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一沉吟,楊行密複取一支令箭在手,道:“史儼將軍,李將軍出發後,必被龐師古刺探到行蹤,他會準備一晚,於明日一早出動,辰時前後可到達清口,今令你率五千步軍並弓弩營,建主將旗幟,即刻出發,於今日晚間抵達南岸,休整一夜,明早迎敵,阻敵渡河!某另有令於張訓,會將漣水的三千水軍於明日午時前後趕來助你,務必固守南岸一日,天黑之後,你再分兵潛行至清口上遊十五裏處,掘土壅河。待後日天明,立刻破堤,水淹清口!”李承嗣既然可以領命,史儼地位尚不及他,自然也上前領命退迴。
不得不說,楊行密雖然自稱“托大”,行令於李承嗣、史儼,但他也不是真正托大,反而卻將自己麾下偏將如魏約、王茂章、米誌誠等,全部安置於李承嗣、史儼麾下。雖然一是防備,二來也是做給李曜等人看:看看我老楊,對你們還是很厚道的!
可惜李曜不知何時已然閉目,倒似在養神一般。楊行密哭笑不得,心道你才多大年紀,怎麽就學會這招了。
他也沒奈何,俯視階下,仍待領命的大將,便隻有台蒙、朱瑾二人!楊行密俯視良久,思討一個是隨己多年,作戰勇猛的義弟,一為新投的驍將,取舍卻是兩難,隻得斜睨一下戴友規。
戴友規見狀,哪裏不知行密心意,當下說道:“淮南之事,全憑大王作主!”
楊行密會心一笑,不再猶豫,下令道:“朱瑾!”
朱瑾立即高聲迴道:“朱瑾聽令!”聲音鏗鏘有力,足見他對此戰已是急不可耐!
“令你為清口之戰主將,率本部精兵一萬,明夜戌時出發,偃旗息鼓,銜枚裹蹄。於後日天明前到達南岸,於壅水壩上過淮,待決堤放水後,建汴軍旗幟,直衝清口,務必全力出手,不留餘力!泗州李簡為你之副將,屆時也將領兵前去助你;某自率餘軍在你之後,會合濠、楚等各處守兵,觀你之成敗,全師決戰清口!”
朱瑾得令大喜,卻又恐楊行密麾下大將、據說是楊行密早年的老兄弟、義弟台蒙不服,猶豫一下,道:“大王隆恩眷顧,瑾不勝惶恐,隻是敗軍之將不言勇,恐是難以勝任主將。頂雲兄(台蒙,字頂雲。)乃江淮砥柱,某意更勝主將之職!”
台蒙見楊行密雖然有令在先,可朱瑾主動謙讓在後,覺得麵子也有了,還是不要恃寵而驕,以免為義兄不喜,便道:“朱公何出此言?將軍沙場驍將,又有國仇家恨,正為此次大戰主將之不二人選。且,蒙自從軍,一切聽命大王……還請將軍勿要見懷!”
楊行密聽了這話,果然喜道:“三弟能以大局為重,我心甚慰,明日便隨我後軍一道。朱瑾,如此可願接此令?”
朱瑾本想報仇,聽得此言,忙頓首泣謝道:“不取龐首而迴,則提瑾首來見!”
楊行密哈哈大笑,不知為何,卻下意識又看了一眼李曜。哪知李曜麵色平靜,不怒不喜,混似未曾聽見一般,楊行密見了,不禁心中嘀咕。
散會之後,楊行密走進偏殿,繞過屏風便道:“潞兒,我意已決!”
屏風後麵,果然端坐這一襲江南女子打扮的楊潞。如今已是冬天,她穿著一身紫色貂裘,麵前放著暖爐,爐中炭火映得她白玉凝脂一般的麵上帶著一層紅暈,仿佛害羞一般。
但她的表情卻很平靜,不疾不徐地問道:“耶耶如何決斷?”
楊行密深吸一口氣,目光一凝,緩緩道:“留下李存曜!”
楊潞黛眉一跳,似有掩不住的喜色一閃,卻馬上又沉靜下來,問道:“如何留法?”
楊行密微微抬起下巴,道:“李存曜雖然才高,但他畢竟年輕,似這等少年得誌之人,必有雄心大誌,某以淮南節度副使之位待他,何愁他不就犯?”
楊潞微微一歎,道:“耶耶果然這般想?”
楊行密皺眉道:“怎的?有何不妥?他雖是李克用養子,然則李克用養子何其多,就算他是最親近的幾人之一,可潞兒你別忘了,李克用尚有親子,雖然李落落據說前些日子被羅弘信斬首祭旗,可往下也還有李廷鸞、李存勖等諸子,李晉陽的大位輪不到他們這些養子。李存曜既是這般能揣摩他人心思,李克用的心思難道他便猜不出來了?”
楊潞歎道:“猜出來又如何?耶耶以為,您給他的,比李克用給的多麽?”
楊行密大惑不解:“某給他淮南節度副使,如何不比李克用給的多?”
楊潞搖搖頭,道:“耶耶你想,在河東,李存曜雖隻是養子,但畢竟是‘子’,以他之能,一旦他有所異心,耶耶就敢斷定,今後李克用那些親子一定坐得穩河東的表裏河山?若是如此,他便是河東之主,旁人縱要嚼舌,也無甚可說,人家那是兄弟之爭,家事而已,輪不到外人插嘴。而若是在淮南呢?節度副使,聽來地位甚高,卻隻是千年老二。恕女兒放肆,即便將來耶耶千秋百歲之後,兄長承襲大位,李存曜縱然仍有異心,環境卻也不如河東,因為在我淮南,他不是‘子’,如若……那是篡位。以他在士林之中的名聲而言,要做這等事,無異自絕於天下。耶耶,以李存曜之智,難道他會看不到這一層麽?”
楊行密聞言呆住,良久之後,長歎一口氣:“如此說來,無論如何,都留不住此人了?”
楊潞朝自家耶耶望去,隻見他滿臉失望,目光竟然有些發散,才知道在他心中,李曜竟然已經有了如此高的地位,不禁心中不忍。可是轉念一想,自己心裏也不禁泛起一絲異樣的感覺,暗道:“老天何其不公,此人竟生得這般完美無缺?貌似潘安、才比子建、智勝張良、勇如冠軍(冠軍一詞,古時幾乎專指霍去病),唯一的不好就是……他為何沒能生在淮南!”
