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單單以上兩步,就足以消耗許多的人力物力,保守的估計也需要五年到十年不等。這其中的變數就是要看外國對華的外交政策,是否可以找到真正扶持中國工業近代化的西方國家。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西方國家要扶持中國,自然而然是要從中謀取其他利益。


    除了個人的努力,袁肅還會利用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以及以後漸漸越來越強大的實權地位,在與外國勢力以及北洋政府的來往之中,一定會盡可能為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發展做推進。他相信以自己叔父袁世凱的見識,斷然不會看不出工業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隻要獲得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必然能夠加快工業發展的腳步。


    袁肅與林伯深約定,在“肅仁偉業公司”成立之後,下一步就是著手在淮安的輕工業建設。既然袁肅現在是淮安的實際掌控者,那淮安所產出的鹽也都屬於他所用,到時候引進一批先進的鹽礦挖掘、分析、製作的相關機械,先把現代化的鹽場辦起來。


    為了籌備商業合作之事,袁肅甚至推遲了啟程返迴灤州的時間,直到八月五日送走林伯深之後,他這才帶領第三團按照事先製訂好的行程上路。


    抵達灤州是四天之後,第二團和第一團要比袁肅早兩天到達灤州,已經各自返迴各自的駐部了。剛剛迴到旅部大院,袁肅就立刻召開了一次簡單的軍事會議,第一團趙山河留駐淮安擔任警備司令部,團長一職自然得另設人選。


    左右討論一陣,最終決定提拔第一團第三營營長孫連仲為代理團長。


    這個決定著實是有些困難的,畢竟孫連仲連擔任營長的資質都有些過低,之前還是勉勉強強被破格提拔到營長這個位子上。但是袁肅當務之急考慮的並不是個人資曆,甚至連能力問題都隻放在其次。要說自己,他這個山海關大都督已經是讓人無法心服口服了。


    如今地盤擴大了,而且在距離上有了很大的隔閡,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加強管理和集權。所以在部下選派方麵,袁肅更傾向於可以信任的人。再者孫連仲好歹在曆史上有一些名氣,隻要加以培養和鍛煉,必然是能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除了委任第一團團長之外,同時還對東直隸民兵司令部的職缺做了調整,暫時由葛金章代理總司令,高順則頂替葛金章之職出任灤州民兵司令部司令。


    至於第一團和第二團分出去成立淮安、淮北兩路部隊,缺少的這部分編製也要立刻展開補充。好在第一混成旅之前並非沒有任何預備兵,包括各團原本就有充足甚至過多的雜役人員,還包括各地民兵司令部培養的民兵單位。


    袁肅要求先從後勤雜役人員當中挑選補充兵,這些後勤雜役人員在入營時都經過一定訓練,而且又熟悉營中的各種情況,最重要的是原本後勤人員都很多,正好可以為軍隊整體上進行一次精簡。


    至於第一團和第二團幾個缺職的營長、連長,也都盡快從隨營學堂抽調。


    同時仿效淮北警備司令部,以中央第一旅旅部為核心,成立一支教導隊。這是就目前第一旅經過大規模擴編之後,存在嚴重的士官、軍官缺乏問題的解決辦法。教導隊的規模暫時設定為一個營,滿編四百人,營部成立教導處,做為培訓基層士官和軍官的專門機構;麾下三個連分別為特務連、機槍連、警衛連。


    教導隊同時兼顧警衛營的職責,全權負責旅部大院的安全工作,同時也是袁肅的私人問題。正因為教導隊的特殊職能,袁肅要求從麾下三個團中抽調最精銳的士兵來組成教導隊,指揮官由杜預擔任。


    一旦教導隊完成編製,原先駐紮在旅部大院的第一營則調往城北的營地入駐。


    第89章,步步落實


    整個八月份是北方最炎熱的時節,幾乎每天都會有烈陽暴曬,即便偶爾迎來了一場雷陣雨,然而這些雨水也隻能勉勉強強解決一陣的酷暑。


    對於袁肅來說,八月份同樣是一個公務繁忙至火熱地步的時段,恰逢第一混成旅改製為中央第一旅,全軍上上下下都要進行一番徹底的整頓。首先是軍服,穿了好幾年天藍色的新軍軍服,如今一下子要改成土黃色的中央軍服,多少是有些不習慣的。


    當然,對於麾下那些士兵們來說,大部分人反而是覺得很新奇,再者又有新衣服可以穿,自然很是高興。


    好在中央政府特別下撥了三十萬經費,這是袁肅執掌灤州軍權以來第一次收到上麵派下來的現款。不過經過一番打聽,他才知道這三十萬根本不算什麽,比起京師南苑、北苑兩個警備師擴充為四個中央陸軍師所消耗兩百萬經費,這三十萬簡直還不足以編一個旅。


