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李克用此前,算來也是被朱溫施計所“調”,若非朱溫挑撥離間,使劉仁恭速反,他又何必親征劉仁恭?誰知卻因酗酒誤事,輕視這中山白眼狼,敗於其麾下大將單可及之手。單可及此人在高思繼下獄之後號稱“單無敵”,勇猛異常,乘李克用等河東猛將深醉不能上陣,奉劉仁恭帥令大舉來攻安塞。晉王敗退至木瓜澗,又遭單可及所分的伏兵伏擊,損失大半,糧草、輜重盡失。幸好被大雨澆醒,又有李存審勉力維持,方得走脫,戰後一清點,才知愛子李廷鸞已然死於亂軍之中。後來太原轉發急報給李曜時,忙中出錯竟將李廷鸞戰死的消息給漏了,讓李曜趕到絳州去送李存勖時才知曉,不過好在並無什麽影響。
李克用滿心悲愴,然而除了抹淚長歎“使正陽在,何有此失”,以及移書大罵劉仁恭背信棄義外,竟是無能為力,隻能坐視劉仁恭實際竊據了盧龍雄鎮,且全力圍困李嗣昭、李嗣源二人堅守的幽州孤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劉仁恭較朱溫更為奸詐感受甚深!這個冬天似乎也在為太原悲切,故而到春天即將過完仍似不肯離去。
可是今日不同,今日乃大喜之日。得知李存勖從華州逃出,由最得力的幹將義兒李曜尋到並親自送迴,晉王李克用大喜之下,以父親之尊,親往宮門口迎接。晉王今日似也想借機一掃黴氣,連穿戴也格外注意:頭頂三梁遠遊冠,裹一條玉鏢黑介幘;身著九毓大袞冕,係一條七寶金鉤帶。真是貴氣逼人;身邊是正室劉妃及李存勖生母晉國夫人曹氏等眾妃嬪;身後是河東眾將,除嗣昭、嗣源困守幽州,周德威屯軍钜鹿外,代州刺史李嗣本、遼州刺史李存敬、石州刺史李存進、義兒軍使李存璋、昭義節度使薛誌勤、昭德軍使李存顥、忻州刺史李存審、義兒軍使李建及、沁州刺史李存實、澤州刺史李罕之以及晉王愛弟大同節度使李克寧等,甚至連束之高閣許久的蕃漢馬步軍都校李存孝在內,全部在列,唯獨不見當年風光一時的李存信。
很快,李曜一行風塵仆仆地趕到,李克用雖心念李存勖,但此時見他雖瘦黑了一些別無大礙,也就先不與他說話,反上前執李曜之手:“正陽吾兒……唉,辛苦你了。”
李曜笑了笑:“大王這話可就見外了,為大王效力,份所應當,何來辛苦之說?”
李克用抓著他的手,親親熱熱往宮裏帶,又招唿嘉賓膳食殿入席。
今日真可謂高朋滿座,太原管下及羈縻的各鎮節度使,各州刺史,太原各級吏曹紛紛來祝賀,包括昭宗皇帝也派了新近被立為太子的李裕前來。淮南楊行密、西川王建、鳳翔李茂貞、華州韓建、鎮州王鎔、夏州李思諫、涇原張璉等眾路諸侯甚至契丹可汗也都派使臣來祝賀。晉王也不論親疏友好,一一謝過。李曜一聽契丹也有使者到了,裝作隨意,問了一下使者姓名,結果那名字他全無印象,也就不再關注了。
酒過三巡,淮南使者戴友規上前來敬酒。晉王推辭道:“孤自木瓜澗後,已發誓,從此戒酒了!”
“晉王但飲此杯,友規有一言相贈!”
戴友規這麽說,晉王隻好破誓,退入內殿。戴友規跟進,說道:“朱溫雖有清口、蒲州兩場大敗,但因為戰時日短,中原又是民豐糧足,因此並未傷到元氣。此番又重新廣幕兵馬,訓練新軍。下一步便將是出兵邢洺,與晉王爭奪河北!晉王還須早日為備。弘農王感謝晉王大恩,一旦朱溫出兵,淮南則出兵徐、兗,以分其勢!”
晉王聽了這話,心中一驚,良久沉默。
忽然,太子李裕帶著一點酒氣闖將進來,說道:“晉王叔好不知待客之道!怎將寡人等眾撂在外邊?有什麽軍國大事要談,不欲寡人知曉啊?”
晉王忙迴道:“臣豈敢隱瞞太子殿下,得可靠消息,朱溫要伐河北。當初,朱溫與臣有上源之仇,臣屢請伐汴而官家不許,以至其勢力膨脹,今日卻反要伐臣。還請殿下轉陳官家,阻止他出兵。”
太子道:“不瞞王叔,寡人此番來太原,一是為祝賀!二是自黃巢為亂至今,已有二十餘年,我大唐子民靡受兵災,苦不堪言。然而朱溫清口敗後,不思縱兵之罪,竟又廣幕兵馬,聯合荊南、武昌、江西、鎮海等道,共同上表再伐淮南,官家宅心仁厚,體恤萬民,不欲黎民再被受兵災之苦,痛下《罪己詔》,勸各路諸侯,以天下蒼生為念,息兵罷戰,修養生息!”
晉王點頭道:“息兵罷戰,臣自然讚成,今日各路諸侯都派使者前來,殿下可當麵宣諭。唯朱溫轄下各鎮沒有使者,就煩殿下親自去傳達官家旨意了!”
太子道:“這是自然,寡人明日即赴汴州!”
一場喜宴散後,李克用與劉妃、曹夫人等帶了李存勖去問話,太子與各藩使者也迴驛館歇息。李曜在太原的宅子已然還給了王笉,迴去不得,還好晉陽宮廣大,李曜又是義子身份,李克用早已將文德殿分與他居住,不過暫時還不必早去,膳食殿中隻剩河東眾將及各曹吏員,正是李曜與自家兄弟攀談,拉近關係的好時機。
晉王見李存勖無疾無傷,便放他先去曹夫人處,自己則來到薛誌勤跟前,說道:“難為鐵山,身患重病,還要往來奔波,本可修一書信,派一使者來便是了!”
薛誌勤搖頭苦笑道:“非也!想昔日隨大王自雲州起兵,大王身邊驍將環繞。鐵山不才,也以元勳忝據一位,與眾同袍縱橫馳騁,建功立業。笑傲天下群豪,何等壯哉?今觀大王身邊,敬思、存質、君立皆已亡去;存貞新逝;存厚叛逃;正陽、嗣本、嗣恩、存進、存審、存賢又放外任;嗣昭、嗣源、德威領軍在外;存孝今日一言不發,恐已再無鬥誌;存信……大王也不欲再見。唉,如今在大王身側之人,寥寥而已……鐵山老矣!自知不久也將棄大王,追存貞而去!值此眾同袍能相聚重逢的大好時機,怎能不來?明日一別,鐵山恐與眾同袍再無相聚之日了!”說完,竟已是老淚縱橫。
晉王也是無限傷感,想起落落、廷鸞之死,更是悲涼。忽而,廳中奏起了《百年歌》:
一十時,顏如蕣華曄有暉。體如飄風行如飛……五十時,荷旄仗節鎮邦家。鼓鍾嘈囋趙女歌,羅衣綷粲金翠華。言笑雅舞相經過,清酒將炙奈樂何……
晉王聞歌聲而想起洹水、安塞兩處戰敗,皆失愛子,仰天長歎道:“老矣!老矣!難道孤王真的雄風不再了?”
