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娃兒精神振奮,大聲應道:“好嘞!甲旅聽好,隨某追殺王行瑜!”


    第208章 再定關中(九)


    由關中通往邠州的官道上,一支亂糟糟的隊伍正在行進。這支隊伍之所以亂,不僅是因為陣列全無,而且由於隊伍中夾雜了太多木輪車,一些衣著破爛的男人正在身邊軍士的鞭打喝罵下推著這些木輪車前進。木輪車上,大多載著一些蒙著布的箱子,剩下的,則載著一些年輕女子。


    這支隊伍的最中間,有三輛馬車,其中一輛極盡奢華,車中顯然便是這支隊伍的主人。


    “賊你媽,怎麽越走越慢了!”這輛馬車裏頭,忽然傳出一聲怒罵,趕車的把式被這突如其來的一罵嚇得抖了抖手,那拉車的馬兒隻道車夫有了新的指令,一齊加速跑了起來,車夫慌忙拉住,可為時已晚,這馬車一時間忽快忽慢,顛簸不堪,車裏“哎喲”一聲,仿佛有人摔倒。


    接著,那怒罵之聲怒氣更盛:“賊你媽,趕的什麽鬼車!”


    門簾忽然掀開,一名五旬不到,身穿紫色官袍的中年人手持馬鞭,猛地一下抽到車夫背上。這一鞭是含怒出手,抽得極重,車把式薄薄地衣裳直接被抽裂,背上瞬間就是一條鮮紅的血痕。


    車把手慘叫一聲,抓不住韁繩,直接滾下了車去。那中年人沒料到車夫竟然被自己抽得掉下馬車,當時一怔。這車把手掉下去的同時,不經意間帶了一下韁繩,那拉車的駿馬失了控製,隻知道最後被拉了一下偏的,老老實實往一邊偏了開去。


    中年人吃了一驚,連忙去拉韁繩,誰知道騎馬和趕馬車是兩碼事,拉了兩下不對付,那馬竟然撒起歡來亂竄,嚇得他大叫:“牙兵,牙兵!護衛!快快護衛!”


    誰料周圍的牙兵手忙腳亂地拉了一會兒,卻完全不得其法,這橫衝直撞的馬車把原本就亂的隊伍弄得更亂,行軍不得不停了下來。


    好容易製住那匹撒歡的駿馬,中年人喘了口氣,恨恨道:“把那車把手給我殺了!再來一個會駕車的!”他方才緊張得要命,此時也顧不得形象,一屁股坐在車把式的位置,大口喘氣,哼了一聲,又罵周圍的牙兵:“一群瓜皮!拉匹馬都拉不住,真該留你們在梨園寨,去跟沙陀拚命!”


    幾名牙兵對視一眼,各自將怒氣強忍下去,低頭不吭聲。


    後麵不遠處聽見那車把手慘叫:“尚父,尚父!冤枉啊,某冤……啊!”


    這中年人自然不是別人,正是王行瑜無疑。


    王行瑜聽了,怒氣稍息,哼了一聲,見前麵那輛車的車把手一路小跑過來,對他狠狠地道:“好好駕車,否則,你的下場也跟他一樣,知道嗎!”


    這車把手哆哆嗦嗦磕頭道:“是,是是!”


    王行瑜這才撩開車簾,又鑽了進去。


    車把手還沒上車,忽然旁邊牙兵裏有人叫道:“遇襲!有敵軍!”


    王行瑜吃了一驚,剛鑽出來,又聽見另外有牙兵叫:“是沙陀兵!掛李字旗!是鴉兒軍來了!”


    河東軍竟然出現在這裏!


    王行瑜心中一涼,忙朝後麵望去,果然遠遠看到一支數量不小的騎兵如黑色洪流一般朝自己追來,頭前幾名騎士北上插著大大的“李”字大旗。


    他慌不自禁,大喊道:“有追兵,快快,快走!”


