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層關係,所以劉古香想要堅守在規律防線,為護國戰爭的聲勢打出一場夠硬朗夠強勢的戰鬥。
第56章,奇襲湖南
護國軍第一梯隊、第二梯隊以及第三梯隊的部分支隊,經過整整七天時間的快速行軍,於十一月底的時候終於開抵湖南西南地區。即便湖南同樣是中華革命黨重點策劃破壞行動的區域,但一則人力有限,二則湖南的革命勢力與擁戴護國軍政府的民間力量實在過於薄弱,最終還是沒能掀起什麽風浪。
不僅如此,有鑒於廣西目前的情況,革命勢力與護國軍零散的部隊都遭到嚴重的打擊,若不是因為惦記著蔡鍔率領主力部隊會趕赴湖南,隻怕革命黨人早就選擇放棄湖南了。
早在成都和瀘州集結的時候,蔡鍔心中其實已經有了一個詳細的戰略圖樣。如果陳宦一開始主動進攻成都,倒是有可能將四川設置為主戰場,目的就是吸引北洋軍正麵與護國軍交戰,蔡鍔這邊以主力全力以赴圍剿陳宦的中央軍,給予致命一擊。
盡管有可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一旦陳宦的中央陸軍十五師遭到全殲,給整個北洋乃至全國上下都會造成極其重大的影響,到時候護國軍於大局觀瞻上肯定會占盡優勢。隻可惜陳宦也不知道發什麽奇想,竟然一開始就沒打算輕取成都,反而連瀘州都拱手想讓,集合兵力退守重慶,擺出一副壓陣的姿態來。
於是,四川成為主戰場的意義蕩然無存。陳宦在戰術層麵上先輸了一折,但是在戰略層麵上反而又取得了一定優勢。包括蔡鍔在內,護國軍眾多將領都無法確定陳宦是故意如此,又或者是不經意間的弄巧成拙。
如今蔡鍔隻能先穩住四川的局勢,確保陳宦是真的隻會龜縮重慶,從而轉向以湖南為主戰場,力圖突破長沙和嶽陽防線,然後取道進逼湖北。相對而言,若以四川為主戰場那便是以硬碰硬,強調速戰速決,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國內大局觀瞻的聲勢;而以湖南為主戰場的話,則是精準的利用北洋軍內部矛盾,從而以巧製勝。
湖南的矛盾由來已久,主要矛盾的對象便是湖南將軍湯薌銘和軍務會辦吳佩孚。
吳佩孚與陸榮廷有著極其相似的遭遇,那就是都在二次革命時下了苦功夫來鎮壓革命,二人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占據新的地盤。結果二人皆大失所望,隻能以費力不討好來形容。然而相比之下,雖然廣東讓龍濟光插了一手,不過陸榮廷好歹還是竊得了部分地盤。倒是吳佩孚非但沒能夢寐以求的當上湖南督軍,反而還被沒收了兵權,強製編入中央陸軍十二師,成了湯薌銘的部將。
這其中的怨氣不言而喻!
從去年到今年,吳佩孚一直在為這件事鬧情緒,在湖南省內的民政、軍政上要麽是甩手什麽都不管,要麽是暗中與湯薌銘對著幹。為此吳佩孚的老上司曹錕也曾經鬧了一些脾氣,連發了好幾封電文到北京為吳佩孚說情有理。
以曹錕為首的這一脈北洋直係勢力,便是由湖南督軍之爭為始,埋下了推翻袁世凱統治權從而重新建立北洋秩序的禍心。
在湖南革命軍的接應之下,護國軍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先頭部隊先在懷化完成集結,並且以懷化為銜接四川與湖南的後勤樞紐。等到懷化這邊一切都安排妥當,隨後蔡鍔親自帶領兩個梯隊的先頭部隊向邵陽挺進。
根據中華革命黨以及護國軍早在一個月前散播出去的眼線搜集情報,目前湖南的北洋軍一共是三支部隊。一路上原先譚延闓的部隊,不過譚延闓本人從始至終都沒能駕馭住這支武裝力量,部隊無非是推舉譚延闓做精神領袖罷了,實際的操控權依然是在下麵幾個旅長、團長手裏。另外一路是吳佩孚的前北洋軍二十九師,不過去年已經被整編到中央軍十二師番號之下。第三路則是湯薌銘的本部人馬,包括水師和新編陸軍兩個部分。
實際上吳佩孚和湯薌銘在名義上是一支部隊,可吳佩孚向來擁兵自重,之前二十九師老部下們也都唯吳佩孚馬首是瞻,根本不聽從湯薌銘這個中央軍師長的命令。二十九師被拆成了一個旅和一個團的編製,但基本上還是按照之前師部的那一套製度在辦事。
在去年袁世凱製訂的中央軍編練計劃中,其他十五個師多多少少都能按照程序把一套章程都走完,該訓練的訓練,該整編的整編,該補充的補充。唯獨湖南這邊是鬆鬆散散,至今僅僅隻能算是把番號更換清楚,吳佩孚的舊部甚至都沒有進行重新的整訓。
盡管吳佩孚和湯薌銘不合,但是兩個人的部隊是各自分開劃定防區,最起碼在應付護國軍進攻方麵還是有一個有跡可循的條理。以長沙為中心,及其長沙周邊的重要城鎮,全部都是由吳佩孚掌控。如今護國軍首當其衝的邵陽就駐紮著吳佩孚麾下的一個團。
蔡鍔在帶兵方麵自然是有一套,大老遠從雲南迂迴到四川,又從四川偷偷摸摸轉移到湖南,一路上前前後後雖然耗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可也做到了行雲流水、一絲不苟。直到蔡鍔開始向邵陽發起進攻時,長沙才收到護國軍已經轉戰來到湖南的消息。
吳佩孚吃驚不小,暗恨這段時間光顧著跟湯薌銘鬥氣,竟然疏於防務工作,就這麽讓蔡鍔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同時他也對四川的十五師感到很是惱火,蔡鍔大約五萬的兵力從眼皮子底下開始轉移,重慶竟然連一封電報都不發過來。
大敵當前,吳佩孚顧不上什麽麵子問題,倉皇的向嶽陽連發七、八封電文,請求湯薌銘趕緊著手安排增援和後勤支持的工作。在這個時刻他好歹還是能分得清楚公私輕重,要是連長沙都守不住,今後連一點爭奪湖南的本錢都沒有了。之後,他又緊急調動麾下主力部隊在長沙西南方向設置陣地,心中已然決定放棄邵陽,但是務必在長沙西南防線完成布置之前,還得多拖延一段時日。
----------
【最近天好熱啊!沒空調,沒風扇,迷迷糊糊神誌不清!】
第57章,華中綢繆
隻是吳佩孚能放下架子以戰事為先,但是坐守嶽陽大後方的湯薌銘卻沒有那麽大肚量。整整一年被吳佩孚鬧的不得安寧,好端端的湖南督軍、湖南將軍進不了在長沙的官邸府院,僅僅隻能屈居在嶽陽。
