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能夠進口原油,自然要降低汽油的進口量。


    除了購買原油,北方軍政府還有購買鋼鐵,繳納高昂的專利許可費等,使得即使現在每年布政司提供給北方軍的軍費高達近十億美元,超過稅收總額的三成以上,但是依然是捉襟見肘,還需要北方集團在成本價提供武器的同時進行資金補助。


    民國二十四年底的時候,完全還是歌舞升平、軍備鬆弛的美國軍費就超過十六億美元,而且也隻占當年稅收的不到六分之一,這還是沒有轉入戰時體製情況下的狀況。


    即使加上關內的力量,中國和美國的實力還是相差懸殊的。


    而中國要想和德國人簽署同盟協約,必然會陷入以德國為首的挑戰英美法舊秩序的全球大戰當中。


    德國人在歐洲大打出手,假設是同盟的北方軍政府就必須在亞洲四處征伐。


    就如德國人為了稱霸世界,必須向蘇聯發起進攻的設想一般。北方軍政府要想控製亞洲,就必須向南洋或者波斯發起進攻,亦或者幹脆進攻美國,否則根本推動不了龐大的戰爭機器。


    無論是南洋還是波斯,都是英法美等列強的禁臠,隻要發動進攻,就和進攻美國本土沒有什麽兩樣。


    不要說北方軍政府,就是集合整個中國都沒有這個實力。


    自從滿清入關開始,中國自己選擇了被世界拋棄。


    而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整個世界已經被英法等西方列強辛苦經營了將近三個多世紀,這才形成了如此的勢力範圍,豈是靠某些人幾個歪歪想法就可以輕易打下來的?


    上次的歐戰,最簡單的衡量勝負標準就是兩大同盟之間的鋼鐵產量,而現在不斷爆發的各種衝突,則更考驗交戰國的原油產能了。


    北方軍政府,無論是鋼鐵資源,還是原油資源,都極其依然美國提供。近在咫尺的波斯產油雖然不少,但是英國人恨不得將整個油田都搬到英倫三島去,能夠意思一下就已經很不錯了。


    陳安花了巨大的價錢,從德國人那裏搞來一個勉強配套的軍事工業體係,但是依然得罪不起財大氣粗的英美等國財團。


    這點猶豫,使得北方軍政府和德國人的秘密談判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原本對中國人還是有一定好感的希特勒,終於失望了。


    德國人現在迫切需要同一條戰壕的盟友,而不是隻願意付錢買東西的客戶。於是,日本人大喜過望地接過了德國人新任外交部長的暗示。


    日本人明麵上相當於美國海軍七成的海軍力量,就是德國人最為看重的一點。如果日本人能夠將美國的主要力量,牽扯在太平洋戰區,對希特勒占領和消耗歐洲是最為有利的。


    德國人原本看好的北方軍政府沒有這個能力。


    迅速靠近的德日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有了實質性的合作舉動。德國柏林對北方軍政府的合作協議慢慢出現各種拖拉現象,甚至尼森公司駐柏林的代表所受到的待遇也開始降低了。


    很詭異的,日本人悄然提議蘇聯也加入德日之間的秘密同盟。德國人很早就和莫斯科有軍事合作,很是爽快地答應了日本人的提議。


    隻是這件事情很快就被蘇俄自己暫時停止了。


    德國和日本建立的所謂狗屁軍事同盟,為了掩人耳目,安撫西方列強,最初的提法是**產國際聯盟。


    這怎麽說好呢,這樣的同盟主題,如何讓全世界最大的布爾什維克拉的下麵子,加入這個實質上是劃分世界的邪惡同盟?


