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樹參差疑待曉,雞蟲恍惚欲傳秋。
兗州城東門泗河左近,正是葛從周大軍的中軍紮營之處。
葛從周曆來不聞政事,唯勤軍務,即便屯駐大軍圍攻隻有三千守軍的兗州,仍是頗為謹慎,在其軍營南北西三麵,都派有三道遊騎巡哨,唯獨東麵乃是泗河,不必設防。
按葛從周的思慮,王師範被困青州,自顧尚且不暇,豈有餘力來管劉鄩生死?況且,就算他還有援軍可以來救兗州,卻也沒有內河水軍,是以東麵泗河乃是天然屏障,雖然兵家兵不主張在河邊紮營,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此時臨河而設營,卻是可行。
至於李曜是非會前來兗州,這個顧慮隻是在葛從周腦子裏一閃,便即被其否決。理由著實簡單:李曜此來是為救王師範而來,目的是讓王師範繼續杵在大王後院,使大王“家宅不寧”,順帶也讓天下諸侯看看,朝廷對於忠臣還是非常重視,並且也能夠對忠臣們提供保護。再加上李曜乃是從水路而來,雖然仗著水軍優勢,能夠由水路提供一定的糧草補給,但必然不能離黃河太遠,否則便有斷糧及被圍之虞。
有這兩條在先,葛從周認為李曜隻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搗汴州,以圍魏救趙之策逼前線楊師厚甚至自己這一路撤圍迴救汴州;一是直插青州,將楊師厚擊敗,並幫青州軍穩定防線,成為大王的在背芒刺。
既然認為李曜不會南來,葛從周自然也就隻將注意力放在兗州,如今他兵力超過劉鄩十倍有餘,雖然劉鄩善守,又仗著兗州城池堅固,他一時難以攻入,但死死圍住,等楊師厚攻破青州之後劉鄩投降,這還是全無壓力的。兼之劉鄩此人頗為聰明,不曾對自己家眷有任何侵犯,甚至頗為優待,因此這些日子以來,他也就不曾強攻猛打,隻是一味圍困,戰局平淡,人都有些懶散了。
葛從周自律頗嚴,覺得這般下去也是虛度光陰,便在營中安心讀起書來,每夜春秋、左傳乃至史記,竟然頗有心得。這夜讀書至三更天才安寢,五更天時正睡得沉重,忽有汴州來報,葛從周帶著滿身倦意起身,問其何事。那信使答道:“大王得知消息,蒲軍未曾往東,恐向兗州而來,請司空小心防備。”
葛從周先是吃了一驚,繼而又搖頭道:“縱觀右相用兵,虛虛實實,難以逆料,他既然掩藏行跡,便正是要我等心中不安,由亂生錯,他再雷霆一擊,其勢成也。某觀右相此來淄青,所為不過救青亂汴而已,來兗州無益。”
話是這般說,但葛從周畢竟謹慎,當下仍吩咐牙兵傳其號令道:“帥令:即刻在大營南北西三麵再各自加派一路巡哨。明日一早起,軍中加固鹿柴,增設絆馬索、鐵蒺藜等物,以防蒲軍騎兵突襲。”
那牙兵剛剛抱拳領命,營外忽然響起低沉地“得得”之聲,帥帳中地上的橫案微微顫動,軍用插地燭台也穩不住其上的火光,猛然搖晃起來。
牙兵與信使尚在驚愕,葛從周已然睡意全無,霍然立起:“這是大隊騎兵!淄青絕無這般大隊精騎,大王所料不差,真是李河中來也!”
他二話不說,一邊自己猛地取過甲胄兵器披掛在身,一邊喝道:“傳令諸軍,無須驚慌,結圓陣以待!邊寨各營原地防守,主將不得擅退,違令者斬!中軍諸營即刻集結,主將來我帥帳領命!”
葛從周所命,不可謂不及時,但憨娃兒隨李曜多年,靜如磐石、動如雷霆早已學得十足,既然已經發動,其勢焉有可擋?
“擲彈騎!”馬上的憨娃兒一馬當先之勢不減,口中大喊一聲,從馬背上摸下人頭大小的一顆黑陶罐,猛然朝汴軍營中扔去。他身後的三百餘騎也紛紛效仿,每人扔出兩個陶罐,然後迅速分成兩撥,左右迴轉,朝後退去。
唯獨憨娃兒立於陣前不動,摸出一支大頭箭,冷冷地道:“火來!”
後方跟上的牙兵一甩火折子,“嗤”地一下將那火箭點燃。
憨娃兒熊腰微彎曲,凝神搭箭,弓開滿月,忽然吐氣開聲:“咄!”
那火箭上也不知點燃的是何等燃料,如此疾射竟能不熄,隻見一道火光劃破黎明前的夜空,點燃之前投擲在汴軍營中、流得滿地都是的火油,“轟”地一下,南營瞬間火起。
憨娃兒眼中無喜無怒,隻是喃喃道:“要鑿穿中軍,南營必得全破才行……”忽然一勒馬韁,振臂高唿:“直娘賊!俺們河中‘火龍騎’訓練許久,生生要悶出鳥來!今天總算是到了揚威天下的時候了!兒郎們,讓這些入娘的草包雜碎,在俺們的鐵蹄下顫抖求饒吧!——火龍騎!隨我……穿火破陣!”
也不管身後猛然爆發起如山的歡唿或是怒吼,憨娃兒再次一馬當先,縱馬越過燒得坍塌的汴軍鹿柴,將兩名趕來欲要救火的汴軍士兵一棍橫掃進火海之中。他身後的“火龍騎”受主將鼓舞,更是悍不畏死,紛紛躍馬而入,瘋狂屠殺敢於抵抗的汴軍。
憨娃兒卻深知李曜“鑿穿”戰術的精髓,當下喝道:“俺們不與南營這些雜碎糾纏,直接去提了葛從周的腦袋來送給右相下酒!”
“提了葛從周的腦袋!”
