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忙爬起身來,倉促披了一件外套就打開了房門,隻見站在門外的是孫連仲。
“孫排長?有什麽事?”
“袁大人,你果然還在睡覺,早上陳大人找你許久不見,所以陳大人隻好自己去見潘大人了。”孫連仲看著袁肅睡眼朦朧的樣子,哭笑不得的說道。
“哦?現在什麽鍾點了?”袁肅連忙問道,心中暗暗叫糟,這一覺睡的實在太過頭了。
“都已經中午了,不過袁大人毋須多慮,陳大人跟潘大人說您是到城外安撫一營、二營士兵去了。就在半個鍾點前陳大人和潘大人已經會商完了,所以才讓小的來找袁大人,把會商的結果告知袁大人。”孫連仲不慌不忙的說道。
“是嗎?都開完會了?行,你稍等一下,我先去洗漱一下。”袁肅快速的說完話,然後返迴宿舍簡單整理了一下儀容,又冷水清洗了一下臉頰,整個人總算精神了起來。
之後他與孫連仲離開了宿舍,前往軍官食堂吃飯,順便坐下來談一談今天早上陳文年與潘統製會商的結果。不過就在前往軍官食堂的路上,他赫然發現今天標部大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眼望去,許多七十八標和八十標的官兵正在捆紮行囊,北營區的那幾頂軍營帳篷也都拆除了,好幾處營房的士兵正在向外搬動,儼然就像是一副整裝出征的樣子。
看到這裏,袁肅心裏已經大致猜到今天早上陳文年與潘統製會商的結果,盡管這些正在收拾行李的士兵一個個態度散漫,但無論怎麽說他們總算是要離開標部大院。
來到軍官食堂,裏麵的人並不多,大部分軍官還在外麵指揮麾下做撤離前的準備。
袁肅和孫連仲領了午飯之後找了一個座位坐下來,他直接切入正題,問道:“今天早上就隻有陳大人一人去見潘大人嗎?”
孫連仲說道:“張大人、趙大人都去了,小人也去了。”
袁肅緩緩的點了點頭,心中暗道:看來還真是一次大會!
孫連仲快速的向嘴裏拔了幾口飯,然後接著說道:“袁大人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早上灤州可出了好些事故。陳大人還沒去見潘大人之前,灤州知州王磷同王大人倒是先來見了一趟陳大人,府衙今天清晨接到幾個大戶的報案,說他們在石門鎮的莊子淩晨時被人劫了,有人看見劫莊子的賊子穿著新軍軍服,還拿的都是長槍。”
灤州知州是從四品官員,論級別與袁肅這位協參領同級,因此盡管二十鎮統製潘矩楹尚在標部大院,知州也不敢輕易越級拜見,隻好先找到標部參謀陳文年。至於石門鎮遭劫的事情還真是讓人意外,若說是之前流竄在外的逃兵所為並非沒有這個可能,但這些逃兵膽子也太大了一些,明知道灤州城現在駐有這麽多軍隊,竟然還敢頂風作案!
“陳大人怎麽說?”默然過後,袁肅開口問道。
“正因為這件事,所以陳大人才找到張大人、趙大人還有小人立刻去見統製大人。統製聽說石門鎮的事情後,本打算派七十八標負責處理,但張大人卻說這件事發生在七十九標轄區,而且作案的也很有可能是七十九標逃兵,所以應當由七十九標負責。”孫連仲一邊抹著嘴巴上的飯粒,一邊快速的說道。
袁肅不清楚張建功為什麽要搶著擔待這份責任,但他肯定張建功絕對不是有責任心,十之八九隻是想在統製大人麵前表現一番。
“陳大人一開始沒表態,不過在張大人說完話之後,他立刻向潘大人呈遞了一份文件,說是關於召迴逃兵的通告,還有七十九標整頓的計劃。潘大人似乎心思沒有放在這件事上,他隻簡單過目了一遍,然後就批準了。”孫連仲又說道。
“是嗎?這倒不是壞事。不過,張大人之前沒有看過這份文件才是,他是什麽態度?”袁肅若有所思的問道。
“張大人什麽話沒說,好像算是默認了。嗬嗬,話說迴來,這次真是有感謝袁大人您的安排,小人已經被提拔為第一營第二隊隊正,今日下午就隨趙大人一起帶隊赴營。”孫連仲說到後半句話時,整個人變得由衷起來。
“你毋須謝我,我也隻是希望能人盡其才而已。你剛才說下午就帶隊赴營,這麽快?”袁肅客氣的迴了一句,隨後又轉而問道,在他看來現在標部這邊正需要人手,若趙山河、孫連仲帶著警衛隊赴營,日後連一個跑腿的人都找不到了。
“這是張大人的意思,他說七十九標要盡快恢複過來,所以整頓工作一定要從速從快。”孫連仲說道。
