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為“外三關”。
此時,大宋撫有中土,於元豐年間之後,分天下為二十三路。
以大梁為都,稱東京開封府,洛陽為西京河南府,宋州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是為四京。
葉千秋帶著獨孤靈笙出了西京洛陽,一路向北,入了山西,經運城,過臨汾,再過太原,用了不過三日光景,便到了代州。
雁門關在代州之北三十裏的雁門險道,屬於河東路。
葉千秋和獨孤靈笙到了代州之時,隻見城中已然是聚集了不少乞丐,一看便是丐幫幫眾。
葉千秋也不著急,帶著獨孤靈笙在代州城休息了半日,方才跟著丐幫的人出了代州城,朝著雁門關去。
三十裏地對於葉千秋來說不算什麽,但獨孤靈笙功力尚淺,隻通曉一些粗淺的拳腳工夫,這幾日連翻趕路,早已讓獨孤靈笙累的快趴下了。
但獨孤靈笙也不叫累,不叫苦。
葉千秋都看在眼裏,這小子有股子韌性,能堅持是好事,習武哪裏能不吃苦。
天賦是一方麵,但基本功想要練得紮實,可不是有天賦就行的。
葉千秋還怕這小子做慣了富家少爺,不習慣在江湖上行走,但幾日觀察下來,倒是越發覺得這小子是塊好苗子。
左右這趟出來,是不虧的。
獨孤靈笙還是第一次離家這麽遠,最開始的時候,還有些興奮,看什麽都覺得歡喜。
但連趕了幾日路,早已經把他累的夠嗆,看什麽景都覺得迷迷楞楞的。
好在有掌教師父傳他的吐氣法子,讓他身子不那麽沉重,即便是日行百裏,隻要晚上修習一晚內功,第二日又是生龍活虎。
昨夜在代州城休息了一碗,還順帶喝了兩大碗羊湯,吃了五六個餅子,可把他給美壞了。
這會兒,看著山路,也覺得渾身是勁。
二人一前一後,上了山,隻見東西兩側山岩峭拔,中間有路,又是盤旋崎嶇,著實是讓人心裏多了種厚重感。
這一路上,丐幫人數不少,還有其他江湖人物,盡數都是往雁門關外趕路。
葉千秋和獨孤靈笙避開這些人,倒是無人知曉他們的蹤跡。
不多時,他們已經到了雁門關,一般人想要出關卻是有些難的。
雁門關是大宋北邊重鎮,山西四十餘關,以雁門最為雄固,一出關外數十裏,便是遼國地界,是以關上有重兵駐守。
若從關門中過,定要被守關官兵盤查,所以一般人若是不想被官兵盤查,就得從關西的高嶺上繞道而行。
葉千秋不怕官兵盤查,但是卻不想麻煩,尋了一處地勢高的山頭先停了下來,倒是沒跟著那些丐幫幫眾繞路。
葉千秋和獨孤靈笙站在山頭,看著那關外,已經有不少人馬聚集在了一處,更遠處,更是黑壓壓的一片。
好似天空都要被完全遮掩住了一般。
塵土飛起,如烏雲般遮住了半邊天,轟隆隆、轟隆隆的聲音響個不停。
葉千秋負手而立,感覺到迎麵傳來一股肅殺之氣。
獨孤靈笙站在葉千秋的身旁,望著那關外,心中不免生出幾分莫名之感。
嗓子眼好似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
片刻後,獨孤靈笙朝著葉千秋問道:“師父,雁門關,為什麽叫雁門關呢?”
