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飛快地掏出了自己的m1911手槍,董振堂順手一摸是空夾子,才想起剛才動作太急連槍都掉在外麵了。
很快,就有日本人注意到了這輛不得動彈的北方軍雷諾坦克,一個裝滿汽油的燃燒瓶遠遠地就扔了過來。
剛想從前艙鑽出坦克的駕駛員一看那個燃燒瓶旋轉著飛了過來,趕緊又躲了迴來,總不能用人去撞那個燃燒瓶吧。
劈啪聲響起,燃燒瓶非常湊巧地砸中了斜過車身的坦克後部引擎,頓時燃起熊熊大火。
董振堂和駕駛員臉色馬上雪白,還要不要讓人活了,那裏是引擎和油箱呀。沒有任何語言,董振堂和駕駛員同時有了動作,一個拚命去開頂部的蓋子,一個去開前艙的裝甲,第一時間要逃出這個有可能即將爆炸的坦克。
哐當哐當兩下,先是董振堂扭不開頂部的蓋子,估計前麵被甩得太急又掐住了。然後是駕駛員剛開了一半前艙裝甲門,結果一串流彈打了過來就是一陣叮當作響,又趕緊關了迴去。結果兩人,都沒能出去。
這迴真傻眼了。
現在的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如同在火爐裏煎熬一般。
想象中的爆炸始終沒有發生,這個時候董振堂才反應過來,沒汽油了怎麽爆炸呀?
半響之後,差點喜極而泣的董振堂,被趕到的其他坦克和突擊步兵救了下來,除了滿身淤青和頭上幾個大包,顯然沒有大傷小傷之類的。
日本人對付這種薄裝甲的輕型坦克,顯然有著足夠的手段。有了深刻認識的董振堂,馬上放緩了裝甲營的坦克突擊速度,嚴格下令各坦克連必須在有突擊步兵的掩護下進行攻勢作戰,尤其是要保持一定的備用油量。
讓裝甲旅指揮官吃盡苦頭的教訓,馬上被傳遞給各個進攻單位。隻是這個時候,有些驕傲的裝甲旅已經砸日本士兵的決死反擊下,損失了不少坦克和裝甲車輛。
如果是在巴爾喀什湖一帶的北部軍團裝甲部隊的話,這種損失絕對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因為當初在和老毛子的戰鬥中,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了,北部軍團的胡景翼曾經一再提醒新組建的南部軍團裝甲部隊。
可惜從歐戰迴來的董振堂等人,見慣了西線那種大規模進攻突防的場麵,竟然低估了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和適應力,過於驕傲自滿了。
如果說單兵戰鬥力的話,這個時候的亞洲地區,日本軍人絕對是首屈一指的。無論是體格,士氣,技戰術水平等方麵,用武士道精神武裝起來的日本軍人確實是一流的軍隊。但是日本陸軍的裝備水平來說,卻隻有二流水準了,因為太多的資源被消耗在了日本海軍方麵。
而北方軍的單兵戰鬥力,從軍人角度講依然是略輸日本士兵一籌,但是在裝備角度來說卻是超一流的,畢竟是毫無限製地使用各種最成功的武器,總體上才勝過日本軍隊。
穩住陣腳的裝甲部隊,即使損失了一批重裝備,也絲毫沒有影響包抄堵截任務的完成。日本人最倒黴的一件事情就是至少一半的指揮官沒有在現場指揮,缺乏指揮的日軍部隊很快就被擊潰了。
戰至下午,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日軍第六軍,根本無法阻擋裝甲部隊的瘋狂突擊,失去所有外線陣地。第七師團主力被擊潰了,第二十三師團主力和第七師團一部分被北方軍成功合圍在一個狹小的區域之內。
啃完幾口幹糧,北方軍南部軍團指揮官高桂滋下令連夜發起進攻,徹底殲滅包圍圈中的敵軍。
沒有辦法,北方軍在兵力上並不占優勢,投入一線進攻的部隊居然包圍了比他們還要多的敵軍部隊,如果不馬上殲滅掉,等敵人緩過勁來,說不定就要打成消耗戰了。
日本人消耗得起幾萬幾十萬的士兵,北方軍卻消耗不起,除非這些飛機坦克都不用人駕駛可以自己去戰鬥差不多。
日軍的頑強在最後一刻也始終讓人驚歎。
即使無力對抗裝甲部隊的突擊,眼看覆亡在即,第二十三師團殘部居然還一邊組織力量據壕死守,一邊集合殘餘力量趁著夜色,利用手榴彈開路的辦法,亡命突破了包圍圈。
海拉爾城裏的第六軍軍部當天夜裏就整合了被擊潰的第七師團主力,他們現在擁有足夠的日軍指揮官。
第二天上午,重整後的第七師團接應到了突圍的第二十三師團殘部二千餘人,撤退到了海拉爾。
