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一貫擅長心理戰,這次命令開山軍將朱溫堵截在解州以西也是其龐大設局中很重要的一環。然而有句老話說得好:人算不如天算。這一次李曜並未就為何這般下令進行解釋,而郭崇韜這個特使“監軍”和史建瑭這個主將都隻是從純粹的軍事方麵考慮,思來想去都覺得在解州之南堵截朱溫,比在解州之西堵截更好。因為朱溫經過解州必然會盡量攜帶大批鹽巴,於是其在行軍之中,便要分出更多的兵力進行運輸、護衛,明顯會使得開山軍的奇襲更加奏效。
史建瑭心中一有遲疑,其餘人自然更不是郭崇韜的對手,紛紛被他說得啞口無言,再加上他是李曜特派而來,算是有些臨時監軍之意,眾將也很難與之相爭。而且話說迴來,這一路上破陝虢、陷洛陽,郭崇韜沉著鎮定,屢出妙計,也讓眾將覺得這監軍確實是有些本事的。雖說他此時的意見與軍使原先的命令略有出入,但軍使此番設局如此龐大,一環扣一環,要說其中偶爾百密一疏,那也是說得過去的不是?當然最關鍵是:現在戰馬真的已經有些撐不住了,要是按照軍使之前的計劃,別的不說,就光是這戰馬的損失,就已經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了。
如此一來,開山軍高層便達成了一個統一意見,史建瑭心中雖然忐忑,仍然下達了立刻下馬休息的命令。
開山軍中胡兒甚多,漢兒與胡兒同在一軍久了,對於馬匹的喂養保護,也都早已了如指掌,他們都得到了通知,知道可以休息的時間並不多,因此下馬之後顧不得休息,喂馬、洗馬,包括為馬匹做鬆弛肌肉的運動,都抓緊時間在做。更何況開山軍騎兵之中,戰兵隻有一半,剩下一半都是輔兵,養護馬匹、運載戰鬥器械,平時都是他們在做,此時因為時間緊迫,戰兵們也加入到其中。
機械化作戰時代,機器尚且需要維護,何況戰馬?而且事實上,戰馬是個很嬌貴的“戰爭器材”,過度使用會掉膘,這還是輕的,再嚴重就是直接“報廢”,再也無法作戰,隻能從戰馬轉成馱馬,由於戰馬資源有限,這種損失任何一大勢力都是會盡量避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史建瑭、史儼這批將李曜視為神靈一般胡兒將領才會被郭崇韜說服。
好在李克用是沙陀之主,沙陀本是突厥分支,沙陀族的戰馬,從品種上來說就是蒙古馬,並不是嬌貴如歐洲某些戰馬一般,對於食料的要求不算高,適應能力也比較強。而且沙陀大軍出征,除了騸馬之外,也是帶著母馬走的,因為一部分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也是一份不錯的補養。
當然,開山軍中也不全是蒙古馬,由於沙陀族內遷之前所處西突厥疆域附近,因此馬群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哈薩克馬和一部分大宛馬。至於馬匹的配備,按照“軍中自有階級法”的原則,旅帥以上必然配備優秀大宛馬為戰馬,隊正以上必然配備哈薩克馬為戰馬,普通騎兵戰兵在從軍生涯中,若斬首超過二十,也可獲得戰功獎勵,配備哈薩克馬為戰馬等等。至於李曜本人,由於其一貫堅持“以身作則是最好的命令”,因此其配備的戰馬,目前也隻是哈薩克戰馬——這是因為他個人的斬首記錄已經超過二十名。當然,李克用曾經賞賜給他的四批大宛良馬,也在他的馬圈之中,不過他隻在平時騎乘,戰時反而會換乘那匹哈薩克馬,以示公正。正是因為他這種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作風,開山軍中無論尊卑,對他個人的尊敬可謂萬眾一心,李曜辛苦樹立的正麵形象,目前看來幾乎是不可動搖的。
蒙古馬再怎麽適應粗放管理,必要的養護工作做完,也差不多又過去半個時辰。這半個時辰裏,輔兵們極忙,不僅要養護馬匹,還順便弄了頓飯。由於時間緊迫,吃得自然沒法講究,好在軍械監幾乎等於開山軍的私產,吃的東西倒是不差,隻是做得粗糙了點,幸而開山軍從其前身飛騰軍開始,幾乎一直處於作戰和高強度訓練當中,對吃的問題還算不是很講究,大夥兒匆匆填飽肚子,史建瑭就傳令再次啟程。
花開數朵,各表一枝。史建瑭匆匆帶兵準備伏擊之時,李曜正騎著他那匹普通得無法再普通的褐色哈薩克戰馬領兵追趕朱溫的汴州殘軍。
朱溫這一戰敗得算是夠徹底,步騎七萬浩浩蕩蕩而來,加上陝虢王珙傾家蕩產搜羅來的的七八千兵,差不多是八萬大軍,還有約莫三四千水軍不算。而如今卻是如何?
水軍在水寨中被李曜連鍋端,一條船都沒跑掉,水軍戰士到底戰死多少,逃散多少,反正是沒法計算,總而言之一句話:此番北上河中的汴州水軍全軍覆沒。
步騎也好不到哪兒去,在水寨攻守戰中,牛存節統帥的一萬五千步騎被打散,最終收攏殘兵約莫八千。朱溫自己領著大軍從蒲州逃出之後,被李曜帶著河東軍戰兵主力迎頭暴打一頓,那時節河東軍眼看大勝,憋了半個多月的火氣全撒在戰場上了,而汴軍隻道背後還有李存孝殺來,可謂前有虎後有狼,一門心思要跑,戰鬥力了不起還剩一半。
本來汴軍野戰能力就不如河東軍,這一來還有什麽好說?李曜親自帶兵一頓暴打,河東諸將都爭先恐後在這位急速竄起的新秀副都統麵前展現自己的勇武,帶兵衝鋒那真叫一個毫不惜身,打得汴軍哭爹喊娘。麵對如此危急的局麵,朱溫親自派出牙兵作為督戰隊,然而在這等時候,督戰隊上去臨陣砍了上百顆腦袋之後汴軍仍然頂不住,最終退卻變成潰退,要不是朱溫軍法嚴酷,汴軍上下隻怕非得變成潰散不可。
但即便如此,朱溫領兵狂跑一陣之後再次收攏殘兵,也隻剩下三萬來人,損失接近一半!
