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功沒有理會王隊正的話,反問道:“你剛才說一營那邊在傳言什麽?說咱們七十九標今後不會再離開灤州?”
王隊正怔了怔,趕緊說道:“這隻是卑職聽說的,也不知道是誰造的謠言。”
張建功冷冷的說道:“哼,我看這姓袁當真是膽大包天了,這擺明了是要造反!咱們二十鎮的老家還在關外,他竟敢口出狂言說七十九標不會再離開灤州,這是什麽意思?你們說說,這他奶奶的是什麽意思?”
最後的問話正是衝著周圍這一眾親信心腹們而言,他在暗示自己的手下,在這個時候隻有大家團結一致來折騰這件事,才能製造出更大的波瀾來。
除了王隊正之外,其他所有軍官都會意過來,連忙滿口附和起來:
“沒錯,這姓袁的就是要造反,他想讓咱們七十九標跟二十鎮分道揚鑣。”
“這可是彌天大罪,仗著自己有關係不顧王法、不顧軍法,天理不容呀!”
“可不是,說不定姓袁的還有更見不得人的陰謀,總之一定要上報到總鎮去。”
“沒錯,這件事一定要認真處理!”張建功心血上頭,煞有其事的大聲說道,“一個外人,竟敢打咱們七十九標的主意,簡直是癡心妄想,老子一定要讓他知道後果!”
隻不過雖然找到可以利用的借口,可張建功依然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他現在醉意依舊,除了數不盡的憤怒根本沒辦法理清楚頭緒。之後他又發瘋似的對袁肅痛罵了一陣,忽然疲意湧上,漸漸沒了氣力,一下子又倒坐在座椅上隻顧著喘氣。
眾人略等了一會兒,隨即在副官的招唿下架起張建功出了標部營樓,送迴到宿舍去安頓下來。有人掏出懷表看了一下時間,此刻已經快到午夜十二點,大家在外麵吃喝了一整天,一個個也都疲倦不已,相互寒暄了幾句話便返迴各自宿舍去了。
王隊正迴到宿舍之後,雖然倦意十足,一時卻沒有急著休息。
他腦袋裏不停的思索著剛才在標部營樓的事情,可想而知張建功是下定決心要對付袁肅,就自己而言隻是七十九標一個不足為道的小角色,關鍵不是站在誰的立場上,而是確保自己能從中獲得利益。當然,若是退而求其次的話,最起碼也不要惹禍上身才是。
目前看來,盡管他是站在張建功一邊,可很明顯論優勢袁肅要遠遠超過張建功。自己並非沒想過投靠袁肅,不管袁肅在籌備什麽樣的計劃,單單袁世凱侄子的身份就意味著要比張建功這個代理標統更有前途。
隻是從這段時間袁肅刻意結交和拉攏的人群來看,顯然對方根本看不上像自己這一類的小角色。想來是因為幾個月前去安山鎮張府征收保境軍資時,自己手腳不幹淨而在袁肅眼裏留下了壞印象。
然而,他可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感到懊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今這亂世當道還能容下多少正人君子?既然姓袁的自視清高,那自己就挑明了要當一個小人。
一念及此,他在心裏暗暗下定決心,最近幾日必然要好好走動走動才是。
第95章,學堂籌備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灤州一直彌漫在“民主共和”的濃厚氣氛之中。
隨著灤州谘議局正式成立,以及王磷同在谘議局成立典禮上發出共和政府的消息,城內城外一時間都在圍繞著諸如此類的話題談論著。
雖然對於老百姓們來說,還是像以往的老樣子過日子:年輕人們不管懂還是不懂,都跟著一起湊熱鬧,人雲亦雲的慶祝推翻帝製;滿清遺老們則依舊整日以淚洗麵,沒皇上就沒了主心骨似的;小商小販和普通農民們卻管不了那麽多,時時刻刻都在計算著日子該怎麽過。
不過無論如何,這個時代終歸還是有了變化。
大街小巷懸掛起各式各樣的五色共和旗,路上的行人要麽是光頭、要麽是陰陽頭,街頭牆壁上到處張貼著大字報和革命口號,隻是已經沒有多少人會去駐足觀看了。
