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話的殺傷力巨大,陸宗輿氣的臉都漲紅了一片,可偏偏又不敢與段祺瑞頂嘴。


    不僅是因為段祺瑞的脾氣人所共知,再者身份地位的懸殊也沒道理以下犯上。他最終隻能在心中罵咧咧的嘀咕了一陣,巴不得談判會議因為段祺瑞的剛愎自用而弄得不歡而散,到時候要看看段祺瑞怎麽向大總統交代。


    陸征祥自然是知道段祺瑞在打算什麽,他並不是不讚同這一點,隻是外交談判原本就應該有一個技巧,而不是單純的意氣用事。萬一把日本逼急了,原本可以平息的事情又鬧大,到時候又該如何收場?


    “段總長,”他向前走了兩步,語重心長的說道,“我知道袁總司令部從營口發迴的電文您是看過的,但是大總統當時已經很明確的下令迴執,勒令袁總司令不可輕舉妄動,還說但凡所有反攻準備全部中止。由此可見,大總統是心意已決了。”


    “你們根本沒仔細看袁肅的電文,他在電文裏所用措辭頗多激烈,怎麽可能會因為大總統的命令而放棄早已盤算好的計劃。更何況,遼東上上下下都支持袁肅繼續挺進的意思,我陸軍部同樣也認為應該趁此機會收複遼東國土。”段祺瑞斬釘截鐵的說道。


    “關於收複部分遼東國土一事,大總統本已經是授意的,眼下我們來談判的目的,就是要日本明確的擬出條條文文。可段總長您一直糾結於日本首相向我國公開道歉,反倒把這些正經事給耽誤了。您看……”陸征祥循環漸進的說道。


    昨天袁世凱在看完袁肅發來的電文後,確實對收複部分遼東國土一事做了交代。收複青島是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成功捍衛主權,而收複遼東半島部分土地,則意味著中國軍隊通過自身實力改變國運。兩件事前後銜接,對國內形成影響力不言而喻,足以為袁世凱進一步推行帝製打好民間輿論的支持。


    所以在這件事上,袁世凱自然是秉承著能索要迴來就盡全力索要迴來。但是絕不能再讓遼東的情況惡化,雖然現在中國軍隊確實占據上風,但也不代表北洋政府還有足夠的心力把這場戰爭繼續下去。


    主要方麵自然還是袁世凱急於稱帝,但次要的方麵也是考慮如果動作太大,會引起日本國內許多軍閥的注意力和提防,反而不利於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好好發展。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這裏的全身不單單是指日本,而是所有在華都有利益圈的列強。


    段祺瑞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也不是故意要固執跟袁世凱做對,但是他對日本人是十分了解,東洋小國卻有著無限的野心,所有拓展本國勢力的行動都是早有計劃,一步接著一步的進行著。前清是因為無能,不足以提防這個看似“弱小”的國家。如今既是民過,他又身在其位,怎麽可能不去居安思危、加以提防?


    “陸先生,你才剛剛接任外交總長,之前又常年旅居國外,對於日本人怕是了解的不多。談判桌上或者其他外交場合,你能看出他們是彬彬有禮、頗有風範的作派,但是他們事實上卻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無論是從國力發展的速度、地理位置還是國家發展的必經走向。一朝我們放鬆針對日本人,日本人必會得寸進尺。你明白嗎?”段祺瑞擲地有聲的說道。


    “這……段總長,您的話似乎……”陸征祥臉上露出幾分為難。他主觀上還是認為段祺瑞的話有幾分想當然,但是客觀上自己的的確確才接任外交部總長不久,之前一直是駐使在奧國、德國、俄國和荷蘭,亞洲這邊的外交局勢必然是沒段祺瑞了解的深刻。


    “陸大人,我知你是能幹人,用不了多久你會明白我剛才的那番話。但是不管怎麽樣,這次外交談判的黑臉我是當定了,就看看誰能硬到最後。”段祺瑞絲毫不肯退讓的說道。


    “唉,若是如此的話,那就先依了段總長您的意思來辦這件事吧。”陸征祥實在無奈,隻能歎息的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一旁的陸宗輿卻顯得很著急,隻是兩位主事的大人物都這麽說了,他還能說什麽?最多也隻能晚些時候迴到總統府,原原本本向大總統匯報。