“送給右相下酒!”
蒲軍放聲大笑,張狂高唿,這些如狼似虎的騎兵精銳,為了練就這套偷襲敵營的辦法,可真是憋得太久了。若非此番李曜欲讓憨娃兒建一大功,隻怕他們仍撈不到出戰的機會,如今豈能不拚死效力,以證明自己已經無需再那般苦熬,已經到了殺敵立功的時刻了?
“好男兒建功立業,就在今朝!火龍騎,隨我破他中軍!”憨娃兒猛然衝出,直接殺入葛從周中軍,無人是其陣前一合之將!他甚至還有餘力偶爾朝中軍某些大帳仍出火油罐。
葛從周萬料不到來襲之軍強橫至斯,直到憨娃兒怒喝之聲傳來,他身邊諸將有不少麵色頓時慘白,紛紛失聲驚惶道:“擎天一柱朱八戒!他……他可是李正陽牙兵主將,李……右相到了!”
“右相親臨……大事不妙,大事不妙了。”竟有人忍不住喃喃念出聲來。
眾人心頭都是一緊,不約而同的想到一件事:李右相兵鋒之向,至今尚無一人能擋!
那豈不是說,今夜自己這一百多斤就要交代在這兒了?
最大的失敗,是失去戰鬥的勇氣。而如今的汴軍,隻是一聽憨娃兒的聲音,想到李正陽的名字,就再也生不起抵抗的勇氣。
汴軍此敗,已難幸免。
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
身後的馬蹄聲漸漸遠了,葛從周卻毫無慶幸之意,此番他手頭本有五萬餘大軍,被蒲軍悍將朱八戒一場奇襲,衝殺得七零八落。兗州城中的劉鄩也不甘寂寞,竟然領著兩千兵馬出城跟著蒲軍掃蕩,很是抓獲了不少汴軍將士為戰俘。自己縱然在逃離之時盡力收攏,此時也隻將將四萬兵馬,而且被那不要命的戰場瘋子接連追殺數次,全軍早已人心惶惶。
看見朱八戒這次真的是掉頭迴了兗州,葛從周卻也與麾下諸將大相徑庭,不僅毫無喜色,麵上反而浮現出深深的擔憂。
時任徐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俊正被調撥在葛從周麾下效力,見此情形,忍不住問道:“司空受蒲軍悍將朱八戒強軍突襲,雖經小挫,敗而不亂,仍收得四萬兵馬,如今隻需如司空所言趕到青州會合楊師厚將軍,仍得十七八萬大軍,足可保淄青大局不失掌控。屆時,大王再出兵汴州,沿河包剿,縱然強如李正陽者,隻怕也是插翅難飛。眼下,兗州之失縱然可惜,但迴頭想想,卻也使我汴軍兵力更加集中,難被李正陽所趁,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司空又何必如此鬱鬱難解?”
葛從周默默搖頭,眉頭深皺,答道:“你未曾與李正陽直接交手,不知此人厲害之處,有這等想法,也是意料之中。”他見劉知俊有些不以為然,忍不住歎道:“李正陽用兵,有兩點最厲害之處,你可知是什麽?”
劉知俊道:“人言李正陽神算無雙,最厲害之處,大概便是料敵機先了。”
葛從周微微點頭:“此為其一,尚有其二。”
劉知俊想了想,搖頭道:“倒要請教司空。”
葛從周道:“其二便是,李正陽設計,曆來環環相扣。你若破得其中一環,必然引動其他。就好比徒手捉蛇,抓頭則有利齒蛇毒,抓尾則有反轉鎖困,抓身則二者皆可至矣。”
劉知俊微微皺眉,他本也是多智多謀之輩,聞言遲疑道:“司空的意思是,朱八戒這一擊,隻是開局,還有更毒辣的詭計在等著我等?”
葛從周沉沉點頭:“有計是絕對的,隻是問題在於,他這後續之計,究竟設在何處、何時。方才我軍遭遇突襲,某曾細細查看,朱八戒麾下兵馬雖然精銳,至多七八千之眾,加上劉鄩從城中帶出的人馬,也決計未曾超過一萬。若是李正陽大軍在此,他隻須來個十麵埋伏,你我如今哪裏還能在此安然交談?”
劉知俊聞言也是一陣後怕,隻感覺背後生涼,但言語中仍是有些不解:“既然如此,他為何不來將我等圍剿?須知司空這一軍足有六萬,且多為精銳,若被他圍剿至此,則汴州與青州之間便是一片坦途,任他縱橫了。這淄青之戰的大局,也就被他一手翻轉過來,楊師厚將軍麾下兵馬雖然不少,但卻如何頂得住李正陽與王師範兩軍夾擊?而一旦楊師厚將軍也遭敗績,這損失……隻怕大王也受不住啊。這般一來,天下誰還敢輕視朝廷?”
葛從周眉頭深皺:“這也正是某如今想不通的地方……”他忽然想到朱八戒偷襲之前接到的汴梁示警,眼前一亮,道:“時間!沒錯,必然是時間!”
劉知俊被他這一說提醒,也明白過來,恍然大悟:“是了,司空所言極是,正是時間!方才司空已經接到汴州示警,可見汴州方麵已經察知李正陽大軍不在鄆州,卻也未去淄、青,那麽隻能是來兗州。從時間上計算,李正陽大軍縱然再如何行進如飛,卻也不可能全軍殺至兗州城下,因此隻能以朱八戒麾下精銳騎兵為先導,來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葛從周吐出一口濁氣,點頭道:“不錯,這便是李正陽大軍未到兗州城下的最關鍵原因,而且除此之外,他大軍若萊,掩藏行跡便難了許多,某雖然未曾料及他會南下兗州,但巡哨探馬總不至於連數萬大軍也偵查不到。此人用計一貫思慮周詳,這一節豈能失算?眼下的問題是,他會不會料到某不迴汴州,而去淄青!”