民兵督練公所一如既往的進行訓練,盡管訓練內容漸漸的已經顯出了枯燥,但是訓練營中的民兵們每天依然保持著十足的幹勁。不僅因為有一套獎賞係統再激勵著他們,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熟悉了這裏的生活。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士兵在接連獲得獎賞後,漸漸養成了一種榮譽感,他們不僅渴望著繼續得將,同時還希望得到教官和袁總督的讚賞、認可。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苗頭,因為如今中國軍隊幾乎已經很少再有榮譽感一說了。
袁肅在意識到訓練營中有這樣一批難能可貴的民兵後,每天投入到訓練營的時間愈發增加,他希望能將這種榮譽感擴大規模,直至達到所有士兵都能養成這種心態。為此,他除了每天早上堅持帶隊晨跑之外,也經常親自組織常規訓練,把前世一些先進的訓練技巧當著民兵的麵進行親身示範。
好幾晚上他甚至沒有返迴標部大院的宿舍,直接留在督練公所這邊過夜。
正因為袁肅與民兵們走得越來越近,這些民兵對袁肅的感情也越來越深。畢竟這個時代像袁肅這樣正派的官僚實在太少,袁肅的出現很容易的便造成了一種反差的效果。再者這些民兵大部分是沒有文化的樸實人,誰對他們好,他們便會信服這個人。
直至今日,督練公所的訓練已經讓民兵們打下一定基礎,袁肅的重心不再隻是放在督練公所這邊。在他的計劃之中,民兵隻是後備的兵力資源,自己白手起家的本錢依然是七十九標。他不可能隻顧著培養民兵而忽視七十九標,如果七十九標還是老樣子毫無作為,隻怕到時候戰鬥力還不如民兵。
不過袁肅同樣很清楚,鍛煉七十九標要一步一步的來,一方麵是畢竟他不是七十九標的標統,另外一方麵則是七十九標經年累月的慵懶之態,可不是說改就能改過來的。
從正月初十開始,袁肅重新規劃了督練公所晨跑的路線,民兵晨跑的路程每天都在增加,之前的舊路線顯然已經達不到標準。他故意製訂了三條路線,今後每天輪換著來執行,這三條路線分別會經過七十九標標部大院、小坎村和鳴嘡鎮。他的用意很簡單,就是要讓七十九標的士兵們看看民兵訓練的勤快。
盡管他不確定七十九標的士兵會有多少人能受到影響,但之後自己會在七十九標內部散布一些言論,故意挑起七十九標與民兵的竟比。等到時機成熟時,他便有借口製訂七十九標的日常訓練計劃,也有理由號召士兵們參與這個計劃。
到了正月十二日這天,袁肅剛剛帶領民兵晨跑來到鳴嘡鎮,稍做休息之後正準備返迴城內,就在這時卻十分湊巧的遇到騎馬而來的何其鞏。見麵之後才知道,何其鞏本來打算進城去找袁肅,議定明日中午在標部大院開班授課。
之前的七、八天時間裏,何其鞏一邊照顧著第二營的營務,一邊勞神費力的準備隨營學堂的招生和備課工作。自從袁肅表示將隨營學堂的事情全權交給何其鞏來負責之後,何其鞏一點也不跟袁肅客氣,但凡是相關的事務一律不去請示袁肅,直接由自己裁定執行。以至於袁肅最近幾天幾乎弄不清楚這件事的進展。
今日聽到何其鞏的通知,多多少少讓袁肅有幾分唐突,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準備過似的,居然一下子就要正式開班授課了!
唐突歸唐突,但這終歸是一件好事,袁肅隨即簡單詢問了一些細節問題,關於隨營學堂會安排那些軍官入班學習,以及教學所需的工具是否夠用等等。
按照何其鞏的安排,隨營學堂分兩個班,一個是基礎班,專門為沒有文化基礎的學員教授一些發音識字的啟蒙教育;另外一個是深造班,讓一些能偶讀書識字的學員進行更深入的擴展學習,當然即便是擴展學習也都是與軍事相關內容,比如數學、地理之類的知識。
袁肅是很滿意這樣的安排,他恨不得能多找一些像何其鞏這樣的知識分子,好好的給軍官們補習一些知識。
他記得曾經讀過一則關於軍閥混戰時期的軼聞,一位將軍在圍攻一座縣城時屢攻不下,詢問周圍參謀官們的意見,其中一名參謀官異想天開的說挖掘附近的河流去淹襲縣城。其他參謀官聽完之後都十分讚成這個計策,可是隨軍的外籍顧問在聽完翻譯之後,卻忍不住冷笑起來。將軍詢問外籍顧問為何冷笑,外籍顧問隻迴答了一句話:“挖掘河流隻會淹沒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在河流的下遊。”
盡管這件軼聞是否屬實尚且未知,但在他心中卻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普通軍官沒有文化還能湊合,若高級軍官連一些基本常識都不懂,那該是多麽可怕的事情?
