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臨危受命
得到了萊因哈特的肯定之後,袁世凱緩緩的點了點頭,繼而轉向段祺瑞問道:“芝泉,如果要收迴青島,你打算如何采取行動?”
這幾乎是二次革命之後,袁世凱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向段祺瑞征詢國事意見。之前因為各種矛盾和衝突,袁世凱和段祺瑞的關係陷入低穀,不僅相互之間各有所持不肯讓退,甚至在私底下的交情也變得十分冷淡。
早在德國方麵主動提出歸還青島主權時,段祺瑞便帶領陸軍部開始策劃出兵青島接受主權的詳細方案,而隨著國際形勢的驟然變化,日本與英國的介入其中。尤其是日本昭然若揭的打算侵占青島,陸軍部的方案也適時的做出了一係列變動。
段祺瑞稍微坐直了身子,不動聲色的迴答道:“迴大總統,陸軍部已有確切的軍事行動方案。目前我們已經在山東集合了三個師的兵力,分別是山東陸軍第一師、第二師和陸軍二十八師,不僅如此,在未來的十天時間裏,我們還能再從安徽、山西調集三個師的兵力。”
這時,參議處的一名軍官忍不住打斷的說道:“單單調集部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英國方麵已經再三強調前提,我們是不可能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即便兵力再多也無濟於事,更何況還區區隻有六個師的兵力。”
日軍兩個師團的兵力大約有四萬人,中國陸軍編製六個師最多隻有六萬人,當然也有空額的情況,說不定實際情況隻有三、四萬人。但即便是滿打滿算的六萬人,從武器裝備到人員素質都遠遠不是日本士兵的對手,更何況日本還有強大的海軍艦隊提供掩護,正麵作戰顯然是沒有任何可比性。
袁世凱同樣很關注這個問題,既然下定決心要拒絕日本人提出的要求,那勢必要考慮到發生最壞的情況。段祺瑞雖然這段時間一直在做準備,可才調集區區六個師的兵力顯然是有些讓人失望。
要想真正不與日本開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軍事上有足夠的震懾力,讓日本知難而退。
相反,如果在軍事上不能展現出足夠的實力,日本或許還真會下決心來賭上一把。到時候一旦中日正式開戰,不僅無法獲得英國軍方的支持,甚至還會引發一連串更壞的結果。
段祺瑞沒有理會參議處的軍官,也沒有在乎袁世凱臉色的變化,繼續說道:“此次收複青島,關鍵並不在山東一線,而是在遼沈一線。目前日本兩個師團的兵力全部集合在旅順基地,我們收複青島必然是要在日軍出兵之前進駐青島,到時候日本的威脅隻會來自旅順。所以這段時間陸軍部更改了之前的方案,已經將主要兵力部署集中在遼沈。”
聽完這番話,在場眾人這才漸漸釋然開來。就連袁世凱的臉色也稍有好看,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對這樣的安排很認同。
“遼沈一帶目前已經部署了多少兵力?”袁世凱問道。
“陸軍第十九師、二十師和二十一師全部已經進入備戰狀態,但是這三個師是東三省僅有的地方駐軍,根據初步的討論並不適合擔任應對旅順日軍威脅的主戰部隊。”段祺瑞正色補充的說道。
“那你可有什麽其他的安排?”袁世凱繼續追問道。
“就在前天我們陸軍部已經想好了詳細對策,一則是為了緊急應對來自旅順的威脅,二則也是出於遼東安全長遠的考慮。陸軍部決定即刻設立都督東三省軍務總署,由徐次長出任此職,負責籌措東三省新增軍務大小事宜,並立刻著手編練東三省邊防軍,加大中央對東三省的軍務控製和支持。”段祺瑞鄭重其事的說道。
“臨時擴編軍隊可不利於眼下局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擴編部隊不是一朝一日能見成效,正所謂遠水不救近火,實非萬全之策。”有人憂心忡忡的說道。
“我自是知道遠水不救近火,但是國防之策原本就是長治方能久安的道理,東三省與俄朝接壤,又兼之有滿清遺族死而不僵,勢力錯綜複雜。既是要針對旅順的日本,索性就趁此機會,一步到位,讓中央政府的影響力直接深入其中。至於眼前之困難,同樣不容小視,陸軍部自認為應該盡快從鄰近地區抽調兵力曾駐遼沈,直接麵對麵應付旅順的威脅。”段祺瑞鎮定自若的說道,說完這番話時,他還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下座的袁肅。
不僅袁肅心中明白,在場大部分人也都很清楚段祺瑞是什麽意思。
在青島問題上,袁肅確實打算插上一手,可問題是他的盤算是趁機渾水摸魚,見好就收,而不是成為真正與日本軍隊正麵交鋒的部隊。盡管看上去是被中央政府寄予厚望,是人民的英雄,又是顛覆近代中國曆史的大功臣。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中日之間不會發生真正的武裝衝突,最好就是日本知道中國的決心從而知難而退。
如果日本不肯退讓,一旦雙方交起手來,那與日軍正麵相對的部隊必然就要承受極大的戰爭壓力。袁肅好歹是有自知之明,他的部隊雖然是經過精銳的訓練,也保持著日常訓練,其戰鬥力絕對算得上是全北洋軍中最好的,可問題是麾下的部隊建製不齊全,完全沒有任何炮兵單位,同時也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絕對不是裝備齊全又有實戰經驗的日軍的對手。
硬要與日軍進行死拚,最終的結果隻能是用人頭來換時間。或許可以將戰爭拖延到一個月、兩個月之後,到時候日軍多少也是吃不消,而且因為戰事大大超出預期,來自國內的壓力也是極大,很可能會選擇退兵。
的的確確是贏得了這場戰爭,可手裏的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這點資本則全部賠的幹幹淨淨,主力部隊大換血,搞不好還會連為數不多的一些將領也搭進去了。獲得了中國近百年難得一遇的殊榮,成為民族英雄、國民偶像,可卻再也無力參加接下來的北洋大博弈,更別說協助叔父袁世凱鞏固帝製。
第83章,著手行動
元氣大傷,少不了要好幾年才能慢慢調養過來。最擔心的倒不是時間,而是其他異勢力不會給自己調養的時間!