薛誌勤也跟著歎道:“鐵山不服啊!想我昔日之沙陀鐵騎,舉國上下,無不望而生畏!大王平黃巢、下山東、存易定、援河中,複代北、定三藩,十幾年無一敗績。然而除了前番正陽蒲州一戰外,卻總是吃他黒朱三的虧。先是上源之難,再有河陽之失,再又魏博易幟,今日又出了劉仁恭背主……聽說劉仁恭叛變,也是黒朱三從中離間的原故!究其原因,還是內修文治不夠啊!朱溫網羅敬翔、李振之輩打點內政,因此府庫盈溢,錢糧無憂,雖有清口、蒲州之敗,因有中原人口、財賦,實力稍減又複。而我太原也是連年用兵,卻隻有正陽一人為內政殫精竭慮,可正陽雖有才幹,畢竟一人,豈能劈成幾半來用?加上連歲饑荒,早已貢賦不充;兵員老邁,無力擴充新兵,連劉仁恭也能敗我鐵騎。大王才四十三歲,不當言老啊!宜重用正陽等輩,重振沙陀雄風!……此番由正陽任大行台左仆射,鐵山甚是歡喜。大王啊,鐵山恨不能多生十年,定要追隨大王殺入夷門!”說完,竟是激動過度,一口鮮血噴出。
眾人無不大驚,忙將他扶入別殿歇息。晉王對眾人說道:“你們都道乏歇息去吧,孤今晚要為鐵山守夜!”眾人一一退去。李曜借口久不迴太原,想去街麵上看看,暫時沒迴文德殿,而是帶了憨娃兒和幾名牙兵,便自出了晉陽宮,也不知去往何處了。
卻說晉陽宮裏,不多時薛鐵山醒來,見晉王獨自一人為自己守夜,百感交集,起身謝罪。對晉王道:“鐵山將離大王,尚有後事托付。仆死後,請大王奏表李罕之繼任昭義。”
“孤知道了。你身體虛弱,就不要再說話了!快躺下歇息!”
鐵山躺下,卻搖頭道:“仆知大王固然不從,若是如此,則將他殺了。否則恐仆死後,昭義不保!”
晉王聞言,未置可否,沉思離去。
次日一早,眾人便來拜別李克用,要知道他們俱是刺史之流,更有薛誌勤、李克寧、李曜這三位堂堂節帥,自然要各自趕迴任上。李克用見李曜雙目有些發紅,關切道:“正陽怎的如此疲憊,莫非下人粗手粗腳,竟服侍不當?累我愛子,當真該死!”
李曜自家人知曉自家事,昨晚安排了許多事務,幾乎一夜未曾合眼,自然疲憊。當下忙道:“大王息怒,與下人無關,實乃兒念及出任大行台左仆射之後,許多事仍是在太原才好處置,因此昨夜將那些事情一並處置了……因此熬了一宿夜,故而有些疲色,不過大王不必擔心,兒年歲尚輕,些許小事,何足掛齒。”
李克用本想說些關懷的話,可他這人心腸太直,想到河東這兩年都有災荒,偏偏交戰又多,今年弄得軍械監似乎都沒了存糧,若非有正陽不斷想方設法打點,隻怕局麵更加不堪許多,那些勸他多休息的話,到了嘴邊也就說不出來了。最後隻能執李曜之手,掏心置腹地道:“正陽忠肝義膽,某心中自有燭照,此生必不相負。”
李曜雖然知道李克用這種直腸子既然說此生必不相負,那就真是將自己當做最能信任的人了,不過他還是覺得這話聽起來有些別扭,隻好笑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何況大王與某深恩厚澤?大王,蒲州之事頗多,今次一別,年內恐難再來太原,還望大王勿怪。”
李克用剛才說得自己都動了感情,聞言哪會怪罪,拍拍他的手道:“不必來迴奔波,隻管放心去做便是。”他微微一頓,又道:“某今日便傳下號令,今後這河東四麵總攬後勤諸事調度大行台的各項事務,隻要沒有孤王之命,一切便以正陽你的命令為準。”
李曜心中大喜,麵上也隻是微帶笑容,拱手道:“謝大王,如此一來,許多事情倒的確方便了不少,各項事務,也便不至於積壓太久。”
他二人說完之時,薛鐵山正與眾人道別,最後獨獨握住李存審雙手,久久不曾撤去,道:“李摩雲係德祥舊主,某昨日勸大王動殺心,可是大王不忍。日後他若果真背叛,不知德祥當如何區處?”
李存審不假思索道:“罕之雖某舊主,也是大王部下。他要真是不忠,某又豈會從他?”
薛鐵山喜形於色道:“如此,某便心安了!太原可無李摩雲,不可無李德祥啊!”說罷,二人揮淚做別。諸將等也都迴任上;各友邦使者自然也都走了,連太子李裕也動身往開封。
晉王為能幫助太子說服朱溫罷兵,又恥於據朱溫之下,乃修書王鎔,轉令他移書開封。而此時汴州,朱溫正置酒於梁園,召集各部將官作宴,忠義、魏博、平盧、陝虢等羈縻鎮,甚至友邦荊南、武昌、江西等也都派來使者。
朱溫客氣地演說一通“大家要緊密團結在以我為中心的宣武軍周圍”之類的話,象征性地敬幾杯酒,便自個退下,由李振代為宣諭:“你等藩鎮皆在東平王照應下,得以保全。年前汴梁伐淮南、蒲州不利,正當積蓄力量,再興兵勇。自今年起,貢賦須要加倍,直至東平王平定天下。”
宣諭一出,群情大駭,議論紛紛。李振不理,也自退下來,到偏廳去見朱溫。朱溫問各鎮有何反應。李振迴答:“陝虢、魏博專心臣服大王,荊南、武昌、江西恐淮南日盛,被其吞並,也都沒有異議,隻有忠義、平盧二鎮似有不服。”
朱溫不屑地笑道:“趙匡凝(趙德堙子,襲父位)每年多將貢賦輸送天子,標榜李唐忠臣;王師範自詡王青天,我早知他二人不是忠心事我,迫於形勢罷了!此二人,我遲早要取而代之。我聽說皇帝已派太子出使晉、汴,又欲勸說藩鎮罷兵,就要到大梁了,你看當如何應付?”
“此事比較棘手,仆以為隻有以進為退,斷其妄想!”
“如何以進為退,興緒可細細道來?”
“鄆州自龐師古之後,節度使空缺,大王可奏表兼領天平軍節旄,自王忠嗣、安祿山之後,天下再無一人領節三鎮者,因此天子必定不從,那麽大王就選一個威武強辯者為使,以虎威震懾,天子迫於虎威,必以三鎮授節,定不會再敢說罷兵的事了。”
朱溫思考一下,笑道:“判官韋震可勝此任!”乃喚過韋震,授命給他,並囑托:“此事若成,則為天平留後,實掌軍府!”韋震因而欣喜赴闕。
不二日,王鎔書信及太子全部到達開封,說請罷兵事。朱溫對太子陰笑道:“殿下勿憂,臣已遣使赴闕,上表罷兵事。殿下可在開封小住幾日,容臣下盡盡忠心!”說完,也不待太子置個可否,便令人送往驛館歇息。名為招待,實是軟禁。
那韋震來到長安,入宮覲見天子,奏明請授朱溫天平軍節旄。李曄皺眉道:“朱卿已為宣武、宣義兩鎮節度使,自安賊之後,再無一人兼領三鎮者,不如奏表他人領節,朕定當準奏。”
韋震力爭,李曄仍是不許。韋震遂趨上前至龍案邊,一手掐住李曄腕。群臣大驚失色。李曄驚怒道:“你如此犯上,欲謀反不成?”