楊行密麵色沮喪,仰天一歎:“天不使我成就大業!若有李存曜為我臂助,區區汴賊,我楊行密何懼之有!”說罷猛然一拳打在屏風上,那紫檀木屏風本是極穩之物,竟被他一拳擊翻,嚇得周圍侍女連忙圍了過來。
楊潞見自家耶耶情緒有些失控,沉下臉色對那些侍女們斥道:“退下,此處無事!”
眾侍女見大王右拳有些紅腫,麵沉如水卻不言語,心知必有大事,且大王定然心含怨怒,都不欲沾染,連忙各自散去。
楊潞見她們走開,遲疑一下,麵現猶豫掙紮之色,見楊行密頹然坐下,鬱鬱不喜,終於開口道:“其實耶耶若必留李存曜,也不是全然無計可施……”
楊行密猛然轉頭,正要問她有何妙計,腦子裏卻忽然閃過一個很沒來由的念頭:“這爐火沒人打理,怎麽反而燒得這般旺了,竟把潞兒烘得麵似凝血?”
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
揚州有揚州的應對,汴軍有汴軍的情形。駐紮在泗陽的汴軍這邊,龐師古端坐帥帳,滿麵矜色。自攻取鄆、兗之後,龐師古作為主帥,可謂誌得意滿。此時朱全忠對他又是隆恩眷顧,令他擔任伐淮主將,他自覺自己這一生的功業,足夠笑傲中原了。此時此刻,他正對左右副將氏叔琮、徐懷玉道:“我視淮南如草芥,楊行密之所以前者二度進犯,不過是趁火打劫罷了!”
氏叔琮乃是汴軍中一員驍將,曆來號稱“武癡”,雖已年逾六旬,火爆脾氣不改,聞言便道:“既然如此,我大軍已在泗陽待命多日,為何不及早殺過淮去?兵士們早已急不可耐,欲戰不能了!請都指揮使下令,老氏先提一旅渡淮,定然端掉楊行密的揚州老窩!”
這話自然有些問題,士兵急倒是急,不過急的是趕緊打完好迴家。
龐師古笑著對徐懷玉道:“氏老已急不可耐了。”又對氏叔琮道:“氏老不必著急,豈不聞兵法有雲,‘敵不動,我不動。’某自領兵駐守泗陽,楊行密便於濠、泗、楚增兵,揚州仍有三萬步騎駐守,力戰雖能勝之,卻也不智。氏老且稍安勿躁,揚州已在我觳中,待其大軍一出,某即刻渡淮!”再對徐懷玉說道:“兵士既然求戰心切,如今又尚且未到出戰之時,軍心之盛,久拖必衰……來,懷玉與某對弈一局,以定軍心!”
徐懷玉從命。弈至中局,斥候來報:“揚州大軍已經出動!楊行密親率兩萬步騎救援壽州去了。朱瑾率五千步軍,正往清口趕來!”
龐師古哈哈一笑,伸手猛然推掉棋盤,驕矜地捋了捋須,道:“朱瑾手下敗將,五千步軍,想來不過是他的殘軍,竟然還敢來擋我!著令,火頭軍埋鍋造飯,軍士飽餐一頓,今夜早些歇息,明日卯時準時拔營出發,辰時前渡淮!”
徐懷玉略覺不妥,諫道:“司徒不可輕敵!豈不聞‘哀兵必勝’,朱瑾因兗州之失,此戰必全力以赴,還須小心應戰才是!”
龐師古是朱溫表薦的徐州節度使,最高官位與李承嗣一樣,是檢校司徒,因此徐懷玉稱其為司徒。
龐師古聽了他的勸諫,哼了一聲,道:“此節我自知曉!”
此時又有斥候由來報:“司徒,大王為鼓舞士氣,已身臨宿州督戰!”
龐師古精神一振,遂宣諭全軍:“將士們,拿下揚州,超遷三轉!大王此刻正在宿州,看著我輩建功!”
龐師古驕矜輕敵且不多說,卻說葛從周自渡過淮水以後,才知道朱延壽、柴再用已經堅壁清野,把百姓盡數徙入城中,固城自守。如今四野既無糧草可掠,欲求一戰又不可得,壽州堅城,若是強攻,一時也難以攻克,這才領悟到了出兵之時朱溫所言不虛,這朱、柴二人都是勁敵!然而事已至此,此時無論往前深入,還是往後退迴淮西,都會受到朱延壽從後掩殺,正是進退兩難,為今之計,也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且先屯軍安豐,靜觀其變。
他正在帥帳主位上沉思,忽有斥候來報,言楊行密親率二萬大軍西來,朱瑾率五千軍北上。部將牛存節聞言一喜,連忙請元帥示下,葛從周皺眉搖了搖頭,麵色平靜,道:“不急!再探!”
牛存節大惑不解,問道:“元帥這是為何?”
葛從周微微搖頭,語調低沉:“楊行密軍力分配不當,如此決斷,大失水準!我料其中或許有詐!”
果然,不多時斥候又快馬迴報:“龐司徒已率大軍南下。”
葛從周心中一沉,沉吟片刻,忽然大叫一聲:“不好!楊行密定有詭計,恐怕師古會有危險!我須急赴清口南岸,襄助師古。”當下斷然下令,即刻開拔。
軍至窯山,忽聞一陣震天響的擂鼓聲,一軍從山上衝下,隻聽那為首之人高聲喊道:“通美兄,小弟在此恭候大駕多日了!可還識得故人否?”
葛從周大驚,聞其音知是柴再用,定了定神,立馬陣前,朗聲答道:“柴兄既認從周為故人,卻為何以這般方式相見啊?”
柴再用哼了一聲,道:“通美,當日,齊主待你可謂視如己出,你卻為何一朝從了叛賊?今日你已入我伏中,死在當前,不如早降!今弘農王乃仁義之主,某在大王麵前代你說項,大王定會不計前嫌,厚待於你!”
葛從周哈哈大笑,道:“量你這區區幾個伏兵,也能阻攔於某?黃巢不過一個跳梁小醜,且喪心病狂,某觀今日之天下,唯東平王方稱當世豪傑,良禽擇木而棲,從周歸汴,此生無憾!”遂下令突圍,跨上戰馬,掄戟便出,身先士卒。
柴再用在山坡上望見,歎道:“真有我當年之勇!可惜……”乃令不許放箭,務要生擒,也將淮南精銳黑雲都參戰。
葛從周縱橫馳突,力戰黑雲都,搏殺出一條血路,往濠州方向奔去,然而也折損兩千人馬,快到濠州之時,又與濠州刺史劉金戰了一通,雙方互有損傷。最後劉金不敵,退入城中固守,葛從周也不去管,隻顧繼續前行。
行到一舍之地,前軍斥候忽來報:“不好,又有一支軍馬攔於道前!”
