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差陪著笑道:“王大人放心,小人一定都辦妥。”
王懷慶這才滿意的揮了揮手,說道:“去吧,去吧,辦好了有賞。”
自從大革命之後,通永鎮的番號一直無名有實,這件事一直讓他耿耿於懷。再加上這段時間巡防營的勢力越做越大,根基越紮越深,沒有一個官方的、正式的名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不僅是顏麵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不能堂而皇之的幹涉地方政權。
現如今上麵總算給了一個名份,而且還是由大總統親自委任,這簡直就是名至實歸,怎能不讓自己感到興奮?怎能不在第一時間炫耀出去?
很快,整個王府大院最先熱鬧起來,幾房姨太太和一眾親戚們聽說王懷慶升官的消息後,忙不迭跑過來又是恭喜又是賀喜,有人說要設宴慶祝,也有人說要敲鑼打鼓到街上巡一圈,還有人說要趕緊修建一座按察使署衙。
沒過多久,縣裏的士紳官僚們收到了風聲,絡繹不絕的趕到王府登門道喜。雖然這些士紳官僚們心裏並不高興,沒有升官之前王懷慶已經是一副貪得無厭的德行,如今升了官之後還不更賣力的去剝他們的皮?不過不高興歸不高興,誰叫人家有槍有兵,隻能硬著頭皮來討好王懷慶,希望這位大爺今後能對自己好一些。
快到晌午時,王懷慶的幕僚長於繼芳從巡防營趕到王府。
做為王懷慶的首席謀士,於繼芳在巡防營中的地位雖然不怎麽高,但手裏卻掌握著不小的權力,但凡王懷慶不在巡防營時,一應營中公務便全權由他負責處理。
今日早上從京城發來的電報,他是第一時間看過,隨後趕緊派人送到王懷慶府邸。本以為王懷慶看完電報後會立刻開始著手準備走馬上任,哪裏知道對方卻隻通知下午召開會議,之後竟開始在府上張羅著慶典之事。
為此,他隻好親自來到王府,向王懷慶詳細解釋目前的情況。
門房認得於繼芳,殷勤的將其引進前廳,然後派人去通知王懷慶。
片刻過後,先後有三、四名縣裏的士紳從中堂上走出來,他們路過前廳時還與於繼芳客客氣氣打了一聲招唿。又過了一會兒,王懷慶才滿臉春光、笑逐顏開的來到了前廳。應付其他客人時是讓仆從將人帶到中堂上,但會見於繼芳時卻是他親自出來相迎,其對於繼芳的倚重之意由此可見一斑。
“陽武,怎麽,你也專程來向我道喜的嗎?”剛剛邁過前廳的門檻,王懷慶就笑嗬嗬的向正在起身的於繼芳說道。
“大人榮升通永按察使,名至實歸,卑職自當前來道喜。”於繼芳躬身行禮答道。
“你這人呐,就是喜歡麵麵俱到,下午我不就去營裏了嗎?何必還要大老遠的跑一趟?”王懷慶說了一句客套話,然後連忙招手請於繼芳落座下來。
“雖說下午大人會去營裏開會,但卑職還是希望能先行知道大人您下一步的打算?”於繼芳追隨王懷慶已有多年,談正事時他從來不拐彎抹角。
“下一步打算嘛,當然是要派人去下麵各縣傳達通知,三日後京城才會派來正式的官文儀仗,到時候再去灤州走馬上任嗎?怎麽,這等小事還用得著陽武你來掛記嗎?”王懷慶眯著眼睛笑著說道,說話的語氣就好像是在開玩笑似的。
“大人,你若是還要等到三天之後才去走馬上任,隻怕到時候可就不容易了。”於繼芳語重心長的說道。
“哦?你這話是什麽意思?”王懷慶微微擰起眉頭,疑惑不解的問道。
“您要知道,灤州可是還有一個袁肅在的,他不僅是大總統的侄子,手裏有兵有槍,若是讓他早先做好了準備,到時候灤州城的大門可不好進呢。”於繼芳連忙說道。
“原來你說的是這件事,陽武啊,不是我說你,你向來是一個聰明人,難道今天早上發到營裏去的電報你隻看了一半?”王懷慶笑著說道。
“卑職自然是一字不落的全看過了。”
“大總統在電報裏再三叮囑,就是要讓老夫好好看住袁肅這小子,不要讓他再折騰出什麽事故來。還說今後通永鎮整編,將袁肅手裏的那兩個營都納入通永鎮麾下,說白了今後他就是給我打下手的,難不成他還敢反了天?”王懷慶頗有得意之色的說道。
“話雖如此說,可一來袁肅畢竟是大總統的侄子,二來請王大人試想,若袁肅真是一個安分的角色,又豈能策動駐紮在灤州的新軍脫離二十鎮?不瞞王大人說,卑職早先就托人打聽過袁肅在灤州的作為,先是辦民防,後又結交洋人,私底下還購置大批軍火,這年輕人可絕不是省油的燈啊。”於繼芳擲地有聲的說道。
這些話王懷慶早先就聽說過不止一次,若是從別人口中說出,他隻當是廢話、囉嗦,可現在說這話的人是於繼芳,不得不讓自己深思這件事的輕重。
他雖然是一個記仇的人,之前讓袁肅擺了自己兩道,心裏當然不痛快。
可不管怎麽說,對方都是袁大總統的侄子,而且在今天的電報裏袁大總統是親自叮囑要好好“看住”袁肅。細想一下,這“看住”一詞可是能有很多解釋的。
單從軍力來說,他手底下兩、三千號人確實要比袁肅多得多,可問題是自己敢帶兵去跟袁肅硬碰硬嗎?軍力是他唯一的優勢,而這唯一的優勢偏偏又派不上用場,如此來看這還真是一樁麻煩的事。