韋震道:“臣無兵無糧,自是不敢謀反,但有一語啟奏陛下。如今太子仍在開封,東平王正日夜等待陛下答複!”那意思明顯得很,我韋某人無兵無糧,他朱大王可是有兵有糧,還有太子在手的!
李曄已然渾身冒汗,稍帶哭腔道:“你切鬆手,朕答應就是,唯請朱卿速送太子迴來。”
韋震這才退下,昂首迴了汴梁。
宰相裴樞奏道:“朱溫脅迫天子,狂妄至極。請詔太原、揚州、成都諸道兵馬征討!”
崔胤一貫是朱溫麾下搖旗之輩,聞言辨駁道:“陛下剛剛下了罪己詔,敦請天下罷兵,裴相公卻要興兵,這不是違旨還是什麽!”
李曄聞二相言語,想起方才被韋震抓腕,心有餘悸,又看了王摶一眼,見這位王相公安安靜靜站著,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不禁歎道:“罷了,罷了!二卿不要再說什麽興兵罷兵的事了,任他們弱肉強食去吧,朕惟願大唐社稷為有德者代之,不欲黎民再靡兵災了!”說完,潸然淚下退朝,眾臣惻然,各自歎息。
韋震“凱旋”迴到開封,朱溫便以其為天平留後,送太子還闕。然後召眾將佐商議道:“清口、蒲州之敗,損失我汴軍近半,又折了都指揮使龐師古,這不是統軍將帥的過錯,實在是我輕敵所致!我今複募得新軍八萬,我意用時半年,訓練新軍,而後再度伐淮,你等以為如何?”
隻見葛從周刀眉一挑,上前道:“大王,末將有一言相進。”
“通美但講無妨!”朱溫見是葛從周,便露出微笑,顯得很平易近人。
“從清口之敗,足見淮南能人輩出,將士同心,某以為暫時不可征伐!”
朱溫沉下臉色:“依通美所見,我還是從天子聖言,罷兵休戰嗎!”
“從周並非此意!”葛從周接道,“我意,大王不如出兵邢洺,先伐河北。”
朱溫不悅顏色稍退,但卻迴道:“李克用兵多將廣,號稱天下第一強藩,伐河北豈會比淮南更有勝算?特別是河中那位李正陽,人稱文武全才,更不可輕視。”
“要說獨眼龍強盛,三年前,末將讚同,可是今非昔比。晉兵主力,還是中和歲南下勤王的十幾年老兵,猛勇早已不及當年。李克用自從封了晉王後,又大封大賞,不思進取。雖知籠絡人心,卻不明聚財之道,加上河東連年歉收,雖有河東軍械監為其張羅,但就探子細報,太原已是入不敷出!李克用靠吃老本,實已外強中幹。洹水、安塞兩場大敗,可窺全豹!至於李正陽……他雖了得,隻怕亦有私心,否則為何太原入不敷出之後,他卻能在河中建造新城?隻怕他與李克用已是貌合神離。我伐河北之時,李正陽未必聽命李克用,出兵相救!”
葛從周說到這裏,座中敬翔輕捋黑須,哈哈大笑,對朱溫說道:“通美所言最是可取!四方之冠,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李克用已是強弩之末,李正陽既為節帥,已生自利之心,獨眼龍不足懼了!”
朱溫也大笑:“我意也是伐河北!隻是擔心軍中對清口、蒲州之敗不能釋懷,故而一試將帥心思!通美慧眼獨具,堪稱當世名將,自今日起,接替龐師古為汴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給我用半年時間訓練新軍。子振總攬籌措錢糧事,預定秋後,出兵邢洺!”
葛從周卻接口道:“半年恐怕太久,劉仁恭素有野心,一旦奪迴幽州城,必欲吞並河北,遲則被他先得!從周願立軍令狀,隻消三月,定為大王訓練出一支能征慣戰的新兵!”
李振出列道:“大王訓練新軍,仆有一策請獻!清口之敗,敗在遭水時,士卒潰亂,不聽指揮,自顧奔命,以至喪我主帥!因此,當新立一軍規,各級主將有戰死或逃命的,部下皆斬,此名‘拔隊斬’。如此,兵士便不敢棄長官而私自逃命,可存大軍的棟梁,也可令兵士死戰求勝。”
葛從周聞此苛法,連忙擺手諫止道:“此策不便行。兵法曰‘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務須一戰,也當以斬將奪兵求勝為首先,若行這條軍規,是把萬千士卒的性命看做兒戲,大王縱使取得天下,恐也不得民心。何況作為士卒,若長官不幸戰死,必懼死而投降或者逃跑,是令軍隊自潰。”
李振辨道:“通美身為大將,不可有婦人之仁。士卒食大梁俸祿,沙場效命,職責所在,何況人一旦為兵,也是富貴功名險中求,豈能怕死!通美所擔心的長官不幸戰死,部下必降或逃,可再加一條軍規,紋麵!即於麵前紋上汴軍及歸屬部字樣,終生褪不去。天下再大,也無安身之所,必然不敢降逃,隻有以戰死或自裁,以使家族保全並蒙蔭。”
葛從周尚欲力爭,隻見朱溫揮手製止:“通美練兵,牢記我一句話:惡虎難敵群狼,我不求軍中有李存孝那般的猛將,但求每個士卒都如通美你,有大局觀,能戮力同心為戰,則無堅不摧,無往不勝。興緒所言,有利協作,甚是有理。自即日起,軍規中,加此二條。拔隊斬!紋麵!”
軍規既下,葛從周也隻得聆聽教誨,自去訓練新軍,三月無事。這日,朱溫收到邸報,幽州劉仁恭派長子劉守文奇襲滄州,義昌節度使盧彥威棄城逃走。劉仁恭遂取得滄、景、德三州,奏表劉守文為義昌節度使。朱溫接報,召集敬翔、李振、葛從周等將佐議事,說道:“果如通美所料,劉仁恭搶先下手了!其欲壑可不是義昌一鎮可填。”又問葛從周新軍訓練如何?
迴答:“早已蓄勢待發,但候大王一聲令下,必將踏平河北。”
朱溫心中踏實。剛好有侍從來報:“盧彥威已至開封,求見大王。”
朱溫道:“定是向我求兵討劉仁恭來了!”
敬翔道:“劉仁恭也有書信送到,請修好,會兵同擊钜鹿周德威,平分河北。大王以大局計,此時不宜與劉仁恭反目!”
朱溫嘿嘿一笑,道:“我自知曉。”乃傳見盧彥威。
很快,盧彥威入廳。朱溫道:“盧公守滄州十餘年,如何一朝盡失於劉仁恭了?”
“東平王固知滄州臨海,盛產海鹽,劉仁恭貪我鹽利,卻乘我不備來攻打,彥威無奈,隻能求於朱溫賢弟了。”
朱溫聽盧彥威此時竟敢自稱為兄,更是不悅:“然而我所聽到的,卻是盧兄仗恃鹽利富國,漸生暴淫之心。既知劉仁恭將入侵,卻不修城防,整日以虐淫-女奴為事,焉有不敗之理啊?義昌既失,某料兄是不能複得了!不過弟可代兄表奏一章,入京執金吾,以表弟心!”
