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近聞進攻商丘的中央軍,應該就是閣下的部隊了?”周寶林冷冷的問道。


    “不錯,還沒有自我介紹,我乃山海關大都督袁肅。你們民軍起事無法是為了能有一口飯吃,我此行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問題的根源,從根本出發來解決所有問題。我可以保證,在我的治理之下必然能讓所有人都吃的上飯。”袁肅很通俗的說道。


    “你有根除問題的心我感到很欣慰,但是你未免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一些。”周寶林冷笑著說道,臉上的表情和說話的語氣都帶著幾分嘲笑。


    “可能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又或許是你們想的太多了。我知道像你們這些第一批起義的民軍有其他的想法,什麽扶漢討袁,什麽支持二次革命,又什麽要建立獨立的起義政權。國家的事我比你們更清楚,在我南下之前還親自去拜訪過宋遁初宋先生,你們眼中所謂的革命說的難聽一些,隻不過是用來掩飾你們的暴x行罷了。”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他所說的內容很有分量,但是語氣卻不見得很激烈。


    “你見過宋先生?”周寶林冷聲冷氣的問道。


    “你應該聽說過,當初中央政府派遣專員南下上海迎接宋先生北上,負責迎接工作的專員不是別人,正是袁某。在火車站遭遇不明身份的刺客襲擊之時,是我率隊保護宋先生的安全。正因為有這一節,所以我與宋先生也算得上是有一份交情。”袁肅簡單的說道。


    “即便如此又如何?你們北洋政府口口聲聲要促成南北合作,還像模像樣的邀宋先生北上,結果呢?宋先生現在遭到軟禁,所謂的國會又是一片烏煙瘴氣,南北合作隻是一紙空談,最終還不是兵戎相見!你們北洋政府完全就是出爾反爾、欲蓋彌彰,從始至終就沒有打算合作,無非是借宋先生這個幌子來拖延時間罷了。”在提到這個問題時,周寶林忍不住動了一些情緒,不難想象此人心中的“革命主義思想”是很嚴重的。


    “說起南北合作,不止你一個人感到遺憾。我同樣希望當初就能徹底解決這件事,我中華好不容易走出了腐朽的封建陰影,正應該努力促成國家一統、上下一心,綜合舉國之力來大步發展,以圖國富民強,擺脫受列強控製的局麵。身為中國人,有誰不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繁榮昌盛?有誰不希望我們中華的尊嚴立於環宇?”袁肅正色的說道。


    “你口口聲聲這麽說,可為什麽事情還是談不攏?為什麽最後還是要兵戎相見?”周寶林冷笑著譏諷道。


    “你的意思彷佛知道其中所有的內幕似的。難道南北無從合作,責任就全在北方嗎?你怎麽不試想一下,國會傳出危機之後是誰先開始厲兵秣馬?是誰先到處鼓吹武力討伐?就連宋先生本人都再三叮囑,南北之事萬萬不可動幹戈,一旦幹戈事起,勢必會讓矛盾愈發嚴重。這一年來我一直在北方奔走,就是要調查整個事情的內幕。你們這些自詡擁戴革命的人,難不成你們比我知道的還多?”袁肅沒好氣的說道。


    “既然你知道,那你倒是說說,南北陷入如今之境地是誰的錯?臨時政府已然強調說明,隻要遵守《臨時約法》,誰當這個總統都無所謂。可是你們北洋政府這兩年都做了什麽,隻會倒行逆施,隻會想著獨斷專製,隻會先保障你們北洋的利益。”周寶林堅定不移的說道。


    第38章,戰後善後


    “我告訴你,正所謂一個巴掌啪不響。我再告訴你,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沒有絕對正確的立場。宋先生曾經跟我說過,政治就是一種協商,正是因為南北雙方各自都各自的主張,各自都有各自的利益,隻有雙方都能主動退讓,這樣才有協商的可能性。我可以坦白的說,我們北洋未必全都是開明的人,但也未必沒有開明的人。但是你能保證南方的主張就全是對,全是好的,全是大公無私的嗎?”袁肅沒有顯得很激烈,隻是顯出一副很嚴肅的樣子。


