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硫磺廠一事的的確確不是一是心血來潮,早在半年前從張作霖那裏訂購彈藥的時候,袁肅心裏就已經埋下了一些念頭。前段時日在保定總督府時,他每日都與張府親戚來往,順帶也結識了不少地方官僚、大豪紳財主之類的人物,愈發萌起了置辦個人產業的意願。


    袁肅對第一混成旅的處境很清楚,說到底他和他的部隊都還很窮,四個縣的稅收僅僅隻能維持現狀,更何況到第一次報稅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自己決不能在經濟上出現梗塞。他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人若沒有一點野心,遲早都會受製於他人。


    置辦一些產業,不僅可以發展地方實業,還能額外增加一批收入。隻要手裏掌握了財富,再擴充勢力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不至於還要估摸著跟洋人勾結。


    之所以辦硫磺廠,是因為硫磺是製造火藥的必備之物。


    袁肅早就想擁有一所私人的軍工廠,當然以目前的情況還不能如此明目張膽,隻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來。現在辦硫磺廠大可把硫磺銷售到其他軍工廠,又或者加工藥用硫磺。等到有一定資本之後,再想辦法或秘密或合資或通過正規渠道等等,把硫磺廠轉變為一所專門生產子彈的軍工廠。


    在這個年代裏,子彈是屬於快消品,而且不用像生產槍械那麽麻煩,幾十人就能形成一定的生產力。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用不了多久這座軍工廠還能生產其他軍用品。


    第70章,正式會商


    第二天晌午的時候,政府招待所派來一名聽差到旅部大院,通知下午的時候雷諾森會前來拜訪。昨天袁肅在迴到灤州之後,就已經讓杜預去聯絡雷諾森。對於協商合作的事情,雙方的心態都很迫切。


    中午稍微做了一下準備,到下午一點半鍾剛過,雷諾森便乘著一輛馬車來到旅部大院。


    這次雷諾森並不是一個人,隨行的還有另外兩名上了年紀的英國人。


    在辦公室見麵之後,雷諾森向袁肅做了正式介紹,這次他特意請來了濟南領事館副領事理查德·漢諾森,以及領事一等秘書漢克·阿爾弗雷德。袁肅很客氣的與這兩位英國駐濟南領事館的官員握手問好,隻不過心中還是有幾分芥蒂,他分明記得雷諾森上次表示,將會請來濟南領事館領事親自前來與自己會談。


    不過無妨,好歹是英國外交機構的官方人員,隻要能正式合作條約能夠生效即可。


    這次會談袁肅並沒有聊的太多,僅僅是表示希望盡快進入會商階段,同時也期望英國能盡可能開出更優待的條件。


    理查德副領事表示隻要條件許可,明天即可正式開始會商。不過在正式會商之前,他倒是向袁肅確認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比如海岸線的投資範圍,再比如袁肅能提供保護到什麽程度,又比如中國軍方如何確保英國商人的利益。


    對於這些問題,袁肅自然都有想過,英國人給予如此有厚的條件,需要的無非就是一個保障。他很鄭重的向理查德迴答,隻要英國商人遵法守紀,不做出任何過分的事情,自己一定會竭盡所能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以及產業安全。


    保障洋人的人身安全是出於基本的國際慣例,而保障產業安全則是因為終歸有一天,這些洋產業會變成中國產業。


    為了讓理查德清楚底線所在,袁肅甚至還拿最近發生在南郊礦場的爭端做比方,但凡能夠花錢解決的問題,他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一旦錢不能解決的問題,那自己就會嚴厲徹查,是誰的過錯就追究誰的責任,絕不會有任何偏袒。


    這個底線實際上已經很寬敞,哪怕是鬧出人命來,隻要受害的一方願意接受賠償,那麽這件事照樣可以壓下去。


    理查德與漢克交頭接耳的議論了一陣,隨後表示可以接受袁肅這種處事的原則,同時他們也鄭重保證,領事館會負責投資商的行為,絕不會做出任何違反中國法紀的事情。


    在談話的最後,袁肅順便詢問了雷諾森假設合作敲定,英方承諾的武器裝備最快什麽時候能夠送抵灤州。


    “袁將軍您什麽時候需要這批軍備?”雷諾森反問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我巴不得明天簽訂合約,後天就能拿到這批軍火。”袁肅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