劉知俊聽得此言,也遲疑起來:“這……還真不好說。”他雖然一貫自負,但經剛才這一分析,現在對李曜的“神算”也有了些許畏懼,不敢輕言斷定了。
葛從周任馬由韁,邊走邊想,沉吟道:“山東不比別處,某此去淄青,可沿河而下,一路皆是坦途,李正陽若要設伏,未必有這般地形……”他說到此處,忽然見劉知俊的臉色瞬間鐵青,不禁奇道:“希賢似有異議?”希賢,是劉知俊的字。
劉知俊一指周圍:“司空且看,我等隨時沿河而來,可此處卻是一處峽穀。”
葛從周吃了一驚,仰頭觀望,果然進了一處峽穀,周圍樹木森然,大熱天裏,穀中卻毫無鳥鳴獸吼之聲。他連忙大聲問道:“前軍如何引路!怎來了這等忌諱之地!此處究竟是何處所,誰人知曉?”
一名當地出身的小校連忙跑來答話,道:“迴稟司空,此處名曰‘焚藤峽’,此穀雖險,卻並不甚長,我軍隻消小半個時辰便可全軍通過。”
“焚藤峽……”葛從周麵色一變,駭然失色:“某家姓葛,怎的此處偏偏便叫焚藤峽?”
話未落音,峽中忽然響起一個清朗的男聲:“葛司空別來無恙,本相在此等候多時了。”
“葛司空……”
“等候多時了……”
這聲音毫無疑問是李曜的聲音,隻是葛從周想不明白他的聲音怎會大得如此驚人,一句話說出來,整個峽穀都能聽得清清楚楚,而且這聲音仿佛還有種魔力,竟能始終在人耳邊縈繞徘徊,使人忍不住心生寒意。
其實李曜不過臨時命人砍了幾棵大樹,用木板製成了一個簡易但卻足夠大型的“喇叭”,然後選擇一處風口,順風喊出這句話罷了。
古人畢竟迷信,而且“工科”學問大多糟糕,對於這種超自然現象,在弄不明白的情況下就隻能歸結到神鬼之道上去,即便如葛從周這般名師大將也不例外。
他原本就畏懼李曜的神算,方才又被那“焚藤峽”三字所憂,此時再被這巨大的“雷音”所驚,腦子裏竟然一片空白,隻有一句話在迴蕩:“李正陽定有妖法,竟已算準了我的死期!”
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五)
朱溫的臉色黑得仿佛抹過一層鍋底灰,整個節帥王府白虎節堂中寂靜一片、落針可聞,兩大幕僚與汴軍諸將一時均不敢開口說話。
檢校司空、兗州節度使葛從周兗州大敗的消息傳來汴州已經數個時辰,朱溫從暴怒轉為陰沉,其間居然未曾對此戰做出一字評價,也未向自來最為倚重的敬翔、李振二人發出一句詢問,這等異狀,可謂前所未有。相應的,在敬翔、李振以及汴軍諸將的心中,壓力也就越大。誰也不知道在這種陰森的沉默之後,他們將迎來朱溫怎樣的怒火。所有人的目光,都悄悄往敬翔身上聚集——此時唯有他,或許能讓大王平息一下怒氣。
敬翔自知作為首席幕僚所身負的責任,雖然心中極是不願,此時也終於承受不住,隻能試探著開口:“大王,事已至此,隻能沉著應對,切忌不能自亂陣腳。”
朱溫冷冷地掃了一眼過來,卻未置一言之評。
敬翔壯著膽子,澀聲道:“葛司空此戰雖敗,至少未曾歿於敵手,尚領得八千殘兵逃迴鄆州……”
“夠了!”朱溫的火氣終於再次爆發出來:“我不是不知道李存曜有多難對付,他葛通美打個敗仗我也不是不能接受,可就算收攏殘兵逃走,也得挑個地方!他去鄆州有個屁用!他在兗州一敗,整個淄青就隻有楊師厚十二萬兵——現在估摸還損失了一些,能有十萬、十一萬就了不得了!這時他若逃去淄青,多少還能給楊師厚添點力氣,去鄆州有什麽用?鄆州是李存曜自個兒放棄的,顯然是對他再無用處之地!他這是被李存曜打怕了啊,又怕逃迴汴州被我怪罪!哼,在鄆州我就處置不得了?我要殺他不過一道王命罷了!”
朱溫如此火大,敬翔聽完,心頭反而安定下來,大王既然這般說了,顯然是並無要殺葛通美之意。
敬翔其實深知葛從周之能,按照李曜現在的勢頭來看,葛從周的確也對付不了他,但是話又說迴來,如果李存曜是一道世界級的難題,那麽眼下汴軍內部,還真就隻有葛從周是解這道題解得最好的一個了。
想想看,除了葛從周,還有誰敢說在被李存曜千方百計設伏之後,仍能逃出生天,甚至帶走數千近萬殘兵的?至於他去鄆州……
敬翔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張便箋,對朱溫正色道:“大王息怒,葛司空前往鄆州,並非被李正陽嚇破了膽子,而是意有所指。”
朱溫微微意外,怒色仍不稍斂,寒聲問:“哦,他還意有所指了?”
“正是!”敬翔難得地有做諫臣的模樣,肅然道:“葛司空料定今次敗績必引大王震怒,他雖死不足惜,卻怕誤了大王大事,因知仆素來謹慎,故旁書便箋一紙,簡述引軍前往鄆州用意。”
敬翔這般直言,顯然是為了顯示自己並非和葛從周有什麽私下聯係,對於朱溫這種心性多疑之人,直接說出來反而好使。
果然朱溫並不在意,隻是輕哼一聲,問:“他怎麽說?”
