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書記的關照下,天浩的父親很快就到供銷社上班,具體工作:當售貨員,賣生產資料。
天浩和弟弟還是每天上學、放學、迴家做功課。
在學校裏天浩的學習成績那是沒說的,自從天浩的父親去了勞改場,天健去世,天浩也比以前聽話多了,學習也用功了許多。其實,課本上那點內容對天浩來說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他對知識的渴求。課外時間,天浩除了每天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外,找來各種各樣的書自己看,他什麽書都讀,什麽書都看。他們家不遠處有一個廢舊物品收購站,在那個時興“破四舊”的年代,過去出版發行的許多讀物都被說成“封資修”,一些人家不敢留那些書,把那些書當著破爛統統賣給了收購站。天浩開始是到那裏去找一些自己喜歡看的書在那裏讀讀,讀完了就放迴去,收購站裏一個好象是負責的人看到天浩喜歡讀書,也很喜歡他,跟天浩說:
“這裏所有的書你隻要喜歡讀,你可以到這裏來任意挑選,想看什麽書都行。”天浩當然高興得了不得,於是,天浩在那裏挑選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帶迴家裏天天看,那段時間,天浩幾乎把當時出版的中外名著讀了個遍。
在縣城上了一年小學後天浩就要升中學了,那時時興保送上中學,條件當然首先是學習成績優秀,再次就是家庭出身“根紅苗正”。前一個條件天浩自然不必說了,他的學習成績在學校裏那是頂呱呱,那時興百分製,各門功課從來都是滿分,有時老師怕天浩驕傲,就象征性地扣一分兩分的,天浩的作文每次都是作為範文在班上講評,有時還拿到同年級的其它班上去講評。
有一次老師布置的作文題是:“我的……”。天浩寫的是《我的父親和母親》,作文寫成後,語文老師給了天浩一個滿分,還在班上進行了講評。但是,有的同學就說天浩的那篇作文有政治思想問題,說天浩把他的家庭描述得過於悲苦,現在都“社會主義”了,還能那樣苦嗎?還有的同學說天浩是想為他的父親翻案。後來,學校領導知道了,把天浩的作文拿去看了,也認為不宜在班上進行講評。
現在要免試推薦上中學,一個學校也就一兩個名額,能不能給天浩,在學校裏爭議很大。最後,還是天浩的班主任老師為天浩做了很多工作,天浩才得以被推薦進了當時的鹹寧二中。不是說天浩參加升學考試考不取二中,問題是被推薦進二中在當時是一種莫大有的榮譽,天浩一家,這幾年有過太多的坷坎,他們需要這樣的榮譽來振奮一下那個命運多舛的家。
在班主任老師的極力斡旋下,天浩最終還是比較順利地被推薦進入了二中,天浩要被推薦進入的這所中學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是當時當地一所比較好的學校。進學校不久,天浩就被選入學生會,成了學生會裏的學習委員。課餘時間,在學生會裏,天浩在那些高年級同學的帶領下,非常努力地工作,更得到那些學兄、學姐們的關照的喜愛。
業餘時間,天浩的興趣愛好廣泛;打藍球,他是學校藍球隊的隊長;打乒乓球他總是當“皇帝”;玩玻璃彈球,常贏;最大的業餘愛好,要算是集郵,說起集郵,天浩還是受父親的影響。
天浩的父親一生喜愛收藏,當然也收集郵票,天浩在父親的熏陶下也集郵,每天放學迴家做完功課就是擺弄那些郵票,把那些花花捎捎,五顏六色的郵票當成寶貝一樣。
天浩兒時愛玩玻璃彈球,常贏,有很多,別的小夥伴想要,天浩就要求他們拿郵票來換。開始不懂郵票,隻要是郵票,一枚郵票換一顆玻璃彈球,對於這種小孩間的交易天浩的父親向來不作評價,於天浩,應算作集郵的開始吧。
那時,天浩集郵也隻是覺得那些郵票美觀、好看,每一枚郵票就像一幅小圖畫那樣有趣罷了,至於集郵還有什麽意義之類,那是完全不懂的。那時天浩集郵有點像現在的小學生集卡通畫片,每天數著郵票的枚數,也不知道用現在這樣精致的集郵冊為郵票安家,其實那時也沒有現在這樣精美的郵冊賣。
歲月悠悠,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這個興趣天浩一直都沒有減退過。後來學會了郵票的分類,郵票的專題收集,以及專題郵集的製作,有了這些集郵的基本知識,在浩如煙海的郵票世界裏,減少了不少集郵的盲目性。當然,這期間也備嚐了不少艱辛,譬如:有時收發室來信了,天浩看到有自己需要的郵票,就央求收發室的師傅把信交給自己,再送到收信人手中,然後可憐兮兮地站在一旁問人家能否把那郵票撕下來給他。有的人給,有的人還會說一些難聽的話,這種行為天浩一直延續至今,可謂頑固不化。