    “恐怕我們沒辦法做到這麽快的速度,按照我們做出的預計,提供給袁將軍的槍支大約要有四千支,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而且我們也相信袁將軍不希望這件事太過招搖,中國有一句話叫作‘慢工出細活’,這句話用在這裏再合適不過。”雷諾森搖著頭說道。


    “那你們最快什麽時候能送到?”袁肅再次問道。


    “目前還不好說,但我們保證一個月之內可以送來第一批物資。第一批物資裏不但包括一千五百支以上的槍械,另外還有配套的彈藥、機械設備以及其他合約裏規定的贈助物資。”雷諾森不疾不徐的說道。


    “總之,盡快吧。”袁肅當然不可能強求英國人怎麽樣,隻要能拿到這批軍火即可。


    在定下明日上午正式開始會商後,袁肅結束了這次會談,今天再談什麽都是無益,等明天條條款款送上來才能下定論。他送雷諾森、理查德、漢克三人出了營樓,但並沒有送到大門外,不僅英國人需要時間做會商前的最後準備,自己同樣要確定清楚的心理底線。


    夏至早已經過了,北方的天氣越來越熱。


    就在與雷諾森一行人見完麵後不久,灤州的天空漸漸暗沉下來,天邊雷聲陣陣,不時有白光在烏雲裏上下竄動。今年夏天來的有些早,還沒有到入伏的日子,雷雨便已經隱忍不住的現影現身。無論是旅部大院又或者是城內各區,人們都加快行色往家中趕迴,收衣服、關門窗、收攤位的亂作一團。


    袁肅本來正與陳文年、趙山河、何其鞏三人商議明日與英國人正式會商的事,趁著空閑之時他來到辦公室窗邊,望著遠處咄咄逼人的滾滾烏雲,微微皺眉歎了一口氣。


    陳文年隻顧著埋頭整理文案,趙山河則在一旁看著,唯獨何其鞏站起身來走到袁肅身後,打量著天色似是自言自語的說道:“入夏的雷雨來得太早,這可不是好兆頭。”


    袁肅沒有迴過身來,隻是意味深遠的說道:“天意不可違,看來咱們的整訓計劃要稍微推延一陣子了。”他所擔心的不是天氣,而是英國人給予的資助,隻有等一切裝備都送到之後,才方便展開整訓計劃。


    何其鞏想了想,然後說道:“大人所言差矣,行軍作戰雖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可若當真遇到天時不利之際,難不成就此罷兵而退嗎?越是艱難的天氣,越是要讓士兵們磨礪其中,隻有這樣才能讓士兵們真正起到鍛煉作用。更何況,天時也是一時之變,總有雨過天晴的時候,大人何必如此這般未雨綢繆呢?”


    袁肅知道何其鞏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他並不是擔心天氣,同時對在壞天氣裏進行訓練也有相同的觀念,隻不過既然選擇跟英國人走到一塊,那自然還是要以英國的軍事訓練做參照,配合英國裝備,讓士兵盡快熟悉並且養成一套作戰體係。


    他沒有打算向何其鞏解釋什麽,隻是笑著說道:“你說的對,民兵訓練照常進行,全軍整訓也必須做到風雨無阻。”


    瓢潑大雨一直連下了整整一夜,直到淩晨時雨勢才稍弱下來。


    第71章,英式裝備


    天地之間蒙上一層灰蒙蒙的顏色,既是烏雲也是雨幕。雷諾森、理查德和漢克再次來到旅部大院時,是這天早上九點鍾的時候,突然聚變的天氣讓這些英國人有些不適應,為此還特意多帶了幾名隨員,幫忙打點撐傘。


    迎入旅部營樓二樓的小會議室,奉上熱茶一番寒暄,繼而便在長桌左右分列落座。


    雷諾森、理查德等人今天特意帶來了兩名翻譯人員,一名中國人,一名英國人,意在對條款文本進行雙重翻譯。這次會商前前後後準備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看上去彼此都很隆重對待,事實上到今天這個階段已經沒有太多冗餘的繁文縟節。