敬翔道:“葛司空以為,因此一敗,汴州與淄青之間出現兵力空隙已經在所難免,但根據李存曜此來之本意,他並不會在兗鄆二州之地逗留多久,勢必要去破楊師厚大軍以救王師範。葛司空估計……呃……”
“說!”朱溫見他吞吞吐吐,支吾不語,不禁又有些生氣。
“是!”敬翔故意裝作惶恐模樣,躬身道:“葛司空預計,楊師厚將軍怕也不是李存曜對手……”
“哼!”朱溫怒哼一聲,卻未曾反駁。很顯然,他也完全不看好楊師厚能在李曜手頭討得什麽好去。但他終究有些不甘,聲勢浩大的一場滅王之戰,就要這麽被李存曜破壞了麽?當下恨恨問:“那便如何?”
敬翔道:“葛司空以為,楊師厚將軍方麵,若繼續圍困青州,則一方麵容易被趕到的李存曜大軍聯合城中王師範青州軍夾擊,一方麵還要麵臨斷糧之虞,為今之計,最好暫時放棄青州圍城之戰,迅速撤往淄州堅守。”
朱溫煩躁地站起來,困獸一般遊走了片刻,問:“然後呢?死守淄州就能怎樣?他若是這麽做,李存曜等於不費一兵一卒就解了青州之圍,然後他甚至可能連同王師範合兵一道反而包圍淄州!要知道,李存曜攻城的本事,可一點不比野戰來得弱了。萬一淄州再是不保,孤王這十餘萬大軍可就白白犧牲掉了!子振啊子振,孤王在河東損失了兩萬,在潼關損失了近三萬,李存曜迴軍河中,孤王又損失了三萬,他在出兵兗州,孤王更是損失了五萬!……孤王在這短短半年多時間裏已經損失了十三萬大軍!這可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要是楊師厚再把這十餘萬大軍丟在淄州,孤王還如何穩坐這中原霸主!你可知道,劉仁恭那邊已經頻繁調動兵力,明顯是蠢蠢欲動了,一旦他動了起來,孤王這裏又迭遭大敗,隻怕王處直、王鎔等輩也老實不了,甚至連魏博羅紹威也可能出現搖擺……”
他長歎一聲:“風雨欲來風滿樓,這一仗,可再也敗不起了啊!子振你想想,若是楊師厚這十萬大軍再丟,孤王還能有多少兵力可用?十萬有嗎?我看最多十五萬。李存曜是右相,可以打著朝廷的旗號行事,萬一他要墨敕封官,將孤王這數鎮地盤分封給各路諸侯,引他們隨他一道來剿殺孤王,屆時孤王可還能有迴天之力?”
他這近乎服軟的話一出口,麾下文武都有些大驚失色,雖然大家都知道情況有些不妙,卻也不知道竟然糟糕到了這般地步,說起來簡直是生死一線了!
敬翔自然知道這其中的難處,隻見他沉肅整冠,拱手一禮道:“正是因為如此,葛司空才前往鄆州,並獻上一策,化解此番大難。”隻這一句,就成功地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朱溫雖極意外,但心中卻不由自主地升起希望,問道:“快快道來!”
敬翔道:“葛司空言,李存曜此來淄青乃走水路,看似天馬行空、極其高妙,其實也有幾處隱患,原先我等隻是想到將其大軍逼進內陸,使其無法近水,從而得不到補充,其實這思路未免太窄。李存曜此來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患,就是……來得容易,未必去得也容易!”
朱溫大為失望,皺眉道:“此事孤王並非未曾想到過,奈何我汴州身處北方,水軍雖有,卻不比蒲軍強大,要想擊敗蒲軍水軍,使其無法接轉李存曜大軍西歸關中,那是不可能的了。”他說到此處,忽然心中一驚,一個十分令他震驚的想法浮現出來:“難道幾年前李曜就料到了今次之戰,因此不惜重金,在北地打造了這麽一支平時作用極小的水軍?”他倒抽一口涼氣,竟然心底發寒——要真是如此,李曜這隻怕已經不是“神算”,簡直就是妖法了。
但敬翔的迴答卻更出乎朱溫意料之外:“若論雙方水軍,我汴州水軍眼下的確無法與河中水軍相抗衡,然則我等為何要與河中水軍水戰呢?”
“嗯?”朱溫剛才有些走神,這會兒一下沒反應過來。
敬翔輕輕揚了揚手中的便箋,道:“葛司空雖敗不亂,臨時想到一處關鍵:我水軍雖然不及河中,但黃河兩岸均在我軍掌控之中,何不挑一處河麵最緊窄之地,由南北兩麵同時施工,橫鐵索、沉鐵柵,堵塞河道,使其不能通行大船巨艦。如此一來,河中軍水軍大船均不得過,隻有小船可以南下……可李存曜如果敢坐小船西歸,我汴軍水軍卻難道還打不過這些小船麽?屆時,任他如何一步三計,也隻有下河底喂王八的份!”
