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鹽關以北一戰,馬家護衛隊被徹底壓製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視馬如命的護衛隊員在戰馬不斷哀鳴倒地情況下大失方寸,無奈倒在了李氏步槍的瘋狂掃射之下。
北字營名聲大噪,導致新一輪的募兵意外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不少陝甘子弟,甚至四川、山西等流民紛紛投靠,讓漢中和重慶辦事處的人員忙的不可開交。
在陳安的指示下,林玉山第一時間派出情報司的人員,參與招募和甄別新丁,不僅大量剔除了許多具有刀客背景的人物,更是婉拒了好多書生氣質的青年。
不過看到這個跪在地上的年輕人,陳安也頭疼了。
這可是一個真正的刀客,武藝高強,剛毅勇猛。這名叫李虎臣的年輕人,見漢中辦事處不肯收錄,竟然拿著一封井嶽秀的推薦信,直接跑到陳家莊上門自薦。
刀客多是隸屬於陝西各地的俠義組織刀客會。他們通常攜帶一種臨潼關山鎮製造的“關山刀子”,大刀長約三尺,寬不到二寸,製形特別,極為鋒利,故稱之為刀客。刀客組織,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與嚴密的紀律,分散為各個大小不同的集團,遍布陝西各地。
可惜原來就有說法,不招收刀客,陳安也不好破這個例子,但是井嶽秀大哥麵子又不能不給呀。
陳安走過去,將李虎臣拉了起來,“你也知道北字營一般是不招收刀客成員的,但是井嶽秀大哥既然肯幫你推薦,自是相當看好你。要不這樣吧,我派親衛隊長跟你切磋一場,你隻要打贏了就直接擔任我的親衛隊長,怎麽樣?”
李虎臣相當有自信,大聲說,“沒問題,陳大人。”
正在一旁的虎子差點笑出來,董府高手五打一,他都扛過去了,就一個李虎臣如何是他的對手,這不是少爺坑人嗎。
果不其然,李虎臣傻乎乎地直衝向虎子,結果被一拳砸倒在地上,差點就起不來。虎子的力道,如今是越發大了。
不信邪的李虎臣有些暈乎乎地站了起來,鼓起勇氣又一次撲向虎子。
結果當然悲劇了,幾個迴合後,被虎子一腳踹到了一邊牆根。
李虎臣艱難地爬起來,抹去嘴邊的血跡,再一次嗷嗷叫著衝了過去。
很快,陳安亦是震撼了。
砸倒在地多次後,李虎臣明顯已經神智有些不清了,嘴巴裏甚至不停地湧出鮮血,但是仍然堅毅地爬起來,瘋狂地衝向虎子。
連忙叫虎子打暈李虎臣,製止他再一次的瘋狂,陳安有些苦惱。
勇氣可嘉,毅力驚人,隻要培養得力,自然又是一員虎將,但是就是不知道能否在軍營中改掉刀客那些散漫惹事的惡習。
虎子有點英雄相惜,開口說,“少爺,留下吧。”
陳安瞄了一眼虎子,有些好笑,但是卻輕鬆了很多,“給你麵子了,就留下吧。但是如果軍紀上達不到標準,你也跟著受罰吧。”有了虎子開口求情,上上下下都說得過去,也不算是違規了,陳安心安理得想著。
虎子大喜,連忙點頭應下,一邊叫人過來,趕緊送李虎臣去高醫師的醫務司急救。
“李虎臣?陳虎?兩虎嗎?”虎子走了以後,陳安忽然笑了起來,真是有意思。
因為參於甚眾,第二批招收巡防營士兵的計劃提前了半個月就完成了。陸續還有流民拖家帶口而來應募的,辦事處也都視情況建議應募北方工業公司的長期招工,當然如果你在種糧或是畜牧方麵是一把好手,甚至可以建議加入陳家莊農莊的佃農。
秋冬枯水季節,北方工業公司的平爐終於燒出了第一爐鋼鐵。當天,公司上下大放鞭炮,熱鬧的像過年一樣。
同一個月份,新出爐的鋼板馬上應用到了正式開工建設的白龍江鐵橋工地上。
根據德國泰來洋行專家的建議,陳安從上海運來了大批洋灰,準備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築造橋墩。
這時,徐尚武總辦領著一個年輕人,找到正在白龍江鐵橋工地上的陳安。
“這是詹天佑工程師的助手徐士遠,精通鐵路建設。”徐總辦也不囉嗦,直截了當的將年輕人介紹給陳安。