原來是張建功,這就不奇怪了!袁肅暗忖道。他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麽張建功之前沒反對陳文年提出的整頓計劃,看來張建功首要之事就是掌握灤州城中的大權。不僅如此,隻怕對方還會另有所圖。
“如此也好,盡快恢複七十九標秩序也能盡快讓灤州太平下來。”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
“不管如何,但凡日後袁大人有任何用得著的地方,隻要傳話小人,小人甘為前驅。”孫連仲認真的說道。
“言重了。”袁肅輕聲笑了笑。他倒是確實很看重孫連仲,不僅因為對方是日後的大人物,更重要的是自己現在身邊需要一些可以用的人。
他端起飯碗吃了幾口飯,繼而又想到標部大院裏的情況,就算陳文年早上跟潘矩楹說過關於撤走灤州城內多餘部隊的事,但這件事也不可能這麽快就決定下來。正所謂情深容易,尤其是第四十協那邊一直是一副雷打不動的樣子。
“對了,七十八標和八十標的人打算撤離嗎?這是怎麽迴事?”他再次向孫連仲問道。
“七十八標是打算返迴唐山了,畢竟總鎮那邊還有許多公務要處理,潘大人計劃今明兩日就隨七十八一起返迴。八十標第一營是接到通知調往東安各莊駐守,唉,四十協的那些人總算還是占了咱們灤州一席之地。”孫連仲歎了一口氣說道。
東安各莊是灤州城外北郊區的一處鄉鎮,也是遵化到灤州的必經之地。雖說算不上是富庶之地,但畢竟是灤州北邊的門戶,讓八十標派人駐守此處,日後灤州就不是七十九標單獨說的算了。不過,對於這件事所有人都早有覺悟,經過三天前發生的起義動亂,上麵不放心是很正常的,再者七十九標現在也缺乏足夠的軍官,必然需要另外的部隊分擔地區軍務。
就增派駐守灤州部隊的問題,前天開會的時候總鎮與四十協已經露出了火藥味,想必這幾天也都在為這件事爭執不休。不過現在看來,顯然是潘矩楹決定讓步了。
“這麽說,範大人不會在這裏多留了?”袁肅不慌不忙的說道。
“具體的情況小人說不準,今天早上陳大人也向潘大人強調過這個事情,潘大人說應該就在這幾天裏各路部隊都會陸續撤離。小人聽營裏麵的兄弟說,四十協的範大人同樣急著趕迴去,因為遵化那邊也有革命黨在活動,有不少八十標、八十一標的軍官都參與進去了。”孫連仲興致勃勃的說道,一旦聊到小道消息,總有一些軍營中人會很感興趣。
“是嗎,竟有此事?”袁肅頗有興致的說道。
他倒是記得曆史上灤州起義引起了直隸一帶不小波動,除了七十九標之外,二十鎮八十一標第三營管帶馮玉祥也密謀策劃起義。不過最終事敗被捕。看來遵化那邊所謂的革命黨活動,說的正是馮玉祥的事情吧。
不管遵化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這些都袁肅沒有太大關係,他現在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各路部隊退出灤州的問題。潘矩楹與範囯璋既然不在爭執派遣哪一支部隊留駐灤州,剩下的問題就簡單多了。至於巡防營那邊理應也不會有什麽差池,從昨天開始巡防營的人馬就在陸續撤離,隻怕會比四十協那邊更快撤出灤州。
這時,孫連仲已經吃完了自己的午餐,他用袖子抹了一下嘴巴,補充的說道:“對了袁大人,稍後你去一趟北營那邊,潘大人讓你下午去找他。”
袁肅揚了揚眉毛,問道:“潘大人有說是什麽事嗎?”
孫連仲搖了搖頭道:“小人可不知道。”
午飯過後,孫連仲要迴警衛隊收拾行囊,於是先告辭離去。臨別時袁肅倒是好言叮囑了孫連仲幾句,讓其在第一營盡忠職守、努力做事,還說七十九標正值重新整頓之際,日後必然有很多升職的機會。最後一句話自然是一種暗示,孫連仲不是蠢人,連連應諾了一番。
第26章,統製試探
袁肅掏出懷表看了一下時間,現在剛好過了十二點,他打算前往北營區去見潘矩楹。就在路過滿目瘡痍的標部舊營樓時,突然有人從一旁叫住了他:“袁大人。”
袁肅側目望去,隻見舊營樓偏門前站著一人,正是軍醫處的老軍醫。不等他應答,老軍醫緊接著又喊道:“袁大人,林大人醒了!”
聽到這句話,袁肅心頭大大的舒展了一口氣,他連忙快步走了上去,迫切的問道:“仁卿現在狀況如何?”