    周寶林本想慣性的反駁幾句,可是仔細聽完袁肅的話之後,又覺得在這個問題上確實不能太過衝動。他畢竟是一介匹夫,對國家政治和那些革命大道理並不能全部理解,隻不過是自己心中有這樣一種崇高的信念罷了。


    更何況袁肅的話是很中肯又通俗明白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南北雙方都有各自的利益”,稍微成熟一點的人都能聽出這些話是對的。


    他不能因為個人崇高的信念和信仰,而去忽視那些淺顯明白的事情。正如袁肅所說的那樣,南北之間矛盾的內幕以及北洋政府的內部情況,他這個局外人又能真正知道多少?


    停頓了半晌,袁肅深深吸了一口氣,意味深遠的說道:“北洋掌權的那些人都是一些老人,他們的思想與這個時代銜接上不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們這些年輕人卻不會跟著他們那樣頑固不化,我個人是堅信宋先生的話,很多事情決不能勉強的湊到一塊,就好像兩塊岩石,隻有把它們各自的棱角都打磨齊整,這樣才能拚在一起。”


    周寶林長歎了一口氣,表情顯得很凝重,他本想開口說什麽,不過欲言又止。


    袁肅繼續說道:“我們北洋好歹有一些少壯派心甘情願來做打磨岩石的砂紙,可是你眼中那些南方革命黨人呢?他們除了一味的堅持自己的主張,絲毫不懂得也不願意去變通,又有多少人願意挺身而出,來想方設法去自我調解、去思考變通之法呢?”


    周寶林依舊沒有說話,事實上他隻是一個邊緣的革命者,對於之前同盟會、孫派、黃宋派、光複會這些革命派係根本不了解,自己所接受隻是一個籠統的革命主張,也就是所謂的共和、民主,期望能改善整個國家和民族。


    袁肅所說的這番話,聽上去很有道理,也冥冥之中暗示了南北雙方都存在彼此的內幕。隻可惜對於他來說,自己還是不可能單憑袁肅的這番話就聽之信之。畢竟現在的官僚在老百姓心中的可信性實在太低,很多花言巧語無非是為了誘導或者進一步的欺騙。


    緩緩籲出一口氣,袁肅其實心裏也很明白,於是說道:“我不在乎你心裏怎麽想,我也不在乎你怕不怕死,但是在我看來,即便殺了你也不可能緩解河南省內目前的局麵。倒是留著你,讓你親眼見證我們這些北洋少壯派的努力,說不定還能改變你們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對緩解彼此之間的矛盾勢必有一定的作用。”


    周寶林眉頭微微動了動,臉色也露出了一些奇怪,他看著袁肅說道:“看樣子,你當真是有心思一番作為了?”


    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事在人為,我做我所能做的事情。”


    周寶林平靜的說道:“那好,我倒是拭目以待。”


    傍晚的時候,袁肅招來一團團部的軍官,決定明天啟程前往商丘。至於開封那邊張鎮芳的催促,他隻能先拖延一陣子,而這方麵就需要五十八團林團長來協助。晚些時候他又找來林團長,告訴其自己明天返迴商丘的計劃,同時也讓林團長不要追究周寶林的事情。


    林團長自然是一副為難的樣子,支支吾吾好一陣,又不敢拒絕又不敢讚同。


    袁肅告訴對方,不管開封再發來什麽電文、命令、通知,若如五十八團這邊解決不了,那就直接推到商丘這邊來。但凡有什麽責任,他袁肅一力承擔就是,但是明天自己會堅決把周寶林以及部分俘虜帶走。


    聽到這裏,林團長實在沒有辦法,隻能暫且答應下來,反正隻要責任不是自己來承擔,大不了就不領這個功勞罷了。


    當天晚上,袁肅與文欽、杜預二人又做了一些商量,他們是不會把所有俘虜都帶走,畢竟四百人不是小數量,即便帶迴商丘也沒辦法去妥善安置。再者考慮到五十八團此番多少是要領功勞,所以還是要留下一部分俘虜交給五十八團來處理。


