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軍大本營扣下了包括坦克在內的大批物資,轉手撥給了中部軍團,致使坐鎮撫順的高桂滋南部軍團機動兵力嚴重不足,隻有一個不滿編的裝甲師。
現在這種危急的時刻,不滿編也要上了。
高桂滋當即決定,抽調手頭所能出動兩個坦克營、一個裝甲步兵營、二個自行火炮營,以及五個步兵營,組成一個支隊,由他親自率領,直接從撫順出發沿著公路前進直撲新賓堡。按照軍團臨時指定的反擊計劃,在新賓堡會合那裏駐守的兩個步兵營後,第一時間展開反擊。
隻是駐守新賓堡的兩個多步兵營,能否擋住蝗蟲般湧來的關東軍部隊進攻,尤其是能否頑強抵抗到後方大部隊增援到來還未可知。
新賓堡以東的地區,除了少數堅固支撐點,其他地區能否堅持到主力反擊迴去,北方軍已經不抱希望了。東昌台就是被日本傘兵突襲攻占的,三棵榆樹駐紮的一個重炮營,沒有理由不成為日本傘兵的重點突襲目標。
事實上,三棵榆樹的北方軍依然打得十分頑強,趙壽山鬼使神差般帶來的兩個步兵連兵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舔了舔從頭發上流下來的雨珠,眼尖的趙壽山有些驚訝地看著天空中低飛的數十架日軍運輸機,濃厚的雨雲幾乎就要沾著飛機的尾舵了。
這種隨時打雷的雨天,日本人還敢飛過來?他們的指揮官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想到這裏趙壽山不禁也為日本飛行員的悍勇敬佩不已。
但是,運輸機低空排著整齊的隊形飛過來,難道是欺負我們沒有防空武器嗎?趙壽山頓時有些稀裏糊塗了。
搞不清楚沒關係,等到日本運輸機群飛臨三棵榆樹上空時,重炮營配備的三門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毫不猶豫地嘭嘭嘭開火了。
刹那間,躲著雨雲飛行的日軍運輸機群就炸鍋了。
東昌台的突襲成功,看來並沒有讓日本傘兵的黴運散去多少。緊接著的一幕,讓心急如焚的日軍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
為了躲避實際上不知道打到哪裏去的炮彈,幾架日軍運輸機,渾然不考慮保持隊形的穩定性,倉惶地甩起來大動作側彎。
結果一架轉彎的運輸機,非常幹脆地撞在了另外一架繼續直飛的運輸機上,一團劇烈的火光之後,四散而飛的各種零碎件帶著濃煙墜向地麵。
這一下子,驚出一身冷汗的的日軍運輸機都四散逃逸了。
終於,在博福斯防空炮不懈的努力下,一架運輸機的機尾被擊中了,燃起了熊熊火焰,濃煙拉出很長一段。
已經隊形混亂的日軍運輸機,頃刻間徹底亂了,再也顧不上是不是到達指定位置的要求,提前打開艙門通知傘兵空降。
天空中頓時傘花朵朵,但是亂七八糟,散落得到處都是,還有一些傘兵明顯扛不住大風的吹拂,直接被吹向通化那邊了。
放完了傘兵的日軍運輸機,轉頭就往朝鮮方向飛去,結果又經過了三棵榆樹上方空域。
博福斯防空炮不負眾望,再一次擊中了一架返航的運輸機。失去動力的日軍運輸機,帶著火光,不停翻著滾向下方墜落。
眼看就要墜向一處山坡叢林的那一刻,隻見叢林裏哀嚎著向外狂奔出一大批日軍軍官。
巨大爆炸將那處叢林炸出了一個大坑,燃燒起的火焰瞬間覆蓋方圓數十米,很快就被淅淅瀝瀝的雨滴澆滅了,但是那些在地麵四散而逃的軍官卻大多沒能逃脫死亡的厄運。
還在後山交火的雙方都懵了片刻,搞什麽呀,日本人自己的運輸機居然將地麵指揮進攻的主要軍官一鍋端了。
更離譜的事情繼續發生了。
慌亂中跳傘的很多日本傘兵,竟然傻乎乎地選擇了一處看似比較平坦的坡地降落。
而這塊坡地,正好處在三棵榆樹山村和西南山頭之間,成夾擊之勢的北方軍官兵仿佛練習打靶一樣,輕輕鬆鬆地將這百餘名日本傘兵從半空中一直打到地麵,全部擊斃在了這塊空地上。
最後隻有一百多名傘兵完成集結,狼狽地和第一批空降的傘兵殘部集合。
但是雙方一會合之後,才發現剩下的兵力居然湊不齊一個中隊,幾名指揮官也或死或殘,部隊的士氣低落至極。過了一會兒,完全失去的信心,轉頭往西潰向東昌台,日本傘兵突襲三棵榆樹的計劃徹底放棄。
騰出手來的重炮營,馬上組織人手拉開炮衣,打開彈箱,接通前線聯絡,計算射擊諸元,準備對東麵更加殘酷的戰場進行遠程支援。近戰純粹是個渣的240毫米榴彈炮,終於可以發揮作用了。
重炮營裝備的六門240毫米榴彈炮,最大的作用,就是削平山頭,或者創造池塘,亦或是幹脆來一次大麵積坍塌。