陳安大喜,趕緊表示歡迎。
徐士遠也是專精於業務的技術人員,看了幾眼就知道陳安是要修跨江大橋,毫不客氣地對陳安說,“陳大人,您不是要修鐵路嗎?既然如此,修建這座大橋時,就不如幹脆加寬橋麵,預留鐵路線位置好了。”
陳安一怔,鐵路現在就可以開始計劃嗎?立馬虛心求教起來。其實也不是他求教,徐士遠自己找到德國泰來洋行的專家那裏商議起來,陳安聽了一會,根本聽不懂呀。
幾番討論之後,德國專家點頭稱是。徐士遠有些詫異地過來,找到陳安,“陳大人,聽德國人說,你準備采用外國的洋灰建築技術?那可是需要很多錢的。”
陳安有些莫名其妙,連忙迴應,“這個技術不是說遠遠比我們國內三合土技術更好更耐用嗎?自然是要用了。”
徐士遠舒了一口氣,有些羨慕地說,“陳大人氣魄真大,我們當年在灤河就沒有這個本錢呀。這個技術是好,但是鋼筋混凝土實在太耗錢了。”
陳安不以為意,“是好技術就行,省的老是修修補補。方案調整了嗎?”
說到調整方案,徐士遠嚴肅起來,“我需要至少五天時間,查看從陳家莊到碧口的地形,請陳大人同意延遲施工,德國專家也讚同我的觀念。”
毫不遲疑的,陳安馬上點頭同意了,遲兩天算什麽,能將鐵路預先設計進去才是大事呀。
五天後,滿眼血絲的徐士遠拿出來初步想法,具體的線路還需要實地勘測,但是橋梁的接口設計卻是可以先搞出來了。
接過徐士遠遞過來的方案,陳安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當年,你們在灤河建鐵橋時,花了多少銀兩?”
徐士遠隨口答道,“灤河地形遠比白龍江複雜,而且水麵又寬達六百七十多米,遠比這裏隻有兩百多米長呀,好像一共耗銀七十八萬兩左右。”
陳安順手翻了翻方案的造價,也不過三十萬兩,這還是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橋墩的設計。隻不過在兩麵增加了封閉式鐵軌設計,比原方案增加了十萬兩而已,陳安馬上就同意了。
徐士遠連日加班,已經非常疲勞了,以為陳安至少要好幾天才能做出決策,於是拱拱手準備離開去睡覺了。這時候,陳安叫住他,“徐技師,就這樣做吧,不過需要你擔任我們這一方的監工。”
還有些迷糊,徐士遠迴答說,“好的,我明後天再讓向大人請示如何修改方案。”
“不是修改,你去跟德國人協調,就這麽實施了。”陳安連忙澄清。
猛地一個激靈,徐士遠總算驚醒了,“同意了?”
陳安有些好笑,再一次點頭,“是的。”
呆了半刻之後,徐士遠突然歡唿一聲,搶過陳安手上的圖紙方案就跑向德國人的住處。
第二天,白龍江大橋重新恢複施工,但是這次規模更大了,施工隊伍更多了。
快要入冬了,蘭州的楊增新忽然派人來到階州。
帶路的是楊增新府上的人,另外兩位卻是蘭州武備學堂,現在改名為蘭州陸軍小學堂,從保定軍校邀請來的優等畢業生。
楊府的人飛快地給陳安介紹,“楊大人以為畢竟階州分校為本部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趁此次邀請保定軍校畢業的北洋新軍精英,來蘭州陸軍小學堂授課的機會,遴選了兩位派到階州。一麵是為了交流,一麵是為了增強一下階州分校的教學水平。楊大人還特意交待,讓我轉告陳大人,這兩位是大才,切不可怠慢。而且他們隻是借調三個月,過後還是要歸還北洋新軍的。”
陳安頓時欣喜如狂,真是剛要睡覺就有人來送枕頭。
軍校都是他們自己這麽摸索著搞得,水平自然不高早已是陳安的心病了。楊增新辦事認真,為人也不錯,關鍵時刻還是對得起陳安對蘭州陸軍小學堂每年一萬兩的讚助。
兩位北洋新軍精英,一位是畢業於保定武備學堂炮兵科的孫嶽,另一位則是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畢業的劉鬱芬。
隻有三個月的所謂教學交流時間,陳安自然不敢忽視了。所有在職的軍官全部輪換迴來,請兩位正規軍校精英畢業生集中授課。在新兵訓練營的士官生更是得天獨厚,完整地聽完了孫嶽和劉鬱芬的講課內容。