第25章,幾番折騰
“唉,說到底,老夫也不願意跟這小子有任何瓜葛,如今得了按察使的頭銜,顧好自個兒這一塊就足矣。反正這通永鎮原本就沒有包含灤州,按察使的治所放在哪裏都一樣。到時候我就去一封電報給袁肅,給他一個番號,愛怎麽折騰隨他自己去。”一念及此,他帶著幾分無奈口吻的說道。
記仇可以記,但報仇總得看仇人是誰!自己一把年紀了,沒必要跟年輕人計較。
“我的大人,瞧您這話說的,灤州、昌黎、唐海、樂亭四地,獨灤州有火車站,電報裏都寫明了三天之後官文儀仗會送到灤州,這意思就是讓大人您把治所按在灤州去。您倒好,現在知道了袁肅不是一個善茬,索性不去理會他了。在公而言,這豈不是辜負了大總統的一番信任?在私而言,灤州如此油肥之地,大人竟舍而不取?”於繼芳加重語氣說道。
“那你說說,老夫該如何是好?這袁肅不是省油的燈,動有動不得,不動有壓不住,何必還要自取麻煩?大總統隻吩咐老夫看住這小子,無非有什麽動靜向上麵匯報就是。”王懷慶不耐煩的說道。
“正因為如此,所以卑職才特意趕來見大人。”
“莫不是陽武你有主意?”王懷慶眯著眼睛問道。
“若在下沒主意,又豈敢來見大人您呢?雖然大人動不了袁肅,但常言道虎斷其爪不如狗,龍失其鱗不如蛇。動不了袁肅大可動其麾下,隻要沒兵沒槍,諒他也不敢亂來。”於繼芳煞有其事的說道。
“你且細細說來。”王懷慶頓時覺得於繼芳的話頗有道理,重新打起精神來,認真的向於繼芳請教道。
“當務之急,王大人應該立刻點起兵馬趕往灤州,趁著袁肅還未有任何準備之前,先將灤州掌控在手裏。之後再以整頓通永鎮軍務為由,刻意將袁肅麾下兩個營的兵力調出灤州,分拆編入巡防營各部。至此袁肅在灤州已無任何兵力,王大人大可隨意委派一個閑職,置其於左右監控之下。如此,此事可定。”於繼芳不疾不徐的說出了自己的計謀。
“雖說袁肅尚無任何準備,可我等這樣帶兵前去,倘若袁肅起兵來拒,又該如何是好?要知道這小子是有恃無恐,他敢對我開槍,我卻不敢對他下手呀。”王懷慶擔憂的說道。
“大人不必有過多擔心,卑職料定袁肅絕不敢亂來,之前他擅自策動新軍脫離二十鎮,這件事已經讓大總統動怒過了。這次王大人是奉命前去接管灤州,他若還敢真刀真槍的來拒,那豈不是引火燒身、自討苦吃?袁肅不反抗就罷了,一旦反抗那是正中下懷,不僅大總統會治他的罪,王大人您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強行收編了他的手下。”於繼芳輕笑著說道,顯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此言甚是,甚是啊。好,老夫這就去集合隊伍。”王懷慶立刻說道。
“早該如此了。”於繼芳附和著說道。
陳文年迴到灤州是四月四日中午,當他將張鎮芳的話轉告給袁肅,又取出省府批擬的一應官牘文書之後,袁肅心頭總算是舒了一口氣,這件事十之八九算是熬過來了。
當天,袁肅在標部大院召開一次會議,決定著手開始布置治安團在灤州的相關公務,其中首要之事就是要把治安團的名號盡快打出去,好讓灤州上下都知道治安團的合法身份。會議一直開到傍晚,林林總總計劃好了所有事項,包括治安團正式編製、軍服旗幟的更改、大大小小的細則總則等等。同時也確定第二天在灤州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開消息。
然而才睡了一個晚上的安穩覺,次日一早從保定發來的另外一封電報再次讓治安團陷入緊張的氣氛之中。這封電報自然是直隸總督府發過來的,而內容就是轉達北京方麵最新的命令,從即日開始灤州治安團的番號歸轄於通永按察使麾下,新任通永按察使王懷慶將於四月八日到灤州接管軍務。
在這封電報裏,張鎮芳也提到了袁世凱的用意,對此他沒有任何異議,隻是叮囑袁肅今後好好跟著王懷慶學習曆練,打理好灤州防務工作,切莫再惹袁大總統生氣。
顯而易見,張鎮芳根本不清楚王懷慶是什麽人物,僅僅覺得北京方麵這樣的安排,已經算得上是息事寧人,理所當然就這麽決定下來。
可是袁肅在看完電報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件事還沒有完,很快必然還會鬧出另外一場波瀾。他知道這將會是決定自己命運轉折的事件,如若處理的不好,隻怕今後再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之前袁世凱好歹隻是勒令他返迴北京,這說明袁世凱還認自己這個侄子,再不濟去北京還能另有出路。可現在不同了,再要是惹惱了袁世凱,他這個大總統侄子的身份肯定保不住,別說在北京謀一份閑差,十之八九得在大牢裏過下半輩子了。
有那麽一刻他情不自禁的發出感慨,自己隻不過想混一個地方掌權者,不至於受人擺布而已,犯得著這麽困難嗎?大革命之後軍閥遍地皆是,中央政府不去處理這些懷有異心的人,何必要拿自己過不去!