讓袁肅最擔心的還不是這些,雖說在臨近遼沈的精銳部隊隻有他在東直隸這一支,總不至於讓熱河的那些烏合之眾開赴到金州。但是段祺瑞擺明是要培植徐樹錚執掌東三省,單單這一點就讓人認為是有私心。既然是有私心,那麽一邊是培植嫡係親信徐樹錚,一邊打擊袁氏唯一帶兵的勢力,似乎是有言之不盡的用意。
當然,國難當頭,民族大義為先,即便段祺瑞是真的有心打壓,他現在也不可能有任何反對的餘地。在麵對外侮的立場上,自己還是有很清楚的原則和立場,不可避免之時那就勇於去承擔責任。抱著僥幸的心理而言,日本也未必敢真的在遼沈與中國開戰。
“芝泉,你莫不是要從直隸抽調部隊進駐遼沈吧?那你的意思就是指讓袁克禮和朱子芹兩個師負責正麵應對日本?”袁世凱不動聲色的問道,事實上就連他都在考慮段祺瑞的這個安排是否另有內幕。
“不止是袁會辦和朱子芹的兩路人馬,包括北京和熱河兩地的部隊也都要進入備戰。我預計要在遼沈投入至少六個師的兵力,其中要有三個中央師擔任主力。”段祺瑞語氣篤定,氣定神閑的說道。
“抽調京師衛隊,那京師怎麽辦?”又有人提出了質疑。
“南苑北苑之前有四個警備師,現如今已經被整編成兩個中央師。抽調一個師奔赴遼沈,留下一個師警衛京城,並無不妥。更何況北京乃我民國國都,我國目前與日本是局部地域矛盾衝突,料定日本也不敢派遣艦隊直入渤海逼近天津。這不僅是將局部地域的衝突上升到國戰衝突,更是對西方諸國在天津勢力的直接威脅。日本膽子再大也不至於有這樣四麵樹敵的下策之舉。”段祺瑞胸有成竹的說道。
這一席話是有道理的,在場眾人也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袁世凱在稍微沉思了片刻之後,轉向下座的袁肅,極其認真的問道:“克禮,你部人馬可能勝任此次重任?這可是關係國家主權的大事,能便能,不能便不能,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稍有差池,即便你是我的侄子也難逃其責。”
表麵上來看似乎這是袁世凱在給袁肅最後選擇的機會,也是似是而非的在暗示袁肅量力而為,但事實上當袁世凱說出這番話時,袁肅已然是毫無退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他這個中央軍的靈魂人物能敢說一個“不”字嗎?
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肅霍然起身,挺直胸膛鄭重其事的答複道:“國家大義,袁肅義不容辭。我部中央軍第十師與中央陸軍第一兵團,願為遼沈前沿,誓與東瀛小賊對陣到底。東瀛小賊膽敢犯境,來一賊殺一賊,寸土必爭。”
反正都要被逼到前線去了,他現在也顧不上兵團製還沒有得到正式批複,索性就趁著這個機會把話先放出去。早先袁世凱答應讓自己先行籌備第一兵團,現在當著這麽多高級幕僚的麵,就是先在他們這些人心裏報一個備案,省的到時候拖出去一大堆人馬會讓中央這邊弄得措手不及。
袁世凱麵露欣慰的點了點頭,鼓氣的說道:“好,很好。克禮你可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從現在開始,我便任命袁克禮為東三省防衛統x戰總司令,全權負責遼東半島前敵軍務。徐又錚為東三省軍務總督辦,全權負責組建邊防軍、省級地方預備役和三省擴編整頓軍務事宜。”
徐樹錚站起身來,肅然立正,聲如洪鍾一般應道:“是,絕不辜負大總統期望。”
授命罷了,袁肅與徐樹錚又齊齊落座下來。
這時,袁世凱表情愈發顯得一絲不苟的嚴厲,他緩緩站起身來,環顧在場所有人,似感歎又有堅毅的說道:“自鴉片戰爭以來,我中華民族對抗外侮屢戰屢敗。今日與諸君會晤與此,商議的是改寫我中華八十年恥辱之曆史。收迴青島主權,是讓國民重拾民族信心,是向環宇彰顯我中華國威。此一役許勝不許敗。勢要讓日寇知道,我中華豈是無人乎?”