幾天之後,已經勢弱的第六軍,放棄了海拉爾孤城,收攏了滿洲裏的日軍部隊,連夜南撤到哈爾濱一帶進行修整。
看到戰事已經告一段落,喜歡放馬後炮的英國人終於出麵了,強烈要求北方軍和日本人停止交戰的行為,因為最大的敵人蘇俄正威脅著整個自由世界。
第二十九章 摻沙子
北方軍和日本人之間的交戰,牽扯了很多方麵的利益糾葛。就西方列強而言,內部意見也是不一致的。
英法兩國從蘇俄濃厚的革命色彩出發,認為自由世界最大的敵人應該是蘇俄,而不應該在同為盟友的北方軍和日本之間消耗力量。
但是美國卻不這麽看,雖然更傾向於沒有海軍的北方軍,日本人和北方軍相互之間消耗力量有利於保持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勢力優勢,因此在某些方麵還鼓勵和支持略為劣勢的北方軍政府。
在這種扯皮下,北方軍和日本人在海拉爾以東爆發的交戰,被當做了一塊宣泄各方壓力的試金石。
隻不過出乎意料的,東亞列強日本人居然戰敗了。
雖然日本國內立刻引發軒然大波,東京軍部馬上提議全國動員,調集至少三個師團的力量,加強第六軍,重新進攻北方軍,報仇雪恨,洗刷恥辱。當然,這隻是對外宣傳的提議而已,事實上無論是軍部,還是國會,亦或是天皇,都對第六軍的戰敗大吃一驚,甚至根本沒有準備應對措施,更別提什麽重新進攻了。
既然隻是一塊試金石,西方列強在戰役結束後,馬上就強橫地介入了,強烈要求北方軍政府和日本政府停止擴大戰爭規模。美國人眼見雙方已經埋下了一根哽在喉嚨的硬刺,也就樂得停止鼓動下一輪衝突了。
哈爾哈河流域一戰,按照日軍第六軍自己的內部報告,前後傷亡失蹤共一萬八千多人,其中陣亡和失蹤的幾乎占了一半。除了最後一次反擊作戰,日本人來不及焚燒戰死士兵屍體之外,前幾次的交戰,北方軍並不掌握對方損失的具體人數,因此隻好采用了日本人自己報告的數據。
但是從第一次遭遇戰的情況看,日本人損失應該大於這個數字。日本人欺上瞞下的匯報,是舉世聞名的。第六軍總共接近五萬多人的部隊,不可能隻損失這麽一點人手,就主動選擇撤退的。
北方軍南部軍團在反擊作戰中,也有近七千人的傷亡,雖然有三分之二是受傷,但是也嚴重影響了南部軍團下一步的作戰實力。因為在火力上取得絕對優勢,按照第一次遭遇戰的一比三的傷亡比例來推斷,光是反擊作戰日本人損失人數就已經達到他們對外宣布的傷亡人數了。
因此,北方軍大本營判斷,日軍在戰役中總的損失估計是二萬五千多人,畢竟南部軍團前前後後也損失了大約八千人左右。
也隻有這種損失程度,才能讓依然還有不少兵力更是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第六軍,被迫停止再次發起反撲的計劃,選擇退守哈爾濱。
不僅是兵力兵器上的大量損失,在北方軍合圍之後,在一線指揮作戰的被圍殲軍隊中指揮官幾乎損失殆盡,這才是最大的損失。雖然還有近一半的指揮官是海拉爾城裏,而不是在部隊指揮崗位。
也許是因為這近半一線指揮官的大量損失,剩下的指揮官沒有接觸到那種如山如潮般的裝甲攻勢,導致第六軍沒有能好好總結被北方軍裝甲部隊圍殲的事實,或者幹脆是第六軍為了掩飾指揮官不在崗的愚蠢故意糊塗了,日本軍部始終沒有做出任何加強裝甲部隊建設的決定。
世界陸軍新一輪的發展潮流,就這麽和日本陸軍岔開了。但也許這個無奈的選擇,也是日本小國發展大軍國主義必須以海軍為主的必然吧。
北方軍南部軍團大舉推進,毫不客氣地直接搶占了海拉爾以及滿洲裏,然後才停下進軍的步伐,轉入守勢。滿洲裏和赤塔的聯係一打通,高桂滋的南部軍團與李夑和的東部軍團就打通了互相援助的通道,更有利北方軍的戰略布局。
搶占海拉爾的行徑,再次引起奉軍張雨亭的強烈抗議,但是也隻是抗議而已。把海拉爾交給北方軍,顯然比交給日本人更讓奉軍放心一點,至少不會背上賣國的罪名。奉軍的高層,張輔臣秘密繞過日本人的監視,趕到海拉爾,和高桂滋等南部軍團高層進行了密晤。
奉軍高層對北方軍的越境動作分歧還是非常大的。以少帥為首的一批少壯派,始終認為北方軍在和日本人的交戰必然會失敗,必須派兵參與日本人的收複黑龍江西部行動,以換取日本人對東三省更大的支持。但是以張輔臣為首的一批老人,因為當年的情分和這麽多年的交往合作,堅決反對兵戈交戰的提議,建議和談確定雙方的最後底線。
