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規定從法律上為青年男女自由擇偶開了小小的綠燈,李曜必須趕緊去與王笉打個商量,一旦自己趕不及時見到李克用,就隻能撒個謊說已經跟王笉完婚了。這樣雖然在道德層麵略有些不那麽好看,但至少在法律層麵上已經說得過去了。而且他和王笉還符合一種相對比較特殊的情況:李曜屬於“男子離家在外”,王笉則是父母雙亡。這倆理由實際上都有些牽強,因為以李曜的身份,要給李克用報個信還是很方便的;而王笉雖然父母雙亡,但她是什麽家族的出身?族中尊長完全可以為她決斷婚姻大事,譬如王摶,誰敢說他沒這個權利?
不過這裏有雖然未必多麽好使,多少也能挽迴一點點道德分。甚至李曜還可以拉下臉去找王摶,讓王摶跟他“串供”,這樣至少女方這邊就已經是得到家長允許的合理婚事了。
第215章 北都風雲(八)
閑事休提,卻說這一日李曜在五百牙兵護衛之下趕到太原城外,隻見這大唐北都的城樓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士卒盔明甲亮,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氣勢凝重之極。
臨時充當李曜牙兵旅長的張恪心底一個咯噔,報道:“大王,情況似乎有些不妙,這些士兵打的是鐵林軍的旗幟,而且連箭囊都是滿的,這是完全進入了臨戰狀態……”
為其副手的周厲更加擔憂,道:“大王,這氣氛不對勁得很,要不,趁現在還來得及,咱們趕緊返迴晉州大營?”
李曜微微蹙眉,仔細看了一下,搖頭道:“不妨事,派人前去叫門吧。”
張恪還想說什麽,李曜擺手止住,道:“你們仔細看,這些士卒雖然緊張,但卻毫無殺氣,若孤王所料不差,他們這般戒嚴,並非是針對我們……隻怕,倒是城裏出了什麽變故。”
張、周二人頗為詫異,不過鑒於對大王的一貫信任,二人遂不再勸阻,派了一名傳令兵上前叫門。
不多時,太原南城門咯吱著打開,一彪騎兵從中奔出。
張恪與周厲同時麵色一緊,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長槍,他們身後的牙兵旅也紛紛抓緊武器,氣勢頓時緊張起來。
李曜卻一擺手,說道:“不必驚慌,這是來迎接孤王的。”說罷自己一夾馬腹,緩緩縱馬而出。那一彪騎兵中打頭一人年紀甚輕,此時見李曜單騎而出,老遠便大聲笑道:“秦王遠來辛苦,大人已經備好酒宴,為秦王洗塵了!”他既然稱李克用為大人,自然是其親兒。
因此李曜露出微笑,勒馬問道:“來者可是存勖?”
那年輕騎將雙手離韁,馬上抱拳一禮:“正是小弟,方才聽聞南門衛稟告說王兄已至太原,小弟不敢怠慢,特來見過王兄!”
李曜哈哈一笑,道:“一別有年,存勖越發英姿颯爽了,眼看大王後繼有人,為兄的也就放心了。”
李存勖這時已經到了李曜跟前,聽到這一句,眼神略一波動,馬上笑道:“說來還是小弟不是,當年若非王兄搭救,小弟身死久矣,然而至今未曾當麵道謝,還請王兄恕罪。”
李曜擺手道:“誒,既是兄弟,說這些話可就見外了。”
李存勖也笑起來,道:“這冬天不知怎麽迴事,比往常冷得不少,這外頭風大雪大,不是個說話的地方,王兄還是快隨小弟進城,見過大人之後,再把酒言歡!”
李曜點了點頭,轉身一招手,道:“進城!”
張恪和周厲早等這句話,聽到招唿,立刻領著牙兵打馬過來。李曜一迴頭,卻見李存勖麵色尷尬,似有話說,便問:“怎麽?”
李存勖麵色有些漲紅,尷尬道:“城中……已無駐軍之地。”
李曜二話不說,轉頭便吩咐道:“傳令,牙兵旅城外紮營,張恪留守。周厲,你隨孤進城。”
張恪遲疑道:“大王……”他看了李存勖一眼,眼珠一轉,道:“就算大王府上,也總該帶上些牙兵護衛著,全旅紮營城外的話,府上的安全怎麽辦?”
李曜淡淡地道:“太原城中,自有鐵林軍護衛孤王安全,你等可以放心。”心中卻歎道:“李存勖雖是讀過書的,甚至文才頗為不錯,可這性子,還是跟他爹一模一樣,這話說得如此不自然,我若還聽不出什麽來,那真是白混了這麽多年。”
那邊李存勖聽了,連忙道:“自然,自然,鐵林軍調入城中戍衛,正是為了這幾日太原城防萬無一失,這一點絕無問題。”
張恪見李曜麵色如常,知道他不會改變主意,隻好領命去了。牙兵們似乎略有些騷動,不過在李曜迴頭掃視一眼之後即告平息。
李曜便對李存勖道:“這些牙兵們風餐露宿許久,到了太原卻不能進城,難免有些不滿,存勖,城外幾處軍營,若還有空的地方,煩請挪上一挪,以免將士們寒心……”
“有的,有的。”李存勖立刻吩咐手底下的一名小校道:“去,把我鐵林軍外營牙兵旅的宿處騰出來,讓秦王牙兵先住著。”那小校自然不敢有何多話,當即領命去了。
李曜點頭致謝:“多謝存勖了。”
李存勖苦笑著道:“王兄這話就是見責了,若非鐵林軍全軍入城,城中著實沒有空營,怎麽也不會累王兄的牙兵在城外喝風,這事兒……唉。”他打起精神,道:“咱們還是先進城,大人這些日子身子有些不大爽利,待見了邈吉烈他們三位兄長之後,才稍稍精神了一些,今個王兄一到,必然會更高興。”
李曜關心道:“大王仍是頭疼之症不能緩解麽?”
