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商量著開辦服裝店,一家人越談越興奮,已經聊到如何利用服裝產業把婦女勞動力進一步發動起來的程度。劉遙又隨口規劃起來:“咱們把服裝產業發展起來,培養一些時裝設計師,讓海南成為時尚之都!把米蘭啥的生意搶了。可是這樣一來,我的人手就更不夠了。剛才還在說男人都用完了。”
劉滿怒氣衝衝地說:“就不能培養女設計師出來?我就不信,什麽事情都是男的做得好。什麽燒飯是女的做,最好的廚師是男的,什麽縫衣服是女的做,最好的裁縫是男的。我就要讓這個世界最好的裁縫都是女的。”
“可是最好的廚師和裁縫是男的,這事你沒法否認啊。中國外國都是這樣。”劉遙攤攤手說。
“難道是男的就是比女的要聰明?”劉滿不滿地反問。
“不是的,我親愛的女兒。”劉遙以這種方式開始他的正式說明:“僅僅是因為男的不需要為一家人做飯縫衣服,也不需要生養孩子,他可以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全部用來搞裁縫或者廚藝。同時,整個社會也會支持他去做任何可以視為事業的事情而不是反對,可是女人就不得不把家庭作為第一追求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因此在事業領域,每個女人看上去都像是業餘的。”
“女的去追求事業就會被反對麽?不會吧。”劉滿對兩個世界都沒有太多的了解。
“不是說反對,而是職業世界已經被男人占領了。女人就算不需要帶孩子,總是要花時間生孩子。而且,也不可能不帶孩子,總是要喂奶的吧。”姚英無奈地說。
“女性的職業生涯被生育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男人就成為職業世界的主流。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事情。就算我在這個世界可能獲得移風易俗的力量,我也難以在這個問題上有所作為。”劉遙也無奈地說。
“那就沒有辦法了嗎?”劉滿有點著急起來。
“我有一個辦法:如果你媽媽還年輕,我們可以考慮再生一個,然後我在家帶孩子,做個表率。可是你媽媽已經不能再生育了。”劉遙不無遺憾地說。
“你再找一個好了。這個世界是允許納妾的。”姚英酸溜溜地說。
“哈哈,算了,我伺候你們就夠了。”劉遙笑笑,指著家門口說道:“看,有人在門口等著我們呢。”
劉滿仔細一看,哈哈笑著說:“是王帶喜。你可以考慮一下她。”
王帶喜沒有關注一家人為啥而笑,跟眾人略一鞠躬後站得直直的抬著頭堅定地說道:“先生,我還記得你告訴過我,數字是最可靠的工具。”小姑娘眼圈和鼻孔都是黑的,顯然熬了一整晚。
“對,我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相信的。小滿,拿個毛巾來讓帶喜擦把臉。”劉遙一邊說一邊想著,現在照明用的油燈實在太不方便了,可是很難想象最近就實現發電。每次想要晚上幹點什麽,都被昏暗閃爍的油燈弄得疲憊不堪。像王帶喜這樣的人家,隻能燒鬆明,也就是鬆樹富含油脂的木條,那個火焰不僅更加不穩定,而且油煙很大,能把湊近用光的人鼻孔都熏黑。
“先生,我算過數字了,算了兩遍,我們的糧食會短缺,可能必須要少用一些人。”
“爸爸,我們請一個人幫忙做家務吧。”小滿費勁地端出來一個木盆,走路歪歪扭扭,濺得一地都是水。屋子裏姚英一邊開始燒火做飯,一邊被柴煙嗆得不停咳嗽。
“帶喜正在跟我說要減少用人呢,估計是我們的糧食不夠用了吧。”劉遙大概知道王帶喜要說點啥,對一臉堅定和黑煙的小姑娘說:“擦把臉,跟我們一起吃早飯,然後慢慢說。”
一疊發黃的糙紙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細小數字,但是結構清晰,邏輯清楚地說明了一件事:人用得太多了。
數據顯示,劉遙需要支付的糧食,包括暫緩支付的糧食、號召家有餘糧的人幫著墊付的糧食,以及這些糧食的利息,超出他自己的田地裏下一季的產出。更加嚴峻的是,下一季全村的糧食產量甚至都不能支持現有人口的口糧,這還沒算上人口還在逐漸增加中帶來的影響。
“您給大家這麽好的房屋住,又有工錢的保證,那麽多地方開工需要人手,所以附近生活不如意的人都來了。我聽說,很多人正在賣地賣屋,賣好了就往這裏趕呢。”王帶喜憂慮地說。
“我還以為你就會待在屋子裏算數字呢。”劉遙笑笑,端起茶杯慢慢喝著,又問道:“咱們那千畝田要是開出來,糧食怎麽也夠吃了吧?”
