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的收好鼓纛之物,蕭阿古隻正琢磨是不是要繼續追殺,忽然有軍校來報:述律後行帳遭到叛軍攻擊!
之所以由耶律滑哥親自出馬,來對付述律平,也是叛亂者對這個非同尋常的女子不敢等閑視之。
述律平得以嫁給阿保機,可以說是天作之合。述律與耶律二人伉儷情深,而且都是弓嫻熟、功夫了得之人。述律平相夫教子不但是賢內助,而且是耶律阿保機的親密戰友。她甚至在此前就從阿保機俘掠迴塞北的漢人中挑選出精壯男子,組建了一支隸屬於她自己的私人武裝——屬珊軍。即便此次阿保機不得不交出一大批漢人俘虜給大唐秦王殿下,也沒有從這支軍隊中送走哪怕一個人。
述律平有時候會跟隨丈夫出征,衝鋒陷陣巾幗不讓須眉;負責留守時鎮守大本營,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曆史上阿保機稱帝之後不久,一次率軍遠征,黃頭和臭泊兩室韋部落趁契丹國內空虛突施偷襲。哪知道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這些來犯之敵正好撞在了述律平和她的屬珊軍槍口上,述律平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將來犯之敵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述律平一戰成名,從此在塞北大漠廣袤的土地上四處流傳著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二人的傳奇故事。現在這個世界雖然還未發生此事,今後也不一定就會發生,但其名頭已然很響,說這對夫妻是草原上的‘黑風雙煞’,隻怕也不為過。
耶律滑哥此番硬著頭皮前來,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事,何況這虎乃是一隻母老虎。結果事情果如他所料,述律平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慌亂,鎮定地指揮著屬珊軍以逸擊勞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就在兩軍正在殺的難解難分時候,蕭阿古隻率軍趕到。耶律滑哥見大勢已去,是非之地不敢久留,果斷拍馬落荒而逃。
叛亂進行得最順利、最有收獲的,還得是神的代言人薩滿神速姑。契丹人用兵打仗,在事先很注重占卜。精通此道的神速姑當然會為自己此行占卜一番了,不過他的占卜學的不到家,隻知皮毛而已。按照事前的分工,他率軍殺到西樓,一番搶掠之後帶著搶到的神帳等戰利品,放火焚燒明王樓向北逃逸。(無風注:明王樓建於耶律阿保機出任可汗後的次年,據後世學者考證推測,極可能是摩尼教的禮拜場所。所謂摩尼教,其實也就是讀者所熟知的明教了,當然金庸先生小說中對其有所演繹,那些諸如乾坤大挪移什麽的,大家都懂。)
西樓,是相對於東樓而言的。這裏所說的樓,和刀郎唱的“依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帶走了最後一片飄落的黃葉”一樣,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多層建築物,而是對一個地區的泛稱。同時也是對遊牧政權首領駐牧地的泛稱,契丹大賀氏、遙輦氏部落聯盟的政治權力中心在潢水與土河交匯處,那裏被稱為東樓;耶律阿保機在出任可汗之位後,為了擺脫從前的政治氛圍,有意將汗國政治中心西遷至迭剌部耶律氏顯貴的駐牧地,是為西樓。
西樓自從成為新的契丹汗國的政治權力中心之後,成了契丹人佛教、道教、摩尼教和原始薩滿教等宗教匯聚之地。阿保機和他的後世子孫們對凡是有利於維護其統治的宗教統統加以利用與鼓勵,如此一來,勢必會冷落原始薩滿教的薩滿們,不甘心宗教特權被他人分享的薩滿們心懷不滿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神速姑趁機將這些為外來宗教徒修建的建築一把火夷為白地以發泄其私憤。
各路叛軍紛紛北逃,耶律阿保機整頓兵馬,點檢損失,派蕭敵魯為先鋒親率大軍追擊。到了土河附近秣馬休兵,又不急於追殺叛軍。手下眾人紛紛主動請纓,要求痛打落水狗,決不姑息這些叛亂分子。阿保機解釋道:“現在追擊,隻能是拿了棍子叫狗。不如等他們自己逃的遠了,那時人人思鄉心切,軍心不戰自亂。然後再追擊的話,一定可以將叛軍攻破。”
果不其然,一切正如阿保機所料。結果經過兩個多月的追討,終於將剌葛、轄底等叛亂首要分子抓獲。蕭實魯和寅底石畏罪自殺未遂——估計也是作戲的成份居多,真的想死的話,辦法有許多。阿保機押解著叛亂分子班師,心底卻沒有一絲勝利歸來的喜悅。這一次的叛亂雖然消弭,但付出的損失卻難以估量。叛亂引發了一連數月的內訌,軍需糧草難以為繼,物價沸騰。阿保機軍中無糧,不得已隻好煮食馬駒、野草為食迴師途中,隻見軍器、物資之物狼籍綿延數百裏。
阿保機心中雖然對剌葛恨極,但仍沒有殺這個弟弟。念及兄弟情深,隻是將剌葛、迭剌兩個弟弟賞了一頓筍炒肉,給剌葛這個好兄弟賜名為‘暴裏’,契丹語意為惡人。兩個弟媳因為未能盡到相夫教子的責任,成了替罪羊,被下令處死。寅底石和安端因是從犯,所以未予深究。
這一次的叛亂人員多、波及麵廣,尤其是以耶律氏中的顯貴居多。參與叛亂涉案人員多達數萬,審理這一案件耗時極長那是不必說了。不過,對待幾個兄弟阿保機可以繼續網開一麵,但對待耶律轄底父子二人就不會有那麽客氣了。
當轄底如死狗一樣被拖上來時候,阿保機強抑心底的憤怒,厲聲責問道:“當初我以汗位相讓,叔父不肯接受。為何又要支持慫恿我的幾個弟弟犯上作亂呢?”
轄底知道自己難逃一死,死豬不怕開水燙,索性直言相告:“當初我不知道可汗之貴,等到大汗即位,扈從如雲、一唿百諾,始生覬覦之心。隻是考慮到您英明神武,公然倡亂怕是難以成功。隻好另辟蹊徑,剌葛、迭剌幾人懦弱顢頇,如果他們出任可汗之位,那時候再想辦法,就會容易成功。”
耶律阿保機聽了轄底的話,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剌葛、迭剌幾個弟弟。剌葛知道兄長是在揶揄自己,揉著被打的腫痛的屁股,用足以殺死人的眼光輕蔑地掃了轄底一眼恨聲道:“癡人說夢!倘若事成之後,難道會讓你這種叔父活在世上嗎?”