有艱辛自然也會有快樂,每當學習之餘,閑暇之際,當天浩打開集郵冊,就像進到一個微型的美術展覽館,徜徉在那些曆史人物、文化古跡、山川花卉、文學藝術、自然社會、經濟軍事的藝術世界裏。麵對多姿多彩,琳琅滿目的郵票,天浩的目光在郵票的海洋裏穿行,思緒則跨上想象的駿馬,迴到那遠古的年代,和那些古代的文學家、科學家、哲學家們胝足交談。天浩在郵票世界裏仿佛看見屈原正躑躅在古湘楚的大地上,仰天悲歌。仿佛看到李時珍正跋涉於崇山峻嶺之間,采嚐百藥,救治生靈。時而又象漫遊在祖國的名山大川之間:天浩的眼前閃過黃山的英姿,峨眉的俏影,五嶽的雄偉,耳畔似乎傳來長江、黃河滾滾而來的風濤之聲。還感覺到那中華龍的騰躍與翻飛。在郵票冊那微型的美術展覽館裏,同樣可以沉醉於異域風情的古跡風貌之中:古埃及的金字塔,阿爾碑斯山的滑雪場,巴黎的凱旋門,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風光,這些綺麗迷人的景色,確實令天浩心馳神往。
在集郵冊裏,天浩還盡情享受到了濃烈的友誼的醇酒,對於集郵冊裏的每一枚郵票,集過郵的人都知道,所收集的每一枚郵品都有一個不尋常的來曆:或機緣巧合的購買,或郵友的饋贈,或“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偶然獲得。時而又象徜徉於茂林香卉之中:雲南的山茶,漳州的水仙,嶺南的秋菊,鹹寧的金桂,陣陣幽香撲鼻而來,這時仿佛無限春光就在心頭蕩漾。
集郵豐富了天浩的知識,擴大了天浩的視野,陶冶了天浩的性情,提高了天浩的文化藝術修養,給天浩以無限美的享受。每次翻閱郵票,天浩就想,如果把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比作一條浩浩長河,那麽,郵冊裏的一枚枚郵票,就象這長河中的一朵朵浪花,這浪花總是歡快地跳躍著,並不時地閃耀著光芒,隨著中華曆史的滾滾洪流,生生不息地奔騰向前,有時它甚至跨越時間和空間,遠渡重洋匯諸世界各國文化支流,以自己斑瀾的色彩,在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文化彩橋。
這一時期,天浩一家過著貧困,但相對安寧的生活。
天浩和弟弟還是每天上學、放學、迴家做功課。
在學校裏天浩的學習成績那是沒說的,自從天浩的父親去了勞改場,天健去世,天浩也比以前聽話多了,學習也用功了許多。其實,課本上那點內容對天浩來說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他對知識的渴求。課外時間,天浩除了每天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外,找來各種各樣的書自己看,他什麽書都讀,什麽書都看。他們家不遠處有一個廢舊物品收購站,在那個時興“破四舊”的年代,過去出版發行的許多讀物都被說成“封資修”,一些人家不敢留那些書,把那些書當著破爛統統賣給了收購站。天浩開始是到那裏去找一些自己喜歡看的書在那裏讀讀,讀完了就放迴去,收購站裏一個好象是負責的人看到天浩喜歡讀書,也很喜歡他,跟天浩說:
“這裏所有的書你隻要喜歡讀,你可以到這裏來任意挑選,想看什麽書都行。”天浩當然高興得了不得,於是,天浩在那裏挑選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帶迴家裏天天看,那段時間,天浩幾乎把當時出版的中外名著讀了個遍。
在縣城上了一年小學後天浩就要升中學了,那時時興保送上中學,條件當然首先是學習成績優秀,再次就是家庭出身“根紅苗正”。前一個條件天浩自然不必說了,他的學習成績在學校裏那是頂呱呱,那時興百分製,各門功課從來都是滿分,有時老師怕天浩驕傲,就象征性地扣一分兩分的,天浩的作文每次都是作為範文在班上講評,有時還拿到同年級的其它班上去講評。
有一次老師布置的作文題是:“我的……”。天浩寫的是《我的父親和母親》,作文寫成後,語文老師給了天浩一個滿分,還在班上進行了講評。但是,有的同學就說天浩的那篇作文有政治思想問題,說天浩把他的家庭描述得過於悲苦,現在都“社會主義”了,還能那樣苦嗎?還有的同學說天浩是想為他的父親翻案。後來,學校領導知道了,把天浩的作文拿去看了,也認為不宜在班上進行講評。