    正喊著,前麵車上下來一人,長得與他頗有幾分相似,正是他兄弟王行約。王行約邊跑邊喊:“兄長,此地不宜久留!這些財貨女子要不得了,丟在這裏,讓沙陀兵去搶,我們趕緊走!隻要到了邠州就安全了,這些沙陀兵全是騎兵,沒法攻城!”


    王行瑜往那些木輪車忘了一眼,肉疼之極,猶猶豫豫說不出放棄來。王行約大急:“兄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王行瑜咬了咬牙,發狠道:“把木輪車棄了!”忽然又忍不住加了一句:“箱子不要了,女人帶上!”


    王行約又恨又急,抓住王行瑜的手臂:“兄長,坐不得馬車了,太慢!快換了快馬走!”


    王行瑜看了後麵的追兵一眼,又看了看那些正被放棄的木輪車,忽然甩開被王行約抓住的手臂,氣勢凜然道:“追兵不過三千騎,他們先前必然在梨園寨有過一場惡戰,此時又急追許久,早已人困馬乏,某戎馬半生,此時焉能棄我一世英名!行約,速批戰甲,隨某擊潰敵軍!”


    王行約一愣,卻見王行瑜鑽進車廂,把戰甲披上,跳下馬車,命牙兵牽過自己的戰馬,坐上去吼道:“兒郎們,敵騎疲憊不堪,破敵正當此時!”


    王行約不知何時也披上了戰甲,立馬他身邊,湊過身子,小聲道:“兄長,梨園寨那邊……”


    王行瑜麵上肌肉一抽,嘴上卻道:“梨園寨安如磐石,這支騎兵定是找到什麽小路,繞路來追我的,無須擔心,擊潰便是!”


    他自己都沒發覺,自己這話跟先前說的話都已經矛盾了。


    王行約心中一歎,卻也隻得強打精神,準備迎戰。


    隨著王行瑜的命令,前軍變後軍,後軍變前軍,迎擊來追的河東騎兵。


    李曜帶兵策馬而來,見王行瑜竟敢掉頭作戰,雖然微微有些意外,卻也未放在心上,隻是朝身邊的憨娃兒喊道:“穿紫袍的交給我,你去拿下他身邊那人!”


    憨娃兒再笨也知道穿紫袍的是王行瑜,他倒是沒有跟自家郎君搶功的意思,當下應道:“好嘞!”一夾馬腹,衝了過去。


    甫一交手,兩軍之間的差距就顯示了出來。尤其是邠州兵應戰倉促,騎兵又不夠,尋常步兵如何頂得住河東精騎?河東騎兵也不是直接衝過去砍,而是在離邠州兵一定範圍之時先射出兩波箭,將敵陣射得混亂一些,然後才開始真正的衝殺的。


    邠州兵的戰力或許欺負一下神策軍還勉勉強強,在河東精銳麵前根本沒什麽反抗的餘地,一陣衝殺,前軍便已大亂。


    憨娃兒戰陣之上比較“目無領導”,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李曜如今騎術進步很快,隨後殺入。


    憨娃兒手中鐵棍早已超度了不下二三十人,一抬頭看見王行約領著牙兵衝過來抵擋,當下大喜,問道:“兀那敵將,可是王行約?”


    王行約倒提長槍,冷笑道:“是便如何?”


    憨娃兒哈哈一笑,道:“不如何,借你小命,找陛下升個官兒!”說罷,更不遲疑,縱馬向前,揮棍就是一記金烏天降。王行約一句“敵將何人,報上名來”都沒來得及說出,憨娃兒的鐵棍已到頭頂,他顧不得答話,下意識舉槍一擋。隻聽得喀嚓一聲,那長槍早已斷成兩截,鐵棍毫無遲滯地砸了下來,隻這一棍,就打得王行約腦漿迸裂,橫屍當場。


    周圍牙兵當下駭然,心中莫名閃過一個想法:這人難道是李存孝?可李存孝不是用槊的麽?