    不過莫斯科的大胡子更是聰明,馬上就想到了解決辦法。


    在他的暗示下,蘇俄和德國以及日本,都開始了煞有介事的秘密談判,對外的叫法是以物易物協議,對內的叫法是互不侵犯條約討論。


    隻要能夠瞞住英法美就行了,德日蘇三方對此心照不宣。


    至於意大利,雖然是法西斯思想的發源地,但是他們實際上是來打醬油的,不提也罷。


    尼森公司駐柏林代表,得到一條最新指示,隻要能夠花錢買下來的,就不惜一切代價,購買先進的技術兵器技術和原件,盡快送迴國內。


    北方軍政府開始做最壞的打算,就是德國人徹底掐斷軍事合作通道。


    第一三三章 合作研發


    誰也沒有預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衝突,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北方軍和德國國防軍軍事合作協議,當然更大的可能是,略微延長了這份協議在被撕毀前的執行時間。


    西班牙內戰一觸即發。


    莫斯科的大沙文主義脾氣又開始發作了。


    大量的軍事物資,甚至蘇俄紅軍的指戰員們,都被送進了西班牙共和國,幫助共和派力量徹底實現西班牙的蘇俄化進程,力求將西班牙建成一個蘇俄聯盟的衛星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國際布爾什維克開始籌劃組織的國際縱隊。


    西班牙不僅位於西歐腹地,更是控製地中海地區的關鍵要害之一,是西方資產階級的傳統勢力範圍,莫斯科的胃口實在太大了。


    震驚的西方列強很快做出反應,一個所謂的西班牙國民軍派勢力開始形成,首腦是一名年輕的軍官佛朗哥。


    為了緩解英法等國對德國大肆擴軍而引發的巨大矛盾,希特勒主動出招,決定為世界反左翼革命做出自己的貢獻。英法美等西方列強,對於德國的如此識相非常滿意,竟然默許了希特勒的瘋狂擴軍計劃,隻是輕描淡寫地要求德國全力支持佛朗哥的國民軍派,徹底鎮壓共和派的改革運動。


    正是西班牙事件的影響,推動右翼激進的德意誌帝國,對抗左翼激進的蘇俄紅軍,這就形成了莫名其妙的西方綏靖主義理論。


    接到元首命令的德國國防軍,頓時犯難了,自己軍隊需要的裝備都不夠,怎麽還有力量支援佛朗哥呢?


    有人想到了當年從尼森公司反購的mg34機槍一事,提出了轉夠軍火運往西班牙的方案。但是很快,這個方案就被德國國防軍內部否決了。當初反購mg34是沒有辦法,現在自然不願意如此幹了,這關係德意誌帝國的麵子問題。


    隻是形勢不等人。


    西班牙國民軍派的佛朗哥,意外得知共和派為了加強自己控製的軍隊,準備用國庫內價值五億美元的黃金,向蘇聯購買成百上千架飛機、坦克以及火炮等軍事裝備。


    被這個緊急情況搞得雞飛狗跳的德國國防軍,立即下令檢索國內各軍工企業的訂單情況,結果發現為尼森公司生產的hs-123攻擊機項目還在進行。這個訂單原本就是德國空軍自己下的,隻不過後來全部轉給了尼森公司而已。


    因為生產線一旦開啟,就不好輕易關閉。收了錢的德國軍工企業,心安理得地繼續生產訂單中的hs-123攻擊機,尼森公司也是願意接收的。


    德國國防軍頓時大喜,立即下令,將這批原本銷往尼森公司的hs-123攻擊機支援西班牙的佛朗哥,以鼓振其國民軍的士氣,省得西班牙以為德國人隻是說說而已。


    為了消除自己都不裝備卻支援西班牙的尷尬,德國空軍宣布接收下一批hs-123攻擊機作為自己的製式飛機。如此一來,尼森公司原本代德國空軍吃下的hs-123攻擊機訂單,除了第一批次的外,反倒是被德國空軍自己全部吃迴去了。


    事實上,德國空軍真正中意的攻擊機,也就是ju-87俯衝轟炸機,已經進入生產工藝設計流程,準備批量生產組裝了。


    但是西班牙國民軍派的軍備稀缺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實在沒有辦法的德國國防軍,幹脆決定大量派遣陸軍部隊以誌願者的名義,直接進入西班牙了,然後不停的補給換裝,將完全是嶄新的軍火轉交給西班牙的國民軍。