王珙這廝打仗不成,逃命倒是一把好手,硬是不離不棄地跟著朱溫,見朱溫臉色鐵青,想著他再怎麽敗,汴梁根基仍在,中原更未易主,自己還得仰仗他過日子,連忙過去勸道:“東平王不必心憂,今雖小挫,根基仍夯,他日卷土重來,必能痛報今日之仇!”
朱溫卻沒心情跟他客套,直接問道:“你的陝兵還剩多少?”
王珙老臉一紅,心中也是一陣絞痛,苦澀道:“仆之陝兵不比汴軍精銳,被沙陀這一番好殺,如今……如今怕是有個一兩千就是萬幸了。”
朱溫擺手道:“牙兵仍在便無甚大事,你此行乃是隨我而來,才至有此一敗,待孤王為你收複陝虢,免你今年供奉,若河東膽敢出兵犯你,孤王自也不會坐視不理,你可安心。”
王珙大喜,他怕的就是如今失了精銳主力,迴去彈壓不住場麵,也怕河東趁勢來攻,如今有了朱溫的包票,就算河中節帥暫時難以再想,這陝虢的位置,總還是穩當的!
他當即上前大禮參拜:“多謝東平王,東平王厚恩,仆必將肝腦塗地以報!”
朱溫笑嗬嗬地將他扶起來,安撫道:“陝帥不必多禮,重榮公乃是孤王娘舅,陝帥與孤王,算來也是兄弟……既是兄弟,能不仗義?放心,一切放心。”
王珙自然立刻打蛇隨尾上,順著杆子就往上爬,猛套近乎。朱溫籠絡人的手段豈是玩笑?三言兩語就把王珙哄得自以為真是東平王的兄弟了,自覺陝虢之位安如磐石,今天雖然丟了幾千兵馬,卻也沒甚大事,迴去之後,再招兵買馬便是,正好把陝虢大軍全掌握在自己的嫡係將領手中。
朱溫將王珙打發走,敬翔忽然在旁邊問:“大王真要繼續籠絡王珙?”
“嗬嗬。”朱溫捋須一笑:“子振以為呢?”
敬翔看著王珙的背影,冷笑一聲:“天與不取,反受其害。”
朱溫笑了笑,沒說話,反而很快沉下臉色,沉吟道:“李存曜著實某之勁敵,某家數子,搓成一團也比不得他一根手指頭,若我有生之年不能將之斬殺,異日定無葬身之地!”
敬翔聽他提起李曜,也隻能低頭拱手謝罪:“仆無能,未能為大王分憂。”
朱溫擺手道:“子振不必自責,是我等此前仍然太過小看此子,致有今日。”他轉過話頭,問道:“李存曜雖然厲害,這一日動兵也算大手筆,但他們也不是鐵打的,如今這不是也就跟不上了麽?無妨,他終究留不下孤王……隻是孤王如今有些猶豫,此來河中,乃為鹽池而來,若是連鹽池長什麽模樣都沒見著,就這般灰溜溜的迴去,未免太過窩囊……我意,此番不走原路,卻先往東,去掠解州一番,奪他千車池鹽再走才是道理。子振,你意下如何?”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二)
一處高·崗之上,李曜提槍立馬,極目遠眺,身邊一字排開十餘名河東名將,眾星捧月一般將他置身最中間,氣場初現。
前方三匹快馬飛奔而來,居中一名騎士遠遠高唿:“報!——斥候營申隊探知,朱溫敗軍在前方三十裏處的郭莊休整小半個時辰之後,已經再次拔營,此刻正往東疾走!”河東軍探馬斥候十分精銳,一般派出之時為三五人一小組,眼前這三人看起來便是斥候營申隊中的某一小組,探知消息後立刻趕來迴報的。
李曜的表情依舊嚴肅,絲毫看不出這是一位剛剛指揮河東軍取得一次輝煌勝利,不僅收複蒲州,而且將晉王宿敵朱溫打得丟盔棄甲的大軍統帥。
但李曜自己知道,這一次他機關算盡,為的可不隻是收複蒲州這麽簡單!
有河東軍械監這個戰鬥力倍增器在,他從一開始都沒擔心過無法收複蒲州!
在他看來,打敗朱溫八萬大軍、拿下蒲州,不過是最初步的勝利,這一勝利隻是為使自己在河東一舉樹立足夠的威嚴,確立年輕一代將領中不可動搖的第一人地位罷了。接下來的安排,才可以稱得上是他的“戰略規劃”。
首先,他需要提前布局,使得河中大戰之後,能夠順利得到河中,也就是得到河中節度使的旌節。這一點是他幾年前就已經做出規劃的,隻有得到河中,才可以以此為憑,聯結朝廷、河東兩方麵,同時可以看住朱溫,不使其有機會進入關中。以他的手段,隻要河中節度使的位置到手,他有信心做好後麵的事。
為了得到河中,同時為了給李克用留下更多的元氣不被無端消耗,他有限度的介入了幽州事務。這件事單獨看起來隻是為了給李克用節省元氣,不會因為劉仁恭的變節去打那一仗——因為他知道在原先的曆史中,那一仗李克用因為輕敵而吃了敗仗,損失不小。但是他是個很會利用機會的人,他自然不會讓自己的介入僅僅達到這麽一個目的,因此他同時推薦由李克寧替代劉仁恭。李克寧這個人選,李克用基本上不太可能拒絕,推薦的成功率很高,而作為事成之後的迴報,如果到時候李曜自己希望得到河中節帥的位置,李克寧因為希望他支持自己成為燕帥,當然也會投桃報李,反過來也支持李曜。他們二人,一個是李克用最寵愛的幼弟,一個是河東年輕將領中的魁首,互相支持的效果肯定是一加一大於二的。
其次,他需要重創朱溫。如今朱溫坐擁整個中原,其在人口、經濟方麵的優勢,加上中原地區本身的區位優勢,使得汴軍擁有極高的恢複能力,君不見清口大敗之後,朱溫這麽快就能再次動員八萬大軍北上偷襲河中並意圖占據?如果此次河中之戰,僅僅是將朱溫打敗,讓他順順當當逃迴汴梁,那麽遲則一年,快則半年,這損失他就能夠彌補起來。而那時節,李曜這個可能的河中節度使,就要麵臨朱溫倚仗中原深厚根基而恢複實力後的強大威脅了。
為此,他不能僅僅滿足於擊敗。在他的設想中,最好的情況是直接擊殺或抓獲朱溫,一旦如此,汴軍內部必然亂作一團。如今朱溫所擁有的實力,很快就會分裂,這一點毫無疑問,因為曆史已經證明過了——原先的曆史中有記朱溫之死,非常窩囊。
