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的使臣就是為了想開辟商路而來。從蒙古可以通商路去沙俄,通過沙俄後,還可以繞路去歐洲大陸。大清和沙俄一直有商貿往來,這條路雖然遙遠且賺錢沒有海運來得快,可勝在安全和穩定。福臨自然不可能放過,派皇商走了這條路,並讓兩個公主都參股。
商路帶來的豐厚效益,讓科爾沁草原迅速的富有起來,大家都看了眼紅,達/賴也是其中之一。福臨對這種事情並沒有什麽反對的,不過提出了不管他們收入多少有沒有虧本,朝廷要抽一成的稅。達/賴無奈,隻有答應,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福臨不知道,他的這種對宗教不以為然的態度,日後給他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大批的喇嘛從蒙古往青海和西藏遷移,最終形成了一股獨有的力量。
現在,他的麻煩很喜慶,前一陣京城好女婿人選廖俠覲見,厚著臉皮表示,自己看中了一個姑娘,想要皇帝賜婚。
“臣已經二十了,之前一心讀書,總要先立業後成家。現在臣得到皇上的恩賜,終於可以對得起祖宗先輩了,當然會想起成家之事。”在謫仙的風範背後,廖俠是一個很不要臉的奇葩,直接跪在福臨麵前,用自己的私事來打擾他。
福臨很想踹他一腳。他在議事啊有沒有?這貨急匆匆的過來,他還以為出了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了呢,害他緊張了一下,鬧半天就是為了賜婚?範承謨,範文程的兒子,內定的未來大學士,站在一旁,嘴角也直抽。
廖俠嬉皮笑臉:“皇上就當疼愛微臣吧!若是微臣錯過了這個姑娘,那是要孤獨終生的,皇上定然不願意看到吧?”
不,朕現在想下旨讓你直接出家當和尚!福臨心裏吐槽,不過還是對廖俠看中的姑娘表示好奇,冷著臉問:“是誰家的女兒,被你看見,遭此大罪?”
廖俠笑著:“是微臣剛來京城時,租住房屋人家的女兒,姓秦,是個好人家的閨女。”
好吧,就連覺羅氏都想出個庶女和你聯姻了,你居然看中了一個小房東的女兒?福臨有些無奈,遇到這種臉皮厚的,還想要重用的人,他也沒有辦法。他直接將人踢去了慈寧宮,布木布泰現在生活很滿足,也挺喜歡給人做媒的,就交給她吧。
太後好奇之下自然會召秦姑娘入宮覲見。據說秦姑娘長相隻是清秀,不過舉止穩重大方,穿得雖不好,也幹幹淨淨的,挺好。再加上廖俠提到秦姑娘後就是一臉的傻笑,布木布泰下旨,讓探花郎與一個小房東的女兒成了親。
旨意一下,傷透了京中多少閨秀的芳心。廖俠卻覺得挺好:以他這些日子的觀察,皇帝喜歡直臣。他的缺點就是沒有根基,偏偏他的優勢也在這裏,皇帝重用的桑吉也是個沒有根基的。滿洲貴族的聯姻以他的地位根本就無法拒絕,而如果答應了,他便會綁上滿洲貴族的戰船,優勢就會消失不見。不如選擇同樣沒有根基的秦姑娘,雖然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幫助,但也不會拉他的後腿,他可以繼續他的直臣之路。更何況,他也挺喜歡秦姑娘的,太後親自賜婚,說出去也體麵。
他想得沒錯。之前他一直在翰林院做個小翰林,地位不高不低,有些尷尬,就是和他的婚事有關。他的婚事存在太多變數,一日不定,福臨一日不敢用他。如今他自己想通了,在太後旨意下去之後沒幾日,福臨下旨,讓他進了南書房,做個筆帖式。
雖然這隻是平級調動,可南書房是什麽地方啊,整個國家的政權中心。廖俠大喜,他知道自己的這一步走得沒有錯,以及,他也隱隱的發現,要用什麽方法來討得皇帝的歡心。
作者有話要說:
範承謨,廖俠,以後是他們年輕一代的舞台了
第九十一章
“妹妹,妹妹,快喊我啊。”珊瑚拿著一個小小的撥浪鼓,叮叮當當的轉著,而悠車裏的小嬰兒卻絲毫不理會她,自顧自的吐了個泡泡。
順治的第二個女兒終於降生,生母為西林覺羅氏蘭格格。宮裏但凡長眼睛的人都知道珊瑚公主的受寵,皇帝幾乎把她寵到天上去。珊瑚今年虛歲才五歲,想去念書,皇帝二話沒說的讓她進了上書房,想出去玩,皇帝立刻讓她隔三差五的去攝政王府,還特地讓二阿哥陪著,想學騎射,皇帝毫不猶豫的親自帶她騎小馬在校場上溜達,十足的一個二十四孝老爸。
因此,蘭格格一點都不為自己生了個女兒而傷心,女兒好啊,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皇帝明顯更疼女兒一點。
事實證明,珊瑚對自己終於多了個妹妹很開心,時不時的就要來看,但卻從來不帶著皇帝。有時候皇帝也來看小女兒,遇到珊瑚,還要被她三言兩語的拉走去坤寧宮。蘭格格氣得牙疼,卻又不得不順著,誰讓這個公主受寵呢?她的女兒都滿百日了,連名字都還沒有呢。
珊瑚又跟小妹妹玩了一會兒,覺得無趣,決定去校場找哥哥們。福全和景額帶著幾個伴讀在練習射箭,小胳膊小腿都像模像樣的拉著弓箭,見妹妹過來,都衝著她笑,等一輪練習結束了,便跑了過來。
福全自持大哥,裝作大人樣,一本正經的問道:“妹妹這個時候過來做什麽?不去讀書嗎?”