雖然明明知道耶律轄底父子鼓動自家兄弟鬩牆,想要趁著鷸蚌相爭、從中漁利,阿保機仍不願意將事情做的太過,讓他自行了斷。耶律轄底與兒子投崖而死,也算是罪有應得,報應不爽。(無風注:史家還有一說,是為縊殺,暫未定論,不過這不是關鍵,此處就按跳崖算吧。)
耶律剌葛隻是挨了一頓胖揍,也沒有因為接二連三的反叛而丟了性命。他並沒有因阿保機的寬宏大度而心生感激之情,反而始終無法咽的下胸中的惡氣。每天進去出來汗帳,看著本來自己也可以坐一坐的汗椅心中打翻了五味瓶。看似觸手可及的東西卻又遙不可及,人生的悲哀莫過於此。
被貪婪、欲望折磨的寢食難安的耶律剌葛,最終選擇了出逃。再呆下去,他擔心自己還會做出什麽蠢事的。阿保機寬恕了他,但因他而車裂、戰歿的冤魂不知有幾何。那些殷紅的鮮血經常將他從睡夢中冷汗直淌的喚醒。
這一次,他是朝河北跑的。
曆史上剌葛也是先選擇了南逃,不過是先投李存勖,後來又跑去後梁。但是這個喜歡無事生非的家夥,終於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價。曆史證明了‘梁園雖好,終非久留之所’的無比正確性——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當他攻入開封城之時,把剌葛和他的兒子們抓獲,一起送上了斷頭台,剌葛魂歸塞北。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隨著李曜的出現而改變。這一次剌葛的出走,沒有去見還未上台的李存勖,而是直接去見了李曜。剌葛的舉動看似怪異,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如果說天底下還有誰有能力讓他成為契丹可汗,這個人隻能是那位僅僅領兵北上就嚇得阿保機不敢應戰,隻能讓地還人、請罪挨罰的大唐秦王殿下!
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
剌葛的出走,對於迭剌的心底觸動最大。從前有剌葛這個大個蘿卜在前麵頂著,自己可以側身在他的陰影之下。現在剌葛已經另謀高就,突然之間,所有刺目的聚光燈向他射來,他心底忽然湧上了一種被捉奸在床的感覺。叛亂的首犯死的死、逃的逃,現在他自動升格為犯上作亂的首腦人物。見到有人在暗中對他指指戳戳,他備感無奈,一次作賊就是一生的汙點。
越琢磨越擔心的迭剌終於也選擇了步剌葛的後塵,隻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對於剌葛的叛逃之事,早已經引起了阿保機的足夠重視,還沒有等他上路,就被人請到了阿保機的汗帳。對於迭剌選擇南逃,阿保機仍表現出了一個兄長足夠的耐心:他並沒有為難這個顧慮重重的弟弟,而是為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替罪羊——耶律寅底石的妻子!
阿保機在心底十分厭惡這個女人,趁著眾人為迭剌求情,順水推舟提出了一個折衷的解決辦法:寅底石的妻子涅裏袞如果能代迭剌去死,就可以饒恕迭剌所有的錯。這一招看似有些兒戲,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畢竟寅底石的妻子跟迭剌怎麽看都沒什麽聯係,就算兩人有一腿,也不好這時候處理不是?但其實,這一舉措大有深意。要知道帝王心術的生成,並非隻是讀書。
項羽之所以在逐鹿中原的時候敗下陣來,隻落的自刎烏江,沒準正是因為他與劉邦相比,多讀過幾天書,少些無賴氣而已。
寅底石就算同意殺妻,那麽將來他的兒子一定會對迭剌心懷不滿,從此這兩個兄弟做事情再難團結。迭喇不死,感激更多的人應該還是自己。把弟媳殺死,從此,非但是弟媳、所有臣下的妻子無不會主動擔負起監察糾風辦的角色,丈夫犯錯,遭殃的是妻子,沒有哪個女子會冒著生命危險會去支持丈夫犯上作亂的。
阿保機談笑之間,就為所有臣下的身邊安排好了自己的耳報神;假如寅底石不同意自己的解決辦法,那將來所有人對迭剌的死,就不會歸咎於他,而是會認為寅底石殺兄。三弟迭剌一死,寅底石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就是再沒心沒肺,也會無疾而終的。五弟安端,作亂時候湊個熱鬧還成,讓他自己挑頭去造反,他還沒有那份潛質。更何況身邊有他的妻子替自己盯著,沒有了領頭羊,安端根本無法興風作浪,更不要說是叛亂了。
耶律寅底石見汗帳中所有人的眼睛不約而同向自己看過來,急忙上前表明心跡:“大汗聖明!這個女人的確是該死!要不是她吹枕頭風攛掇著我作亂,我也不會做出大不敬的事情來。”這正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為了手足犧牲一下衣服,實在是太義不容辭了。
寅底石在經曆了許多事情之後,也許是明白了手足情深的道理。但他所以不假思索的主動上前表明態度,主要還是擔心在二哥跑了之後,如果三哥再有個三長兩短,自己就會從此成為眾矢之的。這種情形之下,就是大哥不計較從前之事,自己也會憂懼而死的。三哥因為叛亂挨了一頓板子,妻子也被殺,而自己卻什麽事也沒有。如果自己還裝著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樣子,勢必會給眾人誤解——他正是叛亂的出首者!
到了那時,寅底石就是跳到了老哈河也洗不清,真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了。現在趁此良機,即可以表現出自己手足情深,又可以消除各方誤會,這樣一石數鳥的好事不做,那簡直是不可救藥了啊。
在原先的曆史上,迭剌經了此事,深知自己這些政治伎倆在長兄麵前不過是班門弄斧而已。從此對汗位再不抱任何期望。阿保機稱帝建國之後,耶律迭剌奉旨創製了契丹小字,因此殊勳而逐步受到阿保機賞識重用,在耶律阿保機滅亡渤海國之後,任命他為東丹國左大相輔佐皇太子耶律倍,哪知道在任方四個月時間,就被人刺殺於東丹國。
而耶律寅底石在耶律阿保機病逝之前,受遺詔任東丹國守太師一職。寅底石欣然就道,卻被述律平派手下追殺於途中。
在那個曆史中,阿保機的同母兄弟幾人裏麵,最長壽的人正是耶律安端。契丹立國之後,他榮任惕隱之職,主管迭剌部貴族的內部事務,成了阿保機忠實的鷹犬。此後曆仕太宗、世宗、穆宗、三朝,最終因為子承父業的原因受到牽累,罷官不久後病死。安端有別於幾個兄長,可以壽終正寢,完全是得益於他的妻子。事情再次證實了‘家有賢妻、夫不橫死’說法的正確性!