    歸根結底,他還是意識到大總統叔父對自己是有一定的戒備,就算不是戒備,十之八九也是沒有太過看重。就這一點而言,自己多少是有自知之明,北洋集團最講究的是資曆,偏偏這一點自己是沒有的。


    但不管怎麽說,有三十萬總比沒三十萬要好。


    這筆款子除了撥給淮安、淮北兩地警備司令部用於加快擴編之外,還有一大部分則被帶迴灤州來做為本部人馬所用。訂購全新的中央軍軍服隻花了兩萬元左右,餘下來的資金即便是采購大批子彈、新的儲備槍支、軍馬等等,照樣還是剩下十五萬左右。


    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中國國內不會有什麽大動靜,再有什麽大動靜那就是明年下旬袁世凱密謀稱帝,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於中國山東青島的戰爭。這兩件重大的曆史事件確實是影響中國近代曆史的轉折點,同時也是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刻骨銘心的事件。


    就之前南北內戰所發生的種種事跡而言,袁肅不能確定袁世凱稱帝到底是基於什麽樣的心態,甚至也不確定如今曆史發生了改變,自己的這位叔父是否還會繼續密謀稱帝。除此之外,對於山東青島的問題,他是有著極其敏感的民族和國家主義情緒,隻可惜以目前自己發展的趨勢而言,隻怕很難左右青島問題發生改變。


    不過,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思,因此愈發激起他對促進國家發展的欲望。


    “弱國無外交”這句辛酸至血的話,怎能不讓一個個熱血的中國男兒仰首激憤。哪怕時間隻剩下短短的一年,可隻要有一點點的進步,也能為國家爭取那一點點的榮光。


    正是在這樣強烈的情緒影響之下,袁肅於八月底召開肅業公司內部會議。這次內部會議主要討論兩個部分,其一是與林伯深向南方拓展合作的事宜,之前在淮安時早有電報交代,今天除了強調之外還有研究更多的合作方案;其二就是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即刻著手成立軍工廠,達成軍事和實業相互之間的推進合作。


    關於與林伯深建立合作的方麵,除了已經確定下來的“肅仁偉業貿易公司”,以及確定籌備的“上海北方商業銀行”、淮安官鹽經營公司之外,還計劃在灤州這邊開辦煤礦公司。之前英國所開辦的礦務公司僅僅隻是小打小鬧,不僅規模有限,而且隻是純粹的礦產發掘。此次肅業公司打算大規模集資,一鼓作氣成立一家專營煤礦的大型公司。


    這家大型公司不單單要超過英國人的小型礦務公司,甚至還要與開灤礦務局相媲美。


    開灤礦務局的背景很複雜,不僅有中國官方的背景,也有洋人在幕後操持。而且開灤礦務局原本就是中外資本惡性競爭之後,迫不得已選擇的一種折衷共贏方案。


    如今袁肅計劃開辦另外一家大型的煤礦公司,勢必會再次掀起與開灤礦務局的競爭。


    但是按照他所製訂的經營計劃以及思路,自己並非是要跟開灤礦務局對著幹,相反是借助新建立的大型礦務公司,來借機與開灤礦務公司合並。早先他便有入股開灤礦務局的想法,隻是這塊蛋糕已經有很多人分了,哪怕自己掌握著地方軍政大權,可也沒辦法躋身進去。最終隻能用這種“以本傷人”的辦法,先成立一家對立的公司,然後再以競爭的姿態來與開灤礦務局談合作。


    這種辦法雖然不是什麽好辦法,但隻要能躋身進去,很快就能連本帶利賺迴來。


    開灤礦務局目前的生產規模雖然可以達到供應協調,可一方麵對於灤州煤礦的開采還是十分有限,另外一方麵在未來推進電力普及以及國家工業化的發展,那是需要許多煤礦資源的投入。袁肅所建立的新煤礦公司並入開灤礦務局之後,自然能夠極大化的擴大開灤礦務局的生產力度,哪怕會拉低煤價,但也能提前進行煤礦資源的儲備,為將來爆發性的工業化發展做鋪好基層。


    有了煤礦儲備,接下來則是考慮城鎮電力普及。肅業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思路就是規範電力供應,以及拓展電力網的覆蓋。一邊是要製訂完善的相關法規製度,統一電價,推廣電力的使用,一邊則是一步一步推行電力公司官方化。