葛從周大驚道:“可知是哪支軍馬?”
斥候囁嚅道:“是——是——楊行密親自率兩萬大軍來了!”
原來,李承嗣率五千騎兵西行,打的是楊行密旗號,當日行過清流關紮營。次日巳時,正欲將兵馬折返,忽報葛從周已率大軍往濠州進發。李承嗣大驚,對左右道:“李使君神仙手段!來時便暗中囑咐於某,言及葛從周或將往清口與龐師古會師,命某聞訊必須阻截。”
左右麾下也是大吃一驚,駭然道:“仆等久聞李軍使神算,隻恨緣慳一晤,今日得聞神妙,不意竟至於斯?”
李承嗣感歎數聲,不敢怠慢,當即下令,全軍立刻折向西北。
葛從周聽說楊行密親至,自然也絲毫不敢大意,急令停軍備戰,因士卒已經輪流打過兩番鏖戰,早已疲憊不堪,故而不敢主動出擊,隻是穩紮營寨,打算以守為攻,以不變應萬變。那邊李承嗣偏偏也擔心會被識破,猶豫許久,終是不肯主動進攻,兩軍遂成相持之局。
這邊再說龐師古、史儼兩軍夾淮相遇。龐師古下令渡淮,此時李曜提到的朱溫缺少水軍軍備的劣勢果然呈現,隻見汴軍兵士或泅渡,或架橋梁,或駕小舟搶渡,一時間戰線沿清口兩側拉至十餘裏長,偏偏此時又已進入冬天,淮揚早寒,那些隻能泅水的士卒凍得半死,十成戰力怕是剩不下一成。
淮南雖然缺騎兵,但其弩兵卻是舉國皆知,這一軍弓弩營兵馬使係廬州人米至誠,此人初為楊行密牙校,曾憑一張弩機開路,力保行密殺出孫儒的十數萬大軍的包圍,因而被楊行密賞識重用,令他統領弓弩營,調教出一支五百人的弓弩手,遠近聞其名而驚駭,人稱“至誠一張弩,射破鳳鐵樹。”足見其弩機的威力。
史儼令米至誠帶領弓弩手沿河邊一字排開,但見汴軍已過中流者,便射擊,無不翻身落水。也有搶渡成功的,畢竟以個數計,不成規模,史儼在岸上早已嚴陣以待!砍殺如捉小雞。龐師古有心炫耀兵力強大,竟然連兵書最忌諱的“半渡”都不考慮,隨淮南去半渡而擊,他打算用人海戰術淹沒對麵那“些許殘兵敗將”,使他們“再不敢直麵我軍鋒芒!”
當然汴軍的確兵力強大,而且前文說過汴軍軍令嚴苛,違令者死,因此在龐師古的嚴令之下,汴軍前赴後繼。
一兩個時辰過後,淮軍弩箭已然將罄,而搶渡過對岸的汴軍卻是越來越多。正是此時,卻見下遊駛來一支百十艘的艨艟艦隊,船上兩側都張掛竹幔,正是淮軍張訓率漣水三千水軍趕到。此刻張訓駛艨艟衝將過來,汴軍大駭。
艨艟此艦,慣以龐大致勝,作戰方式很是簡單粗暴,如果用四個字概括的話就是:橫衝直撞!
艨艟巨艦一陣衝撞,龐師古修好的浮橋全被衝垮,駕舟欲渡的汴軍兵士,也全被衝翻落水。搶渡的士卒頓時一個也難過中流,前麵已過中流的就像連驚弓也能嚇死的孤雁,孤單單的彷佛後世的傘兵——“我們天生就要被包圍!”
龐師古見狀大驚,也知當前形勢急轉直下,急令放箭。張訓站在巨艦之上遠遠看著,此時冷哼一聲,轉身揮手,命將士迴倉,汴軍的箭全部射到兩側竹幔上。原來草船借箭並非那麽神妙,唐代早有這種戰術,連這個在史書中幾乎默默無聞的張訓也來秀了一把與諸葛武侯計出同門的“竹幔借箭”!
龐師古又羞又怒,麵如紫檀,也不知是羞還是惱,隻聽得他打算喝令停止放箭,改用火攻。其實這時既已入冬,北風唿嘯,火攻倒的確正合時宜,龐師古畢竟是多年帶兵的宿將,驕矜歸驕矜,基本能力還是不差的。一時間,火船,火箭,火鳥、火甕等等引火工具一齊飛向艨艟。
但是淮南既善水軍,張訓自然早就料到對方會用火攻,豈能沒有防範之策?當即下令,艨艟就中流拋錨,一字排開,士卒登上小舟,遊迴南岸,竟把那百十艘艨艟生生丟棄了。
龐師古瞪大眼睛看著,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許多巨艦要造出來,花費可是相當不菲,更別提其中要花去的時間。可想不通歸想不通,這仗正打著,可不會時間停止,等他想完了再動。他心念電轉,知道如此一來,火攻便成了雙刃劍,一劍刺向了龐師古自己。試問,龐大的艨艟巨艦拋錨定在河中,汴軍還怎麽過河?這般巨大的戰艦,你就是要把它燒沉,那至少也得兩三個時辰,如此,汴卒就無法穿過火海,搶渡到南岸,時間就被有效的拖延了。更何況龐師古深知汴軍缺乏戰艦,看見這麽多淮軍戰艦,又有些紅眼,雖然明知不智,下意識裏卻仍想將它們據為己有。
但龐師古倒也聰明,既然有火船阻隔,我打不到你,你也騷擾不得我,居然幹脆下令士卒多造浮橋,先推進至中流,倒也節省時間,反正留待明日便可一鼓而渡河。
漸漸的,艨艟上的火光越來越稀,推進至中流的浮橋卻是越來越密,有好幾十座,在一個河水平麵上玩俄羅斯方塊一般,隻是大氣了無數倍。可是龐師古沒有察覺到,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天色,已經越來越暗。
氏叔琮作戰兇猛,看了看眼前局麵,總覺得有什麽不妥,幹脆上前請命,抱拳道:“司徒,艨艟已沉,我等不如一鼓作氣,連夜渡河,省得夜長夢多。”
“不,不可,夜戰強攻非是明智之舉,敵軍弩箭厲害,隻消設下弩陣,我軍很難避開敵人的箭矢。更何況冬夜寒冷,士卒又已疲乏,如何還能再戰?不可妄送他們性命。如今浮橋已推進至中流,休整一夜,明早搶渡,量這些淮人如何勇猛也自抵擋不住了!”龐師古說完,下令就地紮營!