    他決定帶走的俘虜大部分都是周寶林的嫡係親信,也有一些是該部民軍的軍官,這些人多少是有一些底子,隻要能勸服周寶林歸降,今後這些人肯定能派上用場。


    返迴商丘是第二天下午,剛剛走進第三旅在城內設置的臨時司令部,戴鳳翔就帶著一封電文前來迎接。什麽廢話都沒有說,戴鳳翔直接告訴袁肅這封電文是開封早上發來的,張鎮芳再次催促袁肅將周寶林押送過去,並且似乎是出於安撫之意的又說都督府已經把最近幾天戰況上報到北京,為袁肅第三旅請功。


    等到袁肅親自看完電文後,戴鳳翔連忙問道:“都督,你真的抓到周寶林了?這可是大功一件呢?”雖然前幾天袁肅在寧陵縣發了一封電文到商丘交代事情,不過因為商丘這邊忙著處理戰後事宜,戴鳳翔和蔣百裏隻聽說第一團、五十八團安然無恙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確實如此,不過這件事我另有打算。先不必理會開封那邊的催促,稍後我會親自再複電過去。這幾天商丘這邊處理的怎麽樣,可有什麽亂子發生?”袁肅向戴鳳翔問道。


    “睢陽那邊昨天剛剛出了一些亂子,一些流民圍攻縣府,要搶救濟的物資,蔣先生當時果斷下達命令派兵去鎮壓,打死了一個領頭造亂的人,事情基本上已經解決了。”戴鳳翔簡要的先說了一下這件事。


    “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袁肅與戴鳳翔一邊邁步向樓上的辦公室走去,一邊擰著眉頭問道。在他看來,既然官府頒布了救助法令,而且這幾天應該也陸續建立起救助站,怎麽偏偏還會發生哄搶的事故?


    “關鍵還是我們目前用以救助的物資太過缺乏,商丘這邊頒布救助辦法之後,附近城鎮許多老百姓都流向我們這邊,先前那幾萬的救助物資根本是杯水車薪。蔣先生現在人就在睢陽,他昨天發迴電文說睢陽的官倉已經空了。”戴鳳翔說道。


    “開封那邊後續的救助物資呢?”袁肅問道。


    “是啊,我們也在問這個問題,按理說都督您之前就在寧陵縣,開封的物資會經過那邊,理應會順道帶迴來的呀。”戴鳳翔憂慮的說道。


    聽到這裏,袁肅多少有了幾分醒悟,他這才知道自己剛才的詢問是多此一舉。


    他在寧陵縣待了快四天時間,可這幾天裏開封那邊除了發電文催促自己押解俘虜過去之外,根本沒有提及任何援助商丘的事情。他相信這絕不是張鎮芳忘記了之前的承諾,而恰恰是因為自己沒有把周寶林押送過去,張鎮芳心頭很是不滿,所以故意也拖著援助物資這檔子事。隻怕即便自己現在發電文去催要,張鎮芳也隻會說先把周寶林送過去,才會考慮下一步的援助物資配送。


    來到二樓辦公室,袁肅沉默了一陣,他早先並沒有想過完全依靠開封的資助來複電商丘的救助政策,隻不過料想到張鎮芳搜刮了不少民間財富,能從對方手裏套一部分出來就套一部分出來。好在商丘距離淮北不算太遠,再往東邊還有淮安,淮北和淮安都是淮河流域富庶之地,從這兩個地方調撥物資來協助推行商丘的救助政策,也不算是什麽難事。


    “發電文到淮北,讓郭伯濟從淮北盡快調撥物資過來。另外過幾天我會在聯絡淮安和灤州方麵,以都督府來做統籌,協調各地援助商丘的辦法。”袁肅轉過身來,對戴鳳翔說道。


    “這倒是一個辦法,但是開封那邊如果不想辦法一步到位的解決,終歸會是夜長夢多。”戴鳳翔提醒的說道。


    “這件事我會處理的,眼下還是先把商丘這邊的政務打理好。”袁肅沉著氣說道。


    “是。我這就去安排電文。”戴鳳翔點了點頭說道。


    等到戴鳳翔退出辦公室後,袁肅又默然深思了一陣,他知道戴鳳翔剛才所說的話是對的,周寶林這件事不宜拖延的太久,自己必須盡快向中央政府說明這件事。隻可惜現在沒有太實際的效果做為說服中央政府的例子,就怕中央政府的想法跟張鎮芳如出一轍。


