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徐家突然接去了我們家的幾位老客,一來是因為沈東家突然病倒了,再者,他們也一定為他們開出了更低的價格。
可是,他們徐家突然接了這麽多單,織房必定一時產不出來。想要憑著在其他小戶那處收貨來填充,大多數的小戶也都有著固定的客源,憑此收上來的數量也有限的很。
以我猜想,徐家打的算盤必然是認為,隻要讓我們沈家的棉布暫時銷不出去。到時他們便可以借機找人上門,壓低價格,將我們的棉布買過去。
如此一來,我們沈家的生意命脈便掌握在了他們徐家的手裏。從此在鬆江府,織房業便由他們徐家一家說了算了。”
俞仁聽著帳房先生的分析,是越聽越是佩服。他對這些情況也了解一些,可是卻完全沒有像帳房先生分析的如此深。
“如此,我該怎麽辦?”俞仁急切的問道。
“東家如果與徐家去爭那些老客,一來沈東家新病,不能出麵;二來,如此相爭,必然兩敗俱傷。沈家就算是將幾位老客爭取迴來了,這價格也必然被大大打壓。將來這織房的日子隻怕也不好過了。
如果去爭取徐家的客人,徐家也必然想到這一點,不會不防上一手。隻怕也難以奏效。
我認識一位走南洋的大商家。他們每年也都要收不少的棉布。不過,因為聽說這位大商家出身有些不太幹淨,沈東家當年為了怕惹禍上身,便沒有去與他們做生意。
眼下,這已是我們最後的希望。至於爭取徐家的老客方麵,我認為還是要派個得力的人去。不為了拿來訂單,而是為了把徐家的價格也壓下去。徐家既然想吃掉我們,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好過。”
俞仁連連點頭。“商場如戰場,先生所言及是。爭取徐家老客的事情,我便托付給先生了。需要些什麽,先生盡管明言。至於那位南洋海商,也還是要請先生幫我引薦引薦。”
帳房先生站起來,“放心吧!徐家的幾位老客,我都知道,迴頭我先找幾個熟人牽一下線,與他們分別約個時間,東家再出麵與他們聊一聊。順便給他們開個低價。不過價格也不宜太低,要讓徐家的老客們既覺得這個價格有誘惑力,又不至於低到不現實。
如此,萬一他們真的向咱們買。咱們也可以賣些給他們。
至於南洋海商那邊,我也沒什麽熟人,隻能幫東家引薦他們一位管事認識。這後麵的事情,便需東家自己搞定了。”
俞仁連連點頭。“如此,便足夠了。”
說完,俞仁便從袖子裏掏出一張五十兩的銀票遞給帳房先生。“這點銀子,先生先用著,如果不夠打點,隨時向我開口。需要些什麽人,也盡管直說。
從現在起,您就跟在我身邊,幫我處理棉布銷路的問題,至於這倉庫的帳目。迴頭我自會找人接管。”
帳房先生伸手接過銀票。“好,那我現在就先去聯係一下熟人。”說完,便轉身走了。
俞仁望著遠去的蔡帳房,心中漸漸有了幾分底氣。終於在紛繁雜亂的沈家事務中理出了一些頭絮。雖然自己暫時還不能確定,這位蔡帳房給出自己的主意是善還是惡。但至少他的這一翻分析是有道理的。
接下來的幾天,俞仁先去會了幾位徐家的老客商,跟他們報了個低價。不過,正如帳房的蔡先生所預料的,這幾位起初聽了俞仁的報價,都顯的很有興趣,可是接下來卻沒有了後文。
俞仁知道,這一定是徐家也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和價格。雖然沒能在這幾位身上拿到訂單,但這本就在俞仁的意料之中。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攻下南洋海商這個城堡了。
這幾乎已經成了俞仁唯一的希望。
這一天,蔡帳房終於托一位相熟的朋友,聯係上了那位南洋海商手下的一位管事。
本來約好了上午辰時,在太白居,俞仁請這位姓焦的管事吃飯。可是俞仁帶著蔡帳房還有他的那位叫歐陽明的朋友,在太白居從上午辰時一直等到了午時,這位焦管事才姍姍來遲。
見到這位焦管事抬著高傲的頭,俞仁的心裏便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他暗自在心中猜測,這一樁生意隻怕不是那麽容易拿下。
果然,焦管事十分托大的在主位上坐下後,連看也不看俞仁一眼,便直接問一旁的歐陽明。“你今天請我來吃飯,隻怕不僅僅是吃飯吧!有什麽事情,就快些說好了。我忙的很,一會兒還得迴鋪子。上午收了一大堆的貨都擺在那兒,還沒來的及分類清理呢!再過半個月便是出海的日子了,這些貨可得早些準備好。”
歐陽明趕緊給焦管事斟了一杯上好的竹葉青酒。“都知道您老是大忙人。不過,既然來了,總要吃過喝過再走。我也難得請您老一次,順便還有兩位朋友給您引薦引薦。”
歐陽明說著,趕緊給俞仁和蔡帳房介紹了一下。
那焦管事眯著眼看了俞仁一眼。“你就是沈明航的外甥吧!聽說了。沈明航最近一病不起,你小子倒是幸運的很,拾了個現成的金元寶!”