    ----------


    【求收藏啊,求收藏啊!】


    第11章,遼東反攻


    中日外交談判的內幕消息外人鮮知,但是通過在總統府和外交部的內部人員,奉天這邊還是很快收到了相關的談判內容。袁肅在得知日本人態度惡劣,始終不肯承認這是一次侵略行動,更不肯公開予以道歉,雖然他本人對道歉不道歉也不是很在乎,自己真正在乎的還是實際的權益,但日本方麵的“不合作”卻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盡管在前天剛剛收到總統府的迴電,這份迴電的措辭十分奇怪,表麵上盡顯是安撫和讚賞之意,又是慰勞遼東作戰的全軍,又是表示盡快論功行賞。但是實際上卻是要求遼東這邊必須按兵不動,而且就這件事還專門做了一番解釋,不能因為一時意氣而造成國際外交留下不可恢複的痕跡。


    就袁肅本人而言,他不得不慎重考慮這份電報更深層的意思,畢竟袁世凱之所以這樣來撰寫電報,這其中肯定是有其他的暗示。其實就算不費腦子,直接也能推測到如果違抗中央政府的命令行事,後果肯定不會有好事。不管最後是否更好的推動外交談判的發展,但“不停命令”這個帽子算是扣定下來了。


    不過並不因為這樣的風險,他便會輕易就範,自己看準的還是袁世凱稱帝需要拉攏一批軍事將領的支持。尤其是經過了遼東一戰,他袁肅的名聲在國內必然會又上升一個檔次,單憑這一點袁世凱就不能輕易的製壓自己,最多就是今後發展的路子不太容易罷了。


    可細細想來,袁世凱的曆史壽命似乎也沒有幾年了。


    當然,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還是緊隨總統府發來的電文之後,陸軍部又專門發來一封密電。這封密電是段祺瑞親擬,以陸軍部總長的名義命令袁肅按照既定計劃執行,隨時進兵遼東腹地,盡可能多占取遼東領土,為談判之事提供便利。


    其他的不必多想,單單有段祺瑞的授意就足夠了。


    第一點陸軍部畢竟是全國軍事中樞機構,陸軍部派發下來的命令名義上就是最高命令;第二點腹黑點說,就算這件事真的會鬧出不愉快,袁肅到時候也能把責任推卸到段祺瑞身上。


    於是在十一月十六日上午,袁肅正式下達執行反攻計劃。


    營口第一兵團和第二師第一旅即刻向東城區發動進攻,針對還盤踞在營口近郊和沿海地區的第五師團登陸部隊進行清掃。同時蓋州防線上,十七師、第一旅和第二師兩個旅,也立刻展開對第五師團主力部隊的合圍。


    僅僅停息了兩天時間的遼東戰火,再次被點燃了起來。並且較之之前而言,實際上這次反攻的規模要遠遠超過日軍進攻的規模。


    營口東部地區的日軍早已聽說了中日談判的消息,因此在十四日便停止進攻,等到師團司令部撤退的命令。隻可惜師團司令部一直沒有確切的消息,這邊兩個聯隊的兵力也隻能繼續等待。本以為中日進入談判階段就意味著停戰,哪裏知道中國軍隊這會兒又主動發起反攻。


    第二艦隊的大部分主力艦已經撤迴旅順海軍基地,隻留下一些輕型軍艦和運兵船還停泊在渤海海灣上,等待接應營口這邊的部隊撤迴。事實上第二艦隊到今天業已等得不耐煩,隻是再不耐煩也不能拋下這幾千人不顧。


    失去海軍炮火的掩護,麵對兩倍多與本部的中國軍隊,再加上連續消耗多日所剩物資不多,營口東部地區的日軍很快就陷入包圍的困境之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即便中日兩國已經開始談判,但軍隊駐守的防線依然沒有任何鬆懈,所以麵對突如其來的進攻還是能夠從容展開防守作戰。