長沙和嶽陽的地盤隻是小事,畢竟湯薌銘是海軍出身,再者嶽陽又是靠近後方,自己在這裏怡然自得也能更加得意幾分。但是中央政府特別批示組建中央陸軍十二師這件事,卻是湯薌銘一直懊惱不已的怒火源頭,袁世凱讓他出任十二師師長那是給足了自己期望,可偏偏就是吳佩孚不配合,最終弄得十二師成了整個中央軍係統裏的笑柄。
期望變成失望,好事變成壞事,這口氣無論如何都咽不下去。
於是,湯薌銘在表麵上敷衍答應吳佩孚的請求,也別有用心的調派了一支輜重部隊前往長沙組織後勤調度工作。他這麽做的目的自然就是為了誆騙吳佩孚,一方麵讓吳佩孚和外界都認為自己心胸寬闊、不計前嫌,大敵當前自然而然要先放下私人恩怨;另外一方麵還是為了鼓動吳佩孚在前線堅持抗敵,省得讓吳佩孚認為沒有後續增援,索性一甩手把長沙給丟了,一路北上撤迴湖北,那接下來還得勞累自己去阻擋護國軍。
嶽陽的輜重部隊抵達長沙之後,給長沙方麵帶了一筆經費、軍火和日用物資,合計雖然沒有十來萬的價格,但是粗略的估算也有七八萬。這讓吳佩孚確實頗有感慨,以為湯薌銘當真是有幾分氣量。於是他愈發下定決心在長沙西南拖住護國軍,然後等待其他省的軍事調動,在大戰役層麵上擊垮整個護國運動。
不得不說,正是因為吳佩孚現在滿懷信心和期望,最終成為了此次南北衝突重大變故的轉折點所在。人性就是如此,從大起到大落這中間如果走的太快,必然會誘發極端的反應。
曹錕是在十二月初抵達鄂州,他沒有急著動身前往漢口籌備入川之事。除了四川的局勢得意緩和之外,另外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從始至終就沒打算率部離開湖北。既然從一開始就打算利用這次南方發起的護國戰爭重整北洋新局勢,那肯定不能這麽快就讓這場戰爭就這樣結束,好在陳宦在重慶擺出了一定架勢,使得護國軍隻能轉戰湖南。這真是給了他一個極好的機會。
所謂的機會不單單是不必再考慮入川的事情,更是因為一旦南北衝突的地區轉移到湖南,對於他本人在幕後操作要更加容易一些。吳佩孚做為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老部下,從始至終都對自己唯命是從,再加上三年前未能獲得湖南督軍的先天條件,操控這場戰事易如反掌。
在鄂州前前後後虛耗了三、五日的光景,曹錕這才發了電報迴北京,把四川的情況做了一些交代,表示如今護國軍轉戰湖南,自己應該加強對湖廣兩省的軍事戒備,毋須再勞師動眾的入川徒添無益之舉。
隨即,他又以個人名義邀請同樣駐兵在湖北的段芝貴來鄂州一會。
段芝貴與段祺瑞同時安徽合肥人,外界都有傳聞是親屬關係,然而事實上在二人無論是在私交又或者是在公事上都甚少有什麽來往。但是根據好事之徒的推測考證,段芝貴年齡比段祺瑞小五歲,卻有可能是段祺瑞的同族叔輩。
不過,段祺瑞本人十分清高,時常於心中對段芝貴這個同宗頗有不齒,因為當年號稱“官屠”的岑春渲斥抨段芝貴是“皂班之子,李氏家奴,獻妓取幸,眾所不齒”,因而使得段祺瑞從家世背景到人格尊嚴上一下子降低了一大截。隻是段祺瑞自己的出身也不是很好,僅有祖父曾追隨劉銘傳辦團練,積戰功出任銘字營統領,父親是在家務農的老實人。所以不滿也僅僅是放在心裏,從來沒有公然表露出來。
段芝貴在北洋官場上是出了名的滑頭,最善於趨炎附勢。正因為前不久袁世凱稱帝的勢頭正盛,讓段芝貴本人也從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所以在這段時間裏他是十分熱衷於支持帝製並且極力主張鎮壓護國軍。
對於曹錕來說,如今整個華中地區的局勢都能在他本人的操控之中,唯獨段芝貴是一個搖擺不定的隱患。早先在啟程前往北京參加袁世凱登基大典時,他還專門就這件事與段芝貴做了一番淺談,不過並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險些還將這件事鬧大開來。
如今四川、湖南的情況已經奠定了大前提,前段日子曹錕又在北京活動周轉,拉攏了一批北洋官僚的支持。雖然沒能說服段祺瑞站出來,但是如今段祺瑞已經被袁世凱去職,而段祺瑞麾下的皖係勢力也都因為這件事情緒激動不已。不可不謂是萬事俱備,就差能把段芝貴料理清楚就好。
之前沒能跟段芝貴談妥,並不代表接下來依然談不妥。
曹錕在北洋集團混跡這麽多年,除了隻發現段祺瑞是近乎頑固不化的死忠於袁世凱之外,再也沒有發現第二個這樣的人。更別說段芝貴這種油腔滑調的勢利之徒,隻要把利害關係都說很清楚,餘下的事情便都能迎刃而解。
段芝貴多少是猜出曹錕的野心,他人就在湖北,整天跟王占元等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哪裏有那麽多密不透風的牆?風言風語多少是聽說過一些,再加上之前與曹錕的接觸。原本還在猶豫是不是要在袁世凱登基當天告曹錕一狀,索性把曹錕從湖北趕走,自己也能更得意一些。但一方麵是想觀望一段時日,畢竟自己南北兩端跑,對國內的輿論了解的更全麵一些,帝製看上去風聲很響,但其中也有反對的聲勢;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今段祺瑞辭職,直係在北洋內部的勢力漸漸坐大,自己可不敢輕易開罪曹錕。
既然不敢輕易開罪,又想要觀望動態,對於曹錕此次邀請前往鄂州相會,段芝貴自是欣然前往。漢口到鄂州不過一日的路程,段芝貴抵達鄂州時,曹錕是親自前往城關外迎接。二人見麵寒暄了一番,隨即歡聲笑語的前往曹錕下榻的公館。
在公館二樓的小客廳裏,等到茶點上齊之後,曹錕屏退左右閑雜人等,與段芝貴獨處一室。他倒是顯得很不慌不忙,繼續先跟段芝貴閑聊了一些家常話,順帶提及了自己之前在北京那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僅僅是在這些所見所聞中,才極其適量的暗示了一些北洋內部對帝製存在微言一事。
--------
【接上,沒空調、沒風扇,隻有一瓶花露水】
第58章,鄂州對話
段芝貴很有耐心也表現出很有興致的樣子聽著曹錕的話,繼而又端起了茶杯慢慢品了一口香茗。等到曹錕把話說的差不多時,他這才放低了茶杯,表情略帶有幾分嚴肅的說道:“曹大人,你我雖然共事的時間不算太久,但彼此也都是明白人,有些話毋須太過拐彎抹角。如今曹大人一直在為帝製一事暗中奔走,弄得風言風語四起,就算我隻是一個局外人也難免有所耳聞。真是有些不明白,曹大人到今天竟然還能表現的如此淡定自若?”