老軍醫微笑著說道:“袁大人勿慌,昨日城裏的西醫已經為林大人診斷過,用了一劑針藥,今日又掛了一個藥瓶,早些時候已經能吃東西了。”
袁肅感激的說道:“真是太好了,有勞先生照顧,我現在就去見一見他。”
他與老軍醫一起穿過偏門,來到軍醫處的小屋子,又快步繞到屋子後麵的小院子,這裏的醫療帳篷並沒有拆除,不過住在裏麵的傷員已經少了許多。掀開林伯深所在的帳篷,隻見對方正半坐著閉目養神,臉色仍然有些蒼白,身子倚靠在一床折疊起來的被褥上麵,帳篷頂上還懸掛著一個已經空了的藥瓶。
帳篷掀開的動靜讓林伯深蘇醒了過來,他立刻看到站在門外袁肅,虛弱的開口道:“梓鏡,你來了?”
袁肅走進帳篷,在林伯深麵前蹲了下來,關切的上下打量了一番,問道:“你現在感到怎麽樣?你可知道你已經昏迷兩天時間了!”
林伯深憔悴的歎了一口氣,說道:“今天早上醫生還說過,既然可以開始吃東西了,那就表示恢複的很好。梓鏡你毋須多慮,我這條命算是保住了。”
袁肅本來還想說一些謝謝的話,可是一想到那天晚上發生的事情,考慮到林伯深對革命的態度,一時間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隻能陷入一陣無奈的沉默。
略略頓了頓,林伯深彷佛看出了袁肅的心思,他緩緩的說道:“前幾日發生的事情,我今天早上已經聽說過了。事已至此,我還能說什麽呢?這個世道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袁肅深沉的說道:“仁卿,有些事必須一分為二的來看待,革命有它的正麵也有它的反麵,當然,最終還是事在人為。隻是……人心難測啊。”
林伯深似是而非的點了點頭,唏噓的說道:“是啊,很多事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哦,對了,潘大人會如何處置我?”
袁肅笑了笑道:“這方麵你不必擔心,你的事情我已經向上麵交代過了,是你救了我,上麵不會把算作會黨分子的。”
林伯深聽完袁肅的話,臉上沒有任何輕鬆的表情,相反一股憂愁愈發明顯。
袁肅心裏很清楚,以林伯深對革命的熱忱之心,卻遭受這樣的變故,實在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再沒有什麽比打擊一個人的理想最殘酷的事情。
再次歎了一口氣,林伯深沉重的說道:“經過這件事之後,我都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了。”
袁肅拍了拍林伯深的胳膊,語重心長的說道:“仁卿,你現在什麽都不用多想,最首要的事情就是養好自己的傷勢,等你徹底恢複過來後再想今後的路怎麽走。”
林伯深苦笑了一下,沒有迴答袁肅的話。
袁肅知道林伯深現在身體很虛弱,一定要多休息,因此沒有在這裏待很久。他再三叮囑林伯深安心養傷,自己一旦有空就會過來探望,隨後便起身告辭離去。
出了帳篷,袁肅又跟老軍醫說了幾句話,希望老軍醫這幾日能再悉心照顧林伯深一番,等標部大院整頓過後,他會盡快安排林伯深搬迴宿舍修養。
從軍醫處走出來後,袁肅心中仍有一些雜念,林伯深的事情始終在他心頭有揮抹不去的東西,自己也說不上是什麽,隻是有一種拿捏不準的感覺。
之後他直接來到北營區,正好在營務處門口遇到一名總鎮的侍從官,袁肅讓侍從官先去潘矩楹那裏通報了一聲,片刻過後侍從官返迴門口,帶著他來到營務處二樓的一間押房。
押房裏麵除了潘矩楹之外沒有其他人,在袁肅走進來之後,潘矩楹示意侍從官先退下,然後對袁肅招了招手,讓其在麵前的座椅上落座。
袁肅沒有客氣,直接在座椅上坐下,然後微微欠身的問道:“潘大人,不知您何事找在下前來?”
潘矩楹不慌不忙的將自己麵前一份文件推到袁肅麵前,平靜的說道:“梓鏡,這份是我昨天晚上剛剛擬定的電文,稍後會直接匯報到京城,你要不要先看一下?”
袁肅不禁詫異,這種電文輪得到自己來看?他仔細琢磨了一下潘矩楹的這番話,既然對方是問“要不要”,顯然還是有保留的意思。於是他立刻說道:“既然是潘大人您親自擬定的電文,在下豈敢僭越。”
潘矩楹淡然一笑,說道:“你看看並無妨,若不想看我也不勉強。今日找你來的原因,與這份電文多多少少是有關聯。”
袁肅麵露疑惑,思索一陣之後,他說道:“在下敢問潘大人究竟所為何事?”