    這段期間英國方麵準備好了兩份合作協議書的樣本,草本早在大半個月之前就已經給袁肅過目,而今天他們帶來的一份經過詳細調整的修訂本。會商的內容沒有激烈的辯論,僅僅是對修訂本逐款逐條的解釋、討論、再修訂,甚至連再修訂也隻是細微的修改,重要的條款彼此雙方心裏早已有數。


    在這份修訂本的條款裏,英國承諾提供的武器包括四千支“李·恩菲爾德”步槍,配套子彈四十萬發,米爾斯式手雷一千顆,以及租借八挺維克斯式重機槍(英製馬克沁)。關於米爾斯式手雷,也就是英軍早期裝備的菠蘿式手雷,在合約裏提到隻要袁肅麾下有具備生產此類武器的條件,英國可以最優惠的價格轉讓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


    米爾斯式手雷要比現在流行的木柄手雷方便許多,首先一點就是生產上更簡便。木柄手雷的木柄需要經過七、八道工序加工才能合格生產,不僅成本昂貴而且殺傷力不如菠蘿型手雷。當然,因為菠蘿型手雷體積小,在遠距離投擲上比不及木柄手雷,而木柄手雷同時采用集束捆綁引爆來增加威力。


    總之,兩者各有其長也各有其短。對於眼下追求快速發展的袁肅來說,他當然更傾向於菠蘿型手雷,這樣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就滿中國木柄手雷配合文盲的現狀,突如其來的菠蘿型手雷說不定還能造成意外的效果。


    關於“李·恩菲爾德”步槍和維克斯式重機槍,袁肅打心底其實不太願意接受這樣的武器裝備,簡單一句話,英國人的製式裝備與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太格格不入。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中國就以德式裝備為主流,這也是為什麽漢陽造步槍能服役這麽多年的原因之一。而放眼整個曆史,英國和德國大部分時候都是敵對的。


    之前袁肅訂購的德製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與現在英國提供的維克斯式重機槍雖然都是馬克沁係列產品,但也僅僅是槍械原理上一樣,然而前者的口徑是七點九二毫米,後者的口徑是七點七毫米,注定是無法統一配彈。


    李·恩菲爾德步槍口徑同樣是七點七毫米,它的特點就是開創了世上絕無僅有的短步槍理念,槍身長度是介於常規步槍和卡賓槍(騎兵槍)之間,很適合在一定規模的塹壕戰中使用。此外,該槍還有兩個足以稱道的優點,一是雙層彈匣供彈,二是采用由詹姆斯·帕裏斯·李(jamesp.lee)發明的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


    閉鎖式旋轉後拉槍機的特性就是拉栓上膛的速度非常快,配合雙層彈匣的十發子彈,可以提供持續並且迅速的火力輸出。


    然而李·恩菲爾德步槍的所有優點,也恰恰是它所有的缺點。因為特定的槍身長度,使得步槍一旦安裝上刺刀就無法精準射擊,而且在白刃戰中也不如常規步槍有優勢,而事實上上在李·恩菲爾德步槍使用曆史上,幾乎很少有士兵安裝刺刀。


    雙層彈匣與閉鎖式旋轉後拉槍機,在提供快速輸出的同時,也使得交替火力十分困難。畢竟這個年代不像是二十一世紀,士兵可以攜帶多個備用彈匣。一旦士兵打空了子彈,必須卸下彈匣來裝填子彈,比起用彈捎五發子彈一裝填的步槍來說,自然要慢了許多。


    更何況,射擊速度越是頻繁,子彈消耗越是快,後勤壓力也越是沉重。


    不過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袁肅之所以下定決心跟英國人合作,徹頭徹腦的更換英式裝備,一方麵英式裝備確實在質量上有優勢,另外一方麵是他決心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好好的玩一把穩贏不輸賭局。


    他很清楚,無論是做為一個軍閥還是一個政客,要想獲得最快速度的發展,免不了是要借助西方列強的資助。他也很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前和戰後的局麵,協約三國與同盟三國在戰前的軍備競爭可謂是近乎瘋狂的行動,不管是了開戰準備還是為了威懾敵方,兩邊都是抱著寧濫勿缺的態度來辦事。


    正是因為這種緊張的國際關係,他才能夠如此輕易的獲得英國的支持。而這場戰爭最終是協約國獲勝,到時候自己也能利用與英國人的關係,從中謀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廉價大批購買戰敗國德國的機械設備、軍備武器,再比如向德國傾銷食品、衣物等等。