氏叔琮差點沒給他一句話憋死,心中暗罵:“你這廝打的什麽鳥仗,剛才你怎麽不說人家弩箭兇猛,怎麽不記得眼下乃是冬天了?”
徐懷玉見氏叔琮麵色忿忿,也上前阻道:“司徒,此地名曰清口,地勢低窪,四野又無芻牧,係兵家所謂之絕地,不可紮營啊,仆以為還是退往泗陽紮營為善。”
龐師古剛吃了一陣亂仗,心頭正惱,聞言立即不耐煩道:“僅此一夜,何必往來折騰!大王命我直取揚州,清口便是畢竟之路,此時不駐清口,淮軍還道某等怕了他們,氣焰更加囂張!更何況,某若退去,這些剛架好一半的浮橋無人看守,不就讓敵人破壞掉了?糊塗!著令,軍士飽食幹糧便是,今夜原地紮營!”
朱溫軍規極為嚴苛,當初汴軍頭號大將朱珍都因違令被殺(本書前文有詳述),他徐懷玉自然不敢以副將身份去頂撞主帥龐師古,心中雖然憂慮,卻也隻得聽令。
漸漸夜幕降臨,冷月高照,兩岸的士卒都是征戰整日,疲勞一夜,早早的安寢了。除了營中昏暗的燈光下照見裹緊棉衣巡邏的士卒外,四野不聞犬吠,隻有靜靜流淌的淮河水聲,寂靜得可怕!到了後半夜,似乎連淮水也不流淌了,萬籟俱靜,寂靜得更加可怕!待到晨曦微露,終於先聽到北岸傳來了號角聲,“嗚嗚”聲渾厚而深遠,卻似乎帶了點悲咽。那是龐師古在集合部隊,準備繼續昨日的征程。
龐師古見一夜未見敵軍夜襲,心中嘲笑南軍兵少,正欲大戰一顯身手,忽然聞報:“營北有一軍馳來,著我軍服色,建‘朱’字大旗,恐是大王親自駕臨!”
龐師古聞言大驚,頭皮都麻了,朱溫這人出身貧寒,發跡之後架子特別大,龐師古久從朱溫,知道其中利害,要是讓朱溫以為你故意怠慢他,那隻怕打再多的勝仗都救不迴來。當下急怒道:“奴輩誤我,怎不早報!快,鼓樂伺候!大開轅門!俾將以上,隨某迎接!”說罷趕緊整了整儀容,親自出迎。然而“北軍”尚未到達,忽的營中大亂,軍士亂奔,紛紛大吼,龐師古滿腦子大王親臨,正欲怒喝,忽然一霎間聽清他們吼的是:“不好了!大水來了!”
正有一士卒奔至馬前,龐師古二話不說,猛然拔劍斬了,喝道:“休得胡言!”然而迴首觀望,大水已洶湧奔騰!
此時朱瑾已來到距離龐師古僅一箭之地,遠遠望見師古驚恐慌亂的樣子,遂左手彎弓,右手搭箭,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刷的一箭正中龐師古麵門。龐師古淬不及防,險些栽倒馬下,眾將急忙護著迴營。
朱瑾傲然把手一揮,一萬精銳也如洶湧的淮水直衝入汴營。汴軍士卒方才知曉那北來者哪是他們的東平郡王?盡是滿眼複仇怒火的山東猛虎!此時又值入冬,水冷刺骨,待水深漸漸到達膝蓋,毀壞了營寨鹿角。朱瑾山東敗北後,隨他奔逃得走的幾乎都是騎兵,此時鐵騎縱馬馳突,汴軍步卒泡在冷水中,在鐵騎麵前幾乎全然喪失了抵抗力,紛紛沒命的往宿州方向逃竄,隻有騎軍尚能咬牙抵抗一番。不時,李簡也率泗州兵趕到,來助朱瑾。
再說南岸楊行密此時也已會合楚州兵馬抵達;濠州劉金因陸上葛從周阻隔,乃由水路抵達;李承嗣與葛從周一直對持到入夜,卻將旗幟、營帳原封不動,燈火不滅,紮百餘個草人,綁縛在馬上於營外假作“巡邏”,自己卻領五千兵馬乘夜遁去,天明也到達南岸。大軍集齊,見北岸已經得手,楊行密雄姿英發,忽而轉頭望了一眼身邊淡然而立的李曜,一時百感交集,不知是何滋味,半響才從這種恍惚中驚醒,斷然下令,全師渡淮參戰。
這一來,龐師古昨日造好一半的浮橋反倒助敵了,為淮兵的提前“登岸”節省了不少時間。
朱瑾見楊行密大軍也到了北岸,精神倍奮,乃棄小卒,但尋龐師古而去。而此時氏叔琮、徐懷玉正於營中找到一個可容納十餘人,水淹不到的高坡,將龐師古扶到上麵,拔去箭簇,敷好創傷藥,包紮妥當。
龐師古麵沉如水,深吸一口氣,對二將說道:“今日敗軍,全是師古之罪,已無生還之理!你二人速率騎兵突圍,記住,不要迴宿州,可乘虛渡淮,奇襲揚州,或可反敗為勝。”
徐、氏不從。徐懷玉道:“縱然奇襲揚州,也應該是司徒去,我二人誓死在此力戰,拖住楊行密。”
龐師古搖搖頭,整理了一下儀容,靜靜地道:“我祖上龐令明公,為報曹氏魏王大恩,抬棺槨而決戰。師古承蒙東平王大恩,竟有清口之敗,何顏再迴汴州!唯有效仿祖先,在此一戰,以死報恩,雖敗績難言,尚留一生忠名!你二人為某拖累至此,某不忍心再害二位,以功相讓,或可全命。”
二人與龐師古畢竟是“一起扛過槍”,而且還是扛了很久的老戰友,聽這番話,哪裏肯走。氏叔琮眉毛一豎,大聲道:“司徒既抱必死之心,某花甲老將,何懼一死!君不聞馬革裹屍之語?正當與將軍共患難!”