但在這一個時空之中,會不會有些變化呢?現在,誰也不知道。
耶律阿保機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諒幾個兄弟的僭逆行為,既顯示自己做為可汗的大度與容人之量;也可以在臣民國際間展示一個兄長的手足情深,這樣的處理方法即使有許多的私心在其中,卻可以從中窺知一個成熟政治家在處理國事與家事之時政治手段的純熟運用。
於是,在耶律阿保機軟硬兼施之下,叛亂餘波在半年之後逐漸平息。就在眾人從慌亂與紛繁中剛剛走出、喘息略定的時候,烏古部的叛亂又發生了。剌葛與耶律轄底叛亂時候,烏古部就已經參加了進來。剌葛諸弟之亂被平滅,許多參與叛亂的人都躲到了烏古部申請政治避難。阿保機在追討叛黨的同時,也分兵攻擊烏古部,將部分叛亂分子引渡迴到汗國。
阿保機對幾個弟弟可以特殊照顧,而對於其他人就不會那麽的溫良恭儉讓了,犯上作亂此風不可長,隻有痛下殺手殘酷鎮壓這些叛亂分子:平亂之後,捉拿歸案者中有的被棄市、有的被車裂、有人被磔於市。這其中難免有躲過一劫的漏網之魚躲在烏古部中,眼見的親人慘死於屠刀之下,複仇的怒火炙烤的他們心焦難耐。
而烏古部的首領同樣因阿保機對他部族的侵淩而不滿,收留這些政治落難者也是為了積蓄各方力量,以期反抗契丹人。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這些情急來投者的鼓動之下,雙方一拍皆合,烏古部起兵繼續未競的反叛事業。
因為契丹汗國的叛亂才平息不久,就爆發烏古部的叛亂。事情發生在這種時候,無疑既是對阿保機汗權的一種挑戰,它產生的示範作用更是極其惡劣。為盡早將不良影響消弭於初始狀態。正月,阿保機決定親征。對於被征服者,惟有施以霹靂手段才可以讓其他蠢蠢欲動的人知難而退。
烏古部本來就勢單力小,更何況是阿保機親自督軍倍道而來。烏古部族根本無法抵擋契丹鐵騎掃蕩。叛亂很快被平定。處理了叛亂後,阿保機立即班師。連續的內亂,消耗了契丹部族的實力,過去在部族中馬匹足夠支應征伐的需要,這次的出征中居然許多軍兵得步行。而且阿保機得到消息,大唐那位秦王殿下,已經在河北整軍完畢,雖然聽說他將河北的兵力反而削減了不少,但精兵和冗兵,戰鬥力豈能同日而語?更何況,根據“三韓”的分析,這位秦王殿下麾下隻怕足有八十萬大軍!(無風注:韓延徽父子是故意誇大其詞,韓知古是把李克用的晉軍以及關西三帥的鎮軍都給算作了李曜所部一起,因此得出“八十萬大軍”這樣驚人的數據。)
阿保機不能不震驚,契丹如今號稱北疆第一,而且遊牧民族舉族皆兵,也頂多湊個二十萬大軍,還不是滿打滿算的二十萬精銳,裏頭得夾雜不少老弱。而這位秦王殿下尚未統一天下,便有“八十萬大軍”,一旦發起狠來,隻怕百萬大軍也湊得出來,那可真是投鞭斷流般的龐大!
就在阿保機憂心忡忡之時,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更大的不幸不但把將士們勝利的喜悅吹的倏忽不見,更讓阿保機的心情於瞬間跌落至冰點。
凱旋的途中,突然前麵多了攔路虎。在塞北大漠廣袤的土地上,膽敢阻擋阿保機前行的人不多。阿保機定睛一看,這些人全認識——契丹其他七部夷離堇頭人!
阿保機代遙輦氏擔任契丹八部可汗,不但讓同姓耶律氏顯貴們對汗位生了覬覦之心,也讓各部夷離堇對汗位有了非分之想。既然阿保機可以改變傳承了一百七十年的規矩,那汗位可不可以從此之後輪流坐呢?
之前七部頭人沒有公開挑戰阿保機的權威,一者是見他功夫了得,從他手中搶奪‘玩具’需要絕大的勇氣。為自身安全計,最好的辦法無過於坐山觀虎鬥。迭剌部的內訌會消耗實力,七部夷離堇於其間推波助瀾更可收得漁人之利;從前將心事可以深藏心底,但現在阿保機將耶律氏內亂平定。如果不趁阿保機元氣大傷的機會逼宮,等到阿保機養好傷口再去下手,機會稍縱即逝,操作起來也會難度倍增。
見平日裏對自己恭順謙謹的七部夷離堇頭人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言詞閃爍。阿保機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這些人顯然是有備而來的。自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伏兵四起,兵戎相見最好的結果也隻能是兩敗俱傷。耶律一姓的內訌已經讓他心情沉重,如果與七部衝突起來,那就是契丹部族的空前災難。自己將變成民族的罪人!
略一思忖,阿保機就決定以退為進。他請求那些逼宮的夷離堇:“某為大汗經年,所得漢人多矣,某欲自為一部,以治漢城,諸位以為如何?”
七部頭人認為——民主這麵旗幟下麵,站的人越多,說出來的話才越有力量。逼宮也是件團結就是力量的事情。人多勢眾才會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這時候見阿保機同意恢複舊製但是提出一個條件做為交換條件!幾人一合計,覺得阿保機所說也有道理。既然他已經答應了讓賢,也就沒必要苦苦相逼。當務之急不是考慮阿保機去留的問題,而是七個人商量哪個人出任新一任的可汗才是。
事情非常簡單,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大家可以暫時結成戰略同盟。而一旦目的達到,也是聯盟解體之時。七部夷離堇未做深思,不約而同的答應了阿保機的請求。在他們心底或者認為——阿保機已經是個紙老虎了,自己將來任可汗,或者他的一票還會是決定性的意見。阿保機在交出象征可汗權力的鼓纛之物後,率領著手下安然躲過一場劫難。
阿保機所說的漢城是後魏滑鹽縣舊址,在炭山東南的灤河邊,有鹽鐵之利的風水寶地,原來為西部奚所有。阿保機在征服了西部奚之後,經過數年的經營,這裏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市鎮。阿保機帶了所部人馬來到這裏,在漢人的幫助下,開始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植的同時,又發展冶鐵業,養精蓄銳。
阿保機治下部落中的漢民,既有他曆年擄掠所得,也有一些跟隨境上漢官降附的移民,其中更多的部分卻是為了躲避中原地區戰亂頻仍的廣大農民。種種原因導致了他們背井離鄉,但很快他們就“適彼樂土”了。
首先他們可以在這裏安居樂業,阿保機為了讓他們安心農業生產,特意命人如幽州城製度一樣修建了城郭集市。這樣的安居工程正是他們日思夜想的“天堂”,既不用擔心在種地的時候有人打上門來燒殺擄掠,也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住房問題這些。安土重遷的中原農民在塞北苦寒之地找到了家的溫暖,樂不思歸。
蟄伏了許久的阿保機見人心樂附,知道是自己該出手的時候了。他手下的契丹勇士們到了漢城也沒有閑著,一直以來厲兵秣馬、苦練殺敵本領,決心洗雪前恥。阿保機打算向七部夷離堇攤牌:以牙還牙,用武力奪迴自己的汗位!
關鍵時刻,怎能感冒?述律平及時製止了丈夫的衝動!她認為:拿刀去砍人,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按照契丹可汗三年一代的舊傳統,每三年就要折騰一次。即使阿保機奪迴了汗位,但三年之後,還會有人提出挑戰,對權力的覬覦之心人皆有之。最好是從長計議,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阿保機聽了,大喜過望,立刻向述律平請教:“不知娘子何以教我?”
述律平早已是成竹在胸,示意丈夫道:“來,來,來,附耳過來!”
耶律阿保機聽了妻子一番話,連聲讚道:“高,實在是高!真是天助我也。”見述律平瞪了他一眼,急忙改口道:“不對,不對,是妻助我也!”
