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家讓一家人都很興奮,這個房間走走,那個房間看看,院子裏抬頭看星空,大樹下規劃樹屋的搭建,弄到很晚才迴屋睡覺。
按照無障礙設計的思路,劉宅沒有設門檻,院子和室內也沒有高度差。因為房屋建在山頂,所以也沒有考慮防澇排水的需要,連門前的台階都省了。可以說這個房屋在對人為侵襲和洪澇侵襲方麵的防禦性考慮就是零,跟現在的設計思路很不一樣。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一家人才能在昏暗的燈籠照明下滿屋子內外亂走。
劉遙提著燈籠走在三人的後麵,跟劉滿指點說:“提燈籠的人要在隊伍後麵,如果人數不多的話。因為直視燈籠是晃眼的,後麵有光可以照亮道路又不晃眼,是使用燈籠的最好方法。”
劉滿奇怪地問:“爸你沒到古代來過呀,這些事情你怎麽知道的?”
“你爸會琢磨。”姚英迴頭對女兒說。
“這個倒不是琢磨出來的。我小的時候跟著爹媽下放貴州農村,在沒有公路和電的地方生活過。那時的夜晚和現在一樣,太陽下山之後,要是沒有滿月,真的伸手不見五指,墨黑墨黑的。”
“那時還是用燈籠麽?”劉滿奇怪地問。
“倒是有手電筒了。不過道理一樣的。拿手電筒的人也是要走在最後。說起來,這還是你爺爺告訴我的。”
“家庭教育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呢,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也會把你們兩個教育成現代人。”姚英摸摸女兒的頭,欣慰地說。
“還是要閱讀。那個卷軸,就是我們的可汗學院。”劉遙召喚出存儲空間,拿出卷軸遞給女兒:“找到航海章節看一千字。抄就別抄了,今天太晚了。”
劉滿聳聳肩,拿過卷軸讀了起來。
第二天,一家人都睡到很晚才起床。小滿一邊煮粥一邊問:“爸,咱們今天幹啥呀?今天全村都放假,說是旬休呢。作坊裏的工人也都迴家去了,連醫院裏都沒有病人了。”
“姚英,既然醫院裏沒事,咱們去海邊吧?一家人去度個假。而且不去鹽田,去石碌河下遊的碼頭,到那裏去看看。”
“旬休病人都沒有了。”姚英嘟囔一句,便去收拾東西準備出發,一邊又想起安全來:“滿,你去叫梅家駒帶兩個人來跟我們一起走,否則路上保鏢都沒有。”
“那我們村口見。”劉滿背上自己的背包,蹦跳著出門了。
雖然這個時空沒有了保溫杯,姚英出門不必再帶好幾個杯子裝各種溫度的水,但要收拾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三個人終於走到村口,老遠就見劉滿帶著孫壯和趙飛兩個小跟班在那裏伸著脖子張望。
姚英左右看看沒有梅家駒的身影,便問女兒:“小梅呢?下地幹活去了?”
“去縣裏了。說是跟著他爸爸去弄千畝田的報備。”劉滿踢著路邊的草迴答道,看上去並不打算走。
“那咱們怎麽不走啊?”姚英奇怪地問。
“迴夫人,梅夫人也要去。”孫壯乖巧地迴答道。小滿對爸爸做了個“情況越來越糟了”的表情。劉遙笑笑,帶著兒子去路邊抓蚱蜢。
梅夫人和梅香很快到了,一行人說說笑笑往海邊走去。盡管是小冰河期,但海南的物候還是很難從四周的景物看到秋天的來臨,依舊滿目蔥綠。走出村莊之後,樹林裏不時出現各種鳥獸,讓兩個孩子興奮極了。但是很快,去海邊度假的熱情很快就被崎嶇的山路消磨幹淨。道路曲折蜿蜒,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走起來很費勁。
“趙氏建築公司呢?咋不來修個路?”劉滿開始抱怨起來。
劉遙前麵抱著兒子,後麵背著背包,走得汗流浹背。他把背包聳了聳說:“到碼頭的路多半是要後年再修了。你那些做會計的手下沒跟你說?我讓她們在做發展規劃呢。”
“說了,我懶得聽。”劉滿大大咧咧地迴了一句。
“你就是這樣,不肯花功夫。”劉遙責備一句,接著說道:“我要先造好水壩,盡量多開墾農田,然後招來盡量多的人,馬上就去開鐵礦,煉鋼,出兵器,之後才能顧到修通到碼頭的路,那時也是我們需要發展海上力量的時候了。”
“煉鋼不用煤麽?你好像說過要從越南買煤,那不是要從碼頭過來麽?”