潘矩楹見袁肅確實不打算看這份電文,於是重新拿了起來,在手上搖晃了一下,然後說道:“嚴格的說這份電文並不是由我一個人擬出來的,王總兵和範協統都有參與斟酌。昨天晚上我在過目這份電文時,發現王大人在電文裏麵刻意添加了幾句,正是關於你的。”
袁肅最先想到的是自己“袁世凱侄子”的事情,他與王懷慶唯一的交集就是這一點,如果沒猜錯肯定是王懷慶在電報裏加上了這一點。
想到這裏,他倒是有些擔心這份電報就這樣發到京城去,因為電報肯定會轉交到京城真正掌權人袁世凱的手裏。盡管他確實與袁世凱有族親關係,可這份關係畢竟太過疏遠,要是袁世凱根本不認自己這個遠親,到時候可就打腫臉充胖子了,別說會在王懷慶、潘矩楹眼裏大打折扣,隻怕在軍中的形象也會嚴重受損。
當初之所以敢誇下這樣的海口,一則是投機的心理態度,二則是從沒想過會有人敢把這件事報告到袁世凱那裏。倒是王懷慶真是無事找事,什麽話都要往上麵報。
他沒有將心裏的憂慮表露在臉上,故作沉著的問道:“是嗎?不知道王大人在電文裏提及在下的是什麽事?”
潘矩楹不動聲色的反問道:“據說,袁宮保是你的叔父,可有此事?”
袁肅不假思索的迴答道:“確有此事。”
潘矩楹仔細盯了袁肅一陣,似乎要從袁肅的臉上找到破綻似的,過了一會兒之後他露出了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說道:“發生暴x亂那天晚上,很多事情我並沒有親眼目睹,不過王大人在電文裏提到,那天在灤州南郊時他率眾及時趕到,在混戰之中救了你。正因為你與袁宮保的關係,所以他才將這件事寫了進去,也好讓袁宮保不必擔心。”
袁肅心中暗罵:王懷慶這個老匹夫,真是什麽牛皮都敢吹,就為了多貪這一絲功勞,竟然把老子給賣了。他同時也揣摩著潘矩楹對自己說這番話的用意,要麽對方是對王懷慶有偏見,希望自己拆穿這些謊報的功績,要麽對方是在懷疑自己與袁世凱的關係,借機試探一番。
他猶豫了一陣,這才開口說道:“當日之事灤州危在旦夕,在下無力阻攔叛軍入城,慶幸王大人及時趕到解了燃眉之急,若是這麽說來,王大人確實是救了在下一命。”他故意說的模棱兩可,但隻要稍微有些心思的人也能聽出其中的真意。
潘矩楹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即一副開門見山的態度,說道:“這麽說吧,畢竟這件事並非我親眼所見,王大人簡單兩筆描述的又不詳盡,所以我才找梓鏡你來,希望由你再補發一份電報,親自向宮保大人把事情說清楚,對宮保大人是一個交代,對梓鏡你是一個公平。”
聽到這裏,袁肅腦海裏快速思考了起來,表麵上看來潘矩楹還真是對王懷慶不滿,不過不方便親自去打小報告,所以才讓自己這個袁宮保的侄子來捉刀。但細細想來這未嚐不是一次試探,假使他的電報不被袁世凱受理,不僅自己與袁世凱的關係被揭穿,而且還背了得罪王懷慶的黑鍋。
第27章,驗證關係
不管怎麽說,這件事對潘矩楹來說百利而無一害,袁肅真是袁世凱的侄子,那他既能打擊王懷慶,又給了袁肅公正的人情;就算袁肅不是袁世凱的侄子,他同樣打擊了王懷慶,而且還找到一個狡詐之徒來替自己擋箭。真正是兩全其美。
然而在這一陣思考之後,袁肅好整以暇的迴話道:“潘大人所言極是,看來在下確實有必要發一封電文,將整件事交代清楚。”
若潘矩楹隻是將之前的電文發出去,袁肅確實有些擔心,不過現在潘矩楹讓他親自再發一封電文,自己不僅不再有擔心,反而更有信心能讓袁世凱確認自己的身份。
看到袁肅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潘矩楹也樂得其所,頷首說道:“如此最好不過,梓鏡你現在就去草擬電文,明天中午之前送到這裏即可。”
袁肅輕笑一下,說道:“一份電文毋須多少功夫,今天之內在下便送到大人這裏。”
潘矩楹自然沒有異議,相反在心裏倒是更相信袁肅的身份,他道:“是嗎?那甚好。”
袁肅沒有在押房裏多留,直接起身告辭離去。
出了營務處,他心緒一時間十分複雜,不過好在自己還是能夠理清楚頭緒。關於那份電文的事情他早已經盤算好內容,如果成功了那自然是最好,就算不成功自己也另有出路。
袁肅沒有立即迴到宿舍開始撰寫電文,一篇電文百餘字的內容,根本用不著一個下午的時間。他先去找了一趟陳文年,了解一下今天標部的情況,無論如何標部裏的事情還是要處理妥當,這裏可是自己真正的“本錢”所在。
“孫排長?有什麽事?”