朱溫年老,張王妃已逝,其驕奢淫·逸已經不可自抑。朱溫的荒淫,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溫為黃巢同州刺史時,娶碭山富室女張氏為妻。張氏“賢明有禮”,朱溫“深加禮異”,“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或已出師,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張氏病死後,朱溫開始“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乾化二年,“太祖兵敗蓨縣,道病,還洛,幸全義會節園避暑,留旬日,全義妻女皆迫淫之”。張全義之子憤極要手刃朱溫,為張全義苦苦勸止。至於朱溫的兒子們對朱溫的亂·倫,不僅毫無羞恥,竟然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真是曠古醜聞!養子“朱友文婦王氏色美,帝(朱溫)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付以後事。其親子“友珪婦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溫)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朱友珪隨即利用他掌握的宮廷宿衛侍從及其親信韓勍所部牙兵發動宮廷政變,“中夜斬關入”,“友珪仆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
如果從曆史上來說,如果朱友裕不死,這些或許不會發生。朱友裕跟隨朱溫征戰多年,並以仁厚而頗得將士之心。又兼武藝超群,很得朱溫寵愛。朱溫曾經和李克用一起進攻黃巢的弟弟黃鄴所守的華州,黃鄴的士卒在城上大罵朱溫是叛徒、李克用是助紂為虐。李克用大怒,吩咐手下人向城上射箭,但沒有一個人可以射中那個說粗口話的士卒。朱溫示意朱友裕,朱友裕彎弓搭箭,一箭而中。
由此可知,朱友裕不似朱溫的其他兒子一樣隻有蠻力,也不似朱友文一樣隻會空談。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準太子,在這個戰亂時期,這樣的人並不多。可惜的是在後來圍剿楊崇本、屯兵永壽時病亡。朱溫之所以遲遲不立太子,跟朱友裕的死有很大關係。
從表麵上看,朱友珪殺朱溫,正應驗了中國的那句老話:“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親的嗜殺成性,淫亂不堪,做兒子的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
最有意思的是,朱友珪雖然做了近一年的皇帝,但史書卻不承認他。在《五代史》裏,他被稱為“庶人友珪”,這是他弟弟朱友貞做的好事,他稱帝後便廢早已自殺的哥哥為“庶人”。而朱溫在後來的史官那裏也並不是什麽皇帝,甚至根本就沒有後梁這個朝代。
父子二人之所以有這樣的命運,無非是兩個人都開了各自領域內的先河。
朱溫篡位於唐,使得五代稱帝者多如牛毛;朱友珪弑父,從他以後,五代人常常把殺父當做兒戲,父子二人都亂了三綱五常。
有其父必有其子,朱溫殺了唐朝皇帝而稱帝,朱友珪自然也不例外,殺了後梁皇帝稱帝。不同之處在於:朱友珪在背上“不忠”的罪名時還背上了一個“不孝”的罵名。
朱溫臨死前說早就知道朱友珪要造反,事實上,晚年的朱溫看任何人都像造反的樣子。如果不是自己做了那麽多喪天理、沒人性的事,他至於那麽多疑嗎?!
朱友珪以臣子身份殺了皇帝後,又被兄弟朱友貞奪位,而其作亂的行為不久之後倒是很快有人效仿了。他的另一兄弟朱友孜總覺得自己是做皇帝的料子,因為他和項羽一樣,也長著重瞳。貞明元年,也就是朱友貞把皇位從他哥哥手上搶過來的第三年,德妃死了,朱友貞正在痛苦中。這時,這個雙瞳兄弟覺得時機已到,就派了一個愚蠢的刺客去殺哥哥。想不到,哥哥命不該絕,當時正做著一個有人殺他的夢。忽然驚醒,看到一把大刀正要摘自己的腦袋,慌忙抽劍,習慣性地說了一句:“又要兵變!”
看官勿笑,對於朱家而言,這樣的事情實在是發生得有些頻繁了。朱友珪與刺客周旋了半天,刺客見不是對手就想跑,被他從後麵趕上,刺傷在地。嚴刑拷問之下,朱友孜浮出水麵。毫無疑問,這個雙瞳兄弟就這樣被哥哥殺掉了。
而他的死又導致了另一個對後梁非常不利的後果。那就是,朱友貞覺得兄弟們太不可信任了,隻有經常跟自己在一起的奸臣趙岩、張漢傑可以相信。信任此二人是後梁敗亡的一個主要因素。
如果用連鎖反應來解釋,那麽事實正是:朱溫殺唐帝而淫導致了朱友珪殺朱溫,朱友珪殺朱溫導致了朱友貞殺自己,朱友貞殺朱友珪又導致了朱友孜殺朱友貞,朱友孜殺朱友貞未遂導致了朱友貞信任奸臣趙岩、張漢傑,最後導致了後梁滅亡。
看起來似乎有些亂,用反向推理法來說:後梁為什麽會滅亡?因為朱友貞信任奸臣。他為什麽要信任奸臣?因為他的雙瞳兄弟朱友孜想殺他,所以他不再信任朱家的任何一個人。他的雙瞳兄弟為什麽要殺他?因為雙瞳兄弟見過有人殺皇帝,還見過朱友貞就殺過自己的兄弟朱友珪。朱友貞為什麽要殺朱友珪?因為朱友珪殺了父親。朱友珪為什麽要殺父親?因為父親是個混蛋。
結果就出來了,朱溫是罪魁禍首。
所以,這個禍首一旦死掉,他的這些別有用心的兒子們一個個都不會老實。曆史上這些兒子們能打起來,現在也一樣能。即便最有本事的朱友裕如今還健在也沒用,此人目前隻是許州刺史,一旦朱溫本人在河中敗亡,他手頭的實力還比不過呆在汴梁的朱友珪等人。
當然,殺掉朱溫難度很大,所以李曜對此一事的期望值並不算太高,他的最低要求是重創朱溫,至少讓他迴去之後記得疼,一兩年之內不能再考慮上河北挑事。
目標不同,態度當然不同。對於河東諸將來說,大勝已是確鑿無疑,現在就是痛打落水狗,然後等著賞賜便是,一個個自然都頗為開懷。李曜則心裏憋著事,沒到開花結果之時,他笑不起來。
於是他依舊沉著臉,沒有答複斥候,而是轉頭朝李嗣昭問道:“國寶那邊還沒有隼報?”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三)
李嗣昭方欲搖頭,身後忽有一傳令兵匆匆而至,手持信隼,低聲輕唿:“軍使,開山軍信隼已至。”
李嗣昭立刻轉身,取過之後,將那隼腿上綁著的信紙取下,也不多看,直接遞給李曜。
李曜伸手接過,拉開一看,隻略掃一眼,便麵色一沉,低聲怒哼,將信紙在手心一捏,突然道:“傳令,取消休整,即刻開拔,追上朱溫!”