這焦管事說話無禮的很。俞仁這心裏便有著幾分不舒服。可是又拿他沒有辦法,誰讓他現在有求於人呢!隻能忍著。
焦管事一麵拿起桌上的一個雞腿啃起來,一麵向著俞仁道,“今天是你要找我吧!說吧!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看在歐陽明的麵子上,我都會盡量幫著你的。誰讓大家都是朋友呢!”
說完,焦管事看了一眼坐在他旁邊的歐陽明。歐陽明會意,趕緊把俞仁事先交給他的一塊足有二十兩的銀子悄悄塞到焦管事的袖子裏。
那焦管事接了銀子,臉上的笑容便更顯的燦爛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心小鬼
俞仁見姓焦的接了銀子,這才道,“想來焦管事也聽說了。這事我也不必瞞您。我們家自從舅舅生病以來,便走失了好幾位老客。如今織房裏的棉布堆的有些多,想讓焦管事幫著想點辦法。”
焦管事輕輕放下手裏的雞腿,“俞小相公何必隱瞞。此事其實我早就聽說了。你們沈家的所有大客商都被徐家給搶了去。如今隻怕倉庫裏的棉布已經堆成了山了吧!又何止僅是有點多。”
俞仁見這個焦管事早已將他們俞家的內幕打聽的十分清楚了,便知道這一迴的生意不會那麽好談。
“焦先生說的不差。我們家的情況目前確實是有些遭,這也是我今天來找焦先生的主要原因。”
焦管事眯眼一副傲然的樣子,聽說俞仁的話。
“聽說你們東家一向自命清高,嫌我們這些海商身上不幹淨,不屑與我們做生意。今日俞小相公怎麽又會求到我張家的門上?”
俞仁的臉色有些不大好看了,他沒想到這個姓焦的如此不賣他的麵子,明明收了自己二十兩銀子的好處,卻還是如此的不給臉。俞仁看了看一旁的歐陽明,沒有說話。
歐陽明是聰明人,一見大家氣氛有些僵,便趕緊出來打圓場。端起酒杯向焦管事道,“咱們今天出來是喝酒的,那些生意上的事情,迴頭有空再談不遲。來,我先敬焦大哥一杯。”
那焦管事卻看也不看歐陽明一眼,隻是盯著俞仁道,“小子,我把話擺明著在這兒吧!你們家棉布的事情,給我五百兩,我包你銷完眼下倉庫裏的全部貨。我們張家每年有五條大船出海,我至少可以給你挪出一條船來,裝你沈家的棉布。”
俞仁聽到歐陽明張口就要五百兩銀子,不由的氣不打一處來。沒想到一個普通商戶的管事便有如此的貪心。於是,他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站了起來,撂下一句話:“真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
說完,俞仁一甩袖子,走了!
出了太白居,蔡帳房才小跑著趕了上來。
“東家您方才太衝動了。這下子得罪了焦管事,這棉布的生意隻怕就黃了。”
俞仁卻不以為意。“沒什麽大不了。我就不信,沒有他姓焦的,我這棉布的生意便做不成。他又不是東家,他不跟咱們做這生意,我直接去找他們東家去便是。大不了,我們把價壓低一些。咱們沈家的棉布質地比那些小戶做的精細,價格便宜,還怕他不收嗎!”
蔡帳房歎了口氣。“東家有所不知。這姓焦的所以如此驕橫,是因為他仍是府衙焦推官的本家侄子。他雖然在張家的鋪子裏名義上隻是個管事,可實際上卻是半個東家。他們東家張順義明知他經常貪沒一些生意上的銀錢,還往往在收貨時吃賣家的好處,可是卻裝作不知,便是因為他的這一層關係。
張家在鬆江府的生意雖然不小,卻還要多多依賴他從中與官府和船舶司的人打交道。因此,便是張順義也不敢多得罪他。
我聽說這個焦榮小氣的很。東家您今天傷了他的麵子,這與張家的生意便一定做不成了。”
說到這兒,蔡帳房忍不住歎了口氣。
俞仁這才知道自己方才的一時衝動,居然帶來這樣嚴重的後果。可是,此時後悔已經沒用了。再說,讓他卑躬屈膝去討好這個姓焦的,俞仁實在受不了。“不就是一單生意嘛!我還就不信了,沒了他焦榮,我便接不到生意!”