“是啊,還是這該死的頭疼。”李存勖歎了一聲,一邊引李曜進城,一邊道:“這病,小弟曾聽大人說過,算起來還是當年打黃巢時冒雨追擊落下的病根,隻是那時大人身強體壯,些許小事也就沒放在心裏,誰知這後來就……尤其是前次太原被朱溫大軍團團包圍,大王急怒攻心,就此犯了心疾,一旦聽到點什麽不高興的事兒,就頭疼難忍。”
李曜沉默了一下,沉聲道:“主憂臣辱,父憂子過。說到底,還是我們這些做兒子的不爭氣,若是一切順利,大王又何至於犯病?”
李存勖聽得這話,大為意外,頗有深意地看了李曜一眼,卻見他麵色沉重,不似作偽,不禁心中疑惑,暗道:“莫非他真無二心,卻是我們這些人氣量狹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成?”
又想到方才李曜毫不猶豫地令牙兵駐紮城外而不必隨他進城,這種想法越發強烈,暗暗道:“若是真個冤枉了他,我李存勖也不是忘恩負義之輩,定要保他平安。唉,眼看著家業漸漸興盛,自家人卻懷疑起自家人來了,這哪是成事的道理?正陽兄長貴為秦王,勢大兵雄,若真是有心叛逆,此番何必前來!他今日情況,與當初李存孝何其相似,隻是李存孝終於被逼反,而他卻選擇了孤身赴宴,以證清白罷了。”想到此處,竟有些忍不住肅然起敬。
李曜進得城中,見李存勖似在走神,突然出聲問道:“太原出了何事,竟要鐵林軍戒嚴?”
李存勖一時不查,下意識答道:“李存實誣告王兄,被大人拿了。”
“哦?”李曜心中一震,暗道:“原來是他?……怎會是他?”他雖然曆來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但此事的確頗出他意料之外,不禁也有些詫異。
李存勖發覺自己一時嘴快,竟然將這事直接說給了李曜知道,不禁有些尷尬,卻未曾想李曜剛才那話問得著實突兀,正是故意為之,此時還有些尷尬,幹笑道:“這人本事不大,卻專會挑撥離間,大王說他隻怕是受了賊朱三的好處,這般敵我不分,因此下令將他拿了。隻是因他此前正是黑鴉軍副都指,是以將黑鴉軍調出城外,而命鐵林軍入城。”
李曜聽了,沒有迴話,隻是神情有些低落地默默點了下頭。
李存勖看在眼裏,心頭便有些過意不去,暗想若是自己立下如此大功,卻被自家人在父親麵前誣告,隻怕要怒而殺人,當下脾氣上來,道:“王兄,你放心,那些人的話不頂事!別說大人自己就第一個不信,就算小弟,也是不信!此番王兄孤身入城,更是問心無愧之明證!我倒要看看,誰還敢在大人麵前自詡進盡忠言,實則挑撥離間,欲使大人自毀長城!”
他這一番話說得說得氣概雄偉而又合宜得體,李曜也忍不住暗想:“曆史上李存勖被稱作‘半截英雄’,現在看來,還真是如此。就他此時的年紀來看,能有這般口才和氣度已經相當不錯了,難怪‘當年’能平定李克寧逼宮之亂。如今看來,太原局勢與我所料相差不大,有些人在李克用麵前亂嚼舌根,李克用心中對我雖然或多或少有些懷疑,但我是他提拔起來最有成就,使他最為得意的一人,若非證據確鑿,他其實根本不會動我。隻是礙於對他煽風點火的人身份太過特別,因此才會在某些事情上顯得過分,某些事情上又顯得猶豫……哼,我若非料得準李克用心思,知道隻要他在一日,我便不會枉死太原,此番又豈敢放下天下歸一的希望冒險前來?”
二人正談著話,一隊人馬匆匆迎來,為首一人李曜甚是眼熟,仔細一看,卻是李存進。
李存進義兒排行老三,李曜正欲上前問好,他卻已經看見李曜,高興道:“正陽總算來了!大王一直關注你的行程,今個一早就開始備好接風宴,眼看著時辰不早,都要到中午了,你要是再不來啊,大夥兒都要餓肚子了,好得很,既然來了,咱們自家兄弟也不必說那些個客套話,趕緊先去吃了飯再說!走,走,走!”當年李存孝與李存信爭寵之時,他和李曜便都是一條道上的人,因此他跟李曜說話可比李存勖親近多了。
李曜哈哈一笑,道:“正巧,小弟趕路趕得急,早上還未進食呢,既然大王備了宴,自然要去叨擾,兄長請,存勖請!”