“我還小,阿瑪說了,不用讀得這麽用功。”珊瑚皺皺小鼻子,“大哥才是,到現在隻能射中這麽近的靶子,要多努力哦。”
被小自己三歲的妹妹教育,福全很有些抹不開麵子,一把將身邊的伴讀納蘭性德扯了過來,道:“他連靶子都射不中!”
珊瑚搖頭晃腦的歎一口氣,踮起腳尖,很憐憫的拍一拍納蘭性德的肩膀,一言不發。納蘭性德臉紅透了,他是讀書人,成績是上書房最好的,偏偏武力值還暫時比不上福全。不過,他還比福全小上半歲呢,比不上是正常的!公主你這麽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是做什麽啊!他又不能跟公主鬧別扭,人生真是灰暗。
景額笑嘻嘻的過來推了推珊瑚:“妹妹,今兒個瑪法要進宮,上次他說要帶一把上好的匕首給我的,我們去看好不好?”——大哥的這個伴讀多好啊,經常幫他做功課,上課先生提問還在一旁打小抄,可不能被妹妹嚇走。
幾個孩子對納蘭性德的印象很好,福臨對納蘭性德他爹明珠的印象也不錯。明珠在上一次的科舉中終於出了頭,中了第四十七名進士。名次是低了些,可對於滿洲人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且,明珠的兒子是個公認的天才,又是大阿哥伴讀,日後定是有出息。
那拉家對這個旁支得不能再旁支的明珠也開始正眼相待了,並覺得阿濟格有眼光,提前下手,敲定了這個女婿。
明珠在禮部任職,官位不高,從五品的員外郎,是沒有資格單獨進宮見皇帝的。不過他會做人,在禮部呆了沒有多久,便和上下人等都混熟了。他比較窮,可他老婆的嫁妝卻相當豐富,又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因此,他時常可以拿出些錢來,買點烤鴨燒肉什麽的送給官位比較低的同僚們。禮部是清水衙門,外快很少,不少低等的官員們就靠這麽點俸祿過日子,幾乎都吃不起肉。吃人嘴軟,明珠在低等的官員中混了個如魚得水。然後,禮部如果有個加班加點,他老婆會派人送點心過來,明珠便會拿去孝敬上級。上級們並不把這些點心放在眼裏,卻對明珠的尊重表示滿意。於是,這麽一個機靈大方,長得又好看嘴巴還甜的男人,很難讓人不喜歡,這次,這個見皇帝露臉的事情,光榮的落到了他的頭上。
“玉牒?”福臨翻了翻手上的折子,一點頭,“準了。”
“嗻。”明珠沒有想到會這麽容易就完成任務。玉牒是前明遺留下來的,清朝一開始並沒有沿用。隻是現在皇帝的子女增多,宗室也子孫繁衍,總是要有什麽東西來記錄身份的,否則會出類似柔福帝姬的故事。明珠還準備在皇帝問起的時候闡述一下詳情呢,都打好了長篇大論的腹稿,偏偏皇帝一個字都沒有問,讓他有些小小的失落。
不過,明珠還是很好的克製了表現的欲望,低頭告退,福臨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在他快退到門邊的時候喊了聲:“且慢。”
果然,現在的明珠還是很嫩,眼裏立刻就帶了一絲雀躍,老老實實的低頭等著吩咐。福臨卻沒有開口,曼斯條理的做著自己的事情,過了大約半盞茶的時間,才抬起頭,見明珠依舊保持著之前的姿勢,一動不動。
年輕有一定的城府,且有上進心;出身那拉氏,滿洲大姓,背景卻不強大,隻是有個好聽的姓氏;阿濟格的女婿,可以得到宗室裏一定的肯定;兒子教育得很好,老子應該也不差。福臨覺得,簡直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這個人不去用一用,那太對不起自己了。
“你的大公子讀書不錯,上書房的先生向朕誇獎了好幾次。”福臨緩緩的開口,明珠心裏一喜,這個兒子一直是他的驕傲,很是恭敬的迴答:“奴才兒子也就是一點小聰明,皇上不嫌棄,讓他能夠伺候大阿哥,是奴才和奴才兒子的福分。”
福臨又問:“在禮部做得怎麽樣?”