蔡帳房接口道,“陸商的生意已經被徐家幾乎獨攬了。海上的生意又一向並不穩固。如今又失了以向南洋販布為主的張家。隻怕東家就算暫時找到客商,解決了眼前的存貨,這後來的織房棉布的銷售還將是一個大問題。”
俞仁突然問蔡帳房道,“難道,我們就不能自己販布嗎?為什麽一定要把命運交到別人的手裏?”
“這個問題,從前沈東家也曾考慮過。可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能夠幫他長途跋涉的去販布,如果他自己親自去,又無人照管家中的這些生意,所以隻好將織好的棉布直接賣給那些布販賣。雖然利薄些,卻無任何風險。”
俞仁低頭不語,他的心中開始有了一個新的計劃。
第二天,鬆江府的茶樓裏,便有流言傳來。說是沈明航的外甥不堪壓力,獨自泛舟海上了,拋下個偌大的家業,無人照管。
這沈家在鬆江府近幾年生意發展的很快,沈明航從他爹手裏接手時,他們沈家在鬆江還是個排不上名的小戶,頂多隻能算是個殷實人家,可到了他的手裏,十年不到,便已成了鬆江府兩大織房主之一,擁有織機上千台。
所以,鬆江府的人們大多看沈家是既羨慕又嫉妒。這眼下終於看到沈家倒了黴,這些人也是大大的滿足了一下自己的某種心理。於是,沈家一切的壞消息在鬆江府,也便傳的格外的快。
可是,這關於俞仁出走的傳言才隻傳了三天,第四天便傳不下去了。因為俞仁又坐著船迴來了。
去的時候,俞仁是孤身一人,坐著條小漁船去的。迴來的時候,還是孤身一人,還是那條小漁船。
於是便有好事者,私下向那船夫打聽,問他這幾天載俞仁去了什麽地方,見了些什麽人,幹了些什麽事。
可是,眾人卻發現,這船夫自從出了這一趟海之後,便像是啞掉了一般,無論誰問他關於這次出海的事情,他都閉口不言。
這樣的怪事讓人們更加的不解,於是關於俞仁這次出海的猜測便更多了。有說他是帶了一船的財物,本打算出海逃到他老家福建去,卻不想在海上遇到了海盜,被搶劫一空,隻得迴來。
也有說他是原本打算私攜沈家的財物,逃迴他福建老家,但半路上突然良心發現,然後又折轉迴來的。
不過,無論哪一種版本,眾人的結論卻是一致的。這個俞小相公絕對不像傳說中的那麽利害,更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善良,這一迴沈家隻怕要倒了。
可是,這種結論也隻在鬆江府的酒肆茶館裏傳了五天,第六天便再沒有人說了。因為一件讓所有人都沒有料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這一天城門剛開不久,便見到五個身著怪異裝束的人進了城。原本,在大明,因明陽心學近數十年的傳播,加之官員的嚴重缺失,無人管教引導,如今的世風已是大改,奇裝異服也是常有的事。可是這幾個人的穿著卻有些怪,而且這五個人還都是鬆江人認識的老熟人。
他們便是前些天,夥同鋪內夥計,卷了沈家鋪子裏的財物跑路的那五名掌櫃。
此時,這五人人人光著上身,背上背著兩根荊條,向著沈府行去。
這一幕中國人都太熟悉了!負荊請罪啊!
這一下,看熱鬧的人可就多了。一時間人們又紛紛猜測起來。原本,大家都不看好這個俞小相公,認為他是個貪心,又沒能力的家夥。沈明航這麽一倒,沈家那些精明似鬼的管事們還不把沈家給掏空了啊!
