餓死。而跟著這些鄉紳,也不過是做些種地的事情。


    可咱們要求他們去的地方太遠了,而且由於相比那此鄉紳,我們給的條件太好了,他們反而不敢相信我們的話。”


    俞仁歎了口氣,“看來,這好人有時候還真是不能做啊!好,那就把告示改一下。就寫,以一袋米買一個人。賣身期約為十年。但是隨我們到東番島開荒這一條卻不能改。不然,我們就是在欺騙他們了。”


    黃吉安答應一聲,下去馬上讓人給改了。


    可是,災民們還是沒有一點動靜。


    一直等到旁晚施完第二遍粥,還是沒有一個人來。俞仁實在是失望了。


    就在俞仁無計可施時,有一個女人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走了過來。


    “我們願意賣身!”


    俞仁聽到有人願意賣身,大喜,差一點衝上去親他一口。


    仔細一看,來的人他認識。正是前陣子他們在濟南府外小鎮上遇到的那個店小二陸清和他的那個年輕的義母蔣小婉。


    “是你們?你們怎麽也在這兒?”


    “我們離開家鄉後,走了大半個濟南府,最後還是隻找到這兒還有一點活下去的希望。所以,我們最後還是不得不來了。”說到這兒,蔣小婉轉身向著麵前的一眾災民們道,“親鄉們。咱們老話說的好,人挪活、樹挪死。眼下遇到這樣的大災年。如果我們還死守在這兒,就真的隻有死路一條了。


    眼下俞相公雖然讓我們去的地方比較遠,也許還要冒許多的風險。但是至少還有幾分生的希望吧!而留在這裏,我們又能活多久?朝廷,我們是指望不上了。那些家有餘糧的鄉紳們,也都挑完了人。不隨俞相公走,待到七天以後許家的粥棚一撤,我們就隻有餓死的份了。


    我們母子這些天幾乎走遍了大半個濟南府。到處都是一片赤地,連樹皮、草根都很難找到了。我還聽說,聞香教的劉長老也帶著他的親信到兗州去了。不用多久,他們的粥棚也必定會撤了。


    到時候,我們還要怎麽活下去?俞相公雖然心善,但他們的糧也是有限的,要的人數也必然是有限的。你們如果報名晚了,到時候就是想來,也沒有機會了。到那時,就真的隻能留在這兒被活活餓死了。”


    蔣小婉的幾句話果然打動了這些災民,大家聽說聞香教也要走了,而這兒的名額還是有限的,人群開始騷動起來。要知道,這兒現在已經成了他們活下去唯一的希望了。


    大家開始拚命的向俞仁的草棚湧。生怕來晚了沒有了名額。


    俞仁終於笑了。


    “大家不要擠,排好隊,我們要的人很多,一時不會滿額的。誰擠便取消誰的資格。”黃吉安見眾人擠的亂作一團,許多婦人抱著孩子被擠的倒在了地上,周圍的人也全都不顧,甚至直接就從身上踩過去;於是趕緊大喊著,來維持秩序。


    很快,俞仁便收了近萬名的災民。他與那些鄉紳不同,他是無論老少婦孺,他都收。有人問,“孩子的賣身期是不是也是十年。”俞仁正要迴答,蔣小婉已經幫著他搶答了,“是,但是要從也十八歲成年以後開始算。”


    俞仁讚許的看了一眼蔣小婉,這一次,如果不是這個女人的幫忙,他這事還真不容易辦成。


    看著自己帶來的糧食已經差不多空了。俞仁隻好暫停了收人。但周圍還有許多的災民聞訊在往這裏趕。如今的形勢,便如一道被打開的江閘,人潮如水潮一般向這兒湧過來,勢不可攔。


    俞仁知道,這後麵的事情就簡單了,隻要他們有足夠的糧食,要多少人都有。於是他親自帶隊,將這一批近萬名的首批災民帶到大清河邊。那兒早已停泊了二三十條大船。


    雖然一條船上最多可裝兩三百人,但必竟人還是太多。所以要分兩批運。暫時不能走的,便就地紮營。濟南府的官員們眼看著俞仁一批批的把這些人運走,卻並沒有人阻止,他們反而在心裏暗自慶幸。要知道,這麽多的災民聚在一起,他們又沒糧米可以賑濟,這就如同一個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引爆。如今俞仁這麽一搞,反把他們的這顆定時炸彈給拆了,他們自然高興。


    送走了第一批,還留下了四千餘人,要等到台灣那邊再派船來接人至少也還得一個多月。俞仁有些等不及了,他將幾名親信召來,讓他們想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巨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的男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的男人並收藏明末巨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