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昌的選擇是,依然引進這款傑出的88毫米k 18高射炮,放棄了20毫米k 30高射炮。北方軍原本裝備的77毫米m1914高射炮,無論是射高,還是射速上,確實已經跟不上新式飛機的突飛猛進,急需新的防空炮火更新換代了。


    但是徐永昌非常敏銳地意識到,光是有這兩款武器,並不足以完成德國國防軍的所有防空任務,最主要的就是野戰防空的時候隻有20毫米防空炮顯然是不夠的。


    德國軍官很輕鬆地告訴徐永昌,他們正在研究88毫米k 18高射炮機動布置係統,過幾年就會有結果了。


    有點哭笑不得的徐永昌,幹脆從歐洲軍火市場以德國人的名義購買了一款防空係統,與k 18高射炮係統頗有淵源的瑞典m34博福斯40 毫米野戰高炮。


    第一一六章 步兵班戰術


    無獨有偶,雙方合作研製過一段時間的德國克虜伯公司和瑞典博福斯公司,在分道揚鑣之後,一家研製出了重型防空火炮88毫米k18型高射炮,另一家則開發出了著名的40毫米博福斯m34高射炮。


    同樣是一款極其經典的防空武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添補了長久以來輕型高炮和重型高炮之間的火力空白,其威力和射高均優於20毫米輕型高炮,射速又高於75毫米以上的重型高炮,能夠有效對付中、低空的空中目標。


    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基準型號m34 型,是采用氣冷式炮管的牽引式野戰高炮,戰鬥全重438千克,運輸全重1920千克,使用4發彈夾裝填,炮彈重2.15千克,最大射程9000米,射高5000米,實際射速80-90發每分鍾。


    在德國國防軍的編組中,隻有師級以上裝甲部隊才會編列88毫米防空炮作戰單元,而營級以上單位或步兵師一般都隻編列20毫米防空炮作戰單元,營以下單位則使用機槍臨時充當防空火力,雖然效果實在不怎麽樣。


    相對於德國陸軍多達一萬七八的龐大規模,北方軍習慣的旅級編製顯然規格降了很多,要編入厚實的88毫米防空炮確實有點不適合。


    經過調整之後的方案,自然是北方軍軍團級別或是在要地防空中裝備88毫米防空炮,而旅級作戰單位則編列了徐永昌辛苦搜羅來的40毫米防空炮,至於營級單位依然裝備20毫米防空炮,形成三種不同規格配置。


    兩種不同規格防空炮,都被拆成了零件狀態,使用卡車經過瓦罕走廊艱難轉運到北方軍政府區域。


    等這批零件到達階州大本營的時候,付了重金聘請的克虜伯公司和博福斯公司技術人員早已在大本營的秘密工廠,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這些零件需要這些技術人員才能組裝起來,否則不過就是一堆鋼鐵材料罷了。


    克虜伯公司和博福斯公司的技術員,分頭在車間組裝調試兩類防空炮火的時候,蘭州機器局的航空專家也秘密來到大本營車間,悄悄組裝另外幾款重要的軍事裝備。


    作為對北方集團長期支持的迴報,真正對北方軍開放的是正在重新組建的德意誌帝國空軍。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徐永昌以合作出資方的名義,秘密考察數個帝國航空部主持的飛機項目。


    胖子戈林在帝國空軍中的發言權越來越大,也給了徐永昌的考察以非常大的助力。


    隻是在這個時候,德意誌帝國空軍部隊也才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手頭上確實沒有足夠吸引人的好家夥,而且資金匱乏的毛病也時常困擾著帝國航空部。


    也正是因為如此,徐永昌不動聲色地簽出了一大筆支票,終於讓心存顧慮的帝國航空部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外人的考察。