曹錕聽完這番話,反而有了幾分詫異,之前還是很輕鬆的樣子一下子變得有幾分不自在起來。愣了半晌之後,他這才開口說道:“香岩兄,你這話說的……似乎有些不在理呀?我曹錕雖然是大老粗,但做事對得起天地良心,又有什麽不能淡定自若呢?”
段芝貴諱莫如深的笑了笑,進一步說道:“曹大人請我到鄂州來做客,說話卻是這般遮遮掩掩,如何能顯出誠意來呢?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該說的話我段香岩之前都已經說了,曹大人若還是這般瞻前顧後,此次會麵算是多此一舉了。”
正如段芝貴所說的那樣,曹錕雖然與其同是北洋軍人出身,但分管的確實不同的地區,很少能有交集的地方,所以關係隻能說是點頭之交罷了。他倒是聽說過段芝貴的性子,卻沒料到對方嘴巴還真是一點也不留情,不僅說話說的難聽,更是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全然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裏。
不過細細向來,從段芝貴剛才的那番話裏顯然已經很清楚北洋內部目前正在醞釀的事故,顯然也很明白他現在坐鎮湖北給這件事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才會如此自視甚高。這未嚐不是另外一種狡猾的表現,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十足的勢利小人。
“嗬嗬,瞧香岩兄這話說的,既然香岩兄如此開誠布公,那我曹老三索性也不繞彎子了。請香岩兄到此一會,就是希望能把咱們北洋目前最大的難題好好談一談。不管怎麽說,咱們北洋辛辛苦苦走到今時今日不容易,國家眼下剛剛步入正規,正是需要休養生息、好好發展的時候,偏偏在這個關頭又鬧出戰事,豈能不叫我輩心寒?”曹錕雖然心裏不痛快,但是裝笑麵虎的本事還是綽綽有餘。他臉上絲毫不見任何生氣,反而愈發顯得爽快的笑著說道。
“哦,那曹大人有何高見呢?”段芝貴說話的時候依然擺著架子,煞有其事的問道。
“唉,說來也無奈,曹某為這件事奔走了一段時日,向咱們北洋的好幾位老臣子請教其中的辦法,不過大家也都隻是感到無奈,討論來討論去都沒有什麽好的路子。今日請香岩兄到此,就是希望能聽聽香岩兄是否有高見。”曹錕打太極的說道。
為了這件事曹錕籌備了這麽多時日,每次拜訪過的人幾乎都會問這個問題,而偏偏這個問題又極其敏感,在沒有完全了解對方的心意以及確定對方會站在自己這邊時,自然是不能輕易透露其中的計劃。
“仲珊啊,你這人就是不安分。反正今日也沒有其他人,有其他人你也不會找我來談這件事,索性就把這天窗打得更開一些。你最近往來南北到處奔走活動,所謂之事我豈能不知?我真就不明白了,你說你是為了國家避免戰亂,你這會兒又從中搗亂,豈不是讓這國家亂的更厲害一些嗎?你到底圖的是什麽?”段芝貴直截了當的質問道。
他雖然不敢在袁世凱麵前揭曹錕的短,但是現在曹錕有求於自己,自己未必不敢當著對方的麵耀武揚威一番。其實他並不是故意要跟曹錕過不去,隻不過是按照中國人最習以為常的思路,討價還價要先把點起的高一些,這樣才有更多盈利的空間。
“你誤會了,香岩老兄,我曹老三還能圖什麽?不就是圖咱們北洋今後的前程嗎?隻問一句,雖然南方那些叛黨之前聲勢不算大,但是現在呢?咱們都在湖北待了一段時日了,國人對帝製不滿的唿聲每日有增無減,文縐縐的說法要未雨綢繆,我曹老三現在就是要提前做好打算而已。”曹錕擺出一副義膽忠肝的樣子,就差沒有拍著胸脯來說話了。
“得,得,仲珊你都這麽說了,我還能說什麽呢!你不說倒罷了,聽你這麽一說,想想看如今國內的風頭也確實有了一些的變化,著實讓人堪憂。陛下他老人家遠在京城高枕無憂,我等鎮守於外的下屬們卻不能不多一個心眼。”段芝貴緩緩的說道。
“香岩兄能這麽想,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咱們做為北洋的臣子,無論如何必然是要為北洋的大局著想。沒錯,咱們北洋陸軍是陛下一手操持成立起來的,可真正讓咱們北洋的旗號走到今天,走到統治中國這個位置上,卻終歸還是由咱們這些臣子一步一個腳印熬過來。咱們奉袁項城為皇帝、為領袖,心底裏自是尊重他、敬戴他。”曹錕潛移默化的改變了語氣,變得語重心長起來。
“是這個道理。”段芝貴微微頷首表出了自己的態度,就等著曹錕把話進一步說下去。
“咱們也就不再套了,問題已經擺在麵前,那咱們就攤開來說。眼下我們的大皇帝陛下為北洋招來如此危機,是繼續把這條路走下去,弄得玉石俱焚,還是應該趕緊先想好辦法,找一條出路,怎麽的也得保住咱們北洋這個正統旗號?孰輕孰重,孰對孰錯,還請香岩兄你來說一個道理。”曹錕幹淨利落的把話說了出來。
段芝貴當然明白曹錕這番說話的用意,明明是曹錕自己心底裏在想這件事,故意把問題挑出來給被人來選,這可真是一個耍嘴皮的方式。他早先就已經預料到曹錕的心思,今日所在不過就是看看究竟這件事對自己是否有好處,現在都還沒把分一杯羹的事算清楚,卻要讓自己先行表態,當然不可能有這麽便宜的事情煩。
故作一番遲疑之後,他擺出一副優柔寡斷的樣子,頗顯躊躇的說道:“曹三哥,你說的確實有道理,無論是什麽事情,到底都是要先以大局為重。不過大局究竟在哪一邊,咱們還得好好的理清楚才是。更何況咱們還得慎重考慮考慮,咱們的大皇帝陛下可不是蠢貨,真要做出什麽對不住他的事情,他同樣不會輕易就範。”
曹錕見段芝貴都改口稱唿自己為“曹三哥”,倒是看出對方心態的轉變,於是臉上的表情更顯得親切了幾分,點頭附和的說道:“香岩兄考慮的是,不過目前在咱們北洋的圈子裏可不單單隻有我曹老三一個人這麽認為。正是因為大勢所趨,所以我曹老三才敢站出來到處奔走。事關咱們大家夥的權益,所以才要鬥膽跟項城攤這個牌。”
段芝貴故作苦笑的說道:“說到權益,還請恕老弟我把事情考慮的太細致了,咱們都是過來的人,如今也都不喜歡拐彎抹角來說話。如今咱們的皇帝待咱們也不算太壞,至於南方那些宵小之徒也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真要動真格的也就三兩小的功夫就擺平此事。何必還要真以為他們會把這件事鬧得很大呢?”