“好樣的。你還記著這個。前期煉鋼都用木炭。消耗量不大的情況下,就地燒木炭比漂洋過海去越南買煤省錢。要到後期規模大了之後,去越南買煤才合算。”
“所以要到那個時候,我們去海邊的路才會修好?在此之前我們去海邊玩一直都會是這樣搞體力訓練一樣?”劉滿不無遺憾地問道。
劉遙笑了起來,說道:“那不一定。到時候可能主要依靠石碌河的水運,不必修寬敞的大路。實際上我們今天也可以坐船去碼頭的,我隻是希望讓你們多運動運動,鍛煉一下下肢力量。”
“是哦!可以坐船去的!”劉滿叫了起來,氣滿臉通紅:“那我們為啥不坐船?!”。
“說了是訓練下肢力量嘛。”劉遙戒備地走遠一些,以免被女兒踢到。
聊著天走路比較不覺得累。很快就來到了石碌河入海口的碼頭。所謂碼頭,實際上隻是從河口的泥灘延伸出去的一道木質棧橋。泥灘本身沒有任何建設,就那麽原生態地袒露著。棧橋邊停著幾艘艏木船,都放下了船帆,隨著波浪起伏著。
“船頭彎彎翹起的,是什麽船啊?”劉遙考劉滿昨天才從秘笈上看的知識。
“應該是阿拉伯國家的。”
“我們叫阿刺伯。這船不快,裝的東西也少。還有一種船身方方的,那是紅毛番的船,跑得更快,裝的也多,船上還有很多大炮。”趙飛在一旁介紹道。
“他們一般都帶來什麽貨品呢?”劉滿問道。
“主要是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寶石、香料、藥材,也有毛毯、棉布、棉花,還有各種雜貨。”
“有各種礦石麽?”劉遙問道。
“不多。平時用到的礦就是銅、硫磺、硝石、膽礬之類,銅和硫磺是紅毛番帶來的多,據說來自日本國。硝石苗人就有,不必跟海商貿易。明礬蘇打膽礬之類,一般都從廣東府購買。”
“跟這些海商都怎麽交易?”
“有時候以貨易貨。也有用銀子或銅板交易的。錢貨當麵交清。”
“你咋知道這麽多?”姚英突然插進來問了個不相幹的問題。
“我們村也跟他們做貿易的呀,所以知道一些。平時主要是李建功在操辦。”趙飛迴答到。
不論哪個時空,海邊的景色都是這樣:潔白的沙灘和碧藍的海水,海鷗在鑲著白邊的海浪上翻飛。不同的是,眼前有數量巨大的野生生物。沙灘上螃蟹跑來跑去,海水裏不時跳起體型巨大的魚,身後的樹林裏,不時竄出幾隻野豬,樹上總是有猴群跳來跳去,在所有這些地方,活躍著各種各樣飛來飛去的鳥,天空裏更是充滿了它們的身影,有些顏色很鮮豔,有些拖著長長的尾巴。
“咱們把這個地方買下來,建個度假別墅好不好?”姚英興致勃勃地問道。
“不好。這裏礁石太多,沙灘太少,度假不是很舒服,倒是適合用來做碼頭。人們選擇這個地方做碼頭不是偶然的。”劉遙指著更遠的地方大片的沙灘說道:“那邊沙灘平整開闊的地方,將來我們一定把它拿下。這個時空的人應該還不會知道海景房的價值。”
“是啊,這麽好的海景,這麽好的環境。你看這些動物到處都是,實在是做夢一樣。”
“姚英,咱們一定要把這個美好的環境保護好,哪怕我必須用大炮來保護,也在所不惜。”劉遙感慨地對老婆說。
“那你不是成為激進環保分子了麽?”姚英奇怪地問道。在原來的世界裏,劉遙從來都遠離那些缺乏理性的激進行為,絕對不會說出用大炮保護環境的話來。
“不是激進環保,而是堅決推行環保措施。我們有完整的科技和對環境保護的足夠了解,現在的環境又還沒有被破壞,可以製定出非常有價值的環保措施,值得去強製推行。”
在原來的時空,劉遙一家也經常野炊,在這個沒有很多方便食品的這個時空,自然也是很快就壘起石頭生起火來。望著用火鐮費勁打火的孫壯,劉遙對女兒說:“還記得我們用鎂棒在馬來西亞的森林裏點火嗎?當時已經覺得非常不方便,跟這個比,又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劉滿搖搖頭說:“不見得,他們用火鐮熟練得很,很快的。”