徐懷玉熱血激昂,但氏叔琮話都說到那個份上,他也沒啥好說了,也隻說不走。龐師古大怒道:“某雖大敗,帥印未交,如今仍是此間主帥!你二人再敢抗命,我便軍法處置!”話未落音,卻因激憤過度,創口迸裂出血。
二人吃了一驚,忙上去扶住。龐師古見狀,終於維持不住沉著顏色,竟是老淚縱橫,拉著二將的手道:“師古惟願一死以全名節,你二人為何萬般阻攔?”二人知他已生必死之心,這才被迫聽命,哭拜主帥三通而去。
不得不說,楊行密雖然自稱“托大”,行令於李承嗣、史儼,但他也不是真正托大,反而卻將自己麾下偏將如魏約、王茂章、米誌誠等,全部安置於李承嗣、史儼麾下。雖然一是防備,二來也是做給李曜等人看:看看我老楊,對你們還是很厚道的!
可惜李曜不知何時已然閉目,倒似在養神一般。楊行密哭笑不得,心道你才多大年紀,怎麽就學會這招了。
他也沒奈何,俯視階下,仍待領命的大將,便隻有台蒙、朱瑾二人!楊行密俯視良久,思討一個是隨己多年,作戰勇猛的義弟,一為新投的驍將,取舍卻是兩難,隻得斜睨一下戴友規。
戴友規見狀,哪裏不知行密心意,當下說道:“淮南之事,全憑大王作主!”
楊行密會心一笑,不再猶豫,下令道:“朱瑾!”
朱瑾立即高聲迴道:“朱瑾聽令!”聲音鏗鏘有力,足見他對此戰已是急不可耐!
“令你為清口之戰主將,率本部精兵一萬,明夜戌時出發,偃旗息鼓,銜枚裹蹄。於後日天明前到達南岸,於壅水壩上過淮,待決堤放水後,建汴軍旗幟,直衝清口,務必全力出手,不留餘力!泗州李簡為你之副將,屆時也將領兵前去助你;某自率餘軍在你之後,會合濠、楚等各處守兵,觀你之成敗,全師決戰清口!”
朱瑾得令大喜,卻又恐楊行密麾下大將、據說是楊行密早年的老兄弟、義弟台蒙不服,猶豫一下,道:“大王隆恩眷顧,瑾不勝惶恐,隻是敗軍之將不言勇,恐是難以勝任主將。頂雲兄(台蒙,字頂雲。)乃江淮砥柱,某意更勝主將之職!”
台蒙見楊行密雖然有令在先,可朱瑾主動謙讓在後,覺得麵子也有了,還是不要恃寵而驕,以免為義兄不喜,便道:“朱公何出此言?將軍沙場驍將,又有國仇家恨,正為此次大戰主將之不二人選。且,蒙自從軍,一切聽命大王……還請將軍勿要見懷!”
楊行密聽了這話,果然喜道:“三弟能以大局為重,我心甚慰,明日便隨我後軍一道。朱瑾,如此可願接此令?”
朱瑾本想報仇,聽得此言,忙頓首泣謝道:“不取龐首而迴,則提瑾首來見!”
楊行密哈哈大笑,不知為何,卻下意識又看了一眼李曜。哪知李曜麵色平靜,不怒不喜,混似未曾聽見一般,楊行密見了,不禁心中嘀咕。
散會之後,楊行密走進偏殿,繞過屏風便道:“潞兒,我意已決!”
屏風後麵,果然端坐這一襲江南女子打扮的楊潞。如今已是冬天,她穿著一身紫色貂裘,麵前放著暖爐,爐中炭火映得她白玉凝脂一般的麵上帶著一層紅暈,仿佛害羞一般。
但她的表情卻很平靜,不疾不徐地問道:“耶耶如何決斷?”
楊行密深吸一口氣,目光一凝,緩緩道:“留下李存曜!”
楊潞黛眉一跳,似有掩不住的喜色一閃,卻馬上又沉靜下來,問道:“如何留法?”
楊行密微微抬起下巴,道:“李存曜雖然才高,但他畢竟年輕,似這等少年得誌之人,必有雄心大誌,某以淮南節度副使之位待他,何愁他不就犯?”
楊潞微微一歎,道:“耶耶果然這般想?”
楊行密皺眉道:“怎的?有何不妥?他雖是李克用養子,然則李克用養子何其多,就算他是最親近的幾人之一,可潞兒你別忘了,李克用尚有親子,雖然李落落據說前些日子被羅弘信斬首祭旗,可往下也還有李廷鸞、李存勖等諸子,李晉陽的大位輪不到他們這些養子。李存曜既是這般能揣摩他人心思,李克用的心思難道他便猜不出來了?”
楊潞歎道:“猜出來又如何?耶耶以為,您給他的,比李克用給的多麽?”
楊行密大惑不解:“某給他淮南節度副使,如何不比李克用給的多?”
楊潞搖搖頭,道:“耶耶你想,在河東,李存曜雖隻是養子,但畢竟是‘子’,以他之能,一旦他有所異心,耶耶就敢斷定,今後李克用那些親子一定坐得穩河東的表裏河山?若是如此,他便是河東之主,旁人縱要嚼舌,也無甚可說,人家那是兄弟之爭,家事而已,輪不到外人插嘴。而若是在淮南呢?節度副使,聽來地位甚高,卻隻是千年老二。恕女兒放肆,即便將來耶耶千秋百歲之後,兄長承襲大位,李存曜縱然仍有異心,環境卻也不如河東,因為在我淮南,他不是‘子’,如若……那是篡位。以他在士林之中的名聲而言,要做這等事,無異自絕於天下。耶耶,以李存曜之智,難道他會看不到這一層麽?”
楊行密聞言呆住,良久之後,長歎一口氣:“如此說來,無論如何,都留不住此人了?”
楊潞朝自家耶耶望去,隻見他滿臉失望,目光竟然有些發散,才知道在他心中,李曜竟然已經有了如此高的地位,不禁心中不忍。可是轉念一想,自己心裏也不禁泛起一絲異樣的感覺,暗道:“老天何其不公,此人竟生得這般完美無缺?貌似潘安、才比子建、智勝張良、勇如冠軍(冠軍一詞,古時幾乎專指霍去病),唯一的不好就是……他為何沒能生在淮南!”
楊行密麵色沮喪,仰天一歎:“天不使我成就大業!若有李存曜為我臂助,區區汴賊,我楊行密何懼之有!”說罷猛然一拳打在屏風上,那紫檀木屏風本是極穩之物,竟被他一拳擊翻,嚇得周圍侍女連忙圍了過來。
楊潞見自家耶耶情緒有些失控,沉下臉色對那些侍女們斥道:“退下,此處無事!”