關於學員招募的事情,早在春節剛過的時候何其鞏就已經把消息散布了出去。
隨著這個消息一起發出去的,自然是關於參加隨營學堂培訓之後利於晉升的傳言。
在這種極具誘惑力的號召之下,響應隨營學堂者多不勝數,不光是標部的軍官,第一營和第二營的軍官同樣有不少人爭搶著報名。
為了不影響日常軍務的管理,何其鞏每天隻會講授四節課程,基礎班和深造班各兩節。課程結束之後,所有學員軍官們立刻返迴崗位,至於鞏固溫習則利用其他的業餘時間來進行。
截至到今天,標部有七名軍官報名參加隨營學堂,其中還包括郭文遠、葛金章、孫靜等人,不過第三營的軍官倒是隻有兩名排長。一營、二營方麵一共有六名軍官,畢竟一營、二營現在缺少軍官,之前大部分軍官因為參與起義而被臨時拘禁,現如今則留在標部當值。
在袁肅的鼓勵之下,杜預和孫連仲二人也都列入學員名單之中。
隨營學堂的教學設施方麵,何其鞏同樣全部準備妥當,他的辦事原則很簡單,盡量用現成的東西,從教室的布置到鉛筆紙本等等,幾乎沒有花多少錢。反正在袁肅的印象之中,何其鞏是沒有找他支要過任何費用。
袁肅倒是從何其鞏那裏借看了一下課本資料,不管是何其鞏自己用的,還是為學員們準備的,一律全部是手抄本。看到這裏時,他不由的更加佩服何其鞏,抄錄這多的課本資料那可不是區區費力費時那麽簡單,千篇一律的複寫可是十分枯燥的事情。
當他毫無掩飾內心情愫的向何其鞏表達感謝時,何其鞏卻是顯得很輕鬆,淡然自若的笑著迴答道:“這些都是小事,我隻當用來練字就打發過去了。”
第96章,保定催電
正月十五對於袁肅來說是一個繁忙的日子,以至於早上都沒能來得及去督練公所帶隊晨跑。傳統意義上元宵節這天是整個春節的最後一天,原本意味著一切都該迴歸正軌,可正是因為一切迴歸了正軌,許多之前被耽擱的事情一下子集中撲麵而來。
盡管同樣是傳統佳節,不過袁肅沒有打算再讓士兵們過元宵節,在他看來節日其實也是一種消磨意誌的因素,過一個春節可以算是尊重傳統,而其他節日能省則省。
早晨洗漱完畢推門而出,正準備去後勤處領馬前往督練公所的時候,杜預卻迎麵小跑而來,將一封剛剛收到的電報送到了袁肅手裏。春節前夕標部總算配備了一套新的通訊設備,總算解決了長達兩個月之久的通訊障礙。
此時天色才蒙蒙發亮,連霜霧都還沒有散去,很顯然這封電報肯定不是即時發送的電報,最有可能是昨晚發送出來,卻因為線路中轉而延時到現在。這個鍾點的光景,郵電局都還沒開門營業,誰會那麽有精神起來這麽早發電報呢?
袁肅先看了一眼電文的封皮,上麵歪歪扭扭寫著一些字,他忍不住笑了起來,對站在自己麵前的杜預問道:“上麵字是你寫的?”
杜預不好意思的搔了搔頭,打哈哈的說道:“是,是卑職寫的,本來是通訊處李大人來寫的,不過卑職想多利用一些業餘時間鞏固學到的東西,所以讓李大人交給卑職來寫。寫的不好,還請袁大人見諒。”
袁肅臉上的笑容透露出欣慰,他點著頭說道:“字是不好,但是你有這樣的上進心卻是非常好。無妨,以後多寫多練,肯定能像何克之一樣寫一手好字。”
他說完之後,仔細辨認了一下封皮上東倒西歪的字,倒是能看出電報是從保定發來的,發報時間果然是昨天傍晚七點鍾。
在沒閱讀電文正文之前,他倒是希望這封電報是張涵玲發給自己的,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張涵玲的電報可比從保定任何一個方麵發來的電報都好。可是在打開電報閱讀了一遍之後,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弱下來,甚至還微微皺起了眉頭。
杜預看到袁肅臉色明顯的變化,小心翼翼的試問道:“袁大人,發生什麽事了?”
這份電報是陸軍預備大學堂發來的通知,二月下旬的時候陸軍預備大學堂正式接到袁世凱的命令,由保定遷移到北京辦學。目前學堂方麵正在陸續搬離,一部分設施和學員早已經轉到北京去了,預計在今年年中之前會完成所有搬遷工作。
總務處再次催促所有在外見習的學員軍官盡快返迴學堂,一方麵是為了讓學員們處理學堂搬遷過程中的繁瑣事務,比如私人物件,又比如課程科目的變動等等;另外一方麵是春季的畢業考核馬上就要開始,第一部分考核定在三月底,另外的考核則另行通知。
袁肅留意到電報的落款並不是署名學堂的教育機構,而是教練所總辦胡龍驤,也就是說電報是胡龍驤以私人名義發來的。胡龍驤是軍谘府軍官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前身)第一期畢業生,如今在參謀本部第三局任職,同時兼任陸軍預備大學堂教練所總辦。
袁肅並不是很了解這位學長的情況,不過能特意在元宵節前一天發來這封電報,可見對方算得上是一個有心人。
他在電文內容裏麵還留意到一些一筆帶過的信息,胡龍驤提及北京方麵仍然關注這件事,雖然沒有說是“北京哪個方麵”以及“關注什麽事”,但顯而易見是在暗示袁世凱很重視自己這個侄子是否返校。