    營口東部的戰事很快升溫起來,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都打的十分頑強。


    中國軍隊兵分三路進行迂迴包抄,不過卻在東城區的巷戰中與日軍防守部隊糾纏不下。另外兩路迂迴到沿海地區發起夾攻,很快就爆發了大片區的肉搏戰。中國士兵的士氣十分高漲,而且人數眾多,一下子反而讓日軍拿手的白刃戰變得十分不利。


    交戰整整持續了一天,袁肅前後調集了兩批部隊進行輪換進攻,不給日軍一絲一毫喘息休息的時間。而日軍除了幾艘輕型軍艦提供極其有限的炮火支援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外來援助,士兵們疲憊應戰,防守的強度每過一個鍾頭就會大打折扣。


    截止到傍晚,中國軍隊完成了對海岸一帶地區的占領,徹底將東城區內餘下的日軍殘部包圍了起來。東城區的巷戰進行的十分吃虧,不僅對中國軍隊而言吃虧,對日軍軍隊而言同樣吃虧。前者是缺乏巷戰經驗,而且又急於求成,因此讓潛伏在暗處的日軍有機可乘。後者一開始還有一定優勢,可是隨著中國軍隊分區切割,部隊逐漸的分散,彼此之間更是失去聯絡,僅僅隻能各自為戰。


    因為天色已暗,再者與日軍的巷戰也造成了一定傷亡,袁肅果斷下令各部停戰作戰,於東城區周邊設防圍攏。他原本就沒打算一口氣將營口的日軍全部消滅,即便是包圍了東城區剩下的日軍殘部,也隻是打算盡可能收為俘虜。


    現階段已經不是重創日軍生力軍,又或者是製造一些重大的政治影響。遼東這邊接下來的所有軍事行動,全部都隻是為了給中國談判代表團增加砝碼罷了。隻要能抓一批俘虜,這批俘虜就能被當作商品在談判桌上賣出去,到時候日本代表團要考慮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倒要看看還有沒有之前的傲慢之態。


    蓋州防線的戰鬥進站並不像營口這邊順利,畢竟營口這裏兩個聯隊的日軍登陸隊,目前儼然屬於一支孤軍,既缺乏物資又孤立無援,所以能夠一鼓作氣完成包圍。蓋州這邊集中著第五師團主力部隊,又有炮兵又有後勤指揮係統。


    第一旅和第二師兩個旅之前連據守陣地都打得十分艱難,更別說反守為攻。


    中日雙方在蓋州南部斷斷續續交戰四、五迴,有零星的摩擦,也有大規模衝鋒。但是直到一天戰鬥結束下來,中國軍隊並沒能占據多少便宜,僅僅隻是在第一輪突然襲擊時攻克了日軍在正南方向的兩處軍事據點。


    趙山河和田文烈本打算收迴之前淪陷的西南側翼陣地,可惜連續好幾次衝擊都被擊退,甚至因為多次衝擊而出現火力斷點,險些讓日軍打了一個防守反擊。好在下午兩點鍾時張作霖十七師及時趕到日軍東翼發起進攻,迫使日軍分兵防守,這才把日軍稍微高漲的氣焰完全壓製了下來。


    隻不過縱然有十七師的加入,可正麵對戰中日軍隊的素質還是最大的鴻溝。


    袁肅對蓋州這邊的戰況並沒有過多批評,他無非隻是希望通過軍事行動製造壓力,要說唯一寄予希望的目標還是在營口這邊。他在當晚發到蓋州的電文裏稱,今後對日作戰不必急於求成,隻需趁勢而為即可。


    當天晚上,旅順司令部便將遼東這邊再發變故的消息轉發到了北京。


    直到次日淩晨時在北京的日本外交代表團才收到電文,內藤新平和日置義都大感頭疼,連夜磋商許久。到天亮後再次動身前往廣渠門外交部公務招待所時,日本代表團的幾位主事官全部都是臃腫著眼睛,不過所有人的情緒卻顯得異常激動。