這兩位軍官也確實對得起精英的稱號,思路嚴謹,條理清晰,而且對基礎薄弱的北字營士官生毫不輕視,竭盡所能,傾囊相授。
第四十五章 階州軍演
兩位臨時教官的專業素質讓北字營的士官生們欽佩不已,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北字營的訓練強度和瘋狂火力更讓臨時教官震撼良久。
得益於陳安的高薪餉和統一後勤製度,北字營完全沒有北洋新軍之中那種普遍的上下克扣現象。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習慣性的傾瀉火力之後,沒有那個部隊能夠攜帶打滿一場戰役的所有彈藥,自然將所有後勤獨立出來歸屬林月兒的財務司負責。
夥食充足,被服足夠,餉銀十足,完全超過同檔次的北洋新軍標準。再加上陳安他們有些亂來但卻是非常有效的高強度訓練,北字營的官兵個個都是彪悍無比,體魄甚至超過兵源地多是北方的北洋新軍。
更讓孫嶽和劉鬱芬無語的是,陳安決定的訓練強度指標均是新軍營製餉章上的規定。
原本是北洋新軍的章程,但是實際上執行都被打了折扣,誰也沒有料到竟然在遙遠的甘肅,有一支舊式軍隊卻完全執行了其中的標準。
巡防營隻是舊時綠營改編的臨時過渡產品,北洋六鎮等才是真正地新軍。按道理,巡防營穿的仍是號衣,戴的仍是鬥笠,用的也多是刀槍箭矛,少量漢陽造。但是北字營則是完完整整的北洋新軍裝備,深藍色軍服配短簷帽,不僅配齊李氏步槍,而且每哨都有重機槍。
每日至少消耗十發子彈的規定,更是讓兩人大驚失色,更是無比羨慕,竟然還有這種荒唐的規定?難道子彈不要錢嗎。甚至滿地的彈殼,北字營都是寧可花錢雇傭當地百姓收集迴收,也不準自家部隊搜索戰場時浪費人力時間處置。
最後一周的時候,陳安決定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操演。麵對上萬兩的操演預算,以及不計入預算的子彈和炮彈費用,孫嶽和劉鬱芬隻能咂舌不已。
兩位臨時教官不僅是整個操演計劃的策劃者,同時也擔任了裁判官。
整個操演隻有簡單的過程計劃,還有漫長的時間安排,卻沒有任何詳細的明確規定,一切都要靠各營管帶自行組織和判斷。
陳安坐鎮陳家莊指揮,趙四和虎子的兩個營先是在北寨大營搞了一次實彈進攻訓練,大炮轟然炸了許久,然後是步軍的倒三角形梯次進攻,並且隨時可以唿叫大炮支援,簡直就是將彈藥不當錢的輪番火力覆蓋。
實彈進攻訓練結束後,左營在前,右營在後,全副武裝,滿載彈藥,甚至各有一門日式三八年75毫米野炮和六門7.62毫米馬克沁重機槍,快速地向階州搜索前進。
唿叫大炮支援,完全是一個全新的創舉。
突然見到這種不在操演預案中的新式戰術,兩位裁判官直看得目瞪口呆,愕然而立,連唿不可思議。
陳安心疼手下精銳官兵的傷亡,竟然想出了利用電話線路,通過組建電話小組隨進攻部隊前出的辦法,就近觀察炮火摧毀情況和指導後續的精確炮火打擊。
至於電話信號衰竭的問題,陳安求教於徐總辦,結果拿到一個最簡單卻又非常實用的辦法,多個電話小組輪流往後傳話就是了。
到了階州營地,操演還沒有結束,左營繼續北上接管了前營防務,而右營則擺開兵力,接管了後營防務。前後營則相伴而下,采取突擊行進方式一直南下,在陳家莊補充了軍械彈藥之後,西進衝到北寨大營。接著是前後營和大編製的中營訓練營混編,馬上又是一次實彈防禦訓練。
看著北字營的實彈射擊和遠距離操演,兩位北洋新軍精英再也坐不住了,眼中留出了無比希冀的眼神。但是無論陳安如何挑起話頭,兩人始終避重就輕,沒有明確答應留在北字營的要求。
操演結束後,各營將重新返迴原來駐地。這次隻是臨時動員操演,還沒到一年時限,沒必要進行輪換駐防。新兵訓練也才四個多月,需要進一步操練以後,才能補充進各營。
在整個操演沒有結束的時候,三個月的借調已經到了。
孫嶽和劉鬱芬最終還是迴北洋新軍報到了,但是兩人卻都接受了陳安饋贈的儀程,顯然是對北字營頗為心動,但是卻並不看好他的發展,所以才未能留下來。