他暫時並不能確定這是胡龍驤一家之言又或者是屬實。要說是真的話,可清廷剛剛解散,國內上上下下還有那麽多大事要處理,袁世凱怎麽可能有心思顧及灤州這邊?要說是假的話,胡龍驤顯然也不敢拿這件事弄玄虛,而且還如此用心的在元宵節前一天發來電報。
不過不管是否屬實,他此時此刻仍然要考慮大學堂畢業考核的事情,這個問題自己之前已經繁複思索過,畢竟在學堂裏學習了近三年時間,若是到最後得不到一個官方的憑證,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遺憾。
隻是話又說出來,他是不可能離開灤州返迴保定,依現在的情況來看,隻能先嚐試一下自己之前想到的辦法,看看能不能留在灤州參與部分考核的項目。
如今的時代可不像往後有那麽多條條款款,再者陸軍學堂本來就屬於特殊教育,他相信隻要通過一定的關係,以及拿出一些能夠說服人的真本事出來,還是有一定機會可以獲得破格的待遇。退一步說,就算終歸還是辦不成那也無妨,對他而言多了這個身份背景就多一份好處,少了這個身份背景無傷大雅。
考慮到這裏,袁肅沒有打算迴答杜預的話,隻是對其吩咐道:“你現在就去一趟南郊那邊,轉告郭伯濟我今日有事可能來不了,讓他自行帶隊操練即可。”
杜預有些奇怪,怎麽好端端的突然不去督練公所了,隻不過他沒有多問什麽,幹淨利落的點頭應了一聲之後,便匆匆的小跑離去。
袁肅先去食堂吃完早飯,接著迴到宿舍開始擬一份迴電。現在擺在他麵前的已經有一個現成的人際關係,隻要能拉攏此人,留在灤州遠程參加畢業考核的事情則很有可能辦成。這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今天收到的這封電報的作者胡龍驤。
這位胡總辦既然是一個有心人,那自然而然是因為很看重袁世凱侄子這個身份,最起碼也是不敢輕易得罪袁肅。
他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好言好語再加上明示暗示,說服胡龍驤為自己破例舉辦一次遠程的考核,哪怕胡龍驤實在沒有這個權力,那也可以通過對方去說服學堂總務處。
花了幾個鍾頭的時間琢磨迴電的措辭,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要表示對胡龍驤的感激之意,也要存有“袁世凱侄子”的威儀,同時還要充分說明無法脫身的理由以及對陸軍預備大學堂的珍視。總之一定要做到麵麵俱到、滴水不漏,隻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說服力。
到了晌午時,袁肅擠牙膏似的好不容易準備好了迴電,正要出門前往標部營樓通訊處把電文發出去,然而宿舍的房門卻在這個時候被人敲響了。
他一邊整理著電文手稿,一邊向門外問道:“什麽事?”
門外傳來聲音:“袁大人,大門口有人找,說是姓黃,從安山鎮來。”
袁肅微微怔了怔,難道是張府的黃管家?他隨即說道:“知道了,你先把人請到我的辦公室,我稍後就來。”
門外應了一聲,繼而腳步聲遠去了。
片刻過後,袁肅帶著手稿出了宿舍,猶豫了一陣之後決定還是先去辦公室,反正標部有了通訊設備之後一切都方便許多,並不急於一時。來到西營房的辦公室入口處,正好遇到值勤衛兵帶著來訪者過來,果然不出所料正是張府的黃管家。
他讓衛兵先返迴崗位,自己將黃管家迎入辦公室,笑著寒暄道:“黃三叔今日怎麽會有空進城來標部呢?”
黃管家嗬嗬笑著迴道:“此番前來,是奉了老爺之命特地拜訪袁公子。”
袁肅請黃管家落座,隨即親自倒了一杯熱茶遞了過去。黃管家趕緊起身雙手接過,既然張舉人認了袁肅為表侄子,在他這個當下人的麵前袁肅自然也是主子輩的人物。
“哦,是嗎?想來也是,正月裏竟忘記去表叔叔那裏拜年了,實在是罪過。”他煞有其事的歎了一口氣,表情有幾分凝重的說道。
正月之所以沒有去安山鎮拜年,一方麵是因為當時正忙著灤州谘議局和共和政府的事情,另外一方麵則考慮到張舉人前不久剛剛蒙喪,就怕有什麽傳統忌諱不方便走動。
“哪裏哪裏,袁公子這話說的太見外了。前陣子剛剛經曆黑白事,按照規矩也不應該有喜慶的活動,所以袁公子未去非但不算失禮,而且還正應了這其中的習俗。今日老爺讓小的前來拜會袁公子,也正是為了說這件事。”黃管家連忙說道。
“原來如此,其實我也是有此顧慮。唉,提及這件事實在是令人扼腕,隻可惜直至今日還未能將兇手緝拿歸案,實在是愧對表叔叔了。”袁肅搖頭歎息的說道。
“袁公子毋須這般自責,老爺也知道袁公子是盡心盡力了的。初一、初二那幾天,老爺本打算請公子到安山鎮吃一頓便飯,雖然因為守喪的緣故不能過節,但家常便飯總還是可以的。不過老爺聽說袁公子每天早上帶著民壯去晨跑訓練,知道袁公子這邊也很忙,怕是無暇來鎮子上,所以最終還是作罷了。”黃管家客氣的說道。
王隊正怔了怔,趕緊說道:“這隻是卑職聽說的,也不知道是誰造的謠言。”
張建功冷冷的說道:“哼,我看這姓袁當真是膽大包天了,這擺明了是要造反!咱們二十鎮的老家還在關外,他竟敢口出狂言說七十九標不會再離開灤州,這是什麽意思?你們說說,這他奶奶的是什麽意思?”