“趙世祿先生說他沒法保證在漲水之前築好河提。而且,漲水還可能提前。”
劉遙覺得時態有點嚴重了,把玩著茶杯問道:“那……叉河村,他們應該還有不少糧食吧。”
“我沒有準確的數字,不過,他們換了良種,估計存糧也不多了。”王帶喜指著一張紙上的數據說:“這是他們換來的糧食,這是我根據他們的田畝數估算的他們這一季的產量,差不多是七成都拿來跟我們換良種了。”
“不錯啊帶喜,你這個********做得好!”劉遙開始驚訝於王帶喜對周邊狀況的敏感和周密。
“可是我隻是帶來壞消息,又變不出糧食。”王帶喜說話都帶著哭音。
“不怕,你就管數字。怎麽變出糧食是別人的事情。”劉遙安慰著小姑娘,一邊翻看紙上的數據,問道:“鐵匠鋪的收入算進來了麽?”
“算了。可是鐵匠鋪也要消耗木炭和購買生鐵,人工耗費極大,又要修補爐子。煉出來的鋼都做了咱們自己用的工具,賣出去的很少,所以實際上賺錢並不多。”
“是啊,外賣數量少,而且修補爐子的時候,所有人都停下來了。”劉遙點點頭說道。“這意味著,要盡量賣到外麵去,而且可能要建兩個爐子,這樣人才不會閑下來。”
“沒有那麽多鐵器。現在有六個人在外麵收買鐵器,四個人都跑到瓊州和廣府去買了,才剛剛夠爐子燒的。”王帶喜搖搖頭說。
“這樣啊。看來自己開礦是勢在必行啊。可是那又是大把人手。我要麽停一些項目,要麽就是得變出糧食來。帶喜啊,你吃好了,就去把梅員外和孫正剛、趙世祿、俞朝勤還有作坊的負責人都請來,我跟他們商量一下。”
梅先卓帶著趙世祿、孫正剛、李建功這些老兄弟到下午才來,一邊進屋一邊說:“劉先生啊,這項目可能是真的太多了,我為了把這些弟兄們叫齊,都花了小半天。”
劉遙招唿大家在院子裏坐下,開口說道:“從上次咱們商量,請諸位把事情做起來,到現在也有快兩個月了。今後我們是不是每個月碰個頭,互相通個氣,有什麽事情也可以商量一下。”眾人都點頭稱是。劉遙又道:“今天帶喜給我拿來一些數字,我上午又看了一遍,數字都對,算得也對。這些數字的結論就是,我們的糧食撐不到下一季糧食打下來,而且下一季糧食的總產量,也不夠現在這些人吃。再而且,來咱們村安家的人,還在增加。”
麵對眾人驚訝的麵孔,劉遙又補充道:“是我們全村的存糧不夠現在已經在咱們村裏安家的人吃,還不是我發不出糧食。這才秋收後一個月,到夏收還有五個月。我的存糧隻夠發兩個月的,有兩個月缺口。全村大家手裏的糧食勻著吃,能撐三個月,有一個月缺口。”
“咱把釀酒和養豬這些耗糧食的事情停了吧?”孫正剛首先想到自己手上的事情。
“那確實能省不少。可是損失也很大,豬牛都才半大。”梅先卓搖著頭為難地說。
俞朝勤一直在翻看鐵匠鋪的數字,還找劉滿借了個算盤在打。忙活一通後站起來說:“鐵匠鋪的收入可以再高一點,我們可以打製更加精細的工具,小刀、剪刀、菜刀、屠夫刀,現在我們村的鋤頭鏟子都是鋼的,這個太浪費了。一把鋤頭做成剪刀,能賣20倍的價錢。”
“你的徒弟們會打這些工具麽?”劉遙有點不放心。
俞朝勤激動起來:“我就是吃這個飯的!鋤頭鏟子才不是我的本行呢。”眾人都笑起來。
趙世祿盤算著說:“這樣很好。你把工具賣到縣裏去,就在縣裏買了糧食運來。隻是這樣我們要去縣裏開個店。建功,你的生意又來了。”
劉遙補充道:“這個店,不能隻賣鐵器,咱們的紙張、細木工、水車,都可以在店裏賣。”
孫正剛突然站起來說道:“先生,諸位,我能不能讓小女去這個店裏學做生意?”