陳安毫無辦法,隻能這樣了,再用其他手段就過了,畢竟北洋六鎮是響當當的軍隊,無論名氣還是實力,現在都遠勝北字營呀。
臨走的時候,孫嶽將一疊文稿鄭重遞給陳安,“陳大人,這是我和鬱芬兄弟這幾日苦思冥想寫出的一點東西,主要是對北字營今後的戰術選擇和發展提供了一些建議,以此向陳大人及北字營這段時間的款待表示感謝。我們也在北字營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劉鬱芬補充說,“恕我們直言,以營級單位的進攻防禦戰力來衡量,國內已經沒有其他軍隊可以和北字營抗衡了。北洋六鎮可能戰術比你們更優秀,但是火力卻遠遠不如,尤其是你們所謂的炮火支援戰術。但是從鎮一級戰略角度來講,規模偏小不說,缺乏高級軍事指揮人才是北字營致命的缺點。”
陳安仔細聽著,自然致謝不敏。
送走了兩位保定精英,陳安拿起文稿,慢慢地閱讀起來。
忽然之間,陳安眼皮一跳,這文稿不簡單呀。
文稿中有一段話,寫出來了,但是他們卻沒有說出來。
“從軍隊掌控上來說,北字營的保衛家園宗旨,遠比北洋新軍的升官發財宗旨更有內涵,更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發展前景。”
“不僅如此,同樣是階層分明的兩支軍隊,北字營更透明,更有吸引力,而且不會出現上下欺瞞克扣的現象。這在北洋新軍中,是無法做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北字營中嚴謹的升遷、森嚴的軍紀、不克扣的餉銀、以服從為核心的職業軍人教育,以及嚴禁任何其他思想傳播的控製。”
孫嶽兩人雖然沒有說什麽,很多意思卻都在文稿中表露出來。
想了一下以後,陳安將文稿中的內容,全部加入自己的講授曾國藩治軍思想研討當中,就當自己剽竊一下吧。反正是付了儀程的,陳安自欺欺人地解釋給自己聽。
冬寒開始侵人的時候,總督衙門發了一封緊急邸報,要求各級官府和駐軍要全麵戒備和抓緊搜捕可疑跡象分子。
陳安看完邸報亦是大歎一聲,“內地也開始混亂了。”
光緒三十二年冬,也就是西洋曆法一九零六年十二月初,湖南、江西交界的瀏陽、醴陵、萍鄉等地,因為水災荒年災民人心浮動,頓時爆發了號稱“革命軍”的大規模會黨暴動,十天之內就發展到貧苦礦工和農民,甚至是衣食無著的巡防營士兵等,共計三萬多人參與。
朝廷急調兩湖、兩江各省五萬多軍隊四麵圍剿,費糜餉銀軍火無數,總算將僅有二三千支破槍的革命軍鎮壓下去。
陝甘總督自然是十分擔心屬下的巡防營,也會出現類似事情,急忙發出邸報提醒大家注意,尤其是要防範革命黨人的四處宣講和串聯。
陳安斟酌良久後,決定將已經完成基本訓練的第二批士兵,提前一個月分配補充各營,以備萬一發生事端有足夠的兵力進行鎮壓。
一千五百多人的正規兵力,加上陳家莊和公司的護衛隊伍,接近二千人的實力,即使馬家的鎮南軍全軍來犯,也是不為懼了。
在滿編的情況下,一個巡防營的官兵合計三百多人,因為取消了長夫,全部編列正兵,下轄三哨,每哨各轄十棚兵力,又采購了大量馬匹和車輛運載輜重和重武器,確保每營都有一門75毫米野炮和六門重機槍。真正可用於第一線的戰兵明顯少於正常水平,火力卻是翻倍增強。
但是這也帶來另外一個大的問題,如果不建立更加強大的後勤保障隊伍,北字營的持續戰鬥力是非常低劣的。
北字營名聲大噪,導致新一輪的募兵意外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不少陝甘子弟,甚至四川、山西等流民紛紛投靠,讓漢中和重慶辦事處的人員忙的不可開交。
在陳安的指示下,林玉山第一時間派出情報司的人員,參與招募和甄別新丁,不僅大量剔除了許多具有刀客背景的人物,更是婉拒了好多書生氣質的青年。
不過看到這個跪在地上的年輕人,陳安也頭疼了。
