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故意當著陳環刀等人麵這麽說,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這次事情是與賑災關聯在一起。尤其是針對陳環刀,希望陳環刀能意識到他們這些馬賊所賺的錢,統統都是難民的救命錢。
一萬塊現洋終歸不是小數,縱然他有心獨力承擔這筆款子,可說到底自己終歸是一個“窮人”,現階段公款和私款隻能是合二為一來算。
吳立可苦笑了一陣,無可奈何的說道:“大人吩咐,下官自然照辦。”
之後沒有再繼續談論下去,該問的問題都問完了,剩下的就隻能看這些響馬賊是否能打探到消息。吳立可立刻派了一名隨員帶著陳環刀一起出了行營,轉而向縣政府前去領訂金。等陳環刀離去之後,袁肅屏退了閑雜人等,會客廳裏隻剩下吳立可、陳文年、趙山河三人。
“大人,您真打算把希望都寄托在這些馬賊身上?照我看,連他們都未必沒有嫌疑。”之前一直沒有說話的趙山河,在這個時候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
“是啊,這陳環刀答應的如此爽快,又表現的如此信誓旦旦,實在有問題。”陳文年若有所思的說道。
“袁大人,您到底是怎麽打算的?”吳立可有些焦慮的說道。
“陳環刀的話確實有問題,不過在他所說的話當中,倒是有一個消息讓我感到十分詫異。這些響馬賊早在七八天之前就聽說有人要綁架洋人,難道這些綁匪料定竇神父會在那天前去賑災嗎?”袁肅意味深遠的說道。
三人聽了這話,頓時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之前他們已經覺得這個說法大有問題,現在經袁肅再次提醒,不由自主的愈發覺得可疑。
但是仔細的思索,陳環刀的這個說法也不是沒有解釋的餘地。要麽是響馬賊們故意這麽說,顯得他們對這件事有所掌握,然後才更容易取得官府的信任;要麽是確有此事,那也間接的說明竇神父是早有計劃,並且有人泄露了這個計劃。
如果是前者,那倒沒什麽太大的麻煩;可倘若是後者,那整個案子必然就很是複雜了。
陳文年把這些看法都說了一遍,當然在場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能領悟到這一層,隻是現在一沒有證據二沒有線索,根本沒辦法確定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過了一會兒之後,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先不管這些,看看陳環刀兩天後能不能給我帶來新的線索。想必他們也犯不著為了這兩千塊大洋而得罪官府,他既然說的出來,那肯定是有其門道。就算這次綁架案不是響馬賊主謀,但有他們參與其中的份兒也保不準。”
陳文年立刻明白袁肅的意思,說道:“大人是想說,響馬賊覺得這件事太過火,害怕惹禍上身,所以才會出賣那些綁匪?”
趙山河還補充的說道:“順便還能從官府這裏謀一份賞錢!”
吳立可彷佛頓悟了似的,感歎的說道:“這麽一說,難怪那陳環刀剛才好像吃透了我們似的,料定我們時間不多,假惺惺的說花十幾天時間幫我們打探消息,實則上還是打好了算盤來訛這一萬塊好處費。”
袁肅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後平靜的說道:“不管陳環刀他們的人與這件事有沒有直接聯係,又或者他們早就知道了消息故意遮遮掩掩來謀取利益,隻要能盡快解決這件事,這一切都可以過往不究。”
吳立可瞪大了眼睛,奇怪的問道:“袁大人,這怎麽能行?刁民不能慣,更何況這些人都是馬賊呢,萬一跟他們有關係,這次讓他們得手了,必然還會有下一次、下二次。”
袁肅罷了罷手,語氣篤定的說道:“他們不可能是蠢到這種地步,土匪在官府麵前還得寸進尺,簡直是不知死活。即便他們真的如此,下次我不會再跟他們談判,我會直接讓他們在山海關徹底消失。”
這句話的重點顯然不是在安慰吳立可,而是暗示著今後山海關的軍務都會由袁肅執掌。
在場眾人聽了這句話,每個人的表情都顯得各有不同。尤其是吳立可臉上的情緒變幻不定,他甚至在心裏還有幾分怪責:好好的不行嗎?這袁肅到現在還惦記著這件事,真把吳鎮守使當一個木頭嗎?要知道吳鎮守使早就捷足先登向京城告狀去了。
頓了頓之後,袁肅轉而又說道:“不過,萬事都要留一手。如果陳環刀這邊沒有消息,那我們就隻能從交贖金的時候下手。後天在哪裏交贖金,可有說過?”