由於李曜平時都是談笑自若,極少有怒氣上臉之像,因此此時忽然變臉動怒,就格外令人心驚,河東眾將之中雖然資曆老的、戰功大的應有盡有,但此時居然也沒人敢出言相詢,下意識地立刻拔過馬頭,指揮自家兵馬聽命行事了。
唯獨李嗣昭了解李曜,知道他不是那種會因事遷怒他人之輩,心中暗道:“正陽此前還說,對朱溫不要趕得太急,要放一段,打一下,再放一段,再打一下。因為他們是逃命,這樣時不時被追上打一場,其心情之緊張遠勝我方,等將他們拖疲憊了,再和開山軍一起合圍。這計策大是精妙,全無破綻,為何他忽然變卦了呢?難不成開山軍那邊出了事?可開山軍又能出什麽事?……正陽雖然與河東諸將關係都還不錯,但若說與他最為親密的,還得屬我與邈吉烈(李嗣源),此戰邈吉烈獨自繞道蒲州北邊佯裝存孝兄長,此時在正陽身邊的,也就隻有我了,我須為正陽坐穩中軍出力才是。隻是,如此一來,開山軍到底出了什麽事,就須不能瞞我。”
他這般一想,便等諸將各去領兵之後問道:“正陽,開山軍莫非有何變故?”
李曜仍未消氣,怒哼一聲:“自作主張!”
李嗣昭遲疑道:“自作主張?這……國寶該不會吧?他怎麽做了?”
李曜強壓火氣,將史建瑭的信報說了,然後道:“我欲使朱溫不得見鹽池一麵,更要使其驚服我李正陽的手段,以此來絕他貪念,再不敢望河中一眼,誰料這幾個一門心思隻會打仗的廝殺漢,早不壞事、晚不壞事,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自作主張,壞我大事!真真是氣煞我也!”
李嗣昭這才恍然,然後苦笑道:“莫說國寶等人,就是換了是某,隻怕也難以自行揣測出正陽深意……正陽,事情未必無可挽迴,且請息怒,且請息怒。”
李曜不好將火撒到他身上,隻能一邊等著諸將收攏大軍準備出發,一邊憋著火不吭聲。
李嗣昭於是勸道:“正陽前計雖妙,不過也著實過於苛求完美。你想,就算讓朱溫看見鹽池又如何?他這次再被正陽打敗,那可不是第一次敗北,如此說來,他心中對正陽你的顧忌,無論此番見不見鹽池,都是一樣的。至於說,擒獲朱溫……某意在解州之南,似乎的確比在解州之東更好,難道正陽不是這般看麽?”
李曜直接忽略了第一個問題,隻迴答了後半句,道:“解州之南?隻要朱溫在解州搶到大批鹽車,到了解州之南,除非我這手中大軍全是開山軍,否則就再不可能擒獲朱溫了。”
李嗣昭聽得疑惑,問道:“這是為何?”
李曜卻不迴答,隻是看了背後的河東諸軍一眼,緩緩道:“大軍即將就位,走吧。”
------------------------------
半個時辰之後。
朱溫一身戎裝騎在馬上,臉色陰沉得嚇人,不顧胯下駿馬已經累得氣喘籲籲,再次猛抽一鞭,那馬兒吃疼,拚盡全力再奔了出去。
但朱溫的馬還能跑,其餘將領的馬卻不行了,步兵更糟,眼看就要掉隊脫節。敬翔顧不得自己一個文士跟著騎馬跑了這麽久,渾身都似乎要散架的感覺,連忙拚命靠近朱溫,喊道:“大王,不能再狂奔一氣了!再跑下去,大軍就要跑散了!”
朱溫猛然勒馬,那馬再也受不住,蹄子一彎,就將朱溫摔了下來。好在此時的朱溫身手還算矯健,順勢一個懶驢打滾,又站了起來,罵罵咧咧道:“沒用的孬馬!”然後看了身後一眼,眾將騎術較佳,馬匹也好,倒是立刻圍了過來,紛紛下馬,問:“大王可曾傷著?”
朱溫擺手道:“天未絕我,豈能傷著!”又看了一眼後麵,發覺騎兵除了之前損失的之外,保存還算完整,約莫還有三四千騎,步兵卻是糟糕,咋一眼看去,恐怕不到兩萬了。
他心中一沉,怨恨頓起,咬牙道:“待我迴了汴州,重振旗鼓,再伐河東,早晚要生擒李存曜,不將此獠千刀萬剮,難消我心頭之恨!”
張歸霸也惱道:“這李存曜當真是陰魂不散,追了這麽遠,還不放手!直娘賊,他們的馬怎麽就這麽能跑!”
踏白將李思安也是一肚子火氣,這時候口幹舌燥,取來水囊喝了一口,嚷道:“大王,這後頭的旗幟並無李存孝,想來那廝離得遠了,一時之間沒法趕到,請大王將騎兵予某,待某轉身去衝殺一陣,好教他們知曉,我等要來便來,要走便走,並非怕他!”
朱溫卻抬手製止,道:“爾等奮勇,孤王盡知。隻是此時就算反身衝殺一陣,也無甚大用,反倒可能損失本就已經為數不多的騎兵,誠然不美。前方不遠便是解州,也就是河中兩池之一,解鹽便是此處所產!我等此來河中,雖然未能占穩蒲州,但既然來走了一遭,總不能空手而歸。這便去解州賺他一筆,弄些鹽巴迴去!傳令三軍……解州鹽池所產,本王分毫不取,爾等自行取用,不必歸公上繳!此令!”
朱溫這一手玩得算是相當漂亮,既在危急時刻穩定了軍心,加強了“凝聚力”,而且讓他們有了再努力一把的動力——後有追兵,前方卻能發財,誰都知道該怎麽辦。
待汴州敗軍再次上路,敬翔卻忍不住問朱溫道:“大王,軍士們若是多取了鹽巴,隻怕到時候走得更慢,一旦李存曜再次追上,這個……恐怕頗為不妙。”
朱溫卻哈哈一笑,撫須道:“子振有所不知,李正陽千算萬算,終究算不過天意,仍是讓孤王到了解州。隻要到了解州,他縱有通天手段,也再別想困住孤王!”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四)
“報!——汴軍丟棄輜重,奪路而逃!部分士兵違令搶奪,致使敵軍走脫,未能成功攔截!鐵林軍使鎮遠公(指周德威,因李落落身死,他已被李克用擢為鐵林軍使。)連殺二十餘人,仍未能阻止搶奪!”