“袁大人,你果然還在睡覺,早上陳大人找你許久不見,所以陳大人隻好自己去見潘大人了。”孫連仲看著袁肅睡眼朦朧的樣子,哭笑不得的說道。
“哦?現在什麽鍾點了?”袁肅連忙問道,心中暗暗叫糟,這一覺睡的實在太過頭了。
“都已經中午了,不過袁大人毋須多慮,陳大人跟潘大人說您是到城外安撫一營、二營士兵去了。就在半個鍾點前陳大人和潘大人已經會商完了,所以才讓小的來找袁大人,把會商的結果告知袁大人。”孫連仲不慌不忙的說道。
“是嗎?都開完會了?行,你稍等一下,我先去洗漱一下。”袁肅快速的說完話,然後返迴宿舍簡單整理了一下儀容,又冷水清洗了一下臉頰,整個人總算精神了起來。
之後他與孫連仲離開了宿舍,前往軍官食堂吃飯,順便坐下來談一談今天早上陳文年與潘統製會商的結果。不過就在前往軍官食堂的路上,他赫然發現今天標部大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眼望去,許多七十八標和八十標的官兵正在捆紮行囊,北營區的那幾頂軍營帳篷也都拆除了,好幾處營房的士兵正在向外搬動,儼然就像是一副整裝出征的樣子。
看到這裏,袁肅心裏已經大致猜到今天早上陳文年與潘統製會商的結果,盡管這些正在收拾行李的士兵一個個態度散漫,但無論怎麽說他們總算是要離開標部大院。
來到軍官食堂,裏麵的人並不多,大部分軍官還在外麵指揮麾下做撤離前的準備。
袁肅和孫連仲領了午飯之後找了一個座位坐下來,他直接切入正題,問道:“今天早上就隻有陳大人一人去見潘大人嗎?”
孫連仲說道:“張大人、趙大人都去了,小人也去了。”
袁肅緩緩的點了點頭,心中暗道:看來還真是一次大會!
孫連仲快速的向嘴裏拔了幾口飯,然後接著說道:“袁大人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早上灤州可出了好些事故。陳大人還沒去見潘大人之前,灤州知州王磷同王大人倒是先來見了一趟陳大人,府衙今天清晨接到幾個大戶的報案,說他們在石門鎮的莊子淩晨時被人劫了,有人看見劫莊子的賊子穿著新軍軍服,還拿的都是長槍。”
灤州知州是從四品官員,論級別與袁肅這位協參領同級,因此盡管二十鎮統製潘矩楹尚在標部大院,知州也不敢輕易越級拜見,隻好先找到標部參謀陳文年。至於石門鎮遭劫的事情還真是讓人意外,若說是之前流竄在外的逃兵所為並非沒有這個可能,但這些逃兵膽子也太大了一些,明知道灤州城現在駐有這麽多軍隊,竟然還敢頂風作案!
“陳大人怎麽說?”默然過後,袁肅開口問道。
“正因為這件事,所以陳大人才找到張大人、趙大人還有小人立刻去見統製大人。統製聽說石門鎮的事情後,本打算派七十八標負責處理,但張大人卻說這件事發生在七十九標轄區,而且作案的也很有可能是七十九標逃兵,所以應當由七十九標負責。”孫連仲一邊抹著嘴巴上的飯粒,一邊快速的說道。
袁肅不清楚張建功為什麽要搶著擔待這份責任,但他肯定張建功絕對不是有責任心,十之八九隻是想在統製大人麵前表現一番。
“陳大人一開始沒表態,不過在張大人說完話之後,他立刻向潘大人呈遞了一份文件,說是關於召迴逃兵的通告,還有七十九標整頓的計劃。潘大人似乎心思沒有放在這件事上,他隻簡單過目了一遍,然後就批準了。”孫連仲又說道。
“是嗎?這倒不是壞事。不過,張大人之前沒有看過這份文件才是,他是什麽態度?”袁肅若有所思的問道。
“張大人什麽話沒說,好像算是默認了。嗬嗬,話說迴來,這次真是有感謝袁大人您的安排,小人已經被提拔為第一營第二隊隊正,今日下午就隨趙大人一起帶隊赴營。”孫連仲說到後半句話時,整個人變得由衷起來。
“你毋須謝我,我也隻是希望能人盡其才而已。你剛才說下午就帶隊赴營,這麽快?”袁肅客氣的迴了一句,隨後又轉而問道,在他看來現在標部這邊正需要人手,若趙山河、孫連仲帶著警衛隊赴營,日後連一個跑腿的人都找不到了。
“這是張大人的意思,他說七十九標要盡快恢複過來,所以整頓工作一定要從速從快。”孫連仲說道。