------------------------------
ps:無風自己覺得,北都風雲這一大章,劇情安排可能比較出人意外,不過總算還是很爽的,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
自前次救援太原與李克用分別至今,李曜這還是第一次迴來這大唐北都。如果說上次他看見李克用時,還隻是覺得這位曾經縱橫天下的沙陀名將眼底多了些頹廢,那麽這一次,就已經能夠明顯感覺到這種頹廢已經從精神層麵擴散到了身體層麵。
雖然他仍是高居上席,乍一看也如從前一般獨目炯炯、鷹視狼顧,但細看之下,卻能從那眼底看到幾分強打精神的勉強。他的身體看起來仍是高大魁梧,但身上的衣服卻比往日冬天時多了不止一件兩件,甚至他過去頗為不屑的虎皮大氅,如今也都穿到了身上。
李曜心中歎息一聲,暗道:“實難逆料,晉王的身子竟然垮得如此之快……說起來,他今年其實也才不過四十五歲啊。精神上的憤怒和壓力若是無法緩解,再加上碰到偏頭痛這樣難以根治的古怪毛病,當真是讓鐵打的漢子也隻能一病如山倒。看來我錯了,太過執著於曆史上李克用七年後才病死的成例,以為他這次隻是為了騙我北上才故意做出重病模樣,誰料他竟然真的在剛剛走過壯年沒幾年,就到了這種接近於油盡燈枯的境地。唉,早知如此,我就應該帶禦醫前來診斷救治才對。”想到此處,不禁有些感傷。
眼見得李曜進來,無論心情如何,李克用麵上仍然露出笑容,張嘴欲言,但似乎猶豫了一下,一句到了嘴邊的話又被吞了迴去。直到李曜恭敬上前,一如過往地請安之後,他才哈哈一笑:“今冬雪大,難為吾兒萬裏迢迢從劍南趕迴河東,這份孝心,孤王領了……來呀,給秦王賜坐。來,正陽,你就坐孤王身邊。”
其實那座是早就放好空置的,李曜隻須謝恩上座即可。他客氣一下,老老實實坐了,又與將星雲集的大殿中與自己交好的一幹將領紛紛目光示意。
那邊李克用已然開口,道:“大夥兒既然都已到齊,連正陽和存審、嗣昭、嗣源都全部趕到,那孤王有些話,也就可以說了……其實孤王知道,這一次孤王做壽,顯得有些勞師動眾。有人或許不解,因為今年並非孤王整壽,存勖也隻是過個毫無所謂的十七(虛歲,實際十六。),為何這麽急火火地將大夥都召集迴太原來?”
晉王畢竟是晉王,他一開口,殿中早已安安靜靜,絕無半點喧嘩吵鬧。說來也是,連同樣高貴,為一字親王的秦王,也麵色端肅地恭聆教諭,其餘人誰敢發出聲響?
[無風注,“一字親王”來源: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西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鄭樵《通誌·職官略》:“北齊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馬上,非親王則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煬帝唯留王公侯三等,餘並廢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為親王。”至唐“定製皇兄弟皇子為王,皆封國之親王。”自親王、郡王分設,一般一字王號為親王,兩字王號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是親王,郭子儀封“汾陽王”則是郡王,本書中李曜曾受封隴西郡王,實際上在非格外正式的場合,外人互相交談論及他,就應該稱為“隴西王”。]
隻聽得晉王說道:“眼下局勢,大夥兒都是了解的,自從正陽入朝為相以來,朝廷數次平定叛亂,從韓建到李茂貞、王建,這些違逆朝廷之叛臣,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孤王身為國朝宗室,見此情形,委實欣喜。若說還有什麽遺憾,那便是汴賊未滅、幽州未複。如今汴賊方麵,正陽正扶植王師範在其後院縱火,看來成效不錯,朱三今年忙於在山東與王師範拉鋸扯皮,其餘各邊都顧不上了。”
他稍微一頓,又道:“原本朱三一直是孤王心頭之患,不過眼下看來,正陽當足以輔佐陛下將之逐漸扼殺,孤心中雖有遺憾,卻也欣慰。然則幽州局麵,孤王卻不得不怒。”
李克用朝下麵的李存勖招一招手,李存勖便呈上一封書信。李克用將之打開,抽出一頁白麻紙,說道:“這是近來孤王獲悉的幽州局勢,劉守光自從叛父作亂,自封幽州節度之後,日益驕橫,視天下豪傑如無物,不僅是得了朝廷燕王之厚恩而不思迴報,反而以為朝廷軟弱可欺,天下忠義之士凋零,遂生僭位稱帝之念!”他把白麻紙往橫案上重重一拍,怒道:“此獠欲壑難填,為再次試探朝廷與諸藩心意,他聯絡各藩,希望各藩上表朝廷,為他請加‘尚父’尊號!”
劉守光這人的所作所為,在座將領誰人不知?當下都把目光轉移到了李曜臉上,那意思自然是說“朝廷是你秦王控製的,不知秦王殿下對此卻作何想?”
李曜對李克用了解之極,按照當年僖宗皇帝為李克用賜姓時入籍鄭王一係的輩分來看,當今天子李曄乃與李克用同輩,而劉守光一旦加了‘尚父’尊號,則反倒成了李克用長輩,試問將麵子看得比天還大的晉王殿下焉能容忍?
當下李曜便首先帶頭反對:“劉守光乳臭小兒,出身微寒,功德俱無,有何資格得此尊名?無論有無諸侯支持其事,某在朝中,都勢必全力反對。陛下聖明天子,自不會有此養虎遺患的糊塗之舉。”
眾將領見李曜表態,也都紛紛隨之表示同意他的看法,更有甚者要求出兵討伐劉守光。
李克用見已經群情激奮,便朝李曜問道:“正陽能說動朝廷,命我河東出麵平次北疆之亂麽?”