會議桌圍坐的眾人紛紛站起身來,盡管仍然有個別幾個同床異夢或者膽小怕事者,可更多的人還是感到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對於許多北洋軍人來說,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庚子國難都不算是什麽深刻的奇恥大辱。唯獨不能釋懷的就是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敗給日本,這一深仇大恨久藏於心。今日因青島問題而又與日本劍拔弩張,哪怕明知道國家貧弱、軍事力量懸殊,可北洋軍人寧可血染沙場也要拚盡所有力量來博一次一雪前恥的機會。
更何況哪怕國力和軍力有明顯差距,可眼下重在國際局勢和國內局勢的影響。很明顯日本是不敢在這個時候與中國真正一戰,因此中國還是很有機會以極小的代價保住青島。
國家的榮辱、軍人的榮譽以及積蓄多年的民族仇恨,在這一刻點燃了會場大部分人的血液。眾人紛紛附和著袁世凱的話,亢奮的高唿著“誓死捍衛國家主權”、“此役必勝”的口號。在這一刻就連袁肅都深有感觸,一時將所有顧及置諸腦後,反而為自己能成為前敵總司令感到頗為光榮。
軍事參議顧問會議結束後,關於拒絕日本要求堅決收複青島主權的消息很快便在總統府傳開。這個消息給整個中南海帶來一股極其振奮的氣氛,沒有哪個中國人從骨子裏就是賣國賊,而在這樣氣氛的渲染之下,國家和民族的意識一下子得到了最大化的提煉,所有人都為大總統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而感到歡欣鼓舞。
同樣還是在這一天,總統府、財政部、外交部、陸軍部等幾個重要部門分別召開了幾次部門內的單獨會議,從各個方麵對此次收迴青島主權進行各位詳細的分析和預測。
總統府自然是要統籌大局,更要想著如何利用收複青島一事來過度到推行帝製上麵,也要考慮一旦軍事行動失敗而麵臨的種種後果;財政部需要為收複青島提供經費支持,這不僅包括給陸軍部的軍費撥款,還有給德國人的優待和主權交接之後的各方麵善後,總得來算絕不是一個小數字。
陸軍部目前的壓力是最為繁重,雖然之前為收複青島進行了一係列的籌劃,但終歸因為袁世凱遲遲不決,甚至還一度決定劃分青島中立戰區的命令,所以之前的籌劃大多是一改再改,並且全部都是籠統的草案、思路罷了。
眼下時間十分緊迫,按照德國方麵的推測以及收買的英國相關人士獲得的消息,日軍很有可能會在十月初便會向青島發起進攻。如今都已經快到九月底,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裏,要完成兩個地區超過十二師的調動,以及進入青島的軍防交接工作,不可不謂是每個人都要忙到分身才可以。
在接下來兩天裏,就連袁肅也要在陸軍部幫忙。開完相關的討論會議,他便成了陸軍部的部員,到處協調一些科室、司、處進行一係列軍事統算工作。直到九月二十二日這天,他必須趕迴灤州主持本部人馬開赴遼沈的事宜,這才從陸軍部脫身出來。
此次進京基本上該爭取的都爭取到位了,帝製建議、兵團建製、青島問題的態勢等等,唯一出乎意料的那就是個人要奔赴前線與旅順的日軍進行對峙。但是好在這是為國家、民族出力的事情,麾下諸部不管有沒有怨言,都必須是義無反顧的接受這項命令,最起碼在執行這項命令方麵可以得到上下統一。
不僅如此,畢竟與日軍正麵對峙的風險誰都清楚,所以中央政府和陸軍部為袁肅提供了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優先播出了五十萬現款,用以中央陸軍第一兵團和中央陸軍第十師的擴建、開拔之用,又給予了袁肅軍事特命全權,可在必要之時自行組建或擴建軍隊。
迴到灤州的當天,雖然已經是晚上,但袁肅依然召集麾下進行了緊急會議。
在他動身前往北京的這段時間,關於陸軍第一兵團的建製基本上已經完成,各旅、各司令部和直轄單位都形成了基本的係統。之前在北京開會時,他做出的承諾是抽調第一兵團和第十師一同北上,可實際上第一兵團下屬的三個旅現在都分布到淮安、淮北、商丘一帶,別說自己根本沒打算全部調走三個旅,即便想要調動也是非常麻煩的事。
因此在會議討論中,司令部這邊都一致認為可以暫時隻安排第一旅和第十師北上。
----------
【求收藏,求收藏!!】
第84章,最後談判
第一旅好歹也有四千多號人,而且又是袁肅的嫡係部隊,外界對隻派遣第一旅出陣肯定不會有太多的非議。再加上第一兵團司令部直屬的部隊也有好幾個戰鬥團,盡管這些戰鬥團都是新編,炮兵團甚至還沒有配備火炮,但在人數上共計有兩三千人。與第一旅合計正好有足了八千人,最起碼拿出手能好看一些。
至於第十師目前的擴編工作業已接近尾聲,三個旅的人員、武器和裝備全部到位,僅僅隻是部分新兵還缺乏訓練。
蔣百裏提出建議,此次開赴遼沈隻是為了警惕戒備旅順的日軍會有動作,而日軍未必會在洞悉中國軍方動向後立刻發動進攻。畢竟現在事態發展出乎日本方麵的意料之外,日本是否會采取下一步行動、下一步行動又是什麽,多少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正好可以在這段空白的時間裏,在前線位置繼續組織第十師和第一兵團新增部隊的訓練,以彌補訓練不足的情況。
袁肅接受了這個建議,隨即開始討論出兵的時間安排。因為時間緊迫,自然是越快越好,而且到達遼東半島後還要進行更細微的布防,可以說任務不僅繁重而且繁多。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確定九月二十六日便正式啟程開拔,第十師先行,第一兵團第一旅後行,其餘部隊則按照交通上的安排陸續跟進。