不過等情緒冷靜下來之後,他漸漸恍然過來,一切都在於自己背負的身份——袁世凱的侄子。可以說他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裏,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見習軍官,一躍成為灤州軍政要人,正是仰賴了背負的這個身份。而世上絕沒有什麽一帆風順的好事,有順利的時候,自然也會有困難的時候。
想清楚了這一點,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一些改變了!
將電報信手擱在了桌案上之後,袁肅讓杜預去後勤處領一匹軍馬過來,隨後獨自一人騎著馬離開了標部大院。
沒過多久,陳文年、趙山河從通訊處聽說了這個消息,二人意識到情況不對,匆匆忙忙跑到營樓去找袁肅,一打聽才知道袁肅獨自一人騎馬出去了,也不知道是去哪裏。二人著急不已,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袁肅居然一句話都不交代便不見人影了。
到中午過後的時候,標部大院門口來了一人一騎,說是有要緊事要見袁肅。一番通報之後,原來來者真是高順。
陳文年親自來到門口接見了高順,雖然他對高順並不熟悉,彼此也沒有什麽交往,不過這段時間也聽說了此人在督練公所任職,而且還是灤州本地小有名氣的進步青年。在這個時候說有要緊事,那肯定不會是小事。
見麵之後,高順很客氣的向陳文年行了一個拱手禮,問道:“袁大人可有在?恰才我先去了南郊找袁大人,不料袁大人並不在督練公所。實在是有要緊事,還請陳大人代為通達。”
陳文年歎了一口氣,鬱悶的說道:“何止你要找袁大人,我們也都要去找他。誰料一大早他獨自出去了,臨走時什麽都沒有交代,著實讓人著急。”
第26章,拚上一把
高順原本凝重的臉色加深了幾分,默然片刻後,他壓低聲音對陳文年說道:“還請陳大人借一步說話。”
於是陳文年將高順請到營樓第一層的茶水室,下意識的屏退了左右,然後問道:“高兄究竟有什麽要緊事,竟需要如此神神秘秘?”
高順表情顯得很認真,語氣一絲不苟的說道:“昌黎縣山海布莊的趙掌櫃今日來我家的棉紡廠接納一筆成衣訂單,閑聊時他告訴我前通永鎮總兵王懷慶今日一早剛剛被擢升為通永按察使,這本不是什麽要緊事,但不知為何,晌午時王懷慶突然在縣城裏下令集合兵馬,傳說是要向灤州過來。”
陳文年眼神一冷,臉色瞬間繃緊了起來,他當然知道這個消息不會有假,卻萬萬沒料到王懷慶居然這麽著急。
高順等了一會兒,見陳文年沒有說話,而且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於是進一步問道:“陳大人,究竟發生什麽事了?”
陳文年歎了一口氣,把今早治安團收到的電報告訴了高順。
聽完陳文年的話後,高順也微微皺起了眉頭,雖然他本身對灤州軍政之事並不感興趣,但這些年與昌黎縣生意來往,時常聽說王懷慶是一個貪婪成性的人,若是讓王懷慶接管了灤州,今後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這事可真是麻煩了,袁大人此刻又不在,治安團無人主持大局,隻怕王懷慶帶隊趕到時也隻能聽之任之了。”高順無奈的說道。
“昌黎到此應有五、六個鍾頭的路程吧?”陳文年深沉的問道。
“差不多。趙掌櫃出城的時候,昌黎的巡防營還在整隊當中,他因為擔心要出什麽事,怕到時候灤州這邊會封城,所以是快馬趕過來處理訂單。料想傍晚時王懷慶就會抵達灤州。”高順迴答著說道。
“唉……現在隻能等袁大人迴來了,走一步算一步吧。”陳文年搖著頭說道。
對於陳文年來說,他現在確實無計可施,自己並不了解王懷慶是什麽人。之前還曾幻想治安團隻是名義上編入王懷慶麾下,不過現在聽了高順帶來的消息,他立刻意識到王懷慶是當真要把灤州據為己有了。
高順在治安團略作了一盞茶的功夫,隨後便告辭離去,他隻不過是一個外人,繼續留在這裏也不見得有什麽幫助。陳文年沒有多留,派人將高順送到大門外。
到了下午三點鍾時,袁肅總算返迴標部大院,不僅他胯下的軍馬一身汗濕,就連他本人同樣是滿頭大汗的樣子。大院門口值勤的士兵連忙跑去通報,陳文年、趙山河以及後來聞訊趕迴標部的郭文遠等人急急忙忙來到馬棚迎接袁肅。
袁肅剛下馬,一眾人立刻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一直說個不停。
“都什麽時候了,袁大人你還有心思外出?”