這番話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要讓曹錕拿更實際的理由來說服自己。
曹錕雖然沒什麽文化,但這段時日就是在跟許多人談相關的內容,自然熟悉其中的套路。他沒有過多的猶豫,卻故意擺出了幾分小心翼翼的態度,說道:“咱們兄弟倆也就不說兩家人的話了。往大點說,就算這次我們有能力解決那方的問題,可袁項城如此一意孤行,完全不考慮咱們這些人的感受,指不定明年又來個東南起義,後年再來一個護民族運動,遲早會咱們北洋徹底拖垮。”
停頓了片刻後,他又進一步的繼續說道:“往小點說,袁項城都到這個歲數了,之前他要當大總統,咱們這些人供著他、順著他都無妨。今兒個他算是嚐到了眾星捧月的甜頭,不僅念著自己要越做越大,更是念著袁氏一族要萬壽無疆,自己坐罷了皇位再傳給子子孫孫。說句誅心的話,咱們這些人有誰不希望風水輪流轉呢?”
第59章,組建情報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北方給點陸續下了幾場零碎的小雪。
外界對護國戰爭的討論聲久久不能平息,事實上這次南方挑起來的反帝製、反袁世凱的革命活動,前前後後拖延到今時今日都還沒能得以收場,北洋政府甚至連一點打壓護國軍的氣勢都沒見成效,難免不會遭人非議。
在此之前,北洋政府的官方喉舌一直沒有正麵報道關於南方革命活動的進展,一方麵是為了讓這次革命活動顯得很小規模,另外一方麵也不希望為護國政府推波助瀾。北方各省許多老百姓一開始也都接受了這種觀念,無論是蔡鍔,還是孫逸仙,都隻是小打小鬧,根本算不上什麽大陣仗。
直到今時今日,原本有這樣觀念的老百姓們因為這件事遲遲不決而感到疑惑。有了疑惑自然就有了關注下去的好奇心,通過各方麵新聞渠道了解到更多的相關內容,竟發現一共隻有七、八萬左右的護國軍,居然在四個省的北洋軍圍堵之下,反而漸漸占據了上風,實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天津的天氣已經憋足了好一陣子的寒氣,直到十二月中旬才迎來了入冬的第一場小雪。薄薄的一片白色籠罩在天津大街小巷,每個租界不同風格的建築都被統一換上了一層銀裝,矚目眺望天地之間卻是如此的冰清玉潔。
自從與段祺瑞談過話之後,袁肅這段時間每天都會花功夫去了解發生在四川、湖南兩省的戰爭情況,除此之外對於段祺瑞能夠犀利的看透他的心思,這一點同樣一直沒有掉以輕心。
為此,他還專門安排了高順成立一個不規範也沒有任何名義的組織,也就是屬於個人性質的辦事機構,專門負責利用全國各地的北洋青年軍官俱樂部,來搜集和打探有用的情報。不管是軍事情報、商業情報又或者是各地長官的小秘密緋聞,隻要能預期起到作用,便全部整理匯總的清清楚楚。
他相信段祺瑞肯定是有自己的情報圈子,或許在段祺瑞這一類人眼中還沒有“情報”這個概念,但圈子之中有學生、有部將、有親友等等,相互傳遞或是探討或是推測又或者是閑聊,多多少少都能從中過濾出有用的信息。
高順好歹是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對袁肅交代的話一聽就懂,時代在變遷,無論是從商還是軍事方麵的任務,情報工作都起到重中之重的意義。不過他本人並不是很情願做這一個行當,總覺得有幾分不能正大光明。要不是眼下情況特殊,而且袁肅身邊能夠調動的人手有限,他隻怕還是會推辭過去。
才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高順已經在北京、天津、灤州三地籌備好了相關的情報網絡框架,雖然沒有什麽太規範、太嚴格的規章製度,但最起碼有明確的工作方向。中國情報工作的起步太晚,高順雖然是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可畢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所有情報工作的開展隻能是慢慢進行摸索。
經過這段時間的運作,雖然到頭來並沒有搜集到關於段祺瑞的相關情報,但是高順卻通過北京的青年軍官俱樂部打探到了曹錕在鄂州的一些消息。
十二月十四日,高順搭乘夜班的火車由北京趕到天津,連夜來到法租界旦賞莊與袁肅進行了一番會晤。如今在灤州集團眾多舊部當中,目前也隻有高順可以稍微公開的來往天津與袁肅見麵,原因就是高順當初是袁肅特意安排負責打理青年軍官俱樂部的辦事員,而青年軍官俱樂部正好也附和袁世凱的統治利益,故而可以網開一麵。
即便如此,高順每次與袁肅見麵時還是盡量選擇低調一些,省的會鬧出不必要的麻煩。
這個鍾點袁肅剛剛上床消息,對於高順沒有提前打招唿突然來到天津,他多少是感到意外,不過也意識到高順肯定是有重要的消息急著匯報。他吩咐侍從先請高順到二樓私人書房等候,自己稍微洗漱了一下很快便來到二樓。
見麵之後,袁肅揮手示意高順毋須多禮,二人很隨意的落座下來,隨後他才開口說道:“建陽兄才下火車就趕過來,該不會是有什麽急事吧?”