盧彥威慚愧而退。朱溫遂修書兩封,一表天子,請盧彥威領金吾衛大將軍;一移劉仁恭,約會軍钜鹿。
葛從周乃請朱溫檢閱新軍。朱溫歡喜前往。即至軍營,葛從周一聲喝令:“恭迎大王!”隻聞鼓聲動地,呐喊震天。又見旌旗招展,槍戟森森。很快,八萬新軍以五十人為一隊,組成一小方陣,隊長執旗居前。十隊為一營,十營為一軍,共十軍,組成一龐大方陣。六萬步軍在前,每軍依次為刀楯營、弓弩營、器械營、長槍營、短刃營等,火頭營據末。兩萬騎軍在後,分別有飛騎營、驃騎營、精騎營、龍驤營、神威營、拱宸營等。
朱溫放眼望去,不及盡頭,麵上展露出如桃花開放般的笑容,遂就軍前檢視。但見士卒個個精神飽滿,鬥誌昂揚,所著衣鎧,都是新造的精甲,光彩奪目。然而更新穎的,還是士卒雙頰上的紋印,隻見左頰所紋係一醒目的“汴”字,右頰是歸屬部軍號,如“張刀十七”,即指張歸霸部刀楯營十七隊。十軍都指揮使分別為牛存節、張存敬、張歸霸、張歸厚、劉知俊、康懷貞、徐懷玉、氏叔琮、楊師厚、王重師。朱溫一一檢視畢,乃宣諭全軍,鼓舞士氣一通,著令擇日出兵。
等軍馬到達钜鹿,劉仁恭派單可及率軍來會,軍前聽命朱溫。單可及輕視周德威,請先出擊。朱溫求之不得,立刻準許。周、單二將陣前相鬥,真是往來不讓毫厘,上下豈饒寸分。不過周德威之勇本與高思繼仿佛,單可及既然不是高思繼對手,如何能贏周德威?戰得二十餘合,單可及果然不敵德威驍勇,敗下陣來。
王彥章望見,對葛從周說道:“某聞周陽五也是當世英雄,待某這就往陣前,將他擒來。”說罷,即欲奮鐵槍前奔,卻被葛從周攔住:“子明不可造次,豈不聞軍中有新規,名‘拔隊斬’,為將者,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親冒矢石,以免有個萬一,全軍陪葬。”
王彥章不能理解:“何為‘拔隊斬’?彥章聞所未聞。某隻知上陣殺敵,不懂勞什子的廝鳥軍法,若以此論,豈不要負某平生所學?”
葛從周苦笑道:“此乃大王軍令,不從者斬!”
王彥章頓時皺眉,道:“那我找大王說去。”遂馳馬至朱溫麵前說道:“大王!彥章做不了這兵馬副使,甘願為一小卒,親身殺敵!”
朱溫大吃一驚,聞名原因之後,無奈道:“軍規是我所定,不可更改,如此卻是委屈了彥章!”
“彥章為報大王贈馬之恩,何懼委屈,即使終生為卒,又有何憾!”王彥章話剛說完,便已脫下將軍甲盔,白衣上陣。當時兩軍已戰成一團,隻見周德威紅袍飄舞,馬槊之下,汴軍士卒已傷亡數十。王彥章大喝一聲:“周陽五休得放肆,識得鐵槍王彥章麽?”
周德威放聲一笑:“朱憨兒的手下敗將,某怎會不知!可是,你如今不過一個白衣小卒,怎配與我對戰!”
王彥章大怒,擎鐵槍來挑鬥。周德威舉槊擋住。這才真是一場龍爭虎鬥,兩人俱是天下有數的悍將,打得何其精彩。不過周德威先前已然有過一戰,年歲又較王彥章大了不少,戰得四五十迴合,周德威氣力不繼,敗下陣來。大驚之餘,急令收軍迴撤。葛從周何等經驗,立刻抓住機會,從後掩殺一陣,晉軍敗退。周德威隻好棄钜鹿大營,退入青山口,依險據守。
葛從周占領晉軍營地,請命朱溫,乘周德威大敗,一舉而下邢洺三州。朱溫同意,並說道:“自從李正陽做了洺州刺史,洺州已然強過邢州,如今邢洺磁三州,主力屯於洺州,可先攻下。邢、磁隨即可取。”葛從周乃領張歸霸、徐懷玉、楊師厚、王重師部兩萬眾移師洺州。
洺州刺史邢善益,乃是從大同調任而來,他以馬軍列陣於城下相迎。葛從周揮師而上,邢善益力拒,汴軍不能勝。王彥章仍是白衣上前,喝道:“邢善益,可識得鐵槍王彥章麽?”這邢善益十年前即是孟方立帳下大將,頗有資曆,怎不聞王彥章名號。此人在李曜麾下第一悍將朱八戒手下竟能不死,豈是他奈何得了的?當下嚇的六神無主,急令收軍入城。可是已經遲了,王彥章見他想走,一夾馬腹跟上前去,手臂一抖,送上一槍。邢善益好似一片縞布被人繃直了一下,又一拋出,身體一挺,然後綿軟無力飄飄然落於馬下,洺州至此易手。
葛從周馬不停蹄,將得勝之師引至邢州城下。邢洺節度使馬師素乃是一個文官,治理地方還算可取,要他上陣殺敵,那純屬肉包子打狗,絕對有去無迴。他驚聞洺州失守,朱溫大軍將至,慌慌忙忙逃迴了太原。葛從周不費吹灰之力,便即進入軍府。休整一夜,次日迴軍再攻磁州。
磁州刺史袁奉韜,與邢善益同時自孟方立歸晉,乃是一對摯友,更有助晉王圍住李存孝的功勞。聞葛從周攻洺州時,早已固城壁壘,嚴陣以待。葛從周攻打了三日,城池未下,固守得還算拚命。可是至第四日,磁州城已經處處斷壁殘垣,守城的千餘士卒也傷亡殆盡。葛從周令軍士於城下高唿:“袁奉滔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袁奉滔料已難守,流淚迴道:“奉滔鎮磁州多年,深受晉王厚恩。唯有以死相報,與城同亡!”說完,揮劍自刎,一腔忠魂尋他那摯友邢善益去了。磁州也就改姓了。朱溫於是奏表葛從周為邢洺節度使,加檢校司空。
然而葛從周深知取邢洺功勞,王彥章莫大。葛從周雖不結黨,也沒有擁兵自重之心,但卻偏愛帶兵打仗,此時恐王彥章異日必將取代自己,深覺此人斷不能留在軍中,就對朱溫道:“王子明勇冠中原,末將請辭帥位,讓於子明!”