“是啊,袁大人你剛才究竟去哪裏了?”
“出大事了,王懷慶已經集合人馬來接管咱們灤州了。”
聽到最後一句話時,袁肅的表情方才有了輕微變化,然而他非但沒有著急,反而露出了一絲冷笑:“是嗎?這廝竟著急到如此地步?”
陳文年忍不住說道:“袁大人,你現在還笑的出來,倒是趕緊想一個辦法呀。”
袁肅緩緩吸了一口氣,臉色恢複正經,語氣有力的說道:“眼下我有一件事需要諸位幫忙,隻是這件事並不容易。我不會強迫大家一定要幫我,不過我等磕磕碰碰熬到今天,離成功就隻差一步,所以我希望諸位還是能拚上這一把。”
眾人聽完袁肅的這番話,又看到袁肅一副嚴肅正經的表情,一個個都扣緊了心弦。
一陣短暫的沉默之後,陳文年下意識向前邁了一步,壓低聲音問道:“袁大人,你該不會……是要跟王懷慶拚了吧?”
不管怎麽說,現在選擇跟王懷慶硬碰硬是絕對不理智的決定,豈不說王懷慶人馬眾多,硬拚時根本占卜得半點便宜,再者就算僥幸擊退了王懷慶,這件事又該如何向上麵交代?前陣子因為與洋人有來往,已經讓大總統動火不已,這件事還未平息卻又鬧出更大的事來,隻怕到最後可不是卷鋪蓋走人那麽簡單,弄不好可是要論罪的。
袁肅氣定神閑,不疾不徐的說道:“諸位放心,我不會讓你們為難,都隨我到營樓再議。”
眾人半信半疑,每個人心思不定,隻好跟著袁肅向營樓走去。
天色漸暗,灤州城外東北方向忽然出現了一支三、五十人的騎兵隊伍,一個個身穿著嶄新的軍裝,然而許多人的腦袋後麵還留著一條辮子,正沿著官道小跑而來。
附近村鎮的百姓們紛紛湊到官道兩旁張望,又是指點、又是議論,誰都不清楚這些當兵的究竟是什麽來路。沒過多久,在騎兵隊伍後麵隔了幾百米遠的地方,再次出現另外一大隊人馬,這次可不止是三、五十人,沿著官道向著隊伍後麵望去,少數也有七、八百之多人,多數是徒步行走的士兵。
那些還在圍觀的老百姓們頓時有了慌張的跡象,若隻是幾十人的騎兵倒沒什麽,現在一下子來了這多人馬,隻怕今晚灤州是要出大事了。
通永鎮巡防營久不操練,平日裏軍紀又十分渙散,這七、八百人的隊伍走在官道上毫無隊列可言,或三五一群邊走邊聊,或左右搭肩一步一埃。不少士兵走的熱了,竟自顧自敞開衣襟,還有人將外套用步槍挑著扛在肩膀上。整個場麵一點沒有軍隊行軍的樣子,相反倒活像是一支大敗而退的潰軍。
不等這支部隊靠近灤州城郊,早有好事者跑進城內大聲宣揚,隻片刻的時間就傳到了灤州政府這邊。王磷同趕緊又派人去火車站治安團司令部,把消息通知給袁肅,隨後按照袁肅下午時候的吩咐,帶著一眾政府官員來到谘議局大樓,與灤州眾豪紳們會在一處。
王懷慶此番帶領了三個營的兵力來到灤州,對外號稱是一千兩百人,實際上各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額,總計不過八百多人馬。雖然他很清楚袁肅手下也有三、四百號人馬,但一來想必袁肅沒有任何準備,自己的兵力兩倍於對方足以應付局勢,二來更是料定袁肅不敢輕舉妄動,這番前來是十拿九穩。
此刻,王懷慶正坐在自己專用的八抬大轎裏,一邊捧著紫砂茶壺咀著茶,一邊心曠神怡的看著天邊夕陽。一名騎著軍馬的管帶軍官從前方奔至八抬大轎側麵,躬著身子向轎子裏麵稟道:“大人,已經到灤州城外了。”
王懷慶這才滿意的揮了揮手,說道:“去吧,去吧,辦好了有賞。”
自從大革命之後,通永鎮的番號一直無名有實,這件事一直讓他耿耿於懷。再加上這段時間巡防營的勢力越做越大,根基越紮越深,沒有一個官方的、正式的名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不僅是顏麵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不能堂而皇之的幹涉地方政權。
現如今上麵總算給了一個名份,而且還是由大總統親自委任,這簡直就是名至實歸,怎能不讓自己感到興奮?怎能不在第一時間炫耀出去?