    新興的德國空軍為了即將到來的戰術改革設想,緊鑼密鼓的研製用來支援陸軍突擊部隊的俯衝轟炸機,在德文中俯衝轟炸機縮寫後再音譯,就是斯圖卡的發音。


    但是德國人手中根本沒有好的設計樣本,於是帝國航空部在去年緊急從美國進口了幾架寇蒂斯“鷹ii”單座雙翼戰鬥機作為參考。等到各項測繪結束後,這幾架差點被拆成零碎的寇蒂斯“鷹ii”單座雙翼戰鬥機就被棄之一旁了。


    在德國帝國航空部沒有搜羅到好東西的徐永昌,馬上就動起了這幾架參考戰機的主意。


    經過交涉之後,帝國航空部看在出麵交涉的戈林麵上,大筆一揮就是兩架飛機的零件被裝箱等待徐永昌一同迴國。


    寇蒂斯“鷹ii”單座雙翼戰鬥機,事實上是美國海軍艦載機的出口型號。裝備有700馬力的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325千米,最大起飛重量1874千克,最大航程1126千米,采用一翼半雙層翼結構,保證了飛行員在甲板降落時有較好的下向視界。武備是在機頭的兩挺勃朗寧m1919機槍,機腹下還可掛227千克炸彈。


    十幾天後,在蘭州機器局專家的支援下,大本營空軍技師們終於成功裝配起來三架飛機,準備用於試飛測試。


    除了被北方軍空軍技師們稱為“霍克”戰鬥機的寇蒂斯飛機以外,還有兩款連同設計圖紙一並提供的德國原產飛機也被組裝起來,這就是德國空軍自己大量裝備的ju-52運輸機和he-45輕型偵察機。


    後兩款飛機算是徐永昌在德國空軍那裏,目前所能看得上的好機型了。


    甚至he-45輕型偵察機是在生產線上直接裝箱的,還沒來得及提供給德國空軍部隊正式服役。


    從瓦罕走廊運輸實在是太過艱難,根本不能運送過多的物資。能夠拆成足夠多零件的飛機,還略微好一點,但是也是極大的限製了運力。為了裝載那幾根88毫米防空炮的炮管,才是真正耗盡了徐永昌的精力和心思。


    所有運抵階州大本營的外國軍火,除了一些小型武器之外,大型設備都隻有兩套零部件,這給空軍試飛新機型帶來了極大壓力,畢竟最多隻有兩次機會。


    顯然中國人的組裝力量還是夠格的,沒有經過多少扣動心懸的波瀾,三架新飛機如同那門組裝的88毫米防空炮一樣,都是一炮成功。


    隻是徐永昌費盡心思運進來的霍克戰鬥機,卻沒有大規模地列裝北方軍空軍,隻是緊急仿製了不少提供給支援姚南戰場上的高桂滋軍團個別戰鬥機聯隊使用。


    從理論上來講,霍克戰鬥機確實比p-12戰鬥機要更快速度一點,但是卻沒有發生質的提升,依然無法在技術上對抗蘇俄紅軍的伊-15戰鬥機。


    不僅如此,熟悉一款新列裝的戰鬥機是需要時間的,而設計適合這款戰鬥機的戰術要領更需要時間。


    有這點時間,還不如繼續在p-12戰鬥機的戰術使用上進行揣摩,盡可能壓製對方戰鬥機的優勢發揮,騰出時間等待更新式的戰鬥機列裝。


    認真分析德國帝國航空部的研發計劃後,徐永昌主動提議,放棄在全軍大規模列裝霍克戰鬥機的計劃。因為在今後兩年內,獲得德國新式戰鬥機的機會明顯是存在的。


    霍克戰鬥機進入中國的時間,顯然是生不逢時。


    階州大本營後山靶場,“嗤嗤嗤嗤???”的其他機槍射擊聲不絕於耳,二百五十發彈鏈很快就打完了,虎子有些目瞪口呆地看著遠處那株懷抱大樹半腰被打成了馬蜂窩,最後吱嘎倒地。


    陳安也是倒吸一口冷氣,“這是什麽機槍?”