    除了主動跳出來的德國人,英法美等國假惺惺地宣布遵守中立原則,執行不幹涉的方針,這就不好向佛朗哥支援軍火裝備了,隻能在資金或者是所謂的民用設備上打打擦邊球。


    蘇俄也冠冕堂皇地宣布不幹涉的方針,但是背地裏送槍送炮送人最多就是他了。


    德國生產的軍火自己都還不夠用,這批誌願的德國軍人,自然全部采購了尼森公司提供的軍火,一應交易都在西班牙進行,隻要不在德國采購就行。元首的麵子保住了,西班牙的國民軍也得到了足夠的軍火。


    既然截留了尼森公司的訂單,而且又要尼森公司幫著背黑鍋,德國國防軍也總得意思一下,再一次放開禁購的限製。


    實際上是北方軍業務代表的尼森公司,看著德國國防軍提供的看似琳琅滿目的允許采購名單也是犯了難。


    北方軍的單兵裝備,已經不比德國國防軍差了。


    新出爐的m35鋼盔,不僅馬上得到北方軍官兵的摯愛,更是受到了長江南北兩個勢力的一致讚譽,結果就是大麵積的采購裝備。畢竟這東西生產簡單,仿製也容易。


    一水的墨綠色德式軍服,頭上的m35鋼盔,腰間的m24手榴彈,背後的短柄工兵鍬,班排的mg34機槍和gr.w.34迫擊炮,除了使用者不同,北方軍的裝扮和德國國防軍幾乎雷同。


    甚至,zh29半自動步槍和索米衝鋒槍的大量列裝,使得北方軍的班排火力高於德國國防軍。


    在重火力方麵,歐寶重卡和105毫米le.fh18榴彈炮的組合,寶馬摩托車和毫須裝甲車的組合,都賦予了北方軍不遜於德國國防軍的軍備水平。尤其是lt-35坦克的列裝,更是讓北方軍看不上德國人所謂的一號、二號坦克,倒是對計劃中的三號、四號坦克有些期待。


    看來唯有在飛機領域好好談一談了。


    德國人很快想到尼森公司上次曾經說過,希望得到一種能夠專用於轟炸軍艦的飛機,馬上就把主意打到了同樣是剛剛研製成功的he-111中型轟炸機項目上。


    一處秘密空軍基地,一輛剛組裝出來的he-111-a-0型轟炸機靜靜地停在碩大的機庫中。


    有些得意的德國帝國航空部代表介紹說,“這款he-111轟炸機稍作改裝後,就可以成為一款優秀的魚雷轟炸機。”


    尼森公司的代表有些不滿,“發動機功率這麽低,隻能掛載一枚250千克炸彈,能有什麽大作用。”北方軍大本營發來的指示,是希望更大的攜彈量的轟炸機,沒有說是魚雷機。


    再加上ju-52在必要時候可以改裝成轟炸機使用,這就和he-111的基本使命衝突了。


    究竟是魚雷還是炸彈更有效的問題上,北方軍自己的海軍力量薄弱地很,又沒有參戰過,根本無從判斷,隻好根據既有戰績,武斷地認為還是俯衝投彈更有效,這就更看不上水平轟炸機的he-111了。


    尼森公司的代表,自然聽從了階州大本營的瞎指揮。


    帝國航空部的代表,眨了眨眼睛,“好像你們可以搞到db600發動機嗎,給換上不就行了?”德國人的情報能力,也不是一無所知的。


    派駐柏林的尼森公司代表反倒因為權限問題,不知道這個情況,還以為是德國人提供的,“那你們幹嘛不把它裝上去?”