吳立可連忙說道:“有,有,是在鳳凰山東邊的陽子堡,說是隻準一輛馬車,要是發現有官軍在周圍設伏,那就要拿人質開刀的。”
袁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轉而對陳文年、趙山河說道:“這件事要提前布置好。這些歹徒有難民當眼線,我們設伏確實很困難,但一定要製訂一個讓他們意想不到的計劃。”
第98章,新的線索
盡管有了城外響馬賊擲地有聲的保證,但袁肅和縣府、鎮守使署的眾人官僚們依然沒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這件事上麵。從這一天開始,袁肅和鎮守使署頻繁調動軍隊,有時候還會聯合北戴河洋教區的外國駐軍一起采取行動。
既然這件事與那些難民有關,在沒有找到綁匪之前,自然要從難民身上下手。
在整整一天的時間裏,官軍與賑濟所合作,通過各式各樣的借口誘騙了一部分難民進城。這些人進城之後立刻被投入縣牢展開刑訊,不管他們是否與綁匪有聯係,也不管他們是否參與了那些難民團夥,但在鳳凰山東邊的難民區裏多多少少是有互通的消息、小道的消息。
更何況袁肅和鎮守使署衙絕不是胡亂抓人,而是通過幫官府辦事的牙人,以及難民區裏搜集到的消息,抓迴來的這些難民都是最有嫌疑的人。要麽是的的確確跟惡勢力團夥有過交情,要麽是惡勢力團夥成員的家人,要麽是最近行蹤可疑又或者是生活不錯。
即便袁肅有著超前的思想意識,但他如此盡力的對這些難民加以賑濟,可終歸還是有一些害群之馬恩將仇報,在這件事上自己並無任何憐憫之心,該用刑的肯定少不了,該利誘的也會適當處理。無非是要從這些人身上套出有用的消息或線索。
除了從這些難民身上入手之外,袁肅一直沒有忘記萬福堂的可疑之處。之前出城賑災馬車的問題,以及陳環刀所提供的“七、八天之前就知道這個消息”,顯然有太多的事情根本不像法國人所說的那樣。
他之所以積極調動洋教區治安隊參與行動,可因為這些外國人太顯眼,實際上也沒有安排具體的任務,其目的就是為了引開洋人的注意力,讓羅根和萬福堂的人都以為中國官府現在把精力全部投放在難民身上。
暗中他特別吩咐杜預和吳立可,讓他們二人秘密安排人手著手調查萬福堂,從中國籍教民和周邊中國居民身上入手。他還特意準備好了一份具有科學性的問卷,讓調查的人就按照這份問卷來進行詢問和調查。
到了八月二十四日傍晚,這已經是綁匪要求籌備贖金的最後一天,而明天中午就必須去約定地點交納贖金。
此時袁肅在行營書房裏處理賑災賬目,包括之前臨榆縣縣府的賑災記錄,以及自己從灤州帶來的賑災物資用度。對於他而言,自己其實並沒有把解決竇神父遭綁架的案子放在首要,當務之急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賑災,這是職責所在。
洋人之所以來找他負責這件案子,無非是以為自己護軍使的身份是這裏最高的指揮官。
可實際上這個案子的主要負責人應該是臨榆縣縣府和山海關鎮守使署衙,他很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裏,自己之所以接下這個案子,無非是要給所有人建立一個位高權重的印象。顯而易見,他正是要為吞並山海關防區做一個鋪墊。
正處理賬目到一半時,門外傳來匆匆的腳步聲,陳文年和趙山河先後邁過門檻走了進來。
“大人,有消息,情況似乎與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陳文年一馬當先的開口說道,然而他說話時有一種很明顯的壓製,就好像害怕嗓門大了隔牆有耳似的。
“什麽消息?哪裏來的消息?”袁肅放下手中的筆本,抬頭看著陳文年問道。
“我和老趙剛從縣牢房迴來,今天拷問了一整天,三十七個難民,最後有幾個難民終於鬆口了。”陳文年一臉嚴肅的說道。
“起初這幾個人嘴很硬,一直都說不知情。直到用了好幾個鍾的大刑,到後來還開出條件保他們的性命並且給賞金,這幾個人總算鬆口了。不過說來奇怪,這幾個人都說一定要單獨向我和陳大人交代,不肯向縣府和洋人交代。尤其是洋人,還說一定要洋人離開之後才肯說話。”趙山河語氣十分鄭重的說道。
“有這樣的事?拷問是隔開單獨進行的嗎?”袁肅擰著眉頭問道。
“是的,都是按照大人您的吩咐隔離拷問的。”趙山河點頭應道。
“那他們都交代了什麽?可有綁匪的下落?”