幾發重炮過去之後,東南山頭已經岌岌可危即將失守的防線,忽然就穩定下來,因為前沿數百米開外出現了數個巨大的隕石坑,黑土混雜著紅泥,誰也不知道究竟裏麵是泥土多還是肉屑多,讓人毛骨悚然。
東南山頭已不足半數的步兵連,趁機派出人手,接應了不少潰退下來的北方軍散兵,盡可能地增強自己的抵抗實力。
重炮營越發開始活躍起來,方圓十餘裏地域都在重炮火力覆蓋之下。正趁亂挺進的關東軍各部隊頓時魂飛魄散,倉惶往南或往北逃離。
通化關東軍總部看著地圖上刺眼的三棵榆樹,愕然無語了。
整個部署已經全部亂套了。東昌台是順利拿下來了,但是必經之路上的三棵榆樹卻成了致命的咽喉刺,牢牢地擋住了關東軍主力大跨步西進的步伐。
調動通化的105毫米九一式野炮推進炮擊不是不可以,隻是運送這些笨重的火炮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並且炮擊的效果無法評判,究竟是射程不足的日軍火炮群被幹掉,還是射速緩慢的北方軍重炮營被摧毀都是未知數。
咬牙切齒的關東軍高層,隻好大罵一通愚蠢的日本傘兵部隊,派他們去的目的就是為了突襲解決這個重炮營,沒想到卻搞砸了。
很快,新的命令下達到反擊的關東軍各師團,除了留下足夠兵力圍困那些還在死守的北方軍堅固支撐點外,主力繞路西進,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東昌台。那裏有足夠的武器彈藥輜供關東軍反擊部隊揮霍。
各路死守待援的北方軍支撐點,很快就將大隊日軍沒有攜帶重武器翻山而過的情報,及時報告給了軍團總部。
葫蘆島大本營,這時候也總算知道趙壽山莫名其妙的跑到了三棵榆樹。
“長官,大本營再次來電,問我們能不能確保摧毀東昌台的軍火庫?”作戰參謀第二次向趙壽山遞來大本營急電,現在已經不是心疼物資的時候。
趙壽山苦笑不已,“我又不是神仙,地圖上直線距離都超過四十華裏,都快到m1重型榴彈炮的最遠射程了,誤差非常大,而且也得不到觀察哨糾正。”
苦思冥想未果後,趙壽山把手中的鉛筆一扔,惱火地說,“不管了,調動五門重炮,按照殺傷半徑劃五個邊緣重疊的炮擊目標,犁一遍算了。”還要留一門繼續支援東麵戰線。
“長官,我們的炮彈並不是很多。”一邊的重炮營長提醒。
“沒關係,估計隻要三輪,基本上就有可能打到彈藥堆了。”趙壽山不以為然。
調整炮位花費了大量時間,真正的射擊時間卻沒有用多少,因為第二輪就集中了那些成堆的彈藥輜重。
地震般的巨大爆炸,傳遍了百裏方圓,數不清的人因為劇烈晃動而跌倒在地,稍微近一點的,甚至出現了短暫的失聰現象。
等到翻山越嶺上氣不接下氣的關東軍師團趕到東昌台,眼前隻有一片蕩然無存的黑色死亡荒穀,四周的山坡還在悉悉索索地往下坍塌。
隨後,是殺氣騰騰的高桂滋親自指揮的北方軍反擊部隊趕到了。半個小時後,接到大本營緊急指令,東部軍團增援的兩個步兵師到達東昌台以北的南山城子一帶,南下投入戰鬥。
第二零五章 交易
碰上走了黴運的傘兵部隊,即使驕狂的關東軍也隻能嗚唿哀哉了。
在付出了沉重代價之後,據守通化的關東軍先後調動五個步兵師團,還獲得朝鮮軍的運輸機部隊和日本陸軍傘兵部隊的支援,對奉海鐵路突然發動反攻,重創了當麵的北方軍南部軍團,勉強是達到了戰術目的。
北方軍卻借助三棵榆樹的固守,成功遲滯和破壞了關東軍的反攻節奏,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抽調增援部隊發動反擊,以傷亡兩萬多人的代價,斃傷通化關東軍超過四萬多人。損失較大的南部軍團,被迫將麾下部隊輪番休整補充,暫時失去了進攻能力。
但是,由中部軍團負責的進攻金州關東軍計劃,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依然是堅定地往前推進。在坦克、炸藥包、重炮地合力下,中部軍團甚至還提前一天奪取了金州南山防線的幾處關鍵製高點。
金州關東軍部隊所遇到的火力打擊實在太過兇狠,傷亡同樣高達四萬多人,在防守要點已經失守的情況下,殘存部隊被迫全線撤退,退入了號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
攻破金州防線,中部軍團亦是付出了上萬人傷亡,但是主要實力和技術兵器並未受到嚴重損失,依然具有發動下一步攻勢的能力。這就讓千辛萬苦籌劃通化反攻的關東軍大傷腦筋,原本準備借助反攻徹底打亂北方軍進攻步驟的戰役目的頓時化為泡影。