這可是一個真正的刀客,武藝高強,剛毅勇猛。這名叫李虎臣的年輕人,見漢中辦事處不肯收錄,竟然拿著一封井嶽秀的推薦信,直接跑到陳家莊上門自薦。
刀客多是隸屬於陝西各地的俠義組織刀客會。他們通常攜帶一種臨潼關山鎮製造的“關山刀子”,大刀長約三尺,寬不到二寸,製形特別,極為鋒利,故稱之為刀客。刀客組織,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與嚴密的紀律,分散為各個大小不同的集團,遍布陝西各地。
可惜原來就有說法,不招收刀客,陳安也不好破這個例子,但是井嶽秀大哥麵子又不能不給呀。
陳安走過去,將李虎臣拉了起來,“你也知道北字營一般是不招收刀客成員的,但是井嶽秀大哥既然肯幫你推薦,自是相當看好你。要不這樣吧,我派親衛隊長跟你切磋一場,你隻要打贏了就直接擔任我的親衛隊長,怎麽樣?”
李虎臣相當有自信,大聲說,“沒問題,陳大人。”
正在一旁的虎子差點笑出來,董府高手五打一,他都扛過去了,就一個李虎臣如何是他的對手,這不是少爺坑人嗎。
果不其然,李虎臣傻乎乎地直衝向虎子,結果被一拳砸倒在地上,差點就起不來。虎子的力道,如今是越發大了。
不信邪的李虎臣有些暈乎乎地站了起來,鼓起勇氣又一次撲向虎子。
結果當然悲劇了,幾個迴合後,被虎子一腳踹到了一邊牆根。
李虎臣艱難地爬起來,抹去嘴邊的血跡,再一次嗷嗷叫著衝了過去。
很快,陳安亦是震撼了。
砸倒在地多次後,李虎臣明顯已經神智有些不清了,嘴巴裏甚至不停地湧出鮮血,但是仍然堅毅地爬起來,瘋狂地衝向虎子。
連忙叫虎子打暈李虎臣,製止他再一次的瘋狂,陳安有些苦惱。
勇氣可嘉,毅力驚人,隻要培養得力,自然又是一員虎將,但是就是不知道能否在軍營中改掉刀客那些散漫惹事的惡習。
虎子有點英雄相惜,開口說,“少爺,留下吧。”
陳安瞄了一眼虎子,有些好笑,但是卻輕鬆了很多,“給你麵子了,就留下吧。但是如果軍紀上達不到標準,你也跟著受罰吧。”有了虎子開口求情,上上下下都說得過去,也不算是違規了,陳安心安理得想著。
虎子大喜,連忙點頭應下,一邊叫人過來,趕緊送李虎臣去高醫師的醫務司急救。
“李虎臣?陳虎?兩虎嗎?”虎子走了以後,陳安忽然笑了起來,真是有意思。
因為參於甚眾,第二批招收巡防營士兵的計劃提前了半個月就完成了。陸續還有流民拖家帶口而來應募的,辦事處也都視情況建議應募北方工業公司的長期招工,當然如果你在種糧或是畜牧方麵是一把好手,甚至可以建議加入陳家莊農莊的佃農。
秋冬枯水季節,北方工業公司的平爐終於燒出了第一爐鋼鐵。當天,公司上下大放鞭炮,熱鬧的像過年一樣。
同一個月份,新出爐的鋼板馬上應用到了正式開工建設的白龍江鐵橋工地上。
根據德國泰來洋行專家的建議,陳安從上海運來了大批洋灰,準備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築造橋墩。
這時,徐尚武總辦領著一個年輕人,找到正在白龍江鐵橋工地上的陳安。
“這是詹天佑工程師的助手徐士遠,精通鐵路建設。”徐總辦也不囉嗦,直截了當的將年輕人介紹給陳安。
陳安大喜,趕緊表示歡迎。
徐士遠也是專精於業務的技術人員,看了幾眼就知道陳安是要修跨江大橋,毫不客氣地對陳安說,“陳大人,您不是要修鐵路嗎?既然如此,修建這座大橋時,就不如幹脆加寬橋麵,預留鐵路線位置好了。”
陳安一怔,鐵路現在就可以開始計劃嗎?立馬虛心求教起來。其實也不是他求教,徐士遠自己找到德國泰來洋行的專家那裏商議起來,陳安聽了一會,根本聽不懂呀。
幾番討論之後,德國專家點頭稱是。徐士遠有些詫異地過來,找到陳安,“陳大人,聽德國人說,你準備采用外國的洋灰建築技術?那可是需要很多錢的。”
陳安有些莫名其妙,連忙迴應,“這個技術不是說遠遠比我們國內三合土技術更好更耐用嗎?自然是要用了。”
徐士遠舒了一口氣,有些羨慕地說,“陳大人氣魄真大,我們當年在灤河就沒有這個本錢呀。這個技術是好,但是鋼筋混凝土實在太耗錢了。”
陳安不以為意,“是好技術就行,省的老是修修補補。方案調整了嗎?”