朱溫果然動容,諸將也都眼前一亮。
穩居二號幕僚地位的李振剛才一直沒機會表現,此時更不遲疑,立刻出聲分析著道:“大王,李存曜軍中情報似乎極準,我軍若是鐵索沉江,他必然知曉,想讓他喂魚怕是難了點。不過,這封鎖水路的做法卻是可行,隻要水路不通,李存曜想要輕易離開,可就難了。而且這鐵索沉江之後,河中水軍大船無法東下護航,則其糧船也在我汴州水軍威脅之下,屆時李存曜大軍糧草便隻能依靠王師範支持。可王師範本就養軍十餘萬眾,每年又須向長安、汴州各自上貢,料他餘糧也不會太足……更何況李存曜身為朝廷右相,隻要他還想掌控關中,又怎能長期滯留淄青不走?如此這般,李存曜久居淄青是全無可能之事,一旦讓他知道今後無法要走便走,隻怕他就不得不改變計劃,甚至……提前走了。”
他這番話,實際上點出了敬翔未曾說出的一種可能,朱溫被他一提醒,也明白過來,恍然道:“就是說,我軍隻要在鄆州或者更上遊封鎖河麵,李存曜得知消息,就不得不將迴軍關中的時間提前。換句話說,他提前走,則孤王可避免更近一步的損失;他不提前走,便有可能反而陷入困境,被孤王翻盤。”
兗州城東門泗河左近,正是葛從周大軍的中軍紮營之處。
葛從周曆來不聞政事,唯勤軍務,即便屯駐大軍圍攻隻有三千守軍的兗州,仍是頗為謹慎,在其軍營南北西三麵,都派有三道遊騎巡哨,唯獨東麵乃是泗河,不必設防。
按葛從周的思慮,王師範被困青州,自顧尚且不暇,豈有餘力來管劉鄩生死?況且,就算他還有援軍可以來救兗州,卻也沒有內河水軍,是以東麵泗河乃是天然屏障,雖然兵家兵不主張在河邊紮營,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此時臨河而設營,卻是可行。
至於李曜是非會前來兗州,這個顧慮隻是在葛從周腦子裏一閃,便即被其否決。理由著實簡單:李曜此來是為救王師範而來,目的是讓王師範繼續杵在大王後院,使大王“家宅不寧”,順帶也讓天下諸侯看看,朝廷對於忠臣還是非常重視,並且也能夠對忠臣們提供保護。再加上李曜乃是從水路而來,雖然仗著水軍優勢,能夠由水路提供一定的糧草補給,但必然不能離黃河太遠,否則便有斷糧及被圍之虞。
有這兩條在先,葛從周認為李曜隻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搗汴州,以圍魏救趙之策逼前線楊師厚甚至自己這一路撤圍迴救汴州;一是直插青州,將楊師厚擊敗,並幫青州軍穩定防線,成為大王的在背芒刺。
既然認為李曜不會南來,葛從周自然也就隻將注意力放在兗州,如今他兵力超過劉鄩十倍有餘,雖然劉鄩善守,又仗著兗州城池堅固,他一時難以攻入,但死死圍住,等楊師厚攻破青州之後劉鄩投降,這還是全無壓力的。兼之劉鄩此人頗為聰明,不曾對自己家眷有任何侵犯,甚至頗為優待,因此這些日子以來,他也就不曾強攻猛打,隻是一味圍困,戰局平淡,人都有些懶散了。
葛從周自律頗嚴,覺得這般下去也是虛度光陰,便在營中安心讀起書來,每夜春秋、左傳乃至史記,竟然頗有心得。這夜讀書至三更天才安寢,五更天時正睡得沉重,忽有汴州來報,葛從周帶著滿身倦意起身,問其何事。那信使答道:“大王得知消息,蒲軍未曾往東,恐向兗州而來,請司空小心防備。”
葛從周先是吃了一驚,繼而又搖頭道:“縱觀右相用兵,虛虛實實,難以逆料,他既然掩藏行跡,便正是要我等心中不安,由亂生錯,他再雷霆一擊,其勢成也。某觀右相此來淄青,所為不過救青亂汴而已,來兗州無益。”
話是這般說,但葛從周畢竟謹慎,當下仍吩咐牙兵傳其號令道:“帥令:即刻在大營南北西三麵再各自加派一路巡哨。明日一早起,軍中加固鹿柴,增設絆馬索、鐵蒺藜等物,以防蒲軍騎兵突襲。”
那牙兵剛剛抱拳領命,營外忽然響起低沉地“得得”之聲,帥帳中地上的橫案微微顫動,軍用插地燭台也穩不住其上的火光,猛然搖晃起來。
牙兵與信使尚在驚愕,葛從周已然睡意全無,霍然立起:“這是大隊騎兵!淄青絕無這般大隊精騎,大王所料不差,真是李河中來也!”
他二話不說,一邊自己猛地取過甲胄兵器披掛在身,一邊喝道:“傳令諸軍,無須驚慌,結圓陣以待!邊寨各營原地防守,主將不得擅退,違令者斬!中軍諸營即刻集結,主將來我帥帳領命!”
葛從周所命,不可謂不及時,但憨娃兒隨李曜多年,靜如磐石、動如雷霆早已學得十足,既然已經發動,其勢焉有可擋?
“擲彈騎!”馬上的憨娃兒一馬當先之勢不減,口中大喊一聲,從馬背上摸下人頭大小的一顆黑陶罐,猛然朝汴軍營中扔去。他身後的三百餘騎也紛紛效仿,每人扔出兩個陶罐,然後迅速分成兩撥,左右迴轉,朝後退去。
唯獨憨娃兒立於陣前不動,摸出一支大頭箭,冷冷地道:“火來!”
後方跟上的牙兵一甩火折子,“嗤”地一下將那火箭點燃。
憨娃兒熊腰微彎曲,凝神搭箭,弓開滿月,忽然吐氣開聲:“咄!”
那火箭上也不知點燃的是何等燃料,如此疾射竟能不熄,隻見一道火光劃破黎明前的夜空,點燃之前投擲在汴軍營中、流得滿地都是的火油,“轟”地一下,南營瞬間火起。
憨娃兒眼中無喜無怒,隻是喃喃道:“要鑿穿中軍,南營必得全破才行……”忽然一勒馬韁,振臂高唿:“直娘賊!俺們河中‘火龍騎’訓練許久,生生要悶出鳥來!今天總算是到了揚威天下的時候了!兒郎們,讓這些入娘的草包雜碎,在俺們的鐵蹄下顫抖求饒吧!——火龍騎!隨我……穿火破陣!”
也不管身後猛然爆發起如山的歡唿或是怒吼,憨娃兒再次一馬當先,縱馬越過燒得坍塌的汴軍鹿柴,將兩名趕來欲要救火的汴軍士兵一棍橫掃進火海之中。他身後的“火龍騎”受主將鼓舞,更是悍不畏死,紛紛躍馬而入,瘋狂屠殺敢於抵抗的汴軍。
憨娃兒卻深知李曜“鑿穿”戰術的精髓,當下喝道:“俺們不與南營這些雜碎糾纏,直接去提了葛從周的腦袋來送給右相下酒!”
“提了葛從周的腦袋!”
“送給右相下酒!”