明珠答道:“托皇上的洪福,奴才一切都好。”
“嗯,年輕人,好好幹吧。”福臨有些老氣橫秋的囑咐,讓明珠退下。明珠一直走到禮部自己的桌前都有些反應不過來,自己在皇帝麵前掛了個號,絕對是件值得慶幸的大好事,要感謝讓他去麵聖的禮部尚書和禮部侍郎。於是,他又派人去京裏的老字號買了不少燒雞燒鴨,禮部上下人人有份。
是個會做人的。福臨也聽說了這個消息,提筆在備忘錄上記下一行字:年後調明珠入戶部。
順治十八年的冬天特別冷,就連京城都凍壞了不少人。有些老人是從明朝末年的寒冷中熬過來的,又想起了那些冰冷徹骨的日子,都有些慌亂。慢慢的,謠言四起,說是當年的寒冷又要迴來了,會一連幾年顆粒無收。百姓們忙忙的開始囤積糧食,糧價飛漲,臨近過年的時候,米價居然高達二兩一石,比正常的八錢漲了翻倍還多。
皇家救助會也很忙。這些年救助會一直運轉正常,博果兒很是盡職盡責。他從小在福臨的耳濡目染下,對貪腐也恨之欲絕。救助會的成員多是宗室貴族,不差錢,就算差錢了,在博果兒的震懾下也不敢動救助金的主意。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一個辦事員,是覺羅家的分支,家裏的兒子賭博借了高利貸,他不得已挪用了不到一百兩的救助金,結果被查了出來,差事丟了不說,還被博果兒當眾脫褲子責打了八十板子,裏子麵子全沒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伸手到救助金上。
京城寒冷,救助會設立了粥棚,這也隻是能解一時之饑。朝廷出手,抑製糧價,用火藥炸冰,從江南將糧食運到北方。同時,朝廷還懲處了一些哄抬糧價的商人,欽天監也保證這隻是偶爾的寒冷,不可能再有極端的天氣,再加上,冷了一個月後便開始逐漸迴暖,百姓才慢慢安定下來。
可福臨安定不了:多爾袞病了。
自從退休後,一直有太醫常駐攝政王府給多爾袞調養身體,偏偏多爾袞最是個諱疾忌醫的,總是不願意遵從醫囑。福臨和布木布泰隻好在宮裏準備好藥膳,每次多爾袞進宮都給他灌到肚子裏麵去。
時間長了,多爾袞也習慣了這種一進宮就被藥膳和湯水包圍的生活,再加上宮裏多了幾個饞嘴的孩子,布木布泰會準備兩種不同的湯水,孩子們喝一種,多爾袞喝一種,讓他經常哭笑不得。
原本,福臨以為多爾袞的病就和以往的幾次一樣,很輕易的就能好,也沒有太在意。不想,多爾袞一連四天都沒有入宮,也不讓孩子們去他那裏,這是從來都沒有過的,福臨退朝後,立刻就讓宋院首親自去到攝政王府,看一看多爾袞的情況。
結論很是不好。多爾袞年輕的時候東征西戰,受了不少的傷,再加上戰時飲食不規律,急行軍時在馬上啃幹糧喝生水都是常有的事,腸胃本就不好。種種事情雜七雜八的加起來,對人身體很是損害。年輕的時候還好,可以撐過去,現在年紀大了,一切埋藏在身體裏的病痛都仿佛活過來一般,叫囂著讓主人為年輕時的行為負責。
宋院首小心翼翼的說完診斷的情況,一言不發,禦書房裏安靜得仿佛能夠讓他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許久,他聽到皇帝冷冷的聲音:“此事還有誰知道?”