到了此時,無論是東京,還是葫蘆島,都已經明白東北戰局變化再也不可扭轉,找準下一步戰略部署的定位才是後續的關鍵了。
焦頭爛額的東京大本營還沒有對東北戰局進行研討,美國人的太平洋攻勢終於重新發動了。
瓜島血戰為美國人轉入戰時動員體係贏得了時間,到了民國三十二年秋,工業實力強大的美國人終於緩過勁,龐大的戰爭機器全力發動起來。
光是在去年,美國軍工企業就一口氣下水了三十五艘包括護航航母在內的航空母艦。在一年多時間裏,前後損失了四架航空母艦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居然很快就獲得了八艘嶄新的主力航母,也就是滿載排水量超過三萬四千噸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母,在艦尾與艦首各設有一組攔阻索,能阻攔降落重量達5.4噸的艦載機。艦體分隔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即使屢受重創,也難以輕易沉沒。其防空火力也是非常兇狠,十二門127毫米高炮負責對付遠距離目標,其中有些可進行簡單的雷達火控,另外還有八座四聯裝博福斯防空炮以及四十六門單裝厄利空防空炮,用以對付中近距離目標。
其艦載機聯隊,主要包括兩個中隊的戰鬥機,兩個中隊的轟炸機,以及一個個中隊的偵查機,共九十架作戰飛機。與陸軍普遍的四機編組方式不同,美國海軍艦載機中隊一般都使用三個六機編組,以至於每個艦載機中隊飛機數量高達十八架。
這也和美國人的財大氣粗很有關聯。
美國人也喜歡高喊用以量取勝,但是實際上卻是準備用金錢堆死敵人,技術兵器的編製明顯多出一籌,而且質量和作戰效能也不錯。
蘇俄人卻是實實在在用數量耗死敵人,但是工業基礎明顯跟不上,以至於隻飛十幾個小時的戰鬥機、用鐵錘砸換擋的坦克、隻講火力不講精度的衝鋒槍等層出不窮,隻要能夠簡化工藝減少耗材的辦法都會立即應用。在技術兵器作戰效率不足的情況下,最廉價的人海戰術被不斷重複也就在所必然了。
吉爾伯特群島登陸作戰即將打響的時候,負責作戰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擁有主力航母十一艘,護航航空母艦十八艘,艦載機達到九百二十架之多,加上臨時配屬的海軍陸戰和陸軍步兵師,以及部分岸基作戰飛機,實力空前強大。
而在同一時期,日本兩年總共下水包括護航航母在內的航空母艦不過十三艘,補充到聯合艦隊不過是不過三艘輕型航母和兩艘改裝過來的主力航母罷了。日本海軍的輕型航母,其作戰效力類似於美國人的護航航母。改裝航母的噸位,也隻是三萬噸以下而已。
更麻煩的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訓練飛機和油料,老練的優秀飛行員又傷亡殆盡導致教官都不夠,日本飛行員補充計劃進展緩慢。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即使得到了新補充的航母和戰鬥機,也無法起航南下參戰,因為沒有足夠的飛行員。
以至於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發動吉爾伯特群島登陸作戰時,守備日軍居然未能達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海空支援,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麵。
但是兵強馬壯的美國人,顯然是有些輕視了,同樣碰上了死守的日軍和頑固的堡壘工事,在坦克等重武器受阻於珊瑚礁未能及時上岸的情況下,亦是一籌莫展,屢屢碰壁,傷亡巨大。
所幸參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部隊,曾經參加過大半年前的瓜島血戰,很快就反應過來,重新用上來當初行之有效的人工爆破攻擊方式,總算打開了局麵。
為了救急,在華盛頓緊急聯絡之後,美國軍方駐蘭州代表帶上幾名技術專家,連夜坐上飛機趕到了剛剛被攻占的金州南山防線,實地查看關東軍的堡壘工事殘骸,詢問北方軍攻克的方式方法。
在幾處被日軍主動拋棄的完備工事麵前,美軍和北方軍的聯合技術小組,使用各種方式對防禦工事進行了試爆,草草得出一個結論,要想正麵摧毀這樣堅固的工事,隻有慢速精確射擊,並發射大口徑延時引信炮彈才能奏效。