最後的問話正是衝著周圍這一眾親信心腹們而言,他在暗示自己的手下,在這個時候隻有大家團結一致來折騰這件事,才能製造出更大的波瀾來。
除了王隊正之外,其他所有軍官都會意過來,連忙滿口附和起來:
“沒錯,這姓袁的就是要造反,他想讓咱們七十九標跟二十鎮分道揚鑣。”
“這可是彌天大罪,仗著自己有關係不顧王法、不顧軍法,天理不容呀!”
“可不是,說不定姓袁的還有更見不得人的陰謀,總之一定要上報到總鎮去。”
“沒錯,這件事一定要認真處理!”張建功心血上頭,煞有其事的大聲說道,“一個外人,竟敢打咱們七十九標的主意,簡直是癡心妄想,老子一定要讓他知道後果!”
隻不過雖然找到可以利用的借口,可張建功依然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他現在醉意依舊,除了數不盡的憤怒根本沒辦法理清楚頭緒。之後他又發瘋似的對袁肅痛罵了一陣,忽然疲意湧上,漸漸沒了氣力,一下子又倒坐在座椅上隻顧著喘氣。
眾人略等了一會兒,隨即在副官的招唿下架起張建功出了標部營樓,送迴到宿舍去安頓下來。有人掏出懷表看了一下時間,此刻已經快到午夜十二點,大家在外麵吃喝了一整天,一個個也都疲倦不已,相互寒暄了幾句話便返迴各自宿舍去了。
王隊正迴到宿舍之後,雖然倦意十足,一時卻沒有急著休息。
他腦袋裏不停的思索著剛才在標部營樓的事情,可想而知張建功是下定決心要對付袁肅,就自己而言隻是七十九標一個不足為道的小角色,關鍵不是站在誰的立場上,而是確保自己能從中獲得利益。當然,若是退而求其次的話,最起碼也不要惹禍上身才是。
目前看來,盡管他是站在張建功一邊,可很明顯論優勢袁肅要遠遠超過張建功。自己並非沒想過投靠袁肅,不管袁肅在籌備什麽樣的計劃,單單袁世凱侄子的身份就意味著要比張建功這個代理標統更有前途。
隻是從這段時間袁肅刻意結交和拉攏的人群來看,顯然對方根本看不上像自己這一類的小角色。想來是因為幾個月前去安山鎮張府征收保境軍資時,自己手腳不幹淨而在袁肅眼裏留下了壞印象。
然而,他可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感到懊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今這亂世當道還能容下多少正人君子?既然姓袁的自視清高,那自己就挑明了要當一個小人。
一念及此,他在心裏暗暗下定決心,最近幾日必然要好好走動走動才是。
第95章,學堂籌備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灤州一直彌漫在“民主共和”的濃厚氣氛之中。
隨著灤州谘議局正式成立,以及王磷同在谘議局成立典禮上發出共和政府的消息,城內城外一時間都在圍繞著諸如此類的話題談論著。
雖然對於老百姓們來說,還是像以往的老樣子過日子:年輕人們不管懂還是不懂,都跟著一起湊熱鬧,人雲亦雲的慶祝推翻帝製;滿清遺老們則依舊整日以淚洗麵,沒皇上就沒了主心骨似的;小商小販和普通農民們卻管不了那麽多,時時刻刻都在計算著日子該怎麽過。
不過無論如何,這個時代終歸還是有了變化。
大街小巷懸掛起各式各樣的五色共和旗,路上的行人要麽是光頭、要麽是陰陽頭,街頭牆壁上到處張貼著大字報和革命口號,隻是已經沒有多少人會去駐足觀看了。
民兵督練公所一如既往的進行訓練,盡管訓練內容漸漸的已經顯出了枯燥,但是訓練營中的民兵們每天依然保持著十足的幹勁。不僅因為有一套獎賞係統再激勵著他們,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熟悉了這裏的生活。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士兵在接連獲得獎賞後,漸漸養成了一種榮譽感,他們不僅渴望著繼續得將,同時還希望得到教官和袁總督的讚賞、認可。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苗頭,因為如今中國軍隊幾乎已經很少再有榮譽感一說了。