很快,整個王府大院最先熱鬧起來,幾房姨太太和一眾親戚們聽說王懷慶升官的消息後,忙不迭跑過來又是恭喜又是賀喜,有人說要設宴慶祝,也有人說要敲鑼打鼓到街上巡一圈,還有人說要趕緊修建一座按察使署衙。
沒過多久,縣裏的士紳官僚們收到了風聲,絡繹不絕的趕到王府登門道喜。雖然這些士紳官僚們心裏並不高興,沒有升官之前王懷慶已經是一副貪得無厭的德行,如今升了官之後還不更賣力的去剝他們的皮?不過不高興歸不高興,誰叫人家有槍有兵,隻能硬著頭皮來討好王懷慶,希望這位大爺今後能對自己好一些。
快到晌午時,王懷慶的幕僚長於繼芳從巡防營趕到王府。
做為王懷慶的首席謀士,於繼芳在巡防營中的地位雖然不怎麽高,但手裏卻掌握著不小的權力,但凡王懷慶不在巡防營時,一應營中公務便全權由他負責處理。
今日早上從京城發來的電報,他是第一時間看過,隨後趕緊派人送到王懷慶府邸。本以為王懷慶看完電報後會立刻開始著手準備走馬上任,哪裏知道對方卻隻通知下午召開會議,之後竟開始在府上張羅著慶典之事。
為此,他隻好親自來到王府,向王懷慶詳細解釋目前的情況。
門房認得於繼芳,殷勤的將其引進前廳,然後派人去通知王懷慶。
片刻過後,先後有三、四名縣裏的士紳從中堂上走出來,他們路過前廳時還與於繼芳客客氣氣打了一聲招唿。又過了一會兒,王懷慶才滿臉春光、笑逐顏開的來到了前廳。應付其他客人時是讓仆從將人帶到中堂上,但會見於繼芳時卻是他親自出來相迎,其對於繼芳的倚重之意由此可見一斑。
“陽武,怎麽,你也專程來向我道喜的嗎?”剛剛邁過前廳的門檻,王懷慶就笑嗬嗬的向正在起身的於繼芳說道。
“大人榮升通永按察使,名至實歸,卑職自當前來道喜。”於繼芳躬身行禮答道。
“你這人呐,就是喜歡麵麵俱到,下午我不就去營裏了嗎?何必還要大老遠的跑一趟?”王懷慶說了一句客套話,然後連忙招手請於繼芳落座下來。
“雖說下午大人會去營裏開會,但卑職還是希望能先行知道大人您下一步的打算?”於繼芳追隨王懷慶已有多年,談正事時他從來不拐彎抹角。
“下一步打算嘛,當然是要派人去下麵各縣傳達通知,三日後京城才會派來正式的官文儀仗,到時候再去灤州走馬上任嗎?怎麽,這等小事還用得著陽武你來掛記嗎?”王懷慶眯著眼睛笑著說道,說話的語氣就好像是在開玩笑似的。
“大人,你若是還要等到三天之後才去走馬上任,隻怕到時候可就不容易了。”於繼芳語重心長的說道。
“哦?你這話是什麽意思?”王懷慶微微擰起眉頭,疑惑不解的問道。
“您要知道,灤州可是還有一個袁肅在的,他不僅是大總統的侄子,手裏有兵有槍,若是讓他早先做好了準備,到時候灤州城的大門可不好進呢。”於繼芳連忙說道。
“原來你說的是這件事,陽武啊,不是我說你,你向來是一個聰明人,難道今天早上發到營裏去的電報你隻看了一半?”王懷慶笑著說道。
“卑職自然是一字不落的全看過了。”
“大總統在電報裏再三叮囑,就是要讓老夫好好看住袁肅這小子,不要讓他再折騰出什麽事故來。還說今後通永鎮整編,將袁肅手裏的那兩個營都納入通永鎮麾下,說白了今後他就是給我打下手的,難不成他還敢反了天?”王懷慶頗有得意之色的說道。
“話雖如此說,可一來袁肅畢竟是大總統的侄子,二來請王大人試想,若袁肅真是一個安分的角色,又豈能策動駐紮在灤州的新軍脫離二十鎮?不瞞王大人說,卑職早先就托人打聽過袁肅在灤州的作為,先是辦民防,後又結交洋人,私底下還購置大批軍火,這年輕人可絕不是省油的燈啊。”於繼芳擲地有聲的說道。
這些話王懷慶早先就聽說過不止一次,若是從別人口中說出,他隻當是廢話、囉嗦,可現在說這話的人是於繼芳,不得不讓自己深思這件事的輕重。
他雖然是一個記仇的人,之前讓袁肅擺了自己兩道,心裏當然不痛快。
可不管怎麽說,對方都是袁大總統的侄子,而且在今天的電報裏袁大總統是親自叮囑要好好“看住”袁肅。細想一下,這“看住”一詞可是能有很多解釋的。
單從軍力來說,他手底下兩、三千號人確實要比袁肅多得多,可問題是自己敢帶兵去跟袁肅硬碰硬嗎?軍力是他唯一的優勢,而這唯一的優勢偏偏又派不上用場,如此來看這還真是一樁麻煩的事。
第25章,幾番折騰
“唉,說到底,老夫也不願意跟這小子有任何瓜葛,如今得了按察使的頭銜,顧好自個兒這一塊就足矣。反正這通永鎮原本就沒有包含灤州,按察使的治所放在哪裏都一樣。到時候我就去一封電報給袁肅,給他一個番號,愛怎麽折騰隨他自己去。”一念及此,他帶著幾分無奈口吻的說道。
記仇可以記,但報仇總得看仇人是誰!自己一把年紀了,沒必要跟年輕人計較。