知道有辦法就行,美國人的戰列艦大多都是355毫米口徑以上的聯裝主炮,甚至還有更大的406毫米口徑,隻要解決掉島嶼上大口徑的岸防炮,戰列艦抵近射擊延時引信炮彈就完全可行了。
即使因為水深不夠的原因,無法使用戰列艦,美國人大量編製的巡洋艦火力也是具有威力的,其主炮要麽是152毫米,要麽是203毫米的重型火炮。
轟隆隆的重炮射擊,此後就不斷響徹在太平洋上,高高昂起的厚重炮管向著遠方的島嶼傾瀉著臨時改裝了延時引信的重炮炮彈,美國人完全有這個技術能力。
北方軍也意外得到了額外的好處,幾架c-47運輸機不遠萬裏地從美國本土運來了同樣改裝了延時引信的240毫米口徑榴彈。美國陸軍也裝備有這種m1巨炮,延時引信的炮彈更是早就研發了,隻是忘記在軍需倉庫罷了。
於是,無論是在太平洋島嶼的日軍,還是在東北盤踞的關東軍,都悲催了,足夠穿透厚重堡壘的大口徑重炮使用了延時引信炮彈之後,對付那些厚度不是太恐怖的永備性工事,簡直就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在強大的攻勢麵前,美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登陸作戰迅速扭轉戰局,太平洋戰場上的首**規模反攻眼看就要勝利在望。
北方軍趁機提前發動了對旅順要塞的攻擊。
此時,北非戰場已恢複平靜,盟軍徹底解除了德意軍隊占領北非的威脅,西西裏島也已被盟軍攻占,意大利政府投降,沉重打擊了猖獗一時的法西斯勢力。
在這種形勢下,美英兩國領導在埃及開羅會麵,商討和協調下一步戰略步驟。作為太平洋戰場的重要盟友,中國政府也受到美國人的邀請。美國人猶豫再三後,邀請函送給了始終號稱中央政府的南京政權。
隻是傲慢的英國紳士,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在會議準備公告的宣言草稿中,英國談判代表認為無需明確寫出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應歸還中華民國,而是隻需寫上滿洲、台灣和澎湖必須由日本放棄即可。
征求意見的時候,得到英美首腦親切接見的蔣光頭早已受寵若驚,笑的傻乎乎不已,居然對文稿的變化沒有任何意見。幸好一同參加的幕僚大急,越權發表反駁意見。
美國人還需要中國軍隊拚命,對中國人的意見較為重視,思量一番後讚同了中國人的意見。英國人一見勢弱,很快就轉變立場,同意將此句話改為被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特別是滿洲和台灣,應歸還中華民國。
這還沒有完。
在整個會議上,蔣光頭隻是被動的應對英美兩國的提議,對於爭取中國的戰爭紅利根本不置一詞。到最後,連美國首腦都看不下去了,幾次含糊地向蔣光頭提起,今後琉球群島應該怎麽處理。
關鍵時刻,蔣光頭居然還是沒有反應過來,稀裏糊塗地就漏掉了。
美國人一看如此情況,立馬對南京政權的評價降低了一個檔次,歎了一口氣之後幹脆不再多嘴了。
既然如此沒譜,美國人對原本準備的簽字儀式,也就失了興趣,英國人更是懶得理會,所謂的開羅宣言最終未能三方簽字,最後就變成了一種共識罷了。
皮笑肉不笑地送走了已經自詡為世界三大巨頭之一的蔣光頭後,美國人和英國人馬上起身去了德黑蘭。
形式上的問題解決了,看來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實質性的困難。
為了加快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西方資本主義帝國的主要代表英美兩國,同誓要消滅帝國主義的蘇俄代表,以及始終甘當地方政權的北方軍政府,在德黑蘭悄然碰麵了。
德黑蘭會談一開始分歧巨大。四方的矛盾實在太大了,蘇俄和英國人之間,以及蘇俄和北方軍之間,甚至英美兩國對北方軍政府還存在很大猜疑。
最後時刻,北方軍政府以答應出兵進攻日本本土為條件,換取盟國有些含糊地同意了北方軍奪迴自民國三年以來日本帝國所竊取的所有中國領土,以及幫助恢複昔日的南洋華人自治政權。
而蘇俄則以美英盟國確保在次年夏季開辟第二戰場為條件,勉強同意了化解與盟友之間的嚴重分歧,包括遠東共和國的獨立等。但是作為交換,美英默許了蘇俄吞並波羅的海以及烏克蘭等國的行為。
這是真正的利益交換,各方都無比認真的審核後簽字。因為有前一份開羅宣言的存在,德黑蘭會議宣言上北方軍代表的簽名,在事後的對外通告中被隱藏了,公諸於世的隻有三個名字。