    在討論完這些基本的軍備讚助之後,袁肅還額外的向理查德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英國方麵能夠再贈送四千套銅製頭盔。


    英國最著名的頭盔當屬mk2型鋼盔,也是被俗稱為“農夫盔”的大盤子形狀頭盔,隻不過鋼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陸續衍生出來,而現在各國軍方壓根沒有鋼盔的概念。如今各國軍隊的頭盔基本上都是銅製,而且僅僅是起到裝飾作用。


    對於袁肅的要求,理查德等人感到很疑惑,無端端怎麽突然想到索要一批銅盔?英國軍隊目前已經沒有在裝備這種又沉又悶冬天還冰涼的金屬頭盔,也隻有在特定的場合出於禮儀的需要才會少量使用。


    袁肅僅僅解釋他想要自己的部隊顯得與眾不同,彰顯與英國方麵的友誼,同時也是為了表示對日後英國軍事顧問指導教練的尊敬。


    這番冠冕堂皇的話一時讓理查德等人分辨不清,但考慮到銅盔已經是英國軍隊淘汰的裝備,從庫房裏提調四千頂來送給中國人也無不可。反正對於中國人奇怪的思想,西方人早已司空見慣,於是並沒有太計較這些,當場便答應下來。


    袁肅要這批頭盔的主要目的是用來蠱惑手下,到時候隻說這頭盔是可以抵禦子彈保護頭部的裝備,任士兵們也不會懷疑什麽。實際上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再先進的鋼盔也是不能抵禦子彈的射擊,隻能防禦彈片或者跳彈的傷害。從近代開始,軍用頭盔最大的意義就是給予士兵心理安慰罷了。


    在這份合約裏英國人所獲得利益,除了可以任意投資海岸線、受聘擔任袁肅的軍事顧問、警政顧問之外,還有一些隻單方麵對袁肅交代的隱性條款。這些隱性條款就是確保在合約期價英國人受到特別惠顧,中方需要承擔英方人員的人身安全責任,同時在處理一些律法問題時要優先基於“最惠合作原則”。


    在袁肅看來,所謂的“最惠合作原則”也就是變相的領事裁判權,隻不過是屬於潛規則、不成文條款這樣的形式。換句話說,英國人倘若在東直隸護軍使轄下做出違反亂紀之事,袁肅應該酌情處理,而不是依法處理。


    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條約,但好在並不是真正的領事裁判權。更何況有得到必然也要有複出,英國人斷然不可能平白無故當冤大頭。


    快到十一點鍾時,所有該修改的條文當場都做了修改,袁肅與理查德正式在兩份副本合約上簽署名記。象征式的交換了合作協議書,又鄭重的握了握手,雙方總算確立了合作關係。


    中午,袁肅邀請理查德等人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家酒樓吃飯,午餐過後眾人又迴到了旅部大院。雖然合作協約簽訂了,但彼此之間還是要了解執行的進程安排。


    理查德表示在未來的一個月之內,會有投資商和技術人員陸續抵達灤州,前往昌黎和唐海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如果一切都順利的話,將會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製訂第一期的投資方案,並且逐步展開執行。


    而對東直隸護軍使轄區內推廣警政工作,以及聘齊軍事顧問團成員,也會在未來三個月內確定下來。當然,無論是警政顧問還是軍事顧問,所有顧問的資料背景都會提前交給袁肅審閱,由袁肅確定聘請的人選和人數。


    袁肅這邊並沒有太多的計劃,基本上英國人怎麽安排合適,他便隨英國方麵的意思。


    談完這些話之後,理查德等人沒有再在旅部大院久留,他們還要盡快返迴濟南處理相應的事務,再次與袁肅握了握手便起身告辭離去。


    送走洋人之後,袁肅又與陳文年、何其鞏等人簡單談了談。


    考慮到英國方麵不可能這麽快組建好顧問團和送來軍備,第一混成旅的整訓計劃毋須再延期,一切都按照原本計劃內的安排來辦。至於軍備不全,那就先將必要的軍備盡快填補上來,至於槍械大可輪流著進行操練。