本來不怎麽管事的奉軍二把手張景惠,第一次放下嘻嘻哈哈的表情,鄭重表達了和北方軍繼續交往合作的意見,給仍在猶豫的張雨亭投下了一個關鍵的砝碼。
於是,張輔臣帶著特使的身份,出現在海拉爾的南部軍團總部。
奉軍開出的價碼是北方軍退出黑龍江的地區。但是已經吃進肚子裏的東西,怎麽可能再吐出來,尤其是這塊地區又不是在奉軍手上搶來的。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北方軍用租用的名義,將海拉爾和滿洲裏區域納入北方軍政府的臨時管製區域,租金則是每年計算,同時向奉軍保證絕不染指東三省其他地域。
奉軍有了麵子,又有了裏子,終於不再糾纏這塊地域的控製問題。至於租用時間的問題,雙方都選擇性的忽略了。
北方軍秘密向奉軍承諾不染指東三省的許諾後,和日本人的秘密談判也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實際上,和日本人的談判,還在北方軍與奉軍密談之前就開始了。
在英國人的主持下,雙方的密談在上海英國領事館進行,隻是就差開槍打起來的激烈態度讓在場的英法美特使為之頭疼不已。
兩個大事件相繼發生,終於迫使日本人讓步了。其中之一就是奉軍向北方軍妥協,另外一件則是尤登尼奇指揮的白俄遠東共和國部隊,終於攻克了雅庫茨克,徹底摧毀了蘇俄遠東遊擊隊的根據地。
雅庫茨克的被攻克,使得無法繼續在荒無人煙缺乏補給的蘇俄遊擊隊殘部,最終撤出了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西部荒原。
騰出手來的尤登尼奇,將主力集結在伊爾庫茨克一帶和蘇俄的東方麵軍連日大戰。上將的侄子,耶維奇上校則帶著一個軍團強行進入謝苗諾夫的控製地區,逼迫謝苗諾夫要麽接受尤登尼奇的徹底整編,要麽就大打一場決定遠東的歸屬。
謝苗諾夫將軍的後台就是日本人,結果同樣受到了耶維奇部隊的威脅。參加過日俄戰爭的尤登尼奇和耶維奇,對日本人有著天然的仇視態度。
北方軍的李夑和東部軍團奉令對耶維奇的行動進行配合。
日本人終於頂不住這種壓力了。
東京軍部進行了一次秘密軍事推演,結果顯示要摧毀在赤塔和黑龍江的兩個北方軍軍團,至少需要集結二十個常備師團,並且決心付出十個師團的巨大代價。這種戰爭,除非是進行全國總動員,否則是無法完成部署的。
而在英國人的強烈壓製下,完全是借貸發展的日本根本不可能實施舉國動員。現在的日本帝國,還不能失去英國人的扶持。
另外的情報也表明,北方軍這種野戰軍團一共有四個,還有將近三十萬的守備部隊。如果和北方軍陷入舉國戰爭,沒有一兩年的時間是無法決出勝負的,至於需要付出多大的損失更是讓軍部高官們懶得計算了。
尤其是遠東共和國與北方軍政府合流之後,日本人在遠東的勢力即使加上搖擺不定的謝苗諾夫,也無法抵擋這種強大的壓力。至於東三省的奉軍,他們不會拖後腿就算不錯了。日本人顯然已經得到奉軍高層和北方軍高層過往甚密的消息了。
既然還沒有舉國一戰的決心,那就隻好忍氣吞聲撈點實惠了。
日本人拿到了大筆所謂幹涉軍退出遠東共和國補償軍費,北方軍承認日本人在東三省的權益並且不得擴大在東三省的控製地域,雙方假惺惺的停戰議和了。
日本人很幹脆,拿到大筆補償款後,馬上撤出了遠東共和國的駐軍。至於駐守東三省中東路的日軍,那是鐵路護衛力量,日本人堂而皇之的認為駐軍合理,無須撤軍。
補償款反正是尤登尼奇認捐的,北方軍政府絲毫沒有砍價的意思,但是日本人動作迅速的撤離遠東共和國的幹涉軍,倒是讓北方軍措手不及。
本來按照和尤登尼奇的協議,北方軍和遠東共和國的疆域將按照1840年滿清疆域執行。但是日本人這麽一下子就開溜了,北方軍還沒有做好接防的準備,結果被耶維奇帶著部隊就搶先進駐了伯力、廟街、海參崴等地。
一不小心就被日本人摻了沙子了。
遠東及西伯利亞西部最精華的部分在哪裏,就是海參崴、伯力、廟街等原本屬於中國的外興安嶺以東地區。
即使尤登尼奇在無奈之下選擇繼續執行高爾察克和北方軍政府的協議,但內心還是非常掙紮的。沒有海參崴就沒有遠東的繁榮,丟了海參崴遠東共和國根本沒有立國的基礎。
北方軍政府有些無語地接過了這個帶著刺的蘋果,當初提出這個條件就沒有奢望能夠輕鬆獲得這塊丟失了許久的國土。
海參崴將會成為開放港,並租借部分港口給白俄太平洋艦隊使用,陳安也不羅嗦,直接將底線派人帶給還在雅庫茨克的尤登尼奇。
政治就是妥協,這個叢林般的世界。
第三十章 外興安嶺以東