前麵的那五個掌櫃便是最好的表率,他們這算是膽大的。膽小的不敢明來,但是暗中貪沒、做假帳,這卻是必然的。用不著半年,沈家必然要破門,這是鬆江人公開的觀點,也是主流觀點的代表。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五個大膽的表率這一次居然自投羅網,主動送上門來。還搞了這麽一出負荊請罪。
這幾個家夥怎麽看也不像是有如此覺悟的人啊!要是有這樣的覺悟,當初他們也就不會做那樣的事了。
於是,大家最終得出的結論隻有一個:他們是被迫的。
第一百三十六章 沈家流言
看來,這個俞小相公並是像他表麵看上去的那麽簡單啊!這五位掌櫃必是被這位貌似善良的俞小相公,使了什麽陰狠手段,這才不得不演出如此一幕的吧?不過,這一招,對於震懾那些打算在沈家這塊大肉上,狠狠啃上幾口的沈家的蛀蟲們,倒是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效果。那些原本因沈明航的突然病倒,而打著歪心思的管事和夥計們,眼見他們誓欲追隨的五位掌櫃如此狼狽的迴來了,自然的也都一一收起了他們的那些歪心思,老老實實的好好幹活了。
這五名掌櫃迴來後,雖然負荊請罪,但俞仁並沒有因此便原諒了他們。仍然將他們交到了官府。不過,大概是他們向焦推官使了錢,幾人倒也判的不重。每人除歸還貪沒的沈家家財外,便隻挨了三十大板,然後流放一千裏。
可是,很快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再次傳出來。這五名掌櫃剛剛被押出鬆江府城沒一天,便被一夥強盜給殺了。這個消息傳迴來,鬆江的人們都暗暗吃了一驚。雖然他們也覺得這五位掌櫃乘著東家有難時落井下石,死有餘辜。可是,必竟要是俞仁真的動手把他們殺了,卻是大明律法所不允許的。然而這樣子的死法,卻與俞仁、沈家沒有絲毫關係。
所有人都認定這五名掌櫃就是俞仁找人殺掉的,可是誰也沒有證據,也沒有人願意為他們出這個頭。
這五名掌櫃的下場,對沈家的那一批原本心思歪歪的大小管事們卻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極好效果。雖然俞仁一句話也沒有說,他們卻再也沒有人敢想什麽歪心思了。沈明航初病之時,他們都覺得俞仁年輕,又剛剛接手管事,什麽也不懂,好糊弄。
特別是在看到那五位掌櫃所做的表率之後,很多人都開始在私下裏聯絡、謀劃著他們侵吞東家財產的大計了。而這五位掌櫃的突然之死,讓所有這些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也趕緊的悄悄停下了自己的那些見不得人的計劃。
於是,俞小相公陰毒狠辣的形象,便在鬆江府傳開了。
然而,很快又一件事的發生,讓鬆江的人們對俞小相公又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第一次承認,沈明航的這位外甥並不像他們起初所認為的——是一位混吃等死的富二代,他的經營能力也是不可小視的。
這一天,鬆江的人們看到沈家用大車拉了足足幾十車的棉布送往閔港,然後馬車迴來,又接著拉,足足拉了一天。有在閔港做事的人們迴到城裏便傳來了。說是也不知沈家從哪兒弄來的那麽多的船,足足的有二十多條。那些棉布足足的裝了二十多船,這才起航走了。
這一條消息傳開,原本對俞仁還帶著輕視之心的鬆江人,一個個都自動的收起了這種輕視。而徐家的主事徐三少爺更是拍的大腿都悔青了。他原本打算這一次乘著沈明航病倒,可以一擊而中,乘機將沈家搞倒。從此由他們徐家獨攬鬆江的棉產。沒想到最終卻是自己壓低了價格,卻仍然沒能搞倒沈家,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卻說俞仁這一次能夠徹底翻身,全仗許心素的幫忙。那日他從太白居出來,聽了蔡帳房的分析,認為張家的這單生意一定是做不成了,他便生出了去找許心素幫忙的念頭。
於是,俞仁便向蔡帳房打聽這南沙島在什麽地方。
蔡帳房有些奇怪。“南沙島就在吳淞口出海十幾裏的地方。倒是一個不小的島。我小的時候還曾到上麵去過一次。島上住戶也有上千,隻是最近一二十年卻沒人敢去了。東家怎麽突然問起了這個?”
“噢!我是聽人說那島上的人,家家都有船,還有不少是專做海上生意的。我便想去尋一尋,看能不能搭上幾個出海的大商,把咱們的棉布賣給他們。”俞仁並未隱瞞,但也沒有對蔡帳房完全講實話。
“這可萬萬使不得啊!這樣子太冒險了。我聽人說,最近十幾年,那兒已被一個姓許的大海盜給占了。雖然那兒確有許多做東洋、南洋生意的船主。可是,他們那都是私船,沒有船舶司的公文的。聽說他們的船上還有火炮和鳥銃,船舶司的官員們對他們也是有心無力,甚至有些怕他們。
這樣的商人,是不適合咱們這樣的人家去公開接觸的。沈東家當年,連張家這樣的稍不清白的商家也不願意往來,何況南沙島上的那些不清不白的海商。”
俞仁聽了蔡帳房的話,沒有出聲。他知道,這樣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可是,不這樣,又似乎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可以挽救沈家的危局了。