    袁肅自然不會去搶奪民營電力公司的資源,但是他會成立官辦的電力公司,以更好的電力網絡以及更實惠的價格來衝擊民營電力公司,之後再將這些公司一一收購。當然,普及電力不是說控製好電價就能順利進行,在如今這個年代,電力僅僅隻能改善夜晚照明,並不像未來那樣提供更多的娛樂設施,所以尋常老百姓很少會使用這些東西。


    哪怕有的地方明明架接了電線,可老百姓們到了晚上仍然會點油燈照明。


    袁肅的理念是從現在開始做起,一點點的邁步走向電氣化時代。同時從軍事戰略角度上,則是需要先鋪設好足夠的電力線路,順帶著為電報、電話等軍用通訊做保障。此外電力的科學x運用,同也能加快工業化前進的步伐。


    第90章,發展工商


    關於軍工業的發展方麵,相比於其他民用行業的發展來說,顯然要更為迫切一些。


    之前陸續建立的硫磺廠、化工廠基本上已經凝聚成型,軍工廠的投建無非是臨門一腳。但袁肅所需要的不是一個生產子彈、槍械的工廠,而是如何改進中國近代化軍工業。他希望軍工業能夠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支柱之一,不僅能生產輕武器,也能生產重武器,尤其是大炮、戰車、軍艦等等。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話雖這麽說,但袁肅更希望這個探索、發展的過程是邁步奔跑的狀態,而不是蝸牛爬行甚至固步自封。


    經過討論,肅業公司決定內部出資十萬元,先將輕武器兵工廠落實下來。因為整個兵工廠計劃已經醞釀長達一年之久,所以從設備引進到廠房建設,再到員工招募、原材料購置等等,幾乎不需要再費什麽周折。預計九月中旬就能正式開工運營。


    考慮到兵工廠的特殊性,袁肅不打算公開其名稱,內部隻稱其為“一零一工廠”。


    “一零一工廠”將會聘請德國工程師來設計武器和指導生產,產品暫時是仿造漢式步槍以及配套的子彈。同時袁肅還會與英國方麵取得交易,獲得生產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子彈,以及步槍配套的產品,比如槍套、零件、維修品等等。


    除此之外,他還會盡可能的從德國引進重型設備,嚐試著製造重機槍、大炮和炮彈。這些都是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和技術上的探索。相比較國產的鋼材來說,國外鋼材的質量遠遠要好過國產鋼材,因此模仿國外的重型武器並不是有技術、有圖紙就能辦成,若是以國產鋼材製造國外型號的大炮,隻怕不僅戰鬥力會大打折扣,甚至使用壽命也會大打折扣。


    肅業公司內部會議結束的第二天,之前所討論確定下來的計劃便立刻進入執行階段。


    三天之後,肅業公司派遣業務代表團前往上海,與林伯深進行了詳細接洽,討論並且協助林伯深籌備“肅仁偉業貿易公司”的成立事務。


    一零一兵工廠也進入投建階段,袁肅連續好幾天分別會見了德國軍火商駐天津代表以及英國駐灤州軍事代表雷諾森,討論關於兵工廠的設備、技術和人才的引進。不得不說,無論是德國還是英國,在軍事上對中國多少是有所保留,討論並不是很順利。


    接連進行了七、八次的會談,期間袁肅甚至還專門前往天津會見德國方麵更級別的官員,總算是勉勉強強取得了一些合作意向。德國方麵還是考慮到英國在直隸沿海的大規模投資,擔心英國會在直隸沿岸成立與青島對立的軍事據點。為了摸清楚英國在中國北方的真實意圖,正好可以借這次機會派遣一些間諜打入灤州。


    德國聯絡了本土克虜伯兵工廠、戴姆勒軍工業、毛瑟公司以及德國軍事委員會武裝部,組成了一個小有規模的技術顧問代表團入駐一零一工廠。技術顧問代表團已經摸清楚袁肅隱藏一零一兵工廠的性質,是沒有通過正規程序設立的私有軍工單位,而這一點恰好也可以為技術顧問代表團本身做掩護,極大的保證了間諜活動的安全性、隱蔽性。


    代表團一共有八位成員,其中五位是分別來自克虜伯、戴姆勒公司和毛瑟公司的技術人員、工程師、設計師,還有一位則是克虜伯公司的商業代表,至於另外兩位自然而然是來自武裝部的顧問監督。


    袁肅從這份代表團名單上就已經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勁,他最初的打算是繞開德國官方機構,直接與德國軍火商建立合作,如今莫名其妙的多了兩位武裝部官員,這顯然是很不符合資本市場的運作程序。