七部夷離堇頭人最近心底很糾結,他們原以為逼阿保機讓出了汗位,就等於事情成功了大半。哪知道逼宮如願以償之後,才是萬裏長征的頭一步。隻不過是麻煩的開始!
民主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在打了這冠冕堂皇旗號之後做一些滿足私欲事情時候。就連遙輦氏也希望重新坐一次莊,更何況從來沒有坐過莊的六個散戶。七部夷離堇一直以來為何人出任可汗而爭執不下,沒有一人會發揚風格主動退出汗位的競爭。
就在所有人焦頭爛額之時,他們都收到了阿保機委婉的通知:親們,我這裏是產鹽。你們也吃鹽。隻知道吃鹽,難道就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嗎?即便是白吃,也要多少表示一下對主人的感謝吧?
史實證明,凡是對你表現出異乎尋常熱情的、親切到無以複加的,其實都是不懷好意的……
這些夷離堇頭人在接到阿保機的通知之後,都深以為然。契丹地方缺少食鹽,各部吃的鹽原先是中原販賣過來的,後來則都是阿保機漢城所產。現在阿保機要求他們犒賞一下自己,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有來有往才是做人的應有之義。另外,趁此良機既可以表達一下對阿保機無私提供食鹽表示感激,也可以換個環境大快朵頤一番,讓為汗位的選舉之事擾的疲憊的身心休息放鬆一下。
七部頭人有的趕著牛羊,有的帶了美酒,絡繹欣然就道。對遠道而來的夷離堇頭人們,阿保機表示了熱烈歡迎,為大家的到來精心營造了賓至如歸的氛圍: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對阿保機的地主之宜,七部夷離堇頭人表示滿意。好客的主人表現出的熱情讓他們感動萬分,這次大會注定將是契丹曆史上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酒席宴前,大家頻頻舉杯,迴顧從前,展望未來,大家把酒言歡,皆喜洋洋者也。很快,七部夷離堇頭人就醉眼迷離,根本無法看清阿保機臉上隱約的肅殺之氣。
就在他們醉的一塌糊塗時候,阿保機將手中的酒杯擲在地上,摔的粉碎。(摔杯為號!這個算是慣例,阿保機既心慕中原文化,當然也會依樣葫蘆一番了。)七個夷離堇頭人表現出了應有的鎮定,他們的不為所動——但並不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隻是因為他們已經爛醉如泥。在原先的曆史上,就是在這深入酒鄉之時,這幾人成了阿保機的刀下鬼。
這種頗具人性化的行刑理應載入史冊,簡直是安樂死的契丹古版!
但這一次,阿保機卻沒有這般快意。
說巧也是巧,就在阿保機摔杯之時,韓延徽氣急敗壞地從帳外闖了進來,沒得阿保機皺眉,便急忙道:“大汗,大事不好,城外有大批唐軍殺到!”
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
城外唐軍統帥看來不是李曜,因為大旗招展著碩大一個“高”字。
阿保機此時不敢遂殺七部頭人,而是先上城樓。看了這情況,再看唐軍於城門外打開幾百輛大車,從車上搬出許多物什,不多久便組裝成大批攻城器械,當即大驚,問韓延徽:“藏明先生(無風注:韓延徽字藏明。),這是什麽東西?”
韓延徽心中竊喜,麵色卻十分陰沉,低聲道:“聽聞此前由李正陽主撰,許多能工巧匠共同出力,編寫了一部奇書,號稱《天工集》,在軍械監內部流傳。據說那書中有無數巧奪天工之法,尤勝墨家當年……這城外的器械,隻怕都是照《天工集》所製。至於用處,此時還能有何疑問,自是攻城之用。”
阿保機曆來不懼唐人勇悍,唯俱唐人智慧,此時一聽這話,心中頓生不妙,又猛地看見打頭一員大將,白馬銀槍,威風凜凜立於陣前,當下一驚:“白馬銀槍高思繼?”
韓延徽的臉色又陰沉了幾分,沉沉地道:“看來是假不了了。高思繼自從被李正陽當年救出,因其在幽州根基深厚,遂不為李克用信任,一直養而不用。想不到這次幽州克複之後,李正陽竟將他要去,且如此重用……難道李克用已經對李正陽毫無約束之力了麽?”
阿保機擺手道:“李克用現在就好比當初的遙輦氏大汗,真正主事的還不是我耶律家夷離堇?現在就看李正陽什麽時候打算自己去做那個‘大汗’罷了。高思繼……聽聞他是天下第一名槍,卻不知究竟如何了得,今日正可一會。”
韓延徽還未說話,韓知古已經搖頭,道:“不可。還是先弄清高思繼究竟是何人派來,才是要緊。”
阿保機一怔:“為何?”
韓知古並沒解釋,反而說道:“若是幽州周德威派來便不足懼,但若是李存曜派來,這一仗便難了。”
阿保機猛然醒悟,忽然踏前一步,對著城外的高思繼用漢話喊道:“城外可是幽州白馬銀槍高思繼將軍?”
那將領傲然道:“某家正是高思繼!”
阿保機道:“久聞將軍大名,隻恨無緣得見,想來更無仇怨可言!然則今日高將軍提槍縱馬,領兵來我漢城,卻是受何人之命?”
高思繼迴道:“某奉秦王教令,來請契丹七部頭人一敘,得知眾頭人正在此處,便來相邀了。”
阿保機心中一凜,麵色不變:“阿保機雖避處荒漠,亦素知秦王儀範,前番平州之事,更感秦王雅量高致。卻不想,今日我為朝廷鬆漠都督,將軍卻帶兵來襲,莫非秦王已決心叛逆朝廷不成?”
高思繼一個純粹的武將,要是能言善辯,有政治頭腦,此前也不會被劉仁恭陰取了幽州去,此時被阿保機問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些不明白,這怎麽扯得上秦王叛逆朝廷來了?
好在他身邊一員小將匆匆對他說了幾句,他才猛然吐氣開聲:“你說的甚話!秦王乃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豈能叛逆朝廷?今日我來之時,乃是聽聞七部頭人與都督你有些齟齬,特意順道來分說開解一二,至於兵馬……勸架也得有點本事,這還要說?”
他這話前麵是那小將所教,最後卻是自己隨口說了,不過話雖然有點糙,道理倒也不糙。
阿保機心中暗驚:“我現在雌伏於此,並非契丹大汗,能用的兵力不過迭剌部部族軍,七部之兵顯然不會聽命。如此要對抗唐軍,可不是很妙……”他看了一眼城外唐軍,雖一眼難辨,約莫四萬總是有的。
阿保機心中天人交戰,也許隻是一瞬,也許過了許久,他大聲道:“七部頭人與我哪有齟齬?剛才還在我帳中置酒高飲,將軍既是來請七部頭人,今日時辰不早,若有雅興,不妨也來喝上一席,明日阿保機便恭送將軍與七部頭人南下如何?”
高思繼道:“那也不必,秦王軍令最嚴,他可沒說讓某來草原喝酒!耶律都督既然說與七部頭人沒有齟齬,那想必是某得的消息不準,也無大事。隻消七部頭人來我營中,某家即刻收兵便走!”