袁肅在意識到訓練營中有這樣一批難能可貴的民兵後,每天投入到訓練營的時間愈發增加,他希望能將這種榮譽感擴大規模,直至達到所有士兵都能養成這種心態。為此,他除了每天早上堅持帶隊晨跑之外,也經常親自組織常規訓練,把前世一些先進的訓練技巧當著民兵的麵進行親身示範。
好幾晚上他甚至沒有返迴標部大院的宿舍,直接留在督練公所這邊過夜。
正因為袁肅與民兵們走得越來越近,這些民兵對袁肅的感情也越來越深。畢竟這個時代像袁肅這樣正派的官僚實在太少,袁肅的出現很容易的便造成了一種反差的效果。再者這些民兵大部分是沒有文化的樸實人,誰對他們好,他們便會信服這個人。
直至今日,督練公所的訓練已經讓民兵們打下一定基礎,袁肅的重心不再隻是放在督練公所這邊。在他的計劃之中,民兵隻是後備的兵力資源,自己白手起家的本錢依然是七十九標。他不可能隻顧著培養民兵而忽視七十九標,如果七十九標還是老樣子毫無作為,隻怕到時候戰鬥力還不如民兵。
不過袁肅同樣很清楚,鍛煉七十九標要一步一步的來,一方麵是畢竟他不是七十九標的標統,另外一方麵則是七十九標經年累月的慵懶之態,可不是說改就能改過來的。
從正月初十開始,袁肅重新規劃了督練公所晨跑的路線,民兵晨跑的路程每天都在增加,之前的舊路線顯然已經達不到標準。他故意製訂了三條路線,今後每天輪換著來執行,這三條路線分別會經過七十九標標部大院、小坎村和鳴嘡鎮。他的用意很簡單,就是要讓七十九標的士兵們看看民兵訓練的勤快。
盡管他不確定七十九標的士兵會有多少人能受到影響,但之後自己會在七十九標內部散布一些言論,故意挑起七十九標與民兵的竟比。等到時機成熟時,他便有借口製訂七十九標的日常訓練計劃,也有理由號召士兵們參與這個計劃。
到了正月十二日這天,袁肅剛剛帶領民兵晨跑來到鳴嘡鎮,稍做休息之後正準備返迴城內,就在這時卻十分湊巧的遇到騎馬而來的何其鞏。見麵之後才知道,何其鞏本來打算進城去找袁肅,議定明日中午在標部大院開班授課。
之前的七、八天時間裏,何其鞏一邊照顧著第二營的營務,一邊勞神費力的準備隨營學堂的招生和備課工作。自從袁肅表示將隨營學堂的事情全權交給何其鞏來負責之後,何其鞏一點也不跟袁肅客氣,但凡是相關的事務一律不去請示袁肅,直接由自己裁定執行。以至於袁肅最近幾天幾乎弄不清楚這件事的進展。
今日聽到何其鞏的通知,多多少少讓袁肅有幾分唐突,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準備過似的,居然一下子就要正式開班授課了!
唐突歸唐突,但這終歸是一件好事,袁肅隨即簡單詢問了一些細節問題,關於隨營學堂會安排那些軍官入班學習,以及教學所需的工具是否夠用等等。
按照何其鞏的安排,隨營學堂分兩個班,一個是基礎班,專門為沒有文化基礎的學員教授一些發音識字的啟蒙教育;另外一個是深造班,讓一些能偶讀書識字的學員進行更深入的擴展學習,當然即便是擴展學習也都是與軍事相關內容,比如數學、地理之類的知識。
袁肅是很滿意這樣的安排,他恨不得能多找一些像何其鞏這樣的知識分子,好好的給軍官們補習一些知識。
他記得曾經讀過一則關於軍閥混戰時期的軼聞,一位將軍在圍攻一座縣城時屢攻不下,詢問周圍參謀官們的意見,其中一名參謀官異想天開的說挖掘附近的河流去淹襲縣城。其他參謀官聽完之後都十分讚成這個計策,可是隨軍的外籍顧問在聽完翻譯之後,卻忍不住冷笑起來。將軍詢問外籍顧問為何冷笑,外籍顧問隻迴答了一句話:“挖掘河流隻會淹沒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在河流的下遊。”
盡管這件軼聞是否屬實尚且未知,但在他心中卻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普通軍官沒有文化還能湊合,若高級軍官連一些基本常識都不懂,那該是多麽可怕的事情?