袁肅任命第十師副師長陳文遠第一前線司令,最先帶領第十師先頭部隊抵達營口,全權負責前線的布置和後續部隊的接應工作。又任命趙山河為第二前線司令,統籌第一旅和兵團司令部直轄的部分營隊,組成第二路作戰部隊配合第十師建立防線。
此外,他還任命蔣百裏為戰略後勤總司令,帶領直隸軍務會辦總署後勤部眾官員趕赴沈陽,在沈陽設置總後勤大營,負責前線兩路作戰部隊的後勤支援和相關物資、人員、戰術的調度安排工作。
灤州這邊軍政工作仍然由何其鞏留守主持,何其鞏要做的不僅僅是大後方的維穩和籌措後勤,同時還要兼顧對前線戰爭的文化宣傳。正好此次針對青島問題與日軍發生矛盾,大可以民族主義和國家榮辱為主題來大造聲勢。
有了輿論聲勢,就有了基層群眾的支持,不僅可以極大的美化作戰部隊形象、抬高袁肅個人民族英雄的形象,更能激發全民熱血,誘導民眾最大化的支援前線。
隨後袁肅又下達正式命令,全省所有民兵司令部臨時改組為動員兵司令部,委任葛金章為直隸省動員兵司令部總司令。
正如三年前所預想的那樣,他從建立軍民x聯防事業開始,到後來逐步發展成更為健全的預備役,就是為了應對大型戰爭時的人員補充需要。非戰時的民兵司令部用以訓練民兵和組織預備役係統,而到了戰時就變成動員兵司令部,隨時為前線輸送後備兵力。
有了輿論聲勢的宣傳,再加上動員兵司令部的號召,這幾年培養起來的民兵很快就能有用武之地。相信舉國上下為爭取國家利益、雪曆史之恥的大氣氛烘托下,再加上參加民兵尋來年期間的思想教育,這些民兵們都不會有任何退縮和畏懼。
進入十月份,天氣愈發顯出涼意,尤其是在北方,早上甚至都有了一層朦朧的白霧。
奉天友誼大飯店外的街道上,早已經被一隊又一隊荷槍實彈的軍警戒嚴,而在大飯店正大門口附近,還有一隊身穿黑白相間製服的日本士兵。但是相對於在場更多的中國軍警而言,這一隊不到一百人的日本士兵,顯然猶如汪洋一葉一般孤零零。
從今天一大早開始,奉天城內的老百姓們就激動的擁到友誼大飯店周邊。對於友誼大飯店附近的茶樓、小食攤來說,隻怕再沒有像今天這樣好生意的時候。清晨直到晌午,別說大大小小的座位慢了人員,就連過道、樓梯口、窗戶旁也都擠滿了人群。
三天前奉天城便傳出消息,日本外務省派出專員聯通旅順司令部的幾名高級軍官,邀請北洋政府最新委派的駐奉天高級官僚進行一次正式會談,會談的內容不為別的,就是針對越來越緊張的青島問題做出最終的外交討論。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引得全城的老百姓聚焦於此。
自從上個月月底,北洋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開宣布將會擇期收複青島主權。
同時借助此次新聞發布會,澄清之前外界種種傳聞、謠言,否認中國外交部與日本方麵有進行涉及青島利益問題的秘密談判。
一時間,舉國上下為之歡欣鼓舞,不管是一早就支持北洋政府的還是反對北洋政府的人們,都對此次能夠收複青島主權感到大快人心。曾經寫過文章公開痛批袁世凱的章太炎,也連發了三篇文章為此舉搖旗助威。資深革命黨黨人還在監獄中的呂大森,以及蔡元培、胡漢民、黃興等人,也都情不自禁的站出來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表示支持。
國內唿聲一片高漲,即便有個別幾個居心叵測的陰謀份子似乎是害怕北洋政府太過得民心,而挑剔的指出“收複青島主權本是政府本職,無甚可道”,但是很快這些細微的聲音就被更為廣闊、更為洶湧的讚佩聲所掩蓋下去。
對於今天在奉天友誼飯店召開的中日軍事外交會議,全國在獲悉消息後都奮勇的發起了聲援,一方麵是利用聲援來給北洋政府施壓,省的北洋政府會在最後關頭又變卦;另外一方麵則是借機向日本方麵示威。
做為最接近事發現場的奉天老百姓們,他們自然更是不甘落後。
無數學生自發組成隊伍,舉著抗議日本野心、反對日本侵占青島、支持國軍軍事捍衛主權的口號和標語,早早的來到友誼大飯店左右的街道附近站好位置,不遺餘力的揮舞旗幟、標誌,並且竭盡全力的高聲呐喊。
工商界人士和熱心的普通市民們也都跟著學生隊伍一起,情緒絲毫不減的進行著推波助瀾。甚至還有個別幾個大商戶特意打出一些大標語,“捐資助軍”、“捐物助青島”、“全力抵x製日貨”等等。
整個友誼大飯店儼然變成了反日情緒集中的最前沿,中國老百姓激昂的情緒如同波濤巨浪一般席卷而來。
此時,飯店二樓向內的禮堂裏,中日雙方在該地區最高的主事官員已經全部到齊。
雙方以長桌為界,中方坐在一邊、日方坐在另外一邊,而周圍靠牆的位置則增設了一些幕僚和旁聽席,除了各自所帶來的一些隨緣之外,還有受邀到來的一些其他國家駐奉天領事館的外交人員。
袁肅與徐樹錚分別以東三省防衛統x戰總司令和東三省軍務總督的身份居中而坐,一旁還有東三省地方的都督、將軍,分別是趙爾巽、張作霖、孟恩遠、吳景濂等人,所有人的表情都十分嚴肅,看著對麵日軍談判代表的眼神也都十分嚴厲。
日方正中而座的是外務省派赴而來的專員,其旁側則是日本駐奉天領事館總領事藤原宏次和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神尾光臣的第一副官昭田平一,其他的則還有旅順和朝鮮方麵派來的一些幕僚人員。
得到了萊因哈特的肯定之後,袁世凱緩緩的點了點頭,繼而轉向段祺瑞問道:“芝泉,如果要收迴青島,你打算如何采取行動?”