“這幾個人都說不知道綁匪藏在哪裏,還說他們隻不過是幫忙放風、盯梢和收集消息,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過這些人的任何行動。而且他們還覺得稱自己沒有參加什麽團夥,僅僅是為了混一塊饅頭和一塊地瓜。”陳文年說道。
袁肅稍微尋思了一下,既然是隔離拷問,而且都能詳細的說是為了一塊饅頭和一塊地瓜,表麵上來看這些人所說的話應該不會有假。
“雖然他們沒有給出實際的線索,但是卻說出了這些人綁架勒索神父的目的。綁匪曾經許諾,所有勒索到手的贖金都要分發給難民,所以才會有許多難民幫他們辦事。”頓了頓之後,陳文年繼續說道。
“這麽說,綁匪果然是有預謀的!”袁肅冷冷的說道。
“沒錯,根據他們的交代,這件事是在五天前通過那些難民團夥交代下來的。那些難民團夥讓所有人都留意,最近幾天但凡發現有洋人出城,要第一時間匯報上來。我想,這話應該不會有假,竇神父的義隊是早上出城,整個白天沒什麽事發生,到下午準備返迴城內時才出了事。顯然綁匪在收到消息之後,是花了一段時間來布置綁架的計劃。”陳文年說道。
“確實有這個可能。不過,我可不相信這世道上還有什麽俠盜、義盜、盜亦有道什麽的。那麽,這些人還說了些什麽。”袁肅一臉深思的繼續問道。
“大人,他們接下來所說的話大部分是道聽途說,沒有人知道是否屬實,而且關係重大。”陳文年沒有立刻迴答袁肅的話,而是語氣愈發凝重的先說了這樣一句話。
“怎麽迴事?”袁肅認真的盯著陳文年。
“他們說,最近在鳳凰山東邊盛傳一個謠言,那就是洋神父不是一個好人,但具體是怎麽迴事誰也說不清楚。有人說洋神父打著行善的幌子到處坑蒙拐騙,還有說洋教是邪教,這次災荒就是洋教下的惡咒,也有人說洋神父詐騙信徒的錢財,總之各式各樣。”陳文年表情和語氣一樣都是一絲不苟,彷佛對這件事並沒有太多懷疑。
“萬福堂本來就疑點重重,要說洋鬼子的神父不安好心也不是什麽新鮮事。當年巨野教案正是因為傳教士為非作歹,從而激起民怒而殺死了洋教士。不過,咱們中國人好迷信,而且現在又是處於災情時刻,以訛傳訛也是未可知。關鍵是要有證據。”袁肅深以為然的說道。
“可是眼下又該如何搜集證據,北戴河的洋人雖然人少,但勢力龐大,終歸是不能輕易招惹的。”陳文年歎息的說道。
“大人,倘若這洋神父真的有鬼,綁匪顯而易見是知道此事的前後緣由,所以才會向洋神父下手。”這時,趙山河強調的說道。
袁肅看向趙山河,立刻明白了趙山河的意思,事實上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隻要能夠抓到綁匪,或者與綁匪建立聯絡,那就能通過談判來處理這件事。隻要綁匪交出洋神父的罪證,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可問題是,眼下隻是一些難民道聽途說的消息,是否屬實完全不得而知。更何況這些綁匪未必是像難民們所說的那樣是一幫行俠仗義的人,為了混一口飯吃,隨隨便便編纂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幾乎是家常便飯一般的伎倆。
微微歎了一口氣,袁肅深沉的說道:“這件事暫且沒辦法下定論,沒有證據,即便是真的也不能拿洋人怎麽樣。”
陳文年尋思一陣,頗有無奈的說道:“大人,那咱們接下來怎麽辦?這件事未必是空穴來風,眼下我們掌握的種種線索,都證明這次綁架案非同小可。”
袁肅沉吟了片刻,繼而正聲說道:“既然這些人鬆口了,那就繼續再問一問,不管用什麽方法,花錢、用刑,就算打探不到綁匪的下落,最起碼也要知道那些難民團夥藏身在哪裏。隻要能找到這些團夥,抓幾個人迴來再拷問,說不定就能弄清楚綁匪現在何處。”
陳文年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該怎麽做。”
趙山河的臉色要比陳文年更難看,他最喜歡做一些出爾反爾的事情,可眼下問題已經越來越撲朔迷離,而且留給他們的時間也不多,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也隻能如此了。
就在陳文年和趙山河離去沒多久,前廳的一名勤務兵匆匆忙忙跑進來通報,說杜預和吳立可二人已經迴到行營,有要緊事急著來向袁大人匯報。
自從聽了陳文年和趙山河帶迴來的消息,袁肅現在心中已經有了一眾先入為主的觀念,結合之前種種的疑惑,總覺得萬福堂的那夥人確實很有問題。之前派去暗中調查萬福堂的杜預和吳立可,這個時候不僅返迴來匯報,還說是要緊的事情,可見是摸出了萬福堂的底細。
他立刻讓勤務兵去請杜預、吳立可到書房來。
第99章,到突破口
杜預最先走進書房,臉色帶著幾分憤怒;吳立可緊隨其後,表情卻顯得一場凝重。