關於學員招募的事情,早在春節剛過的時候何其鞏就已經把消息散布了出去。
隨著這個消息一起發出去的,自然是關於參加隨營學堂培訓之後利於晉升的傳言。
在這種極具誘惑力的號召之下,響應隨營學堂者多不勝數,不光是標部的軍官,第一營和第二營的軍官同樣有不少人爭搶著報名。
為了不影響日常軍務的管理,何其鞏每天隻會講授四節課程,基礎班和深造班各兩節。課程結束之後,所有學員軍官們立刻返迴崗位,至於鞏固溫習則利用其他的業餘時間來進行。
截至到今天,標部有七名軍官報名參加隨營學堂,其中還包括郭文遠、葛金章、孫靜等人,不過第三營的軍官倒是隻有兩名排長。一營、二營方麵一共有六名軍官,畢竟一營、二營現在缺少軍官,之前大部分軍官因為參與起義而被臨時拘禁,現如今則留在標部當值。
在袁肅的鼓勵之下,杜預和孫連仲二人也都列入學員名單之中。
隨營學堂的教學設施方麵,何其鞏同樣全部準備妥當,他的辦事原則很簡單,盡量用現成的東西,從教室的布置到鉛筆紙本等等,幾乎沒有花多少錢。反正在袁肅的印象之中,何其鞏是沒有找他支要過任何費用。
袁肅倒是從何其鞏那裏借看了一下課本資料,不管是何其鞏自己用的,還是為學員們準備的,一律全部是手抄本。看到這裏時,他不由的更加佩服何其鞏,抄錄這多的課本資料那可不是區區費力費時那麽簡單,千篇一律的複寫可是十分枯燥的事情。
當他毫無掩飾內心情愫的向何其鞏表達感謝時,何其鞏卻是顯得很輕鬆,淡然自若的笑著迴答道:“這些都是小事,我隻當用來練字就打發過去了。”
第96章,保定催電
正月十五對於袁肅來說是一個繁忙的日子,以至於早上都沒能來得及去督練公所帶隊晨跑。傳統意義上元宵節這天是整個春節的最後一天,原本意味著一切都該迴歸正軌,可正是因為一切迴歸了正軌,許多之前被耽擱的事情一下子集中撲麵而來。
盡管同樣是傳統佳節,不過袁肅沒有打算再讓士兵們過元宵節,在他看來節日其實也是一種消磨意誌的因素,過一個春節可以算是尊重傳統,而其他節日能省則省。
早晨洗漱完畢推門而出,正準備去後勤處領馬前往督練公所的時候,杜預卻迎麵小跑而來,將一封剛剛收到的電報送到了袁肅手裏。春節前夕標部總算配備了一套新的通訊設備,總算解決了長達兩個月之久的通訊障礙。
此時天色才蒙蒙發亮,連霜霧都還沒有散去,很顯然這封電報肯定不是即時發送的電報,最有可能是昨晚發送出來,卻因為線路中轉而延時到現在。這個鍾點的光景,郵電局都還沒開門營業,誰會那麽有精神起來這麽早發電報呢?
袁肅先看了一眼電文的封皮,上麵歪歪扭扭寫著一些字,他忍不住笑了起來,對站在自己麵前的杜預問道:“上麵字是你寫的?”
杜預不好意思的搔了搔頭,打哈哈的說道:“是,是卑職寫的,本來是通訊處李大人來寫的,不過卑職想多利用一些業餘時間鞏固學到的東西,所以讓李大人交給卑職來寫。寫的不好,還請袁大人見諒。”
袁肅臉上的笑容透露出欣慰,他點著頭說道:“字是不好,但是你有這樣的上進心卻是非常好。無妨,以後多寫多練,肯定能像何克之一樣寫一手好字。”
他說完之後,仔細辨認了一下封皮上東倒西歪的字,倒是能看出電報是從保定發來的,發報時間果然是昨天傍晚七點鍾。
在沒閱讀電文正文之前,他倒是希望這封電報是張涵玲發給自己的,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張涵玲的電報可比從保定任何一個方麵發來的電報都好。可是在打開電報閱讀了一遍之後,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弱下來,甚至還微微皺起了眉頭。
杜預看到袁肅臉色明顯的變化,小心翼翼的試問道:“袁大人,發生什麽事了?”
這份電報是陸軍預備大學堂發來的通知,二月下旬的時候陸軍預備大學堂正式接到袁世凱的命令,由保定遷移到北京辦學。目前學堂方麵正在陸續搬離,一部分設施和學員早已經轉到北京去了,預計在今年年中之前會完成所有搬遷工作。
總務處再次催促所有在外見習的學員軍官盡快返迴學堂,一方麵是為了讓學員們處理學堂搬遷過程中的繁瑣事務,比如私人物件,又比如課程科目的變動等等;另外一方麵是春季的畢業考核馬上就要開始,第一部分考核定在三月底,另外的考核則另行通知。
袁肅留意到電報的落款並不是署名學堂的教育機構,而是教練所總辦胡龍驤,也就是說電報是胡龍驤以私人名義發來的。胡龍驤是軍谘府軍官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前身)第一期畢業生,如今在參謀本部第三局任職,同時兼任陸軍預備大學堂教練所總辦。
袁肅並不是很了解這位學長的情況,不過能特意在元宵節前一天發來這封電報,可見對方算得上是一個有心人。
他在電文內容裏麵還留意到一些一筆帶過的信息,胡龍驤提及北京方麵仍然關注這件事,雖然沒有說是“北京哪個方麵”以及“關注什麽事”,但顯而易見是在暗示袁世凱很重視自己這個侄子是否返校。