很多人喜歡得寸進尺,尤以俄羅斯人為甚。當年沙俄東擴,搶占掠奪上千萬平方公裏領地,就是這股欲望的宣泄。
搶先進入海蘭泡之後,尤登尼奇猶豫了,重新考慮是否繼續執行與北方軍政府的密約。
即使陳安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底線之後,尤登尼奇領導的遠東共和國依然還在磨磨蹭蹭,始終不做明確表態。
伊爾庫茨克火車站,往西十幾千米的地方就是蘇俄和白俄犬牙交錯的主戰場。今天和蘇俄東方麵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交戰,隻是時不時的有零星的炮擊和卷起的濃煙,標注著這起內戰還在持續。
一列運輸補給的火車剛剛到站,幾聲鳴笛之後,帶著濃重的蒸汽緩緩停了下來。押車的白俄軍官跳下火車,就大叫搬運人員趕緊上前卸貨。
火車站的一名工作人員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低聲解釋,整個車站今天都被北方軍政府緊急征用了。
話才說完,大批大批的北方軍士兵列隊闖進火車站,黑壓壓全都是人。
幾分鍾之後,火車站所有地方都已經被北方軍控製了。剛到伊爾庫茨克的補給火車押運人員,被警戒的北方軍蠻橫地要求立即返迴車上。
半小時之後,幾列拉著長長車廂的火車進入站台。
火車站的變動很快就驚動了遠東共和國在伊爾庫茨克的軍團指揮官,第一時間派出聯絡軍官前往駐守伊爾庫茨克的西部軍團總部,居然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火車站附近已經被徹底封鎖,聯絡軍官無法進入,隻好空手而歸。
整整忙乎了兩天,等到雅庫茨克的尤登尼奇得到確切消息的時候,李虎臣的西部軍團已經全部撤迴了漠北境內。而尤登尼奇的白俄軍一個軍團正在西郊和蘇俄軍隊進行對峙,根本無力接管西部軍團撤走後留下的空缺,伊爾庫茨克城防禦力量成了空殼。
白俄遠東共和國高層差點慌了,北方軍竟然敢不經通知就放開伊爾庫茨克的防禦,難道不怕蘇俄方麵知道虛實後全力突擊導致戰線潰敗嗎?
不過是北方軍的報複罷了,尤登尼奇無奈地吞下了這個苦澀的結果。
馬上,伊爾庫茨克被戒嚴了,遠東共和國全麵封鎖消息,再沒有增援部隊趕到城池之前,絕對不能讓蘇俄方麵知道城裏已經空虛了。
意氣風發的耶維奇,還在海蘭泡的花花世界中沒有待上幾天,就馬上接到了尤登尼奇命令帶上下屬軍團緊急趕赴伊爾庫茨克接管城防的特急電報。
有些稀裏糊塗的耶維奇,連忙搜羅了幾列火車,帶著一個步兵師先期趕赴伊爾庫茨克,其他部隊還需要重新收攏,加上火車數量和載運量又有限製,隻好慢慢趕了。
坐在緊急向西的機車頭等廂裏,耶維奇上校驚訝地發現,北方軍的一支部隊乘坐機車同樣在向東進發。
沒有聽到北方軍準備接管東麵城市的消息呀?雖然知道那份密約,但沒有接到叔叔指示說北方軍已經做好接管海蘭泡以東地區的準備,耶維奇不是笨蛋,馬上知道北方軍和遠東共和國之間起了齷蹉。
耶維奇的步兵師一萬六千多人趕到伊爾庫茨克之後,高度緊張的伊爾庫茨克城終於緩了一口氣下來。
但是已經往南趕來的尤登尼奇鬱悶了,北方軍李夑和東部軍團的一個混成旅毫不客氣地同樣利用西伯利亞鐵路線,衝進耶維奇走後略顯空虛的海蘭泡,接管了城防。
很快,就有日本人注意到了這輛不得動彈的北方軍雷諾坦克,一個裝滿汽油的燃燒瓶遠遠地就扔了過來。
剛想從前艙鑽出坦克的駕駛員一看那個燃燒瓶旋轉著飛了過來,趕緊又躲了迴來,總不能用人去撞那個燃燒瓶吧。
劈啪聲響起,燃燒瓶非常湊巧地砸中了斜過車身的坦克後部引擎,頓時燃起熊熊大火。
董振堂和駕駛員臉色馬上雪白,還要不要讓人活了,那裏是引擎和油箱呀。沒有任何語言,董振堂和駕駛員同時有了動作,一個拚命去開頂部的蓋子,一個去開前艙的裝甲,第一時間要逃出這個有可能即將爆炸的坦克。
哐當哐當兩下,先是董振堂扭不開頂部的蓋子,估計前麵被甩得太急又掐住了。然後是駕駛員剛開了一半前艙裝甲門,結果一串流彈打了過來就是一陣叮當作響,又趕緊關了迴去。結果兩人,都沒能出去。
這迴真傻眼了。
現在的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如同在火爐裏煎熬一般。
想象中的爆炸始終沒有發生,這個時候董振堂才反應過來,沒汽油了怎麽爆炸呀?
