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功顯得有幾分憔悴,不過臉色卻顯得很輕鬆,他徑直的迎著袁肅和陳文年而來。
“袁大人,陳大人,統製大人請二位去會場。咱們七十九標沒多少軍官了,眼下還活著的軍職最高的人,就隻是陳大人和我了。”他還沒有走近,已經忍不住開口說話了。
袁肅微微皺了皺眉頭,好歹張建功是七十九標的人,同時還是嶽兆麟的心腹親信,怎麽嶽兆麟和其他標部軍官犧牲好似對其沒有任何影響一樣,甚至說話時還透著幾分沾沾自喜。
就軍職和軍銜而言,陳文年好歹是副參領,比張建功要高一等,對方卻一點都不臉紅的拿自己跟陳文年相提並論。嚴格的說,袁肅雖然是見習官,但同樣是有軍銜的,他這個參謀副官才應該跟張建功同級,現在可好,對方直接把自己給忽略掉了。
陳文年同樣對張建功的態度很不滿,大家追隨嶽兆麟那麽久,多多少少應有一些感情才是,就連袁肅這個外人還深感愧疚,沒想到張建功竟絲毫不曾傷感。
“我們走!”陳文年悶聲悶氣的說道,然後緩慢的站起身來,與袁肅、張建功一同向走廊盡頭走去。
來到房間,這裏原本是第三營營務處食堂,如今臨時別征用為會場。
會場裏已經聚集了許多軍官,除了總鎮和巡防營的人之外,還有第四十協協統以及下屬的八十標的軍官,幾乎二十鎮大部分軍官都到場了。這樣的場麵並不代表昨晚的暴x亂值得重視,而是各標各協都想要分一杯彈壓起義的羹。當然,越是很多爭功,上報到京城的匯報越是會誇大其實,對於這一點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潘矩楹示意陳文年、張建功和袁肅三人坐下,參加這次會議的七十九標軍官也就隻有他們三個人,而且鑒於昨晚七十九標是昨晚起義的主力部隊,他們三個人的座位被安排下靠近門口的外圍,一來故意顯示責備之意,二來方便審問。
不過在接下來的會談上,在場的其他軍官幾乎很少有質問陳文年等人的時候。
在袁肅沒有返迴標部之前,陳文年和張建功已經向總鎮做了一番匯報,該交代的事情已經全部交代完畢,甚至關於灤州以及七十九標善後的決策問題,業已討論出一個大概框架。現在這個會議剩下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該如何向京城做出匯報。
這主要涉及到兩點,其一是參加平亂各部的功績分配,恰恰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一點;其二是對七十九標的懲戒問題,事實上也不過是循規蹈矩按照程序來呈報,以目前國內革命局勢的發展和影響,料定上麵是不會嚴懲,十之八九隻追究黨首之過,餘下普通官兵既往不咎。
整個會議上,潘矩楹隻問了袁肅一次話,是警衛隊在南郊的傷亡情況以及抓獲俘虜的人數。這些情況袁肅早有統計,於是實情的做了迴答。
之後一名副官又做了一係列公布,包括各路部隊作戰經過、各部損耗、人員傷亡情況和參與起義的士兵人數。在說到最後一項時,潘矩楹忽然板著麵孔打斷了副官的話,親自做出了嚴厲的訓詞:“經過初步調查,此次七十九標謀反之事,自標部之下大部分軍官都有參與其中,包括標統嶽兆麟也在其內。若不是昨天傍晚張管帶及時通知,隻怕這群反賊還真就打到唐山去了。”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的目光故意直勾勾的盯著陳文年和袁肅這邊,彷佛這句話就是在說給他們兩個人聽的。
--------------
【唉,昨天就差一點點上首頁,不過今天看來差距拉大了。杯具啊!】
第21章,正式軍官
袁肅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出賣革命黨的人竟然是張建功,之前他雖然排除了嶽兆麟通風報信的可能,但由始至終沒有想到會是張建功。看來,張建功不僅出賣了革命,而且還出賣了嶽兆麟,難怪剛才在走廊上見麵時對方絲毫沒有傷感表現。
他轉過臉看了一眼陳文年,隻見陳文年同樣是一臉錯愕的正盯著另外一邊的張建功,顯然對方也是剛剛才知道這件事。他不禁有些擔憂,張建功既然能出賣嶽兆麟,那會不會連自己和陳文年也出賣呢?