“說說,都查到什麽了?”看到二人的表情,袁肅心中已經猜出幾分情況,他不疾不徐的先一步開口問道。
“大人,費了一天的口舌,總算是查出一些東西來。那萬福堂的竇神父真不是什麽好東西,狗日的當真是打著行善的名目到處招搖撞騙,這種人簡直死有餘辜,根本不應該去贖他,索性讓綁匪把這狗日的千刀萬剮得了。”杜預情緒很是激動,直接開口痛罵了一通。
“這……袁大人,這件事尚未有定論,隻是初步調查是這樣罷了。”吳立可在一旁很糾結的說道,北戴河雖然是縣,但是卻沒有設立縣政府,而是由臨榆縣兼管。因此在他的轄區內出了這檔子事,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到底怎麽迴事,詳細說來。”袁肅保持著冷靜問道。
杜預立刻把今天秘密去質詢調查的經過說了一遍,按照袁肅製訂的那份問卷,以及關鍵詢問的人群,他們一行人來到北戴河之後秘密走訪了不少中國籍信徒家中。起初幾戶人家都說不知情,甚至還有說洋神父對他們多麽多麽的好。
一直調查到中午,本以為什麽線索都查不到的時候,吳立可忽然想起了之前在縣府當差的一名差役。這名差役已經退休多年,因為家住在北戴河,這幾年跟著周圍的鄰裏們一起信了洋教。於是他們立刻又來到此人家中,剛開始對方跟其他人一樣,隻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到後來杜預覺得千篇一律的談話有些不耐煩,索性直接說袁大人是中央派來的官員,必然能夠解決洋人的問題。
聽到這裏的時候,這名縣府的老部下臉色漸漸有了變化,隨後關上房門請一行人到後院小屋裏落座,然後才漸漸道出了另外一個故事。
萬福堂剛剛建立起來的那會兒,前任理迦略神父的的確確是一位好神父,不僅恪守神父的本職工作,還在每周二和周四的時候開辦免費的學堂,教附近少年、兒童學習洋文和西方知識。同時但凡信徒生病或者家中有所變故,理迦略神父還會資助金錢。用周圍老百姓們的話來說,這是一位很親善中國信徒的好神父。
可是兩年前理迦略神父離開了北戴河,繼任的就是這位來自法國的竇神父。
竇神父與理迦略神父迥然不同,後者在任期之內一直體恤窮苦的信徒,而前者才到萬福堂沒多久,便積極的與本地上流社會走到一塊。竇神父不僅歧視中國信徒,還羅列了許多教堂規費,每到洋人的節日時還要求信徒捐款,交不起錢的則用勞動力來代償。
萬福堂以前隻是一座一百平不到的二層小樓,是從一棟舊宅子直接改造而成,而現在之所以變成了一座有院牆、有偏房、有三進三出的院子,就是因為竇神父在這兩年時間裏,強迫中國籍信徒擴修而成。
早在關外逃荒的人匯聚山海關之處,竇神父就利用災民和城外村鎮居民的衝突,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吞並了許多老百姓的田地。這些田地的地契都被蓋上了萬福堂的印記,今後成為教堂的資產,那些以前的土地所有者隻能向教堂租借田地。
不僅如此,竇神父還用一些欺詐的手段,將不少難民販賣到南洋和美國,很多難民的家庭就因為這樣而支離破碎。並且很多遭到販賣的壯丁在被送走之後,竇神父還拒絕向壯丁家人支付承諾的安家費。
到後來,由於逃荒的人越來越多,賣兒賣女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竇神父不僅販賣壯丁,還喪盡天良的買賣婦女兒童,尤其是十幾歲的幼女。而且大部分的時候都仗著自己洋人的身份,拒絕付錢或者隻付給比原來少得多的錢。
“簡單的一句話,這狗日的就是坑騙難民,把咱們中國人當商品一樣買來賣去。”說到這裏的時候,杜預激動的做出了一個概括描述。
袁肅表情保持著凝重,倘若是正常的販賣人口,在他看來並不算是什麽大事,畢竟城外聚集了這麽多難民都掙紮在生死線上,哪怕被販賣出國當苦力好歹也是一個生存的希望。更何況城關前原本就有一個專門辦理人口生意的地方,這件事早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可悲!就連他本人都沒辦法阻止這樣惡劣的行為。
然而,按照杜預所說的內容,這個竇神父不僅利用災難大肆吞並土地,同時還拐騙人口不支付承諾的費用,這簡直是逾越所有道德底線的惡跡。中國老百姓的土地,憑什麽成了洋鬼子教堂的資產?那些壯丁、孩童、婦女,出賣自己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給家人一條生路,賣身錢等同於救命錢,不給救命錢那就等同於謀害他人的性命。
無論是吞並土地還是拐騙人口,從法理和道德上都是不可容忍。
“隻有一個人這麽說嗎?”袁肅保持理性的問道。