兩份公告卻搞了兩個中方代表,就是臉皮厚得可以的西方列強也覺得不好意思,隻有蘇俄代表在一旁看笑話樂嗬嗬不已。
現在這種危急的時刻,不滿編也要上了。
高桂滋當即決定,抽調手頭所能出動兩個坦克營、一個裝甲步兵營、二個自行火炮營,以及五個步兵營,組成一個支隊,由他親自率領,直接從撫順出發沿著公路前進直撲新賓堡。按照軍團臨時指定的反擊計劃,在新賓堡會合那裏駐守的兩個步兵營後,第一時間展開反擊。
隻是駐守新賓堡的兩個多步兵營,能否擋住蝗蟲般湧來的關東軍部隊進攻,尤其是能否頑強抵抗到後方大部隊增援到來還未可知。
新賓堡以東的地區,除了少數堅固支撐點,其他地區能否堅持到主力反擊迴去,北方軍已經不抱希望了。東昌台就是被日本傘兵突襲攻占的,三棵榆樹駐紮的一個重炮營,沒有理由不成為日本傘兵的重點突襲目標。
事實上,三棵榆樹的北方軍依然打得十分頑強,趙壽山鬼使神差般帶來的兩個步兵連兵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舔了舔從頭發上流下來的雨珠,眼尖的趙壽山有些驚訝地看著天空中低飛的數十架日軍運輸機,濃厚的雨雲幾乎就要沾著飛機的尾舵了。
這種隨時打雷的雨天,日本人還敢飛過來?他們的指揮官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想到這裏趙壽山不禁也為日本飛行員的悍勇敬佩不已。
但是,運輸機低空排著整齊的隊形飛過來,難道是欺負我們沒有防空武器嗎?趙壽山頓時有些稀裏糊塗了。
搞不清楚沒關係,等到日本運輸機群飛臨三棵榆樹上空時,重炮營配備的三門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毫不猶豫地嘭嘭嘭開火了。
刹那間,躲著雨雲飛行的日軍運輸機群就炸鍋了。
東昌台的突襲成功,看來並沒有讓日本傘兵的黴運散去多少。緊接著的一幕,讓心急如焚的日軍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
為了躲避實際上不知道打到哪裏去的炮彈,幾架日軍運輸機,渾然不考慮保持隊形的穩定性,倉惶地甩起來大動作側彎。
結果一架轉彎的運輸機,非常幹脆地撞在了另外一架繼續直飛的運輸機上,一團劇烈的火光之後,四散而飛的各種零碎件帶著濃煙墜向地麵。
這一下子,驚出一身冷汗的的日軍運輸機都四散逃逸了。
終於,在博福斯防空炮不懈的努力下,一架運輸機的機尾被擊中了,燃起了熊熊火焰,濃煙拉出很長一段。
已經隊形混亂的日軍運輸機,頃刻間徹底亂了,再也顧不上是不是到達指定位置的要求,提前打開艙門通知傘兵空降。
天空中頓時傘花朵朵,但是亂七八糟,散落得到處都是,還有一些傘兵明顯扛不住大風的吹拂,直接被吹向通化那邊了。
放完了傘兵的日軍運輸機,轉頭就往朝鮮方向飛去,結果又經過了三棵榆樹上方空域。
博福斯防空炮不負眾望,再一次擊中了一架返航的運輸機。失去動力的日軍運輸機,帶著火光,不停翻著滾向下方墜落。
眼看就要墜向一處山坡叢林的那一刻,隻見叢林裏哀嚎著向外狂奔出一大批日軍軍官。
巨大爆炸將那處叢林炸出了一個大坑,燃燒起的火焰瞬間覆蓋方圓數十米,很快就被淅淅瀝瀝的雨滴澆滅了,但是那些在地麵四散而逃的軍官卻大多沒能逃脫死亡的厄運。
還在後山交火的雙方都懵了片刻,搞什麽呀,日本人自己的運輸機居然將地麵指揮進攻的主要軍官一鍋端了。
更離譜的事情繼續發生了。
慌亂中跳傘的很多日本傘兵,竟然傻乎乎地選擇了一處看似比較平坦的坡地降落。
而這塊坡地,正好處在三棵榆樹山村和西南山頭之間,成夾擊之勢的北方軍官兵仿佛練習打靶一樣,輕輕鬆鬆地將這百餘名日本傘兵從半空中一直打到地麵,全部擊斃在了這塊空地上。
最後隻有一百多名傘兵完成集結,狼狽地和第一批空降的傘兵殘部集合。
但是雙方一會合之後,才發現剩下的兵力居然湊不齊一個中隊,幾名指揮官也或死或殘,部隊的士氣低落至極。過了一會兒,完全失去的信心,轉頭往西潰向東昌台,日本傘兵突襲三棵榆樹的計劃徹底放棄。
騰出手來的重炮營,馬上組織人手拉開炮衣,打開彈箱,接通前線聯絡,計算射擊諸元,準備對東麵更加殘酷的戰場進行遠程支援。近戰純粹是個渣的240毫米榴彈炮,終於可以發揮作用了。
重炮營裝備的六門240毫米榴彈炮,最大的作用,就是削平山頭,或者創造池塘,亦或是幹脆來一次大麵積坍塌。
幾發重炮過去之後,東南山頭已經岌岌可危即將失守的防線,忽然就穩定下來,因為前沿數百米開外出現了數個巨大的隕石坑,黑土混雜著紅泥,誰也不知道究竟裏麵是泥土多還是肉屑多,讓人毛骨悚然。