原來是張建功,這就不奇怪了!袁肅暗忖道。他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麽張建功之前沒反對陳文年提出的整頓計劃,看來張建功首要之事就是掌握灤州城中的大權。不僅如此,隻怕對方還會另有所圖。
“如此也好,盡快恢複七十九標秩序也能盡快讓灤州太平下來。”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
“不管如何,但凡日後袁大人有任何用得著的地方,隻要傳話小人,小人甘為前驅。”孫連仲認真的說道。
“言重了。”袁肅輕聲笑了笑。他倒是確實很看重孫連仲,不僅因為對方是日後的大人物,更重要的是自己現在身邊需要一些可以用的人。
他端起飯碗吃了幾口飯,繼而又想到標部大院裏的情況,就算陳文年早上跟潘矩楹說過關於撤走灤州城內多餘部隊的事,但這件事也不可能這麽快就決定下來。正所謂情深容易,尤其是第四十協那邊一直是一副雷打不動的樣子。
“對了,七十八標和八十標的人打算撤離嗎?這是怎麽迴事?”他再次向孫連仲問道。
“七十八標是打算返迴唐山了,畢竟總鎮那邊還有許多公務要處理,潘大人計劃今明兩日就隨七十八一起返迴。八十標第一營是接到通知調往東安各莊駐守,唉,四十協的那些人總算還是占了咱們灤州一席之地。”孫連仲歎了一口氣說道。
東安各莊是灤州城外北郊區的一處鄉鎮,也是遵化到灤州的必經之地。雖說算不上是富庶之地,但畢竟是灤州北邊的門戶,讓八十標派人駐守此處,日後灤州就不是七十九標單獨說的算了。不過,對於這件事所有人都早有覺悟,經過三天前發生的起義動亂,上麵不放心是很正常的,再者七十九標現在也缺乏足夠的軍官,必然需要另外的部隊分擔地區軍務。
就增派駐守灤州部隊的問題,前天開會的時候總鎮與四十協已經露出了火藥味,想必這幾天也都在為這件事爭執不休。不過現在看來,顯然是潘矩楹決定讓步了。
“這麽說,範大人不會在這裏多留了?”袁肅不慌不忙的說道。
“具體的情況小人說不準,今天早上陳大人也向潘大人強調過這個事情,潘大人說應該就在這幾天裏各路部隊都會陸續撤離。小人聽營裏麵的兄弟說,四十協的範大人同樣急著趕迴去,因為遵化那邊也有革命黨在活動,有不少八十標、八十一標的軍官都參與進去了。”孫連仲興致勃勃的說道,一旦聊到小道消息,總有一些軍營中人會很感興趣。
“是嗎,竟有此事?”袁肅頗有興致的說道。
他倒是記得曆史上灤州起義引起了直隸一帶不小波動,除了七十九標之外,二十鎮八十一標第三營管帶馮玉祥也密謀策劃起義。不過最終事敗被捕。看來遵化那邊所謂的革命黨活動,說的正是馮玉祥的事情吧。
不管遵化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這些都袁肅沒有太大關係,他現在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各路部隊退出灤州的問題。潘矩楹與範囯璋既然不在爭執派遣哪一支部隊留駐灤州,剩下的問題就簡單多了。至於巡防營那邊理應也不會有什麽差池,從昨天開始巡防營的人馬就在陸續撤離,隻怕會比四十協那邊更快撤出灤州。
這時,孫連仲已經吃完了自己的午餐,他用袖子抹了一下嘴巴,補充的說道:“對了袁大人,稍後你去一趟北營那邊,潘大人讓你下午去找他。”
袁肅揚了揚眉毛,問道:“潘大人有說是什麽事嗎?”
孫連仲搖了搖頭道:“小人可不知道。”
午飯過後,孫連仲要迴警衛隊收拾行囊,於是先告辭離去。臨別時袁肅倒是好言叮囑了孫連仲幾句,讓其在第一營盡忠職守、努力做事,還說七十九標正值重新整頓之際,日後必然有很多升職的機會。最後一句話自然是一種暗示,孫連仲不是蠢人,連連應諾了一番。
第26章,統製試探
袁肅掏出懷表看了一下時間,現在剛好過了十二點,他打算前往北營區去見潘矩楹。就在路過滿目瘡痍的標部舊營樓時,突然有人從一旁叫住了他:“袁大人。”
袁肅側目望去,隻見舊營樓偏門前站著一人,正是軍醫處的老軍醫。不等他應答,老軍醫緊接著又喊道:“袁大人,林大人醒了!”
聽到這句話,袁肅心頭大大的舒展了一口氣,他連忙快步走了上去,迫切的問道:“仁卿現在狀況如何?”