這幾乎是二次革命之後,袁世凱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向段祺瑞征詢國事意見。之前因為各種矛盾和衝突,袁世凱和段祺瑞的關係陷入低穀,不僅相互之間各有所持不肯讓退,甚至在私底下的交情也變得十分冷淡。
早在德國方麵主動提出歸還青島主權時,段祺瑞便帶領陸軍部開始策劃出兵青島接受主權的詳細方案,而隨著國際形勢的驟然變化,日本與英國的介入其中。尤其是日本昭然若揭的打算侵占青島,陸軍部的方案也適時的做出了一係列變動。
段祺瑞稍微坐直了身子,不動聲色的迴答道:“迴大總統,陸軍部已有確切的軍事行動方案。目前我們已經在山東集合了三個師的兵力,分別是山東陸軍第一師、第二師和陸軍二十八師,不僅如此,在未來的十天時間裏,我們還能再從安徽、山西調集三個師的兵力。”
這時,參議處的一名軍官忍不住打斷的說道:“單單調集部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英國方麵已經再三強調前提,我們是不可能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即便兵力再多也無濟於事,更何況還區區隻有六個師的兵力。”
日軍兩個師團的兵力大約有四萬人,中國陸軍編製六個師最多隻有六萬人,當然也有空額的情況,說不定實際情況隻有三、四萬人。但即便是滿打滿算的六萬人,從武器裝備到人員素質都遠遠不是日本士兵的對手,更何況日本還有強大的海軍艦隊提供掩護,正麵作戰顯然是沒有任何可比性。
袁世凱同樣很關注這個問題,既然下定決心要拒絕日本人提出的要求,那勢必要考慮到發生最壞的情況。段祺瑞雖然這段時間一直在做準備,可才調集區區六個師的兵力顯然是有些讓人失望。
要想真正不與日本開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軍事上有足夠的震懾力,讓日本知難而退。
相反,如果在軍事上不能展現出足夠的實力,日本或許還真會下決心來賭上一把。到時候一旦中日正式開戰,不僅無法獲得英國軍方的支持,甚至還會引發一連串更壞的結果。
段祺瑞沒有理會參議處的軍官,也沒有在乎袁世凱臉色的變化,繼續說道:“此次收複青島,關鍵並不在山東一線,而是在遼沈一線。目前日本兩個師團的兵力全部集合在旅順基地,我們收複青島必然是要在日軍出兵之前進駐青島,到時候日本的威脅隻會來自旅順。所以這段時間陸軍部更改了之前的方案,已經將主要兵力部署集中在遼沈。”
聽完這番話,在場眾人這才漸漸釋然開來。就連袁世凱的臉色也稍有好看,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對這樣的安排很認同。
“遼沈一帶目前已經部署了多少兵力?”袁世凱問道。
“陸軍第十九師、二十師和二十一師全部已經進入備戰狀態,但是這三個師是東三省僅有的地方駐軍,根據初步的討論並不適合擔任應對旅順日軍威脅的主戰部隊。”段祺瑞正色補充的說道。
“那你可有什麽其他的安排?”袁世凱繼續追問道。
“就在前天我們陸軍部已經想好了詳細對策,一則是為了緊急應對來自旅順的威脅,二則也是出於遼東安全長遠的考慮。陸軍部決定即刻設立都督東三省軍務總署,由徐次長出任此職,負責籌措東三省新增軍務大小事宜,並立刻著手編練東三省邊防軍,加大中央對東三省的軍務控製和支持。”段祺瑞鄭重其事的說道。
“臨時擴編軍隊可不利於眼下局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擴編部隊不是一朝一日能見成效,正所謂遠水不救近火,實非萬全之策。”有人憂心忡忡的說道。
“我自是知道遠水不救近火,但是國防之策原本就是長治方能久安的道理,東三省與俄朝接壤,又兼之有滿清遺族死而不僵,勢力錯綜複雜。既是要針對旅順的日本,索性就趁此機會,一步到位,讓中央政府的影響力直接深入其中。至於眼前之困難,同樣不容小視,陸軍部自認為應該盡快從鄰近地區抽調兵力曾駐遼沈,直接麵對麵應付旅順的威脅。”段祺瑞鎮定自若的說道,說完這番話時,他還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下座的袁肅。
不僅袁肅心中明白,在場大部分人也都很清楚段祺瑞是什麽意思。
在青島問題上,袁肅確實打算插上一手,可問題是他的盤算是趁機渾水摸魚,見好就收,而不是成為真正與日本軍隊正麵交鋒的部隊。盡管看上去是被中央政府寄予厚望,是人民的英雄,又是顛覆近代中國曆史的大功臣。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中日之間不會發生真正的武裝衝突,最好就是日本知道中國的決心從而知難而退。
如果日本不肯退讓,一旦雙方交起手來,那與日軍正麵相對的部隊必然就要承受極大的戰爭壓力。袁肅好歹是有自知之明,他的部隊雖然是經過精銳的訓練,也保持著日常訓練,其戰鬥力絕對算得上是全北洋軍中最好的,可問題是麾下的部隊建製不齊全,完全沒有任何炮兵單位,同時也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絕對不是裝備齊全又有實戰經驗的日軍的對手。
硬要與日軍進行死拚,最終的結果隻能是用人頭來換時間。或許可以將戰爭拖延到一個月、兩個月之後,到時候日軍多少也是吃不消,而且因為戰事大大超出預期,來自國內的壓力也是極大,很可能會選擇退兵。
的的確確是贏得了這場戰爭,可手裏的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這點資本則全部賠的幹幹淨淨,主力部隊大換血,搞不好還會連為數不多的一些將領也搭進去了。獲得了中國近百年難得一遇的殊榮,成為民族英雄、國民偶像,可卻再也無力參加接下來的北洋大博弈,更別說協助叔父袁世凱鞏固帝製。
第83章,著手行動
元氣大傷,少不了要好幾年才能慢慢調養過來。最擔心的倒不是時間,而是其他異勢力不會給自己調養的時間!