    當務之急,他需要做出一些成績來,一方麵可以改變張鎮芳的意圖,另外一方麵也能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


    第39章,過河拆橋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袁肅主要的重心暫時放在商丘的整頓善後。


    他前後召開了兩次簡單的會議,兩次會議都沒有任何廢話,簡潔明了的布置下去政治任務,同時嚴令臨時組建起來的民政府必須一絲不苟的完成任務。所謂的政治任務,重點自然還是兌現之前的承諾,加大對商丘民間的救助。


    民政府遵照袁肅的意思,除了之前在各地開設的救助站,每天向所有老百姓免費提供粥食之外,還組織本地工、商人積極恢複開市。工廠開業,商人開市,社會秩序便能恢複運行,許多流民也能找一份臨時的工作來混一口飯吃。


    當然,這還僅僅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如今正值春季期間,正是農忙之時,而因為之前的民亂和苛捐雜稅,導致大部分農民揭竿而起,所以農民這邊反而才是最核心的問題所在。整個商丘乃至河南省大部分地區,流民當中大部分是破產和走投無路的農民,包括之前進攻商丘俘虜的民軍士兵,百分之八十全部都是本地流離失所的貧農。


    為了有效的改善這些貧苦農民的生活狀況,袁肅不僅親自出麵做出保證,所有商丘本地有戶籍的農民都會得到一份永久性的私人土地,至於不是商丘本地戶籍的農民,則會得到由官府出租的一份土地。用以分配的土地資源一部分是無主之地,一部分是沒收逃跑地主的土地,還有一部分則是與地主協商捐納出來的土地。


    所有農民限期到各地救助站登記報道,按照家庭人口狀況來劃分土地大小。所有劃分好的土地立刻由官府簽發地契,同時由官府出租一批農具和農作物種子,用來幫助農民能夠立刻開始投入生產作業。


    不管是出租給本地老百姓的農具和農作物種子,還是出租給非本地老百姓的土地,所有租金都是以最低廉的方式來簽署。同時為了盡快穩定和恢複商丘的社會秩序,民政府還特別按照袁肅的吩咐,宣布免除兩年農稅和降低兩年工商業稅。


    減免稅負不僅是直接給普通老百姓帶來政策上的優惠,同時也是給資本主義一次階段性發展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緩解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矛盾的一種辦法,不至於給了勞動者好處而忽視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有了惠民政策,袁肅同時也不忘肅正x法紀,無論是製訂的救助站計劃,還是分配土地的一些政策,這其中都是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統計。越是龐大的統計,越是有弄虛作假的縫隙。同時戰後商丘各地的治安問題也讓人堪憂,所以一定要恩威並施如此才能保證秩序。


    在袁肅的授意之下,商丘民政府公布了《代政府約法十七章》的法規文本,該文本分為十七章,包含了民事、刑事、軍事三大類的法紀法規。主要是用來針對趁虛作亂、詐騙政府福利、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擾亂民安等方麵的不法行為,所有被收錄在文本裏麵的條規,一律是重典重刑,輕則勞役、重則槍決。


    《代政府約法十七章》一出,短短幾天的時間就傳遍整個商丘,引起了一番不小的震動。雖然有不少人法紀人士認為這套法典文本太過苛刻,但是也有不少人認定這位從中央而來的年輕都督是下定決心要動真格的。不管是否過於苛刻,隻要能起到效果,對那些遵紀守法的老百姓們來說並不算什麽壞事。


    除了進行以上這些布政工作之外,袁肅在這過去的幾天時間裏,同樣忙著梳理關係,解決招降方麵的問題。早在月底的最後一天,他便發了電文到北京闡述自己對待周寶林的招降政策,而前後過了三天的時間,中央政府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批複,既沒有表示讚同也沒有表示反對,隻說河南省內之事一律由都督張鎮芳裁定。