老軍醫微笑著說道:“袁大人勿慌,昨日城裏的西醫已經為林大人診斷過,用了一劑針藥,今日又掛了一個藥瓶,早些時候已經能吃東西了。”
袁肅感激的說道:“真是太好了,有勞先生照顧,我現在就去見一見他。”
他與老軍醫一起穿過偏門,來到軍醫處的小屋子,又快步繞到屋子後麵的小院子,這裏的醫療帳篷並沒有拆除,不過住在裏麵的傷員已經少了許多。掀開林伯深所在的帳篷,隻見對方正半坐著閉目養神,臉色仍然有些蒼白,身子倚靠在一床折疊起來的被褥上麵,帳篷頂上還懸掛著一個已經空了的藥瓶。
帳篷掀開的動靜讓林伯深蘇醒了過來,他立刻看到站在門外袁肅,虛弱的開口道:“梓鏡,你來了?”
袁肅走進帳篷,在林伯深麵前蹲了下來,關切的上下打量了一番,問道:“你現在感到怎麽樣?你可知道你已經昏迷兩天時間了!”
林伯深憔悴的歎了一口氣,說道:“今天早上醫生還說過,既然可以開始吃東西了,那就表示恢複的很好。梓鏡你毋須多慮,我這條命算是保住了。”
袁肅本來還想說一些謝謝的話,可是一想到那天晚上發生的事情,考慮到林伯深對革命的態度,一時間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隻能陷入一陣無奈的沉默。
略略頓了頓,林伯深彷佛看出了袁肅的心思,他緩緩的說道:“前幾日發生的事情,我今天早上已經聽說過了。事已至此,我還能說什麽呢?這個世道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袁肅深沉的說道:“仁卿,有些事必須一分為二的來看待,革命有它的正麵也有它的反麵,當然,最終還是事在人為。隻是……人心難測啊。”
林伯深似是而非的點了點頭,唏噓的說道:“是啊,很多事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哦,對了,潘大人會如何處置我?”
袁肅笑了笑道:“這方麵你不必擔心,你的事情我已經向上麵交代過了,是你救了我,上麵不會把算作會黨分子的。”
林伯深聽完袁肅的話,臉上沒有任何輕鬆的表情,相反一股憂愁愈發明顯。
袁肅心裏很清楚,以林伯深對革命的熱忱之心,卻遭受這樣的變故,實在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再沒有什麽比打擊一個人的理想最殘酷的事情。
再次歎了一口氣,林伯深沉重的說道:“經過這件事之後,我都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了。”
袁肅拍了拍林伯深的胳膊,語重心長的說道:“仁卿,你現在什麽都不用多想,最首要的事情就是養好自己的傷勢,等你徹底恢複過來後再想今後的路怎麽走。”
林伯深苦笑了一下,沒有迴答袁肅的話。
袁肅知道林伯深現在身體很虛弱,一定要多休息,因此沒有在這裏待很久。他再三叮囑林伯深安心養傷,自己一旦有空就會過來探望,隨後便起身告辭離去。
出了帳篷,袁肅又跟老軍醫說了幾句話,希望老軍醫這幾日能再悉心照顧林伯深一番,等標部大院整頓過後,他會盡快安排林伯深搬迴宿舍修養。
從軍醫處走出來後,袁肅心中仍有一些雜念,林伯深的事情始終在他心頭有揮抹不去的東西,自己也說不上是什麽,隻是有一種拿捏不準的感覺。
之後他直接來到北營區,正好在營務處門口遇到一名總鎮的侍從官,袁肅讓侍從官先去潘矩楹那裏通報了一聲,片刻過後侍從官返迴門口,帶著他來到營務處二樓的一間押房。
押房裏麵除了潘矩楹之外沒有其他人,在袁肅走進來之後,潘矩楹示意侍從官先退下,然後對袁肅招了招手,讓其在麵前的座椅上落座。
袁肅沒有客氣,直接在座椅上坐下,然後微微欠身的問道:“潘大人,不知您何事找在下前來?”
潘矩楹不慌不忙的將自己麵前一份文件推到袁肅麵前,平靜的說道:“梓鏡,這份是我昨天晚上剛剛擬定的電文,稍後會直接匯報到京城,你要不要先看一下?”
袁肅不禁詫異,這種電文輪得到自己來看?他仔細琢磨了一下潘矩楹的這番話,既然對方是問“要不要”,顯然還是有保留的意思。於是他立刻說道:“既然是潘大人您親自擬定的電文,在下豈敢僭越。”
潘矩楹淡然一笑,說道:“你看看並無妨,若不想看我也不勉強。今日找你來的原因,與這份電文多多少少是有關聯。”
袁肅麵露疑惑,思索一陣之後,他說道:“在下敢問潘大人究竟所為何事?”