東南山頭已不足半數的步兵連,趁機派出人手,接應了不少潰退下來的北方軍散兵,盡可能地增強自己的抵抗實力。
重炮營越發開始活躍起來,方圓十餘裏地域都在重炮火力覆蓋之下。正趁亂挺進的關東軍各部隊頓時魂飛魄散,倉惶往南或往北逃離。
通化關東軍總部看著地圖上刺眼的三棵榆樹,愕然無語了。
整個部署已經全部亂套了。東昌台是順利拿下來了,但是必經之路上的三棵榆樹卻成了致命的咽喉刺,牢牢地擋住了關東軍主力大跨步西進的步伐。
調動通化的105毫米九一式野炮推進炮擊不是不可以,隻是運送這些笨重的火炮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並且炮擊的效果無法評判,究竟是射程不足的日軍火炮群被幹掉,還是射速緩慢的北方軍重炮營被摧毀都是未知數。
咬牙切齒的關東軍高層,隻好大罵一通愚蠢的日本傘兵部隊,派他們去的目的就是為了突襲解決這個重炮營,沒想到卻搞砸了。
很快,新的命令下達到反擊的關東軍各師團,除了留下足夠兵力圍困那些還在死守的北方軍堅固支撐點外,主力繞路西進,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東昌台。那裏有足夠的武器彈藥輜供關東軍反擊部隊揮霍。
各路死守待援的北方軍支撐點,很快就將大隊日軍沒有攜帶重武器翻山而過的情報,及時報告給了軍團總部。
葫蘆島大本營,這時候也總算知道趙壽山莫名其妙的跑到了三棵榆樹。
“長官,大本營再次來電,問我們能不能確保摧毀東昌台的軍火庫?”作戰參謀第二次向趙壽山遞來大本營急電,現在已經不是心疼物資的時候。
趙壽山苦笑不已,“我又不是神仙,地圖上直線距離都超過四十華裏,都快到m1重型榴彈炮的最遠射程了,誤差非常大,而且也得不到觀察哨糾正。”
苦思冥想未果後,趙壽山把手中的鉛筆一扔,惱火地說,“不管了,調動五門重炮,按照殺傷半徑劃五個邊緣重疊的炮擊目標,犁一遍算了。”還要留一門繼續支援東麵戰線。
“長官,我們的炮彈並不是很多。”一邊的重炮營長提醒。
“沒關係,估計隻要三輪,基本上就有可能打到彈藥堆了。”趙壽山不以為然。
調整炮位花費了大量時間,真正的射擊時間卻沒有用多少,因為第二輪就集中了那些成堆的彈藥輜重。
地震般的巨大爆炸,傳遍了百裏方圓,數不清的人因為劇烈晃動而跌倒在地,稍微近一點的,甚至出現了短暫的失聰現象。
等到翻山越嶺上氣不接下氣的關東軍師團趕到東昌台,眼前隻有一片蕩然無存的黑色死亡荒穀,四周的山坡還在悉悉索索地往下坍塌。
隨後,是殺氣騰騰的高桂滋親自指揮的北方軍反擊部隊趕到了。半個小時後,接到大本營緊急指令,東部軍團增援的兩個步兵師到達東昌台以北的南山城子一帶,南下投入戰鬥。
第二零五章 交易
碰上走了黴運的傘兵部隊,即使驕狂的關東軍也隻能嗚唿哀哉了。
在付出了沉重代價之後,據守通化的關東軍先後調動五個步兵師團,還獲得朝鮮軍的運輸機部隊和日本陸軍傘兵部隊的支援,對奉海鐵路突然發動反攻,重創了當麵的北方軍南部軍團,勉強是達到了戰術目的。
北方軍卻借助三棵榆樹的固守,成功遲滯和破壞了關東軍的反攻節奏,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抽調增援部隊發動反擊,以傷亡兩萬多人的代價,斃傷通化關東軍超過四萬多人。損失較大的南部軍團,被迫將麾下部隊輪番休整補充,暫時失去了進攻能力。
但是,由中部軍團負責的進攻金州關東軍計劃,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依然是堅定地往前推進。在坦克、炸藥包、重炮地合力下,中部軍團甚至還提前一天奪取了金州南山防線的幾處關鍵製高點。
金州關東軍部隊所遇到的火力打擊實在太過兇狠,傷亡同樣高達四萬多人,在防守要點已經失守的情況下,殘存部隊被迫全線撤退,退入了號稱遠東第一要塞的旅順。
攻破金州防線,中部軍團亦是付出了上萬人傷亡,但是主要實力和技術兵器並未受到嚴重損失,依然具有發動下一步攻勢的能力。這就讓千辛萬苦籌劃通化反攻的關東軍大傷腦筋,原本準備借助反攻徹底打亂北方軍進攻步驟的戰役目的頓時化為泡影。
到了此時,無論是東京,還是葫蘆島,都已經明白東北戰局變化再也不可扭轉,找準下一步戰略部署的定位才是後續的關鍵了。
焦頭爛額的東京大本營還沒有對東北戰局進行研討,美國人的太平洋攻勢終於重新發動了。