    憨娃兒卻不管他們怎麽想,趁著自己殺近,揮手又是一記掃地金波,當下將四名離他最近的牙兵打飛,戰甲碎裂,口噴鮮血,顯然也是不能活了。


    這邊憨娃兒大開殺戒,那邊李曜也殺到王行瑜麵前。別看王行瑜年紀不小,畢竟也是多年拚殺才得到今天地位的人,手中一把長刀,也不知染過多少人的鮮血。他見李曜殺奔過來,竟不怯戰,揮刀搶先攻來。


    李曜這幾年騎術進步神速,可真正親自動手的馬戰卻也不多,見王行瑜這一刀又準又狠,也沒多少精妙的招式可破,仗著自己年輕力盛,硬擋一記,那動作不似使槍,倒跟憨娃兒用棍類似。這也是他對憨娃兒金剛棍法了解最深的一個原因。


    王行瑜與李曜交手一記,心中暗道:“這敵將不知何人,力氣不小,槍法卻似不大熟練,我還須得已經驗勝之。”當下趁著雙馬交錯之際,反手一刀削去。


    李曜耳聰目明,聽聞身後刀風響起,反手一記夜叉探海,仍是金剛棍法裏的招式。隻是他雖然能引導憨娃兒將這招練到剛中帶柔,自己卻沒憨娃兒那般神力,這一招出手,卻不及憨娃兒施展開來那般威勢,更不及憨娃兒可以收放自如。


    果然,王行瑜實招變虛招,刀鋒往下一轉,不與李曜硬拚這一招,反而將李曜戰馬的馬臀劃傷。那戰馬雖是久經沙場,被一刀砍得深可見骨,也是承受不住,後腿一軟,匍匐倒地。


    李曜從軍數載,大小數十戰,從未遇到這種情形,隻能憑著人的自然反應翻身跳下馬背。


    王行瑜早料到會是如此,已然猛地拉轉馬頭,舉刀就準備將李曜斬於馬下。


    李曜心道不妙,一時也想不出有什麽辦法可以破解,正欲不顧一切來一招掃地金波將王行瑜胯下戰馬的馬腿打折,忽聽得一聲巨吼:“逆賊爾敢!”


    王行瑜一刀仍是砍下,卻聽得“鐺”地一聲,火星四濺,原來這一刀正砍在憨娃兒的鐵棍之上。


    王行瑜隻覺得虎口劇痛,凝神一看,對方的鐵棍幾乎晃也沒晃半點,他心中駭然,想自己剛才是全力出手,誰料敵將竟似有千斤神力,這一刀砍到他那鐵棍之上,簡直如蚍蜉撼樹一般!


    王行瑜心中頓生懼意,正撥馬欲走,憨娃兒已然再次怒喝:“想走?且留下狗命再說!”他惱王行瑜竟敢趁他稍微離開之際差點害了李曜性命,出手十成力道全無保留,舌綻春雷,一招投鞭斷流,毫無保留的使出!


    李曜見狀不妙,急喊:“要活的!”


    可這一次實實在在來不及了,憨娃兒恨王行瑜入骨,這一招投鞭斷流又是極其決絕的一招,他含恨出手,再也沒有轉圜,那鐵棍如長槍一般直接捅進王行瑜胸腔,將他胸前的護心鏡戳豆腐一般擊碎,然後透出後背,又飛快縮了迴去。


    這一招實際上有些像後世詠春拳的“寸勁”,飛快的出,飛快的收,集中全力於一點,爆發力極強。別說王行瑜身上的盔甲,就算現在李曜身上的精製冷鍛甲,碰上憨娃兒含恨全力出手,也是擋不住的。


    隻一瞬間,王行瑜的雙眼就從無比的震驚變得茫然,胯下的戰馬被憨娃兒的殺氣驚得退後一步,已然死去的王行瑜自然坐不住戰馬,硬挺挺地摔下馬來。


    憨娃兒把血染的鐵棍猛然一橫,撥馬環視四周,怒吼一聲:“王行瑜已然伏誅,負隅頑抗者,死!”