打,還是交人?
阿保機再次陷入困境。
之所以由耶律滑哥親自出馬,來對付述律平,也是叛亂者對這個非同尋常的女子不敢等閑視之。
述律平得以嫁給阿保機,可以說是天作之合。述律與耶律二人伉儷情深,而且都是弓嫻熟、功夫了得之人。述律平相夫教子不但是賢內助,而且是耶律阿保機的親密戰友。她甚至在此前就從阿保機俘掠迴塞北的漢人中挑選出精壯男子,組建了一支隸屬於她自己的私人武裝——屬珊軍。即便此次阿保機不得不交出一大批漢人俘虜給大唐秦王殿下,也沒有從這支軍隊中送走哪怕一個人。
述律平有時候會跟隨丈夫出征,衝鋒陷陣巾幗不讓須眉;負責留守時鎮守大本營,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曆史上阿保機稱帝之後不久,一次率軍遠征,黃頭和臭泊兩室韋部落趁契丹國內空虛突施偷襲。哪知道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這些來犯之敵正好撞在了述律平和她的屬珊軍槍口上,述律平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將來犯之敵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述律平一戰成名,從此在塞北大漠廣袤的土地上四處流傳著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二人的傳奇故事。現在這個世界雖然還未發生此事,今後也不一定就會發生,但其名頭已然很響,說這對夫妻是草原上的‘黑風雙煞’,隻怕也不為過。
耶律滑哥此番硬著頭皮前來,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事,何況這虎乃是一隻母老虎。結果事情果如他所料,述律平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慌亂,鎮定地指揮著屬珊軍以逸擊勞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就在兩軍正在殺的難解難分時候,蕭阿古隻率軍趕到。耶律滑哥見大勢已去,是非之地不敢久留,果斷拍馬落荒而逃。
叛亂進行得最順利、最有收獲的,還得是神的代言人薩滿神速姑。契丹人用兵打仗,在事先很注重占卜。精通此道的神速姑當然會為自己此行占卜一番了,不過他的占卜學的不到家,隻知皮毛而已。按照事前的分工,他率軍殺到西樓,一番搶掠之後帶著搶到的神帳等戰利品,放火焚燒明王樓向北逃逸。(無風注:明王樓建於耶律阿保機出任可汗後的次年,據後世學者考證推測,極可能是摩尼教的禮拜場所。所謂摩尼教,其實也就是讀者所熟知的明教了,當然金庸先生小說中對其有所演繹,那些諸如乾坤大挪移什麽的,大家都懂。)
西樓,是相對於東樓而言的。這裏所說的樓,和刀郎唱的“依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帶走了最後一片飄落的黃葉”一樣,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多層建築物,而是對一個地區的泛稱。同時也是對遊牧政權首領駐牧地的泛稱,契丹大賀氏、遙輦氏部落聯盟的政治權力中心在潢水與土河交匯處,那裏被稱為東樓;耶律阿保機在出任可汗之位後,為了擺脫從前的政治氛圍,有意將汗國政治中心西遷至迭剌部耶律氏顯貴的駐牧地,是為西樓。
西樓自從成為新的契丹汗國的政治權力中心之後,成了契丹人佛教、道教、摩尼教和原始薩滿教等宗教匯聚之地。阿保機和他的後世子孫們對凡是有利於維護其統治的宗教統統加以利用與鼓勵,如此一來,勢必會冷落原始薩滿教的薩滿們,不甘心宗教特權被他人分享的薩滿們心懷不滿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神速姑趁機將這些為外來宗教徒修建的建築一把火夷為白地以發泄其私憤。
各路叛軍紛紛北逃,耶律阿保機整頓兵馬,點檢損失,派蕭敵魯為先鋒親率大軍追擊。到了土河附近秣馬休兵,又不急於追殺叛軍。手下眾人紛紛主動請纓,要求痛打落水狗,決不姑息這些叛亂分子。阿保機解釋道:“現在追擊,隻能是拿了棍子叫狗。不如等他們自己逃的遠了,那時人人思鄉心切,軍心不戰自亂。然後再追擊的話,一定可以將叛軍攻破。”
果不其然,一切正如阿保機所料。結果經過兩個多月的追討,終於將剌葛、轄底等叛亂首要分子抓獲。蕭實魯和寅底石畏罪自殺未遂——估計也是作戲的成份居多,真的想死的話,辦法有許多。阿保機押解著叛亂分子班師,心底卻沒有一絲勝利歸來的喜悅。這一次的叛亂雖然消弭,但付出的損失卻難以估量。叛亂引發了一連數月的內訌,軍需糧草難以為繼,物價沸騰。阿保機軍中無糧,不得已隻好煮食馬駒、野草為食迴師途中,隻見軍器、物資之物狼籍綿延數百裏。
阿保機心中雖然對剌葛恨極,但仍沒有殺這個弟弟。念及兄弟情深,隻是將剌葛、迭剌兩個弟弟賞了一頓筍炒肉,給剌葛這個好兄弟賜名為‘暴裏’,契丹語意為惡人。兩個弟媳因為未能盡到相夫教子的責任,成了替罪羊,被下令處死。寅底石和安端因是從犯,所以未予深究。
這一次的叛亂人員多、波及麵廣,尤其是以耶律氏中的顯貴居多。參與叛亂涉案人員多達數萬,審理這一案件耗時極長那是不必說了。不過,對待幾個兄弟阿保機可以繼續網開一麵,但對待耶律轄底父子二人就不會有那麽客氣了。
當轄底如死狗一樣被拖上來時候,阿保機強抑心底的憤怒,厲聲責問道:“當初我以汗位相讓,叔父不肯接受。為何又要支持慫恿我的幾個弟弟犯上作亂呢?”
轄底知道自己難逃一死,死豬不怕開水燙,索性直言相告:“當初我不知道可汗之貴,等到大汗即位,扈從如雲、一唿百諾,始生覬覦之心。隻是考慮到您英明神武,公然倡亂怕是難以成功。隻好另辟蹊徑,剌葛、迭剌幾人懦弱顢頇,如果他們出任可汗之位,那時候再想辦法,就會容易成功。”
耶律阿保機聽了轄底的話,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剌葛、迭剌幾個弟弟。剌葛知道兄長是在揶揄自己,揉著被打的腫痛的屁股,用足以殺死人的眼光輕蔑地掃了轄底一眼恨聲道:“癡人說夢!倘若事成之後,難道會讓你這種叔父活在世上嗎?”