眾侍女見大王右拳有些紅腫,麵沉如水卻不言語,心知必有大事,且大王定然心含怨怒,都不欲沾染,連忙各自散去。
楊潞見她們走開,遲疑一下,麵現猶豫掙紮之色,見楊行密頹然坐下,鬱鬱不喜,終於開口道:“其實耶耶若必留李存曜,也不是全然無計可施……”
楊行密猛然轉頭,正要問她有何妙計,腦子裏卻忽然閃過一個很沒來由的念頭:“這爐火沒人打理,怎麽反而燒得這般旺了,竟把潞兒烘得麵似凝血?”
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
揚州有揚州的應對,汴軍有汴軍的情形。駐紮在泗陽的汴軍這邊,龐師古端坐帥帳,滿麵矜色。自攻取鄆、兗之後,龐師古作為主帥,可謂誌得意滿。此時朱全忠對他又是隆恩眷顧,令他擔任伐淮主將,他自覺自己這一生的功業,足夠笑傲中原了。此時此刻,他正對左右副將氏叔琮、徐懷玉道:“我視淮南如草芥,楊行密之所以前者二度進犯,不過是趁火打劫罷了!”
氏叔琮乃是汴軍中一員驍將,曆來號稱“武癡”,雖已年逾六旬,火爆脾氣不改,聞言便道:“既然如此,我大軍已在泗陽待命多日,為何不及早殺過淮去?兵士們早已急不可耐,欲戰不能了!請都指揮使下令,老氏先提一旅渡淮,定然端掉楊行密的揚州老窩!”
這話自然有些問題,士兵急倒是急,不過急的是趕緊打完好迴家。
龐師古笑著對徐懷玉道:“氏老已急不可耐了。”又對氏叔琮道:“氏老不必著急,豈不聞兵法有雲,‘敵不動,我不動。’某自領兵駐守泗陽,楊行密便於濠、泗、楚增兵,揚州仍有三萬步騎駐守,力戰雖能勝之,卻也不智。氏老且稍安勿躁,揚州已在我觳中,待其大軍一出,某即刻渡淮!”再對徐懷玉說道:“兵士既然求戰心切,如今又尚且未到出戰之時,軍心之盛,久拖必衰……來,懷玉與某對弈一局,以定軍心!”
徐懷玉從命。弈至中局,斥候來報:“揚州大軍已經出動!楊行密親率兩萬步騎救援壽州去了。朱瑾率五千步軍,正往清口趕來!”
龐師古哈哈一笑,伸手猛然推掉棋盤,驕矜地捋了捋須,道:“朱瑾手下敗將,五千步軍,想來不過是他的殘軍,竟然還敢來擋我!著令,火頭軍埋鍋造飯,軍士飽餐一頓,今夜早些歇息,明日卯時準時拔營出發,辰時前渡淮!”
徐懷玉略覺不妥,諫道:“司徒不可輕敵!豈不聞‘哀兵必勝’,朱瑾因兗州之失,此戰必全力以赴,還須小心應戰才是!”
龐師古是朱溫表薦的徐州節度使,最高官位與李承嗣一樣,是檢校司徒,因此徐懷玉稱其為司徒。
龐師古聽了他的勸諫,哼了一聲,道:“此節我自知曉!”
此時又有斥候由來報:“司徒,大王為鼓舞士氣,已身臨宿州督戰!”
龐師古精神一振,遂宣諭全軍:“將士們,拿下揚州,超遷三轉!大王此刻正在宿州,看著我輩建功!”
龐師古驕矜輕敵且不多說,卻說葛從周自渡過淮水以後,才知道朱延壽、柴再用已經堅壁清野,把百姓盡數徙入城中,固城自守。如今四野既無糧草可掠,欲求一戰又不可得,壽州堅城,若是強攻,一時也難以攻克,這才領悟到了出兵之時朱溫所言不虛,這朱、柴二人都是勁敵!然而事已至此,此時無論往前深入,還是往後退迴淮西,都會受到朱延壽從後掩殺,正是進退兩難,為今之計,也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且先屯軍安豐,靜觀其變。
他正在帥帳主位上沉思,忽有斥候來報,言楊行密親率二萬大軍西來,朱瑾率五千軍北上。部將牛存節聞言一喜,連忙請元帥示下,葛從周皺眉搖了搖頭,麵色平靜,道:“不急!再探!”
牛存節大惑不解,問道:“元帥這是為何?”
葛從周微微搖頭,語調低沉:“楊行密軍力分配不當,如此決斷,大失水準!我料其中或許有詐!”
果然,不多時斥候又快馬迴報:“龐司徒已率大軍南下。”
葛從周心中一沉,沉吟片刻,忽然大叫一聲:“不好!楊行密定有詭計,恐怕師古會有危險!我須急赴清口南岸,襄助師古。”當下斷然下令,即刻開拔。
軍至窯山,忽聞一陣震天響的擂鼓聲,一軍從山上衝下,隻聽那為首之人高聲喊道:“通美兄,小弟在此恭候大駕多日了!可還識得故人否?”
葛從周大驚,聞其音知是柴再用,定了定神,立馬陣前,朗聲答道:“柴兄既認從周為故人,卻為何以這般方式相見啊?”
柴再用哼了一聲,道:“通美,當日,齊主待你可謂視如己出,你卻為何一朝從了叛賊?今日你已入我伏中,死在當前,不如早降!今弘農王乃仁義之主,某在大王麵前代你說項,大王定會不計前嫌,厚待於你!”
葛從周哈哈大笑,道:“量你這區區幾個伏兵,也能阻攔於某?黃巢不過一個跳梁小醜,且喪心病狂,某觀今日之天下,唯東平王方稱當世豪傑,良禽擇木而棲,從周歸汴,此生無憾!”遂下令突圍,跨上戰馬,掄戟便出,身先士卒。
柴再用在山坡上望見,歎道:“真有我當年之勇!可惜……”乃令不許放箭,務要生擒,也將淮南精銳黑雲都參戰。
葛從周縱橫馳突,力戰黑雲都,搏殺出一條血路,往濠州方向奔去,然而也折損兩千人馬,快到濠州之時,又與濠州刺史劉金戰了一通,雙方互有損傷。最後劉金不敵,退入城中固守,葛從周也不去管,隻顧繼續前行。
行到一舍之地,前軍斥候忽來報:“不好,又有一支軍馬攔於道前!”
葛從周大驚道:“可知是哪支軍馬?”
斥候囁嚅道:“是——是——楊行密親自率兩萬大軍來了!”