朱溫很是驚訝:“汴梁新軍,都是你所訓練,通美之帥才,有目共睹!怎的突然便要請辭?王子明確實驍勇,我但將他置為親牙,通美勿以為念好了!”遂收王彥章為牙將,代李思安為開封府押牙、左親從指揮使,朝夕伴隨在自己身側。
葛從周五日內大敗周德威,奪取邢洺三州的消息很快越過太行山,傳入山西四鎮(河東、河中、昭義、大同),山西士民無不驚駭。關鍵是他們一向自認為沙陀鐵騎天下無敵,早些年河陽之敗是因為眾寡懸殊,後來洹水、安塞之敗都是中了敵人的奸計,這三次敗仗實屬意外。可是,邢洺之戰卻是實打實的正麵交鋒,葛從周竟然能在清口、蒲州敗後,僅用三個月訓練出來的新軍就將強大的沙陀兵打敗,因此對葛從周那是敬畏的了不得,於是傳出一句俚語:山東一條葛,無事莫撩撥。
李克用滿心悲愴,然而除了抹淚長歎“使正陽在,何有此失”,以及移書大罵劉仁恭背信棄義外,竟是無能為力,隻能坐視劉仁恭實際竊據了盧龍雄鎮,且全力圍困李嗣昭、李嗣源二人堅守的幽州孤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劉仁恭較朱溫更為奸詐感受甚深!這個冬天似乎也在為太原悲切,故而到春天即將過完仍似不肯離去。
可是今日不同,今日乃大喜之日。得知李存勖從華州逃出,由最得力的幹將義兒李曜尋到並親自送迴,晉王李克用大喜之下,以父親之尊,親往宮門口迎接。晉王今日似也想借機一掃黴氣,連穿戴也格外注意:頭頂三梁遠遊冠,裹一條玉鏢黑介幘;身著九毓大袞冕,係一條七寶金鉤帶。真是貴氣逼人;身邊是正室劉妃及李存勖生母晉國夫人曹氏等眾妃嬪;身後是河東眾將,除嗣昭、嗣源困守幽州,周德威屯軍钜鹿外,代州刺史李嗣本、遼州刺史李存敬、石州刺史李存進、義兒軍使李存璋、昭義節度使薛誌勤、昭德軍使李存顥、忻州刺史李存審、義兒軍使李建及、沁州刺史李存實、澤州刺史李罕之以及晉王愛弟大同節度使李克寧等,甚至連束之高閣許久的蕃漢馬步軍都校李存孝在內,全部在列,唯獨不見當年風光一時的李存信。
很快,李曜一行風塵仆仆地趕到,李克用雖心念李存勖,但此時見他雖瘦黑了一些別無大礙,也就先不與他說話,反上前執李曜之手:“正陽吾兒……唉,辛苦你了。”
李曜笑了笑:“大王這話可就見外了,為大王效力,份所應當,何來辛苦之說?”
李克用抓著他的手,親親熱熱往宮裏帶,又招唿嘉賓膳食殿入席。
今日真可謂高朋滿座,太原管下及羈縻的各鎮節度使,各州刺史,太原各級吏曹紛紛來祝賀,包括昭宗皇帝也派了新近被立為太子的李裕前來。淮南楊行密、西川王建、鳳翔李茂貞、華州韓建、鎮州王鎔、夏州李思諫、涇原張璉等眾路諸侯甚至契丹可汗也都派使臣來祝賀。晉王也不論親疏友好,一一謝過。李曜一聽契丹也有使者到了,裝作隨意,問了一下使者姓名,結果那名字他全無印象,也就不再關注了。
酒過三巡,淮南使者戴友規上前來敬酒。晉王推辭道:“孤自木瓜澗後,已發誓,從此戒酒了!”
“晉王但飲此杯,友規有一言相贈!”
戴友規這麽說,晉王隻好破誓,退入內殿。戴友規跟進,說道:“朱溫雖有清口、蒲州兩場大敗,但因為戰時日短,中原又是民豐糧足,因此並未傷到元氣。此番又重新廣幕兵馬,訓練新軍。下一步便將是出兵邢洺,與晉王爭奪河北!晉王還須早日為備。弘農王感謝晉王大恩,一旦朱溫出兵,淮南則出兵徐、兗,以分其勢!”
晉王聽了這話,心中一驚,良久沉默。
忽然,太子李裕帶著一點酒氣闖將進來,說道:“晉王叔好不知待客之道!怎將寡人等眾撂在外邊?有什麽軍國大事要談,不欲寡人知曉啊?”
晉王忙迴道:“臣豈敢隱瞞太子殿下,得可靠消息,朱溫要伐河北。當初,朱溫與臣有上源之仇,臣屢請伐汴而官家不許,以至其勢力膨脹,今日卻反要伐臣。還請殿下轉陳官家,阻止他出兵。”
太子道:“不瞞王叔,寡人此番來太原,一是為祝賀!二是自黃巢為亂至今,已有二十餘年,我大唐子民靡受兵災,苦不堪言。然而朱溫清口敗後,不思縱兵之罪,竟又廣幕兵馬,聯合荊南、武昌、江西、鎮海等道,共同上表再伐淮南,官家宅心仁厚,體恤萬民,不欲黎民再被受兵災之苦,痛下《罪己詔》,勸各路諸侯,以天下蒼生為念,息兵罷戰,修養生息!”
晉王點頭道:“息兵罷戰,臣自然讚成,今日各路諸侯都派使者前來,殿下可當麵宣諭。唯朱溫轄下各鎮沒有使者,就煩殿下親自去傳達官家旨意了!”
太子道:“這是自然,寡人明日即赴汴州!”
一場喜宴散後,李克用與劉妃、曹夫人等帶了李存勖去問話,太子與各藩使者也迴驛館歇息。李曜在太原的宅子已然還給了王笉,迴去不得,還好晉陽宮廣大,李曜又是義子身份,李克用早已將文德殿分與他居住,不過暫時還不必早去,膳食殿中隻剩河東眾將及各曹吏員,正是李曜與自家兄弟攀談,拉近關係的好時機。
晉王見李存勖無疾無傷,便放他先去曹夫人處,自己則來到薛誌勤跟前,說道:“難為鐵山,身患重病,還要往來奔波,本可修一書信,派一使者來便是了!”
薛誌勤搖頭苦笑道:“非也!想昔日隨大王自雲州起兵,大王身邊驍將環繞。鐵山不才,也以元勳忝據一位,與眾同袍縱橫馳騁,建功立業。笑傲天下群豪,何等壯哉?今觀大王身邊,敬思、存質、君立皆已亡去;存貞新逝;存厚叛逃;正陽、嗣本、嗣恩、存進、存審、存賢又放外任;嗣昭、嗣源、德威領軍在外;存孝今日一言不發,恐已再無鬥誌;存信……大王也不欲再見。唉,如今在大王身側之人,寥寥而已……鐵山老矣!自知不久也將棄大王,追存貞而去!值此眾同袍能相聚重逢的大好時機,怎能不來?明日一別,鐵山恐與眾同袍再無相聚之日了!”說完,竟已是老淚縱橫。
晉王也是無限傷感,想起落落、廷鸞之死,更是悲涼。忽而,廳中奏起了《百年歌》:
一十時,顏如蕣華曄有暉。體如飄風行如飛……五十時,荷旄仗節鎮邦家。鼓鍾嘈囋趙女歌,羅衣綷粲金翠華。言笑雅舞相經過,清酒將炙奈樂何……
晉王聞歌聲而想起洹水、安塞兩處戰敗,皆失愛子,仰天長歎道:“老矣!老矣!難道孤王真的雄風不再了?”