李曜麵沉如水,聲音卻無半分波瀾:“再探,並命諸將暫且不管違令士卒,仍率本部人馬進行追擊!”
史建瑭心中一有遲疑,其餘人自然更不是郭崇韜的對手,紛紛被他說得啞口無言,再加上他是李曜特派而來,算是有些臨時監軍之意,眾將也很難與之相爭。而且話說迴來,這一路上破陝虢、陷洛陽,郭崇韜沉著鎮定,屢出妙計,也讓眾將覺得這監軍確實是有些本事的。雖說他此時的意見與軍使原先的命令略有出入,但軍使此番設局如此龐大,一環扣一環,要說其中偶爾百密一疏,那也是說得過去的不是?當然最關鍵是:現在戰馬真的已經有些撐不住了,要是按照軍使之前的計劃,別的不說,就光是這戰馬的損失,就已經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了。
如此一來,開山軍高層便達成了一個統一意見,史建瑭心中雖然忐忑,仍然下達了立刻下馬休息的命令。
開山軍中胡兒甚多,漢兒與胡兒同在一軍久了,對於馬匹的喂養保護,也都早已了如指掌,他們都得到了通知,知道可以休息的時間並不多,因此下馬之後顧不得休息,喂馬、洗馬,包括為馬匹做鬆弛肌肉的運動,都抓緊時間在做。更何況開山軍騎兵之中,戰兵隻有一半,剩下一半都是輔兵,養護馬匹、運載戰鬥器械,平時都是他們在做,此時因為時間緊迫,戰兵們也加入到其中。
機械化作戰時代,機器尚且需要維護,何況戰馬?而且事實上,戰馬是個很嬌貴的“戰爭器材”,過度使用會掉膘,這還是輕的,再嚴重就是直接“報廢”,再也無法作戰,隻能從戰馬轉成馱馬,由於戰馬資源有限,這種損失任何一大勢力都是會盡量避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史建瑭、史儼這批將李曜視為神靈一般胡兒將領才會被郭崇韜說服。
好在李克用是沙陀之主,沙陀本是突厥分支,沙陀族的戰馬,從品種上來說就是蒙古馬,並不是嬌貴如歐洲某些戰馬一般,對於食料的要求不算高,適應能力也比較強。而且沙陀大軍出征,除了騸馬之外,也是帶著母馬走的,因為一部分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也是一份不錯的補養。
當然,開山軍中也不全是蒙古馬,由於沙陀族內遷之前所處西突厥疆域附近,因此馬群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哈薩克馬和一部分大宛馬。至於馬匹的配備,按照“軍中自有階級法”的原則,旅帥以上必然配備優秀大宛馬為戰馬,隊正以上必然配備哈薩克馬為戰馬,普通騎兵戰兵在從軍生涯中,若斬首超過二十,也可獲得戰功獎勵,配備哈薩克馬為戰馬等等。至於李曜本人,由於其一貫堅持“以身作則是最好的命令”,因此其配備的戰馬,目前也隻是哈薩克戰馬——這是因為他個人的斬首記錄已經超過二十名。當然,李克用曾經賞賜給他的四批大宛良馬,也在他的馬圈之中,不過他隻在平時騎乘,戰時反而會換乘那匹哈薩克馬,以示公正。正是因為他這種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作風,開山軍中無論尊卑,對他個人的尊敬可謂萬眾一心,李曜辛苦樹立的正麵形象,目前看來幾乎是不可動搖的。
蒙古馬再怎麽適應粗放管理,必要的養護工作做完,也差不多又過去半個時辰。這半個時辰裏,輔兵們極忙,不僅要養護馬匹,還順便弄了頓飯。由於時間緊迫,吃得自然沒法講究,好在軍械監幾乎等於開山軍的私產,吃的東西倒是不差,隻是做得粗糙了點,幸而開山軍從其前身飛騰軍開始,幾乎一直處於作戰和高強度訓練當中,對吃的問題還算不是很講究,大夥兒匆匆填飽肚子,史建瑭就傳令再次啟程。
花開數朵,各表一枝。史建瑭匆匆帶兵準備伏擊之時,李曜正騎著他那匹普通得無法再普通的褐色哈薩克戰馬領兵追趕朱溫的汴州殘軍。
朱溫這一戰敗得算是夠徹底,步騎七萬浩浩蕩蕩而來,加上陝虢王珙傾家蕩產搜羅來的的七八千兵,差不多是八萬大軍,還有約莫三四千水軍不算。而如今卻是如何?
水軍在水寨中被李曜連鍋端,一條船都沒跑掉,水軍戰士到底戰死多少,逃散多少,反正是沒法計算,總而言之一句話:此番北上河中的汴州水軍全軍覆沒。
步騎也好不到哪兒去,在水寨攻守戰中,牛存節統帥的一萬五千步騎被打散,最終收攏殘兵約莫八千。朱溫自己領著大軍從蒲州逃出之後,被李曜帶著河東軍戰兵主力迎頭暴打一頓,那時節河東軍眼看大勝,憋了半個多月的火氣全撒在戰場上了,而汴軍隻道背後還有李存孝殺來,可謂前有虎後有狼,一門心思要跑,戰鬥力了不起還剩一半。
本來汴軍野戰能力就不如河東軍,這一來還有什麽好說?李曜親自帶兵一頓暴打,河東諸將都爭先恐後在這位急速竄起的新秀副都統麵前展現自己的勇武,帶兵衝鋒那真叫一個毫不惜身,打得汴軍哭爹喊娘。麵對如此危急的局麵,朱溫親自派出牙兵作為督戰隊,然而在這等時候,督戰隊上去臨陣砍了上百顆腦袋之後汴軍仍然頂不住,最終退卻變成潰退,要不是朱溫軍法嚴酷,汴軍上下隻怕非得變成潰散不可。
但即便如此,朱溫領兵狂跑一陣之後再次收攏殘兵,也隻剩下三萬來人,損失接近一半!
王珙這廝打仗不成,逃命倒是一把好手,硬是不離不棄地跟著朱溫,見朱溫臉色鐵青,想著他再怎麽敗,汴梁根基仍在,中原更未易主,自己還得仰仗他過日子,連忙過去勸道:“東平王不必心憂,今雖小挫,根基仍夯,他日卷土重來,必能痛報今日之仇!”
朱溫卻沒心情跟他客套,直接問道:“你的陝兵還剩多少?”