說話間,炊煙就已經升起。劉滿給了一個“你看”的表情,帶弟弟跑去沙灘上抓螃蟹。可惜螃蟹跑來跑去的速度很快,而且隨時會鑽迴沙子裏去,姚英看了一會兒,從背包裏拿出一包大餅對梅香說:“看來是指望不上螃蟹了。隻要能找點東西來煮個湯,咱就能讓這群人吃飽。”
兩個保鏢點起了火,效率很高地找來很多柴火,一人折了根樹枝,拿出魚鉤魚線就去釣魚。所謂野炊,對現代人來說是種情趣和技能,對這個時空的人來說,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梅夫人讓梅香照看著燒水,帶著姚英和劉滿姐弟兩往礁石邊走去。退潮留下的淺水坑裏滯留了很多魚和章魚海膽之類,很快就抓了一大堆。色彩斑斕的淺海生物讓兩個小孩非常興奮,玩得很開心。
劉遙沒有參加這些活動,一個人脫了衣褲遊進海裏,還不時潛入水底,午飯做好的時候才氣喘籲籲地迴到沙灘。
“這地方做碼頭很不錯,石質暗礁,水位很深。水底也很幹淨,估計不會淤積泥沙。”劉遙大口喝著魚湯,顯然是累壞了。
“山那邊是有個碼頭的。我們要是坐船來就是到碼頭。”趙飛指著晚霞開始出現的山頭說道。
“那邊也有一個村莊,人數不必叉河村少,就叫做石碌港的。說起來很是不錯,又可以打漁,又可以跟番邦做生意,旁邊田地也多,隻是每年都會糟幾次海盜,所以日子也過得不如意。”梅夫人在一旁補充到。
“爸,你看我抓的東西。”劉滿捧來一個椰子殼,裏麵泡著一些貝殼、海葵和海膽,還有一隻小小的章魚,不時往外爬。劉則跟在後麵興奮地喊著:“小魚!小魚!”
“真是漂亮。滿,你可以考慮建這個時空的生物圖譜。這是我們的卷軸裏麵缺少的知識。不過說好啊,這一椰子殼的生物,這裏玩玩可以,走的時候要把它們丟迴海裏去。”劉遙跟女兒約定。
“為什麽?這些東西我們吃都可以,為啥不能帶迴去養著?”劉滿抗議起來。
“吃可以,那是正當的需要。帶迴去畫成生物圖譜之後,吃掉或者扔掉,也可以。或者有了足夠的設備和經驗,帶迴去作為觀賞用途養起來,也可以。但是這麽隨隨便便帶走,養過夜死一半,養到明天全死光的搞法,沒有一點意義,我們肯定不會去做。”劉遙說得很認真。
“那又沒有法律規定。”劉滿還是舍不得丟棄這些五顏六色的生物。
“很幸運的是,我們有可能成為法律的製定者。或者說,至少成為法律的執行典範。我們必須以身作則把文明展示在這個世界裏。這麽說吧,你看你養死的那隻錦雞,多麽可惜。它本來是可以在森林裏好好生活的。”
“是啊。”劉滿點點頭,遺憾的歎息了一聲,拉起弟弟的手說:“來,我們再看看,就去把它們放了”。
看著這一幕,梅夫人問道:“先生,我感覺你的想法好像是要讓你周圍的東西一點都不變?”
“不是的。你看我築壩攔河,開山造屋,改變大得很。我願意保護的,是這些生靈,他們跟我們一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除了合理的原因,我們不應該隨便殺死他們。”
梅夫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劉遙說:“這個合理的原因,怕是也難確定。我們村周圍,原來有不少鸚鵡,就是因為羽毛好看,幾乎被捉光了。捉鳥賣錢養家糊口,也是合理的原因吧。”
劉遙對梅夫人說:“是,這事不是很簡單。那麽對我們來說,有個方法,有個判斷的依據,就是很重要的。我這裏有方法,可是要很久以後才會有會做的人。不過我早晚會去把這事做起來。”
迴頭看看晚霞布滿的天空,來時道路已經顯得昏暗,隱藏在熱帶叢林裏幾乎看不出,劉遙攬過妻子,輕聲地對她說:“別看現在毫不起眼,一年以後,你看現在這片沙灘,這條道路,這片土地,一切都會不同。”
?