“我的大人,瞧您這話說的,灤州、昌黎、唐海、樂亭四地,獨灤州有火車站,電報裏都寫明了三天之後官文儀仗會送到灤州,這意思就是讓大人您把治所按在灤州去。您倒好,現在知道了袁肅不是一個善茬,索性不去理會他了。在公而言,這豈不是辜負了大總統的一番信任?在私而言,灤州如此油肥之地,大人竟舍而不取?”於繼芳加重語氣說道。
“那你說說,老夫該如何是好?這袁肅不是省油的燈,動有動不得,不動有壓不住,何必還要自取麻煩?大總統隻吩咐老夫看住這小子,無非有什麽動靜向上麵匯報就是。”王懷慶不耐煩的說道。
“正因為如此,所以卑職才特意趕來見大人。”
“莫不是陽武你有主意?”王懷慶眯著眼睛問道。
“若在下沒主意,又豈敢來見大人您呢?雖然大人動不了袁肅,但常言道虎斷其爪不如狗,龍失其鱗不如蛇。動不了袁肅大可動其麾下,隻要沒兵沒槍,諒他也不敢亂來。”於繼芳煞有其事的說道。
“你且細細說來。”王懷慶頓時覺得於繼芳的話頗有道理,重新打起精神來,認真的向於繼芳請教道。
“當務之急,王大人應該立刻點起兵馬趕往灤州,趁著袁肅還未有任何準備之前,先將灤州掌控在手裏。之後再以整頓通永鎮軍務為由,刻意將袁肅麾下兩個營的兵力調出灤州,分拆編入巡防營各部。至此袁肅在灤州已無任何兵力,王大人大可隨意委派一個閑職,置其於左右監控之下。如此,此事可定。”於繼芳不疾不徐的說出了自己的計謀。
“雖說袁肅尚無任何準備,可我等這樣帶兵前去,倘若袁肅起兵來拒,又該如何是好?要知道這小子是有恃無恐,他敢對我開槍,我卻不敢對他下手呀。”王懷慶擔憂的說道。
“大人不必有過多擔心,卑職料定袁肅絕不敢亂來,之前他擅自策動新軍脫離二十鎮,這件事已經讓大總統動怒過了。這次王大人是奉命前去接管灤州,他若還敢真刀真槍的來拒,那豈不是引火燒身、自討苦吃?袁肅不反抗就罷了,一旦反抗那是正中下懷,不僅大總統會治他的罪,王大人您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強行收編了他的手下。”於繼芳輕笑著說道,顯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此言甚是,甚是啊。好,老夫這就去集合隊伍。”王懷慶立刻說道。
“早該如此了。”於繼芳附和著說道。
陳文年迴到灤州是四月四日中午,當他將張鎮芳的話轉告給袁肅,又取出省府批擬的一應官牘文書之後,袁肅心頭總算是舒了一口氣,這件事十之八九算是熬過來了。
當天,袁肅在標部大院召開一次會議,決定著手開始布置治安團在灤州的相關公務,其中首要之事就是要把治安團的名號盡快打出去,好讓灤州上下都知道治安團的合法身份。會議一直開到傍晚,林林總總計劃好了所有事項,包括治安團正式編製、軍服旗幟的更改、大大小小的細則總則等等。同時也確定第二天在灤州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開消息。
然而才睡了一個晚上的安穩覺,次日一早從保定發來的另外一封電報再次讓治安團陷入緊張的氣氛之中。這封電報自然是直隸總督府發過來的,而內容就是轉達北京方麵最新的命令,從即日開始灤州治安團的番號歸轄於通永按察使麾下,新任通永按察使王懷慶將於四月八日到灤州接管軍務。
在這封電報裏,張鎮芳也提到了袁世凱的用意,對此他沒有任何異議,隻是叮囑袁肅今後好好跟著王懷慶學習曆練,打理好灤州防務工作,切莫再惹袁大總統生氣。
顯而易見,張鎮芳根本不清楚王懷慶是什麽人物,僅僅覺得北京方麵這樣的安排,已經算得上是息事寧人,理所當然就這麽決定下來。
可是袁肅在看完電報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件事還沒有完,很快必然還會鬧出另外一場波瀾。他知道這將會是決定自己命運轉折的事件,如若處理的不好,隻怕今後再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之前袁世凱好歹隻是勒令他返迴北京,這說明袁世凱還認自己這個侄子,再不濟去北京還能另有出路。可現在不同了,再要是惹惱了袁世凱,他這個大總統侄子的身份肯定保不住,別說在北京謀一份閑差,十之八九得在大牢裏過下半輩子了。
有那麽一刻他情不自禁的發出感慨,自己隻不過想混一個地方掌權者,不至於受人擺布而已,犯得著這麽困難嗎?大革命之後軍閥遍地皆是,中央政府不去處理這些懷有異心的人,何必要拿自己過不去!