    剛剛進入會場不久,內藤新平根本沒有落座下來,直接用陰沉並且帶著憤怒的語氣說道:“諸位,既然中日雙方決定進行外交談判,至今已經是第三天的會期,可是對於貴國不遵守和平談判最高原則和國際道義的慣例,我感到十分的不滿。”


    昨天袁肅組織進攻的消息並沒有向北京及時做出交代,所以北洋政府這邊絲毫沒有收到任何風聲,也完全不知道內藤新平究竟是什麽意思。


    陸征祥微微擰著眉頭,保持著冷靜的語氣問道:“內藤閣下,我希望你能把話說更明白一些,我們完全不知道你究竟想要表達什麽意思。”


    內藤新平大聲的斥責道:“你們的軍隊昨天再次向我第五師團發起進攻,目前已經截斷了第五師團從營口海岸撤退的路線,我第五師團兩個聯隊的兵力正被困在營口城內。”


    聽完這番話,中方代表團眾人都露出了幾分詫異的臉色。


    倒是段祺瑞臉色隻是稍微變化了一陣,隨即很快又恢複鎮定。


    ----------------------------


    【1915年,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陸征祥負責中國與日本的談判。在日本的脅迫下,也因袁世凱急著當皇帝,需要取得日本的支持,便同意了“二十一條”,由陸征祥執行簽字。簽字後,國內震驚,陸征祥一時為國人所痛罵,皆指他為賣國賊。這位風雲一時的外交總長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之鼠。由於受到人民痛罵,輿論指責,陸征祥也感到無顏麵對國人,所以,後來袁世凱稱帝,要封他為侯爵,他堅決予以拒絕,並偕夫人逃往北戴河暫避。袁世凱死後,陸征祥才迴到北京,繼續擔任外交總長。】


    第12章,籌碼在手


    陸征祥連忙側頭與左右低聲交談了幾句話,可是其他人也都不知道這件事的詳細情況。他繼而又轉向段祺瑞,問道:“段總長,這是怎麽迴事?”


    段祺瑞沒有理會陸征祥,反而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姿態,衝著內藤新平冷聲說道:“真是笑話,你們顯然居然還有臉在我們麵前談道義和慣例?你們日本人發動針對遼東的進攻,這難道就是道義嗎?”


    一旁的陸征祥從段祺瑞的神態和語氣中多少是可以判斷出一些情況,可想而知昨天在遼東確實再次發生了武裝衝突。雖然他對此感到很憂慮,不過既然是在談判桌上,那勢必是要保全中國的尊嚴和談判的底氣。


    於是他也緊隨其後的說道:“不錯。豈不說這些都是你們的片麵之詞,更何況是你們第五師團不肯撤退團先。既然你們的軍隊遲遲不肯撤退,那我們有理由相信你們是有非分之想,說不定昨天所謂的戰事,仍然是你們企圖趁隙進攻,結果被我駐軍挫敗了而已。”


    內藤新平憤怒的說道:“我們原以為你們中國人是有誠意進行這次談判,沒想到你們不僅假借談判之名,私底下仍然授意軍隊任意破壞遼東的秩序局麵。哼,現在我們來跟你們講道理,你們卻還是這般置之狡辯。如果真的不想和談,索性就直接挑明來說。我們不必再繼續談下去,直接戰場上見好了。”


    另外一名日本軍事代表同樣情緒激動,近乎咬牙切齒的說道:“別以為你們支那人得了一時便宜就能得意忘形,真要是到了開戰的地步,我可以保證兩個月之內有五個師團增兵遼東,到時候叫你們領悟到什麽是大日本帝國的製裁!”


    日本軍事代表的話,就是要讓中國代表以為日本方麵是已經準備好兩套方案,如果談不攏那就索性開戰。目前遼東戰爭的情況是中國一個兵團、三個中央師外加一個地方師,合計七八萬對付僅僅一個第五師團,即便如此還打得十分吃力。等到日軍增兵五個師團來進行這場戰爭的話,中國又需要或者說又能抽調多少兵力來應對?