半響之後,差點喜極而泣的董振堂,被趕到的其他坦克和突擊步兵救了下來,除了滿身淤青和頭上幾個大包,顯然沒有大傷小傷之類的。
日本人對付這種薄裝甲的輕型坦克,顯然有著足夠的手段。有了深刻認識的董振堂,馬上放緩了裝甲營的坦克突擊速度,嚴格下令各坦克連必須在有突擊步兵的掩護下進行攻勢作戰,尤其是要保持一定的備用油量。
讓裝甲旅指揮官吃盡苦頭的教訓,馬上被傳遞給各個進攻單位。隻是這個時候,有些驕傲的裝甲旅已經砸日本士兵的決死反擊下,損失了不少坦克和裝甲車輛。
如果是在巴爾喀什湖一帶的北部軍團裝甲部隊的話,這種損失絕對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因為當初在和老毛子的戰鬥中,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了,北部軍團的胡景翼曾經一再提醒新組建的南部軍團裝甲部隊。
可惜從歐戰迴來的董振堂等人,見慣了西線那種大規模進攻突防的場麵,竟然低估了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和適應力,過於驕傲自滿了。
如果說單兵戰鬥力的話,這個時候的亞洲地區,日本軍人絕對是首屈一指的。無論是體格,士氣,技戰術水平等方麵,用武士道精神武裝起來的日本軍人確實是一流的軍隊。但是日本陸軍的裝備水平來說,卻隻有二流水準了,因為太多的資源被消耗在了日本海軍方麵。
而北方軍的單兵戰鬥力,從軍人角度講依然是略輸日本士兵一籌,但是在裝備角度來說卻是超一流的,畢竟是毫無限製地使用各種最成功的武器,總體上才勝過日本軍隊。
穩住陣腳的裝甲部隊,即使損失了一批重裝備,也絲毫沒有影響包抄堵截任務的完成。日本人最倒黴的一件事情就是至少一半的指揮官沒有在現場指揮,缺乏指揮的日軍部隊很快就被擊潰了。
戰至下午,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日軍第六軍,根本無法阻擋裝甲部隊的瘋狂突擊,失去所有外線陣地。第七師團主力被擊潰了,第二十三師團主力和第七師團一部分被北方軍成功合圍在一個狹小的區域之內。
啃完幾口幹糧,北方軍南部軍團指揮官高桂滋下令連夜發起進攻,徹底殲滅包圍圈中的敵軍。
沒有辦法,北方軍在兵力上並不占優勢,投入一線進攻的部隊居然包圍了比他們還要多的敵軍部隊,如果不馬上殲滅掉,等敵人緩過勁來,說不定就要打成消耗戰了。
日本人消耗得起幾萬幾十萬的士兵,北方軍卻消耗不起,除非這些飛機坦克都不用人駕駛可以自己去戰鬥差不多。
日軍的頑強在最後一刻也始終讓人驚歎。
即使無力對抗裝甲部隊的突擊,眼看覆亡在即,第二十三師團殘部居然還一邊組織力量據壕死守,一邊集合殘餘力量趁著夜色,利用手榴彈開路的辦法,亡命突破了包圍圈。
海拉爾城裏的第六軍軍部當天夜裏就整合了被擊潰的第七師團主力,他們現在擁有足夠的日軍指揮官。
第二天上午,重整後的第七師團接應到了突圍的第二十三師團殘部二千餘人,撤退到了海拉爾。
幾天之後,已經勢弱的第六軍,放棄了海拉爾孤城,收攏了滿洲裏的日軍部隊,連夜南撤到哈爾濱一帶進行修整。
看到戰事已經告一段落,喜歡放馬後炮的英國人終於出麵了,強烈要求北方軍和日本人停止交戰的行為,因為最大的敵人蘇俄正威脅著整個自由世界。
第二十九章 摻沙子
北方軍和日本人之間的交戰,牽扯了很多方麵的利益糾葛。就西方列強而言,內部意見也是不一致的。
英法兩國從蘇俄濃厚的革命色彩出發,認為自由世界最大的敵人應該是蘇俄,而不應該在同為盟友的北方軍和日本之間消耗力量。