高順表情有幾分凝重,語氣同樣一絲不苟的說道:“大人,昨天上午的時候我們那邊打聽到一個消息,漢口和鄂州那邊發生一些事故。不過目前這個消息湖北那邊封鎖的很死,京城這邊知道這個消息的人也非常少。”
第56章,奇襲湖南
護國軍第一梯隊、第二梯隊以及第三梯隊的部分支隊,經過整整七天時間的快速行軍,於十一月底的時候終於開抵湖南西南地區。即便湖南同樣是中華革命黨重點策劃破壞行動的區域,但一則人力有限,二則湖南的革命勢力與擁戴護國軍政府的民間力量實在過於薄弱,最終還是沒能掀起什麽風浪。
不僅如此,有鑒於廣西目前的情況,革命勢力與護國軍零散的部隊都遭到嚴重的打擊,若不是因為惦記著蔡鍔率領主力部隊會趕赴湖南,隻怕革命黨人早就選擇放棄湖南了。
早在成都和瀘州集結的時候,蔡鍔心中其實已經有了一個詳細的戰略圖樣。如果陳宦一開始主動進攻成都,倒是有可能將四川設置為主戰場,目的就是吸引北洋軍正麵與護國軍交戰,蔡鍔這邊以主力全力以赴圍剿陳宦的中央軍,給予致命一擊。
盡管有可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一旦陳宦的中央陸軍十五師遭到全殲,給整個北洋乃至全國上下都會造成極其重大的影響,到時候護國軍於大局觀瞻上肯定會占盡優勢。隻可惜陳宦也不知道發什麽奇想,竟然一開始就沒打算輕取成都,反而連瀘州都拱手想讓,集合兵力退守重慶,擺出一副壓陣的姿態來。
於是,四川成為主戰場的意義蕩然無存。陳宦在戰術層麵上先輸了一折,但是在戰略層麵上反而又取得了一定優勢。包括蔡鍔在內,護國軍眾多將領都無法確定陳宦是故意如此,又或者是不經意間的弄巧成拙。
如今蔡鍔隻能先穩住四川的局勢,確保陳宦是真的隻會龜縮重慶,從而轉向以湖南為主戰場,力圖突破長沙和嶽陽防線,然後取道進逼湖北。相對而言,若以四川為主戰場那便是以硬碰硬,強調速戰速決,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國內大局觀瞻的聲勢;而以湖南為主戰場的話,則是精準的利用北洋軍內部矛盾,從而以巧製勝。
湖南的矛盾由來已久,主要矛盾的對象便是湖南將軍湯薌銘和軍務會辦吳佩孚。
吳佩孚與陸榮廷有著極其相似的遭遇,那就是都在二次革命時下了苦功夫來鎮壓革命,二人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占據新的地盤。結果二人皆大失所望,隻能以費力不討好來形容。然而相比之下,雖然廣東讓龍濟光插了一手,不過陸榮廷好歹還是竊得了部分地盤。倒是吳佩孚非但沒能夢寐以求的當上湖南督軍,反而還被沒收了兵權,強製編入中央陸軍十二師,成了湯薌銘的部將。
這其中的怨氣不言而喻!
從去年到今年,吳佩孚一直在為這件事鬧情緒,在湖南省內的民政、軍政上要麽是甩手什麽都不管,要麽是暗中與湯薌銘對著幹。為此吳佩孚的老上司曹錕也曾經鬧了一些脾氣,連發了好幾封電文到北京為吳佩孚說情有理。
以曹錕為首的這一脈北洋直係勢力,便是由湖南督軍之爭為始,埋下了推翻袁世凱統治權從而重新建立北洋秩序的禍心。
在湖南革命軍的接應之下,護國軍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先頭部隊先在懷化完成集結,並且以懷化為銜接四川與湖南的後勤樞紐。等到懷化這邊一切都安排妥當,隨後蔡鍔親自帶領兩個梯隊的先頭部隊向邵陽挺進。
根據中華革命黨以及護國軍早在一個月前散播出去的眼線搜集情報,目前湖南的北洋軍一共是三支部隊。一路上原先譚延闓的部隊,不過譚延闓本人從始至終都沒能駕馭住這支武裝力量,部隊無非是推舉譚延闓做精神領袖罷了,實際的操控權依然是在下麵幾個旅長、團長手裏。另外一路是吳佩孚的前北洋軍二十九師,不過去年已經被整編到中央軍十二師番號之下。第三路則是湯薌銘的本部人馬,包括水師和新編陸軍兩個部分。
實際上吳佩孚和湯薌銘在名義上是一支部隊,可吳佩孚向來擁兵自重,之前二十九師老部下們也都唯吳佩孚馬首是瞻,根本不聽從湯薌銘這個中央軍師長的命令。二十九師被拆成了一個旅和一個團的編製,但基本上還是按照之前師部的那一套製度在辦事。
在去年袁世凱製訂的中央軍編練計劃中,其他十五個師多多少少都能按照程序把一套章程都走完,該訓練的訓練,該整編的整編,該補充的補充。唯獨湖南這邊是鬆鬆散散,至今僅僅隻能算是把番號更換清楚,吳佩孚的舊部甚至都沒有進行重新的整訓。
盡管吳佩孚和湯薌銘不合,但是兩個人的部隊是各自分開劃定防區,最起碼在應付護國軍進攻方麵還是有一個有跡可循的條理。以長沙為中心,及其長沙周邊的重要城鎮,全部都是由吳佩孚掌控。如今護國軍首當其衝的邵陽就駐紮著吳佩孚麾下的一個團。
蔡鍔在帶兵方麵自然是有一套,大老遠從雲南迂迴到四川,又從四川偷偷摸摸轉移到湖南,一路上前前後後雖然耗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可也做到了行雲流水、一絲不苟。直到蔡鍔開始向邵陽發起進攻時,長沙才收到護國軍已經轉戰來到湖南的消息。
吳佩孚吃驚不小,暗恨這段時間光顧著跟湯薌銘鬥氣,竟然疏於防務工作,就這麽讓蔡鍔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同時他也對四川的十五師感到很是惱火,蔡鍔大約五萬的兵力從眼皮子底下開始轉移,重慶竟然連一封電報都不發過來。
大敵當前,吳佩孚顧不上什麽麵子問題,倉皇的向嶽陽連發七、八封電文,請求湯薌銘趕緊著手安排增援和後勤支持的工作。在這個時刻他好歹還是能分得清楚公私輕重,要是連長沙都守不住,今後連一點爭奪湖南的本錢都沒有了。之後,他又緊急調動麾下主力部隊在長沙西南方向設置陣地,心中已然決定放棄邵陽,但是務必在長沙西南防線完成布置之前,還得多拖延一段時日。
----------
【最近天好熱啊!沒空調,沒風扇,迷迷糊糊神誌不清!】
第57章,華中綢繆
隻是吳佩孚能放下架子以戰事為先,但是坐守嶽陽大後方的湯薌銘卻沒有那麽大肚量。整整一年被吳佩孚鬧的不得安寧,好端端的湖南督軍、湖南將軍進不了在長沙的官邸府院,僅僅隻能屈居在嶽陽。