李曜一邊思索李克用忽然在這時候提及此事,並且看來是決心要發動一場對幽州的戰事究竟是何用意,一邊開口應答道:“哦,朝廷……當然,若劉守光果有不臣之心、不軌之舉,朝廷自然要調兵平叛,這一點想來鳳閣鸞台諸位相公應當不至於有所異議。”
李克用立刻追問:“名義呢?”
李曜心中一動,忽然好似猜測到了什麽,答道:“名義想來不難,以兒愚見,大王出任河北行營都統,負責對幽州一應戰事準備和指揮,委實再適合不過了。”
李克用露出笑容,眼角輕輕一瞥李存勖,又問李曜:“副都統及隨軍將領,孤王可墨敕授官麽?”
李曜腦中劃過一道閃電,瞬間知道李克用想要如何了!
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
距離晉王李克用壽辰已經隻剩三天,朝廷天使據說已經到了晉州,各地諸侯的賀使也都進入河東境內,而譬如吳王楊行密、平盧節度使王師範這等與河東關係密切的諸侯,其使者更是提前數日便已住進太原館驛。
整個太原,早已是熱鬧非凡。節帥王府於壽辰前十日起,便在太原城內搭建了四十五座看台,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伶人、舞姬乃至雜耍把式們,在晉王府的重賞厚賜之下,紛紛不顧嚴寒,登台獻藝。看台周圍,不僅搭建了碩大寬廣的棚頂,而且免費為看客們發放暖身的薑湯,到得午時,甚至還有時候會免費提供一人三個白麵饃饃。
等等這般景象看在眼裏,別說是各路諸侯的賀使暗讚晉王闊氣,便是朱溫悄悄派來的細作看了,也感慨河東為了這次晉王大壽,著實舍得本錢。
但這些人忙於在太原城中流連忘返,卻未曾注意,太原城中自從駐進鐵林軍後,其餘各軍,包括曾經名動天下的黑鴉義兒軍,都已不知所蹤,城外的幾個大型營盤,實際上已經幾乎全空。
下了整個冬天的大雪和太原城中晉王壽辰的熱鬧,成了軍事行動的最佳掩體。
今日此時,晉王府東北一側的小門邊停著一輛遮蓋嚴實的寬大馬車,年僅十六歲的李存勖一身戎裝,正與父親李克用道別。
李克用神情有些疲憊,但精神還算不錯,看了看幾乎與自己差不多高矮的三郎,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低沉地道:“此去蔚州,是你頭一迴統領大軍,一切三思而行。秦王昨夜教你的打法,一定要記住了,奇襲幽州,不留餘力!盧龍能否收複,就看這一舉了。”
李存勖點點頭,又略微遲疑了一下,問道:“大人,兒子還是有些擔心……”
“擔心什麽?”李克用皺起眉頭:“劉守光一門心思想著當皇帝,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憑他,也是那塊料!你此番手頭足有十萬大軍,皆是我沙陀精銳。前,有這許多迷惑人心的舉動為掩護,後,有德威、存進等人為你臂助,還怕拿不下區區一個劉守光嗎?”
“兒子不是擔心這個。”李存勖苦笑道:“耶耶,雖然兒子也覺得秦王不是忘恩負義之人,但蓋公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番出兵奇襲幽州,隻要我軍出兵順利,朱三在汴州根本來不及反應,不可能忽然出兵北上壞我好事。可秦王卻主動要求從河中出兵牽製朱三,這……兒子總覺得這裏麵有些不妥。耶耶,放虎歸山易,調虎離山難呐。這一次,秦王迫於形勢和名聲,不得不來太原,可這種事可一不可二,可二不可三,下一次再想讓他再走一遭太原,可就未必這麽容易了。”
李克用麵色一黯,沉默了片刻,才道:“寄之病重,可能熬不得多久了,有些事情,他是做了最壞的打算,但事實上,我們與正陽,未必會走到那一步。”
他抬頭看了看天,雪花飄落在他麵上融化,似乎讓他更加清醒了一些,對李存勖道:“我與正陽之間的事,天下傳遍,已成佳話。如今,無論誰先做出於情理不合的舉動,都會被人視作薄情寡恩,這便是我不敢隨意處置於他,而他在我有召喚之時也不得不來的原因,於他是,於我又何嚐不是?”
李存勖似有不服,道:“若是如耶耶此說,秦王在晉州擺下七八萬精銳,難道隻是為他北上送個行麽?依兒子看,這分明就是示威。他在晉州有七八萬大軍,河中本鎮還有七八萬,整個河中境內,足有十五萬大軍,這是要做什麽?”
李克用平靜地道:“要做什麽,他昨晚不是說了麽?澤潞、邢洺,甚至……魏博,這便是他的目的。”
李存勖更是不滿:“憑什麽我們費盡心思,到最後也頂多不過拿下盧龍一鎮,他卻有機會拿下兩鎮甚至三鎮?如此一來,他手裏掌握的實力,可就更大了,將來更難複製。”
李克用語氣仍然平靜如水,反問道:“更難複製?難道,現在便能製得了他?”