但是美國卻不這麽看,雖然更傾向於沒有海軍的北方軍,日本人和北方軍相互之間消耗力量有利於保持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勢力優勢,因此在某些方麵還鼓勵和支持略為劣勢的北方軍政府。
在這種扯皮下,北方軍和日本人在海拉爾以東爆發的交戰,被當做了一塊宣泄各方壓力的試金石。
隻不過出乎意料的,東亞列強日本人居然戰敗了。
雖然日本國內立刻引發軒然大波,東京軍部馬上提議全國動員,調集至少三個師團的力量,加強第六軍,重新進攻北方軍,報仇雪恨,洗刷恥辱。當然,這隻是對外宣傳的提議而已,事實上無論是軍部,還是國會,亦或是天皇,都對第六軍的戰敗大吃一驚,甚至根本沒有準備應對措施,更別提什麽重新進攻了。
既然隻是一塊試金石,西方列強在戰役結束後,馬上就強橫地介入了,強烈要求北方軍政府和日本政府停止擴大戰爭規模。美國人眼見雙方已經埋下了一根哽在喉嚨的硬刺,也就樂得停止鼓動下一輪衝突了。
哈爾哈河流域一戰,按照日軍第六軍自己的內部報告,前後傷亡失蹤共一萬八千多人,其中陣亡和失蹤的幾乎占了一半。除了最後一次反擊作戰,日本人來不及焚燒戰死士兵屍體之外,前幾次的交戰,北方軍並不掌握對方損失的具體人數,因此隻好采用了日本人自己報告的數據。
但是從第一次遭遇戰的情況看,日本人損失應該大於這個數字。日本人欺上瞞下的匯報,是舉世聞名的。第六軍總共接近五萬多人的部隊,不可能隻損失這麽一點人手,就主動選擇撤退的。
北方軍南部軍團在反擊作戰中,也有近七千人的傷亡,雖然有三分之二是受傷,但是也嚴重影響了南部軍團下一步的作戰實力。因為在火力上取得絕對優勢,按照第一次遭遇戰的一比三的傷亡比例來推斷,光是反擊作戰日本人損失人數就已經達到他們對外宣布的傷亡人數了。
因此,北方軍大本營判斷,日軍在戰役中總的損失估計是二萬五千多人,畢竟南部軍團前前後後也損失了大約八千人左右。
也隻有這種損失程度,才能讓依然還有不少兵力更是失去了所有重武器的第六軍,被迫停止再次發起反撲的計劃,選擇退守哈爾濱。
不僅是兵力兵器上的大量損失,在北方軍合圍之後,在一線指揮作戰的被圍殲軍隊中指揮官幾乎損失殆盡,這才是最大的損失。雖然還有近一半的指揮官是海拉爾城裏,而不是在部隊指揮崗位。
也許是因為這近半一線指揮官的大量損失,剩下的指揮官沒有接觸到那種如山如潮般的裝甲攻勢,導致第六軍沒有能好好總結被北方軍裝甲部隊圍殲的事實,或者幹脆是第六軍為了掩飾指揮官不在崗的愚蠢故意糊塗了,日本軍部始終沒有做出任何加強裝甲部隊建設的決定。
世界陸軍新一輪的發展潮流,就這麽和日本陸軍岔開了。但也許這個無奈的選擇,也是日本小國發展大軍國主義必須以海軍為主的必然吧。
北方軍南部軍團大舉推進,毫不客氣地直接搶占了海拉爾以及滿洲裏,然後才停下進軍的步伐,轉入守勢。滿洲裏和赤塔的聯係一打通,高桂滋的南部軍團與李夑和的東部軍團就打通了互相援助的通道,更有利北方軍的戰略布局。
搶占海拉爾的行徑,再次引起奉軍張雨亭的強烈抗議,但是也隻是抗議而已。把海拉爾交給北方軍,顯然比交給日本人更讓奉軍放心一點,至少不會背上賣國的罪名。奉軍的高層,張輔臣秘密繞過日本人的監視,趕到海拉爾,和高桂滋等南部軍團高層進行了密晤。
奉軍高層對北方軍的越境動作分歧還是非常大的。以少帥為首的一批少壯派,始終認為北方軍在和日本人的交戰必然會失敗,必須派兵參與日本人的收複黑龍江西部行動,以換取日本人對東三省更大的支持。但是以張輔臣為首的一批老人,因為當年的情分和這麽多年的交往合作,堅決反對兵戈交戰的提議,建議和談確定雙方的最後底線。
本來不怎麽管事的奉軍二把手張景惠,第一次放下嘻嘻哈哈的表情,鄭重表達了和北方軍繼續交往合作的意見,給仍在猶豫的張雨亭投下了一個關鍵的砝碼。
於是,張輔臣帶著特使的身份,出現在海拉爾的南部軍團總部。