    一些代表聽完翻譯的話之後,忍不住露出了擔憂的臉色。


    但是陸征祥、段祺瑞二人卻依然保持著不為所動的神態。前者是深知目前國際形勢,正因為英法列強迫切需要日本馳援歐洲,所以是不會支持日本擴大遼東的事態。再加上前不久剛剛因為泄露《二十一條》內容,日本的野心已經引起了英法美俄四國的戒備。一旦日軍執意增兵遼東與中國開戰,即便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但日本在外交上也絕對占不了任何便宜。


    至於段祺瑞自然是深諳軍事道理,他很懷疑日本能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調集五個師團來到遼東,再者就算是兩個月的時間可以達成這一列調兵遣將,但陸軍部從一開始就在為戰爭擴大而做籌備,同樣可以利用這個兩個月從各地增兵遼東。簡單一句話,他根本不怕日本。


    “廢話那麽多作甚?”


    突然之間,段祺瑞拍案而起,滿臉不屑的盯著內藤新平說道:“談了兩三天的時間,你們日本都不肯公開就此事做出道歉,還他姥姥的敢跟我們講誠意?你們若有誠意,談判何須拖延到今日?都還沒談攏算什麽談和,這會兒遼東繼續開戰那是在情在理,有什麽好說的。我今天索性把狠話放出來,你們要談就老老實實的談,休想有任何投機取巧的心理;如果不想談,今天咱們就把話攤開來說,是要宣戰那就趁早,欺我泱泱中華會懼你東瀛小國!”


    段祺瑞的這番話十分有氣勢,說到最後更是有一種咆哮示威的口氣,一下子將中日雙方所有談判代表都震懾住了。


    即便是陸征祥也萬萬沒料到段祺瑞竟能放出這樣的狠話,這其中的攻擊性和火藥味十足濃烈。搞外交最忌諱的就是心浮氣躁,因為外交場合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著國家的言行。就好比現在,因為一時衝動萬一真的激惱了日本代表,原本是一場和談結果卻變成了宣戰,那豈不是陷國家於不義?


    日本眾代表連忙交頭接耳的議論了起來,情緒激動著更是按耐不住的爆出粗口,揚言要與中國一戰。但是以內藤新平和日置義為首的正式外交人員,卻還能保持一份冷靜,畢竟他們常年從事外交工作,各種場麵都見怪不怪了。


    不過即便如此,場麵還是很快失控了。


    中日雙方代表團的心思已然不再談判上麵,有鑒於勢頭不對決,陸征祥和內藤新平雙雙站起身來,決定中止今天上午的會議,改在下午兩點鍾時再繼續會期。


    從會場出來後,陸征祥還是忍不住向段祺瑞發了幾句牢騷,認為段祺瑞剛才那番話極為不妥。好在內藤新平情緒還能穩定下來,不至於釀成一場外交事故。


    段祺瑞卻不動聲色的說道:“日本人現在就是想在談判桌上恐嚇我們,與其讓他們恐嚇,還不如先發製人,直接抄了他們的底。他們以為我們不敢開戰,我就偏偏要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怕一戰。你也看到了,內藤新平不過是虛張聲勢,如果他真的有膽量把這件事鬧大,當時就直接表態出來了。”


    陸征祥歎了一口氣,他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糾結下去,旋而又問道:“段大人,遼東那邊的事情莫不是真的嗎?怎麽我們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


    段祺瑞不慌不忙的說道:“就算真有此事也不足為奇,陸先生無須多慮,先別說如今談判毫無進展,就算談判進行的很順利,隻要一天沒有簽署和約,就表現遼東衝突一天沒有正式結束。袁總司令在前線的行動實際上正式在為我們爭取談判籌碼,我相信今天下午如果日本人還能迴到談判桌上,接下來的情況一定會好轉。”


    陸征祥麵露憂愁,不知道該作何評價,過了一會兒後他又問道:“那這件事要不要立刻上報到大總統那邊?”