    “我們預留了設計冗餘,你們自己裝吧。”帝國航空部的代表也很幹脆。


    因為不是俯衝轟炸機,尼森公司代表不清楚階州大本營是否願意選購,慎重考慮後,還是沒有當場拍板采購。


    帝國航空部的代表有些急了,“這樣好了,我帶你們去看另外一款飛機。”


    剛剛被帝國航空部認可的另外一款俯衝轟炸機,也就是擠掉hs-123攻擊機生產項目的ju-87俯衝轟炸機。


    如同多災多難的bf-109戰鬥機一樣,ju-87俯衝轟炸機也是曆經坎坷,試驗用的原型機一連摔了多架,但是帝國航空部的頭頭堅持繼續進行這款飛機的研發。


    尼森公司人員現在看到的,依然還是不成熟的ju-87-a型俯衝轟炸機。


    在沒有得到進一步改進前,ju-87-a型俯衝轟炸機相比北方軍列裝的hs-123攻擊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尼森公司的代表頓時失望而去。


    但是作為軍火銷售商的經理,尼森公司派駐柏林代表,還是忠實地將這次德國空軍新銳飛機考察情況如實報告了本部。


    沒過多久,一封公司本部的緊急電報,直接發到了尼森公司柏林代表處。


    在電報中,尼森伯姆對駐柏林的代表口授機密,立即采購he-111中型轟炸機及其改裝技術,並試探德國帝國航空部,能否出資請其代為研發一款專用的對海攻擊機。


    專用的轟炸機,自然比臨時客串的轟炸機更有作戰效益,階州大本營的高參們直接推翻了尼森公司代表的臆測,強烈要求進行采購了。


    德國人也不是笨蛋,看到重新返迴帝國航空部的尼森公司代表,馬上獅子大開口,要求尼森公司要麽一次性將所有he-111-a-0型轟炸機已生成批次都買去,要麽就免談。


    帝國航空部測試了a-0型轟炸機後,認為動力不足不願執行訂單,但是已經生產出來一批,不接手又打擊企業積極性。


    這個時候趁機全部脫手了。


    尼森公司的代表,也不囉嗦,索要了換裝發動機所需技術材料後,直接下單同意了,實質上直接將已經生產出來,但是德國空軍不想要的八架he-111-a-0轟炸機都買走了。


    既然成功銷售了雞肋產品,帝國航空部自然興高采烈,很是直爽地答應了在ju-87原型機的基礎上,研發一款對海攻擊機的項目,所有經費開支由尼森公司負責。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為疏忽,還是帝國航空部故意為之,德國空軍在下達研製計劃時,在提交項目要求時,寫錯了名稱,結果變成了ju-87-c艦載俯衝轟炸機項目。有人出錢當冤大頭,總是好事呀。


    第一三四章 清場行動


    尼森公司出錢、德國帝國航空部出力的對海攻擊機項目,誰知道什麽時候才能交付使用,但是八架he-111轟炸機就很快運抵了甘肅。


    但是留給蘭州機器局研究換裝db600發動機的卻隻有六架了,有兩架he-111連火車都沒下,直接被送進了大本營軍火庫。同時從大本營軍火庫中,緊急調撥了十二台db600發動機給蘭州機器局。


    中國人的動手能力確實無與倫比,不知道所以然沒關係,隻要知道怎麽然就是了。一個月後,第一架完成發動機換裝的he-111改型成功試飛升空。


    改裝後的he-111中型轟炸機,空重6200千克,全重10600千克,使用兩台db600發動機,最高時速370千米,航程1820千米,裝備有三挺7.92毫米機槍用以自衛。


    其使用五名機組人員,機腹內有八個炸彈箱,可各垂直懸掛一枚250千克炸彈或四枚50千克炸彈,最大載彈量不超過2000千克。


    北方軍同意采購he-111轟炸機的原因很簡單,ju-52畢竟不是專精的轟炸機,雖然也可以攜帶大批50千克炸彈,但是轟炸的精準度是非常差的。


    第一批一個中隊十二架he-111轟炸機,從大本營軍火庫中被提了出來,就被前來接機的高桂滋軍團轟炸機聯隊飛行機組直接開走了。


    兩次轉場之後,he-111轟炸機中隊已經到達姚南的前進基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軍火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海帶魚並收藏軍火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