現在要免試推薦上中學,一個學校也就一兩個名額,能不能給天浩,在學校裏爭議很大。最後,還是天浩的班主任老師為天浩做了很多工作,天浩才得以被推薦進了當時的鹹寧二中。不是說天浩參加升學考試考不取二中,問題是被推薦進二中在當時是一種莫大有的榮譽,天浩一家,這幾年有過太多的坷坎,他們需要這樣的榮譽來振奮一下那個命運多舛的家。
在班主任老師的極力斡旋下,天浩最終還是比較順利地被推薦進入了二中,天浩要被推薦進入的這所中學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是當時當地一所比較好的學校。進學校不久,天浩就被選入學生會,成了學生會裏的學習委員。課餘時間,在學生會裏,天浩在那些高年級同學的帶領下,非常努力地工作,更得到那些學兄、學姐們的關照的喜愛。
業餘時間,天浩的興趣愛好廣泛;打藍球,他是學校藍球隊的隊長;打乒乓球他總是當“皇帝”;玩玻璃彈球,常贏;最大的業餘愛好,要算是集郵,說起集郵,天浩還是受父親的影響。
天浩的父親一生喜愛收藏,當然也收集郵票,天浩在父親的熏陶下也集郵,每天放學迴家做完功課就是擺弄那些郵票,把那些花花捎捎,五顏六色的郵票當成寶貝一樣。
天浩兒時愛玩玻璃彈球,常贏,有很多,別的小夥伴想要,天浩就要求他們拿郵票來換。開始不懂郵票,隻要是郵票,一枚郵票換一顆玻璃彈球,對於這種小孩間的交易天浩的父親向來不作評價,於天浩,應算作集郵的開始吧。
那時,天浩集郵也隻是覺得那些郵票美觀、好看,每一枚郵票就像一幅小圖畫那樣有趣罷了,至於集郵還有什麽意義之類,那是完全不懂的。那時天浩集郵有點像現在的小學生集卡通畫片,每天數著郵票的枚數,也不知道用現在這樣精致的集郵冊為郵票安家,其實那時也沒有現在這樣精美的郵冊賣。
歲月悠悠,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這個興趣天浩一直都沒有減退過。後來學會了郵票的分類,郵票的專題收集,以及專題郵集的製作,有了這些集郵的基本知識,在浩如煙海的郵票世界裏,減少了不少集郵的盲目性。當然,這期間也備嚐了不少艱辛,譬如:有時收發室來信了,天浩看到有自己需要的郵票,就央求收發室的師傅把信交給自己,再送到收信人手中,然後可憐兮兮地站在一旁問人家能否把那郵票撕下來給他。有的人給,有的人還會說一些難聽的話,這種行為天浩一直延續至今,可謂頑固不化。
有艱辛自然也會有快樂,每當學習之餘,閑暇之際,當天浩打開集郵冊,就像進到一個微型的美術展覽館,徜徉在那些曆史人物、文化古跡、山川花卉、文學藝術、自然社會、經濟軍事的藝術世界裏。麵對多姿多彩,琳琅滿目的郵票,天浩的目光在郵票的海洋裏穿行,思緒則跨上想象的駿馬,迴到那遠古的年代,和那些古代的文學家、科學家、哲學家們胝足交談。天浩在郵票世界裏仿佛看見屈原正躑躅在古湘楚的大地上,仰天悲歌。仿佛看到李時珍正跋涉於崇山峻嶺之間,采嚐百藥,救治生靈。時而又象漫遊在祖國的名山大川之間:天浩的眼前閃過黃山的英姿,峨眉的俏影,五嶽的雄偉,耳畔似乎傳來長江、黃河滾滾而來的風濤之聲。還感覺到那中華龍的騰躍與翻飛。在郵票冊那微型的美術展覽館裏,同樣可以沉醉於異域風情的古跡風貌之中:古埃及的金字塔,阿爾碑斯山的滑雪場,巴黎的凱旋門,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風光,這些綺麗迷人的景色,確實令天浩心馳神往。
在集郵冊裏,天浩還盡情享受到了濃烈的友誼的醇酒,對於集郵冊裏的每一枚郵票,集過郵的人都知道,所收集的每一枚郵品都有一個不尋常的來曆:或機緣巧合的購買,或郵友的饋贈,或“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偶然獲得。時而又象徜徉於茂林香卉之中:雲南的山茶,漳州的水仙,嶺南的秋菊,鹹寧的金桂,陣陣幽香撲鼻而來,這時仿佛無限春光就在心頭蕩漾。
集郵豐富了天浩的知識,擴大了天浩的視野,陶冶了天浩的性情,提高了天浩的文化藝術修養,給天浩以無限美的享受。每次翻閱郵票,天浩就想,如果把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比作一條浩浩長河,那麽,郵冊裏的一枚枚郵票,就象這長河中的一朵朵浪花,這浪花總是歡快地跳躍著,並不時地閃耀著光芒,隨著中華曆史的滾滾洪流,生生不息地奔騰向前,有時它甚至跨越時間和空間,遠渡重洋匯諸世界各國文化支流,以自己斑瀾的色彩,在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文化彩橋。
這一時期,天浩一家過著貧困,但相對安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