薛誌勤也跟著歎道:“鐵山不服啊!想我昔日之沙陀鐵騎,舉國上下,無不望而生畏!大王平黃巢、下山東、存易定、援河中,複代北、定三藩,十幾年無一敗績。然而除了前番正陽蒲州一戰外,卻總是吃他黒朱三的虧。先是上源之難,再有河陽之失,再又魏博易幟,今日又出了劉仁恭背主……聽說劉仁恭叛變,也是黒朱三從中離間的原故!究其原因,還是內修文治不夠啊!朱溫網羅敬翔、李振之輩打點內政,因此府庫盈溢,錢糧無憂,雖有清口、蒲州之敗,因有中原人口、財賦,實力稍減又複。而我太原也是連年用兵,卻隻有正陽一人為內政殫精竭慮,可正陽雖有才幹,畢竟一人,豈能劈成幾半來用?加上連歲饑荒,早已貢賦不充;兵員老邁,無力擴充新兵,連劉仁恭也能敗我鐵騎。大王才四十三歲,不當言老啊!宜重用正陽等輩,重振沙陀雄風!……此番由正陽任大行台左仆射,鐵山甚是歡喜。大王啊,鐵山恨不能多生十年,定要追隨大王殺入夷門!”說完,竟是激動過度,一口鮮血噴出。
眾人無不大驚,忙將他扶入別殿歇息。晉王對眾人說道:“你們都道乏歇息去吧,孤今晚要為鐵山守夜!”眾人一一退去。李曜借口久不迴太原,想去街麵上看看,暫時沒迴文德殿,而是帶了憨娃兒和幾名牙兵,便自出了晉陽宮,也不知去往何處了。
卻說晉陽宮裏,不多時薛鐵山醒來,見晉王獨自一人為自己守夜,百感交集,起身謝罪。對晉王道:“鐵山將離大王,尚有後事托付。仆死後,請大王奏表李罕之繼任昭義。”
“孤知道了。你身體虛弱,就不要再說話了!快躺下歇息!”
鐵山躺下,卻搖頭道:“仆知大王固然不從,若是如此,則將他殺了。否則恐仆死後,昭義不保!”
晉王聞言,未置可否,沉思離去。
次日一早,眾人便來拜別李克用,要知道他們俱是刺史之流,更有薛誌勤、李克寧、李曜這三位堂堂節帥,自然要各自趕迴任上。李克用見李曜雙目有些發紅,關切道:“正陽怎的如此疲憊,莫非下人粗手粗腳,竟服侍不當?累我愛子,當真該死!”
李曜自家人知曉自家事,昨晚安排了許多事務,幾乎一夜未曾合眼,自然疲憊。當下忙道:“大王息怒,與下人無關,實乃兒念及出任大行台左仆射之後,許多事仍是在太原才好處置,因此昨夜將那些事情一並處置了……因此熬了一宿夜,故而有些疲色,不過大王不必擔心,兒年歲尚輕,些許小事,何足掛齒。”
李克用本想說些關懷的話,可他這人心腸太直,想到河東這兩年都有災荒,偏偏交戰又多,今年弄得軍械監似乎都沒了存糧,若非有正陽不斷想方設法打點,隻怕局麵更加不堪許多,那些勸他多休息的話,到了嘴邊也就說不出來了。最後隻能執李曜之手,掏心置腹地道:“正陽忠肝義膽,某心中自有燭照,此生必不相負。”
李曜雖然知道李克用這種直腸子既然說此生必不相負,那就真是將自己當做最能信任的人了,不過他還是覺得這話聽起來有些別扭,隻好笑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何況大王與某深恩厚澤?大王,蒲州之事頗多,今次一別,年內恐難再來太原,還望大王勿怪。”
李克用剛才說得自己都動了感情,聞言哪會怪罪,拍拍他的手道:“不必來迴奔波,隻管放心去做便是。”他微微一頓,又道:“某今日便傳下號令,今後這河東四麵總攬後勤諸事調度大行台的各項事務,隻要沒有孤王之命,一切便以正陽你的命令為準。”
李曜心中大喜,麵上也隻是微帶笑容,拱手道:“謝大王,如此一來,許多事情倒的確方便了不少,各項事務,也便不至於積壓太久。”
他二人說完之時,薛鐵山正與眾人道別,最後獨獨握住李存審雙手,久久不曾撤去,道:“李摩雲係德祥舊主,某昨日勸大王動殺心,可是大王不忍。日後他若果真背叛,不知德祥當如何區處?”
李存審不假思索道:“罕之雖某舊主,也是大王部下。他要真是不忠,某又豈會從他?”
薛鐵山喜形於色道:“如此,某便心安了!太原可無李摩雲,不可無李德祥啊!”說罷,二人揮淚做別。諸將等也都迴任上;各友邦使者自然也都走了,連太子李裕也動身往開封。
晉王為能幫助太子說服朱溫罷兵,又恥於據朱溫之下,乃修書王鎔,轉令他移書開封。而此時汴州,朱溫正置酒於梁園,召集各部將官作宴,忠義、魏博、平盧、陝虢等羈縻鎮,甚至友邦荊南、武昌、江西等也都派來使者。
朱溫客氣地演說一通“大家要緊密團結在以我為中心的宣武軍周圍”之類的話,象征性地敬幾杯酒,便自個退下,由李振代為宣諭:“你等藩鎮皆在東平王照應下,得以保全。年前汴梁伐淮南、蒲州不利,正當積蓄力量,再興兵勇。自今年起,貢賦須要加倍,直至東平王平定天下。”
宣諭一出,群情大駭,議論紛紛。李振不理,也自退下來,到偏廳去見朱溫。朱溫問各鎮有何反應。李振迴答:“陝虢、魏博專心臣服大王,荊南、武昌、江西恐淮南日盛,被其吞並,也都沒有異議,隻有忠義、平盧二鎮似有不服。”
朱溫不屑地笑道:“趙匡凝(趙德堙子,襲父位)每年多將貢賦輸送天子,標榜李唐忠臣;王師範自詡王青天,我早知他二人不是忠心事我,迫於形勢罷了!此二人,我遲早要取而代之。我聽說皇帝已派太子出使晉、汴,又欲勸說藩鎮罷兵,就要到大梁了,你看當如何應付?”
“此事比較棘手,仆以為隻有以進為退,斷其妄想!”
“如何以進為退,興緒可細細道來?”
“鄆州自龐師古之後,節度使空缺,大王可奏表兼領天平軍節旄,自王忠嗣、安祿山之後,天下再無一人領節三鎮者,因此天子必定不從,那麽大王就選一個威武強辯者為使,以虎威震懾,天子迫於虎威,必以三鎮授節,定不會再敢說罷兵的事了。”
朱溫思考一下,笑道:“判官韋震可勝此任!”乃喚過韋震,授命給他,並囑托:“此事若成,則為天平留後,實掌軍府!”韋震因而欣喜赴闕。
不二日,王鎔書信及太子全部到達開封,說請罷兵事。朱溫對太子陰笑道:“殿下勿憂,臣已遣使赴闕,上表罷兵事。殿下可在開封小住幾日,容臣下盡盡忠心!”說完,也不待太子置個可否,便令人送往驛館歇息。名為招待,實是軟禁。
那韋震來到長安,入宮覲見天子,奏明請授朱溫天平軍節旄。李曄皺眉道:“朱卿已為宣武、宣義兩鎮節度使,自安賊之後,再無一人兼領三鎮者,不如奏表他人領節,朕定當準奏。”
韋震力爭,李曄仍是不許。韋震遂趨上前至龍案邊,一手掐住李曄腕。群臣大驚失色。李曄驚怒道:“你如此犯上,欲謀反不成?”