    不過他最終沒有理會這一點,想必德國方麵之所以同意合作,肯定會有其目的所在。


    克虜伯公司之所以額外派遣了一名商業代表,就是希望能將德國軍工產品再中國推廣下去。即便一零一工廠本身是生產單位,但技術引進、設備引進、生產許可引進甚至原材料引進都是可以盈利的項目。


    自從歐洲各國展開軍事競賽之後,許多大型軍工公司都遭到政府的幹涉,雖然在政策和稅率上有所便宜,可武器出口受到極大的限製,軍工品出售給本國軍隊的價格也受到極大的壓製。簡單來說,就資本主義立場而言,本國市場的利益所得無法符合公司的利益期許,所以才不得不轉而對外拓展。


    如果沒有德國代表團入駐這麽隱秘的兵工廠,該兵工廠秘密生產德製槍械,反而還能隱瞞生產許可這一環節。如今有了代表團在兵工廠內,不僅中方會支付代表團工資,在指導生產德式武器時,還能收取必要的生產許可費。


    袁肅自然是知道這一環節,他早先並非沒有想過隱藏起來生產山寨武器。不過他不是一個商人,在這點蠅頭小利麵前,自己更希望一零一兵工廠能掌握更多的生產技術和製造經驗,在製造精良武器的同時,還能為中國培養一批現代化的軍工人才。


    淮安、淮北方麵在八月底時也陸續傳來匯報,第一期擴編招募工作已經完成。中央陸軍第二旅將會在九月一日正式展開常規化訓練,不過就目前來看,軍中仍然大量欠缺軍官,這種欠缺不單單是基層軍官、士官,包括各團團長、各營營長也都大部分空缺。至於淮北方麵,雖然兵員上沒有擴編成旅,情況相對淮安要好一些,但同樣是急缺軍官。


    就目前來看,淮安、淮北兩路部隊在短期之內是沒有戰鬥力可言,勉強能夠行程作戰能力最快也可能需要半年的時間。


    關於軍事人員的方麵,袁肅在剛迴到灤州的那幾天裏,已經分別發送電文到保定陸軍軍官學堂,天津、武漢、南昌、雲南等地的講武堂和武備學堂,將麾下各部的人事缺職做了備案,希望能招攬一些軍校畢業學員到麾下任職。


    除此之外,他也加大了隨營學堂、教導隊的培訓力度。直接一次性投入五萬元給隨營學堂,由何其鞏負責將學堂常規化、正式化,一邊讓英國軍事顧問團直接介入學堂的教學工作,另外一邊也更改了學堂的招生限製。


    深造班依然得是現役軍事人員才能報名,但速成班卻麵向各民兵司令部招生。


    所有參加過民兵訓練並且合格錄入民兵名單的人,都可以在隨營學堂每一期招生時前來報考。速成班旨在培養基層軍官,如排長、連長和連部軍官、營部軍官等等,做為步入仕途的捷徑,相信那些民兵們都會很有興趣。


    為了提高招生的效應,袁肅還專門安排新聞報道了一些典型事跡,比如之前參加第一期灤州軍民x聯防訓練的民兵當中,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裏已經有人榮升為營長。利用這些典型的例子來吸引更多的人踴躍報名,這也算是一種廣告技巧了。


    轉眼間到九月初,很快從上海傳來消息,“肅仁偉業貿易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開張的第一天就接下好幾項業務。一則是租用國際貨輪從德國進口一批機械設備,二則是將灤州成品醫用硫磺運輸到江浙販售,三則是為一零一工廠采購一批軍工原材料,四則是與上海鐵路局、津浦線鐵路局簽訂貨運合同,訂下了每天七列火車共計九節車皮的使用權,為期五年。


    這標誌著袁肅個人由南至北的商業勢力鏈接,從今天開始正式成立。


    與此同時,“上海北方商業銀行”的磋商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大體上的問題已經完全解決,隻剩下一些細節上瑣碎的事宜。經過三天的最後接洽,北方銀行與“黃埔錢莊”在上海外灘長江大飯店召開新聞發布會,將密謀許久的合並計劃抬出水麵。


    此舉在上海金融界多少是引起了一些轟動,眼看隻剩下半條命的“黃埔錢莊”,轉眼間居然竟然取得北方財勢的合作,搖身一變一下子化“錢莊”為“銀行”。“黃埔錢莊”之所以能熬到現在,自然是因為有二十多年的資本積累,經過這次北方銀行的介入合並,不僅獲得了更多的資本注入,也徹底完成向現代化金融機構的過渡。