雖然明明知道耶律轄底父子鼓動自家兄弟鬩牆,想要趁著鷸蚌相爭、從中漁利,阿保機仍不願意將事情做的太過,讓他自行了斷。耶律轄底與兒子投崖而死,也算是罪有應得,報應不爽。(無風注:史家還有一說,是為縊殺,暫未定論,不過這不是關鍵,此處就按跳崖算吧。)
耶律剌葛隻是挨了一頓胖揍,也沒有因為接二連三的反叛而丟了性命。他並沒有因阿保機的寬宏大度而心生感激之情,反而始終無法咽的下胸中的惡氣。每天進去出來汗帳,看著本來自己也可以坐一坐的汗椅心中打翻了五味瓶。看似觸手可及的東西卻又遙不可及,人生的悲哀莫過於此。
被貪婪、欲望折磨的寢食難安的耶律剌葛,最終選擇了出逃。再呆下去,他擔心自己還會做出什麽蠢事的。阿保機寬恕了他,但因他而車裂、戰歿的冤魂不知有幾何。那些殷紅的鮮血經常將他從睡夢中冷汗直淌的喚醒。
這一次,他是朝河北跑的。
曆史上剌葛也是先選擇了南逃,不過是先投李存勖,後來又跑去後梁。但是這個喜歡無事生非的家夥,終於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價。曆史證明了‘梁園雖好,終非久留之所’的無比正確性——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當他攻入開封城之時,把剌葛和他的兒子們抓獲,一起送上了斷頭台,剌葛魂歸塞北。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隨著李曜的出現而改變。這一次剌葛的出走,沒有去見還未上台的李存勖,而是直接去見了李曜。剌葛的舉動看似怪異,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如果說天底下還有誰有能力讓他成為契丹可汗,這個人隻能是那位僅僅領兵北上就嚇得阿保機不敢應戰,隻能讓地還人、請罪挨罰的大唐秦王殿下!
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
剌葛的出走,對於迭剌的心底觸動最大。從前有剌葛這個大個蘿卜在前麵頂著,自己可以側身在他的陰影之下。現在剌葛已經另謀高就,突然之間,所有刺目的聚光燈向他射來,他心底忽然湧上了一種被捉奸在床的感覺。叛亂的首犯死的死、逃的逃,現在他自動升格為犯上作亂的首腦人物。見到有人在暗中對他指指戳戳,他備感無奈,一次作賊就是一生的汙點。
越琢磨越擔心的迭剌終於也選擇了步剌葛的後塵,隻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對於剌葛的叛逃之事,早已經引起了阿保機的足夠重視,還沒有等他上路,就被人請到了阿保機的汗帳。對於迭剌選擇南逃,阿保機仍表現出了一個兄長足夠的耐心:他並沒有為難這個顧慮重重的弟弟,而是為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替罪羊——耶律寅底石的妻子!
阿保機在心底十分厭惡這個女人,趁著眾人為迭剌求情,順水推舟提出了一個折衷的解決辦法:寅底石的妻子涅裏袞如果能代迭剌去死,就可以饒恕迭剌所有的錯。這一招看似有些兒戲,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畢竟寅底石的妻子跟迭剌怎麽看都沒什麽聯係,就算兩人有一腿,也不好這時候處理不是?但其實,這一舉措大有深意。要知道帝王心術的生成,並非隻是讀書。
項羽之所以在逐鹿中原的時候敗下陣來,隻落的自刎烏江,沒準正是因為他與劉邦相比,多讀過幾天書,少些無賴氣而已。
寅底石就算同意殺妻,那麽將來他的兒子一定會對迭剌心懷不滿,從此這兩個兄弟做事情再難團結。迭喇不死,感激更多的人應該還是自己。把弟媳殺死,從此,非但是弟媳、所有臣下的妻子無不會主動擔負起監察糾風辦的角色,丈夫犯錯,遭殃的是妻子,沒有哪個女子會冒著生命危險會去支持丈夫犯上作亂的。
阿保機談笑之間,就為所有臣下的身邊安排好了自己的耳報神;假如寅底石不同意自己的解決辦法,那將來所有人對迭剌的死,就不會歸咎於他,而是會認為寅底石殺兄。三弟迭剌一死,寅底石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就是再沒心沒肺,也會無疾而終的。五弟安端,作亂時候湊個熱鬧還成,讓他自己挑頭去造反,他還沒有那份潛質。更何況身邊有他的妻子替自己盯著,沒有了領頭羊,安端根本無法興風作浪,更不要說是叛亂了。
耶律寅底石見汗帳中所有人的眼睛不約而同向自己看過來,急忙上前表明心跡:“大汗聖明!這個女人的確是該死!要不是她吹枕頭風攛掇著我作亂,我也不會做出大不敬的事情來。”這正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為了手足犧牲一下衣服,實在是太義不容辭了。
寅底石在經曆了許多事情之後,也許是明白了手足情深的道理。但他所以不假思索的主動上前表明態度,主要還是擔心在二哥跑了之後,如果三哥再有個三長兩短,自己就會從此成為眾矢之的。這種情形之下,就是大哥不計較從前之事,自己也會憂懼而死的。三哥因為叛亂挨了一頓板子,妻子也被殺,而自己卻什麽事也沒有。如果自己還裝著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樣子,勢必會給眾人誤解——他正是叛亂的出首者!
到了那時,寅底石就是跳到了老哈河也洗不清,真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了。現在趁此良機,即可以表現出自己手足情深,又可以消除各方誤會,這樣一石數鳥的好事不做,那簡直是不可救藥了啊。
在原先的曆史上,迭剌經了此事,深知自己這些政治伎倆在長兄麵前不過是班門弄斧而已。從此對汗位再不抱任何期望。阿保機稱帝建國之後,耶律迭剌奉旨創製了契丹小字,因此殊勳而逐步受到阿保機賞識重用,在耶律阿保機滅亡渤海國之後,任命他為東丹國左大相輔佐皇太子耶律倍,哪知道在任方四個月時間,就被人刺殺於東丹國。
而耶律寅底石在耶律阿保機病逝之前,受遺詔任東丹國守太師一職。寅底石欣然就道,卻被述律平派手下追殺於途中。
在那個曆史中,阿保機的同母兄弟幾人裏麵,最長壽的人正是耶律安端。契丹立國之後,他榮任惕隱之職,主管迭剌部貴族的內部事務,成了阿保機忠實的鷹犬。此後曆仕太宗、世宗、穆宗、三朝,最終因為子承父業的原因受到牽累,罷官不久後病死。安端有別於幾個兄長,可以壽終正寢,完全是得益於他的妻子。事情再次證實了‘家有賢妻、夫不橫死’說法的正確性!