韋震道:“臣無兵無糧,自是不敢謀反,但有一語啟奏陛下。如今太子仍在開封,東平王正日夜等待陛下答複!”那意思明顯得很,我韋某人無兵無糧,他朱大王可是有兵有糧,還有太子在手的!
李曄已然渾身冒汗,稍帶哭腔道:“你切鬆手,朕答應就是,唯請朱卿速送太子迴來。”
韋震這才退下,昂首迴了汴梁。
宰相裴樞奏道:“朱溫脅迫天子,狂妄至極。請詔太原、揚州、成都諸道兵馬征討!”
崔胤一貫是朱溫麾下搖旗之輩,聞言辨駁道:“陛下剛剛下了罪己詔,敦請天下罷兵,裴相公卻要興兵,這不是違旨還是什麽!”
李曄聞二相言語,想起方才被韋震抓腕,心有餘悸,又看了王摶一眼,見這位王相公安安靜靜站著,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不禁歎道:“罷了,罷了!二卿不要再說什麽興兵罷兵的事了,任他們弱肉強食去吧,朕惟願大唐社稷為有德者代之,不欲黎民再靡兵災了!”說完,潸然淚下退朝,眾臣惻然,各自歎息。
韋震“凱旋”迴到開封,朱溫便以其為天平留後,送太子還闕。然後召眾將佐商議道:“清口、蒲州之敗,損失我汴軍近半,又折了都指揮使龐師古,這不是統軍將帥的過錯,實在是我輕敵所致!我今複募得新軍八萬,我意用時半年,訓練新軍,而後再度伐淮,你等以為如何?”
隻見葛從周刀眉一挑,上前道:“大王,末將有一言相進。”
“通美但講無妨!”朱溫見是葛從周,便露出微笑,顯得很平易近人。
“從清口之敗,足見淮南能人輩出,將士同心,某以為暫時不可征伐!”
朱溫沉下臉色:“依通美所見,我還是從天子聖言,罷兵休戰嗎!”
“從周並非此意!”葛從周接道,“我意,大王不如出兵邢洺,先伐河北。”
朱溫不悅顏色稍退,但卻迴道:“李克用兵多將廣,號稱天下第一強藩,伐河北豈會比淮南更有勝算?特別是河中那位李正陽,人稱文武全才,更不可輕視。”
“要說獨眼龍強盛,三年前,末將讚同,可是今非昔比。晉兵主力,還是中和歲南下勤王的十幾年老兵,猛勇早已不及當年。李克用自從封了晉王後,又大封大賞,不思進取。雖知籠絡人心,卻不明聚財之道,加上河東連年歉收,雖有河東軍械監為其張羅,但就探子細報,太原已是入不敷出!李克用靠吃老本,實已外強中幹。洹水、安塞兩場大敗,可窺全豹!至於李正陽……他雖了得,隻怕亦有私心,否則為何太原入不敷出之後,他卻能在河中建造新城?隻怕他與李克用已是貌合神離。我伐河北之時,李正陽未必聽命李克用,出兵相救!”
葛從周說到這裏,座中敬翔輕捋黑須,哈哈大笑,對朱溫說道:“通美所言最是可取!四方之冠,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李克用已是強弩之末,李正陽既為節帥,已生自利之心,獨眼龍不足懼了!”
朱溫也大笑:“我意也是伐河北!隻是擔心軍中對清口、蒲州之敗不能釋懷,故而一試將帥心思!通美慧眼獨具,堪稱當世名將,自今日起,接替龐師古為汴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給我用半年時間訓練新軍。子振總攬籌措錢糧事,預定秋後,出兵邢洺!”
葛從周卻接口道:“半年恐怕太久,劉仁恭素有野心,一旦奪迴幽州城,必欲吞並河北,遲則被他先得!從周願立軍令狀,隻消三月,定為大王訓練出一支能征慣戰的新兵!”
李振出列道:“大王訓練新軍,仆有一策請獻!清口之敗,敗在遭水時,士卒潰亂,不聽指揮,自顧奔命,以至喪我主帥!因此,當新立一軍規,各級主將有戰死或逃命的,部下皆斬,此名‘拔隊斬’。如此,兵士便不敢棄長官而私自逃命,可存大軍的棟梁,也可令兵士死戰求勝。”
葛從周聞此苛法,連忙擺手諫止道:“此策不便行。兵法曰‘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務須一戰,也當以斬將奪兵求勝為首先,若行這條軍規,是把萬千士卒的性命看做兒戲,大王縱使取得天下,恐也不得民心。何況作為士卒,若長官不幸戰死,必懼死而投降或者逃跑,是令軍隊自潰。”
李振辨道:“通美身為大將,不可有婦人之仁。士卒食大梁俸祿,沙場效命,職責所在,何況人一旦為兵,也是富貴功名險中求,豈能怕死!通美所擔心的長官不幸戰死,部下必降或逃,可再加一條軍規,紋麵!即於麵前紋上汴軍及歸屬部字樣,終生褪不去。天下再大,也無安身之所,必然不敢降逃,隻有以戰死或自裁,以使家族保全並蒙蔭。”
葛從周尚欲力爭,隻見朱溫揮手製止:“通美練兵,牢記我一句話:惡虎難敵群狼,我不求軍中有李存孝那般的猛將,但求每個士卒都如通美你,有大局觀,能戮力同心為戰,則無堅不摧,無往不勝。興緒所言,有利協作,甚是有理。自即日起,軍規中,加此二條。拔隊斬!紋麵!”
軍規既下,葛從周也隻得聆聽教誨,自去訓練新軍,三月無事。這日,朱溫收到邸報,幽州劉仁恭派長子劉守文奇襲滄州,義昌節度使盧彥威棄城逃走。劉仁恭遂取得滄、景、德三州,奏表劉守文為義昌節度使。朱溫接報,召集敬翔、李振、葛從周等將佐議事,說道:“果如通美所料,劉仁恭搶先下手了!其欲壑可不是義昌一鎮可填。”又問葛從周新軍訓練如何?
迴答:“早已蓄勢待發,但候大王一聲令下,必將踏平河北。”
朱溫心中踏實。剛好有侍從來報:“盧彥威已至開封,求見大王。”
朱溫道:“定是向我求兵討劉仁恭來了!”
敬翔道:“劉仁恭也有書信送到,請修好,會兵同擊钜鹿周德威,平分河北。大王以大局計,此時不宜與劉仁恭反目!”
朱溫嘿嘿一笑,道:“我自知曉。”乃傳見盧彥威。
很快,盧彥威入廳。朱溫道:“盧公守滄州十餘年,如何一朝盡失於劉仁恭了?”
“東平王固知滄州臨海,盛產海鹽,劉仁恭貪我鹽利,卻乘我不備來攻打,彥威無奈,隻能求於朱溫賢弟了。”
朱溫聽盧彥威此時竟敢自稱為兄,更是不悅:“然而我所聽到的,卻是盧兄仗恃鹽利富國,漸生暴淫之心。既知劉仁恭將入侵,卻不修城防,整日以虐淫-女奴為事,焉有不敗之理啊?義昌既失,某料兄是不能複得了!不過弟可代兄表奏一章,入京執金吾,以表弟心!”