俞仁在屋裏想了一夜,最後還是決定試一試。這件事,他沒有再告訴任何人,隻是讓蔡帳房給他找了個小漁船。他知道,自己這一次的行動是很冒險的。不僅僅是因為許心素他們的不合法的身份,如果被人知道,告到官府,他會有通匪之罪;即便沒有這一條,南沙島那麽大,他也從來沒去過,又不認識人,想要找到許心素,也並不容易。要是遇上哪個不識相的海盜,把自己就地給處理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可是,為了舅舅畢生經營的事業,俞仁還是決定冒一次險。
可是,他們徐家突然接了這麽多單,織房必定一時產不出來。想要憑著在其他小戶那處收貨來填充,大多數的小戶也都有著固定的客源,憑此收上來的數量也有限的很。
以我猜想,徐家打的算盤必然是認為,隻要讓我們沈家的棉布暫時銷不出去。到時他們便可以借機找人上門,壓低價格,將我們的棉布買過去。
如此一來,我們沈家的生意命脈便掌握在了他們徐家的手裏。從此在鬆江府,織房業便由他們徐家一家說了算了。”
俞仁聽著帳房先生的分析,是越聽越是佩服。他對這些情況也了解一些,可是卻完全沒有像帳房先生分析的如此深。
“如此,我該怎麽辦?”俞仁急切的問道。
“東家如果與徐家去爭那些老客,一來沈東家新病,不能出麵;二來,如此相爭,必然兩敗俱傷。沈家就算是將幾位老客爭取迴來了,這價格也必然被大大打壓。將來這織房的日子隻怕也不好過了。
如果去爭取徐家的客人,徐家也必然想到這一點,不會不防上一手。隻怕也難以奏效。
我認識一位走南洋的大商家。他們每年也都要收不少的棉布。不過,因為聽說這位大商家出身有些不太幹淨,沈東家當年為了怕惹禍上身,便沒有去與他們做生意。
眼下,這已是我們最後的希望。至於爭取徐家的老客方麵,我認為還是要派個得力的人去。不為了拿來訂單,而是為了把徐家的價格也壓下去。徐家既然想吃掉我們,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好過。”
俞仁連連點頭。“商場如戰場,先生所言及是。爭取徐家老客的事情,我便托付給先生了。需要些什麽,先生盡管明言。至於那位南洋海商,也還是要請先生幫我引薦引薦。”
帳房先生站起來,“放心吧!徐家的幾位老客,我都知道,迴頭我先找幾個熟人牽一下線,與他們分別約個時間,東家再出麵與他們聊一聊。順便給他們開個低價。不過價格也不宜太低,要讓徐家的老客們既覺得這個價格有誘惑力,又不至於低到不現實。
如此,萬一他們真的向咱們買。咱們也可以賣些給他們。
至於南洋海商那邊,我也沒什麽熟人,隻能幫東家引薦他們一位管事認識。這後麵的事情,便需東家自己搞定了。”
俞仁連連點頭。“如此,便足夠了。”
說完,俞仁便從袖子裏掏出一張五十兩的銀票遞給帳房先生。“這點銀子,先生先用著,如果不夠打點,隨時向我開口。需要些什麽人,也盡管直說。
從現在起,您就跟在我身邊,幫我處理棉布銷路的問題,至於這倉庫的帳目。迴頭我自會找人接管。”
帳房先生伸手接過銀票。“好,那我現在就先去聯係一下熟人。”說完,便轉身走了。
俞仁望著遠去的蔡帳房,心中漸漸有了幾分底氣。終於在紛繁雜亂的沈家事務中理出了一些頭絮。雖然自己暫時還不能確定,這位蔡帳房給出自己的主意是善還是惡。但至少他的這一翻分析是有道理的。
接下來的幾天,俞仁先去會了幾位徐家的老客商,跟他們報了個低價。不過,正如帳房的蔡先生所預料的,這幾位起初聽了俞仁的報價,都顯的很有興趣,可是接下來卻沒有了後文。
俞仁知道,這一定是徐家也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和價格。雖然沒能在這幾位身上拿到訂單,但這本就在俞仁的意料之中。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攻下南洋海商這個城堡了。
這幾乎已經成了俞仁唯一的希望。
這一天,蔡帳房終於托一位相熟的朋友,聯係上了那位南洋海商手下的一位管事。
本來約好了上午辰時,在太白居,俞仁請這位姓焦的管事吃飯。可是俞仁帶著蔡帳房還有他的那位叫歐陽明的朋友,在太白居從上午辰時一直等到了午時,這位焦管事才姍姍來遲。
見到這位焦管事抬著高傲的頭,俞仁的心裏便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他暗自在心中猜測,這一樁生意隻怕不是那麽容易拿下。
果然,焦管事十分托大的在主位上坐下後,連看也不看俞仁一眼,便直接問一旁的歐陽明。“你今天請我來吃飯,隻怕不僅僅是吃飯吧!有什麽事情,就快些說好了。我忙的很,一會兒還得迴鋪子。上午收了一大堆的貨都擺在那兒,還沒來的及分類清理呢!再過半個月便是出海的日子了,這些貨可得早些準備好。”
歐陽明趕緊給焦管事斟了一杯上好的竹葉青酒。“都知道您老是大忙人。不過,既然來了,總要吃過喝過再走。我也難得請您老一次,順便還有兩位朋友給您引薦引薦。”
歐陽明說著,趕緊給俞仁和蔡帳房介紹了一下。
那焦管事眯著眼看了俞仁一眼。“你就是沈明航的外甥吧!聽說了。沈明航最近一病不起,你小子倒是幸運的很,拾了個現成的金元寶!”