按照無障礙設計的思路,劉宅沒有設門檻,院子和室內也沒有高度差。因為房屋建在山頂,所以也沒有考慮防澇排水的需要,連門前的台階都省了。可以說這個房屋在對人為侵襲和洪澇侵襲方麵的防禦性考慮就是零,跟現在的設計思路很不一樣。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一家人才能在昏暗的燈籠照明下滿屋子內外亂走。
劉遙提著燈籠走在三人的後麵,跟劉滿指點說:“提燈籠的人要在隊伍後麵,如果人數不多的話。因為直視燈籠是晃眼的,後麵有光可以照亮道路又不晃眼,是使用燈籠的最好方法。”
劉滿奇怪地問:“爸你沒到古代來過呀,這些事情你怎麽知道的?”
“你爸會琢磨。”姚英迴頭對女兒說。
“這個倒不是琢磨出來的。我小的時候跟著爹媽下放貴州農村,在沒有公路和電的地方生活過。那時的夜晚和現在一樣,太陽下山之後,要是沒有滿月,真的伸手不見五指,墨黑墨黑的。”
“那時還是用燈籠麽?”劉滿奇怪地問。
“倒是有手電筒了。不過道理一樣的。拿手電筒的人也是要走在最後。說起來,這還是你爺爺告訴我的。”
“家庭教育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呢,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也會把你們兩個教育成現代人。”姚英摸摸女兒的頭,欣慰地說。
“還是要閱讀。那個卷軸,就是我們的可汗學院。”劉遙召喚出存儲空間,拿出卷軸遞給女兒:“找到航海章節看一千字。抄就別抄了,今天太晚了。”
劉滿聳聳肩,拿過卷軸讀了起來。
第二天,一家人都睡到很晚才起床。小滿一邊煮粥一邊問:“爸,咱們今天幹啥呀?今天全村都放假,說是旬休呢。作坊裏的工人也都迴家去了,連醫院裏都沒有病人了。”
“姚英,既然醫院裏沒事,咱們去海邊吧?一家人去度個假。而且不去鹽田,去石碌河下遊的碼頭,到那裏去看看。”
“旬休病人都沒有了。”姚英嘟囔一句,便去收拾東西準備出發,一邊又想起安全來:“滿,你去叫梅家駒帶兩個人來跟我們一起走,否則路上保鏢都沒有。”
“那我們村口見。”劉滿背上自己的背包,蹦跳著出門了。
雖然這個時空沒有了保溫杯,姚英出門不必再帶好幾個杯子裝各種溫度的水,但要收拾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三個人終於走到村口,老遠就見劉滿帶著孫壯和趙飛兩個小跟班在那裏伸著脖子張望。
姚英左右看看沒有梅家駒的身影,便問女兒:“小梅呢?下地幹活去了?”
“去縣裏了。說是跟著他爸爸去弄千畝田的報備。”劉滿踢著路邊的草迴答道,看上去並不打算走。
“那咱們怎麽不走啊?”姚英奇怪地問。
“迴夫人,梅夫人也要去。”孫壯乖巧地迴答道。小滿對爸爸做了個“情況越來越糟了”的表情。劉遙笑笑,帶著兒子去路邊抓蚱蜢。
梅夫人和梅香很快到了,一行人說說笑笑往海邊走去。盡管是小冰河期,但海南的物候還是很難從四周的景物看到秋天的來臨,依舊滿目蔥綠。走出村莊之後,樹林裏不時出現各種鳥獸,讓兩個孩子興奮極了。但是很快,去海邊度假的熱情很快就被崎嶇的山路消磨幹淨。道路曲折蜿蜒,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走起來很費勁。
“趙氏建築公司呢?咋不來修個路?”劉滿開始抱怨起來。
劉遙前麵抱著兒子,後麵背著背包,走得汗流浹背。他把背包聳了聳說:“到碼頭的路多半是要後年再修了。你那些做會計的手下沒跟你說?我讓她們在做發展規劃呢。”
“說了,我懶得聽。”劉滿大大咧咧地迴了一句。
“你就是這樣,不肯花功夫。”劉遙責備一句,接著說道:“我要先造好水壩,盡量多開墾農田,然後招來盡量多的人,馬上就去開鐵礦,煉鋼,出兵器,之後才能顧到修通到碼頭的路,那時也是我們需要發展海上力量的時候了。”
“煉鋼不用煤麽?你好像說過要從越南買煤,那不是要從碼頭過來麽?”