不過等情緒冷靜下來之後,他漸漸恍然過來,一切都在於自己背負的身份——袁世凱的侄子。可以說他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裏,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見習軍官,一躍成為灤州軍政要人,正是仰賴了背負的這個身份。而世上絕沒有什麽一帆風順的好事,有順利的時候,自然也會有困難的時候。
想清楚了這一點,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一些改變了!
將電報信手擱在了桌案上之後,袁肅讓杜預去後勤處領一匹軍馬過來,隨後獨自一人騎著馬離開了標部大院。
沒過多久,陳文年、趙山河從通訊處聽說了這個消息,二人意識到情況不對,匆匆忙忙跑到營樓去找袁肅,一打聽才知道袁肅獨自一人騎馬出去了,也不知道是去哪裏。二人著急不已,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袁肅居然一句話都不交代便不見人影了。
到中午過後的時候,標部大院門口來了一人一騎,說是有要緊事要見袁肅。一番通報之後,原來來者真是高順。
陳文年親自來到門口接見了高順,雖然他對高順並不熟悉,彼此也沒有什麽交往,不過這段時間也聽說了此人在督練公所任職,而且還是灤州本地小有名氣的進步青年。在這個時候說有要緊事,那肯定不會是小事。
見麵之後,高順很客氣的向陳文年行了一個拱手禮,問道:“袁大人可有在?恰才我先去了南郊找袁大人,不料袁大人並不在督練公所。實在是有要緊事,還請陳大人代為通達。”
陳文年歎了一口氣,鬱悶的說道:“何止你要找袁大人,我們也都要去找他。誰料一大早他獨自出去了,臨走時什麽都沒有交代,著實讓人著急。”
第26章,拚上一把
高順原本凝重的臉色加深了幾分,默然片刻後,他壓低聲音對陳文年說道:“還請陳大人借一步說話。”
於是陳文年將高順請到營樓第一層的茶水室,下意識的屏退了左右,然後問道:“高兄究竟有什麽要緊事,竟需要如此神神秘秘?”
高順表情顯得很認真,語氣一絲不苟的說道:“昌黎縣山海布莊的趙掌櫃今日來我家的棉紡廠接納一筆成衣訂單,閑聊時他告訴我前通永鎮總兵王懷慶今日一早剛剛被擢升為通永按察使,這本不是什麽要緊事,但不知為何,晌午時王懷慶突然在縣城裏下令集合兵馬,傳說是要向灤州過來。”
陳文年眼神一冷,臉色瞬間繃緊了起來,他當然知道這個消息不會有假,卻萬萬沒料到王懷慶居然這麽著急。
高順等了一會兒,見陳文年沒有說話,而且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於是進一步問道:“陳大人,究竟發生什麽事了?”
陳文年歎了一口氣,把今早治安團收到的電報告訴了高順。
聽完陳文年的話後,高順也微微皺起了眉頭,雖然他本身對灤州軍政之事並不感興趣,但這些年與昌黎縣生意來往,時常聽說王懷慶是一個貪婪成性的人,若是讓王懷慶接管了灤州,今後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這事可真是麻煩了,袁大人此刻又不在,治安團無人主持大局,隻怕王懷慶帶隊趕到時也隻能聽之任之了。”高順無奈的說道。
“昌黎到此應有五、六個鍾頭的路程吧?”陳文年深沉的問道。
“差不多。趙掌櫃出城的時候,昌黎的巡防營還在整隊當中,他因為擔心要出什麽事,怕到時候灤州這邊會封城,所以是快馬趕過來處理訂單。料想傍晚時王懷慶就會抵達灤州。”高順迴答著說道。
“唉……現在隻能等袁大人迴來了,走一步算一步吧。”陳文年搖著頭說道。
對於陳文年來說,他現在確實無計可施,自己並不了解王懷慶是什麽人。之前還曾幻想治安團隻是名義上編入王懷慶麾下,不過現在聽了高順帶來的消息,他立刻意識到王懷慶是當真要把灤州據為己有了。
高順在治安團略作了一盞茶的功夫,隨後便告辭離去,他隻不過是一個外人,繼續留在這裏也不見得有什麽幫助。陳文年沒有多留,派人將高順送到大門外。
到了下午三點鍾時,袁肅總算返迴標部大院,不僅他胯下的軍馬一身汗濕,就連他本人同樣是滿頭大汗的樣子。大院門口值勤的士兵連忙跑去通報,陳文年、趙山河以及後來聞訊趕迴標部的郭文遠等人急急忙忙來到馬棚迎接袁肅。
袁肅剛下馬,一眾人立刻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一直說個不停。
“都什麽時候了,袁大人你還有心思外出?”