蒲軍放聲大笑,張狂高唿,這些如狼似虎的騎兵精銳,為了練就這套偷襲敵營的辦法,可真是憋得太久了。若非此番李曜欲讓憨娃兒建一大功,隻怕他們仍撈不到出戰的機會,如今豈能不拚死效力,以證明自己已經無需再那般苦熬,已經到了殺敵立功的時刻了?
“好男兒建功立業,就在今朝!火龍騎,隨我破他中軍!”憨娃兒猛然衝出,直接殺入葛從周中軍,無人是其陣前一合之將!他甚至還有餘力偶爾朝中軍某些大帳仍出火油罐。
葛從周萬料不到來襲之軍強橫至斯,直到憨娃兒怒喝之聲傳來,他身邊諸將有不少麵色頓時慘白,紛紛失聲驚惶道:“擎天一柱朱八戒!他……他可是李正陽牙兵主將,李……右相到了!”
“右相親臨……大事不妙,大事不妙了。”竟有人忍不住喃喃念出聲來。
眾人心頭都是一緊,不約而同的想到一件事:李右相兵鋒之向,至今尚無一人能擋!
那豈不是說,今夜自己這一百多斤就要交代在這兒了?
最大的失敗,是失去戰鬥的勇氣。而如今的汴軍,隻是一聽憨娃兒的聲音,想到李正陽的名字,就再也生不起抵抗的勇氣。
汴軍此敗,已難幸免。
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
身後的馬蹄聲漸漸遠了,葛從周卻毫無慶幸之意,此番他手頭本有五萬餘大軍,被蒲軍悍將朱八戒一場奇襲,衝殺得七零八落。兗州城中的劉鄩也不甘寂寞,竟然領著兩千兵馬出城跟著蒲軍掃蕩,很是抓獲了不少汴軍將士為戰俘。自己縱然在逃離之時盡力收攏,此時也隻將將四萬兵馬,而且被那不要命的戰場瘋子接連追殺數次,全軍早已人心惶惶。
看見朱八戒這次真的是掉頭迴了兗州,葛從周卻也與麾下諸將大相徑庭,不僅毫無喜色,麵上反而浮現出深深的擔憂。
時任徐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知俊正被調撥在葛從周麾下效力,見此情形,忍不住問道:“司空受蒲軍悍將朱八戒強軍突襲,雖經小挫,敗而不亂,仍收得四萬兵馬,如今隻需如司空所言趕到青州會合楊師厚將軍,仍得十七八萬大軍,足可保淄青大局不失掌控。屆時,大王再出兵汴州,沿河包剿,縱然強如李正陽者,隻怕也是插翅難飛。眼下,兗州之失縱然可惜,但迴頭想想,卻也使我汴軍兵力更加集中,難被李正陽所趁,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司空又何必如此鬱鬱難解?”
葛從周默默搖頭,眉頭深皺,答道:“你未曾與李正陽直接交手,不知此人厲害之處,有這等想法,也是意料之中。”他見劉知俊有些不以為然,忍不住歎道:“李正陽用兵,有兩點最厲害之處,你可知是什麽?”
劉知俊道:“人言李正陽神算無雙,最厲害之處,大概便是料敵機先了。”
葛從周微微點頭:“此為其一,尚有其二。”
劉知俊想了想,搖頭道:“倒要請教司空。”
葛從周道:“其二便是,李正陽設計,曆來環環相扣。你若破得其中一環,必然引動其他。就好比徒手捉蛇,抓頭則有利齒蛇毒,抓尾則有反轉鎖困,抓身則二者皆可至矣。”
劉知俊微微皺眉,他本也是多智多謀之輩,聞言遲疑道:“司空的意思是,朱八戒這一擊,隻是開局,還有更毒辣的詭計在等著我等?”
葛從周沉沉點頭:“有計是絕對的,隻是問題在於,他這後續之計,究竟設在何處、何時。方才我軍遭遇突襲,某曾細細查看,朱八戒麾下兵馬雖然精銳,至多七八千之眾,加上劉鄩從城中帶出的人馬,也決計未曾超過一萬。若是李正陽大軍在此,他隻須來個十麵埋伏,你我如今哪裏還能在此安然交談?”
劉知俊聞言也是一陣後怕,隻感覺背後生涼,但言語中仍是有些不解:“既然如此,他為何不來將我等圍剿?須知司空這一軍足有六萬,且多為精銳,若被他圍剿至此,則汴州與青州之間便是一片坦途,任他縱橫了。這淄青之戰的大局,也就被他一手翻轉過來,楊師厚將軍麾下兵馬雖然不少,但卻如何頂得住李正陽與王師範兩軍夾擊?而一旦楊師厚將軍也遭敗績,這損失……隻怕大王也受不住啊。這般一來,天下誰還敢輕視朝廷?”
葛從周眉頭深皺:“這也正是某如今想不通的地方……”他忽然想到朱八戒偷襲之前接到的汴梁示警,眼前一亮,道:“時間!沒錯,必然是時間!”
劉知俊被他這一說提醒,也明白過來,恍然大悟:“是了,司空所言極是,正是時間!方才司空已經接到汴州示警,可見汴州方麵已經察知李正陽大軍不在鄆州,卻也未去淄、青,那麽隻能是來兗州。從時間上計算,李正陽大軍縱然再如何行進如飛,卻也不可能全軍殺至兗州城下,因此隻能以朱八戒麾下精銳騎兵為先導,來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葛從周吐出一口濁氣,點頭道:“不錯,這便是李正陽大軍未到兗州城下的最關鍵原因,而且除此之外,他大軍若萊,掩藏行跡便難了許多,某雖然未曾料及他會南下兗州,但巡哨探馬總不至於連數萬大軍也偵查不到。此人用計一貫思慮周詳,這一節豈能失算?眼下的問題是,他會不會料到某不迴汴州,而去淄青!”