葉千秋道:“雁兒南遊北歸,難以飛越高峰,須從兩峰之間穿過,是以稱為雁門。”
獨孤靈笙微微頷首,他自幼喜好舞刀弄棒,不好讀書,所以,這曆史典故知道的很少。
葉千秋放眼望去。
但見繁峙、五台東聳,寧武諸山西一帶,正陽、石鼓挺於南,其北則為朔州、馬邑,長坡峻阪,茫然無際,寒林漠漠,景象蕭索。
葉千秋不免想起了前世的他,並非上個世界,而是他尚未穿越之時,他其實就是山西人,老家就在這代州一帶。
如今時隔了不知多少春秋,讓他迴憶起那個世界的老家來,好似有某種記憶,在他腦海當中緩緩重合在了一起。
有許多東西,終究是印在了心裏,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滄海如何化成桑田,都無法忘卻,無法改變。
“師父,那邊的黑雲是什麽啊……”
“好像有很多人……”
獨孤靈笙望著關外,他看不到太遠的地方,隻是依稀感覺到似乎有很多人。
葉千秋道:“小笙子,你知道雁門關外,是哪裏嗎?”
獨孤靈笙道:“知道啊,出了關外,就是遼國的疆土了。”
葉千秋神色莫名,道:“戰國時趙國大將李牧就曾在這裏抗擊匈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也是從雁門出塞,北擊胡人,悉數收取河套之地,把匈奴人趕到陰山以北。”
“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
“近百年來,雁門關一帶一直都是宋遼激烈爭奪的戰場,有太多太多的人在這裏埋骨他鄉。”
“有很少一部分人有幸留下了姓名,還能供後人瞻仰,但更多的人則是籍籍無名的死在了這雁門關外,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姓,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為誰而戰。”
“靈笙啊,你要好好看看著雁門關,將來你還會迴到這裏。”
“有一種劍法,就是在沙場之中練就的。”
“能敵十人的劍法誰都可以練得。”
“能敵百人的劍法天才可以練得。”
“但能敵千人、萬人的劍法,卻是萬中無一的人才可以練成的。”
“江湖上的兇殺鬥毆,比起沙場廝殺來,根本不值一提。”
獨孤靈笙聞言,道:“師父,你的意思是說,那黑雲是契丹人的大軍來犯了嗎?”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是啊,契丹人,來了。”
這時,隻見獨孤靈笙指著雁門關城頭,大聲道:“師父,你看,好多弓箭手,這是要開戰了嗎!”
……
……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為“外三關”。
此時,大宋撫有中土,於元豐年間之後,分天下為二十三路。
以大梁為都,稱東京開封府,洛陽為西京河南府,宋州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是為四京。
葉千秋帶著獨孤靈笙出了西京洛陽,一路向北,入了山西,經運城,過臨汾,再過太原,用了不過三日光景,便到了代州。
雁門關在代州之北三十裏的雁門險道,屬於河東路。
葉千秋和獨孤靈笙到了代州之時,隻見城中已然是聚集了不少乞丐,一看便是丐幫幫眾。
葉千秋也不著急,帶著獨孤靈笙在代州城休息了半日,方才跟著丐幫的人出了代州城,朝著雁門關去。
三十裏地對於葉千秋來說不算什麽,但獨孤靈笙功力尚淺,隻通曉一些粗淺的拳腳工夫,這幾日連翻趕路,早已讓獨孤靈笙累的快趴下了。
但獨孤靈笙也不叫累,不叫苦。
葉千秋都看在眼裏,這小子有股子韌性,能堅持是好事,習武哪裏能不吃苦。
天賦是一方麵,但基本功想要練得紮實,可不是有天賦就行的。
葉千秋還怕這小子做慣了富家少爺,不習慣在江湖上行走,但幾日觀察下來,倒是越發覺得這小子是塊好苗子。
左右這趟出來,是不虧的。
獨孤靈笙還是第一次離家這麽遠,最開始的時候,還有些興奮,看什麽都覺得歡喜。
但連趕了幾日路,早已經把他累的夠嗆,看什麽景都覺得迷迷楞楞的。