王珙老臉一紅,心中也是一陣絞痛,苦澀道:“仆之陝兵不比汴軍精銳,被沙陀這一番好殺,如今……如今怕是有個一兩千就是萬幸了。”
朱溫擺手道:“牙兵仍在便無甚大事,你此行乃是隨我而來,才至有此一敗,待孤王為你收複陝虢,免你今年供奉,若河東膽敢出兵犯你,孤王自也不會坐視不理,你可安心。”
王珙大喜,他怕的就是如今失了精銳主力,迴去彈壓不住場麵,也怕河東趁勢來攻,如今有了朱溫的包票,就算河中節帥暫時難以再想,這陝虢的位置,總還是穩當的!
他當即上前大禮參拜:“多謝東平王,東平王厚恩,仆必將肝腦塗地以報!”
朱溫笑嗬嗬地將他扶起來,安撫道:“陝帥不必多禮,重榮公乃是孤王娘舅,陝帥與孤王,算來也是兄弟……既是兄弟,能不仗義?放心,一切放心。”
王珙自然立刻打蛇隨尾上,順著杆子就往上爬,猛套近乎。朱溫籠絡人的手段豈是玩笑?三言兩語就把王珙哄得自以為真是東平王的兄弟了,自覺陝虢之位安如磐石,今天雖然丟了幾千兵馬,卻也沒甚大事,迴去之後,再招兵買馬便是,正好把陝虢大軍全掌握在自己的嫡係將領手中。
朱溫將王珙打發走,敬翔忽然在旁邊問:“大王真要繼續籠絡王珙?”
“嗬嗬。”朱溫捋須一笑:“子振以為呢?”
敬翔看著王珙的背影,冷笑一聲:“天與不取,反受其害。”
朱溫笑了笑,沒說話,反而很快沉下臉色,沉吟道:“李存曜著實某之勁敵,某家數子,搓成一團也比不得他一根手指頭,若我有生之年不能將之斬殺,異日定無葬身之地!”
敬翔聽他提起李曜,也隻能低頭拱手謝罪:“仆無能,未能為大王分憂。”
朱溫擺手道:“子振不必自責,是我等此前仍然太過小看此子,致有今日。”他轉過話頭,問道:“李存曜雖然厲害,這一日動兵也算大手筆,但他們也不是鐵打的,如今這不是也就跟不上了麽?無妨,他終究留不下孤王……隻是孤王如今有些猶豫,此來河中,乃為鹽池而來,若是連鹽池長什麽模樣都沒見著,就這般灰溜溜的迴去,未免太過窩囊……我意,此番不走原路,卻先往東,去掠解州一番,奪他千車池鹽再走才是道理。子振,你意下如何?”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二)
一處高·崗之上,李曜提槍立馬,極目遠眺,身邊一字排開十餘名河東名將,眾星捧月一般將他置身最中間,氣場初現。
前方三匹快馬飛奔而來,居中一名騎士遠遠高唿:“報!——斥候營申隊探知,朱溫敗軍在前方三十裏處的郭莊休整小半個時辰之後,已經再次拔營,此刻正往東疾走!”河東軍探馬斥候十分精銳,一般派出之時為三五人一小組,眼前這三人看起來便是斥候營申隊中的某一小組,探知消息後立刻趕來迴報的。
李曜的表情依舊嚴肅,絲毫看不出這是一位剛剛指揮河東軍取得一次輝煌勝利,不僅收複蒲州,而且將晉王宿敵朱溫打得丟盔棄甲的大軍統帥。
但李曜自己知道,這一次他機關算盡,為的可不隻是收複蒲州這麽簡單!
有河東軍械監這個戰鬥力倍增器在,他從一開始都沒擔心過無法收複蒲州!
在他看來,打敗朱溫八萬大軍、拿下蒲州,不過是最初步的勝利,這一勝利隻是為使自己在河東一舉樹立足夠的威嚴,確立年輕一代將領中不可動搖的第一人地位罷了。接下來的安排,才可以稱得上是他的“戰略規劃”。
首先,他需要提前布局,使得河中大戰之後,能夠順利得到河中,也就是得到河中節度使的旌節。這一點是他幾年前就已經做出規劃的,隻有得到河中,才可以以此為憑,聯結朝廷、河東兩方麵,同時可以看住朱溫,不使其有機會進入關中。以他的手段,隻要河中節度使的位置到手,他有信心做好後麵的事。
為了得到河中,同時為了給李克用留下更多的元氣不被無端消耗,他有限度的介入了幽州事務。這件事單獨看起來隻是為了給李克用節省元氣,不會因為劉仁恭的變節去打那一仗——因為他知道在原先的曆史中,那一仗李克用因為輕敵而吃了敗仗,損失不小。但是他是個很會利用機會的人,他自然不會讓自己的介入僅僅達到這麽一個目的,因此他同時推薦由李克寧替代劉仁恭。李克寧這個人選,李克用基本上不太可能拒絕,推薦的成功率很高,而作為事成之後的迴報,如果到時候李曜自己希望得到河中節帥的位置,李克寧因為希望他支持自己成為燕帥,當然也會投桃報李,反過來也支持李曜。他們二人,一個是李克用最寵愛的幼弟,一個是河東年輕將領中的魁首,互相支持的效果肯定是一加一大於二的。
其次,他需要重創朱溫。如今朱溫坐擁整個中原,其在人口、經濟方麵的優勢,加上中原地區本身的區位優勢,使得汴軍擁有極高的恢複能力,君不見清口大敗之後,朱溫這麽快就能再次動員八萬大軍北上偷襲河中並意圖占據?如果此次河中之戰,僅僅是將朱溫打敗,讓他順順當當逃迴汴梁,那麽遲則一年,快則半年,這損失他就能夠彌補起來。而那時節,李曜這個可能的河中節度使,就要麵臨朱溫倚仗中原深厚根基而恢複實力後的強大威脅了。
為此,他不能僅僅滿足於擊敗。在他的設想中,最好的情況是直接擊殺或抓獲朱溫,一旦如此,汴軍內部必然亂作一團。如今朱溫所擁有的實力,很快就會分裂,這一點毫無疑問,因為曆史已經證明過了——原先的曆史中有記朱溫之死,非常窩囊。