李存勖頓時啞口無言。
“這不是五年前。”李克用輕輕一歎:“我早已看出此子絕非池中之物,隻是……這風雲來得太快,他化龍的速度,快得超乎所有人預料……三郎,你要記住,從今往後,你必須永遠恭事秦王。”
李存勖麵色陡然一變。
李克用卻盯著他的眼睛,再次強調:“必須恭事秦王,知道麽?兄友弟恭,隻要你能做到這一點,這天下無論如何風雲變幻,耶耶死後的晉王之位,秦王都必會為你保全,任何人都不可能染指。”
不過這裏有雖然未必多麽好使,多少也能挽迴一點點道德分。甚至李曜還可以拉下臉去找王摶,讓王摶跟他“串供”,這樣至少女方這邊就已經是得到家長允許的合理婚事了。
第215章 北都風雲(八)
閑事休提,卻說這一日李曜在五百牙兵護衛之下趕到太原城外,隻見這大唐北都的城樓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士卒盔明甲亮,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氣勢凝重之極。
臨時充當李曜牙兵旅長的張恪心底一個咯噔,報道:“大王,情況似乎有些不妙,這些士兵打的是鐵林軍的旗幟,而且連箭囊都是滿的,這是完全進入了臨戰狀態……”
為其副手的周厲更加擔憂,道:“大王,這氣氛不對勁得很,要不,趁現在還來得及,咱們趕緊返迴晉州大營?”
李曜微微蹙眉,仔細看了一下,搖頭道:“不妨事,派人前去叫門吧。”
張恪還想說什麽,李曜擺手止住,道:“你們仔細看,這些士卒雖然緊張,但卻毫無殺氣,若孤王所料不差,他們這般戒嚴,並非是針對我們……隻怕,倒是城裏出了什麽變故。”
張、周二人頗為詫異,不過鑒於對大王的一貫信任,二人遂不再勸阻,派了一名傳令兵上前叫門。
不多時,太原南城門咯吱著打開,一彪騎兵從中奔出。
張恪與周厲同時麵色一緊,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長槍,他們身後的牙兵旅也紛紛抓緊武器,氣勢頓時緊張起來。
李曜卻一擺手,說道:“不必驚慌,這是來迎接孤王的。”說罷自己一夾馬腹,緩緩縱馬而出。那一彪騎兵中打頭一人年紀甚輕,此時見李曜單騎而出,老遠便大聲笑道:“秦王遠來辛苦,大人已經備好酒宴,為秦王洗塵了!”他既然稱李克用為大人,自然是其親兒。
因此李曜露出微笑,勒馬問道:“來者可是存勖?”
那年輕騎將雙手離韁,馬上抱拳一禮:“正是小弟,方才聽聞南門衛稟告說王兄已至太原,小弟不敢怠慢,特來見過王兄!”
李曜哈哈一笑,道:“一別有年,存勖越發英姿颯爽了,眼看大王後繼有人,為兄的也就放心了。”
李存勖這時已經到了李曜跟前,聽到這一句,眼神略一波動,馬上笑道:“說來還是小弟不是,當年若非王兄搭救,小弟身死久矣,然而至今未曾當麵道謝,還請王兄恕罪。”
李曜擺手道:“誒,既是兄弟,說這些話可就見外了。”
李存勖也笑起來,道:“這冬天不知怎麽迴事,比往常冷得不少,這外頭風大雪大,不是個說話的地方,王兄還是快隨小弟進城,見過大人之後,再把酒言歡!”
李曜點了點頭,轉身一招手,道:“進城!”
張恪和周厲早等這句話,聽到招唿,立刻領著牙兵打馬過來。李曜一迴頭,卻見李存勖麵色尷尬,似有話說,便問:“怎麽?”
李存勖麵色有些漲紅,尷尬道:“城中……已無駐軍之地。”
李曜二話不說,轉頭便吩咐道:“傳令,牙兵旅城外紮營,張恪留守。周厲,你隨孤進城。”
張恪遲疑道:“大王……”他看了李存勖一眼,眼珠一轉,道:“就算大王府上,也總該帶上些牙兵護衛著,全旅紮營城外的話,府上的安全怎麽辦?”
李曜淡淡地道:“太原城中,自有鐵林軍護衛孤王安全,你等可以放心。”心中卻歎道:“李存勖雖是讀過書的,甚至文才頗為不錯,可這性子,還是跟他爹一模一樣,這話說得如此不自然,我若還聽不出什麽來,那真是白混了這麽多年。”
那邊李存勖聽了,連忙道:“自然,自然,鐵林軍調入城中戍衛,正是為了這幾日太原城防萬無一失,這一點絕無問題。”
張恪見李曜麵色如常,知道他不會改變主意,隻好領命去了。牙兵們似乎略有些騷動,不過在李曜迴頭掃視一眼之後即告平息。
李曜便對李存勖道:“這些牙兵們風餐露宿許久,到了太原卻不能進城,難免有些不滿,存勖,城外幾處軍營,若還有空的地方,煩請挪上一挪,以免將士們寒心……”
“有的,有的。”李存勖立刻吩咐手底下的一名小校道:“去,把我鐵林軍外營牙兵旅的宿處騰出來,讓秦王牙兵先住著。”那小校自然不敢有何多話,當即領命去了。
李曜點頭致謝:“多謝存勖了。”
李存勖苦笑著道:“王兄這話就是見責了,若非鐵林軍全軍入城,城中著實沒有空營,怎麽也不會累王兄的牙兵在城外喝風,這事兒……唉。”他打起精神,道:“咱們還是先進城,大人這些日子身子有些不大爽利,待見了邈吉烈他們三位兄長之後,才稍稍精神了一些,今個王兄一到,必然會更高興。”
李曜關心道:“大王仍是頭疼之症不能緩解麽?”