大家都覺得很突然。有孩子在上學的人琢磨過來了:孫巧巧有點跟不上,現在還沒分班。可是巧巧才剛十歲,能學個什麽呢?
劉遙在心裏感歎:可憐天下父母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這孫正剛為自己的女兒謀出路,平時反應挺慢的人,這下反應也快,思路也活了。正在想著,就聽李建功說:“不是我推事。我買東西的事情都忙不完,光是買鐵器和生鐵塊,都跑到廣州府了。現在賣鹽我都不管了。”
“我倒有個想法。咱們村的人不夠,能不能把叉河村的人用起來?我看黃胖子和他手下幾個人看上去也很能幹的。”劉遙冒出一個新想法。
“行啊,咱們讓他賺點錢,就能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也能讓兩個村關係更好些。”梅先卓也覺得這個方法好。
“這事要公平,咱們搞個招標,告訴大家誰都可以來做這個生意,隻要一次性買去多少鐵器,我們就跟他合作。”劉遙興致盎然地提出了招標這個概念,沒想到卻收獲了一堆奇怪的表情。
梅先卓看看大家的表情,再看大家的視線轉而集中在自己身上,咳嗽一下,一臉為難地說道:“咱們找黃胖子,是因為相信他能辦好這個事情。現在你又找黃胖子,又說誰都可以做這事,那是既不相信黃胖子,又把這事看低了。這樣黃胖子多半不會來跟你合作的。”
“.…..”劉遙非常意外,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而且黃胖子還會覺得被你羞辱了,跟你結仇。”李建功補充道。
“那,好吧,不招標,就黃胖子了。”劉遙無奈地說。
“不過他要一次買去我們五百兩銀子的貨!”梅先卓受到了啟發,惡狠狠地開出了價碼。
“給我五天時間就行。”俞朝勤愉快地說,看來他確實是厭倦了打鋤頭鏟子。劉遙不禁問他:“俞先生你鋤頭斧子都打完了麽?”
“還差一點……不過也差不多了,我先打要賣的東西,就五天時間,不耽誤的。”俞朝勤急忙解釋。
“……好吧,你好好安排”劉遙有點無可奈何。
趙世祿翻看著紙張上的數據,又跟王帶喜嘀咕了幾句後說道:“這五百兩銀子的糧食夠吃大概一個月的。黃胖子吃進這麽多貨,下次進貨估計就是半年以後了。所以還得找別的方法。”
梅家駒站起來輕聲說:“各位先生好,我這裏有個想法。”
梅先卓眼睛一瞪就要責罵,劉遙急忙開口:“家駒你說,有啥想法都歡迎!”
“聽鍾老四說,石碌港的人魚都吃不完,咱們是不是能拿鐵器去換點魚來?”梅家駒局促地問道。
“魚有啥好的?這魚要能弄來,還等你想到?拿來多了就臭了,少了還不夠人工錢的。”梅先卓還是找到機會責罵兒子。
劉遙走過去拍拍已經把頭深深低下的梅家駒,站在他身邊說道:“我看這個辦法好。魚是不好弄,不過我們可以把它曬成魚幹嘛。現在天氣正熱,幾天就能曬幹。正好又是農閑,婦女在家裏都沒事幹,可以去石碌港曬魚幹。”
孫正剛拍了拍收說道:“這魚也頂糧食的。老梅你還罵,我那個小子要是有這麽聰明我笑都笑醒了。”
李建功皺著眉頭說:“就是運進來麻煩。石碌河水流很急,逆流劃船很是費勁。”
梅先卓暫時放下跟兒子著急,安排起事務來:“建功,你還是要把手上的事情先放一下,跟黃胖子談買賣還是得你來。店裏不能沒有我們的人,你得安排幾個手下進去。至於買魚的事情,魚幹可以曬,怎麽運進來你也去一趟石碌港,看看那些船家有沒有辦法。”
王帶喜看準時機提出了數字:“如果其它作坊每個月能賺到187兩銀子,再加上魚幹每個月能買到兩千七百斤,每斤魚幹頂兩斤糧,咱們就能撐到秋收!”