長沙和嶽陽的地盤隻是小事,畢竟湯薌銘是海軍出身,再者嶽陽又是靠近後方,自己在這裏怡然自得也能更加得意幾分。但是中央政府特別批示組建中央陸軍十二師這件事,卻是湯薌銘一直懊惱不已的怒火源頭,袁世凱讓他出任十二師師長那是給足了自己期望,可偏偏就是吳佩孚不配合,最終弄得十二師成了整個中央軍係統裏的笑柄。
期望變成失望,好事變成壞事,這口氣無論如何都咽不下去。
於是,湯薌銘在表麵上敷衍答應吳佩孚的請求,也別有用心的調派了一支輜重部隊前往長沙組織後勤調度工作。他這麽做的目的自然就是為了誆騙吳佩孚,一方麵讓吳佩孚和外界都認為自己心胸寬闊、不計前嫌,大敵當前自然而然要先放下私人恩怨;另外一方麵還是為了鼓動吳佩孚在前線堅持抗敵,省得讓吳佩孚認為沒有後續增援,索性一甩手把長沙給丟了,一路北上撤迴湖北,那接下來還得勞累自己去阻擋護國軍。
嶽陽的輜重部隊抵達長沙之後,給長沙方麵帶了一筆經費、軍火和日用物資,合計雖然沒有十來萬的價格,但是粗略的估算也有七八萬。這讓吳佩孚確實頗有感慨,以為湯薌銘當真是有幾分氣量。於是他愈發下定決心在長沙西南拖住護國軍,然後等待其他省的軍事調動,在大戰役層麵上擊垮整個護國運動。
不得不說,正是因為吳佩孚現在滿懷信心和期望,最終成為了此次南北衝突重大變故的轉折點所在。人性就是如此,從大起到大落這中間如果走的太快,必然會誘發極端的反應。
曹錕是在十二月初抵達鄂州,他沒有急著動身前往漢口籌備入川之事。除了四川的局勢得意緩和之外,另外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從始至終就沒打算率部離開湖北。既然從一開始就打算利用這次南方發起的護國戰爭重整北洋新局勢,那肯定不能這麽快就讓這場戰爭就這樣結束,好在陳宦在重慶擺出了一定架勢,使得護國軍隻能轉戰湖南。這真是給了他一個極好的機會。
所謂的機會不單單是不必再考慮入川的事情,更是因為一旦南北衝突的地區轉移到湖南,對於他本人在幕後操作要更加容易一些。吳佩孚做為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老部下,從始至終都對自己唯命是從,再加上三年前未能獲得湖南督軍的先天條件,操控這場戰事易如反掌。
在鄂州前前後後虛耗了三、五日的光景,曹錕這才發了電報迴北京,把四川的情況做了一些交代,表示如今護國軍轉戰湖南,自己應該加強對湖廣兩省的軍事戒備,毋須再勞師動眾的入川徒添無益之舉。
隨即,他又以個人名義邀請同樣駐兵在湖北的段芝貴來鄂州一會。
段芝貴與段祺瑞同時安徽合肥人,外界都有傳聞是親屬關係,然而事實上在二人無論是在私交又或者是在公事上都甚少有什麽來往。但是根據好事之徒的推測考證,段芝貴年齡比段祺瑞小五歲,卻有可能是段祺瑞的同族叔輩。
不過,段祺瑞本人十分清高,時常於心中對段芝貴這個同宗頗有不齒,因為當年號稱“官屠”的岑春渲斥抨段芝貴是“皂班之子,李氏家奴,獻妓取幸,眾所不齒”,因而使得段祺瑞從家世背景到人格尊嚴上一下子降低了一大截。隻是段祺瑞自己的出身也不是很好,僅有祖父曾追隨劉銘傳辦團練,積戰功出任銘字營統領,父親是在家務農的老實人。所以不滿也僅僅是放在心裏,從來沒有公然表露出來。
段芝貴在北洋官場上是出了名的滑頭,最善於趨炎附勢。正因為前不久袁世凱稱帝的勢頭正盛,讓段芝貴本人也從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所以在這段時間裏他是十分熱衷於支持帝製並且極力主張鎮壓護國軍。
對於曹錕來說,如今整個華中地區的局勢都能在他本人的操控之中,唯獨段芝貴是一個搖擺不定的隱患。早先在啟程前往北京參加袁世凱登基大典時,他還專門就這件事與段芝貴做了一番淺談,不過並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險些還將這件事鬧大開來。
如今四川、湖南的情況已經奠定了大前提,前段日子曹錕又在北京活動周轉,拉攏了一批北洋官僚的支持。雖然沒能說服段祺瑞站出來,但是如今段祺瑞已經被袁世凱去職,而段祺瑞麾下的皖係勢力也都因為這件事情緒激動不已。不可不謂是萬事俱備,就差能把段芝貴料理清楚就好。
之前沒能跟段芝貴談妥,並不代表接下來依然談不妥。
曹錕在北洋集團混跡這麽多年,除了隻發現段祺瑞是近乎頑固不化的死忠於袁世凱之外,再也沒有發現第二個這樣的人。更別說段芝貴這種油腔滑調的勢利之徒,隻要把利害關係都說很清楚,餘下的事情便都能迎刃而解。
段芝貴多少是猜出曹錕的野心,他人就在湖北,整天跟王占元等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哪裏有那麽多密不透風的牆?風言風語多少是聽說過一些,再加上之前與曹錕的接觸。原本還在猶豫是不是要在袁世凱登基當天告曹錕一狀,索性把曹錕從湖北趕走,自己也能更得意一些。但一方麵是想觀望一段時日,畢竟自己南北兩端跑,對國內的輿論了解的更全麵一些,帝製看上去風聲很響,但其中也有反對的聲勢;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今段祺瑞辭職,直係在北洋內部的勢力漸漸坐大,自己可不敢輕易開罪曹錕。
既然不敢輕易開罪,又想要觀望動態,對於曹錕此次邀請前往鄂州相會,段芝貴自是欣然前往。漢口到鄂州不過一日的路程,段芝貴抵達鄂州時,曹錕是親自前往城關外迎接。二人見麵寒暄了一番,隨即歡聲笑語的前往曹錕下榻的公館。
在公館二樓的小客廳裏,等到茶點上齊之後,曹錕屏退左右閑雜人等,與段芝貴獨處一室。他倒是顯得很不慌不忙,繼續先跟段芝貴閑聊了一些家常話,順帶提及了自己之前在北京那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僅僅是在這些所見所聞中,才極其適量的暗示了一些北洋內部對帝製存在微言一事。
--------
【接上,沒空調、沒風扇,隻有一瓶花露水】
第58章,鄂州對話
段芝貴很有耐心也表現出很有興致的樣子聽著曹錕的話,繼而又端起了茶杯慢慢品了一口香茗。等到曹錕把話說的差不多時,他這才放低了茶杯,表情略帶有幾分嚴肅的說道:“曹大人,你我雖然共事的時間不算太久,但彼此也都是明白人,有些話毋須太過拐彎抹角。如今曹大人一直在為帝製一事暗中奔走,弄得風言風語四起,就算我隻是一個局外人也難免有所耳聞。真是有些不明白,曹大人到今天竟然還能表現的如此淡定自若?”