“微臣隻稟告了皇上一人。”
商路帶來的豐厚效益,讓科爾沁草原迅速的富有起來,大家都看了眼紅,達/賴也是其中之一。福臨對這種事情並沒有什麽反對的,不過提出了不管他們收入多少有沒有虧本,朝廷要抽一成的稅。達/賴無奈,隻有答應,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福臨不知道,他的這種對宗教不以為然的態度,日後給他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大批的喇嘛從蒙古往青海和西藏遷移,最終形成了一股獨有的力量。
現在,他的麻煩很喜慶,前一陣京城好女婿人選廖俠覲見,厚著臉皮表示,自己看中了一個姑娘,想要皇帝賜婚。
“臣已經二十了,之前一心讀書,總要先立業後成家。現在臣得到皇上的恩賜,終於可以對得起祖宗先輩了,當然會想起成家之事。”在謫仙的風範背後,廖俠是一個很不要臉的奇葩,直接跪在福臨麵前,用自己的私事來打擾他。
福臨很想踹他一腳。他在議事啊有沒有?這貨急匆匆的過來,他還以為出了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了呢,害他緊張了一下,鬧半天就是為了賜婚?範承謨,範文程的兒子,內定的未來大學士,站在一旁,嘴角也直抽。
廖俠嬉皮笑臉:“皇上就當疼愛微臣吧!若是微臣錯過了這個姑娘,那是要孤獨終生的,皇上定然不願意看到吧?”
不,朕現在想下旨讓你直接出家當和尚!福臨心裏吐槽,不過還是對廖俠看中的姑娘表示好奇,冷著臉問:“是誰家的女兒,被你看見,遭此大罪?”
廖俠笑著:“是微臣剛來京城時,租住房屋人家的女兒,姓秦,是個好人家的閨女。”
好吧,就連覺羅氏都想出個庶女和你聯姻了,你居然看中了一個小房東的女兒?福臨有些無奈,遇到這種臉皮厚的,還想要重用的人,他也沒有辦法。他直接將人踢去了慈寧宮,布木布泰現在生活很滿足,也挺喜歡給人做媒的,就交給她吧。
太後好奇之下自然會召秦姑娘入宮覲見。據說秦姑娘長相隻是清秀,不過舉止穩重大方,穿得雖不好,也幹幹淨淨的,挺好。再加上廖俠提到秦姑娘後就是一臉的傻笑,布木布泰下旨,讓探花郎與一個小房東的女兒成了親。
旨意一下,傷透了京中多少閨秀的芳心。廖俠卻覺得挺好:以他這些日子的觀察,皇帝喜歡直臣。他的缺點就是沒有根基,偏偏他的優勢也在這裏,皇帝重用的桑吉也是個沒有根基的。滿洲貴族的聯姻以他的地位根本就無法拒絕,而如果答應了,他便會綁上滿洲貴族的戰船,優勢就會消失不見。不如選擇同樣沒有根基的秦姑娘,雖然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幫助,但也不會拉他的後腿,他可以繼續他的直臣之路。更何況,他也挺喜歡秦姑娘的,太後親自賜婚,說出去也體麵。
他想得沒錯。之前他一直在翰林院做個小翰林,地位不高不低,有些尷尬,就是和他的婚事有關。他的婚事存在太多變數,一日不定,福臨一日不敢用他。如今他自己想通了,在太後旨意下去之後沒幾日,福臨下旨,讓他進了南書房,做個筆帖式。
雖然這隻是平級調動,可南書房是什麽地方啊,整個國家的政權中心。廖俠大喜,他知道自己的這一步走得沒有錯,以及,他也隱隱的發現,要用什麽方法來討得皇帝的歡心。
作者有話要說:
範承謨,廖俠,以後是他們年輕一代的舞台了
第九十一章
“妹妹,妹妹,快喊我啊。”珊瑚拿著一個小小的撥浪鼓,叮叮當當的轉著,而悠車裏的小嬰兒卻絲毫不理會她,自顧自的吐了個泡泡。
順治的第二個女兒終於降生,生母為西林覺羅氏蘭格格。宮裏但凡長眼睛的人都知道珊瑚公主的受寵,皇帝幾乎把她寵到天上去。珊瑚今年虛歲才五歲,想去念書,皇帝二話沒說的讓她進了上書房,想出去玩,皇帝立刻讓她隔三差五的去攝政王府,還特地讓二阿哥陪著,想學騎射,皇帝毫不猶豫的親自帶她騎小馬在校場上溜達,十足的一個二十四孝老爸。
因此,蘭格格一點都不為自己生了個女兒而傷心,女兒好啊,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皇帝明顯更疼女兒一點。
事實證明,珊瑚對自己終於多了個妹妹很開心,時不時的就要來看,但卻從來不帶著皇帝。有時候皇帝也來看小女兒,遇到珊瑚,還要被她三言兩語的拉走去坤寧宮。蘭格格氣得牙疼,卻又不得不順著,誰讓這個公主受寵呢?她的女兒都滿百日了,連名字都還沒有呢。
珊瑚又跟小妹妹玩了一會兒,覺得無趣,決定去校場找哥哥們。福全和景額帶著幾個伴讀在練習射箭,小胳膊小腿都像模像樣的拉著弓箭,見妹妹過來,都衝著她笑,等一輪練習結束了,便跑了過來。
福全自持大哥,裝作大人樣,一本正經的問道:“妹妹這個時候過來做什麽?不去讀書嗎?”