    這一吼,殺氣凜然,威風無兩,周圍的邠州兵一看地下王行瑜、王行約兄弟的屍體,哪裏還敢反抗,紛紛丟下武器,跪地磕頭。


    李曜也有些震驚地看著憨娃兒,此時的憨娃兒雙目血紅,一根鐵棍斜指大地,鮮血淋淋滴下,直如殺神降世。


    這時,挨近王行瑜中軍的邠州兵已然沒有了抵抗,後軍卻還不知這邊情況,仍然在頑抗。憨娃兒也不去管他們,忽然翻身下馬,噗通一下跪在李曜麵前,深深低著頭:“朱八戒護衛不利,讓軍使受驚,罪責難脫,甘願領罰!”


    李曜長出一口濁氣,起身扶他一把,憨娃兒卻倔著不起,李曜的力氣自然不足以將他拉起來,隻好道:“是我沒料到王行瑜居然有如此勇力,此是我敵情不明,誤作判斷,與你無關,你護衛得力,不僅擊殺敵軍首領,使我安然無恙,還震懾敵軍,使其不敢再戰,何罪之有?起來吧!”


    憨娃兒想起剛才李曜差點喪命,心中一陣陣後怕,仍然自責,不肯起身。


    李曜怒道:“這是軍令!”


    憨娃兒心中一震,怕李曜不悅,這才慌忙站了起來,瞥了李曜一眼,見他一臉怒色,越發慌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好在有人給他解了圍——邠州方向,也就是原先王行瑜的前軍、現在的後軍那邊,忽然喊殺聲大起,李嗣昭、李嗣源二人帶著本部騎兵從那邊包抄,將王行瑜這支隊伍全麵圍堵,此時正發起總攻。


    李曜看了地下的王行瑜、王行約兄弟屍體一眼,歎了口氣,對憨娃兒道:“本想要活的……罷了,你取了他二人人頭去那邊受降……這場仗已經打完,沒必要讓九兄、十兄再不必要地損失人馬了。”


    憨娃兒心中鬆了口氣,連忙應了一聲,抽出腰間橫刀,毫不猶豫將二王的人頭割下,一手提著兩人的頭發,翻身上馬,往後軍去了,邊策馬奔去,邊大聲喊道:“王行瑜兄弟已然伏誅,降者免死!王行瑜兄弟已然伏誅,降者免死!——”


    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


    李克用騎著自己的愛駒,帶著張承業、蓋寓、李罕之等人,領兵昂然直趨梨園寨,到了梨園寨門口,看著一片漆黑的城門廢墟,麵有得色地轉頭對張承業道:“監軍,如何?某說過,我兒正陽既然說朝夕可破,那是決然不會有任何意外出現的。”


    張承業臉上笑得仿佛開了花兒,連連點頭:“大王英明,李尚書果然天縱奇才,梨園寨乃是王行瑜為旦夕之間兵臨長安,威逼朝廷而特意修建,雖隻軍屯之城,卻勝在地勢險要、城防堅固,既不能圍而攻之,也難以久困,隻能正麵強攻。禁軍孱弱,視梨園寨為金湯之固,久恨而無解。不意今日李尚書以不足兩萬騎兵,竟能一鼓而破,此等人物,如何不是國之幹城?當然,這也是大王慧眼識珠,教訓有方,才有今日之勝。老奴代官家恭喜大王!”


    李克用哈哈大笑,捋須頜首,滿心歡喜。


    誰知旁邊李罕之忽然輕哼一聲:“某記得,存曜說的,可不隻是拿下梨園寨,而是說王行瑜朝夕可擒……如今梨園寨的確是破了,可那王行瑜王尚父何在?”


    李克用微微皺眉,正看見前麵李承嗣、史建瑭領著開山軍一眾旅帥過來,一幹人等撩了一下衣擺就要行禮,李克用擺手道:“軍中不必全禮,梨園寨可是全城拿下了?”


    李承嗣如今是副指揮使,立刻抱拳道:“大王放心,梨園寨已然全部拿下,寨中邠州兵要麽死,要麽降,如今寨中安全得很,軍使說了,絕不會耽誤大王設宴。”


    李承嗣一提李曜,李克用就露出笑容,點頭問道:“你們軍使呢?既然事情辦妥,怎不出來見我?”