原來,李承嗣率五千騎兵西行,打的是楊行密旗號,當日行過清流關紮營。次日巳時,正欲將兵馬折返,忽報葛從周已率大軍往濠州進發。李承嗣大驚,對左右道:“李使君神仙手段!來時便暗中囑咐於某,言及葛從周或將往清口與龐師古會師,命某聞訊必須阻截。”
左右麾下也是大吃一驚,駭然道:“仆等久聞李軍使神算,隻恨緣慳一晤,今日得聞神妙,不意竟至於斯?”
李承嗣感歎數聲,不敢怠慢,當即下令,全軍立刻折向西北。
葛從周聽說楊行密親至,自然也絲毫不敢大意,急令停軍備戰,因士卒已經輪流打過兩番鏖戰,早已疲憊不堪,故而不敢主動出擊,隻是穩紮營寨,打算以守為攻,以不變應萬變。那邊李承嗣偏偏也擔心會被識破,猶豫許久,終是不肯主動進攻,兩軍遂成相持之局。
這邊再說龐師古、史儼兩軍夾淮相遇。龐師古下令渡淮,此時李曜提到的朱溫缺少水軍軍備的劣勢果然呈現,隻見汴軍兵士或泅渡,或架橋梁,或駕小舟搶渡,一時間戰線沿清口兩側拉至十餘裏長,偏偏此時又已進入冬天,淮揚早寒,那些隻能泅水的士卒凍得半死,十成戰力怕是剩不下一成。
淮南雖然缺騎兵,但其弩兵卻是舉國皆知,這一軍弓弩營兵馬使係廬州人米至誠,此人初為楊行密牙校,曾憑一張弩機開路,力保行密殺出孫儒的十數萬大軍的包圍,因而被楊行密賞識重用,令他統領弓弩營,調教出一支五百人的弓弩手,遠近聞其名而驚駭,人稱“至誠一張弩,射破鳳鐵樹。”足見其弩機的威力。
史儼令米至誠帶領弓弩手沿河邊一字排開,但見汴軍已過中流者,便射擊,無不翻身落水。也有搶渡成功的,畢竟以個數計,不成規模,史儼在岸上早已嚴陣以待!砍殺如捉小雞。龐師古有心炫耀兵力強大,竟然連兵書最忌諱的“半渡”都不考慮,隨淮南去半渡而擊,他打算用人海戰術淹沒對麵那“些許殘兵敗將”,使他們“再不敢直麵我軍鋒芒!”
當然汴軍的確兵力強大,而且前文說過汴軍軍令嚴苛,違令者死,因此在龐師古的嚴令之下,汴軍前赴後繼。
一兩個時辰過後,淮軍弩箭已然將罄,而搶渡過對岸的汴軍卻是越來越多。正是此時,卻見下遊駛來一支百十艘的艨艟艦隊,船上兩側都張掛竹幔,正是淮軍張訓率漣水三千水軍趕到。此刻張訓駛艨艟衝將過來,汴軍大駭。
艨艟此艦,慣以龐大致勝,作戰方式很是簡單粗暴,如果用四個字概括的話就是:橫衝直撞!
艨艟巨艦一陣衝撞,龐師古修好的浮橋全被衝垮,駕舟欲渡的汴軍兵士,也全被衝翻落水。搶渡的士卒頓時一個也難過中流,前麵已過中流的就像連驚弓也能嚇死的孤雁,孤單單的彷佛後世的傘兵——“我們天生就要被包圍!”
龐師古見狀大驚,也知當前形勢急轉直下,急令放箭。張訓站在巨艦之上遠遠看著,此時冷哼一聲,轉身揮手,命將士迴倉,汴軍的箭全部射到兩側竹幔上。原來草船借箭並非那麽神妙,唐代早有這種戰術,連這個在史書中幾乎默默無聞的張訓也來秀了一把與諸葛武侯計出同門的“竹幔借箭”!
龐師古又羞又怒,麵如紫檀,也不知是羞還是惱,隻聽得他打算喝令停止放箭,改用火攻。其實這時既已入冬,北風唿嘯,火攻倒的確正合時宜,龐師古畢竟是多年帶兵的宿將,驕矜歸驕矜,基本能力還是不差的。一時間,火船,火箭,火鳥、火甕等等引火工具一齊飛向艨艟。
但是淮南既善水軍,張訓自然早就料到對方會用火攻,豈能沒有防範之策?當即下令,艨艟就中流拋錨,一字排開,士卒登上小舟,遊迴南岸,竟把那百十艘艨艟生生丟棄了。
龐師古瞪大眼睛看著,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許多巨艦要造出來,花費可是相當不菲,更別提其中要花去的時間。可想不通歸想不通,這仗正打著,可不會時間停止,等他想完了再動。他心念電轉,知道如此一來,火攻便成了雙刃劍,一劍刺向了龐師古自己。試問,龐大的艨艟巨艦拋錨定在河中,汴軍還怎麽過河?這般巨大的戰艦,你就是要把它燒沉,那至少也得兩三個時辰,如此,汴卒就無法穿過火海,搶渡到南岸,時間就被有效的拖延了。更何況龐師古深知汴軍缺乏戰艦,看見這麽多淮軍戰艦,又有些紅眼,雖然明知不智,下意識裏卻仍想將它們據為己有。
但龐師古倒也聰明,既然有火船阻隔,我打不到你,你也騷擾不得我,居然幹脆下令士卒多造浮橋,先推進至中流,倒也節省時間,反正留待明日便可一鼓而渡河。
漸漸的,艨艟上的火光越來越稀,推進至中流的浮橋卻是越來越密,有好幾十座,在一個河水平麵上玩俄羅斯方塊一般,隻是大氣了無數倍。可是龐師古沒有察覺到,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天色,已經越來越暗。
氏叔琮作戰兇猛,看了看眼前局麵,總覺得有什麽不妥,幹脆上前請命,抱拳道:“司徒,艨艟已沉,我等不如一鼓作氣,連夜渡河,省得夜長夢多。”
“不,不可,夜戰強攻非是明智之舉,敵軍弩箭厲害,隻消設下弩陣,我軍很難避開敵人的箭矢。更何況冬夜寒冷,士卒又已疲乏,如何還能再戰?不可妄送他們性命。如今浮橋已推進至中流,休整一夜,明早搶渡,量這些淮人如何勇猛也自抵擋不住了!”龐師古說完,下令就地紮營!