“我還小,阿瑪說了,不用讀得這麽用功。”珊瑚皺皺小鼻子,“大哥才是,到現在隻能射中這麽近的靶子,要多努力哦。”
被小自己三歲的妹妹教育,福全很有些抹不開麵子,一把將身邊的伴讀納蘭性德扯了過來,道:“他連靶子都射不中!”
珊瑚搖頭晃腦的歎一口氣,踮起腳尖,很憐憫的拍一拍納蘭性德的肩膀,一言不發。納蘭性德臉紅透了,他是讀書人,成績是上書房最好的,偏偏武力值還暫時比不上福全。不過,他還比福全小上半歲呢,比不上是正常的!公主你這麽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是做什麽啊!他又不能跟公主鬧別扭,人生真是灰暗。
景額笑嘻嘻的過來推了推珊瑚:“妹妹,今兒個瑪法要進宮,上次他說要帶一把上好的匕首給我的,我們去看好不好?”——大哥的這個伴讀多好啊,經常幫他做功課,上課先生提問還在一旁打小抄,可不能被妹妹嚇走。
幾個孩子對納蘭性德的印象很好,福臨對納蘭性德他爹明珠的印象也不錯。明珠在上一次的科舉中終於出了頭,中了第四十七名進士。名次是低了些,可對於滿洲人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且,明珠的兒子是個公認的天才,又是大阿哥伴讀,日後定是有出息。
那拉家對這個旁支得不能再旁支的明珠也開始正眼相待了,並覺得阿濟格有眼光,提前下手,敲定了這個女婿。
明珠在禮部任職,官位不高,從五品的員外郎,是沒有資格單獨進宮見皇帝的。不過他會做人,在禮部呆了沒有多久,便和上下人等都混熟了。他比較窮,可他老婆的嫁妝卻相當豐富,又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因此,他時常可以拿出些錢來,買點烤鴨燒肉什麽的送給官位比較低的同僚們。禮部是清水衙門,外快很少,不少低等的官員們就靠這麽點俸祿過日子,幾乎都吃不起肉。吃人嘴軟,明珠在低等的官員中混了個如魚得水。然後,禮部如果有個加班加點,他老婆會派人送點心過來,明珠便會拿去孝敬上級。上級們並不把這些點心放在眼裏,卻對明珠的尊重表示滿意。於是,這麽一個機靈大方,長得又好看嘴巴還甜的男人,很難讓人不喜歡,這次,這個見皇帝露臉的事情,光榮的落到了他的頭上。
“玉牒?”福臨翻了翻手上的折子,一點頭,“準了。”
“嗻。”明珠沒有想到會這麽容易就完成任務。玉牒是前明遺留下來的,清朝一開始並沒有沿用。隻是現在皇帝的子女增多,宗室也子孫繁衍,總是要有什麽東西來記錄身份的,否則會出類似柔福帝姬的故事。明珠還準備在皇帝問起的時候闡述一下詳情呢,都打好了長篇大論的腹稿,偏偏皇帝一個字都沒有問,讓他有些小小的失落。
不過,明珠還是很好的克製了表現的欲望,低頭告退,福臨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在他快退到門邊的時候喊了聲:“且慢。”
果然,現在的明珠還是很嫩,眼裏立刻就帶了一絲雀躍,老老實實的低頭等著吩咐。福臨卻沒有開口,曼斯條理的做著自己的事情,過了大約半盞茶的時間,才抬起頭,見明珠依舊保持著之前的姿勢,一動不動。
年輕有一定的城府,且有上進心;出身那拉氏,滿洲大姓,背景卻不強大,隻是有個好聽的姓氏;阿濟格的女婿,可以得到宗室裏一定的肯定;兒子教育得很好,老子應該也不差。福臨覺得,簡直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這個人不去用一用,那太對不起自己了。
“你的大公子讀書不錯,上書房的先生向朕誇獎了好幾次。”福臨緩緩的開口,明珠心裏一喜,這個兒子一直是他的驕傲,很是恭敬的迴答:“奴才兒子也就是一點小聰明,皇上不嫌棄,讓他能夠伺候大阿哥,是奴才和奴才兒子的福分。”
福臨又問:“在禮部做得怎麽樣?”