說到調整方案,徐士遠嚴肅起來,“我需要至少五天時間,查看從陳家莊到碧口的地形,請陳大人同意延遲施工,德國專家也讚同我的觀念。”
毫不遲疑的,陳安馬上點頭同意了,遲兩天算什麽,能將鐵路預先設計進去才是大事呀。
五天後,滿眼血絲的徐士遠拿出來初步想法,具體的線路還需要實地勘測,但是橋梁的接口設計卻是可以先搞出來了。
接過徐士遠遞過來的方案,陳安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當年,你們在灤河建鐵橋時,花了多少銀兩?”
徐士遠隨口答道,“灤河地形遠比白龍江複雜,而且水麵又寬達六百七十多米,遠比這裏隻有兩百多米長呀,好像一共耗銀七十八萬兩左右。”
陳安順手翻了翻方案的造價,也不過三十萬兩,這還是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橋墩的設計。隻不過在兩麵增加了封閉式鐵軌設計,比原方案增加了十萬兩而已,陳安馬上就同意了。
徐士遠連日加班,已經非常疲勞了,以為陳安至少要好幾天才能做出決策,於是拱拱手準備離開去睡覺了。這時候,陳安叫住他,“徐技師,就這樣做吧,不過需要你擔任我們這一方的監工。”
還有些迷糊,徐士遠迴答說,“好的,我明後天再讓向大人請示如何修改方案。”
“不是修改,你去跟德國人協調,就這麽實施了。”陳安連忙澄清。
猛地一個激靈,徐士遠總算驚醒了,“同意了?”
陳安有些好笑,再一次點頭,“是的。”
呆了半刻之後,徐士遠突然歡唿一聲,搶過陳安手上的圖紙方案就跑向德國人的住處。
第二天,白龍江大橋重新恢複施工,但是這次規模更大了,施工隊伍更多了。
快要入冬了,蘭州的楊增新忽然派人來到階州。
帶路的是楊增新府上的人,另外兩位卻是蘭州武備學堂,現在改名為蘭州陸軍小學堂,從保定軍校邀請來的優等畢業生。
楊府的人飛快地給陳安介紹,“楊大人以為畢竟階州分校為本部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趁此次邀請保定軍校畢業的北洋新軍精英,來蘭州陸軍小學堂授課的機會,遴選了兩位派到階州。一麵是為了交流,一麵是為了增強一下階州分校的教學水平。楊大人還特意交待,讓我轉告陳大人,這兩位是大才,切不可怠慢。而且他們隻是借調三個月,過後還是要歸還北洋新軍的。”
陳安頓時欣喜如狂,真是剛要睡覺就有人來送枕頭。
軍校都是他們自己這麽摸索著搞得,水平自然不高早已是陳安的心病了。楊增新辦事認真,為人也不錯,關鍵時刻還是對得起陳安對蘭州陸軍小學堂每年一萬兩的讚助。
兩位北洋新軍精英,一位是畢業於保定武備學堂炮兵科的孫嶽,另一位則是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畢業的劉鬱芬。
隻有三個月的所謂教學交流時間,陳安自然不敢忽視了。所有在職的軍官全部輪換迴來,請兩位正規軍校精英畢業生集中授課。在新兵訓練營的士官生更是得天獨厚,完整地聽完了孫嶽和劉鬱芬的講課內容。
這兩位軍官也確實對得起精英的稱號,思路嚴謹,條理清晰,而且對基礎薄弱的北字營士官生毫不輕視,竭盡所能,傾囊相授。
第四十五章 階州軍演
兩位臨時教官的專業素質讓北字營的士官生們欽佩不已,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北字營的訓練強度和瘋狂火力更讓臨時教官震撼良久。