“好樣的。你還記著這個。前期煉鋼都用木炭。消耗量不大的情況下,就地燒木炭比漂洋過海去越南買煤省錢。要到後期規模大了之後,去越南買煤才合算。”
“所以要到那個時候,我們去海邊的路才會修好?在此之前我們去海邊玩一直都會是這樣搞體力訓練一樣?”劉滿不無遺憾地問道。
劉遙笑了起來,說道:“那不一定。到時候可能主要依靠石碌河的水運,不必修寬敞的大路。實際上我們今天也可以坐船去碼頭的,我隻是希望讓你們多運動運動,鍛煉一下下肢力量。”
“是哦!可以坐船去的!”劉滿叫了起來,氣滿臉通紅:“那我們為啥不坐船?!”。
“說了是訓練下肢力量嘛。”劉遙戒備地走遠一些,以免被女兒踢到。
聊著天走路比較不覺得累。很快就來到了石碌河入海口的碼頭。所謂碼頭,實際上隻是從河口的泥灘延伸出去的一道木質棧橋。泥灘本身沒有任何建設,就那麽原生態地袒露著。棧橋邊停著幾艘艏木船,都放下了船帆,隨著波浪起伏著。
“船頭彎彎翹起的,是什麽船啊?”劉遙考劉滿昨天才從秘笈上看的知識。
“應該是阿拉伯國家的。”
“我們叫阿刺伯。這船不快,裝的東西也少。還有一種船身方方的,那是紅毛番的船,跑得更快,裝的也多,船上還有很多大炮。”趙飛在一旁介紹道。
“他們一般都帶來什麽貨品呢?”劉滿問道。
“主要是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寶石、香料、藥材,也有毛毯、棉布、棉花,還有各種雜貨。”
“有各種礦石麽?”劉遙問道。
“不多。平時用到的礦就是銅、硫磺、硝石、膽礬之類,銅和硫磺是紅毛番帶來的多,據說來自日本國。硝石苗人就有,不必跟海商貿易。明礬蘇打膽礬之類,一般都從廣東府購買。”
“跟這些海商都怎麽交易?”
“有時候以貨易貨。也有用銀子或銅板交易的。錢貨當麵交清。”
“你咋知道這麽多?”姚英突然插進來問了個不相幹的問題。
“我們村也跟他們做貿易的呀,所以知道一些。平時主要是李建功在操辦。”趙飛迴答到。
不論哪個時空,海邊的景色都是這樣:潔白的沙灘和碧藍的海水,海鷗在鑲著白邊的海浪上翻飛。不同的是,眼前有數量巨大的野生生物。沙灘上螃蟹跑來跑去,海水裏不時跳起體型巨大的魚,身後的樹林裏,不時竄出幾隻野豬,樹上總是有猴群跳來跳去,在所有這些地方,活躍著各種各樣飛來飛去的鳥,天空裏更是充滿了它們的身影,有些顏色很鮮豔,有些拖著長長的尾巴。
“咱們把這個地方買下來,建個度假別墅好不好?”姚英興致勃勃地問道。
“不好。這裏礁石太多,沙灘太少,度假不是很舒服,倒是適合用來做碼頭。人們選擇這個地方做碼頭不是偶然的。”劉遙指著更遠的地方大片的沙灘說道:“那邊沙灘平整開闊的地方,將來我們一定把它拿下。這個時空的人應該還不會知道海景房的價值。”
“是啊,這麽好的海景,這麽好的環境。你看這些動物到處都是,實在是做夢一樣。”
“姚英,咱們一定要把這個美好的環境保護好,哪怕我必須用大炮來保護,也在所不惜。”劉遙感慨地對老婆說。
“那你不是成為激進環保分子了麽?”姚英奇怪地問道。在原來的世界裏,劉遙從來都遠離那些缺乏理性的激進行為,絕對不會說出用大炮保護環境的話來。
“不是激進環保,而是堅決推行環保措施。我們有完整的科技和對環境保護的足夠了解,現在的環境又還沒有被破壞,可以製定出非常有價值的環保措施,值得去強製推行。”
在原來的時空,劉遙一家也經常野炊,在這個沒有很多方便食品的這個時空,自然也是很快就壘起石頭生起火來。望著用火鐮費勁打火的孫壯,劉遙對女兒說:“還記得我們用鎂棒在馬來西亞的森林裏點火嗎?當時已經覺得非常不方便,跟這個比,又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劉滿搖搖頭說:“不見得,他們用火鐮熟練得很,很快的。”