盧彥威慚愧而退。朱溫遂修書兩封,一表天子,請盧彥威領金吾衛大將軍;一移劉仁恭,約會軍钜鹿。
葛從周乃請朱溫檢閱新軍。朱溫歡喜前往。即至軍營,葛從周一聲喝令:“恭迎大王!”隻聞鼓聲動地,呐喊震天。又見旌旗招展,槍戟森森。很快,八萬新軍以五十人為一隊,組成一小方陣,隊長執旗居前。十隊為一營,十營為一軍,共十軍,組成一龐大方陣。六萬步軍在前,每軍依次為刀楯營、弓弩營、器械營、長槍營、短刃營等,火頭營據末。兩萬騎軍在後,分別有飛騎營、驃騎營、精騎營、龍驤營、神威營、拱宸營等。
朱溫放眼望去,不及盡頭,麵上展露出如桃花開放般的笑容,遂就軍前檢視。但見士卒個個精神飽滿,鬥誌昂揚,所著衣鎧,都是新造的精甲,光彩奪目。然而更新穎的,還是士卒雙頰上的紋印,隻見左頰所紋係一醒目的“汴”字,右頰是歸屬部軍號,如“張刀十七”,即指張歸霸部刀楯營十七隊。十軍都指揮使分別為牛存節、張存敬、張歸霸、張歸厚、劉知俊、康懷貞、徐懷玉、氏叔琮、楊師厚、王重師。朱溫一一檢視畢,乃宣諭全軍,鼓舞士氣一通,著令擇日出兵。
等軍馬到達钜鹿,劉仁恭派單可及率軍來會,軍前聽命朱溫。單可及輕視周德威,請先出擊。朱溫求之不得,立刻準許。周、單二將陣前相鬥,真是往來不讓毫厘,上下豈饒寸分。不過周德威之勇本與高思繼仿佛,單可及既然不是高思繼對手,如何能贏周德威?戰得二十餘合,單可及果然不敵德威驍勇,敗下陣來。
王彥章望見,對葛從周說道:“某聞周陽五也是當世英雄,待某這就往陣前,將他擒來。”說罷,即欲奮鐵槍前奔,卻被葛從周攔住:“子明不可造次,豈不聞軍中有新規,名‘拔隊斬’,為將者,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親冒矢石,以免有個萬一,全軍陪葬。”
王彥章不能理解:“何為‘拔隊斬’?彥章聞所未聞。某隻知上陣殺敵,不懂勞什子的廝鳥軍法,若以此論,豈不要負某平生所學?”
葛從周苦笑道:“此乃大王軍令,不從者斬!”
王彥章頓時皺眉,道:“那我找大王說去。”遂馳馬至朱溫麵前說道:“大王!彥章做不了這兵馬副使,甘願為一小卒,親身殺敵!”
朱溫大吃一驚,聞名原因之後,無奈道:“軍規是我所定,不可更改,如此卻是委屈了彥章!”
“彥章為報大王贈馬之恩,何懼委屈,即使終生為卒,又有何憾!”王彥章話剛說完,便已脫下將軍甲盔,白衣上陣。當時兩軍已戰成一團,隻見周德威紅袍飄舞,馬槊之下,汴軍士卒已傷亡數十。王彥章大喝一聲:“周陽五休得放肆,識得鐵槍王彥章麽?”
周德威放聲一笑:“朱憨兒的手下敗將,某怎會不知!可是,你如今不過一個白衣小卒,怎配與我對戰!”
王彥章大怒,擎鐵槍來挑鬥。周德威舉槊擋住。這才真是一場龍爭虎鬥,兩人俱是天下有數的悍將,打得何其精彩。不過周德威先前已然有過一戰,年歲又較王彥章大了不少,戰得四五十迴合,周德威氣力不繼,敗下陣來。大驚之餘,急令收軍迴撤。葛從周何等經驗,立刻抓住機會,從後掩殺一陣,晉軍敗退。周德威隻好棄钜鹿大營,退入青山口,依險據守。
葛從周占領晉軍營地,請命朱溫,乘周德威大敗,一舉而下邢洺三州。朱溫同意,並說道:“自從李正陽做了洺州刺史,洺州已然強過邢州,如今邢洺磁三州,主力屯於洺州,可先攻下。邢、磁隨即可取。”葛從周乃領張歸霸、徐懷玉、楊師厚、王重師部兩萬眾移師洺州。
洺州刺史邢善益,乃是從大同調任而來,他以馬軍列陣於城下相迎。葛從周揮師而上,邢善益力拒,汴軍不能勝。王彥章仍是白衣上前,喝道:“邢善益,可識得鐵槍王彥章麽?”這邢善益十年前即是孟方立帳下大將,頗有資曆,怎不聞王彥章名號。此人在李曜麾下第一悍將朱八戒手下竟能不死,豈是他奈何得了的?當下嚇的六神無主,急令收軍入城。可是已經遲了,王彥章見他想走,一夾馬腹跟上前去,手臂一抖,送上一槍。邢善益好似一片縞布被人繃直了一下,又一拋出,身體一挺,然後綿軟無力飄飄然落於馬下,洺州至此易手。
葛從周馬不停蹄,將得勝之師引至邢州城下。邢洺節度使馬師素乃是一個文官,治理地方還算可取,要他上陣殺敵,那純屬肉包子打狗,絕對有去無迴。他驚聞洺州失守,朱溫大軍將至,慌慌忙忙逃迴了太原。葛從周不費吹灰之力,便即進入軍府。休整一夜,次日迴軍再攻磁州。
磁州刺史袁奉韜,與邢善益同時自孟方立歸晉,乃是一對摯友,更有助晉王圍住李存孝的功勞。聞葛從周攻洺州時,早已固城壁壘,嚴陣以待。葛從周攻打了三日,城池未下,固守得還算拚命。可是至第四日,磁州城已經處處斷壁殘垣,守城的千餘士卒也傷亡殆盡。葛從周令軍士於城下高唿:“袁奉滔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袁奉滔料已難守,流淚迴道:“奉滔鎮磁州多年,深受晉王厚恩。唯有以死相報,與城同亡!”說完,揮劍自刎,一腔忠魂尋他那摯友邢善益去了。磁州也就改姓了。朱溫於是奏表葛從周為邢洺節度使,加檢校司空。
然而葛從周深知取邢洺功勞,王彥章莫大。葛從周雖不結黨,也沒有擁兵自重之心,但卻偏愛帶兵打仗,此時恐王彥章異日必將取代自己,深覺此人斷不能留在軍中,就對朱溫道:“王子明勇冠中原,末將請辭帥位,讓於子明!”
朱溫很是驚訝:“汴梁新軍,都是你所訓練,通美之帥才,有目共睹!怎的突然便要請辭?王子明確實驍勇,我但將他置為親牙,通美勿以為念好了!”遂收王彥章為牙將,代李思安為開封府押牙、左親從指揮使,朝夕伴隨在自己身側。
葛從周五日內大敗周德威,奪取邢洺三州的消息很快越過太行山,傳入山西四鎮(河東、河中、昭義、大同),山西士民無不驚駭。關鍵是他們一向自認為沙陀鐵騎天下無敵,早些年河陽之敗是因為眾寡懸殊,後來洹水、安塞之敗都是中了敵人的奸計,這三次敗仗實屬意外。可是,邢洺之戰卻是實打實的正麵交鋒,葛從周竟然能在清口、蒲州敗後,僅用三個月訓練出來的新軍就將強大的沙陀兵打敗,因此對葛從周那是敬畏的了不得,於是傳出一句俚語:山東一條葛,無事莫撩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