但在這一個時空之中,會不會有些變化呢?現在,誰也不知道。
耶律阿保機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諒幾個兄弟的僭逆行為,既顯示自己做為可汗的大度與容人之量;也可以在臣民國際間展示一個兄長的手足情深,這樣的處理方法即使有許多的私心在其中,卻可以從中窺知一個成熟政治家在處理國事與家事之時政治手段的純熟運用。
於是,在耶律阿保機軟硬兼施之下,叛亂餘波在半年之後逐漸平息。就在眾人從慌亂與紛繁中剛剛走出、喘息略定的時候,烏古部的叛亂又發生了。剌葛與耶律轄底叛亂時候,烏古部就已經參加了進來。剌葛諸弟之亂被平滅,許多參與叛亂的人都躲到了烏古部申請政治避難。阿保機在追討叛黨的同時,也分兵攻擊烏古部,將部分叛亂分子引渡迴到汗國。
阿保機對幾個弟弟可以特殊照顧,而對於其他人就不會那麽的溫良恭儉讓了,犯上作亂此風不可長,隻有痛下殺手殘酷鎮壓這些叛亂分子:平亂之後,捉拿歸案者中有的被棄市、有的被車裂、有人被磔於市。這其中難免有躲過一劫的漏網之魚躲在烏古部中,眼見的親人慘死於屠刀之下,複仇的怒火炙烤的他們心焦難耐。
而烏古部的首領同樣因阿保機對他部族的侵淩而不滿,收留這些政治落難者也是為了積蓄各方力量,以期反抗契丹人。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這些情急來投者的鼓動之下,雙方一拍皆合,烏古部起兵繼續未競的反叛事業。
因為契丹汗國的叛亂才平息不久,就爆發烏古部的叛亂。事情發生在這種時候,無疑既是對阿保機汗權的一種挑戰,它產生的示範作用更是極其惡劣。為盡早將不良影響消弭於初始狀態。正月,阿保機決定親征。對於被征服者,惟有施以霹靂手段才可以讓其他蠢蠢欲動的人知難而退。
烏古部本來就勢單力小,更何況是阿保機親自督軍倍道而來。烏古部族根本無法抵擋契丹鐵騎掃蕩。叛亂很快被平定。處理了叛亂後,阿保機立即班師。連續的內亂,消耗了契丹部族的實力,過去在部族中馬匹足夠支應征伐的需要,這次的出征中居然許多軍兵得步行。而且阿保機得到消息,大唐那位秦王殿下,已經在河北整軍完畢,雖然聽說他將河北的兵力反而削減了不少,但精兵和冗兵,戰鬥力豈能同日而語?更何況,根據“三韓”的分析,這位秦王殿下麾下隻怕足有八十萬大軍!(無風注:韓延徽父子是故意誇大其詞,韓知古是把李克用的晉軍以及關西三帥的鎮軍都給算作了李曜所部一起,因此得出“八十萬大軍”這樣驚人的數據。)
阿保機不能不震驚,契丹如今號稱北疆第一,而且遊牧民族舉族皆兵,也頂多湊個二十萬大軍,還不是滿打滿算的二十萬精銳,裏頭得夾雜不少老弱。而這位秦王殿下尚未統一天下,便有“八十萬大軍”,一旦發起狠來,隻怕百萬大軍也湊得出來,那可真是投鞭斷流般的龐大!
就在阿保機憂心忡忡之時,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更大的不幸不但把將士們勝利的喜悅吹的倏忽不見,更讓阿保機的心情於瞬間跌落至冰點。
凱旋的途中,突然前麵多了攔路虎。在塞北大漠廣袤的土地上,膽敢阻擋阿保機前行的人不多。阿保機定睛一看,這些人全認識——契丹其他七部夷離堇頭人!
阿保機代遙輦氏擔任契丹八部可汗,不但讓同姓耶律氏顯貴們對汗位生了覬覦之心,也讓各部夷離堇對汗位有了非分之想。既然阿保機可以改變傳承了一百七十年的規矩,那汗位可不可以從此之後輪流坐呢?
之前七部頭人沒有公開挑戰阿保機的權威,一者是見他功夫了得,從他手中搶奪‘玩具’需要絕大的勇氣。為自身安全計,最好的辦法無過於坐山觀虎鬥。迭剌部的內訌會消耗實力,七部夷離堇於其間推波助瀾更可收得漁人之利;從前將心事可以深藏心底,但現在阿保機將耶律氏內亂平定。如果不趁阿保機元氣大傷的機會逼宮,等到阿保機養好傷口再去下手,機會稍縱即逝,操作起來也會難度倍增。
見平日裏對自己恭順謙謹的七部夷離堇頭人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言詞閃爍。阿保機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這些人顯然是有備而來的。自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伏兵四起,兵戎相見最好的結果也隻能是兩敗俱傷。耶律一姓的內訌已經讓他心情沉重,如果與七部衝突起來,那就是契丹部族的空前災難。自己將變成民族的罪人!
略一思忖,阿保機就決定以退為進。他請求那些逼宮的夷離堇:“某為大汗經年,所得漢人多矣,某欲自為一部,以治漢城,諸位以為如何?”
七部頭人認為——民主這麵旗幟下麵,站的人越多,說出來的話才越有力量。逼宮也是件團結就是力量的事情。人多勢眾才會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這時候見阿保機同意恢複舊製但是提出一個條件做為交換條件!幾人一合計,覺得阿保機所說也有道理。既然他已經答應了讓賢,也就沒必要苦苦相逼。當務之急不是考慮阿保機去留的問題,而是七個人商量哪個人出任新一任的可汗才是。
事情非常簡單,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大家可以暫時結成戰略同盟。而一旦目的達到,也是聯盟解體之時。七部夷離堇未做深思,不約而同的答應了阿保機的請求。在他們心底或者認為——阿保機已經是個紙老虎了,自己將來任可汗,或者他的一票還會是決定性的意見。阿保機在交出象征可汗權力的鼓纛之物後,率領著手下安然躲過一場劫難。
阿保機所說的漢城是後魏滑鹽縣舊址,在炭山東南的灤河邊,有鹽鐵之利的風水寶地,原來為西部奚所有。阿保機在征服了西部奚之後,經過數年的經營,這裏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市鎮。阿保機帶了所部人馬來到這裏,在漢人的幫助下,開始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植的同時,又發展冶鐵業,養精蓄銳。
阿保機治下部落中的漢民,既有他曆年擄掠所得,也有一些跟隨境上漢官降附的移民,其中更多的部分卻是為了躲避中原地區戰亂頻仍的廣大農民。種種原因導致了他們背井離鄉,但很快他們就“適彼樂土”了。
首先他們可以在這裏安居樂業,阿保機為了讓他們安心農業生產,特意命人如幽州城製度一樣修建了城郭集市。這樣的安居工程正是他們日思夜想的“天堂”,既不用擔心在種地的時候有人打上門來燒殺擄掠,也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住房問題這些。安土重遷的中原農民在塞北苦寒之地找到了家的溫暖,樂不思歸。
蟄伏了許久的阿保機見人心樂附,知道是自己該出手的時候了。他手下的契丹勇士們到了漢城也沒有閑著,一直以來厲兵秣馬、苦練殺敵本領,決心洗雪前恥。阿保機打算向七部夷離堇攤牌:以牙還牙,用武力奪迴自己的汗位!
關鍵時刻,怎能感冒?述律平及時製止了丈夫的衝動!她認為:拿刀去砍人,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按照契丹可汗三年一代的舊傳統,每三年就要折騰一次。即使阿保機奪迴了汗位,但三年之後,還會有人提出挑戰,對權力的覬覦之心人皆有之。最好是從長計議,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阿保機聽了,大喜過望,立刻向述律平請教:“不知娘子何以教我?”
述律平早已是成竹在胸,示意丈夫道:“來,來,來,附耳過來!”
耶律阿保機聽了妻子一番話,連聲讚道:“高,實在是高!真是天助我也。”見述律平瞪了他一眼,急忙改口道:“不對,不對,是妻助我也!”