劉滿怒氣衝衝地說:“就不能培養女設計師出來?我就不信,什麽事情都是男的做得好。什麽燒飯是女的做,最好的廚師是男的,什麽縫衣服是女的做,最好的裁縫是男的。我就要讓這個世界最好的裁縫都是女的。”
“可是最好的廚師和裁縫是男的,這事你沒法否認啊。中國外國都是這樣。”劉遙攤攤手說。
“難道是男的就是比女的要聰明?”劉滿不滿地反問。
“不是的,我親愛的女兒。”劉遙以這種方式開始他的正式說明:“僅僅是因為男的不需要為一家人做飯縫衣服,也不需要生養孩子,他可以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全部用來搞裁縫或者廚藝。同時,整個社會也會支持他去做任何可以視為事業的事情而不是反對,可是女人就不得不把家庭作為第一追求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因此在事業領域,每個女人看上去都像是業餘的。”
“女的去追求事業就會被反對麽?不會吧。”劉滿對兩個世界都沒有太多的了解。
“不是說反對,而是職業世界已經被男人占領了。女人就算不需要帶孩子,總是要花時間生孩子。而且,也不可能不帶孩子,總是要喂奶的吧。”姚英無奈地說。
“女性的職業生涯被生育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男人就成為職業世界的主流。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事情。就算我在這個世界可能獲得移風易俗的力量,我也難以在這個問題上有所作為。”劉遙也無奈地說。
“那就沒有辦法了嗎?”劉滿有點著急起來。
“我有一個辦法:如果你媽媽還年輕,我們可以考慮再生一個,然後我在家帶孩子,做個表率。可是你媽媽已經不能再生育了。”劉遙不無遺憾地說。
“你再找一個好了。這個世界是允許納妾的。”姚英酸溜溜地說。
“哈哈,算了,我伺候你們就夠了。”劉遙笑笑,指著家門口說道:“看,有人在門口等著我們呢。”
劉滿仔細一看,哈哈笑著說:“是王帶喜。你可以考慮一下她。”
王帶喜沒有關注一家人為啥而笑,跟眾人略一鞠躬後站得直直的抬著頭堅定地說道:“先生,我還記得你告訴過我,數字是最可靠的工具。”小姑娘眼圈和鼻孔都是黑的,顯然熬了一整晚。
“對,我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相信的。小滿,拿個毛巾來讓帶喜擦把臉。”劉遙一邊說一邊想著,現在照明用的油燈實在太不方便了,可是很難想象最近就實現發電。每次想要晚上幹點什麽,都被昏暗閃爍的油燈弄得疲憊不堪。像王帶喜這樣的人家,隻能燒鬆明,也就是鬆樹富含油脂的木條,那個火焰不僅更加不穩定,而且油煙很大,能把湊近用光的人鼻孔都熏黑。
“先生,我算過數字了,算了兩遍,我們的糧食會短缺,可能必須要少用一些人。”
“爸爸,我們請一個人幫忙做家務吧。”小滿費勁地端出來一個木盆,走路歪歪扭扭,濺得一地都是水。屋子裏姚英一邊開始燒火做飯,一邊被柴煙嗆得不停咳嗽。
“帶喜正在跟我說要減少用人呢,估計是我們的糧食不夠用了吧。”劉遙大概知道王帶喜要說點啥,對一臉堅定和黑煙的小姑娘說:“擦把臉,跟我們一起吃早飯,然後慢慢說。”
一疊發黃的糙紙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細小數字,但是結構清晰,邏輯清楚地說明了一件事:人用得太多了。
數據顯示,劉遙需要支付的糧食,包括暫緩支付的糧食、號召家有餘糧的人幫著墊付的糧食,以及這些糧食的利息,超出他自己的田地裏下一季的產出。更加嚴峻的是,下一季全村的糧食產量甚至都不能支持現有人口的口糧,這還沒算上人口還在逐漸增加中帶來的影響。
“您給大家這麽好的房屋住,又有工錢的保證,那麽多地方開工需要人手,所以附近生活不如意的人都來了。我聽說,很多人正在賣地賣屋,賣好了就往這裏趕呢。”王帶喜憂慮地說。
“我還以為你就會待在屋子裏算數字呢。”劉遙笑笑,端起茶杯慢慢喝著,又問道:“咱們那千畝田要是開出來,糧食怎麽也夠吃了吧?”