“是啊,還是這該死的頭疼。”李存勖歎了一聲,一邊引李曜進城,一邊道:“這病,小弟曾聽大人說過,算起來還是當年打黃巢時冒雨追擊落下的病根,隻是那時大人身強體壯,些許小事也就沒放在心裏,誰知這後來就……尤其是前次太原被朱溫大軍團團包圍,大王急怒攻心,就此犯了心疾,一旦聽到點什麽不高興的事兒,就頭疼難忍。”
李曜沉默了一下,沉聲道:“主憂臣辱,父憂子過。說到底,還是我們這些做兒子的不爭氣,若是一切順利,大王又何至於犯病?”
李存勖聽得這話,大為意外,頗有深意地看了李曜一眼,卻見他麵色沉重,不似作偽,不禁心中疑惑,暗道:“莫非他真無二心,卻是我們這些人氣量狹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成?”
又想到方才李曜毫不猶豫地令牙兵駐紮城外而不必隨他進城,這種想法越發強烈,暗暗道:“若是真個冤枉了他,我李存勖也不是忘恩負義之輩,定要保他平安。唉,眼看著家業漸漸興盛,自家人卻懷疑起自家人來了,這哪是成事的道理?正陽兄長貴為秦王,勢大兵雄,若真是有心叛逆,此番何必前來!他今日情況,與當初李存孝何其相似,隻是李存孝終於被逼反,而他卻選擇了孤身赴宴,以證清白罷了。”想到此處,竟有些忍不住肅然起敬。
李曜進得城中,見李存勖似在走神,突然出聲問道:“太原出了何事,竟要鐵林軍戒嚴?”
李存勖一時不查,下意識答道:“李存實誣告王兄,被大人拿了。”
“哦?”李曜心中一震,暗道:“原來是他?……怎會是他?”他雖然曆來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但此事的確頗出他意料之外,不禁也有些詫異。
李存勖發覺自己一時嘴快,竟然將這事直接說給了李曜知道,不禁有些尷尬,卻未曾想李曜剛才那話問得著實突兀,正是故意為之,此時還有些尷尬,幹笑道:“這人本事不大,卻專會挑撥離間,大王說他隻怕是受了賊朱三的好處,這般敵我不分,因此下令將他拿了。隻是因他此前正是黑鴉軍副都指,是以將黑鴉軍調出城外,而命鐵林軍入城。”
李曜聽了,沒有迴話,隻是神情有些低落地默默點了下頭。
李存勖看在眼裏,心頭便有些過意不去,暗想若是自己立下如此大功,卻被自家人在父親麵前誣告,隻怕要怒而殺人,當下脾氣上來,道:“王兄,你放心,那些人的話不頂事!別說大人自己就第一個不信,就算小弟,也是不信!此番王兄孤身入城,更是問心無愧之明證!我倒要看看,誰還敢在大人麵前自詡進盡忠言,實則挑撥離間,欲使大人自毀長城!”
他這一番話說得說得氣概雄偉而又合宜得體,李曜也忍不住暗想:“曆史上李存勖被稱作‘半截英雄’,現在看來,還真是如此。就他此時的年紀來看,能有這般口才和氣度已經相當不錯了,難怪‘當年’能平定李克寧逼宮之亂。如今看來,太原局勢與我所料相差不大,有些人在李克用麵前亂嚼舌根,李克用心中對我雖然或多或少有些懷疑,但我是他提拔起來最有成就,使他最為得意的一人,若非證據確鑿,他其實根本不會動我。隻是礙於對他煽風點火的人身份太過特別,因此才會在某些事情上顯得過分,某些事情上又顯得猶豫……哼,我若非料得準李克用心思,知道隻要他在一日,我便不會枉死太原,此番又豈敢放下天下歸一的希望冒險前來?”
二人正談著話,一隊人馬匆匆迎來,為首一人李曜甚是眼熟,仔細一看,卻是李存進。
李存進義兒排行老三,李曜正欲上前問好,他卻已經看見李曜,高興道:“正陽總算來了!大王一直關注你的行程,今個一早就開始備好接風宴,眼看著時辰不早,都要到中午了,你要是再不來啊,大夥兒都要餓肚子了,好得很,既然來了,咱們自家兄弟也不必說那些個客套話,趕緊先去吃了飯再說!走,走,走!”當年李存孝與李存信爭寵之時,他和李曜便都是一條道上的人,因此他跟李曜說話可比李存勖親近多了。
李曜哈哈一笑,道:“正巧,小弟趕路趕得急,早上還未進食呢,既然大王備了宴,自然要去叨擾,兄長請,存勖請!”