    “剛剛定型的mg34機槍,使用兩腳架就是輕機槍,加上三腳架就是重機槍,很難說它到低屬於哪一種。”徐永昌迴答。


    虎子端起手中打完了子彈的機槍,再次仔細看了一遍,“隻是子彈實在太消耗了。”


    徐永昌點點頭,“是的,每分鍾800至900發的射速,遠超過一般的輕機槍,我們目前列裝的勃朗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也不過600發每分鍾的射速。”


    孫嶽插上了嘴,“軍備小組認為這款機槍確實一種優異的步兵武器,但它是為了德軍的戰術要求而專門設計的,如果要列裝我們北方軍,必然會對原來的戰術編組產生重大影響。”


    美軍和德軍的步兵班戰術,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潮流走向,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班用槍械需求。


    美軍步兵班的戰術核心是步槍手,機槍的任務是提供步槍手進攻的火力支援。而德軍步兵班的戰術核心卻是機槍手,步槍的任務是掩護機槍的射擊並幫助背負更多的彈藥。日本人步兵班的戰術,類似於美軍步兵班,但是卻將機槍的作用進一步削弱,隻擔負壓製任務,無論是進攻還是殲敵都由步槍手負責。


    沉吟了片刻,徐永昌說,“參謀本部評判,美軍步兵班戰術更適於進攻,可以有效控製流暢的進攻結束,所以使用更輕便的勃朗寧m1918輕機槍。而德軍步兵班戰術更適於防禦,可以極大增加進攻方的傷亡,所以要列裝更高射速的mg34機槍。”


    陳安有些愕然,看情形,手上武器更適合防禦的德國顯然是咄咄逼人,明顯是準備走進攻戰略奪取更大生存空間的道路,反而是美國一片孤立主義濃厚的色彩。


    幾個人頓時嘀咕了好一陣子,最後還是陳安拍板,決定仍然要換裝mg34機槍。北方軍本來就不是進攻型隊伍,何況換裝了mg34後,那些笨重的m1917水冷式重機槍就都可以撤裝了,反而加強了部隊的機動能力。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徐永昌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老板,我剛才忘了,mg34使用的是7.92毫米口徑子彈,不能和我們的7.62毫米通用的。”


    所有人麵麵相覷,搞什麽呀,不能通用如何換裝。


    徐永昌趕緊解釋,“我迴國的時候,已經跟德國軍工企業談好協議,隻要我們需要,可以為我們將mg34機槍修改成7.62x63毫米口徑子彈使用。我迴頭就去發電報,提請他們修改後,抓緊送過來。機槍是小樣物品,走私很容易的。”


    第一一七章 空中定位


    姚南戰場,一個偵察機小隊的四架he-45雙座雙翼輕型偵察機陸續升空,很快掠過了已經在前線整備待命的火炮集群。


    he-45偵察機,雙座雙翼輕型偵察機,最大起飛重量2750千克,一台750馬力引擎,最大時速290千米,最大航程1200千米,武備是一挺7.92毫米機槍,還可加載200千克炸彈,油箱具有自動封口措施。


    北方軍裝備的he-45偵察機,直接拆除了炸彈懸掛裝置,而是加裝了固定式的無線電台,使得這款輕型飛機不僅可以提高偵查任務效益,甚至可以為地麵炮火進行實時觀測校正。


    對麵的日軍地麵觀察哨,很快就發現了這幾架呈扇麵散開的北方軍飛機。


    幾架日軍九一式戰鬥機馬上升空,準備摧毀敵軍偵查飛機,再不濟也要驅逐了事。一般情況下,雙座偵察機的速度都比單座戰鬥機要慢一點,偵察機一見對方戰鬥機出動,最好的動作就是立即返航,然後交由自方的戰鬥機來對付。