    而就在這份電文發到商丘後的第二天,開封都督府終歸是失去了耐心,派遣專人來到商丘向袁肅當麵質問周寶林拘押的事宜。被派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張鎮芳的副官程世昌和第十七師副師長李潛。想來程世昌是專門來處理周寶林一事,但是李潛卻卻顯然另有所圖。


    就李潛帶著五十八團和五十九團人馬開進商丘城,而且還是輕車熟路進駐了睢陽和濉河東部幾個空置的營房,儼然擺出一副要常駐下來的態勢。不用多猜,袁肅也很清楚李潛是奉命要從第三旅手中接管商丘。


    他不清楚是一開始張鎮芳就沒打算讓第三旅坐鎮商丘,還是因為自己不肯交出周寶林而觸怒了張鎮芳,以至於其惱火之下想要過河拆橋?在他的印象中,張鎮芳是一個骨子裏守舊的人,所以對家庭親從觀念也應該更重視才是,更何況一個不學無術的世家子弟能夠做到堂堂一省都督,全靠的是袁世凱一手提拔,對方又豈敢對袁氏子弟如此明目張膽的翻臉?


    不管到底是什麽原因,對於袁肅而言花了大功夫拿下商丘,這段時間又製訂了詳細的善後計劃,一切都有條不紊,怎麽可能在這個時候什麽都沒撈到就放棄?他暗暗在心裏盤算著,自己勢必要以最強勢的態度來表明立場,料想張鎮芳再有多頑固也不敢對第三旅動手。


    要知道整個河南省目前就隻有第三旅一支中央軍,全國上下的目光都聚焦在這裏。他現在就是要挾“番號”而霸道行事,在中央軍的問題上中央政府絕對不會不考慮聲譽影響。


    於是在聽說李潛和程世昌進城之後,他並沒有立刻前去接見二人,而是先拖延了一天時間。在這拖延的一天時間裏分別了發了幾封電文,一是到十四師、一是到北京、一是到開封,最後一封則是到淮北。


    給十四師的電文並沒有什麽實質上的意義,僅僅是為了梳理好這邊的關係。在電文裏麵他提到自己會向北京如實匯報十四師此次收複商丘的功績,並要求十四師退出商丘地界,返迴原有的駐地。


    而再次發往北京的電文裏麵,他不僅重申招降周寶林的意義、詳細匯報此次收複商丘的意義,更是提及了此次進攻商丘期間發生的違法亂紀之事。尤其是在違法亂紀的匯報上麵,他交代的很是詳細,所有罪名都一一羅列出來,受害人的人數和老百姓的反應也寫的清清楚楚。並且總結河南爆發如此大規模的民亂,“官府逼迫而為”是有相當的成份,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從問題根本之處著手。


    至於發往開封的電文並不是給張鎮芳,相反是以論功行賞為理由,邀請十七師剩下三個團的團長盡快到商丘一趟。


    發到淮北的電文則是繼續按照之前的計劃,從淮北這邊調配物資,不過這次調配的並不是民用物資,而是大量的軍火儲備。之所以調配軍火儲備,在表麵上是裝作準備長期作戰的樣子,同時也是暗示李潛的十七師第三旅是不會拱手讓出商丘。


    三月一日,袁肅在商丘北部舊城區剛剛開業的“東霖酒閣”設宴,招待李潛、程世昌以及十七師麾下五個團的團長。除了跟李潛先進城的五十八團和五十九團兩位團長之外,剩下三個團長是在接到電報後,加急騎馬從開封趕到商丘這邊。一聽到論功行賞自然腳下不能慢,再者還是大總統侄子設宴接待,再忙也要給這樣一個麵子才是。


    宴席訂在晚上,在下午七點鍾時便有專人前去李潛、程世昌等人的下榻之處迎接。


    袁肅以及第三旅一眾軍官早早到場等候迎接,程世昌與李潛一並到場,沒過多久十七師的眾人軍官也都陸續到場。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下,眾人從一樓來到二樓主宴廳,這裏早已布置好了十多張餐桌,袁肅的副官杜預負責招唿眾人落座。主桌自然是袁肅、程世昌、李潛以及師部、旅部的軍官,至於十七師的眾團部軍官和第三旅的團部軍官,則按照軍職等級分列在其他桌席上。