讓袁肅最擔心的還不是這些,雖說在臨近遼沈的精銳部隊隻有他在東直隸這一支,總不至於讓熱河的那些烏合之眾開赴到金州。但是段祺瑞擺明是要培植徐樹錚執掌東三省,單單這一點就讓人認為是有私心。既然是有私心,那麽一邊是培植嫡係親信徐樹錚,一邊打擊袁氏唯一帶兵的勢力,似乎是有言之不盡的用意。
當然,國難當頭,民族大義為先,即便段祺瑞是真的有心打壓,他現在也不可能有任何反對的餘地。在麵對外侮的立場上,自己還是有很清楚的原則和立場,不可避免之時那就勇於去承擔責任。抱著僥幸的心理而言,日本也未必敢真的在遼沈與中國開戰。
“芝泉,你莫不是要從直隸抽調部隊進駐遼沈吧?那你的意思就是指讓袁克禮和朱子芹兩個師負責正麵應對日本?”袁世凱不動聲色的問道,事實上就連他都在考慮段祺瑞的這個安排是否另有內幕。
“不止是袁會辦和朱子芹的兩路人馬,包括北京和熱河兩地的部隊也都要進入備戰。我預計要在遼沈投入至少六個師的兵力,其中要有三個中央師擔任主力。”段祺瑞語氣篤定,氣定神閑的說道。
“抽調京師衛隊,那京師怎麽辦?”又有人提出了質疑。
“南苑北苑之前有四個警備師,現如今已經被整編成兩個中央師。抽調一個師奔赴遼沈,留下一個師警衛京城,並無不妥。更何況北京乃我民國國都,我國目前與日本是局部地域矛盾衝突,料定日本也不敢派遣艦隊直入渤海逼近天津。這不僅是將局部地域的衝突上升到國戰衝突,更是對西方諸國在天津勢力的直接威脅。日本膽子再大也不至於有這樣四麵樹敵的下策之舉。”段祺瑞胸有成竹的說道。
這一席話是有道理的,在場眾人也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袁世凱在稍微沉思了片刻之後,轉向下座的袁肅,極其認真的問道:“克禮,你部人馬可能勝任此次重任?這可是關係國家主權的大事,能便能,不能便不能,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稍有差池,即便你是我的侄子也難逃其責。”
表麵上來看似乎這是袁世凱在給袁肅最後選擇的機會,也是似是而非的在暗示袁肅量力而為,但事實上當袁世凱說出這番話時,袁肅已然是毫無退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他這個中央軍的靈魂人物能敢說一個“不”字嗎?
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肅霍然起身,挺直胸膛鄭重其事的答複道:“國家大義,袁肅義不容辭。我部中央軍第十師與中央陸軍第一兵團,願為遼沈前沿,誓與東瀛小賊對陣到底。東瀛小賊膽敢犯境,來一賊殺一賊,寸土必爭。”
反正都要被逼到前線去了,他現在也顧不上兵團製還沒有得到正式批複,索性就趁著這個機會把話先放出去。早先袁世凱答應讓自己先行籌備第一兵團,現在當著這麽多高級幕僚的麵,就是先在他們這些人心裏報一個備案,省的到時候拖出去一大堆人馬會讓中央這邊弄得措手不及。
袁世凱麵露欣慰的點了點頭,鼓氣的說道:“好,很好。克禮你可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從現在開始,我便任命袁克禮為東三省防衛統x戰總司令,全權負責遼東半島前敵軍務。徐又錚為東三省軍務總督辦,全權負責組建邊防軍、省級地方預備役和三省擴編整頓軍務事宜。”
徐樹錚站起身來,肅然立正,聲如洪鍾一般應道:“是,絕不辜負大總統期望。”
授命罷了,袁肅與徐樹錚又齊齊落座下來。
這時,袁世凱表情愈發顯得一絲不苟的嚴厲,他緩緩站起身來,環顧在場所有人,似感歎又有堅毅的說道:“自鴉片戰爭以來,我中華民族對抗外侮屢戰屢敗。今日與諸君會晤與此,商議的是改寫我中華八十年恥辱之曆史。收迴青島主權,是讓國民重拾民族信心,是向環宇彰顯我中華國威。此一役許勝不許敗。勢要讓日寇知道,我中華豈是無人乎?”