    讓日軍戰鬥機飛行員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


    北方軍的偵察機居然幾個側翻後,和日軍戰鬥機打起了躲貓貓,絲毫沒有緊急避讓的意思,甚至利用機載的機槍胡亂打了一通。


    雖然對方的子彈都不知道打到哪裏去了,不過這簡直就是當眾打耳光,日軍飛行員頓時大怒,瘋狂地駕駛飛機反撲過來。


    才過了一下子,紅著眼的日軍飛行員被迫無可奈何地放棄了和北方軍偵察機的糾纏,轉而迴頭跟隨後過來掩護的p-12戰鬥機纏鬥了起來。


    he-45偵察機擺脫了敵機後,終於歡快地躍上高空,後座的飛行員開始滴滴答答地匯報自己所發現日軍陣地和火炮位置的情況。


    更多的九一式戰鬥機起飛了,但是很快都被更多的p-12給攔住了。


    打了大半年的空戰,姚南上空的關東軍和北方軍飛行員,隻要活下來,估計都是雙方最精銳的一批飛行員了,整個天空中滿是眼花繚亂的戰機舞蹈動作。


    麵對高空盤旋的幾架明顯的偵察機,地麵日軍指揮官馬上意識到了巨大的威脅,看著手頭隻有臨時充當防空火力的大正三年式重機槍,隻好無奈地下令地麵部隊緊急掩蔽,直到夜色到來後再重新調整。


    就在這個當頭,一顆炮彈唿嘯而來,毫不留情地砸落在一處核心工事旁邊,掀起漫天塵埃,硝煙散盡之後地麵就是一個窟窿。


    日軍第十四師團指揮官,膽戰心驚地看著那個窟窿,直接抓起電話,“炮兵聯隊立即轉移。”炮彈落地處,離炮兵聯隊的九一式105毫米野炮大隊陣地近在咫尺,很難說是不是北方軍盯上了日軍手頭唯一的遠程壓製火力了。


    大半年打下來,日軍對北方軍的套路已經很熟悉了,隻要及時移動,做好隱蔽,雙方的炮戰基本上到了晚上就會停歇下來。


    北方軍和關東軍都經常利用戰鬥機為自己的火炮部隊進行射擊校正,但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專業觀測設備,以及需要返程報告時間,隻能勉強做到引導大概的覆蓋射擊。


    誰也不曾預料的事情發生了,幾分鍾之後,鋪天蓋地的爆炸在105毫米野炮大隊處驟然響起,根本來不及轉移的九一式野炮頃刻間毀於一旦。


    天哪,居然是重炮攻擊,看到突然消失的野炮陣地,第十四師團長兩眼一黑,直接就踉蹌倒地暈厥過去了。


    地麵遭到重炮轟擊後,還在空中纏鬥的日軍戰鬥機,馬上分出幾架,在其他飛機的掩護下,瘋狂撲向重炮響起的地方,企圖用機載機槍摧毀長期隱匿起來的北方軍重炮陣地。


    “砰砰砰”,有節奏的防空炮火射擊聲忽然之間響徹田野,一架日軍突襲飛機瞬間冒著黑煙翻滾著墜地。


    還有幾架日軍戰鬥機飛行員馬上傻眼了,這裏好像已經超出了北方軍裝備的20毫米防空炮有效射程呀,怎麽還有這麽密集的半自動防空炮火?


    又是一架突進的日軍飛機淩空爆炸,另外二架飛機立即掉頭脫離這塊被重點防範的區域,反正就剩下二架飛機一時也無法突破北方軍近空防禦的20毫米防空火力網了。


    這個時候,北方軍所有的炮火開始轟鳴起來。


    日軍的火炮部隊,幹脆停止無意義的轉移,就地反擊起來,力求在被徹底擊毀前盡可能地殺傷北方軍的遠程火力部隊。


    五天之後,失去了所有重火力的日軍殘部連夜撤離已經無法死守的陣地,城區被南下的高桂滋軍團付出較大代價之後一舉突入,第十四師團和協防的偽軍部隊差點傷亡殆盡,第八師團在第十師團的接應下南逃,姚南終於落入北方軍手中。