七部夷離堇頭人最近心底很糾結,他們原以為逼阿保機讓出了汗位,就等於事情成功了大半。哪知道逼宮如願以償之後,才是萬裏長征的頭一步。隻不過是麻煩的開始!
民主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在打了這冠冕堂皇旗號之後做一些滿足私欲事情時候。就連遙輦氏也希望重新坐一次莊,更何況從來沒有坐過莊的六個散戶。七部夷離堇一直以來為何人出任可汗而爭執不下,沒有一人會發揚風格主動退出汗位的競爭。
就在所有人焦頭爛額之時,他們都收到了阿保機委婉的通知:親們,我這裏是產鹽。你們也吃鹽。隻知道吃鹽,難道就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嗎?即便是白吃,也要多少表示一下對主人的感謝吧?
史實證明,凡是對你表現出異乎尋常熱情的、親切到無以複加的,其實都是不懷好意的……
這些夷離堇頭人在接到阿保機的通知之後,都深以為然。契丹地方缺少食鹽,各部吃的鹽原先是中原販賣過來的,後來則都是阿保機漢城所產。現在阿保機要求他們犒賞一下自己,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有來有往才是做人的應有之義。另外,趁此良機既可以表達一下對阿保機無私提供食鹽表示感激,也可以換個環境大快朵頤一番,讓為汗位的選舉之事擾的疲憊的身心休息放鬆一下。
七部頭人有的趕著牛羊,有的帶了美酒,絡繹欣然就道。對遠道而來的夷離堇頭人們,阿保機表示了熱烈歡迎,為大家的到來精心營造了賓至如歸的氛圍: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對阿保機的地主之宜,七部夷離堇頭人表示滿意。好客的主人表現出的熱情讓他們感動萬分,這次大會注定將是契丹曆史上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酒席宴前,大家頻頻舉杯,迴顧從前,展望未來,大家把酒言歡,皆喜洋洋者也。很快,七部夷離堇頭人就醉眼迷離,根本無法看清阿保機臉上隱約的肅殺之氣。
就在他們醉的一塌糊塗時候,阿保機將手中的酒杯擲在地上,摔的粉碎。(摔杯為號!這個算是慣例,阿保機既心慕中原文化,當然也會依樣葫蘆一番了。)七個夷離堇頭人表現出了應有的鎮定,他們的不為所動——但並不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隻是因為他們已經爛醉如泥。在原先的曆史上,就是在這深入酒鄉之時,這幾人成了阿保機的刀下鬼。
這種頗具人性化的行刑理應載入史冊,簡直是安樂死的契丹古版!
但這一次,阿保機卻沒有這般快意。
說巧也是巧,就在阿保機摔杯之時,韓延徽氣急敗壞地從帳外闖了進來,沒得阿保機皺眉,便急忙道:“大汗,大事不好,城外有大批唐軍殺到!”
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
城外唐軍統帥看來不是李曜,因為大旗招展著碩大一個“高”字。
阿保機此時不敢遂殺七部頭人,而是先上城樓。看了這情況,再看唐軍於城門外打開幾百輛大車,從車上搬出許多物什,不多久便組裝成大批攻城器械,當即大驚,問韓延徽:“藏明先生(無風注:韓延徽字藏明。),這是什麽東西?”
韓延徽心中竊喜,麵色卻十分陰沉,低聲道:“聽聞此前由李正陽主撰,許多能工巧匠共同出力,編寫了一部奇書,號稱《天工集》,在軍械監內部流傳。據說那書中有無數巧奪天工之法,尤勝墨家當年……這城外的器械,隻怕都是照《天工集》所製。至於用處,此時還能有何疑問,自是攻城之用。”
阿保機曆來不懼唐人勇悍,唯俱唐人智慧,此時一聽這話,心中頓生不妙,又猛地看見打頭一員大將,白馬銀槍,威風凜凜立於陣前,當下一驚:“白馬銀槍高思繼?”
韓延徽的臉色又陰沉了幾分,沉沉地道:“看來是假不了了。高思繼自從被李正陽當年救出,因其在幽州根基深厚,遂不為李克用信任,一直養而不用。想不到這次幽州克複之後,李正陽竟將他要去,且如此重用……難道李克用已經對李正陽毫無約束之力了麽?”
阿保機擺手道:“李克用現在就好比當初的遙輦氏大汗,真正主事的還不是我耶律家夷離堇?現在就看李正陽什麽時候打算自己去做那個‘大汗’罷了。高思繼……聽聞他是天下第一名槍,卻不知究竟如何了得,今日正可一會。”
韓延徽還未說話,韓知古已經搖頭,道:“不可。還是先弄清高思繼究竟是何人派來,才是要緊。”
阿保機一怔:“為何?”
韓知古並沒解釋,反而說道:“若是幽州周德威派來便不足懼,但若是李存曜派來,這一仗便難了。”
阿保機猛然醒悟,忽然踏前一步,對著城外的高思繼用漢話喊道:“城外可是幽州白馬銀槍高思繼將軍?”
那將領傲然道:“某家正是高思繼!”
阿保機道:“久聞將軍大名,隻恨無緣得見,想來更無仇怨可言!然則今日高將軍提槍縱馬,領兵來我漢城,卻是受何人之命?”
高思繼迴道:“某奉秦王教令,來請契丹七部頭人一敘,得知眾頭人正在此處,便來相邀了。”
阿保機心中一凜,麵色不變:“阿保機雖避處荒漠,亦素知秦王儀範,前番平州之事,更感秦王雅量高致。卻不想,今日我為朝廷鬆漠都督,將軍卻帶兵來襲,莫非秦王已決心叛逆朝廷不成?”
高思繼一個純粹的武將,要是能言善辯,有政治頭腦,此前也不會被劉仁恭陰取了幽州去,此時被阿保機問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些不明白,這怎麽扯得上秦王叛逆朝廷來了?
好在他身邊一員小將匆匆對他說了幾句,他才猛然吐氣開聲:“你說的甚話!秦王乃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豈能叛逆朝廷?今日我來之時,乃是聽聞七部頭人與都督你有些齟齬,特意順道來分說開解一二,至於兵馬……勸架也得有點本事,這還要說?”
他這話前麵是那小將所教,最後卻是自己隨口說了,不過話雖然有點糙,道理倒也不糙。
阿保機心中暗驚:“我現在雌伏於此,並非契丹大汗,能用的兵力不過迭剌部部族軍,七部之兵顯然不會聽命。如此要對抗唐軍,可不是很妙……”他看了一眼城外唐軍,雖一眼難辨,約莫四萬總是有的。
阿保機心中天人交戰,也許隻是一瞬,也許過了許久,他大聲道:“七部頭人與我哪有齟齬?剛才還在我帳中置酒高飲,將軍既是來請七部頭人,今日時辰不早,若有雅興,不妨也來喝上一席,明日阿保機便恭送將軍與七部頭人南下如何?”
高思繼道:“那也不必,秦王軍令最嚴,他可沒說讓某來草原喝酒!耶律都督既然說與七部頭人沒有齟齬,那想必是某得的消息不準,也無大事。隻消七部頭人來我營中,某家即刻收兵便走!”
打,還是交人?
阿保機再次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