“不是,我們在聽完此人的口述之後,反過來又去拜訪了一次之前那些信徒。在這一次談話中我們故意透露了這些消息,很快就勾出了許多人傾述真相。那狗日的竇神父曾經威脅過所有信徒,若是敢泄露任何對萬福堂不利的消息,就會沒收他們的房子和土地。”杜預鄭重其事的說道。
“吳大人,萬福堂的事你顯然是不知情的,對嗎?”袁肅轉向吳立可,頗有深意的問道。
“是,是,下官也是頭一次聽聞這件事,實在是……實在是匪夷所思。”吳立可連忙解釋的說道。如果他早就知道這件事,今天也不會傻乎乎的跟著杜預一起去調查。
“那吳鎮守是否知道這件事?或者……他與這件事是否有關聯。”袁肅進一步問道。
一萬塊現洋終歸不是小數,縱然他有心獨力承擔這筆款子,可說到底自己終歸是一個“窮人”,現階段公款和私款隻能是合二為一來算。
吳立可苦笑了一陣,無可奈何的說道:“大人吩咐,下官自然照辦。”
之後沒有再繼續談論下去,該問的問題都問完了,剩下的就隻能看這些響馬賊是否能打探到消息。吳立可立刻派了一名隨員帶著陳環刀一起出了行營,轉而向縣政府前去領訂金。等陳環刀離去之後,袁肅屏退了閑雜人等,會客廳裏隻剩下吳立可、陳文年、趙山河三人。
“大人,您真打算把希望都寄托在這些馬賊身上?照我看,連他們都未必沒有嫌疑。”之前一直沒有說話的趙山河,在這個時候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
“是啊,這陳環刀答應的如此爽快,又表現的如此信誓旦旦,實在有問題。”陳文年若有所思的說道。
“袁大人,您到底是怎麽打算的?”吳立可有些焦慮的說道。
“陳環刀的話確實有問題,不過在他所說的話當中,倒是有一個消息讓我感到十分詫異。這些響馬賊早在七八天之前就聽說有人要綁架洋人,難道這些綁匪料定竇神父會在那天前去賑災嗎?”袁肅意味深遠的說道。
三人聽了這話,頓時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之前他們已經覺得這個說法大有問題,現在經袁肅再次提醒,不由自主的愈發覺得可疑。
但是仔細的思索,陳環刀的這個說法也不是沒有解釋的餘地。要麽是響馬賊們故意這麽說,顯得他們對這件事有所掌握,然後才更容易取得官府的信任;要麽是確有此事,那也間接的說明竇神父是早有計劃,並且有人泄露了這個計劃。
如果是前者,那倒沒什麽太大的麻煩;可倘若是後者,那整個案子必然就很是複雜了。
陳文年把這些看法都說了一遍,當然在場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能領悟到這一層,隻是現在一沒有證據二沒有線索,根本沒辦法確定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過了一會兒之後,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先不管這些,看看陳環刀兩天後能不能給我帶來新的線索。想必他們也犯不著為了這兩千塊大洋而得罪官府,他既然說的出來,那肯定是有其門道。就算這次綁架案不是響馬賊主謀,但有他們參與其中的份兒也保不準。”
陳文年立刻明白袁肅的意思,說道:“大人是想說,響馬賊覺得這件事太過火,害怕惹禍上身,所以才會出賣那些綁匪?”
趙山河還補充的說道:“順便還能從官府這裏謀一份賞錢!”
吳立可彷佛頓悟了似的,感歎的說道:“這麽一說,難怪那陳環刀剛才好像吃透了我們似的,料定我們時間不多,假惺惺的說花十幾天時間幫我們打探消息,實則上還是打好了算盤來訛這一萬塊好處費。”
袁肅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後平靜的說道:“不管陳環刀他們的人與這件事有沒有直接聯係,又或者他們早就知道了消息故意遮遮掩掩來謀取利益,隻要能盡快解決這件事,這一切都可以過往不究。”
吳立可瞪大了眼睛,奇怪的問道:“袁大人,這怎麽能行?刁民不能慣,更何況這些人都是馬賊呢,萬一跟他們有關係,這次讓他們得手了,必然還會有下一次、下二次。”
袁肅罷了罷手,語氣篤定的說道:“他們不可能是蠢到這種地步,土匪在官府麵前還得寸進尺,簡直是不知死活。即便他們真的如此,下次我不會再跟他們談判,我會直接讓他們在山海關徹底消失。”
這句話的重點顯然不是在安慰吳立可,而是暗示著今後山海關的軍務都會由袁肅執掌。
在場眾人聽了這句話,每個人的表情都顯得各有不同。尤其是吳立可臉上的情緒變幻不定,他甚至在心裏還有幾分怪責:好好的不行嗎?這袁肅到現在還惦記著這件事,真把吳鎮守使當一個木頭嗎?要知道吳鎮守使早就捷足先登向京城告狀去了。
頓了頓之後,袁肅轉而又說道:“不過,萬事都要留一手。如果陳環刀這邊沒有消息,那我們就隻能從交贖金的時候下手。後天在哪裏交贖金,可有說過?”