“趙世祿先生說他沒法保證在漲水之前築好河提。而且,漲水還可能提前。”
劉遙覺得時態有點嚴重了,把玩著茶杯問道:“那……叉河村,他們應該還有不少糧食吧。”
“我沒有準確的數字,不過,他們換了良種,估計存糧也不多了。”王帶喜指著一張紙上的數據說:“這是他們換來的糧食,這是我根據他們的田畝數估算的他們這一季的產量,差不多是七成都拿來跟我們換良種了。”
“不錯啊帶喜,你這個********做得好!”劉遙開始驚訝於王帶喜對周邊狀況的敏感和周密。
“可是我隻是帶來壞消息,又變不出糧食。”王帶喜說話都帶著哭音。
“不怕,你就管數字。怎麽變出糧食是別人的事情。”劉遙安慰著小姑娘,一邊翻看紙上的數據,問道:“鐵匠鋪的收入算進來了麽?”
“算了。可是鐵匠鋪也要消耗木炭和購買生鐵,人工耗費極大,又要修補爐子。煉出來的鋼都做了咱們自己用的工具,賣出去的很少,所以實際上賺錢並不多。”
“是啊,外賣數量少,而且修補爐子的時候,所有人都停下來了。”劉遙點點頭說道。“這意味著,要盡量賣到外麵去,而且可能要建兩個爐子,這樣人才不會閑下來。”
“沒有那麽多鐵器。現在有六個人在外麵收買鐵器,四個人都跑到瓊州和廣府去買了,才剛剛夠爐子燒的。”王帶喜搖搖頭說。
“這樣啊。看來自己開礦是勢在必行啊。可是那又是大把人手。我要麽停一些項目,要麽就是得變出糧食來。帶喜啊,你吃好了,就去把梅員外和孫正剛、趙世祿、俞朝勤還有作坊的負責人都請來,我跟他們商量一下。”
梅先卓帶著趙世祿、孫正剛、李建功這些老兄弟到下午才來,一邊進屋一邊說:“劉先生啊,這項目可能是真的太多了,我為了把這些弟兄們叫齊,都花了小半天。”
劉遙招唿大家在院子裏坐下,開口說道:“從上次咱們商量,請諸位把事情做起來,到現在也有快兩個月了。今後我們是不是每個月碰個頭,互相通個氣,有什麽事情也可以商量一下。”眾人都點頭稱是。劉遙又道:“今天帶喜給我拿來一些數字,我上午又看了一遍,數字都對,算得也對。這些數字的結論就是,我們的糧食撐不到下一季糧食打下來,而且下一季糧食的總產量,也不夠現在這些人吃。再而且,來咱們村安家的人,還在增加。”
麵對眾人驚訝的麵孔,劉遙又補充道:“是我們全村的存糧不夠現在已經在咱們村裏安家的人吃,還不是我發不出糧食。這才秋收後一個月,到夏收還有五個月。我的存糧隻夠發兩個月的,有兩個月缺口。全村大家手裏的糧食勻著吃,能撐三個月,有一個月缺口。”
“咱把釀酒和養豬這些耗糧食的事情停了吧?”孫正剛首先想到自己手上的事情。
“那確實能省不少。可是損失也很大,豬牛都才半大。”梅先卓搖著頭為難地說。
俞朝勤一直在翻看鐵匠鋪的數字,還找劉滿借了個算盤在打。忙活一通後站起來說:“鐵匠鋪的收入可以再高一點,我們可以打製更加精細的工具,小刀、剪刀、菜刀、屠夫刀,現在我們村的鋤頭鏟子都是鋼的,這個太浪費了。一把鋤頭做成剪刀,能賣20倍的價錢。”
“你的徒弟們會打這些工具麽?”劉遙有點不放心。
俞朝勤激動起來:“我就是吃這個飯的!鋤頭鏟子才不是我的本行呢。”眾人都笑起來。
趙世祿盤算著說:“這樣很好。你把工具賣到縣裏去,就在縣裏買了糧食運來。隻是這樣我們要去縣裏開個店。建功,你的生意又來了。”
劉遙補充道:“這個店,不能隻賣鐵器,咱們的紙張、細木工、水車,都可以在店裏賣。”
孫正剛突然站起來說道:“先生,諸位,我能不能讓小女去這個店裏學做生意?”