------------------------------
ps:無風自己覺得,北都風雲這一大章,劇情安排可能比較出人意外,不過總算還是很爽的,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
自前次救援太原與李克用分別至今,李曜這還是第一次迴來這大唐北都。如果說上次他看見李克用時,還隻是覺得這位曾經縱橫天下的沙陀名將眼底多了些頹廢,那麽這一次,就已經能夠明顯感覺到這種頹廢已經從精神層麵擴散到了身體層麵。
雖然他仍是高居上席,乍一看也如從前一般獨目炯炯、鷹視狼顧,但細看之下,卻能從那眼底看到幾分強打精神的勉強。他的身體看起來仍是高大魁梧,但身上的衣服卻比往日冬天時多了不止一件兩件,甚至他過去頗為不屑的虎皮大氅,如今也都穿到了身上。
李曜心中歎息一聲,暗道:“實難逆料,晉王的身子竟然垮得如此之快……說起來,他今年其實也才不過四十五歲啊。精神上的憤怒和壓力若是無法緩解,再加上碰到偏頭痛這樣難以根治的古怪毛病,當真是讓鐵打的漢子也隻能一病如山倒。看來我錯了,太過執著於曆史上李克用七年後才病死的成例,以為他這次隻是為了騙我北上才故意做出重病模樣,誰料他竟然真的在剛剛走過壯年沒幾年,就到了這種接近於油盡燈枯的境地。唉,早知如此,我就應該帶禦醫前來診斷救治才對。”想到此處,不禁有些感傷。
眼見得李曜進來,無論心情如何,李克用麵上仍然露出笑容,張嘴欲言,但似乎猶豫了一下,一句到了嘴邊的話又被吞了迴去。直到李曜恭敬上前,一如過往地請安之後,他才哈哈一笑:“今冬雪大,難為吾兒萬裏迢迢從劍南趕迴河東,這份孝心,孤王領了……來呀,給秦王賜坐。來,正陽,你就坐孤王身邊。”
其實那座是早就放好空置的,李曜隻須謝恩上座即可。他客氣一下,老老實實坐了,又與將星雲集的大殿中與自己交好的一幹將領紛紛目光示意。
那邊李克用已然開口,道:“大夥兒既然都已到齊,連正陽和存審、嗣昭、嗣源都全部趕到,那孤王有些話,也就可以說了……其實孤王知道,這一次孤王做壽,顯得有些勞師動眾。有人或許不解,因為今年並非孤王整壽,存勖也隻是過個毫無所謂的十七(虛歲,實際十六。),為何這麽急火火地將大夥都召集迴太原來?”
晉王畢竟是晉王,他一開口,殿中早已安安靜靜,絕無半點喧嘩吵鬧。說來也是,連同樣高貴,為一字親王的秦王,也麵色端肅地恭聆教諭,其餘人誰敢發出聲響?
[無風注,“一字親王”來源: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西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鄭樵《通誌·職官略》:“北齊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馬上,非親王則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煬帝唯留王公侯三等,餘並廢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為親王。”至唐“定製皇兄弟皇子為王,皆封國之親王。”自親王、郡王分設,一般一字王號為親王,兩字王號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是親王,郭子儀封“汾陽王”則是郡王,本書中李曜曾受封隴西郡王,實際上在非格外正式的場合,外人互相交談論及他,就應該稱為“隴西王”。]
隻聽得晉王說道:“眼下局勢,大夥兒都是了解的,自從正陽入朝為相以來,朝廷數次平定叛亂,從韓建到李茂貞、王建,這些違逆朝廷之叛臣,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孤王身為國朝宗室,見此情形,委實欣喜。若說還有什麽遺憾,那便是汴賊未滅、幽州未複。如今汴賊方麵,正陽正扶植王師範在其後院縱火,看來成效不錯,朱三今年忙於在山東與王師範拉鋸扯皮,其餘各邊都顧不上了。”
他稍微一頓,又道:“原本朱三一直是孤王心頭之患,不過眼下看來,正陽當足以輔佐陛下將之逐漸扼殺,孤心中雖有遺憾,卻也欣慰。然則幽州局麵,孤王卻不得不怒。”
李克用朝下麵的李存勖招一招手,李存勖便呈上一封書信。李克用將之打開,抽出一頁白麻紙,說道:“這是近來孤王獲悉的幽州局勢,劉守光自從叛父作亂,自封幽州節度之後,日益驕橫,視天下豪傑如無物,不僅是得了朝廷燕王之厚恩而不思迴報,反而以為朝廷軟弱可欺,天下忠義之士凋零,遂生僭位稱帝之念!”他把白麻紙往橫案上重重一拍,怒道:“此獠欲壑難填,為再次試探朝廷與諸藩心意,他聯絡各藩,希望各藩上表朝廷,為他請加‘尚父’尊號!”
劉守光這人的所作所為,在座將領誰人不知?當下都把目光轉移到了李曜臉上,那意思自然是說“朝廷是你秦王控製的,不知秦王殿下對此卻作何想?”
李曜對李克用了解之極,按照當年僖宗皇帝為李克用賜姓時入籍鄭王一係的輩分來看,當今天子李曄乃與李克用同輩,而劉守光一旦加了‘尚父’尊號,則反倒成了李克用長輩,試問將麵子看得比天還大的晉王殿下焉能容忍?
當下李曜便首先帶頭反對:“劉守光乳臭小兒,出身微寒,功德俱無,有何資格得此尊名?無論有無諸侯支持其事,某在朝中,都勢必全力反對。陛下聖明天子,自不會有此養虎遺患的糊塗之舉。”
眾將領見李曜表態,也都紛紛隨之表示同意他的看法,更有甚者要求出兵討伐劉守光。
李克用見已經群情激奮,便朝李曜問道:“正陽能說動朝廷,命我河東出麵平次北疆之亂麽?”
李曜一邊思索李克用忽然在這時候提及此事,並且看來是決心要發動一場對幽州的戰事究竟是何用意,一邊開口應答道:“哦,朝廷……當然,若劉守光果有不臣之心、不軌之舉,朝廷自然要調兵平叛,這一點想來鳳閣鸞台諸位相公應當不至於有所異議。”
李克用立刻追問:“名義呢?”