朱溫年老,張王妃已逝,其驕奢淫·逸已經不可自抑。朱溫的荒淫,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溫為黃巢同州刺史時,娶碭山富室女張氏為妻。張氏“賢明有禮”,朱溫“深加禮異”,“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或已出師,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張氏病死後,朱溫開始“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乾化二年,“太祖兵敗蓨縣,道病,還洛,幸全義會節園避暑,留旬日,全義妻女皆迫淫之”。張全義之子憤極要手刃朱溫,為張全義苦苦勸止。至於朱溫的兒子們對朱溫的亂·倫,不僅毫無羞恥,竟然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真是曠古醜聞!養子“朱友文婦王氏色美,帝(朱溫)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付以後事。其親子“友珪婦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溫)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朱友珪隨即利用他掌握的宮廷宿衛侍從及其親信韓勍所部牙兵發動宮廷政變,“中夜斬關入”,“友珪仆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
如果從曆史上來說,如果朱友裕不死,這些或許不會發生。朱友裕跟隨朱溫征戰多年,並以仁厚而頗得將士之心。又兼武藝超群,很得朱溫寵愛。朱溫曾經和李克用一起進攻黃巢的弟弟黃鄴所守的華州,黃鄴的士卒在城上大罵朱溫是叛徒、李克用是助紂為虐。李克用大怒,吩咐手下人向城上射箭,但沒有一個人可以射中那個說粗口話的士卒。朱溫示意朱友裕,朱友裕彎弓搭箭,一箭而中。
由此可知,朱友裕不似朱溫的其他兒子一樣隻有蠻力,也不似朱友文一樣隻會空談。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準太子,在這個戰亂時期,這樣的人並不多。可惜的是在後來圍剿楊崇本、屯兵永壽時病亡。朱溫之所以遲遲不立太子,跟朱友裕的死有很大關係。
從表麵上看,朱友珪殺朱溫,正應驗了中國的那句老話:“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親的嗜殺成性,淫亂不堪,做兒子的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
最有意思的是,朱友珪雖然做了近一年的皇帝,但史書卻不承認他。在《五代史》裏,他被稱為“庶人友珪”,這是他弟弟朱友貞做的好事,他稱帝後便廢早已自殺的哥哥為“庶人”。而朱溫在後來的史官那裏也並不是什麽皇帝,甚至根本就沒有後梁這個朝代。
父子二人之所以有這樣的命運,無非是兩個人都開了各自領域內的先河。
朱溫篡位於唐,使得五代稱帝者多如牛毛;朱友珪弑父,從他以後,五代人常常把殺父當做兒戲,父子二人都亂了三綱五常。
有其父必有其子,朱溫殺了唐朝皇帝而稱帝,朱友珪自然也不例外,殺了後梁皇帝稱帝。不同之處在於:朱友珪在背上“不忠”的罪名時還背上了一個“不孝”的罵名。
朱溫臨死前說早就知道朱友珪要造反,事實上,晚年的朱溫看任何人都像造反的樣子。如果不是自己做了那麽多喪天理、沒人性的事,他至於那麽多疑嗎?!
朱友珪以臣子身份殺了皇帝後,又被兄弟朱友貞奪位,而其作亂的行為不久之後倒是很快有人效仿了。他的另一兄弟朱友孜總覺得自己是做皇帝的料子,因為他和項羽一樣,也長著重瞳。貞明元年,也就是朱友貞把皇位從他哥哥手上搶過來的第三年,德妃死了,朱友貞正在痛苦中。這時,這個雙瞳兄弟覺得時機已到,就派了一個愚蠢的刺客去殺哥哥。想不到,哥哥命不該絕,當時正做著一個有人殺他的夢。忽然驚醒,看到一把大刀正要摘自己的腦袋,慌忙抽劍,習慣性地說了一句:“又要兵變!”
看官勿笑,對於朱家而言,這樣的事情實在是發生得有些頻繁了。朱友珪與刺客周旋了半天,刺客見不是對手就想跑,被他從後麵趕上,刺傷在地。嚴刑拷問之下,朱友孜浮出水麵。毫無疑問,這個雙瞳兄弟就這樣被哥哥殺掉了。
而他的死又導致了另一個對後梁非常不利的後果。那就是,朱友貞覺得兄弟們太不可信任了,隻有經常跟自己在一起的奸臣趙岩、張漢傑可以相信。信任此二人是後梁敗亡的一個主要因素。
如果用連鎖反應來解釋,那麽事實正是:朱溫殺唐帝而淫導致了朱友珪殺朱溫,朱友珪殺朱溫導致了朱友貞殺自己,朱友貞殺朱友珪又導致了朱友孜殺朱友貞,朱友孜殺朱友貞未遂導致了朱友貞信任奸臣趙岩、張漢傑,最後導致了後梁滅亡。
看起來似乎有些亂,用反向推理法來說:後梁為什麽會滅亡?因為朱友貞信任奸臣。他為什麽要信任奸臣?因為他的雙瞳兄弟朱友孜想殺他,所以他不再信任朱家的任何一個人。他的雙瞳兄弟為什麽要殺他?因為雙瞳兄弟見過有人殺皇帝,還見過朱友貞就殺過自己的兄弟朱友珪。朱友貞為什麽要殺朱友珪?因為朱友珪殺了父親。朱友珪為什麽要殺父親?因為父親是個混蛋。
結果就出來了,朱溫是罪魁禍首。
所以,這個禍首一旦死掉,他的這些別有用心的兒子們一個個都不會老實。曆史上這些兒子們能打起來,現在也一樣能。即便最有本事的朱友裕如今還健在也沒用,此人目前隻是許州刺史,一旦朱溫本人在河中敗亡,他手頭的實力還比不過呆在汴梁的朱友珪等人。
當然,殺掉朱溫難度很大,所以李曜對此一事的期望值並不算太高,他的最低要求是重創朱溫,至少讓他迴去之後記得疼,一兩年之內不能再考慮上河北挑事。
目標不同,態度當然不同。對於河東諸將來說,大勝已是確鑿無疑,現在就是痛打落水狗,然後等著賞賜便是,一個個自然都頗為開懷。李曜則心裏憋著事,沒到開花結果之時,他笑不起來。
於是他依舊沉著臉,沒有答複斥候,而是轉頭朝李嗣昭問道:“國寶那邊還沒有隼報?”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三)
李嗣昭方欲搖頭,身後忽有一傳令兵匆匆而至,手持信隼,低聲輕唿:“軍使,開山軍信隼已至。”
李嗣昭立刻轉身,取過之後,將那隼腿上綁著的信紙取下,也不多看,直接遞給李曜。
李曜伸手接過,拉開一看,隻略掃一眼,便麵色一沉,低聲怒哼,將信紙在手心一捏,突然道:“傳令,取消休整,即刻開拔,追上朱溫!”