得益於陳安的高薪餉和統一後勤製度,北字營完全沒有北洋新軍之中那種普遍的上下克扣現象。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習慣性的傾瀉火力之後,沒有那個部隊能夠攜帶打滿一場戰役的所有彈藥,自然將所有後勤獨立出來歸屬林月兒的財務司負責。
夥食充足,被服足夠,餉銀十足,完全超過同檔次的北洋新軍標準。再加上陳安他們有些亂來但卻是非常有效的高強度訓練,北字營的官兵個個都是彪悍無比,體魄甚至超過兵源地多是北方的北洋新軍。
更讓孫嶽和劉鬱芬無語的是,陳安決定的訓練強度指標均是新軍營製餉章上的規定。
原本是北洋新軍的章程,但是實際上執行都被打了折扣,誰也沒有料到竟然在遙遠的甘肅,有一支舊式軍隊卻完全執行了其中的標準。
巡防營隻是舊時綠營改編的臨時過渡產品,北洋六鎮等才是真正地新軍。按道理,巡防營穿的仍是號衣,戴的仍是鬥笠,用的也多是刀槍箭矛,少量漢陽造。但是北字營則是完完整整的北洋新軍裝備,深藍色軍服配短簷帽,不僅配齊李氏步槍,而且每哨都有重機槍。
每日至少消耗十發子彈的規定,更是讓兩人大驚失色,更是無比羨慕,竟然還有這種荒唐的規定?難道子彈不要錢嗎。甚至滿地的彈殼,北字營都是寧可花錢雇傭當地百姓收集迴收,也不準自家部隊搜索戰場時浪費人力時間處置。
最後一周的時候,陳安決定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操演。麵對上萬兩的操演預算,以及不計入預算的子彈和炮彈費用,孫嶽和劉鬱芬隻能咂舌不已。
兩位臨時教官不僅是整個操演計劃的策劃者,同時也擔任了裁判官。
整個操演隻有簡單的過程計劃,還有漫長的時間安排,卻沒有任何詳細的明確規定,一切都要靠各營管帶自行組織和判斷。
陳安坐鎮陳家莊指揮,趙四和虎子的兩個營先是在北寨大營搞了一次實彈進攻訓練,大炮轟然炸了許久,然後是步軍的倒三角形梯次進攻,並且隨時可以唿叫大炮支援,簡直就是將彈藥不當錢的輪番火力覆蓋。
實彈進攻訓練結束後,左營在前,右營在後,全副武裝,滿載彈藥,甚至各有一門日式三八年75毫米野炮和六門7.62毫米馬克沁重機槍,快速地向階州搜索前進。
唿叫大炮支援,完全是一個全新的創舉。
突然見到這種不在操演預案中的新式戰術,兩位裁判官直看得目瞪口呆,愕然而立,連唿不可思議。
陳安心疼手下精銳官兵的傷亡,竟然想出了利用電話線路,通過組建電話小組隨進攻部隊前出的辦法,就近觀察炮火摧毀情況和指導後續的精確炮火打擊。
至於電話信號衰竭的問題,陳安求教於徐總辦,結果拿到一個最簡單卻又非常實用的辦法,多個電話小組輪流往後傳話就是了。
到了階州營地,操演還沒有結束,左營繼續北上接管了前營防務,而右營則擺開兵力,接管了後營防務。前後營則相伴而下,采取突擊行進方式一直南下,在陳家莊補充了軍械彈藥之後,西進衝到北寨大營。接著是前後營和大編製的中營訓練營混編,馬上又是一次實彈防禦訓練。
看著北字營的實彈射擊和遠距離操演,兩位北洋新軍精英再也坐不住了,眼中留出了無比希冀的眼神。但是無論陳安如何挑起話頭,兩人始終避重就輕,沒有明確答應留在北字營的要求。
操演結束後,各營將重新返迴原來駐地。這次隻是臨時動員操演,還沒到一年時限,沒必要進行輪換駐防。新兵訓練也才四個多月,需要進一步操練以後,才能補充進各營。
在整個操演沒有結束的時候,三個月的借調已經到了。
孫嶽和劉鬱芬最終還是迴北洋新軍報到了,但是兩人卻都接受了陳安饋贈的儀程,顯然是對北字營頗為心動,但是卻並不看好他的發展,所以才未能留下來。