氏叔琮差點沒給他一句話憋死,心中暗罵:“你這廝打的什麽鳥仗,剛才你怎麽不說人家弩箭兇猛,怎麽不記得眼下乃是冬天了?”
徐懷玉見氏叔琮麵色忿忿,也上前阻道:“司徒,此地名曰清口,地勢低窪,四野又無芻牧,係兵家所謂之絕地,不可紮營啊,仆以為還是退往泗陽紮營為善。”
龐師古剛吃了一陣亂仗,心頭正惱,聞言立即不耐煩道:“僅此一夜,何必往來折騰!大王命我直取揚州,清口便是畢竟之路,此時不駐清口,淮軍還道某等怕了他們,氣焰更加囂張!更何況,某若退去,這些剛架好一半的浮橋無人看守,不就讓敵人破壞掉了?糊塗!著令,軍士飽食幹糧便是,今夜原地紮營!”
朱溫軍規極為嚴苛,當初汴軍頭號大將朱珍都因違令被殺(本書前文有詳述),他徐懷玉自然不敢以副將身份去頂撞主帥龐師古,心中雖然憂慮,卻也隻得聽令。
漸漸夜幕降臨,冷月高照,兩岸的士卒都是征戰整日,疲勞一夜,早早的安寢了。除了營中昏暗的燈光下照見裹緊棉衣巡邏的士卒外,四野不聞犬吠,隻有靜靜流淌的淮河水聲,寂靜得可怕!到了後半夜,似乎連淮水也不流淌了,萬籟俱靜,寂靜得更加可怕!待到晨曦微露,終於先聽到北岸傳來了號角聲,“嗚嗚”聲渾厚而深遠,卻似乎帶了點悲咽。那是龐師古在集合部隊,準備繼續昨日的征程。
龐師古見一夜未見敵軍夜襲,心中嘲笑南軍兵少,正欲大戰一顯身手,忽然聞報:“營北有一軍馳來,著我軍服色,建‘朱’字大旗,恐是大王親自駕臨!”
龐師古聞言大驚,頭皮都麻了,朱溫這人出身貧寒,發跡之後架子特別大,龐師古久從朱溫,知道其中利害,要是讓朱溫以為你故意怠慢他,那隻怕打再多的勝仗都救不迴來。當下急怒道:“奴輩誤我,怎不早報!快,鼓樂伺候!大開轅門!俾將以上,隨某迎接!”說罷趕緊整了整儀容,親自出迎。然而“北軍”尚未到達,忽的營中大亂,軍士亂奔,紛紛大吼,龐師古滿腦子大王親臨,正欲怒喝,忽然一霎間聽清他們吼的是:“不好了!大水來了!”
正有一士卒奔至馬前,龐師古二話不說,猛然拔劍斬了,喝道:“休得胡言!”然而迴首觀望,大水已洶湧奔騰!
此時朱瑾已來到距離龐師古僅一箭之地,遠遠望見師古驚恐慌亂的樣子,遂左手彎弓,右手搭箭,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刷的一箭正中龐師古麵門。龐師古淬不及防,險些栽倒馬下,眾將急忙護著迴營。
朱瑾傲然把手一揮,一萬精銳也如洶湧的淮水直衝入汴營。汴軍士卒方才知曉那北來者哪是他們的東平郡王?盡是滿眼複仇怒火的山東猛虎!此時又值入冬,水冷刺骨,待水深漸漸到達膝蓋,毀壞了營寨鹿角。朱瑾山東敗北後,隨他奔逃得走的幾乎都是騎兵,此時鐵騎縱馬馳突,汴軍步卒泡在冷水中,在鐵騎麵前幾乎全然喪失了抵抗力,紛紛沒命的往宿州方向逃竄,隻有騎軍尚能咬牙抵抗一番。不時,李簡也率泗州兵趕到,來助朱瑾。
再說南岸楊行密此時也已會合楚州兵馬抵達;濠州劉金因陸上葛從周阻隔,乃由水路抵達;李承嗣與葛從周一直對持到入夜,卻將旗幟、營帳原封不動,燈火不滅,紮百餘個草人,綁縛在馬上於營外假作“巡邏”,自己卻領五千兵馬乘夜遁去,天明也到達南岸。大軍集齊,見北岸已經得手,楊行密雄姿英發,忽而轉頭望了一眼身邊淡然而立的李曜,一時百感交集,不知是何滋味,半響才從這種恍惚中驚醒,斷然下令,全師渡淮參戰。
這一來,龐師古昨日造好一半的浮橋反倒助敵了,為淮兵的提前“登岸”節省了不少時間。
朱瑾見楊行密大軍也到了北岸,精神倍奮,乃棄小卒,但尋龐師古而去。而此時氏叔琮、徐懷玉正於營中找到一個可容納十餘人,水淹不到的高坡,將龐師古扶到上麵,拔去箭簇,敷好創傷藥,包紮妥當。
龐師古麵沉如水,深吸一口氣,對二將說道:“今日敗軍,全是師古之罪,已無生還之理!你二人速率騎兵突圍,記住,不要迴宿州,可乘虛渡淮,奇襲揚州,或可反敗為勝。”
徐、氏不從。徐懷玉道:“縱然奇襲揚州,也應該是司徒去,我二人誓死在此力戰,拖住楊行密。”
龐師古搖搖頭,整理了一下儀容,靜靜地道:“我祖上龐令明公,為報曹氏魏王大恩,抬棺槨而決戰。師古承蒙東平王大恩,竟有清口之敗,何顏再迴汴州!唯有效仿祖先,在此一戰,以死報恩,雖敗績難言,尚留一生忠名!你二人為某拖累至此,某不忍心再害二位,以功相讓,或可全命。”
二人與龐師古畢竟是“一起扛過槍”,而且還是扛了很久的老戰友,聽這番話,哪裏肯走。氏叔琮眉毛一豎,大聲道:“司徒既抱必死之心,某花甲老將,何懼一死!君不聞馬革裹屍之語?正當與將軍共患難!”
徐懷玉熱血激昂,但氏叔琮話都說到那個份上,他也沒啥好說了,也隻說不走。龐師古大怒道:“某雖大敗,帥印未交,如今仍是此間主帥!你二人再敢抗命,我便軍法處置!”話未落音,卻因激憤過度,創口迸裂出血。
二人吃了一驚,忙上去扶住。龐師古見狀,終於維持不住沉著顏色,竟是老淚縱橫,拉著二將的手道:“師古惟願一死以全名節,你二人為何萬般阻攔?”二人知他已生必死之心,這才被迫聽命,哭拜主帥三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