瓜島血戰為美國人轉入戰時動員體係贏得了時間,到了民國三十二年秋,工業實力強大的美國人終於緩過勁,龐大的戰爭機器全力發動起來。
光是在去年,美國軍工企業就一口氣下水了三十五艘包括護航航母在內的航空母艦。在一年多時間裏,前後損失了四架航空母艦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居然很快就獲得了八艘嶄新的主力航母,也就是滿載排水量超過三萬四千噸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母,在艦尾與艦首各設有一組攔阻索,能阻攔降落重量達5.4噸的艦載機。艦體分隔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即使屢受重創,也難以輕易沉沒。其防空火力也是非常兇狠,十二門127毫米高炮負責對付遠距離目標,其中有些可進行簡單的雷達火控,另外還有八座四聯裝博福斯防空炮以及四十六門單裝厄利空防空炮,用以對付中近距離目標。
其艦載機聯隊,主要包括兩個中隊的戰鬥機,兩個中隊的轟炸機,以及一個個中隊的偵查機,共九十架作戰飛機。與陸軍普遍的四機編組方式不同,美國海軍艦載機中隊一般都使用三個六機編組,以至於每個艦載機中隊飛機數量高達十八架。
這也和美國人的財大氣粗很有關聯。
美國人也喜歡高喊用以量取勝,但是實際上卻是準備用金錢堆死敵人,技術兵器的編製明顯多出一籌,而且質量和作戰效能也不錯。
蘇俄人卻是實實在在用數量耗死敵人,但是工業基礎明顯跟不上,以至於隻飛十幾個小時的戰鬥機、用鐵錘砸換擋的坦克、隻講火力不講精度的衝鋒槍等層出不窮,隻要能夠簡化工藝減少耗材的辦法都會立即應用。在技術兵器作戰效率不足的情況下,最廉價的人海戰術被不斷重複也就在所必然了。
吉爾伯特群島登陸作戰即將打響的時候,負責作戰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擁有主力航母十一艘,護航航空母艦十八艘,艦載機達到九百二十架之多,加上臨時配屬的海軍陸戰和陸軍步兵師,以及部分岸基作戰飛機,實力空前強大。
而在同一時期,日本兩年總共下水包括護航航母在內的航空母艦不過十三艘,補充到聯合艦隊不過是不過三艘輕型航母和兩艘改裝過來的主力航母罷了。日本海軍的輕型航母,其作戰效力類似於美國人的護航航母。改裝航母的噸位,也隻是三萬噸以下而已。
更麻煩的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訓練飛機和油料,老練的優秀飛行員又傷亡殆盡導致教官都不夠,日本飛行員補充計劃進展緩慢。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即使得到了新補充的航母和戰鬥機,也無法起航南下參戰,因為沒有足夠的飛行員。
以至於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發動吉爾伯特群島登陸作戰時,守備日軍居然未能達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海空支援,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麵。
但是兵強馬壯的美國人,顯然是有些輕視了,同樣碰上了死守的日軍和頑固的堡壘工事,在坦克等重武器受阻於珊瑚礁未能及時上岸的情況下,亦是一籌莫展,屢屢碰壁,傷亡巨大。
所幸參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部隊,曾經參加過大半年前的瓜島血戰,很快就反應過來,重新用上來當初行之有效的人工爆破攻擊方式,總算打開了局麵。
為了救急,在華盛頓緊急聯絡之後,美國軍方駐蘭州代表帶上幾名技術專家,連夜坐上飛機趕到了剛剛被攻占的金州南山防線,實地查看關東軍的堡壘工事殘骸,詢問北方軍攻克的方式方法。
在幾處被日軍主動拋棄的完備工事麵前,美軍和北方軍的聯合技術小組,使用各種方式對防禦工事進行了試爆,草草得出一個結論,要想正麵摧毀這樣堅固的工事,隻有慢速精確射擊,並發射大口徑延時引信炮彈才能奏效。
知道有辦法就行,美國人的戰列艦大多都是355毫米口徑以上的聯裝主炮,甚至還有更大的406毫米口徑,隻要解決掉島嶼上大口徑的岸防炮,戰列艦抵近射擊延時引信炮彈就完全可行了。
即使因為水深不夠的原因,無法使用戰列艦,美國人大量編製的巡洋艦火力也是具有威力的,其主炮要麽是152毫米,要麽是203毫米的重型火炮。