    在正式開宴之前,程世昌、李潛二人東扯西扯的還是跟袁肅談起了正事,先是關於周寶林的問題,這件事前前後後拖延了快六七天的時間,開封都督府那邊早已是不耐煩了。


    “袁公子,張都督自然是念及與袁公子你是一家人,所以才有這般耐心。不瞞你說,在下追隨張都督這麽久,對張都督的脾氣心知肚明,若是換做別人,隻怕第二天就親自來興師問罪了。何必呢,為了一個為非作歹的刁民?”程世昌語重心長的說道。


    -----


    【租的房子突然被房東賣掉了,現在要被趕走了,這段時間忙著找房子和搬家,所以更新出現問題。這本書寫到這裏其實才到一半,但是這次嚐試明顯失敗,所以可能會提前完本。還望以前的各位大大不要放棄,能夠繼續支持一下。拜謝拜謝。】


    第40章,鴻門宴間


    “程大人,你是明白事理的人,我袁肅絕不是故意要與張伯伯對著幹。周寶林雖不是白朗本人,但身為白朗手下第三號人物,其人在河南全省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前麵我已經再三強調許多次了,治理民亂要從根源抓起,殺了一個周寶林的的確確能讓白朗元氣大傷,可傷是可以養迴來的,沒了這個周寶林還會有其他李寶林、王寶林。如果不殺周寶林,轉而招安納為己用,那才是真正斷白朗之臂肱。”袁肅同樣擺出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語氣既深沉又煞有其事的說道。


    “袁公子所言不無道理,可招安也是分清楚時局。眼下河南民亂到了如斯地步,若是不加以嚴懲,如何能起到威懾之效?如何能極力緩解目前省內的困境呢?”程世昌說道。


    “程大人,你所說的到了如斯地步,究竟是什麽地步呢?據我所知,河南省內的民軍已經再往陝甘一帶轉移,由此可見正是因為河南省內的鎮壓力度已見成效。假使在這個時候我們恩威並施,以懷柔之手段招安納降,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嗎?如若一味的殺一儆百,民軍自己毫無退路,這會繼續負隅頑抗,這難道是程大人所想看到的一幕呢?”袁肅連續問了一個反問句,臉上的神色顯得很是堅毅。


    程世昌雖然是一個官僚主義的人,但也並不是一點見識都沒有,之前他在袁肅發迴開封用以解釋的電文裏,已經看出袁肅所作所為的的確確是有意義。隻是張鎮芳對這件事很情緒化,他身為副官又能奈何?


    現在他再次聽袁肅一番敘說,並且又見袁肅如此堅定不移的表情,一時間更是不好迴答,隻能暗暗歎了一口氣,一副為難之色躍然紙上。


    一旁李潛見狀,不由的在心裏同樣感到無從開口。他自然不是為了周寶林的事情,說實在的自己與周寶林作戰這麽久,哪怕對這個敵手萬分痛恨,可如今事情已經結束了,那就沒必要再繼續深究這件事。隻是看到程世昌連周寶林的事都無法解決,他又如何開口表示要由十七師來接防商丘呢?


    “程大人,李大人,今日我在這裏設宴是另外一件要事要辦,暫時不想談論周寶林的事。不過二位大人也毋須感到為難,我可以向你們保證,這件事我一定會給張伯伯一個交代,保證讓張伯伯那邊心服口服。”停頓了一會兒,袁肅沒有在乎程世昌和李潛二人的臉色,繼而故意轉移話題的說道。


    “隻怕……張都督那邊等不急呀……”程世昌意猶未盡,支支吾吾的補了一句。


    “程大人放心,快則兩三日,遲則三五日,此事我必定給出一個交代,萬不會讓程大人為難。明日還有勞程大人去一封電文到開封,將袁某今日之言稟於張伯伯,乞其諒解。等商丘這邊大小事務既定,一定親自赴門請罪。”袁肅調整了一下語氣,顯得有些不耐煩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夫當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閩南愚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閩南愚客並收藏武夫當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