這焦管事說話無禮的很。俞仁這心裏便有著幾分不舒服。可是又拿他沒有辦法,誰讓他現在有求於人呢!隻能忍著。
焦管事一麵拿起桌上的一個雞腿啃起來,一麵向著俞仁道,“今天是你要找我吧!說吧!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看在歐陽明的麵子上,我都會盡量幫著你的。誰讓大家都是朋友呢!”
說完,焦管事看了一眼坐在他旁邊的歐陽明。歐陽明會意,趕緊把俞仁事先交給他的一塊足有二十兩的銀子悄悄塞到焦管事的袖子裏。
那焦管事接了銀子,臉上的笑容便更顯的燦爛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貪心小鬼
俞仁見姓焦的接了銀子,這才道,“想來焦管事也聽說了。這事我也不必瞞您。我們家自從舅舅生病以來,便走失了好幾位老客。如今織房裏的棉布堆的有些多,想讓焦管事幫著想點辦法。”
焦管事輕輕放下手裏的雞腿,“俞小相公何必隱瞞。此事其實我早就聽說了。你們沈家的所有大客商都被徐家給搶了去。如今隻怕倉庫裏的棉布已經堆成了山了吧!又何止僅是有點多。”
俞仁見這個焦管事早已將他們俞家的內幕打聽的十分清楚了,便知道這一迴的生意不會那麽好談。
“焦先生說的不差。我們家的情況目前確實是有些遭,這也是我今天來找焦先生的主要原因。”
焦管事眯眼一副傲然的樣子,聽說俞仁的話。
“聽說你們東家一向自命清高,嫌我們這些海商身上不幹淨,不屑與我們做生意。今日俞小相公怎麽又會求到我張家的門上?”
俞仁的臉色有些不大好看了,他沒想到這個姓焦的如此不賣他的麵子,明明收了自己二十兩銀子的好處,卻還是如此的不給臉。俞仁看了看一旁的歐陽明,沒有說話。
歐陽明是聰明人,一見大家氣氛有些僵,便趕緊出來打圓場。端起酒杯向焦管事道,“咱們今天出來是喝酒的,那些生意上的事情,迴頭有空再談不遲。來,我先敬焦大哥一杯。”
那焦管事卻看也不看歐陽明一眼,隻是盯著俞仁道,“小子,我把話擺明著在這兒吧!你們家棉布的事情,給我五百兩,我包你銷完眼下倉庫裏的全部貨。我們張家每年有五條大船出海,我至少可以給你挪出一條船來,裝你沈家的棉布。”
俞仁聽到歐陽明張口就要五百兩銀子,不由的氣不打一處來。沒想到一個普通商戶的管事便有如此的貪心。於是,他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站了起來,撂下一句話:“真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
說完,俞仁一甩袖子,走了!
出了太白居,蔡帳房才小跑著趕了上來。
“東家您方才太衝動了。這下子得罪了焦管事,這棉布的生意隻怕就黃了。”
俞仁卻不以為意。“沒什麽大不了。我就不信,沒有他姓焦的,我這棉布的生意便做不成。他又不是東家,他不跟咱們做這生意,我直接去找他們東家去便是。大不了,我們把價壓低一些。咱們沈家的棉布質地比那些小戶做的精細,價格便宜,還怕他不收嗎!”
蔡帳房歎了口氣。“東家有所不知。這姓焦的所以如此驕橫,是因為他仍是府衙焦推官的本家侄子。他雖然在張家的鋪子裏名義上隻是個管事,可實際上卻是半個東家。他們東家張順義明知他經常貪沒一些生意上的銀錢,還往往在收貨時吃賣家的好處,可是卻裝作不知,便是因為他的這一層關係。
張家在鬆江府的生意雖然不小,卻還要多多依賴他從中與官府和船舶司的人打交道。因此,便是張順義也不敢多得罪他。
我聽說這個焦榮小氣的很。東家您今天傷了他的麵子,這與張家的生意便一定做不成了。”
說到這兒,蔡帳房忍不住歎了口氣。
俞仁這才知道自己方才的一時衝動,居然帶來這樣嚴重的後果。可是,此時後悔已經沒用了。再說,讓他卑躬屈膝去討好這個姓焦的,俞仁實在受不了。“不就是一單生意嘛!我還就不信了,沒了他焦榮,我便接不到生意!”