    段祺瑞罷了罷手說道:“奉天那邊既然沒有發迴電報,又或者是因為電報有所延誤,這件事遲早終會讓總統府那邊知道。更何況,嚴格的說單憑日本方麵片麵之詞,我們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怎麽迴事,隻要優勢在我們手裏,其他大可先不顧。”


    他之所以這麽說,就是希望能為遼東方麵爭取多一些時間,哪怕一天兩天都好。省的這件事被一些官僚主義者獲悉後大做文章,弄不好就會造成很不好的後果。


    陸征祥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那好吧。就先這樣。”


    到下午的時候,日本代表團最終還是迴到了談判桌上。也正如段祺瑞所預料的那樣,無論是內藤新平、日置義,又或者是其他軍事代表,雖然一個個臉色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不好看,但顯然在幾經爭論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加快談判的進程,不能再做無謂的拖延和僵持。


    內藤新平首先表示關於段祺瑞堅持要求日本政府公開道歉一事,目前他本人以及其他代表團成員都不能擅自做主,但卻保證會正式發電報迴國內向首相閣下請示。而在請示的這段時間裏,為了不耽誤談判的進程,他希望中日雙方能就和談的內容細節先行探討。等到這方麵都落實下來後,不管日本本土對公開道歉是作何答複,大可另外再論。


    第13章,重挫元氣


    這個說法雖然不能讓段祺瑞感到信服,但是他也不是那麽蠻橫不講道理的人,先談和約細節沒問題,反正隻要最後日本首相不肯就道歉一事給一個說法,大可中止和約的有效性。


    在整個下午的幾個鍾頭裏,中日雙方代表團總算結束了長達兩天半時間無意義的爭吵,就和談的條文細節內容展開了商討。關於和談方麵中日雙方自然早就有所打算,無非是因為這段時間的爭執不休,而稍微做了一些調整。如今就隻是將彼此的意思輪番表達出來,合得來的地方予以保留,合不來的地方則再詳細計較。


    日本代表團所提出的方案,那就是立刻停止遼東軍事衝突,雙方各自撤軍。同時作為道歉,日本將全部撤銷針對山東青島的進攻計劃,不過有兩點的前提那就是中國必須在一個月之內派兵接管青島,並且德國駐軍也要在一個月內全部解除武裝撤離青島。否則,日本將視此次青島交接為外交詐騙,是中國x政府協助同盟國進行外交政治掩護,到時候將會呈請到協約國其他成員國,一致發出對中國的製裁。


    關於遼東的善後工作,中國軍隊後撤的界限依然是遼東半島之外,並且北洋政府要對中國軍隊火燒丹東一事做出交代,對於在大火中的損失以及日籍人員的財產、人身傷亡,都必須承擔賠償的責任。


    對於日本方麵提出的要求,陸征祥自然是據理力爭。不過陸征祥的爭論方式顯然有些太過文弱,以至於談了半天日本方麵絲毫都不願意在這一點上有所讓步。


    直到這時,一直麵無表情的段祺瑞冷冷的“哼”了一聲,重重的舉手拍案,向日本代表團眾人嗬斥道:“你們別把事情弄混淆了,現在誰在求和,誰在議和,難道連身份都搞不清楚嗎?你們擅自進攻我國領土在先,如今戰敗失利卻還有資格跟我們討價還價,簡直是癡人說夢。普天之下也絕沒有這樣的道理。”


    日置義擺出一副不動聲色的高瞻姿態,不疾不徐的說道:“段總長,很多事情我們需要一分為二來看待。我們日本政府已經再三強調,甚至從一開始就發出聲明,遼東發生的戰事隻是地域性的局部衝突,實際上與我們官方沒有很大的關係。關於第五師團方麵,我們在和談結束之後,一定會給予嚴厲的懲處,必定有一個讓貴國政府滿意的交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夫當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閩南愚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閩南愚客並收藏武夫當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