陳安毫無辦法,隻能這樣了,再用其他手段就過了,畢竟北洋六鎮是響當當的軍隊,無論名氣還是實力,現在都遠勝北字營呀。
臨走的時候,孫嶽將一疊文稿鄭重遞給陳安,“陳大人,這是我和鬱芬兄弟這幾日苦思冥想寫出的一點東西,主要是對北字營今後的戰術選擇和發展提供了一些建議,以此向陳大人及北字營這段時間的款待表示感謝。我們也在北字營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劉鬱芬補充說,“恕我們直言,以營級單位的進攻防禦戰力來衡量,國內已經沒有其他軍隊可以和北字營抗衡了。北洋六鎮可能戰術比你們更優秀,但是火力卻遠遠不如,尤其是你們所謂的炮火支援戰術。但是從鎮一級戰略角度來講,規模偏小不說,缺乏高級軍事指揮人才是北字營致命的缺點。”
陳安仔細聽著,自然致謝不敏。
送走了兩位保定精英,陳安拿起文稿,慢慢地閱讀起來。
忽然之間,陳安眼皮一跳,這文稿不簡單呀。
文稿中有一段話,寫出來了,但是他們卻沒有說出來。
“從軍隊掌控上來說,北字營的保衛家園宗旨,遠比北洋新軍的升官發財宗旨更有內涵,更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發展前景。”
“不僅如此,同樣是階層分明的兩支軍隊,北字營更透明,更有吸引力,而且不會出現上下欺瞞克扣的現象。這在北洋新軍中,是無法做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北字營中嚴謹的升遷、森嚴的軍紀、不克扣的餉銀、以服從為核心的職業軍人教育,以及嚴禁任何其他思想傳播的控製。”
孫嶽兩人雖然沒有說什麽,很多意思卻都在文稿中表露出來。
想了一下以後,陳安將文稿中的內容,全部加入自己的講授曾國藩治軍思想研討當中,就當自己剽竊一下吧。反正是付了儀程的,陳安自欺欺人地解釋給自己聽。
冬寒開始侵人的時候,總督衙門發了一封緊急邸報,要求各級官府和駐軍要全麵戒備和抓緊搜捕可疑跡象分子。
陳安看完邸報亦是大歎一聲,“內地也開始混亂了。”
光緒三十二年冬,也就是西洋曆法一九零六年十二月初,湖南、江西交界的瀏陽、醴陵、萍鄉等地,因為水災荒年災民人心浮動,頓時爆發了號稱“革命軍”的大規模會黨暴動,十天之內就發展到貧苦礦工和農民,甚至是衣食無著的巡防營士兵等,共計三萬多人參與。
朝廷急調兩湖、兩江各省五萬多軍隊四麵圍剿,費糜餉銀軍火無數,總算將僅有二三千支破槍的革命軍鎮壓下去。
陝甘總督自然是十分擔心屬下的巡防營,也會出現類似事情,急忙發出邸報提醒大家注意,尤其是要防範革命黨人的四處宣講和串聯。
陳安斟酌良久後,決定將已經完成基本訓練的第二批士兵,提前一個月分配補充各營,以備萬一發生事端有足夠的兵力進行鎮壓。
一千五百多人的正規兵力,加上陳家莊和公司的護衛隊伍,接近二千人的實力,即使馬家的鎮南軍全軍來犯,也是不為懼了。
在滿編的情況下,一個巡防營的官兵合計三百多人,因為取消了長夫,全部編列正兵,下轄三哨,每哨各轄十棚兵力,又采購了大量馬匹和車輛運載輜重和重武器,確保每營都有一門75毫米野炮和六門重機槍。真正可用於第一線的戰兵明顯少於正常水平,火力卻是翻倍增強。
但是這也帶來另外一個大的問題,如果不建立更加強大的後勤保障隊伍,北字營的持續戰鬥力是非常低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