轟隆隆的重炮射擊,此後就不斷響徹在太平洋上,高高昂起的厚重炮管向著遠方的島嶼傾瀉著臨時改裝了延時引信的重炮炮彈,美國人完全有這個技術能力。
北方軍也意外得到了額外的好處,幾架c-47運輸機不遠萬裏地從美國本土運來了同樣改裝了延時引信的240毫米口徑榴彈。美國陸軍也裝備有這種m1巨炮,延時引信的炮彈更是早就研發了,隻是忘記在軍需倉庫罷了。
於是,無論是在太平洋島嶼的日軍,還是在東北盤踞的關東軍,都悲催了,足夠穿透厚重堡壘的大口徑重炮使用了延時引信炮彈之後,對付那些厚度不是太恐怖的永備性工事,簡直就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在強大的攻勢麵前,美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登陸作戰迅速扭轉戰局,太平洋戰場上的首**規模反攻眼看就要勝利在望。
北方軍趁機提前發動了對旅順要塞的攻擊。
此時,北非戰場已恢複平靜,盟軍徹底解除了德意軍隊占領北非的威脅,西西裏島也已被盟軍攻占,意大利政府投降,沉重打擊了猖獗一時的法西斯勢力。
在這種形勢下,美英兩國領導在埃及開羅會麵,商討和協調下一步戰略步驟。作為太平洋戰場的重要盟友,中國政府也受到美國人的邀請。美國人猶豫再三後,邀請函送給了始終號稱中央政府的南京政權。
隻是傲慢的英國紳士,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在會議準備公告的宣言草稿中,英國談判代表認為無需明確寫出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應歸還中華民國,而是隻需寫上滿洲、台灣和澎湖必須由日本放棄即可。
征求意見的時候,得到英美首腦親切接見的蔣光頭早已受寵若驚,笑的傻乎乎不已,居然對文稿的變化沒有任何意見。幸好一同參加的幕僚大急,越權發表反駁意見。
美國人還需要中國軍隊拚命,對中國人的意見較為重視,思量一番後讚同了中國人的意見。英國人一見勢弱,很快就轉變立場,同意將此句話改為被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特別是滿洲和台灣,應歸還中華民國。
這還沒有完。
在整個會議上,蔣光頭隻是被動的應對英美兩國的提議,對於爭取中國的戰爭紅利根本不置一詞。到最後,連美國首腦都看不下去了,幾次含糊地向蔣光頭提起,今後琉球群島應該怎麽處理。
關鍵時刻,蔣光頭居然還是沒有反應過來,稀裏糊塗地就漏掉了。
美國人一看如此情況,立馬對南京政權的評價降低了一個檔次,歎了一口氣之後幹脆不再多嘴了。
既然如此沒譜,美國人對原本準備的簽字儀式,也就失了興趣,英國人更是懶得理會,所謂的開羅宣言最終未能三方簽字,最後就變成了一種共識罷了。
皮笑肉不笑地送走了已經自詡為世界三大巨頭之一的蔣光頭後,美國人和英國人馬上起身去了德黑蘭。
形式上的問題解決了,看來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實質性的困難。
為了加快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西方資本主義帝國的主要代表英美兩國,同誓要消滅帝國主義的蘇俄代表,以及始終甘當地方政權的北方軍政府,在德黑蘭悄然碰麵了。
德黑蘭會談一開始分歧巨大。四方的矛盾實在太大了,蘇俄和英國人之間,以及蘇俄和北方軍之間,甚至英美兩國對北方軍政府還存在很大猜疑。
最後時刻,北方軍政府以答應出兵進攻日本本土為條件,換取盟國有些含糊地同意了北方軍奪迴自民國三年以來日本帝國所竊取的所有中國領土,以及幫助恢複昔日的南洋華人自治政權。
而蘇俄則以美英盟國確保在次年夏季開辟第二戰場為條件,勉強同意了化解與盟友之間的嚴重分歧,包括遠東共和國的獨立等。但是作為交換,美英默許了蘇俄吞並波羅的海以及烏克蘭等國的行為。
這是真正的利益交換,各方都無比認真的審核後簽字。因為有前一份開羅宣言的存在,德黑蘭會議宣言上北方軍代表的簽名,在事後的對外通告中被隱藏了,公諸於世的隻有三個名字。
兩份公告卻搞了兩個中方代表,就是臉皮厚得可以的西方列強也覺得不好意思,隻有蘇俄代表在一旁看笑話樂嗬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