奉軍開出的價碼是北方軍退出黑龍江的地區。但是已經吃進肚子裏的東西,怎麽可能再吐出來,尤其是這塊地區又不是在奉軍手上搶來的。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北方軍用租用的名義,將海拉爾和滿洲裏區域納入北方軍政府的臨時管製區域,租金則是每年計算,同時向奉軍保證絕不染指東三省其他地域。
奉軍有了麵子,又有了裏子,終於不再糾纏這塊地域的控製問題。至於租用時間的問題,雙方都選擇性的忽略了。
北方軍秘密向奉軍承諾不染指東三省的許諾後,和日本人的秘密談判也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實際上,和日本人的談判,還在北方軍與奉軍密談之前就開始了。
在英國人的主持下,雙方的密談在上海英國領事館進行,隻是就差開槍打起來的激烈態度讓在場的英法美特使為之頭疼不已。
兩個大事件相繼發生,終於迫使日本人讓步了。其中之一就是奉軍向北方軍妥協,另外一件則是尤登尼奇指揮的白俄遠東共和國部隊,終於攻克了雅庫茨克,徹底摧毀了蘇俄遠東遊擊隊的根據地。
雅庫茨克的被攻克,使得無法繼續在荒無人煙缺乏補給的蘇俄遊擊隊殘部,最終撤出了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西部荒原。
騰出手來的尤登尼奇,將主力集結在伊爾庫茨克一帶和蘇俄的東方麵軍連日大戰。上將的侄子,耶維奇上校則帶著一個軍團強行進入謝苗諾夫的控製地區,逼迫謝苗諾夫要麽接受尤登尼奇的徹底整編,要麽就大打一場決定遠東的歸屬。
謝苗諾夫將軍的後台就是日本人,結果同樣受到了耶維奇部隊的威脅。參加過日俄戰爭的尤登尼奇和耶維奇,對日本人有著天然的仇視態度。
北方軍的李夑和東部軍團奉令對耶維奇的行動進行配合。
日本人終於頂不住這種壓力了。
東京軍部進行了一次秘密軍事推演,結果顯示要摧毀在赤塔和黑龍江的兩個北方軍軍團,至少需要集結二十個常備師團,並且決心付出十個師團的巨大代價。這種戰爭,除非是進行全國總動員,否則是無法完成部署的。
而在英國人的強烈壓製下,完全是借貸發展的日本根本不可能實施舉國動員。現在的日本帝國,還不能失去英國人的扶持。
另外的情報也表明,北方軍這種野戰軍團一共有四個,還有將近三十萬的守備部隊。如果和北方軍陷入舉國戰爭,沒有一兩年的時間是無法決出勝負的,至於需要付出多大的損失更是讓軍部高官們懶得計算了。
尤其是遠東共和國與北方軍政府合流之後,日本人在遠東的勢力即使加上搖擺不定的謝苗諾夫,也無法抵擋這種強大的壓力。至於東三省的奉軍,他們不會拖後腿就算不錯了。日本人顯然已經得到奉軍高層和北方軍高層過往甚密的消息了。
既然還沒有舉國一戰的決心,那就隻好忍氣吞聲撈點實惠了。
日本人拿到了大筆所謂幹涉軍退出遠東共和國補償軍費,北方軍承認日本人在東三省的權益並且不得擴大在東三省的控製地域,雙方假惺惺的停戰議和了。
日本人很幹脆,拿到大筆補償款後,馬上撤出了遠東共和國的駐軍。至於駐守東三省中東路的日軍,那是鐵路護衛力量,日本人堂而皇之的認為駐軍合理,無須撤軍。
補償款反正是尤登尼奇認捐的,北方軍政府絲毫沒有砍價的意思,但是日本人動作迅速的撤離遠東共和國的幹涉軍,倒是讓北方軍措手不及。
本來按照和尤登尼奇的協議,北方軍和遠東共和國的疆域將按照1840年滿清疆域執行。但是日本人這麽一下子就開溜了,北方軍還沒有做好接防的準備,結果被耶維奇帶著部隊就搶先進駐了伯力、廟街、海參崴等地。
一不小心就被日本人摻了沙子了。
遠東及西伯利亞西部最精華的部分在哪裏,就是海參崴、伯力、廟街等原本屬於中國的外興安嶺以東地區。
即使尤登尼奇在無奈之下選擇繼續執行高爾察克和北方軍政府的協議,但內心還是非常掙紮的。沒有海參崴就沒有遠東的繁榮,丟了海參崴遠東共和國根本沒有立國的基礎。