由於李曜平時都是談笑自若,極少有怒氣上臉之像,因此此時忽然變臉動怒,就格外令人心驚,河東眾將之中雖然資曆老的、戰功大的應有盡有,但此時居然也沒人敢出言相詢,下意識地立刻拔過馬頭,指揮自家兵馬聽命行事了。
唯獨李嗣昭了解李曜,知道他不是那種會因事遷怒他人之輩,心中暗道:“正陽此前還說,對朱溫不要趕得太急,要放一段,打一下,再放一段,再打一下。因為他們是逃命,這樣時不時被追上打一場,其心情之緊張遠勝我方,等將他們拖疲憊了,再和開山軍一起合圍。這計策大是精妙,全無破綻,為何他忽然變卦了呢?難不成開山軍那邊出了事?可開山軍又能出什麽事?……正陽雖然與河東諸將關係都還不錯,但若說與他最為親密的,還得屬我與邈吉烈(李嗣源),此戰邈吉烈獨自繞道蒲州北邊佯裝存孝兄長,此時在正陽身邊的,也就隻有我了,我須為正陽坐穩中軍出力才是。隻是,如此一來,開山軍到底出了什麽事,就須不能瞞我。”
他這般一想,便等諸將各去領兵之後問道:“正陽,開山軍莫非有何變故?”
李曜仍未消氣,怒哼一聲:“自作主張!”
李嗣昭遲疑道:“自作主張?這……國寶該不會吧?他怎麽做了?”
李曜強壓火氣,將史建瑭的信報說了,然後道:“我欲使朱溫不得見鹽池一麵,更要使其驚服我李正陽的手段,以此來絕他貪念,再不敢望河中一眼,誰料這幾個一門心思隻會打仗的廝殺漢,早不壞事、晚不壞事,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自作主張,壞我大事!真真是氣煞我也!”
李嗣昭這才恍然,然後苦笑道:“莫說國寶等人,就是換了是某,隻怕也難以自行揣測出正陽深意……正陽,事情未必無可挽迴,且請息怒,且請息怒。”
李曜不好將火撒到他身上,隻能一邊等著諸將收攏大軍準備出發,一邊憋著火不吭聲。
李嗣昭於是勸道:“正陽前計雖妙,不過也著實過於苛求完美。你想,就算讓朱溫看見鹽池又如何?他這次再被正陽打敗,那可不是第一次敗北,如此說來,他心中對正陽你的顧忌,無論此番見不見鹽池,都是一樣的。至於說,擒獲朱溫……某意在解州之南,似乎的確比在解州之東更好,難道正陽不是這般看麽?”
李曜直接忽略了第一個問題,隻迴答了後半句,道:“解州之南?隻要朱溫在解州搶到大批鹽車,到了解州之南,除非我這手中大軍全是開山軍,否則就再不可能擒獲朱溫了。”
李嗣昭聽得疑惑,問道:“這是為何?”
李曜卻不迴答,隻是看了背後的河東諸軍一眼,緩緩道:“大軍即將就位,走吧。”
------------------------------
半個時辰之後。
朱溫一身戎裝騎在馬上,臉色陰沉得嚇人,不顧胯下駿馬已經累得氣喘籲籲,再次猛抽一鞭,那馬兒吃疼,拚盡全力再奔了出去。
但朱溫的馬還能跑,其餘將領的馬卻不行了,步兵更糟,眼看就要掉隊脫節。敬翔顧不得自己一個文士跟著騎馬跑了這麽久,渾身都似乎要散架的感覺,連忙拚命靠近朱溫,喊道:“大王,不能再狂奔一氣了!再跑下去,大軍就要跑散了!”
朱溫猛然勒馬,那馬再也受不住,蹄子一彎,就將朱溫摔了下來。好在此時的朱溫身手還算矯健,順勢一個懶驢打滾,又站了起來,罵罵咧咧道:“沒用的孬馬!”然後看了身後一眼,眾將騎術較佳,馬匹也好,倒是立刻圍了過來,紛紛下馬,問:“大王可曾傷著?”
朱溫擺手道:“天未絕我,豈能傷著!”又看了一眼後麵,發覺騎兵除了之前損失的之外,保存還算完整,約莫還有三四千騎,步兵卻是糟糕,咋一眼看去,恐怕不到兩萬了。
他心中一沉,怨恨頓起,咬牙道:“待我迴了汴州,重振旗鼓,再伐河東,早晚要生擒李存曜,不將此獠千刀萬剮,難消我心頭之恨!”
張歸霸也惱道:“這李存曜當真是陰魂不散,追了這麽遠,還不放手!直娘賊,他們的馬怎麽就這麽能跑!”
踏白將李思安也是一肚子火氣,這時候口幹舌燥,取來水囊喝了一口,嚷道:“大王,這後頭的旗幟並無李存孝,想來那廝離得遠了,一時之間沒法趕到,請大王將騎兵予某,待某轉身去衝殺一陣,好教他們知曉,我等要來便來,要走便走,並非怕他!”
朱溫卻抬手製止,道:“爾等奮勇,孤王盡知。隻是此時就算反身衝殺一陣,也無甚大用,反倒可能損失本就已經為數不多的騎兵,誠然不美。前方不遠便是解州,也就是河中兩池之一,解鹽便是此處所產!我等此來河中,雖然未能占穩蒲州,但既然來走了一遭,總不能空手而歸。這便去解州賺他一筆,弄些鹽巴迴去!傳令三軍……解州鹽池所產,本王分毫不取,爾等自行取用,不必歸公上繳!此令!”
朱溫這一手玩得算是相當漂亮,既在危急時刻穩定了軍心,加強了“凝聚力”,而且讓他們有了再努力一把的動力——後有追兵,前方卻能發財,誰都知道該怎麽辦。
待汴州敗軍再次上路,敬翔卻忍不住問朱溫道:“大王,軍士們若是多取了鹽巴,隻怕到時候走得更慢,一旦李存曜再次追上,這個……恐怕頗為不妙。”
朱溫卻哈哈一笑,撫須道:“子振有所不知,李正陽千算萬算,終究算不過天意,仍是讓孤王到了解州。隻要到了解州,他縱有通天手段,也再別想困住孤王!”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四)
“報!——汴軍丟棄輜重,奪路而逃!部分士兵違令搶奪,致使敵軍走脫,未能成功攔截!鐵林軍使鎮遠公(指周德威,因李落落身死,他已被李克用擢為鐵林軍使。)連殺二十餘人,仍未能阻止搶奪!”
李曜麵沉如水,聲音卻無半分波瀾:“再探,並命諸將暫且不管違令士卒,仍率本部人馬進行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