吳立可連忙說道:“有,有,是在鳳凰山東邊的陽子堡,說是隻準一輛馬車,要是發現有官軍在周圍設伏,那就要拿人質開刀的。”
袁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轉而對陳文年、趙山河說道:“這件事要提前布置好。這些歹徒有難民當眼線,我們設伏確實很困難,但一定要製訂一個讓他們意想不到的計劃。”
第98章,新的線索
盡管有了城外響馬賊擲地有聲的保證,但袁肅和縣府、鎮守使署的眾人官僚們依然沒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這件事上麵。從這一天開始,袁肅和鎮守使署頻繁調動軍隊,有時候還會聯合北戴河洋教區的外國駐軍一起采取行動。
既然這件事與那些難民有關,在沒有找到綁匪之前,自然要從難民身上下手。
在整整一天的時間裏,官軍與賑濟所合作,通過各式各樣的借口誘騙了一部分難民進城。這些人進城之後立刻被投入縣牢展開刑訊,不管他們是否與綁匪有聯係,也不管他們是否參與了那些難民團夥,但在鳳凰山東邊的難民區裏多多少少是有互通的消息、小道的消息。
更何況袁肅和鎮守使署衙絕不是胡亂抓人,而是通過幫官府辦事的牙人,以及難民區裏搜集到的消息,抓迴來的這些難民都是最有嫌疑的人。要麽是的的確確跟惡勢力團夥有過交情,要麽是惡勢力團夥成員的家人,要麽是最近行蹤可疑又或者是生活不錯。
即便袁肅有著超前的思想意識,但他如此盡力的對這些難民加以賑濟,可終歸還是有一些害群之馬恩將仇報,在這件事上自己並無任何憐憫之心,該用刑的肯定少不了,該利誘的也會適當處理。無非是要從這些人身上套出有用的消息或線索。
除了從這些難民身上入手之外,袁肅一直沒有忘記萬福堂的可疑之處。之前出城賑災馬車的問題,以及陳環刀所提供的“七、八天之前就知道這個消息”,顯然有太多的事情根本不像法國人所說的那樣。
他之所以積極調動洋教區治安隊參與行動,可因為這些外國人太顯眼,實際上也沒有安排具體的任務,其目的就是為了引開洋人的注意力,讓羅根和萬福堂的人都以為中國官府現在把精力全部投放在難民身上。
暗中他特別吩咐杜預和吳立可,讓他們二人秘密安排人手著手調查萬福堂,從中國籍教民和周邊中國居民身上入手。他還特意準備好了一份具有科學性的問卷,讓調查的人就按照這份問卷來進行詢問和調查。
到了八月二十四日傍晚,這已經是綁匪要求籌備贖金的最後一天,而明天中午就必須去約定地點交納贖金。
此時袁肅在行營書房裏處理賑災賬目,包括之前臨榆縣縣府的賑災記錄,以及自己從灤州帶來的賑災物資用度。對於他而言,自己其實並沒有把解決竇神父遭綁架的案子放在首要,當務之急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賑災,這是職責所在。
洋人之所以來找他負責這件案子,無非是以為自己護軍使的身份是這裏最高的指揮官。
可實際上這個案子的主要負責人應該是臨榆縣縣府和山海關鎮守使署衙,他很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裏,自己之所以接下這個案子,無非是要給所有人建立一個位高權重的印象。顯而易見,他正是要為吞並山海關防區做一個鋪墊。
正處理賬目到一半時,門外傳來匆匆的腳步聲,陳文年和趙山河先後邁過門檻走了進來。
“大人,有消息,情況似乎與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陳文年一馬當先的開口說道,然而他說話時有一種很明顯的壓製,就好像害怕嗓門大了隔牆有耳似的。
“什麽消息?哪裏來的消息?”袁肅放下手中的筆本,抬頭看著陳文年問道。
“我和老趙剛從縣牢房迴來,今天拷問了一整天,三十七個難民,最後有幾個難民終於鬆口了。”陳文年一臉嚴肅的說道。
“起初這幾個人嘴很硬,一直都說不知情。直到用了好幾個鍾的大刑,到後來還開出條件保他們的性命並且給賞金,這幾個人總算鬆口了。不過說來奇怪,這幾個人都說一定要單獨向我和陳大人交代,不肯向縣府和洋人交代。尤其是洋人,還說一定要洋人離開之後才肯說話。”趙山河語氣十分鄭重的說道。
“有這樣的事?拷問是隔開單獨進行的嗎?”袁肅擰著眉頭問道。
“是的,都是按照大人您的吩咐隔離拷問的。”趙山河點頭應道。
“那他們都交代了什麽?可有綁匪的下落?”