    許多人都打聽到北方銀行的幕後老板是袁肅,而袁肅的幕後支持者就是當今大總統,單單這份勢力關係已經讓人咂舌不已。相信用不了多久“上海北方商業銀行”就會掛牌上市,到時候才是真正引起上海金融秩序震動的開始。


    ----


    【1906年,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搖籃埃森市。克虜伯帝國的奠基人也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1812—1886),他生產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阿爾弗雷德的母親伯莎就是他的孫女。伯莎的婚事是德皇威廉二世親自安排的,他要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伯莎,並且在姓氏上加了“克虜伯”,以便經營這個顯赫家族的事業,防止它落入政敵之手。


    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誌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恪守時間、遵從紀律、執行命令是這個家族的傳統。以用餐時間為例,早餐是7時15分,7時16分到的人就會發現餐廳關了門,別人已開始用餐。另外,即使在大冬天,古斯塔夫·克虜伯也不肯撥旺壁爐,有意把辦公室搞得寒氣襲人,以免變得無精打采.阿爾弗雷德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自小他就受到父母的格外栽培,有權跟父母一塊用餐。】


    第91章,唐海重工


    炎熱的天氣總算有了銷聲匿跡的樣子,立秋的一場蒙蒙細雨驅除了北方殘留的暑氣。


    大地漸漸有了凋零的趨勢,林木熙熙攘攘、日漸消瘦,大街小巷的地麵上也都能看到許多不爭氣的殘葉畏畏縮縮的隨風而走。


    對於袁肅而言,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裏,可以說是他領導之下一次階段性爆發式發展,自己不僅僅是與林伯深達成了南北商業戰略合作的大方向,同時在灤州轄區之內也一樣推進了早期工業的框架發展。


    在政治上的便利配合手頭上的資本累計,也就是在這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以肅仁偉業貿易公司為首,到淮安官辦鹽業公司、上海北方商業銀行、淮北軍糧儲備公司、淮北金礦事務局以及灤州一零一工廠等等,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接二連三的嶄露頭角。


    灤州轄區之內的發展更是先拔頭籌,也許灤州轄區的發展動靜沒有外麵其他產業那麽響當當,那是因為本地的發展大部分是在一些現有的產業上進行擴建和更新,所以表麵上來看要顯得低調許多。但懂行的人卻能很明顯的察覺到,灤州本地產業的擴建和更新並不是一次量變,而是一次飛躍性的質變。


    此次灤州本地的躍進發展,袁肅主要將力度集中在灤州本地以及唐海縣左近,而且推進發展的方向清一色的全部是基礎工業的鋪墊。


    首先便是整頓灤州本地的電力公司,電力公司僅僅隻有兩家,而且經營的情況也不是很好,於是輕而易舉便由灤州政府收購接管下來。電力公司收歸官辦之後,袁肅與英國方麵做了多次交涉,終於簽署了一份電力設備引進的合同,以重金購得英國最新電力設備為本地電力公司更新換代。


    其次是以肅業公司強行入股的方式,掌控了灤州本地所有具備規模的輕工業工廠的部分股份,然後動議這些工廠擴大生產規模、進口國外的生產技術和機械設備。三家紡織廠全部裁汰舊式的手工機器,改為進口英國和德國的電氣動力紡織機,所有工人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新機械設備操作培訓;六家食品公司一半的生產線全部換為蒸汽機動力;兩家機械廠增加生產線,開始生產自行車、鍾表和加工重工業原材料。


    肅業公司以強硬的手段推行了這次輕工業的改革,雖然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十分有利,但恰恰是這次改革階段,為了引進國外設備、擴大生產線、培訓技術工人等等,卻一下次消耗了極大的資本。同時在更新換代、培訓工人這段時間裏,所有工廠將無法繼續運營,從而引起了一輪本地工業的惡性波動。


    當然,既然早就考慮到這一點,袁肅同樣安排了相應的應對計劃。


    工廠無法經營這段期間,各公司向北方銀行貸款來熬過這個過渡期;其次是引進近代工業機械設備之後,勢必會推動生產規模擴大,而袁肅將會以山海關大都督的身份幫助所有工廠、公司拓展剩餘勞動輸出的銷售渠道,包括向漢陽鋼鐵廠、天津製造局、大同煤礦局簽訂合作合同,解決商品過多的難題。


    至於所有參與新設備培訓的工人,在培訓期間的工資由灤州政府和肅業公司共同承擔。


    這些工廠主和公司老板們一方麵礙於袁肅的權勢,一方麵也看出未來長遠擴大利益,最終隻能選擇咬緊牙關撐過眼前這個階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夫當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閩南愚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閩南愚客並收藏武夫當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