說話間,炊煙就已經升起。劉滿給了一個“你看”的表情,帶弟弟跑去沙灘上抓螃蟹。可惜螃蟹跑來跑去的速度很快,而且隨時會鑽迴沙子裏去,姚英看了一會兒,從背包裏拿出一包大餅對梅香說:“看來是指望不上螃蟹了。隻要能找點東西來煮個湯,咱就能讓這群人吃飽。”
兩個保鏢點起了火,效率很高地找來很多柴火,一人折了根樹枝,拿出魚鉤魚線就去釣魚。所謂野炊,對現代人來說是種情趣和技能,對這個時空的人來說,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梅夫人讓梅香照看著燒水,帶著姚英和劉滿姐弟兩往礁石邊走去。退潮留下的淺水坑裏滯留了很多魚和章魚海膽之類,很快就抓了一大堆。色彩斑斕的淺海生物讓兩個小孩非常興奮,玩得很開心。
劉遙沒有參加這些活動,一個人脫了衣褲遊進海裏,還不時潛入水底,午飯做好的時候才氣喘籲籲地迴到沙灘。
“這地方做碼頭很不錯,石質暗礁,水位很深。水底也很幹淨,估計不會淤積泥沙。”劉遙大口喝著魚湯,顯然是累壞了。
“山那邊是有個碼頭的。我們要是坐船來就是到碼頭。”趙飛指著晚霞開始出現的山頭說道。
“那邊也有一個村莊,人數不必叉河村少,就叫做石碌港的。說起來很是不錯,又可以打漁,又可以跟番邦做生意,旁邊田地也多,隻是每年都會糟幾次海盜,所以日子也過得不如意。”梅夫人在一旁補充到。
“爸,你看我抓的東西。”劉滿捧來一個椰子殼,裏麵泡著一些貝殼、海葵和海膽,還有一隻小小的章魚,不時往外爬。劉則跟在後麵興奮地喊著:“小魚!小魚!”
“真是漂亮。滿,你可以考慮建這個時空的生物圖譜。這是我們的卷軸裏麵缺少的知識。不過說好啊,這一椰子殼的生物,這裏玩玩可以,走的時候要把它們丟迴海裏去。”劉遙跟女兒約定。
“為什麽?這些東西我們吃都可以,為啥不能帶迴去養著?”劉滿抗議起來。
“吃可以,那是正當的需要。帶迴去畫成生物圖譜之後,吃掉或者扔掉,也可以。或者有了足夠的設備和經驗,帶迴去作為觀賞用途養起來,也可以。但是這麽隨隨便便帶走,養過夜死一半,養到明天全死光的搞法,沒有一點意義,我們肯定不會去做。”劉遙說得很認真。
“那又沒有法律規定。”劉滿還是舍不得丟棄這些五顏六色的生物。
“很幸運的是,我們有可能成為法律的製定者。或者說,至少成為法律的執行典範。我們必須以身作則把文明展示在這個世界裏。這麽說吧,你看你養死的那隻錦雞,多麽可惜。它本來是可以在森林裏好好生活的。”
“是啊。”劉滿點點頭,遺憾的歎息了一聲,拉起弟弟的手說:“來,我們再看看,就去把它們放了”。
看著這一幕,梅夫人問道:“先生,我感覺你的想法好像是要讓你周圍的東西一點都不變?”
“不是的。你看我築壩攔河,開山造屋,改變大得很。我願意保護的,是這些生靈,他們跟我們一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除了合理的原因,我們不應該隨便殺死他們。”
梅夫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劉遙說:“這個合理的原因,怕是也難確定。我們村周圍,原來有不少鸚鵡,就是因為羽毛好看,幾乎被捉光了。捉鳥賣錢養家糊口,也是合理的原因吧。”
劉遙對梅夫人說:“是,這事不是很簡單。那麽對我們來說,有個方法,有個判斷的依據,就是很重要的。我這裏有方法,可是要很久以後才會有會做的人。不過我早晚會去把這事做起來。”
迴頭看看晚霞布滿的天空,來時道路已經顯得昏暗,隱藏在熱帶叢林裏幾乎看不出,劉遙攬過妻子,輕聲地對她說:“別看現在毫不起眼,一年以後,你看現在這片沙灘,這條道路,這片土地,一切都會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