“這幾個人都說不知道綁匪藏在哪裏,還說他們隻不過是幫忙放風、盯梢和收集消息,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過這些人的任何行動。而且他們還覺得稱自己沒有參加什麽團夥,僅僅是為了混一塊饅頭和一塊地瓜。”陳文年說道。
袁肅稍微尋思了一下,既然是隔離拷問,而且都能詳細的說是為了一塊饅頭和一塊地瓜,表麵上來看這些人所說的話應該不會有假。
“雖然他們沒有給出實際的線索,但是卻說出了這些人綁架勒索神父的目的。綁匪曾經許諾,所有勒索到手的贖金都要分發給難民,所以才會有許多難民幫他們辦事。”頓了頓之後,陳文年繼續說道。
“這麽說,綁匪果然是有預謀的!”袁肅冷冷的說道。
“沒錯,根據他們的交代,這件事是在五天前通過那些難民團夥交代下來的。那些難民團夥讓所有人都留意,最近幾天但凡發現有洋人出城,要第一時間匯報上來。我想,這話應該不會有假,竇神父的義隊是早上出城,整個白天沒什麽事發生,到下午準備返迴城內時才出了事。顯然綁匪在收到消息之後,是花了一段時間來布置綁架的計劃。”陳文年說道。
“確實有這個可能。不過,我可不相信這世道上還有什麽俠盜、義盜、盜亦有道什麽的。那麽,這些人還說了些什麽。”袁肅一臉深思的繼續問道。
“大人,他們接下來所說的話大部分是道聽途說,沒有人知道是否屬實,而且關係重大。”陳文年沒有立刻迴答袁肅的話,而是語氣愈發凝重的先說了這樣一句話。
“怎麽迴事?”袁肅認真的盯著陳文年。
“他們說,最近在鳳凰山東邊盛傳一個謠言,那就是洋神父不是一個好人,但具體是怎麽迴事誰也說不清楚。有人說洋神父打著行善的幌子到處坑蒙拐騙,還有說洋教是邪教,這次災荒就是洋教下的惡咒,也有人說洋神父詐騙信徒的錢財,總之各式各樣。”陳文年表情和語氣一樣都是一絲不苟,彷佛對這件事並沒有太多懷疑。
“萬福堂本來就疑點重重,要說洋鬼子的神父不安好心也不是什麽新鮮事。當年巨野教案正是因為傳教士為非作歹,從而激起民怒而殺死了洋教士。不過,咱們中國人好迷信,而且現在又是處於災情時刻,以訛傳訛也是未可知。關鍵是要有證據。”袁肅深以為然的說道。
“可是眼下又該如何搜集證據,北戴河的洋人雖然人少,但勢力龐大,終歸是不能輕易招惹的。”陳文年歎息的說道。
“大人,倘若這洋神父真的有鬼,綁匪顯而易見是知道此事的前後緣由,所以才會向洋神父下手。”這時,趙山河強調的說道。
袁肅看向趙山河,立刻明白了趙山河的意思,事實上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隻要能夠抓到綁匪,或者與綁匪建立聯絡,那就能通過談判來處理這件事。隻要綁匪交出洋神父的罪證,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可問題是,眼下隻是一些難民道聽途說的消息,是否屬實完全不得而知。更何況這些綁匪未必是像難民們所說的那樣是一幫行俠仗義的人,為了混一口飯吃,隨隨便便編纂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幾乎是家常便飯一般的伎倆。
微微歎了一口氣,袁肅深沉的說道:“這件事暫且沒辦法下定論,沒有證據,即便是真的也不能拿洋人怎麽樣。”
陳文年尋思一陣,頗有無奈的說道:“大人,那咱們接下來怎麽辦?這件事未必是空穴來風,眼下我們掌握的種種線索,都證明這次綁架案非同小可。”
袁肅沉吟了片刻,繼而正聲說道:“既然這些人鬆口了,那就繼續再問一問,不管用什麽方法,花錢、用刑,就算打探不到綁匪的下落,最起碼也要知道那些難民團夥藏身在哪裏。隻要能找到這些團夥,抓幾個人迴來再拷問,說不定就能弄清楚綁匪現在何處。”
陳文年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該怎麽做。”
趙山河的臉色要比陳文年更難看,他最喜歡做一些出爾反爾的事情,可眼下問題已經越來越撲朔迷離,而且留給他們的時間也不多,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也隻能如此了。
就在陳文年和趙山河離去沒多久,前廳的一名勤務兵匆匆忙忙跑進來通報,說杜預和吳立可二人已經迴到行營,有要緊事急著來向袁大人匯報。
自從聽了陳文年和趙山河帶迴來的消息,袁肅現在心中已經有了一眾先入為主的觀念,結合之前種種的疑惑,總覺得萬福堂的那夥人確實很有問題。之前派去暗中調查萬福堂的杜預和吳立可,這個時候不僅返迴來匯報,還說是要緊的事情,可見是摸出了萬福堂的底細。
他立刻讓勤務兵去請杜預、吳立可到書房來。
第99章,到突破口
杜預最先走進書房,臉色帶著幾分憤怒;吳立可緊隨其後,表情卻顯得一場凝重。
“說說,都查到什麽了?”看到二人的表情,袁肅心中已經猜出幾分情況,他不疾不徐的先一步開口問道。
“大人,費了一天的口舌,總算是查出一些東西來。那萬福堂的竇神父真不是什麽好東西,狗日的當真是打著行善的名目到處招搖撞騙,這種人簡直死有餘辜,根本不應該去贖他,索性讓綁匪把這狗日的千刀萬剮得了。”杜預情緒很是激動,直接開口痛罵了一通。