曹錕聽完這番話,反而有了幾分詫異,之前還是很輕鬆的樣子一下子變得有幾分不自在起來。愣了半晌之後,他這才開口說道:“香岩兄,你這話說的……似乎有些不在理呀?我曹錕雖然是大老粗,但做事對得起天地良心,又有什麽不能淡定自若呢?”
段芝貴諱莫如深的笑了笑,進一步說道:“曹大人請我到鄂州來做客,說話卻是這般遮遮掩掩,如何能顯出誠意來呢?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該說的話我段香岩之前都已經說了,曹大人若還是這般瞻前顧後,此次會麵算是多此一舉了。”
正如段芝貴所說的那樣,曹錕雖然與其同是北洋軍人出身,但分管的確實不同的地區,很少能有交集的地方,所以關係隻能說是點頭之交罷了。他倒是聽說過段芝貴的性子,卻沒料到對方嘴巴還真是一點也不留情,不僅說話說的難聽,更是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全然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裏。
不過細細向來,從段芝貴剛才的那番話裏顯然已經很清楚北洋內部目前正在醞釀的事故,顯然也很明白他現在坐鎮湖北給這件事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才會如此自視甚高。這未嚐不是另外一種狡猾的表現,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十足的勢利小人。
“嗬嗬,瞧香岩兄這話說的,既然香岩兄如此開誠布公,那我曹老三索性也不繞彎子了。請香岩兄到此一會,就是希望能把咱們北洋目前最大的難題好好談一談。不管怎麽說,咱們北洋辛辛苦苦走到今時今日不容易,國家眼下剛剛步入正規,正是需要休養生息、好好發展的時候,偏偏在這個關頭又鬧出戰事,豈能不叫我輩心寒?”曹錕雖然心裏不痛快,但是裝笑麵虎的本事還是綽綽有餘。他臉上絲毫不見任何生氣,反而愈發顯得爽快的笑著說道。
“哦,那曹大人有何高見呢?”段芝貴說話的時候依然擺著架子,煞有其事的問道。
“唉,說來也無奈,曹某為這件事奔走了一段時日,向咱們北洋的好幾位老臣子請教其中的辦法,不過大家也都隻是感到無奈,討論來討論去都沒有什麽好的路子。今日請香岩兄到此,就是希望能聽聽香岩兄是否有高見。”曹錕打太極的說道。
為了這件事曹錕籌備了這麽多時日,每次拜訪過的人幾乎都會問這個問題,而偏偏這個問題又極其敏感,在沒有完全了解對方的心意以及確定對方會站在自己這邊時,自然是不能輕易透露其中的計劃。
“仲珊啊,你這人就是不安分。反正今日也沒有其他人,有其他人你也不會找我來談這件事,索性就把這天窗打得更開一些。你最近往來南北到處奔走活動,所謂之事我豈能不知?我真就不明白了,你說你是為了國家避免戰亂,你這會兒又從中搗亂,豈不是讓這國家亂的更厲害一些嗎?你到底圖的是什麽?”段芝貴直截了當的質問道。
他雖然不敢在袁世凱麵前揭曹錕的短,但是現在曹錕有求於自己,自己未必不敢當著對方的麵耀武揚威一番。其實他並不是故意要跟曹錕過不去,隻不過是按照中國人最習以為常的思路,討價還價要先把點起的高一些,這樣才有更多盈利的空間。
“你誤會了,香岩老兄,我曹老三還能圖什麽?不就是圖咱們北洋今後的前程嗎?隻問一句,雖然南方那些叛黨之前聲勢不算大,但是現在呢?咱們都在湖北待了一段時日了,國人對帝製不滿的唿聲每日有增無減,文縐縐的說法要未雨綢繆,我曹老三現在就是要提前做好打算而已。”曹錕擺出一副義膽忠肝的樣子,就差沒有拍著胸脯來說話了。
“得,得,仲珊你都這麽說了,我還能說什麽呢!你不說倒罷了,聽你這麽一說,想想看如今國內的風頭也確實有了一些的變化,著實讓人堪憂。陛下他老人家遠在京城高枕無憂,我等鎮守於外的下屬們卻不能不多一個心眼。”段芝貴緩緩的說道。
“香岩兄能這麽想,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咱們做為北洋的臣子,無論如何必然是要為北洋的大局著想。沒錯,咱們北洋陸軍是陛下一手操持成立起來的,可真正讓咱們北洋的旗號走到今天,走到統治中國這個位置上,卻終歸還是由咱們這些臣子一步一個腳印熬過來。咱們奉袁項城為皇帝、為領袖,心底裏自是尊重他、敬戴他。”曹錕潛移默化的改變了語氣,變得語重心長起來。
“是這個道理。”段芝貴微微頷首表出了自己的態度,就等著曹錕把話進一步說下去。
“咱們也就不再套了,問題已經擺在麵前,那咱們就攤開來說。眼下我們的大皇帝陛下為北洋招來如此危機,是繼續把這條路走下去,弄得玉石俱焚,還是應該趕緊先想好辦法,找一條出路,怎麽的也得保住咱們北洋這個正統旗號?孰輕孰重,孰對孰錯,還請香岩兄你來說一個道理。”曹錕幹淨利落的把話說了出來。
段芝貴當然明白曹錕這番說話的用意,明明是曹錕自己心底裏在想這件事,故意把問題挑出來給被人來選,這可真是一個耍嘴皮的方式。他早先就已經預料到曹錕的心思,今日所在不過就是看看究竟這件事對自己是否有好處,現在都還沒把分一杯羹的事算清楚,卻要讓自己先行表態,當然不可能有這麽便宜的事情煩。
故作一番遲疑之後,他擺出一副優柔寡斷的樣子,頗顯躊躇的說道:“曹三哥,你說的確實有道理,無論是什麽事情,到底都是要先以大局為重。不過大局究竟在哪一邊,咱們還得好好的理清楚才是。更何況咱們還得慎重考慮考慮,咱們的大皇帝陛下可不是蠢貨,真要做出什麽對不住他的事情,他同樣不會輕易就範。”
曹錕見段芝貴都改口稱唿自己為“曹三哥”,倒是看出對方心態的轉變,於是臉上的表情更顯得親切了幾分,點頭附和的說道:“香岩兄考慮的是,不過目前在咱們北洋的圈子裏可不單單隻有我曹老三一個人這麽認為。正是因為大勢所趨,所以我曹老三才敢站出來到處奔走。事關咱們大家夥的權益,所以才要鬥膽跟項城攤這個牌。”
段芝貴故作苦笑的說道:“說到權益,還請恕老弟我把事情考慮的太細致了,咱們都是過來的人,如今也都不喜歡拐彎抹角來說話。如今咱們的皇帝待咱們也不算太壞,至於南方那些宵小之徒也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真要動真格的也就三兩小的功夫就擺平此事。何必還要真以為他們會把這件事鬧得很大呢?”