蔡帳房接口道,“陸商的生意已經被徐家幾乎獨攬了。海上的生意又一向並不穩固。如今又失了以向南洋販布為主的張家。隻怕東家就算暫時找到客商,解決了眼前的存貨,這後來的織房棉布的銷售還將是一個大問題。”
俞仁突然問蔡帳房道,“難道,我們就不能自己販布嗎?為什麽一定要把命運交到別人的手裏?”
“這個問題,從前沈東家也曾考慮過。可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能夠幫他長途跋涉的去販布,如果他自己親自去,又無人照管家中的這些生意,所以隻好將織好的棉布直接賣給那些布販賣。雖然利薄些,卻無任何風險。”
俞仁低頭不語,他的心中開始有了一個新的計劃。
第二天,鬆江府的茶樓裏,便有流言傳來。說是沈明航的外甥不堪壓力,獨自泛舟海上了,拋下個偌大的家業,無人照管。
這沈家在鬆江府近幾年生意發展的很快,沈明航從他爹手裏接手時,他們沈家在鬆江還是個排不上名的小戶,頂多隻能算是個殷實人家,可到了他的手裏,十年不到,便已成了鬆江府兩大織房主之一,擁有織機上千台。
所以,鬆江府的人們大多看沈家是既羨慕又嫉妒。這眼下終於看到沈家倒了黴,這些人也是大大的滿足了一下自己的某種心理。於是,沈家一切的壞消息在鬆江府,也便傳的格外的快。
可是,這關於俞仁出走的傳言才隻傳了三天,第四天便傳不下去了。因為俞仁又坐著船迴來了。
去的時候,俞仁是孤身一人,坐著條小漁船去的。迴來的時候,還是孤身一人,還是那條小漁船。
於是便有好事者,私下向那船夫打聽,問他這幾天載俞仁去了什麽地方,見了些什麽人,幹了些什麽事。
可是,眾人卻發現,這船夫自從出了這一趟海之後,便像是啞掉了一般,無論誰問他關於這次出海的事情,他都閉口不言。
這樣的怪事讓人們更加的不解,於是關於俞仁這次出海的猜測便更多了。有說他是帶了一船的財物,本打算出海逃到他老家福建去,卻不想在海上遇到了海盜,被搶劫一空,隻得迴來。
也有說他是原本打算私攜沈家的財物,逃迴他福建老家,但半路上突然良心發現,然後又折轉迴來的。
不過,無論哪一種版本,眾人的結論卻是一致的。這個俞小相公絕對不像傳說中的那麽利害,更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善良,這一迴沈家隻怕要倒了。
可是,這種結論也隻在鬆江府的酒肆茶館裏傳了五天,第六天便再沒有人說了。因為一件讓所有人都沒有料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這一天城門剛開不久,便見到五個身著怪異裝束的人進了城。原本,在大明,因明陽心學近數十年的傳播,加之官員的嚴重缺失,無人管教引導,如今的世風已是大改,奇裝異服也是常有的事。可是這幾個人的穿著卻有些怪,而且這五個人還都是鬆江人認識的老熟人。
他們便是前些天,夥同鋪內夥計,卷了沈家鋪子裏的財物跑路的那五名掌櫃。
此時,這五人人人光著上身,背上背著兩根荊條,向著沈府行去。
這一幕中國人都太熟悉了!負荊請罪啊!
這一下,看熱鬧的人可就多了。一時間人們又紛紛猜測起來。原本,大家都不看好這個俞小相公,認為他是個貪心,又沒能力的家夥。沈明航這麽一倒,沈家那些精明似鬼的管事們還不把沈家給掏空了啊!