會議桌圍坐的眾人紛紛站起身來,盡管仍然有個別幾個同床異夢或者膽小怕事者,可更多的人還是感到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對於許多北洋軍人來說,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庚子國難都不算是什麽深刻的奇恥大辱。唯獨不能釋懷的就是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敗給日本,這一深仇大恨久藏於心。今日因青島問題而又與日本劍拔弩張,哪怕明知道國家貧弱、軍事力量懸殊,可北洋軍人寧可血染沙場也要拚盡所有力量來博一次一雪前恥的機會。
更何況哪怕國力和軍力有明顯差距,可眼下重在國際局勢和國內局勢的影響。很明顯日本是不敢在這個時候與中國真正一戰,因此中國還是很有機會以極小的代價保住青島。
國家的榮辱、軍人的榮譽以及積蓄多年的民族仇恨,在這一刻點燃了會場大部分人的血液。眾人紛紛附和著袁世凱的話,亢奮的高唿著“誓死捍衛國家主權”、“此役必勝”的口號。在這一刻就連袁肅都深有感觸,一時將所有顧及置諸腦後,反而為自己能成為前敵總司令感到頗為光榮。
軍事參議顧問會議結束後,關於拒絕日本要求堅決收複青島主權的消息很快便在總統府傳開。這個消息給整個中南海帶來一股極其振奮的氣氛,沒有哪個中國人從骨子裏就是賣國賊,而在這樣氣氛的渲染之下,國家和民族的意識一下子得到了最大化的提煉,所有人都為大總統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而感到歡欣鼓舞。
同樣還是在這一天,總統府、財政部、外交部、陸軍部等幾個重要部門分別召開了幾次部門內的單獨會議,從各個方麵對此次收迴青島主權進行各位詳細的分析和預測。
總統府自然是要統籌大局,更要想著如何利用收複青島一事來過度到推行帝製上麵,也要考慮一旦軍事行動失敗而麵臨的種種後果;財政部需要為收複青島提供經費支持,這不僅包括給陸軍部的軍費撥款,還有給德國人的優待和主權交接之後的各方麵善後,總得來算絕不是一個小數字。
陸軍部目前的壓力是最為繁重,雖然之前為收複青島進行了一係列的籌劃,但終歸因為袁世凱遲遲不決,甚至還一度決定劃分青島中立戰區的命令,所以之前的籌劃大多是一改再改,並且全部都是籠統的草案、思路罷了。
眼下時間十分緊迫,按照德國方麵的推測以及收買的英國相關人士獲得的消息,日軍很有可能會在十月初便會向青島發起進攻。如今都已經快到九月底,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裏,要完成兩個地區超過十二師的調動,以及進入青島的軍防交接工作,不可不謂是每個人都要忙到分身才可以。
在接下來兩天裏,就連袁肅也要在陸軍部幫忙。開完相關的討論會議,他便成了陸軍部的部員,到處協調一些科室、司、處進行一係列軍事統算工作。直到九月二十二日這天,他必須趕迴灤州主持本部人馬開赴遼沈的事宜,這才從陸軍部脫身出來。
此次進京基本上該爭取的都爭取到位了,帝製建議、兵團建製、青島問題的態勢等等,唯一出乎意料的那就是個人要奔赴前線與旅順的日軍進行對峙。但是好在這是為國家、民族出力的事情,麾下諸部不管有沒有怨言,都必須是義無反顧的接受這項命令,最起碼在執行這項命令方麵可以得到上下統一。
不僅如此,畢竟與日軍正麵對峙的風險誰都清楚,所以中央政府和陸軍部為袁肅提供了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優先播出了五十萬現款,用以中央陸軍第一兵團和中央陸軍第十師的擴建、開拔之用,又給予了袁肅軍事特命全權,可在必要之時自行組建或擴建軍隊。
迴到灤州的當天,雖然已經是晚上,但袁肅依然召集麾下進行了緊急會議。
在他動身前往北京的這段時間,關於陸軍第一兵團的建製基本上已經完成,各旅、各司令部和直轄單位都形成了基本的係統。之前在北京開會時,他做出的承諾是抽調第一兵團和第十師一同北上,可實際上第一兵團下屬的三個旅現在都分布到淮安、淮北、商丘一帶,別說自己根本沒打算全部調走三個旅,即便想要調動也是非常麻煩的事。
因此在會議討論中,司令部這邊都一致認為可以暫時隻安排第一旅和第十師北上。
----------
【求收藏,求收藏!!】
第84章,最後談判
第一旅好歹也有四千多號人,而且又是袁肅的嫡係部隊,外界對隻派遣第一旅出陣肯定不會有太多的非議。再加上第一兵團司令部直屬的部隊也有好幾個戰鬥團,盡管這些戰鬥團都是新編,炮兵團甚至還沒有配備火炮,但在人數上共計有兩三千人。與第一旅合計正好有足了八千人,最起碼拿出手能好看一些。
至於第十師目前的擴編工作業已接近尾聲,三個旅的人員、武器和裝備全部到位,僅僅隻是部分新兵還缺乏訓練。
蔣百裏提出建議,此次開赴遼沈隻是為了警惕戒備旅順的日軍會有動作,而日軍未必會在洞悉中國軍方動向後立刻發動進攻。畢竟現在事態發展出乎日本方麵的意料之外,日本是否會采取下一步行動、下一步行動又是什麽,多少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正好可以在這段空白的時間裏,在前線位置繼續組織第十師和第一兵團新增部隊的訓練,以彌補訓練不足的情況。
袁肅接受了這個建議,隨即開始討論出兵的時間安排。因為時間緊迫,自然是越快越好,而且到達遼東半島後還要進行更細微的布防,可以說任務不僅繁重而且繁多。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確定九月二十六日便正式啟程開拔,第十師先行,第一兵團第一旅後行,其餘部隊則按照交通上的安排陸續跟進。