“這……袁大人,這件事尚未有定論,隻是初步調查是這樣罷了。”吳立可在一旁很糾結的說道,北戴河雖然是縣,但是卻沒有設立縣政府,而是由臨榆縣兼管。因此在他的轄區內出了這檔子事,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到底怎麽迴事,詳細說來。”袁肅保持著冷靜問道。
杜預立刻把今天秘密去質詢調查的經過說了一遍,按照袁肅製訂的那份問卷,以及關鍵詢問的人群,他們一行人來到北戴河之後秘密走訪了不少中國籍信徒家中。起初幾戶人家都說不知情,甚至還有說洋神父對他們多麽多麽的好。
一直調查到中午,本以為什麽線索都查不到的時候,吳立可忽然想起了之前在縣府當差的一名差役。這名差役已經退休多年,因為家住在北戴河,這幾年跟著周圍的鄰裏們一起信了洋教。於是他們立刻又來到此人家中,剛開始對方跟其他人一樣,隻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到後來杜預覺得千篇一律的談話有些不耐煩,索性直接說袁大人是中央派來的官員,必然能夠解決洋人的問題。
聽到這裏的時候,這名縣府的老部下臉色漸漸有了變化,隨後關上房門請一行人到後院小屋裏落座,然後才漸漸道出了另外一個故事。
萬福堂剛剛建立起來的那會兒,前任理迦略神父的的確確是一位好神父,不僅恪守神父的本職工作,還在每周二和周四的時候開辦免費的學堂,教附近少年、兒童學習洋文和西方知識。同時但凡信徒生病或者家中有所變故,理迦略神父還會資助金錢。用周圍老百姓們的話來說,這是一位很親善中國信徒的好神父。
可是兩年前理迦略神父離開了北戴河,繼任的就是這位來自法國的竇神父。
竇神父與理迦略神父迥然不同,後者在任期之內一直體恤窮苦的信徒,而前者才到萬福堂沒多久,便積極的與本地上流社會走到一塊。竇神父不僅歧視中國信徒,還羅列了許多教堂規費,每到洋人的節日時還要求信徒捐款,交不起錢的則用勞動力來代償。
萬福堂以前隻是一座一百平不到的二層小樓,是從一棟舊宅子直接改造而成,而現在之所以變成了一座有院牆、有偏房、有三進三出的院子,就是因為竇神父在這兩年時間裏,強迫中國籍信徒擴修而成。
早在關外逃荒的人匯聚山海關之處,竇神父就利用災民和城外村鎮居民的衝突,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吞並了許多老百姓的田地。這些田地的地契都被蓋上了萬福堂的印記,今後成為教堂的資產,那些以前的土地所有者隻能向教堂租借田地。
不僅如此,竇神父還用一些欺詐的手段,將不少難民販賣到南洋和美國,很多難民的家庭就因為這樣而支離破碎。並且很多遭到販賣的壯丁在被送走之後,竇神父還拒絕向壯丁家人支付承諾的安家費。
到後來,由於逃荒的人越來越多,賣兒賣女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竇神父不僅販賣壯丁,還喪盡天良的買賣婦女兒童,尤其是十幾歲的幼女。而且大部分的時候都仗著自己洋人的身份,拒絕付錢或者隻付給比原來少得多的錢。
“簡單的一句話,這狗日的就是坑騙難民,把咱們中國人當商品一樣買來賣去。”說到這裏的時候,杜預激動的做出了一個概括描述。
袁肅表情保持著凝重,倘若是正常的販賣人口,在他看來並不算是什麽大事,畢竟城外聚集了這麽多難民都掙紮在生死線上,哪怕被販賣出國當苦力好歹也是一個生存的希望。更何況城關前原本就有一個專門辦理人口生意的地方,這件事早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可悲!就連他本人都沒辦法阻止這樣惡劣的行為。
然而,按照杜預所說的內容,這個竇神父不僅利用災難大肆吞並土地,同時還拐騙人口不支付承諾的費用,這簡直是逾越所有道德底線的惡跡。中國老百姓的土地,憑什麽成了洋鬼子教堂的資產?那些壯丁、孩童、婦女,出賣自己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給家人一條生路,賣身錢等同於救命錢,不給救命錢那就等同於謀害他人的性命。
無論是吞並土地還是拐騙人口,從法理和道德上都是不可容忍。
“隻有一個人這麽說嗎?”袁肅保持理性的問道。
“不是,我們在聽完此人的口述之後,反過來又去拜訪了一次之前那些信徒。在這一次談話中我們故意透露了這些消息,很快就勾出了許多人傾述真相。那狗日的竇神父曾經威脅過所有信徒,若是敢泄露任何對萬福堂不利的消息,就會沒收他們的房子和土地。”杜預鄭重其事的說道。
“吳大人,萬福堂的事你顯然是不知情的,對嗎?”袁肅轉向吳立可,頗有深意的問道。
“是,是,下官也是頭一次聽聞這件事,實在是……實在是匪夷所思。”吳立可連忙解釋的說道。如果他早就知道這件事,今天也不會傻乎乎的跟著杜預一起去調查。
“那吳鎮守是否知道這件事?或者……他與這件事是否有關聯。”袁肅進一步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