潘矩楹見袁肅確實不打算看這份電文,於是重新拿了起來,在手上搖晃了一下,然後說道:“嚴格的說這份電文並不是由我一個人擬出來的,王總兵和範協統都有參與斟酌。昨天晚上我在過目這份電文時,發現王大人在電文裏麵刻意添加了幾句,正是關於你的。”
袁肅最先想到的是自己“袁世凱侄子”的事情,他與王懷慶唯一的交集就是這一點,如果沒猜錯肯定是王懷慶在電報裏加上了這一點。
想到這裏,他倒是有些擔心這份電報就這樣發到京城去,因為電報肯定會轉交到京城真正掌權人袁世凱的手裏。盡管他確實與袁世凱有族親關係,可這份關係畢竟太過疏遠,要是袁世凱根本不認自己這個遠親,到時候可就打腫臉充胖子了,別說會在王懷慶、潘矩楹眼裏大打折扣,隻怕在軍中的形象也會嚴重受損。
當初之所以敢誇下這樣的海口,一則是投機的心理態度,二則是從沒想過會有人敢把這件事報告到袁世凱那裏。倒是王懷慶真是無事找事,什麽話都要往上麵報。
他沒有將心裏的憂慮表露在臉上,故作沉著的問道:“是嗎?不知道王大人在電文裏提及在下的是什麽事?”
潘矩楹不動聲色的反問道:“據說,袁宮保是你的叔父,可有此事?”
袁肅不假思索的迴答道:“確有此事。”
潘矩楹仔細盯了袁肅一陣,似乎要從袁肅的臉上找到破綻似的,過了一會兒之後他露出了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說道:“發生暴x亂那天晚上,很多事情我並沒有親眼目睹,不過王大人在電文裏提到,那天在灤州南郊時他率眾及時趕到,在混戰之中救了你。正因為你與袁宮保的關係,所以他才將這件事寫了進去,也好讓袁宮保不必擔心。”
袁肅心中暗罵:王懷慶這個老匹夫,真是什麽牛皮都敢吹,就為了多貪這一絲功勞,竟然把老子給賣了。他同時也揣摩著潘矩楹對自己說這番話的用意,要麽對方是對王懷慶有偏見,希望自己拆穿這些謊報的功績,要麽對方是在懷疑自己與袁世凱的關係,借機試探一番。
他猶豫了一陣,這才開口說道:“當日之事灤州危在旦夕,在下無力阻攔叛軍入城,慶幸王大人及時趕到解了燃眉之急,若是這麽說來,王大人確實是救了在下一命。”他故意說的模棱兩可,但隻要稍微有些心思的人也能聽出其中的真意。
潘矩楹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即一副開門見山的態度,說道:“這麽說吧,畢竟這件事並非我親眼所見,王大人簡單兩筆描述的又不詳盡,所以我才找梓鏡你來,希望由你再補發一份電報,親自向宮保大人把事情說清楚,對宮保大人是一個交代,對梓鏡你是一個公平。”
聽到這裏,袁肅腦海裏快速思考了起來,表麵上看來潘矩楹還真是對王懷慶不滿,不過不方便親自去打小報告,所以才讓自己這個袁宮保的侄子來捉刀。但細細想來這未嚐不是一次試探,假使他的電報不被袁世凱受理,不僅自己與袁世凱的關係被揭穿,而且還背了得罪王懷慶的黑鍋。
第27章,驗證關係
不管怎麽說,這件事對潘矩楹來說百利而無一害,袁肅真是袁世凱的侄子,那他既能打擊王懷慶,又給了袁肅公正的人情;就算袁肅不是袁世凱的侄子,他同樣打擊了王懷慶,而且還找到一個狡詐之徒來替自己擋箭。真正是兩全其美。
然而在這一陣思考之後,袁肅好整以暇的迴話道:“潘大人所言極是,看來在下確實有必要發一封電文,將整件事交代清楚。”
若潘矩楹隻是將之前的電文發出去,袁肅確實有些擔心,不過現在潘矩楹讓他親自再發一封電文,自己不僅不再有擔心,反而更有信心能讓袁世凱確認自己的身份。
看到袁肅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潘矩楹也樂得其所,頷首說道:“如此最好不過,梓鏡你現在就去草擬電文,明天中午之前送到這裏即可。”
袁肅輕笑一下,說道:“一份電文毋須多少功夫,今天之內在下便送到大人這裏。”
潘矩楹自然沒有異議,相反在心裏倒是更相信袁肅的身份,他道:“是嗎?那甚好。”
袁肅沒有在押房裏多留,直接起身告辭離去。
出了營務處,他心緒一時間十分複雜,不過好在自己還是能夠理清楚頭緒。關於那份電文的事情他早已經盤算好內容,如果成功了那自然是最好,就算不成功自己也另有出路。
袁肅沒有立即迴到宿舍開始撰寫電文,一篇電文百餘字的內容,根本用不著一個下午的時間。他先去找了一趟陳文年,了解一下今天標部的情況,無論如何標部裏的事情還是要處理妥當,這裏可是自己真正的“本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