劉知俊聽得此言,也遲疑起來:“這……還真不好說。”他雖然一貫自負,但經剛才這一分析,現在對李曜的“神算”也有了些許畏懼,不敢輕言斷定了。
葛從周任馬由韁,邊走邊想,沉吟道:“山東不比別處,某此去淄青,可沿河而下,一路皆是坦途,李正陽若要設伏,未必有這般地形……”他說到此處,忽然見劉知俊的臉色瞬間鐵青,不禁奇道:“希賢似有異議?”希賢,是劉知俊的字。
劉知俊一指周圍:“司空且看,我等隨時沿河而來,可此處卻是一處峽穀。”
葛從周吃了一驚,仰頭觀望,果然進了一處峽穀,周圍樹木森然,大熱天裏,穀中卻毫無鳥鳴獸吼之聲。他連忙大聲問道:“前軍如何引路!怎來了這等忌諱之地!此處究竟是何處所,誰人知曉?”
一名當地出身的小校連忙跑來答話,道:“迴稟司空,此處名曰‘焚藤峽’,此穀雖險,卻並不甚長,我軍隻消小半個時辰便可全軍通過。”
“焚藤峽……”葛從周麵色一變,駭然失色:“某家姓葛,怎的此處偏偏便叫焚藤峽?”
話未落音,峽中忽然響起一個清朗的男聲:“葛司空別來無恙,本相在此等候多時了。”
“葛司空……”
“等候多時了……”
這聲音毫無疑問是李曜的聲音,隻是葛從周想不明白他的聲音怎會大得如此驚人,一句話說出來,整個峽穀都能聽得清清楚楚,而且這聲音仿佛還有種魔力,竟能始終在人耳邊縈繞徘徊,使人忍不住心生寒意。
其實李曜不過臨時命人砍了幾棵大樹,用木板製成了一個簡易但卻足夠大型的“喇叭”,然後選擇一處風口,順風喊出這句話罷了。
古人畢竟迷信,而且“工科”學問大多糟糕,對於這種超自然現象,在弄不明白的情況下就隻能歸結到神鬼之道上去,即便如葛從周這般名師大將也不例外。
他原本就畏懼李曜的神算,方才又被那“焚藤峽”三字所憂,此時再被這巨大的“雷音”所驚,腦子裏竟然一片空白,隻有一句話在迴蕩:“李正陽定有妖法,竟已算準了我的死期!”
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五)
朱溫的臉色黑得仿佛抹過一層鍋底灰,整個節帥王府白虎節堂中寂靜一片、落針可聞,兩大幕僚與汴軍諸將一時均不敢開口說話。
檢校司空、兗州節度使葛從周兗州大敗的消息傳來汴州已經數個時辰,朱溫從暴怒轉為陰沉,其間居然未曾對此戰做出一字評價,也未向自來最為倚重的敬翔、李振二人發出一句詢問,這等異狀,可謂前所未有。相應的,在敬翔、李振以及汴軍諸將的心中,壓力也就越大。誰也不知道在這種陰森的沉默之後,他們將迎來朱溫怎樣的怒火。所有人的目光,都悄悄往敬翔身上聚集——此時唯有他,或許能讓大王平息一下怒氣。
敬翔自知作為首席幕僚所身負的責任,雖然心中極是不願,此時也終於承受不住,隻能試探著開口:“大王,事已至此,隻能沉著應對,切忌不能自亂陣腳。”
朱溫冷冷地掃了一眼過來,卻未置一言之評。
敬翔壯著膽子,澀聲道:“葛司空此戰雖敗,至少未曾歿於敵手,尚領得八千殘兵逃迴鄆州……”
“夠了!”朱溫的火氣終於再次爆發出來:“我不是不知道李存曜有多難對付,他葛通美打個敗仗我也不是不能接受,可就算收攏殘兵逃走,也得挑個地方!他去鄆州有個屁用!他在兗州一敗,整個淄青就隻有楊師厚十二萬兵——現在估摸還損失了一些,能有十萬、十一萬就了不得了!這時他若逃去淄青,多少還能給楊師厚添點力氣,去鄆州有什麽用?鄆州是李存曜自個兒放棄的,顯然是對他再無用處之地!他這是被李存曜打怕了啊,又怕逃迴汴州被我怪罪!哼,在鄆州我就處置不得了?我要殺他不過一道王命罷了!”
朱溫如此火大,敬翔聽完,心頭反而安定下來,大王既然這般說了,顯然是並無要殺葛通美之意。
敬翔其實深知葛從周之能,按照李曜現在的勢頭來看,葛從周的確也對付不了他,但是話又說迴來,如果李存曜是一道世界級的難題,那麽眼下汴軍內部,還真就隻有葛從周是解這道題解得最好的一個了。
想想看,除了葛從周,還有誰敢說在被李存曜千方百計設伏之後,仍能逃出生天,甚至帶走數千近萬殘兵的?至於他去鄆州……
敬翔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張便箋,對朱溫正色道:“大王息怒,葛司空前往鄆州,並非被李正陽嚇破了膽子,而是意有所指。”
朱溫微微意外,怒色仍不稍斂,寒聲問:“哦,他還意有所指了?”
“正是!”敬翔難得地有做諫臣的模樣,肅然道:“葛司空料定今次敗績必引大王震怒,他雖死不足惜,卻怕誤了大王大事,因知仆素來謹慎,故旁書便箋一紙,簡述引軍前往鄆州用意。”
敬翔這般直言,顯然是為了顯示自己並非和葛從周有什麽私下聯係,對於朱溫這種心性多疑之人,直接說出來反而好使。
果然朱溫並不在意,隻是輕哼一聲,問:“他怎麽說?”