    李承嗣與史建瑭對望一眼,再次抱拳道:“迴大王,軍使與嗣昭、嗣源二位將軍領兵去追王行瑜去了。”


    李克用眉頭一皺:“王行瑜跑了?”


    史建瑭插話道:“大王,那王行瑜並非今日開戰之後逃走的。”


    “哦?”李克用問道:“怎麽迴事?”


    史建瑭道:“今日一早,天還沒亮,軍使正在布置今日攻城的各項事務,嗣昭將軍匆匆過來,說他部探馬探得消息,王行瑜昨晚悄悄領兵數千,往邠州逃竄。由於梨園寨阻攔,軍使當時也沒什麽旁的辦法,隻能按計劃先攻破梨園寨,然後親自領兵去追。”


    李克用心中微微一緊,問道:“總共隻有這點兵,他帶去追擊的有多少,王行瑜既然逃走,身邊帶的必然都是牙兵,是邠寧之精銳……所謂歸師勿遏,正陽熟讀兵書,怎的犯此忌諱!”


    蓋寓看了李罕之一眼,輕輕歎息道:“大王,恐怕正陽也是想到他那日說的是要擒下王行瑜,而非隻是攻破梨園寨,這才顧不得許多,以至於親臨險地,自行領兵去追了。以某料來,他也知曉其中危險,正因為怕派人去追還不夠保險,這才親自走上一遭。”


    李克用惱道:“胡鬧!王行瑜雖號尚父,於我不如一犬!安得令我大將愛子身犯險境!此番正陽若平安歸來也還罷了,若是傷了半根汗毛,孤若不踏平邠寧,怎消心頭之恨!”


    李曜麾下這一幹將領聽了,各自振奮不已,那邊李罕之卻是滿肚子不痛快,隻是他從這幾句話裏也聽出李克用對李曜的器重,絕非尋常養子可及,不好再說那麽露骨的話,隻是陰陰地道:“都說李正陽神算無雙,他既然親自去了,想必拿迴王行瑜的人頭是萬無差池的了。大王可以考慮用他的人頭來下酒嘍。”


    李克用搖頭道:“天子命我來伐三鎮,王行瑜乃是賊酋之一,此人即便授首戰陣之上,其梟首也非某所能決,須得封裝妥當,送往長安才是正理,某豈能拿他的腦袋下酒?使不得,使不得。”


    李罕之雖然沒讀過什麽書,卻也不代表他就一定沒有頭腦,他也看出李克用這話分明是就輕避重,不接他真正的那個茬,反倒岔開了話題,明顯是為萬一李曜無法擒獲王行瑜而留下的後路,以免話說得太死,到時候沒了說辭可以轉圜。


    李罕之這人,性子曆來殘暴乖張,現在這種有火發不出的感覺,讓他極其不爽。他心中暗道:“想當年,我李罕之何等自在,如今卻連這區區黃口小兒也要爬到我頭上來了!”


    在李罕之自己看來,他怎麽也是當世人傑,出身農家,經過這麽多年的拚殺才有了這般地位,你李存曜才帶了幾年兵,就想騎到我李罕之頭上來?


    當然,李罕之的這大半生說來的確也有那麽點傳奇:他出身農家,有一把力氣自然容易理解,但此人力氣特別大,一個人能頂好幾個。


    最能說明他力氣大的例子是:他打人左臉,卻在右臉出血。這要是放在武俠小說裏,可不就是絕頂武學“隔山打牛”麽?按說這麽大力氣,種田肯定是一把好手。但李罕之偏不種田,他去學文。


    前文有述,在唐朝時,學文不是學八股,詩詞歌賦不去說,算術什麽的,包括道教的一些東西都要學,考試科目比咱們的高考科目還多,隻差不學英語了。所以就李罕之這麽一個粗胚,讓他去念“關關雎鳩”,估計不如讓他“自掛東南枝”來得痛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唐再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無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無風並收藏東唐再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