北方軍政府有些無語地接過了這個帶著刺的蘋果,當初提出這個條件就沒有奢望能夠輕鬆獲得這塊丟失了許久的國土。
海參崴將會成為開放港,並租借部分港口給白俄太平洋艦隊使用,陳安也不羅嗦,直接將底線派人帶給還在雅庫茨克的尤登尼奇。
政治就是妥協,這個叢林般的世界。
第三十章 外興安嶺以東
很多人喜歡得寸進尺,尤以俄羅斯人為甚。當年沙俄東擴,搶占掠奪上千萬平方公裏領地,就是這股欲望的宣泄。
搶先進入海蘭泡之後,尤登尼奇猶豫了,重新考慮是否繼續執行與北方軍政府的密約。
即使陳安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底線之後,尤登尼奇領導的遠東共和國依然還在磨磨蹭蹭,始終不做明確表態。
伊爾庫茨克火車站,往西十幾千米的地方就是蘇俄和白俄犬牙交錯的主戰場。今天和蘇俄東方麵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交戰,隻是時不時的有零星的炮擊和卷起的濃煙,標注著這起內戰還在持續。
一列運輸補給的火車剛剛到站,幾聲鳴笛之後,帶著濃重的蒸汽緩緩停了下來。押車的白俄軍官跳下火車,就大叫搬運人員趕緊上前卸貨。
火車站的一名工作人員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低聲解釋,整個車站今天都被北方軍政府緊急征用了。
話才說完,大批大批的北方軍士兵列隊闖進火車站,黑壓壓全都是人。
幾分鍾之後,火車站所有地方都已經被北方軍控製了。剛到伊爾庫茨克的補給火車押運人員,被警戒的北方軍蠻橫地要求立即返迴車上。
半小時之後,幾列拉著長長車廂的火車進入站台。
火車站的變動很快就驚動了遠東共和國在伊爾庫茨克的軍團指揮官,第一時間派出聯絡軍官前往駐守伊爾庫茨克的西部軍團總部,居然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火車站附近已經被徹底封鎖,聯絡軍官無法進入,隻好空手而歸。
整整忙乎了兩天,等到雅庫茨克的尤登尼奇得到確切消息的時候,李虎臣的西部軍團已經全部撤迴了漠北境內。而尤登尼奇的白俄軍一個軍團正在西郊和蘇俄軍隊進行對峙,根本無力接管西部軍團撤走後留下的空缺,伊爾庫茨克城防禦力量成了空殼。
白俄遠東共和國高層差點慌了,北方軍竟然敢不經通知就放開伊爾庫茨克的防禦,難道不怕蘇俄方麵知道虛實後全力突擊導致戰線潰敗嗎?
不過是北方軍的報複罷了,尤登尼奇無奈地吞下了這個苦澀的結果。
馬上,伊爾庫茨克被戒嚴了,遠東共和國全麵封鎖消息,再沒有增援部隊趕到城池之前,絕對不能讓蘇俄方麵知道城裏已經空虛了。
意氣風發的耶維奇,還在海蘭泡的花花世界中沒有待上幾天,就馬上接到了尤登尼奇命令帶上下屬軍團緊急趕赴伊爾庫茨克接管城防的特急電報。
有些稀裏糊塗的耶維奇,連忙搜羅了幾列火車,帶著一個步兵師先期趕赴伊爾庫茨克,其他部隊還需要重新收攏,加上火車數量和載運量又有限製,隻好慢慢趕了。
坐在緊急向西的機車頭等廂裏,耶維奇上校驚訝地發現,北方軍的一支部隊乘坐機車同樣在向東進發。
沒有聽到北方軍準備接管東麵城市的消息呀?雖然知道那份密約,但沒有接到叔叔指示說北方軍已經做好接管海蘭泡以東地區的準備,耶維奇不是笨蛋,馬上知道北方軍和遠東共和國之間起了齷蹉。
耶維奇的步兵師一萬六千多人趕到伊爾庫茨克之後,高度緊張的伊爾庫茨克城終於緩了一口氣下來。
但是已經往南趕來的尤登尼奇鬱悶了,北方軍李夑和東部軍團的一個混成旅毫不客氣地同樣利用西伯利亞鐵路線,衝進耶維奇走後略顯空虛的海蘭泡,接管了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