袁肅任命第十師副師長陳文遠第一前線司令,最先帶領第十師先頭部隊抵達營口,全權負責前線的布置和後續部隊的接應工作。又任命趙山河為第二前線司令,統籌第一旅和兵團司令部直轄的部分營隊,組成第二路作戰部隊配合第十師建立防線。
此外,他還任命蔣百裏為戰略後勤總司令,帶領直隸軍務會辦總署後勤部眾官員趕赴沈陽,在沈陽設置總後勤大營,負責前線兩路作戰部隊的後勤支援和相關物資、人員、戰術的調度安排工作。
灤州這邊軍政工作仍然由何其鞏留守主持,何其鞏要做的不僅僅是大後方的維穩和籌措後勤,同時還要兼顧對前線戰爭的文化宣傳。正好此次針對青島問題與日軍發生矛盾,大可以民族主義和國家榮辱為主題來大造聲勢。
有了輿論聲勢,就有了基層群眾的支持,不僅可以極大的美化作戰部隊形象、抬高袁肅個人民族英雄的形象,更能激發全民熱血,誘導民眾最大化的支援前線。
隨後袁肅又下達正式命令,全省所有民兵司令部臨時改組為動員兵司令部,委任葛金章為直隸省動員兵司令部總司令。
正如三年前所預想的那樣,他從建立軍民x聯防事業開始,到後來逐步發展成更為健全的預備役,就是為了應對大型戰爭時的人員補充需要。非戰時的民兵司令部用以訓練民兵和組織預備役係統,而到了戰時就變成動員兵司令部,隨時為前線輸送後備兵力。
有了輿論聲勢的宣傳,再加上動員兵司令部的號召,這幾年培養起來的民兵很快就能有用武之地。相信舉國上下為爭取國家利益、雪曆史之恥的大氣氛烘托下,再加上參加民兵尋來年期間的思想教育,這些民兵們都不會有任何退縮和畏懼。
進入十月份,天氣愈發顯出涼意,尤其是在北方,早上甚至都有了一層朦朧的白霧。
奉天友誼大飯店外的街道上,早已經被一隊又一隊荷槍實彈的軍警戒嚴,而在大飯店正大門口附近,還有一隊身穿黑白相間製服的日本士兵。但是相對於在場更多的中國軍警而言,這一隊不到一百人的日本士兵,顯然猶如汪洋一葉一般孤零零。
從今天一大早開始,奉天城內的老百姓們就激動的擁到友誼大飯店周邊。對於友誼大飯店附近的茶樓、小食攤來說,隻怕再沒有像今天這樣好生意的時候。清晨直到晌午,別說大大小小的座位慢了人員,就連過道、樓梯口、窗戶旁也都擠滿了人群。
三天前奉天城便傳出消息,日本外務省派出專員聯通旅順司令部的幾名高級軍官,邀請北洋政府最新委派的駐奉天高級官僚進行一次正式會談,會談的內容不為別的,就是針對越來越緊張的青島問題做出最終的外交討論。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引得全城的老百姓聚焦於此。
自從上個月月底,北洋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開宣布將會擇期收複青島主權。
同時借助此次新聞發布會,澄清之前外界種種傳聞、謠言,否認中國外交部與日本方麵有進行涉及青島利益問題的秘密談判。
一時間,舉國上下為之歡欣鼓舞,不管是一早就支持北洋政府的還是反對北洋政府的人們,都對此次能夠收複青島主權感到大快人心。曾經寫過文章公開痛批袁世凱的章太炎,也連發了三篇文章為此舉搖旗助威。資深革命黨黨人還在監獄中的呂大森,以及蔡元培、胡漢民、黃興等人,也都情不自禁的站出來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表示支持。
國內唿聲一片高漲,即便有個別幾個居心叵測的陰謀份子似乎是害怕北洋政府太過得民心,而挑剔的指出“收複青島主權本是政府本職,無甚可道”,但是很快這些細微的聲音就被更為廣闊、更為洶湧的讚佩聲所掩蓋下去。
對於今天在奉天友誼飯店召開的中日軍事外交會議,全國在獲悉消息後都奮勇的發起了聲援,一方麵是利用聲援來給北洋政府施壓,省的北洋政府會在最後關頭又變卦;另外一方麵則是借機向日本方麵示威。
做為最接近事發現場的奉天老百姓們,他們自然更是不甘落後。
無數學生自發組成隊伍,舉著抗議日本野心、反對日本侵占青島、支持國軍軍事捍衛主權的口號和標語,早早的來到友誼大飯店左右的街道附近站好位置,不遺餘力的揮舞旗幟、標誌,並且竭盡全力的高聲呐喊。
工商界人士和熱心的普通市民們也都跟著學生隊伍一起,情緒絲毫不減的進行著推波助瀾。甚至還有個別幾個大商戶特意打出一些大標語,“捐資助軍”、“捐物助青島”、“全力抵x製日貨”等等。
整個友誼大飯店儼然變成了反日情緒集中的最前沿,中國老百姓激昂的情緒如同波濤巨浪一般席卷而來。
此時,飯店二樓向內的禮堂裏,中日雙方在該地區最高的主事官員已經全部到齊。
雙方以長桌為界,中方坐在一邊、日方坐在另外一邊,而周圍靠牆的位置則增設了一些幕僚和旁聽席,除了各自所帶來的一些隨緣之外,還有受邀到來的一些其他國家駐奉天領事館的外交人員。
袁肅與徐樹錚分別以東三省防衛統x戰總司令和東三省軍務總督的身份居中而坐,一旁還有東三省地方的都督、將軍,分別是趙爾巽、張作霖、孟恩遠、吳景濂等人,所有人的表情都十分嚴肅,看著對麵日軍談判代表的眼神也都十分嚴厲。
日方正中而座的是外務省派赴而來的專員,其旁側則是日本駐奉天領事館總領事藤原宏次和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神尾光臣的第一副官昭田平一,其他的則還有旅順和朝鮮方麵派來的一些幕僚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