    按照既定的整訓計劃,七月初就要正式投入訓練。這段時間各團各營早已經在積極準備當中,隻要旅部這邊下達命令,一切都能按部就班的開始。


    “就這麽決定了,從後天早上開始各團開始整訓。”袁肅擲地有聲的說道。


    袁肅還在保定的時候,何其鞏已經製訂好了所有整訓內容。


    無論是新軍還是巡防營,如今士兵們最缺陷的地方還是體能。整日無所事事,又是睡懶覺又是不動彈,士兵的胳膊腿早已退化了。這次整訓首先要抓的就是體能,而在整訓期間還會貫徹一種軍令思想,從而在訓練的同時還起到肅整軍風軍紀的作用。


    即便在整訓結束之後,各團各營依舊要保持每天晨跑和晚跑的項目,偶爾還要進行突擊訓練,比如深夜緊急集合跑步,又比如臨時的小規模演習等等。這些都是視情況而定。


    此外,每個月還要舉行操行評定的考核,旅部考核團部,團部考核營部,營部考核連部。優秀則賞,不合格則罰,所有考核評定都記錄軍官檔案。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軍官以身作則,若是軍官都懶散了,還怎麽能帶好士兵?


    軍營很多歪風邪氣都是出自軍官身上,就好比規定每日要進行晨跑、晚跑,有些軍官認為這是一件麻煩事,於是每天謊報已經完成跑步,但實際上卻沒有跑步。


    第72章,突發事件


    七月一日,第一混成旅的整訓正式拉開帷幕。


    然而天公不作美,自從上個月月底一場瓢潑大雨過後,陰雨的天氣遲遲不去。連續數日一直有雨水,忽大忽小,整個天地之間彷佛再也沒有幹燥的時候。


    整訓的第一天,各團各營的士兵全部冒著雨勢進行操練,絕大多數士兵心頭憋著一股怨氣。他們對整訓的本身已經感到很不痛快,萬沒料到連下雨的時候都還要繼續進行訓練,不僅讓人難以理解,更是身心皆遭受折磨。


    袁肅從一大早開始,就在第一團各營的訓練場地來迴巡視,他與所有參加訓練的士兵一樣,披著一件單薄的蓑衣,雨水透過鬥笠的縫隙沿著脖子流進衣服裏。他能清楚的感受到士兵們所身處的困境,可是如果一支軍隊連這點挫折都沒有,還怎麽拉上戰場作戰?


    到中午時,他帶著旅部眾軍官巡視各營,對士兵們進行鼓勵和慰問。與往常一樣,他隻要來到軍營裏麵,就與士兵們坐在一起吃飯,士兵們在哪裏吃自己就在哪裏吃,士兵們吃什麽自己也吃什麽。


    好在一團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七十九標出身的舊部,他們都很清楚袁肅的作風,也自然而然對袁肅大感欽佩。也就是經過旅部軍官們三言兩語的鼓勵,很多人立刻恢複了士氣,決心咬緊牙關都要完成全部訓練。


    至於孫德盛的第三營雖然與七十九標的舊部有格格不入的地方,可孫德盛本人卻是對袁肅效死忠。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他甚至連蓑衣都沒穿,就這樣在雨水裏來迴走動,扯著嗓門敦促自己的部下走好口令。


    整個七月上旬也就隻有一、兩天裏沒有下雨,然而就連這一兩天裏也難得見到陽光。


    袁肅每天都堅持到各營走動,風雨無阻,有時候還跟著士兵們晨跑。抽空的時候,他還會去預備役司令部看看,雖然自己現在的精力都放在第一混成旅的整訓上麵,可民兵冒著大雨的訓練同樣是需要鼓舞。


    趕在好不容易出了太陽,袁肅又忙不迭的帶著旅部眾官僚前往唐海、樂亭,視察第二團的整訓情況。一行人在唐海住了兩天,每天都到各營走動,鼓舞士兵們堅持訓練,還找了幾名優秀士兵做為代表典範親自接見並誇獎。


    本打算在第三天繼續前往昌黎縣,哪裏知道晴了沒幾天的天氣再次下起大雨。任誰都感覺到今年的夏天不尋常,如此這般的連續降雨,隻怕許多地方又會鬧起洪澇災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夫當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閩南愚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閩南愚客並收藏武夫當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