    第十四師團除了那些被日本人視為珍寶的聯隊旗,其他基本都可以重新組建了。張海鵬總算是盡了一個大漢奸的本分,差不多打光了自己手頭的偽軍部隊。


    因為是血肉鋪墊的塹壕戰和最殘酷的巷戰,日本人損失了兩萬多人,而偽軍的四萬多人基本都損失了,其中陣亡的至少超過一半。


    北方軍也討不得好去,主攻的高桂滋軍團,三個負責進攻的混成旅轄下的步兵營基本上都打光了,南麵的鄧寶珊軍團也前前後後丟掉了三個步兵營,加起來損失亦是超過二萬多人,陣亡人員也是超過一半。


    如果不計算偽軍的話,北方軍和關東軍幾乎打成了一比一的戰場交換比。當然,如果沒有偽軍當炮灰的話,關東軍在火力優勢近一倍的北方軍麵前,早就打光了,哪還需要打成大半年時間。


    關東軍在姚南的慘敗,讓執掌東京的日本海軍譏笑不已。而日本陸軍則在慘敗麵前,第一次攜手起來,大聲指責東京沒能提供足夠的防空火力,才是這次慘敗的根本緣由。


    日本人確實剛引進厄利空20毫米機炮不久,但是因為不願意付清後續款項,導致未能得到後續技術支援,能夠用於野戰的20毫米防空炮遲遲未能研發成功。


    隻是日軍的武備庫中,並不是沒有足夠對付p-12或者he-45飛機的防空武器,而是缺乏資金和原料撥給,導致生產嚴重不足罷了。


    日本陸軍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全重2450千克,炮彈重6.54千克,最大射程14800米,射高9100米。


    師承德國人的防空觀念,日本人也隻是考慮用20毫米高射炮和75毫米高射炮構成自己的野戰防空火力,因此發展了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


    隻是不僅20毫米高射炮研製緩慢,75毫米高射炮生產更是嚴重滯後,導致了在北方軍層出不窮的飛機麵前,缺乏掩護戰鬥機的野戰師團,應對得十分吃力。


    同樣的,打通了姚南之後,北方軍參與東北作戰的三個軍團相互打通了後勤聯絡,結束了各自為戰的局麵,由此更加引發東北戰事進入新的階段。日本人在東北的進一步擴張勢頭被遏製了,要加大侵略力度隻能考慮更南的方向。


    攻克姚南之後,無論是高桂滋軍團,還是鄧寶珊軍團都已疲憊不堪,隻好就地轉入休整,一邊補充兵員和物資,一邊派出精幹的小部隊開始轟轟烈烈的剿匪作戰。


    能夠走出東北王張雨亭這樣大胡子的東三省,簡直就是遍地都是胡子窩。偽滿洲國成立後,投敵的胡子,新立山頭的胡子,兩頭三道的胡子,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在日本特務機關的秘密支助下,猖獗一時的胡子武裝,甚至威脅到了海拉爾至齊齊哈爾的後勤補給線路,外興安嶺地區與黑龍江的車路連接更是時斷時續。


    李燮和軍團忙於支援伊爾庫茨克的白俄軍作戰,還要留下足夠的兵力鎮守外興安嶺地區,根本抽不出機動兵力進行後方剿匪。


    這個任務立即就落在了剛好停止大規模作戰進行修整的兩個軍團上麵了。


    北方軍的戰事重心,馬上就轉移到北方的伊爾庫茨克方向。


    說來也怪,日本關東軍在姚南失敗後,蘇俄紅軍在伊爾庫茨克的進攻勢頭馬上就放緩了。戰場偵察的斥候迴報,蘇俄紅軍正在加固自己的防禦工事。


    he-45偵察機在伊爾庫茨克上空,可不敢如同東北上空一樣肆無忌憚,蘇俄紅軍空軍部隊越來越多的伊-15戰鬥機足以像打鴿子一般將he-45打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軍火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海帶魚並收藏軍火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