前麵的那五個掌櫃便是最好的表率,他們這算是膽大的。膽小的不敢明來,但是暗中貪沒、做假帳,這卻是必然的。用不著半年,沈家必然要破門,這是鬆江人公開的觀點,也是主流觀點的代表。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五個大膽的表率這一次居然自投羅網,主動送上門來。還搞了這麽一出負荊請罪。
這幾個家夥怎麽看也不像是有如此覺悟的人啊!要是有這樣的覺悟,當初他們也就不會做那樣的事了。
於是,大家最終得出的結論隻有一個:他們是被迫的。
第一百三十六章 沈家流言
看來,這個俞小相公並是像他表麵看上去的那麽簡單啊!這五位掌櫃必是被這位貌似善良的俞小相公,使了什麽陰狠手段,這才不得不演出如此一幕的吧?不過,這一招,對於震懾那些打算在沈家這塊大肉上,狠狠啃上幾口的沈家的蛀蟲們,倒是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效果。那些原本因沈明航的突然病倒,而打著歪心思的管事和夥計們,眼見他們誓欲追隨的五位掌櫃如此狼狽的迴來了,自然的也都一一收起了他們的那些歪心思,老老實實的好好幹活了。
這五名掌櫃迴來後,雖然負荊請罪,但俞仁並沒有因此便原諒了他們。仍然將他們交到了官府。不過,大概是他們向焦推官使了錢,幾人倒也判的不重。每人除歸還貪沒的沈家家財外,便隻挨了三十大板,然後流放一千裏。
可是,很快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再次傳出來。這五名掌櫃剛剛被押出鬆江府城沒一天,便被一夥強盜給殺了。這個消息傳迴來,鬆江的人們都暗暗吃了一驚。雖然他們也覺得這五位掌櫃乘著東家有難時落井下石,死有餘辜。可是,必竟要是俞仁真的動手把他們殺了,卻是大明律法所不允許的。然而這樣子的死法,卻與俞仁、沈家沒有絲毫關係。
所有人都認定這五名掌櫃就是俞仁找人殺掉的,可是誰也沒有證據,也沒有人願意為他們出這個頭。
這五名掌櫃的下場,對沈家的那一批原本心思歪歪的大小管事們卻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極好效果。雖然俞仁一句話也沒有說,他們卻再也沒有人敢想什麽歪心思了。沈明航初病之時,他們都覺得俞仁年輕,又剛剛接手管事,什麽也不懂,好糊弄。
特別是在看到那五位掌櫃所做的表率之後,很多人都開始在私下裏聯絡、謀劃著他們侵吞東家財產的大計了。而這五位掌櫃的突然之死,讓所有這些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也趕緊的悄悄停下了自己的那些見不得人的計劃。
於是,俞小相公陰毒狠辣的形象,便在鬆江府傳開了。
然而,很快又一件事的發生,讓鬆江的人們對俞小相公又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第一次承認,沈明航的這位外甥並不像他們起初所認為的——是一位混吃等死的富二代,他的經營能力也是不可小視的。
這一天,鬆江的人們看到沈家用大車拉了足足幾十車的棉布送往閔港,然後馬車迴來,又接著拉,足足拉了一天。有在閔港做事的人們迴到城裏便傳來了。說是也不知沈家從哪兒弄來的那麽多的船,足足的有二十多條。那些棉布足足的裝了二十多船,這才起航走了。
這一條消息傳開,原本對俞仁還帶著輕視之心的鬆江人,一個個都自動的收起了這種輕視。而徐家的主事徐三少爺更是拍的大腿都悔青了。他原本打算這一次乘著沈明航病倒,可以一擊而中,乘機將沈家搞倒。從此由他們徐家獨攬鬆江的棉產。沒想到最終卻是自己壓低了價格,卻仍然沒能搞倒沈家,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卻說俞仁這一次能夠徹底翻身,全仗許心素的幫忙。那日他從太白居出來,聽了蔡帳房的分析,認為張家的這單生意一定是做不成了,他便生出了去找許心素幫忙的念頭。
於是,俞仁便向蔡帳房打聽這南沙島在什麽地方。
蔡帳房有些奇怪。“南沙島就在吳淞口出海十幾裏的地方。倒是一個不小的島。我小的時候還曾到上麵去過一次。島上住戶也有上千,隻是最近一二十年卻沒人敢去了。東家怎麽突然問起了這個?”
“噢!我是聽人說那島上的人,家家都有船,還有不少是專做海上生意的。我便想去尋一尋,看能不能搭上幾個出海的大商,把咱們的棉布賣給他們。”俞仁並未隱瞞,但也沒有對蔡帳房完全講實話。
“這可萬萬使不得啊!這樣子太冒險了。我聽人說,最近十幾年,那兒已被一個姓許的大海盜給占了。雖然那兒確有許多做東洋、南洋生意的船主。可是,他們那都是私船,沒有船舶司的公文的。聽說他們的船上還有火炮和鳥銃,船舶司的官員們對他們也是有心無力,甚至有些怕他們。
這樣的商人,是不適合咱們這樣的人家去公開接觸的。沈東家當年,連張家這樣的稍不清白的商家也不願意往來,何況南沙島上的那些不清不白的海商。”
俞仁聽了蔡帳房的話,沒有出聲。他知道,這樣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可是,不這樣,又似乎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可以挽救沈家的危局了。
俞仁在屋裏想了一夜,最後還是決定試一試。這件事,他沒有再告訴任何人,隻是讓蔡帳房給他找了個小漁船。他知道,自己這一次的行動是很冒險的。不僅僅是因為許心素他們的不合法的身份,如果被人知道,告到官府,他會有通匪之罪;即便沒有這一條,南沙島那麽大,他也從來沒去過,又不認識人,想要找到許心素,也並不容易。要是遇上哪個不識相的海盜,把自己就地給處理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可是,為了舅舅畢生經營的事業,俞仁還是決定冒一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