明珠答道:“托皇上的洪福,奴才一切都好。”
“嗯,年輕人,好好幹吧。”福臨有些老氣橫秋的囑咐,讓明珠退下。明珠一直走到禮部自己的桌前都有些反應不過來,自己在皇帝麵前掛了個號,絕對是件值得慶幸的大好事,要感謝讓他去麵聖的禮部尚書和禮部侍郎。於是,他又派人去京裏的老字號買了不少燒雞燒鴨,禮部上下人人有份。
是個會做人的。福臨也聽說了這個消息,提筆在備忘錄上記下一行字:年後調明珠入戶部。
順治十八年的冬天特別冷,就連京城都凍壞了不少人。有些老人是從明朝末年的寒冷中熬過來的,又想起了那些冰冷徹骨的日子,都有些慌亂。慢慢的,謠言四起,說是當年的寒冷又要迴來了,會一連幾年顆粒無收。百姓們忙忙的開始囤積糧食,糧價飛漲,臨近過年的時候,米價居然高達二兩一石,比正常的八錢漲了翻倍還多。
皇家救助會也很忙。這些年救助會一直運轉正常,博果兒很是盡職盡責。他從小在福臨的耳濡目染下,對貪腐也恨之欲絕。救助會的成員多是宗室貴族,不差錢,就算差錢了,在博果兒的震懾下也不敢動救助金的主意。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一個辦事員,是覺羅家的分支,家裏的兒子賭博借了高利貸,他不得已挪用了不到一百兩的救助金,結果被查了出來,差事丟了不說,還被博果兒當眾脫褲子責打了八十板子,裏子麵子全沒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伸手到救助金上。
京城寒冷,救助會設立了粥棚,這也隻是能解一時之饑。朝廷出手,抑製糧價,用火藥炸冰,從江南將糧食運到北方。同時,朝廷還懲處了一些哄抬糧價的商人,欽天監也保證這隻是偶爾的寒冷,不可能再有極端的天氣,再加上,冷了一個月後便開始逐漸迴暖,百姓才慢慢安定下來。
可福臨安定不了:多爾袞病了。
自從退休後,一直有太醫常駐攝政王府給多爾袞調養身體,偏偏多爾袞最是個諱疾忌醫的,總是不願意遵從醫囑。福臨和布木布泰隻好在宮裏準備好藥膳,每次多爾袞進宮都給他灌到肚子裏麵去。
時間長了,多爾袞也習慣了這種一進宮就被藥膳和湯水包圍的生活,再加上宮裏多了幾個饞嘴的孩子,布木布泰會準備兩種不同的湯水,孩子們喝一種,多爾袞喝一種,讓他經常哭笑不得。
原本,福臨以為多爾袞的病就和以往的幾次一樣,很輕易的就能好,也沒有太在意。不想,多爾袞一連四天都沒有入宮,也不讓孩子們去他那裏,這是從來都沒有過的,福臨退朝後,立刻就讓宋院首親自去到攝政王府,看一看多爾袞的情況。
結論很是不好。多爾袞年輕的時候東征西戰,受了不少的傷,再加上戰時飲食不規律,急行軍時在馬上啃幹糧喝生水都是常有的事,腸胃本就不好。種種事情雜七雜八的加起來,對人身體很是損害。年輕的時候還好,可以撐過去,現在年紀大了,一切埋藏在身體裏的病痛都仿佛活過來一般,叫囂著讓主人為年輕時的行為負責。
宋院首小心翼翼的說完診斷的情況,一言不發,禦書房裏安靜得仿佛能夠讓他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許久,他聽到皇帝冷冷的聲音:“此事還有誰知道?”
“微臣隻稟告了皇上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