李曜心中一動,忽然好似猜測到了什麽,答道:“名義想來不難,以兒愚見,大王出任河北行營都統,負責對幽州一應戰事準備和指揮,委實再適合不過了。”
李克用露出笑容,眼角輕輕一瞥李存勖,又問李曜:“副都統及隨軍將領,孤王可墨敕授官麽?”
李曜腦中劃過一道閃電,瞬間知道李克用想要如何了!
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
距離晉王李克用壽辰已經隻剩三天,朝廷天使據說已經到了晉州,各地諸侯的賀使也都進入河東境內,而譬如吳王楊行密、平盧節度使王師範這等與河東關係密切的諸侯,其使者更是提前數日便已住進太原館驛。
整個太原,早已是熱鬧非凡。節帥王府於壽辰前十日起,便在太原城內搭建了四十五座看台,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伶人、舞姬乃至雜耍把式們,在晉王府的重賞厚賜之下,紛紛不顧嚴寒,登台獻藝。看台周圍,不僅搭建了碩大寬廣的棚頂,而且免費為看客們發放暖身的薑湯,到得午時,甚至還有時候會免費提供一人三個白麵饃饃。
等等這般景象看在眼裏,別說是各路諸侯的賀使暗讚晉王闊氣,便是朱溫悄悄派來的細作看了,也感慨河東為了這次晉王大壽,著實舍得本錢。
但這些人忙於在太原城中流連忘返,卻未曾注意,太原城中自從駐進鐵林軍後,其餘各軍,包括曾經名動天下的黑鴉義兒軍,都已不知所蹤,城外的幾個大型營盤,實際上已經幾乎全空。
下了整個冬天的大雪和太原城中晉王壽辰的熱鬧,成了軍事行動的最佳掩體。
今日此時,晉王府東北一側的小門邊停著一輛遮蓋嚴實的寬大馬車,年僅十六歲的李存勖一身戎裝,正與父親李克用道別。
李克用神情有些疲憊,但精神還算不錯,看了看幾乎與自己差不多高矮的三郎,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低沉地道:“此去蔚州,是你頭一迴統領大軍,一切三思而行。秦王昨夜教你的打法,一定要記住了,奇襲幽州,不留餘力!盧龍能否收複,就看這一舉了。”
李存勖點點頭,又略微遲疑了一下,問道:“大人,兒子還是有些擔心……”
“擔心什麽?”李克用皺起眉頭:“劉守光一門心思想著當皇帝,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憑他,也是那塊料!你此番手頭足有十萬大軍,皆是我沙陀精銳。前,有這許多迷惑人心的舉動為掩護,後,有德威、存進等人為你臂助,還怕拿不下區區一個劉守光嗎?”
“兒子不是擔心這個。”李存勖苦笑道:“耶耶,雖然兒子也覺得秦王不是忘恩負義之人,但蓋公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番出兵奇襲幽州,隻要我軍出兵順利,朱三在汴州根本來不及反應,不可能忽然出兵北上壞我好事。可秦王卻主動要求從河中出兵牽製朱三,這……兒子總覺得這裏麵有些不妥。耶耶,放虎歸山易,調虎離山難呐。這一次,秦王迫於形勢和名聲,不得不來太原,可這種事可一不可二,可二不可三,下一次再想讓他再走一遭太原,可就未必這麽容易了。”
李克用麵色一黯,沉默了片刻,才道:“寄之病重,可能熬不得多久了,有些事情,他是做了最壞的打算,但事實上,我們與正陽,未必會走到那一步。”
他抬頭看了看天,雪花飄落在他麵上融化,似乎讓他更加清醒了一些,對李存勖道:“我與正陽之間的事,天下傳遍,已成佳話。如今,無論誰先做出於情理不合的舉動,都會被人視作薄情寡恩,這便是我不敢隨意處置於他,而他在我有召喚之時也不得不來的原因,於他是,於我又何嚐不是?”
李存勖似有不服,道:“若是如耶耶此說,秦王在晉州擺下七八萬精銳,難道隻是為他北上送個行麽?依兒子看,這分明就是示威。他在晉州有七八萬大軍,河中本鎮還有七八萬,整個河中境內,足有十五萬大軍,這是要做什麽?”
李克用平靜地道:“要做什麽,他昨晚不是說了麽?澤潞、邢洺,甚至……魏博,這便是他的目的。”
李存勖更是不滿:“憑什麽我們費盡心思,到最後也頂多不過拿下盧龍一鎮,他卻有機會拿下兩鎮甚至三鎮?如此一來,他手裏掌握的實力,可就更大了,將來更難複製。”
李克用語氣仍然平靜如水,反問道:“更難複製?難道,現在便能製得了他?”
李存勖頓時啞口無言。
“這不是五年前。”李克用輕輕一歎:“我早已看出此子絕非池中之物,隻是……這風雲來得太快,他化龍的速度,快得超乎所有人預料……三郎,你要記住,從今往後,你必須永遠恭事秦王。”
李存勖麵色陡然一變。
李克用卻盯著他的眼睛,再次強調:“必須恭事秦王,知道麽?兄友弟恭,隻要你能做到這一點,這天下無論如何風雲變幻,耶耶死後的晉王之位,秦王都必會為你保全,任何人都不可能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