大家都覺得很突然。有孩子在上學的人琢磨過來了:孫巧巧有點跟不上,現在還沒分班。可是巧巧才剛十歲,能學個什麽呢?
劉遙在心裏感歎:可憐天下父母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這孫正剛為自己的女兒謀出路,平時反應挺慢的人,這下反應也快,思路也活了。正在想著,就聽李建功說:“不是我推事。我買東西的事情都忙不完,光是買鐵器和生鐵塊,都跑到廣州府了。現在賣鹽我都不管了。”
“我倒有個想法。咱們村的人不夠,能不能把叉河村的人用起來?我看黃胖子和他手下幾個人看上去也很能幹的。”劉遙冒出一個新想法。
“行啊,咱們讓他賺點錢,就能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也能讓兩個村關係更好些。”梅先卓也覺得這個方法好。
“這事要公平,咱們搞個招標,告訴大家誰都可以來做這個生意,隻要一次性買去多少鐵器,我們就跟他合作。”劉遙興致盎然地提出了招標這個概念,沒想到卻收獲了一堆奇怪的表情。
梅先卓看看大家的表情,再看大家的視線轉而集中在自己身上,咳嗽一下,一臉為難地說道:“咱們找黃胖子,是因為相信他能辦好這個事情。現在你又找黃胖子,又說誰都可以做這事,那是既不相信黃胖子,又把這事看低了。這樣黃胖子多半不會來跟你合作的。”
“.…..”劉遙非常意外,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而且黃胖子還會覺得被你羞辱了,跟你結仇。”李建功補充道。
“那,好吧,不招標,就黃胖子了。”劉遙無奈地說。
“不過他要一次買去我們五百兩銀子的貨!”梅先卓受到了啟發,惡狠狠地開出了價碼。
“給我五天時間就行。”俞朝勤愉快地說,看來他確實是厭倦了打鋤頭鏟子。劉遙不禁問他:“俞先生你鋤頭斧子都打完了麽?”
“還差一點……不過也差不多了,我先打要賣的東西,就五天時間,不耽誤的。”俞朝勤急忙解釋。
“……好吧,你好好安排”劉遙有點無可奈何。
趙世祿翻看著紙張上的數據,又跟王帶喜嘀咕了幾句後說道:“這五百兩銀子的糧食夠吃大概一個月的。黃胖子吃進這麽多貨,下次進貨估計就是半年以後了。所以還得找別的方法。”
梅家駒站起來輕聲說:“各位先生好,我這裏有個想法。”
梅先卓眼睛一瞪就要責罵,劉遙急忙開口:“家駒你說,有啥想法都歡迎!”
“聽鍾老四說,石碌港的人魚都吃不完,咱們是不是能拿鐵器去換點魚來?”梅家駒局促地問道。
“魚有啥好的?這魚要能弄來,還等你想到?拿來多了就臭了,少了還不夠人工錢的。”梅先卓還是找到機會責罵兒子。
劉遙走過去拍拍已經把頭深深低下的梅家駒,站在他身邊說道:“我看這個辦法好。魚是不好弄,不過我們可以把它曬成魚幹嘛。現在天氣正熱,幾天就能曬幹。正好又是農閑,婦女在家裏都沒事幹,可以去石碌港曬魚幹。”
孫正剛拍了拍收說道:“這魚也頂糧食的。老梅你還罵,我那個小子要是有這麽聰明我笑都笑醒了。”
李建功皺著眉頭說:“就是運進來麻煩。石碌河水流很急,逆流劃船很是費勁。”
梅先卓暫時放下跟兒子著急,安排起事務來:“建功,你還是要把手上的事情先放一下,跟黃胖子談買賣還是得你來。店裏不能沒有我們的人,你得安排幾個手下進去。至於買魚的事情,魚幹可以曬,怎麽運進來你也去一趟石碌港,看看那些船家有沒有辦法。”
王帶喜看準時機提出了數字:“如果其它作坊每個月能賺到187兩銀子,再加上魚幹每個月能買到兩千七百斤,每斤魚幹頂兩斤糧,咱們就能撐到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