敬翔道:“葛司空以為,因此一敗,汴州與淄青之間出現兵力空隙已經在所難免,但根據李存曜此來之本意,他並不會在兗鄆二州之地逗留多久,勢必要去破楊師厚大軍以救王師範。葛司空估計……呃……”
“說!”朱溫見他吞吞吐吐,支吾不語,不禁又有些生氣。
“是!”敬翔故意裝作惶恐模樣,躬身道:“葛司空預計,楊師厚將軍怕也不是李存曜對手……”
“哼!”朱溫怒哼一聲,卻未曾反駁。很顯然,他也完全不看好楊師厚能在李曜手頭討得什麽好去。但他終究有些不甘,聲勢浩大的一場滅王之戰,就要這麽被李存曜破壞了麽?當下恨恨問:“那便如何?”
敬翔道:“葛司空以為,楊師厚將軍方麵,若繼續圍困青州,則一方麵容易被趕到的李存曜大軍聯合城中王師範青州軍夾擊,一方麵還要麵臨斷糧之虞,為今之計,最好暫時放棄青州圍城之戰,迅速撤往淄州堅守。”
朱溫煩躁地站起來,困獸一般遊走了片刻,問:“然後呢?死守淄州就能怎樣?他若是這麽做,李存曜等於不費一兵一卒就解了青州之圍,然後他甚至可能連同王師範合兵一道反而包圍淄州!要知道,李存曜攻城的本事,可一點不比野戰來得弱了。萬一淄州再是不保,孤王這十餘萬大軍可就白白犧牲掉了!子振啊子振,孤王在河東損失了兩萬,在潼關損失了近三萬,李存曜迴軍河中,孤王又損失了三萬,他在出兵兗州,孤王更是損失了五萬!……孤王在這短短半年多時間裏已經損失了十三萬大軍!這可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要是楊師厚再把這十餘萬大軍丟在淄州,孤王還如何穩坐這中原霸主!你可知道,劉仁恭那邊已經頻繁調動兵力,明顯是蠢蠢欲動了,一旦他動了起來,孤王這裏又迭遭大敗,隻怕王處直、王鎔等輩也老實不了,甚至連魏博羅紹威也可能出現搖擺……”
他長歎一聲:“風雨欲來風滿樓,這一仗,可再也敗不起了啊!子振你想想,若是楊師厚這十萬大軍再丟,孤王還能有多少兵力可用?十萬有嗎?我看最多十五萬。李存曜是右相,可以打著朝廷的旗號行事,萬一他要墨敕封官,將孤王這數鎮地盤分封給各路諸侯,引他們隨他一道來剿殺孤王,屆時孤王可還能有迴天之力?”
他這近乎服軟的話一出口,麾下文武都有些大驚失色,雖然大家都知道情況有些不妙,卻也不知道竟然糟糕到了這般地步,說起來簡直是生死一線了!
敬翔自然知道這其中的難處,隻見他沉肅整冠,拱手一禮道:“正是因為如此,葛司空才前往鄆州,並獻上一策,化解此番大難。”隻這一句,就成功地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朱溫雖極意外,但心中卻不由自主地升起希望,問道:“快快道來!”
敬翔道:“葛司空言,李存曜此來淄青乃走水路,看似天馬行空、極其高妙,其實也有幾處隱患,原先我等隻是想到將其大軍逼進內陸,使其無法近水,從而得不到補充,其實這思路未免太窄。李存曜此來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患,就是……來得容易,未必去得也容易!”
朱溫大為失望,皺眉道:“此事孤王並非未曾想到過,奈何我汴州身處北方,水軍雖有,卻不比蒲軍強大,要想擊敗蒲軍水軍,使其無法接轉李存曜大軍西歸關中,那是不可能的了。”他說到此處,忽然心中一驚,一個十分令他震驚的想法浮現出來:“難道幾年前李曜就料到了今次之戰,因此不惜重金,在北地打造了這麽一支平時作用極小的水軍?”他倒抽一口涼氣,竟然心底發寒——要真是如此,李曜這隻怕已經不是“神算”,簡直就是妖法了。
但敬翔的迴答卻更出乎朱溫意料之外:“若論雙方水軍,我汴州水軍眼下的確無法與河中水軍相抗衡,然則我等為何要與河中水軍水戰呢?”
“嗯?”朱溫剛才有些走神,這會兒一下沒反應過來。
敬翔輕輕揚了揚手中的便箋,道:“葛司空雖敗不亂,臨時想到一處關鍵:我水軍雖然不及河中,但黃河兩岸均在我軍掌控之中,何不挑一處河麵最緊窄之地,由南北兩麵同時施工,橫鐵索、沉鐵柵,堵塞河道,使其不能通行大船巨艦。如此一來,河中軍水軍大船均不得過,隻有小船可以南下……可李存曜如果敢坐小船西歸,我汴軍水軍卻難道還打不過這些小船麽?屆時,任他如何一步三計,也隻有下河底喂王八的份!”
朱溫果然動容,諸將也都眼前一亮。
穩居二號幕僚地位的李振剛才一直沒機會表現,此時更不遲疑,立刻出聲分析著道:“大王,李存曜軍中情報似乎極準,我軍若是鐵索沉江,他必然知曉,想讓他喂魚怕是難了點。不過,這封鎖水路的做法卻是可行,隻要水路不通,李存曜想要輕易離開,可就難了。而且這鐵索沉江之後,河中水軍大船無法東下護航,則其糧船也在我汴州水軍威脅之下,屆時李存曜大軍糧草便隻能依靠王師範支持。可王師範本就養軍十餘萬眾,每年又須向長安、汴州各自上貢,料他餘糧也不會太足……更何況李存曜身為朝廷右相,隻要他還想掌控關中,又怎能長期滯留淄青不走?如此這般,李存曜久居淄青是全無可能之事,一旦讓他知道今後無法要走便走,隻怕他就不得不改變計劃,甚至……提前走了。”
他這番話,實際上點出了敬翔未曾說出的一種可能,朱溫被他一提醒,也明白過來,恍然道:“就是說,我軍隻要在鄆州或者更上遊封鎖河麵,李存曜得知消息,就不得不將迴軍關中的時間提前。換句話說,他提前走,則孤王可避免更近一步的損失;他不提前走,便有可能反而陷入困境,被孤王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