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此三罪,天下所共憤,王法所不赦。用是恭承天命,爰整六師,問罪征討。凡各處文武官員率先以城池地方投順者,論功大小各升一級。抗命不服者,本身受戮,妻子為俘。若福王悔悟前非,自投軍前,當釋其前罪,與明國諸王一體優待。其福王親信諸臣,早知改過歸誠,亦論功次大小,仍與祿養。


    “這是李雯寫的赦令,我看著很好,皇上意下如何?”——李雯,李逢甲的兒子,多爾袞的心腹幕僚。


    福臨仔細看過後,不由得從心裏發出一種感歎。這篇赦令有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似乎要使人們更加相信清廷的決心。據他所知,南京福王的政權並不是那麽穩定。南明剛剛立起政權之後,黨爭又起,北邊有清廷,西邊有李自成,南邊還有張獻忠,本身就是一種風雨飄搖的狀態,可福王卻不是一個能幹的。


    多爾袞給他講過,南明發生了童妃案,他趁機從中做了些手腳,令人去散布流言,說福王是假的,弄得南明人心惶惶。福王生活奢侈;讀書人身處南京,卻不思報國,組成什麽勞什子“四公子”;難得出了個史可法這樣的忠臣,福王偏偏對他不信任。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必然是猶豫惶恐的。這道赦令正抓住了人們的這個心理,用一種堅定的君臨天下的口吻,消除百姓的這種心態。在福臨看來,這份赦令對南明官員的罪過說得太重了一些,可它對於安穩民心卻是很有用的。


    “皇上覺得合適的話,便以你的名義來下旨吧。”多爾袞再次把這種出風頭得好處的事情讓給了福臨。福臨抬頭看看他,卻見他眼裏都是慈愛,不覺彎了彎嘴角,笑了。


    作者有話要說:做為全文最真摯的感情,多爾袞和布木布泰在一定情況下擔任著感情戲的部分。


    另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百度一下童妃案,很是撲朔迷離,女人總是曆史的消耗品和替罪羊。


    第三十一章


    多鐸將這份皇上的赦令頒發了下去。


    正如福臨所想,這道赦令用處很大。多鐸剛剛頒發赦令的第一天,絕大多數南明朝廷的官員排著隊來到了軍營,把名字寫下來,以供清廷任用。錢謙益和王鐸更是擬定了一份公開聲明,向人們發出了歸順的號召。


    這份號召沒有多久便傳到了北京,多爾袞看後哈哈大笑,遞給福臨:“皇上總是擔心那些文人們會寫些不中聽的出來。你看看,他們都是這樣的人,有什麽可怕的?”


    錢謙益他們的文采很好,寫得也很輝煌燦爛,隻是拋開那些激昂的文筆不說,整篇文章透出的,卻是能讓漢人們痛哭流涕的奴氣。


    他們說,遼國、金國、元朝這些少數民族都是從大漠中入主中原的,卻沒有一個能像現在的大清一樣,為中原驅逐不共戴天的仇人(農民起義軍),幫我們中原人報先帝的仇(崇禎是被李自成逼死的),這種高潔的品性,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做法,也隻有大清才能做到啊!


    接著,他們又開始敘說:清朝平定了首都的叛亂,恢複了首都的秩序,又重修了皇陵,安撫了皇帝的在天之靈,平息了官員麽的憤怒,給老百姓帶來了和平安康的生活。又重用明朝的官員,沿襲明朝的製度,簡直就是聖明無比。當清軍進入南明首都時,他們感覺太陽出來了,天都亮了。清軍又嚴守紀律,清軍來了,南京城的老百姓才可以和北京一樣,過好日子。所以,他們的投降是順和天意的,清軍是正義之師,大家都來投降吧!


    福臨讀完後,都不知道該做什麽表情。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他自然是要和多爾袞一樣,對這些改換門庭的人一麵鄙視一麵歡歡喜喜的加以利用。可作為一個穿越人士,他實在是歡喜不起來,而是覺得有一種悲哀。


    多爾袞歎道:“像黃端伯這樣的人若是多一些,南明也不會這麽容易敗。”


    福臨道:“若是人人都像黃端伯,我們又如何一統天下呢?”


    多爾袞點點頭:“皇上說的對。不過,我可不希望有外敵來侵之時,我朝的文武百官紛紛投降。”


    根據多鐸的書麵報告,南京城有包括錢謙益、王鐸在內的十六名文官,包括一名巡捕提督在內的五十六名武官齊齊投降。等清兵入南京,沿途迎降的更多,文官二十三名,武將四十七名。除此以外,還俘獲了馬步兵共三十二萬八千三百。


    也就是說,幾乎整個南明的政權和大部分軍隊就這麽投降了。若是這些人嚴防死守,南京不會這麽容易破。


    剃發令就這麽再一次的擺在了龍案上。說實話,這麽久過去了,在福臨的一再要求下,他們並沒有強行推行剃發令,而是讓人隨意。寧完我和範文程幾個資曆比較久的,早就剃了發,洪承疇也是沒有多久便自己剃了,其他的漢人們有剃的也有沒有剃的,不過都學了滿人戴帽子,在朝堂上一片帽子,也不會注意到一堆雞蛋裏夾雜著幾顆獼猴桃。


    不過,這次剃發令卻是幾個滿漢議政大臣共同提出的。多爾袞執政以來,就以強硬的手段停止了八旗旗主議政的會議,旗主們自然是不滿的,但小皇帝的日益崛起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睿親王,你就繼續得瑟吧,還是攝政王呢,不知道皇帝開始懂事了麽,到時候小皇帝自然會收拾你!當然,小皇帝直接對上攝政王還是不夠看的,他自然要借助外力,誰的外力呢?就是我們這些議政之人了。


    可事實讓大家都跌破了眼鏡。小皇帝是懂事了不假,可攝政王好像也懂事了,和小皇帝你謙我讓,大有“父慈子恭”的味道。每天這叔侄兩個在朝堂上眉來眼去,下朝了還要膩歪在一起,明顯的站在了同一戰線啊!