這番話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要讓曹錕拿更實際的理由來說服自己。
曹錕雖然沒什麽文化,但這段時日就是在跟許多人談相關的內容,自然熟悉其中的套路。他沒有過多的猶豫,卻故意擺出了幾分小心翼翼的態度,說道:“咱們兄弟倆也就不說兩家人的話了。往大點說,就算這次我們有能力解決那方的問題,可袁項城如此一意孤行,完全不考慮咱們這些人的感受,指不定明年又來個東南起義,後年再來一個護民族運動,遲早會咱們北洋徹底拖垮。”
停頓了片刻後,他又進一步的繼續說道:“往小點說,袁項城都到這個歲數了,之前他要當大總統,咱們這些人供著他、順著他都無妨。今兒個他算是嚐到了眾星捧月的甜頭,不僅念著自己要越做越大,更是念著袁氏一族要萬壽無疆,自己坐罷了皇位再傳給子子孫孫。說句誅心的話,咱們這些人有誰不希望風水輪流轉呢?”
第59章,組建情報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北方給點陸續下了幾場零碎的小雪。
外界對護國戰爭的討論聲久久不能平息,事實上這次南方挑起來的反帝製、反袁世凱的革命活動,前前後後拖延到今時今日都還沒能得以收場,北洋政府甚至連一點打壓護國軍的氣勢都沒見成效,難免不會遭人非議。
在此之前,北洋政府的官方喉舌一直沒有正麵報道關於南方革命活動的進展,一方麵是為了讓這次革命活動顯得很小規模,另外一方麵也不希望為護國政府推波助瀾。北方各省許多老百姓一開始也都接受了這種觀念,無論是蔡鍔,還是孫逸仙,都隻是小打小鬧,根本算不上什麽大陣仗。
直到今時今日,原本有這樣觀念的老百姓們因為這件事遲遲不決而感到疑惑。有了疑惑自然就有了關注下去的好奇心,通過各方麵新聞渠道了解到更多的相關內容,竟發現一共隻有七、八萬左右的護國軍,居然在四個省的北洋軍圍堵之下,反而漸漸占據了上風,實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天津的天氣已經憋足了好一陣子的寒氣,直到十二月中旬才迎來了入冬的第一場小雪。薄薄的一片白色籠罩在天津大街小巷,每個租界不同風格的建築都被統一換上了一層銀裝,矚目眺望天地之間卻是如此的冰清玉潔。
自從與段祺瑞談過話之後,袁肅這段時間每天都會花功夫去了解發生在四川、湖南兩省的戰爭情況,除此之外對於段祺瑞能夠犀利的看透他的心思,這一點同樣一直沒有掉以輕心。
為此,他還專門安排了高順成立一個不規範也沒有任何名義的組織,也就是屬於個人性質的辦事機構,專門負責利用全國各地的北洋青年軍官俱樂部,來搜集和打探有用的情報。不管是軍事情報、商業情報又或者是各地長官的小秘密緋聞,隻要能預期起到作用,便全部整理匯總的清清楚楚。
他相信段祺瑞肯定是有自己的情報圈子,或許在段祺瑞這一類人眼中還沒有“情報”這個概念,但圈子之中有學生、有部將、有親友等等,相互傳遞或是探討或是推測又或者是閑聊,多多少少都能從中過濾出有用的信息。
高順好歹是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對袁肅交代的話一聽就懂,時代在變遷,無論是從商還是軍事方麵的任務,情報工作都起到重中之重的意義。不過他本人並不是很情願做這一個行當,總覺得有幾分不能正大光明。要不是眼下情況特殊,而且袁肅身邊能夠調動的人手有限,他隻怕還是會推辭過去。
才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高順已經在北京、天津、灤州三地籌備好了相關的情報網絡框架,雖然沒有什麽太規範、太嚴格的規章製度,但最起碼有明確的工作方向。中國情報工作的起步太晚,高順雖然是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可畢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所有情報工作的開展隻能是慢慢進行摸索。
經過這段時間的運作,雖然到頭來並沒有搜集到關於段祺瑞的相關情報,但是高順卻通過北京的青年軍官俱樂部打探到了曹錕在鄂州的一些消息。
十二月十四日,高順搭乘夜班的火車由北京趕到天津,連夜來到法租界旦賞莊與袁肅進行了一番會晤。如今在灤州集團眾多舊部當中,目前也隻有高順可以稍微公開的來往天津與袁肅見麵,原因就是高順當初是袁肅特意安排負責打理青年軍官俱樂部的辦事員,而青年軍官俱樂部正好也附和袁世凱的統治利益,故而可以網開一麵。
即便如此,高順每次與袁肅見麵時還是盡量選擇低調一些,省的會鬧出不必要的麻煩。
這個鍾點袁肅剛剛上床消息,對於高順沒有提前打招唿突然來到天津,他多少是感到意外,不過也意識到高順肯定是有重要的消息急著匯報。他吩咐侍從先請高順到二樓私人書房等候,自己稍微洗漱了一下很快便來到二樓。
見麵之後,袁肅揮手示意高順毋須多禮,二人很隨意的落座下來,隨後他才開口說道:“建陽兄才下火車就趕過來,該不會是有什麽急事吧?”
高順表情有幾分凝重,語氣同樣一絲不苟的說道:“大人,昨天上午的時候我們那邊打聽到一個消息,漢口和鄂州那邊發生一些事故。不過目前這個消息湖北那邊封鎖的很死,京城這邊知道這個消息的人也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