好在有掌教師父傳他的吐氣法子,讓他身子不那麽沉重,即便是日行百裏,隻要晚上修習一晚內功,第二日又是生龍活虎。
昨夜在代州城休息了一碗,還順帶喝了兩大碗羊湯,吃了五六個餅子,可把他給美壞了。
這會兒,看著山路,也覺得渾身是勁。
二人一前一後,上了山,隻見東西兩側山岩峭拔,中間有路,又是盤旋崎嶇,著實是讓人心裏多了種厚重感。
這一路上,丐幫人數不少,還有其他江湖人物,盡數都是往雁門關外趕路。
葉千秋和獨孤靈笙避開這些人,倒是無人知曉他們的蹤跡。
不多時,他們已經到了雁門關,一般人想要出關卻是有些難的。
雁門關是大宋北邊重鎮,山西四十餘關,以雁門最為雄固,一出關外數十裏,便是遼國地界,是以關上有重兵駐守。
若從關門中過,定要被守關官兵盤查,所以一般人若是不想被官兵盤查,就得從關西的高嶺上繞道而行。
葉千秋不怕官兵盤查,但是卻不想麻煩,尋了一處地勢高的山頭先停了下來,倒是沒跟著那些丐幫幫眾繞路。
葉千秋和獨孤靈笙站在山頭,看著那關外,已經有不少人馬聚集在了一處,更遠處,更是黑壓壓的一片。
好似天空都要被完全遮掩住了一般。
塵土飛起,如烏雲般遮住了半邊天,轟隆隆、轟隆隆的聲音響個不停。
葉千秋負手而立,感覺到迎麵傳來一股肅殺之氣。
獨孤靈笙站在葉千秋的身旁,望著那關外,心中不免生出幾分莫名之感。
嗓子眼好似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
片刻後,獨孤靈笙朝著葉千秋問道:“師父,雁門關,為什麽叫雁門關呢?”
葉千秋道:“雁兒南遊北歸,難以飛越高峰,須從兩峰之間穿過,是以稱為雁門。”
獨孤靈笙微微頷首,他自幼喜好舞刀弄棒,不好讀書,所以,這曆史典故知道的很少。
葉千秋放眼望去。
但見繁峙、五台東聳,寧武諸山西一帶,正陽、石鼓挺於南,其北則為朔州、馬邑,長坡峻阪,茫然無際,寒林漠漠,景象蕭索。
葉千秋不免想起了前世的他,並非上個世界,而是他尚未穿越之時,他其實就是山西人,老家就在這代州一帶。
如今時隔了不知多少春秋,讓他迴憶起那個世界的老家來,好似有某種記憶,在他腦海當中緩緩重合在了一起。
有許多東西,終究是印在了心裏,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滄海如何化成桑田,都無法忘卻,無法改變。
“師父,那邊的黑雲是什麽啊……”
“好像有很多人……”
獨孤靈笙望著關外,他看不到太遠的地方,隻是依稀感覺到似乎有很多人。
葉千秋道:“小笙子,你知道雁門關外,是哪裏嗎?”
獨孤靈笙道:“知道啊,出了關外,就是遼國的疆土了。”
葉千秋神色莫名,道:“戰國時趙國大將李牧就曾在這裏抗擊匈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也是從雁門出塞,北擊胡人,悉數收取河套之地,把匈奴人趕到陰山以北。”
“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
“近百年來,雁門關一帶一直都是宋遼激烈爭奪的戰場,有太多太多的人在這裏埋骨他鄉。”
“有很少一部分人有幸留下了姓名,還能供後人瞻仰,但更多的人則是籍籍無名的死在了這雁門關外,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姓,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為誰而戰。”
“靈笙啊,你要好好看看著雁門關,將來你還會迴到這裏。”
“有一種劍法,就是在沙場之中練就的。”
“能敵十人的劍法誰都可以練得。”
“能敵百人的劍法天才可以練得。”
“但能敵千人、萬人的劍法,卻是萬中無一的人才可以練成的。”
“江湖上的兇殺鬥毆,比起沙場廝殺來,根本不值一提。”
獨孤靈笙聞言,道:“師父,你的意思是說,那黑雲是契丹人的大軍來犯了嗎?”
葉千秋微微頷首,道:“是啊,契丹人,來了。”
這時,隻見獨孤靈笙指著雁門關城頭,大聲道:“師父,你看,好多弓箭手,這是要開戰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