“是啊,袁大人你剛才究竟去哪裏了?”
“出大事了,王懷慶已經集合人馬來接管咱們灤州了。”
聽到最後一句話時,袁肅的表情方才有了輕微變化,然而他非但沒有著急,反而露出了一絲冷笑:“是嗎?這廝竟著急到如此地步?”
陳文年忍不住說道:“袁大人,你現在還笑的出來,倒是趕緊想一個辦法呀。”
袁肅緩緩吸了一口氣,臉色恢複正經,語氣有力的說道:“眼下我有一件事需要諸位幫忙,隻是這件事並不容易。我不會強迫大家一定要幫我,不過我等磕磕碰碰熬到今天,離成功就隻差一步,所以我希望諸位還是能拚上這一把。”
眾人聽完袁肅的這番話,又看到袁肅一副嚴肅正經的表情,一個個都扣緊了心弦。
一陣短暫的沉默之後,陳文年下意識向前邁了一步,壓低聲音問道:“袁大人,你該不會……是要跟王懷慶拚了吧?”
不管怎麽說,現在選擇跟王懷慶硬碰硬是絕對不理智的決定,豈不說王懷慶人馬眾多,硬拚時根本占卜得半點便宜,再者就算僥幸擊退了王懷慶,這件事又該如何向上麵交代?前陣子因為與洋人有來往,已經讓大總統動火不已,這件事還未平息卻又鬧出更大的事來,隻怕到最後可不是卷鋪蓋走人那麽簡單,弄不好可是要論罪的。
袁肅氣定神閑,不疾不徐的說道:“諸位放心,我不會讓你們為難,都隨我到營樓再議。”
眾人半信半疑,每個人心思不定,隻好跟著袁肅向營樓走去。
天色漸暗,灤州城外東北方向忽然出現了一支三、五十人的騎兵隊伍,一個個身穿著嶄新的軍裝,然而許多人的腦袋後麵還留著一條辮子,正沿著官道小跑而來。
附近村鎮的百姓們紛紛湊到官道兩旁張望,又是指點、又是議論,誰都不清楚這些當兵的究竟是什麽來路。沒過多久,在騎兵隊伍後麵隔了幾百米遠的地方,再次出現另外一大隊人馬,這次可不止是三、五十人,沿著官道向著隊伍後麵望去,少數也有七、八百之多人,多數是徒步行走的士兵。
那些還在圍觀的老百姓們頓時有了慌張的跡象,若隻是幾十人的騎兵倒沒什麽,現在一下子來了這多人馬,隻怕今晚灤州是要出大事了。
通永鎮巡防營久不操練,平日裏軍紀又十分渙散,這七、八百人的隊伍走在官道上毫無隊列可言,或三五一群邊走邊聊,或左右搭肩一步一埃。不少士兵走的熱了,竟自顧自敞開衣襟,還有人將外套用步槍挑著扛在肩膀上。整個場麵一點沒有軍隊行軍的樣子,相反倒活像是一支大敗而退的潰軍。
不等這支部隊靠近灤州城郊,早有好事者跑進城內大聲宣揚,隻片刻的時間就傳到了灤州政府這邊。王磷同趕緊又派人去火車站治安團司令部,把消息通知給袁肅,隨後按照袁肅下午時候的吩咐,帶著一眾政府官員來到谘議局大樓,與灤州眾豪紳們會在一處。
王懷慶此番帶領了三個營的兵力來到灤州,對外號稱是一千兩百人,實際上各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額,總計不過八百多人馬。雖然他很清楚袁肅手下也有三、四百號人馬,但一來想必袁肅沒有任何準備,自己的兵力兩倍於對方足以應付局勢,二來更是料定袁肅不敢輕舉妄動,這番前來是十拿九穩。
此刻,王懷慶正坐在自己專用的八抬大轎裏,一邊捧著紫砂茶壺咀著茶,一邊心曠神怡的看著天邊夕陽。一名騎著軍馬的管帶軍官從前方奔至八抬大轎側麵,躬著身子向轎子裏麵稟道:“大人,已經到灤州城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