    虧了,虧大了!八旗的旗主們一個不在意,自己就變成了下四旗,若是再不小心,這叔侄聯手,還不定搞出什麽花樣來。多鐸和阿濟格領兵在外,現在不就是鬧事的好時候麽?上書吧,剃發易服,小皇帝你可不能忘了本!


    小皇帝不高興,非常的不高興,努力將一張帶著嬰兒肥的圓滾滾的臉板出陰森的氣場來:“朕不是說過,不必強令剃發麽?”


    碩托道:“剃發本是先人遺風,既然漢人已降,便應隨我滿洲風俗。剃發易服,方能顯示大清風範!”


    “放肆!”多爾袞怒喝一聲,“皇上曾下令不許強令剃發,你們都敢抗旨不成?”


    不得不說,攝政王的威懾力比小皇帝高了好幾個檔次,眾人一下子都老老實實的不說話了,心裏卻不停的亂罵。特別是濟爾哈朗,都快在心底把多爾袞罵出翔來了:什麽不許抗旨不許抗旨,抗旨最多的不就是你攝政王嗎?咦,不對,好像多爾袞真的沒有抗過旨,這不是個好現象。濟爾哈朗一個寒顫,仿佛看到了小皇帝長成了另一個多爾袞,兩個人一齊奸笑著算計他們八旗。


    福臨見碩托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似乎還要說些什麽,便揮了揮手:“此事容後再議。”


    多爾袞對剃發令是否推行其實是無可無不可。他剛剛攻入北京的時候,也發過剃發令,但漢人都不從,強行推行之後,還引發了農民暴動。後來他想起自家侄兒對剃發令的不讚同,也為了平息民意,此事便不了了之。而且,看慣了漢人們的長頭發,他也覺得挺順眼的,皇上說不剃就不剃吧,反正沒有什麽大不了。


    不過,對滿洲貴族來說,這就不一樣了。他們還是奴隸製度,一下子蹦到封建製度中晚期的時候,頓時有些不適應。他們急切的需要什麽東西來證明自己,剃發便如同他們往奴隸身上烙烙印一般,是一種勝利的表現。


    皇帝不同意,滿臣們堅持,攝政王打圓場,這就算了,居然漢臣們也都有同意的。他們本身投降得早,能走到這一步都是剃了頭的,為了借助滿人的這種排外主義而擴大自己的影響,也支持剃發。在福臨看來,這無非是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理,以及“我都剃發了你怎麽能不剃呢”這樣的別扭,於是,單單一個剃發令就被拿到朝上討論了好幾天。


    “皇上何必如此堅持,”最後,還是多爾袞看不下去了,“剃發而已,這些人若真的這麽有氣節,便不會降了。”


    福臨無奈的笑笑。前世的時候,他便不喜歡這個強製剃發易服,把所有人都變成奴才,還以當奴才為榮的朝代。現在他是皇帝,他便想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些什麽。


    多爾袞見他這樣,便耐心的勸道:“漢人無非就是動動筆杆子,打一打哄一哄,殺幾個再讓幾個做官便成了,何必為了這樣的小事惹八旗不快呢?”孩子,我們對八旗的改造尚未完成,他們依舊手握重權,要是他們團結起來,光靠我們可不是對手。


    福臨喃喃道:“那也可以換一樣嘛,幹嘛非要剃別人愛若性命的頭發?”


    多爾袞倒是樂了:“那依皇上看,換哪樣?”


    福臨忽然眼睛一亮:“朕聽說漢人的女人都是裹了小腳走不動路的,不如下旨,不許她們裹小腳好了。”


    孩子,你怎麽可以這麽可愛啊!多爾袞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腮幫子:“女人而已,漢人可不會為了女人的腳去傷腦筋。”


    福臨也伸出手去捏他的耳朵,眼裏閃著狡黠的光:“叔父,我們賭一把如何?那些人對女人的腳可看重了。不如這麽下令,要麽剃發,要麽把家中女子的小腳都給放了,讓他們自己選。省得說我們是蠻夷,不知道進退。”看,我們多人性化啊,還有二選一呢親!


    在多爾袞眼裏,女人無非就是用來傳宗接代的,當然,玉兒不一樣,可這個世上也沒有第二個玉兒。因此,其他的女人如何,他都完全不在意,並理所當然的認為其他人也是一樣的,不可能因為女人的小腳而委屈了自己的頭發。不過,難得見福臨這麽小孩子氣,他也很配合的笑了:“行啊,皇上要賭什麽?”


    “嗯,”福臨歪著腦袋想了想,“朕想要一塊田黃石,這麽大的。”說著,小手還劃了個圈。


    多爾袞被他逗樂了,田黃石雖然珍貴,宮裏還是有許多的,便問:“怎麽忽然想要這個了,難道皇上還缺田黃石嗎?”


    “反正朕有用嘛。朕要那種沒有雕刻過也沒有刻過字的。”福臨幹脆粘在他身上撒嬌。


    “好,好,叔父給你弄。”多爾袞把他一摟,“那要是叔父贏了,皇上給我什麽?”


    “叔父想要什麽,朕就給你弄什麽!”福臨抬起頭,異常認真。


    多爾袞笑得開心:“那到時候我就要龍肝鳳髓,好不好?”


    福臨一撇腦袋:“哼,叔父才不會這麽為難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順治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小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小溪並收藏順治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