他暫時並不能確定這是胡龍驤一家之言又或者是屬實。要說是真的話,可清廷剛剛解散,國內上上下下還有那麽多大事要處理,袁世凱怎麽可能有心思顧及灤州這邊?要說是假的話,胡龍驤顯然也不敢拿這件事弄玄虛,而且還如此用心的在元宵節前一天發來電報。
不過不管是否屬實,他此時此刻仍然要考慮大學堂畢業考核的事情,這個問題自己之前已經繁複思索過,畢竟在學堂裏學習了近三年時間,若是到最後得不到一個官方的憑證,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遺憾。
隻是話又說出來,他是不可能離開灤州返迴保定,依現在的情況來看,隻能先嚐試一下自己之前想到的辦法,看看能不能留在灤州參與部分考核的項目。
如今的時代可不像往後有那麽多條條款款,再者陸軍學堂本來就屬於特殊教育,他相信隻要通過一定的關係,以及拿出一些能夠說服人的真本事出來,還是有一定機會可以獲得破格的待遇。退一步說,就算終歸還是辦不成那也無妨,對他而言多了這個身份背景就多一份好處,少了這個身份背景無傷大雅。
考慮到這裏,袁肅沒有打算迴答杜預的話,隻是對其吩咐道:“你現在就去一趟南郊那邊,轉告郭伯濟我今日有事可能來不了,讓他自行帶隊操練即可。”
杜預有些奇怪,怎麽好端端的突然不去督練公所了,隻不過他沒有多問什麽,幹淨利落的點頭應了一聲之後,便匆匆的小跑離去。
袁肅先去食堂吃完早飯,接著迴到宿舍開始擬一份迴電。現在擺在他麵前的已經有一個現成的人際關係,隻要能拉攏此人,留在灤州遠程參加畢業考核的事情則很有可能辦成。這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今天收到的這封電報的作者胡龍驤。
這位胡總辦既然是一個有心人,那自然而然是因為很看重袁世凱侄子這個身份,最起碼也是不敢輕易得罪袁肅。
他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好言好語再加上明示暗示,說服胡龍驤為自己破例舉辦一次遠程的考核,哪怕胡龍驤實在沒有這個權力,那也可以通過對方去說服學堂總務處。
花了幾個鍾頭的時間琢磨迴電的措辭,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要表示對胡龍驤的感激之意,也要存有“袁世凱侄子”的威儀,同時還要充分說明無法脫身的理由以及對陸軍預備大學堂的珍視。總之一定要做到麵麵俱到、滴水不漏,隻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說服力。
到了晌午時,袁肅擠牙膏似的好不容易準備好了迴電,正要出門前往標部營樓通訊處把電文發出去,然而宿舍的房門卻在這個時候被人敲響了。
他一邊整理著電文手稿,一邊向門外問道:“什麽事?”
門外傳來聲音:“袁大人,大門口有人找,說是姓黃,從安山鎮來。”
袁肅微微怔了怔,難道是張府的黃管家?他隨即說道:“知道了,你先把人請到我的辦公室,我稍後就來。”
門外應了一聲,繼而腳步聲遠去了。
片刻過後,袁肅帶著手稿出了宿舍,猶豫了一陣之後決定還是先去辦公室,反正標部有了通訊設備之後一切都方便許多,並不急於一時。來到西營房的辦公室入口處,正好遇到值勤衛兵帶著來訪者過來,果然不出所料正是張府的黃管家。
他讓衛兵先返迴崗位,自己將黃管家迎入辦公室,笑著寒暄道:“黃三叔今日怎麽會有空進城來標部呢?”
黃管家嗬嗬笑著迴道:“此番前來,是奉了老爺之命特地拜訪袁公子。”
袁肅請黃管家落座,隨即親自倒了一杯熱茶遞了過去。黃管家趕緊起身雙手接過,既然張舉人認了袁肅為表侄子,在他這個當下人的麵前袁肅自然也是主子輩的人物。
“哦,是嗎?想來也是,正月裏竟忘記去表叔叔那裏拜年了,實在是罪過。”他煞有其事的歎了一口氣,表情有幾分凝重的說道。
正月之所以沒有去安山鎮拜年,一方麵是因為當時正忙著灤州谘議局和共和政府的事情,另外一方麵則考慮到張舉人前不久剛剛蒙喪,就怕有什麽傳統忌諱不方便走動。
“哪裏哪裏,袁公子這話說的太見外了。前陣子剛剛經曆黑白事,按照規矩也不應該有喜慶的活動,所以袁公子未去非但不算失禮,而且還正應了這其中的習俗。今日老爺讓小的前來拜會袁公子,也正是為了說這件事。”黃管家連忙說道。
“原來如此,其實我也是有此顧慮。唉,提及這件事實在是令人扼腕,隻可惜直至今日還未能將兇手緝拿歸案,實在是愧對表叔叔了。”袁肅搖頭歎息的說道。
“袁公子毋須這般自責,老爺也知道袁公子是盡心盡力了的。初一、初二那幾天,老爺本打算請公子到安山鎮吃一頓便飯,雖然因為守喪的緣故不能過節,但家常便飯總還是可以的。不過老爺聽說袁公子每天早上帶著民壯去晨跑訓練,知道袁公子這邊也很忙,怕是無暇來鎮子上,所以最終還是作罷了。”黃管家客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