盡管嚴格的說,他沒有參加這次起義,甚至還被革命黨暗殺,但想到張建功這種卑鄙小人,指不定對方為了貪功而在潘矩楹麵前胡亂造謠,否則潘矩楹剛才的語氣為何會如此針對!
不僅如此,他同時還在琢磨著張建功為什麽要選在起義當天出賣革命。
白雅雨等人策劃行動前後長達大半個月的時間,對方明明可以在起義之前通風報信,如此也能省去兵戎相見的風險。如果隻是臨時變卦那倒是沒什麽,可若從頭到尾是對方精心設計,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功勞,又或者利用這件事逼嶽兆麟下台,那這個人實在太可怕了。
這時,潘矩楹接著又說道:“嶽兆麟先是參與策劃謀反,後來見勢不妙才下令鎮壓亂黨,倒頭來觸怒了叛軍招致殺身之禍,這是他咎由自取。我希望在座諸位都引以為戒,切莫重蹈覆轍,要知道革命黨可不會跟你們講情麵。”
聽到這裏,袁肅稍微放下心來,看來潘矩楹不打算追究七十九標其他軍官的罪責。想來也是,張建功真要是把胡言亂語,他們同樣可以揭露張建功起義之前知情不報,總之大家心照不宣,沒必要把事情做的太絕。
會議接下來,幾位高級軍官交代了一番灤州城的善後安排,然而在一些細節問題上發生了爭執。盡管眾人一致認為應當調派其他部隊進駐灤州,協助善後以及鎮防,但究竟調哪一支部隊卻意見不一。無論是七十八標還是八十標,都想趁機擴張自己的防區,前者有總鎮在後麵支持,後者則有四十協協統範國璋撐腰。
縱然潘矩楹現在是二十鎮統製,但四十協協統範國璋從來沒把潘矩楹當上司來看。灤州兵諫時,二人同為反對張紹曾的頑固派軍官,然而事後就因為潘矩楹先一發了一封電報到京城上報灤州的情況,故而被清廷臨時提拔為統製。
為此範囯璋一直耿耿於懷,論兵力、論背景他與潘矩楹無二,甚至在資曆上還要高潘矩楹一些,憑什麽統製官要讓對方來做?
雙方一時間僵持不下,一旁的王懷慶暗笑著看了許久,這才不慌不忙的站出來圓場。關於在灤州增派其他部隊鎮防的事情,暫時先擱置了下來。
正因為這個插曲,使得會場氣氛變得不愉快起來。
潘矩楹索性跳過了所有繁瑣的環節,直接開始討論平亂功績。他一一列舉了在場各部人馬的在昨晚行動中的表現,幾乎人人都有份,至於實際情況是什麽已經不重要,隻要大家都有甜頭那這就是實際情況。
在這個時候袁肅倒是注意到一點,當潘矩楹念到逮捕黨首白雅雨時,沒有說是巡防營與警衛隊協力合作,而是直接歸功於巡防營,並且還說是巡防營進城之後全力圍捕而抓獲。他下意識看了一眼王懷慶,對方隻是微微眯著眼睛,一副神遊虛空的樣子。
這家夥還真是說一套做一套,虛偽者莫過於此了!他在心裏暗暗譏諷道,隻是沒有站出來糾正實情,這種爭搶功勞、謊報功勞的事情早已經成為高層一手操控的遊戲,自己如果自討沒趣,除了得罪眼前的這一群人之外,什麽好處都撈不到。
不過潘矩楹也列出了袁肅的功勞,稱其“臨危不亂、據守南城,成功阻延叛軍入城,為巡防營馳援爭取至關重要的時間”。這番話顯然又是言過其實,如果袁肅真能成功阻延起義軍入城,七十九標標部豈會落到這般慘劇收場?他不知道這是潘矩楹故意照顧自己,又或者是王懷慶心中有虛因此向潘矩楹美言了幾句,就目前看來後者似乎更有可能。
不僅如此,更滑稽的還是在提到擊斃叛軍另外一名黨首王金銘時,潘矩楹甚至認定七十八標、八十標以及巡防營都有功:巡防營最先發現王金銘,七十八標則從側麵包抄,最終是由八十標的士兵開槍擊斃目標。
袁肅不難猜測,顯然之前為了這件事眾人爭執不過,彼此互不退讓,隻好將這份功勞給三方都記上。他心中一片漠然:這個時代的人心果然一點都不古樸,今後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走才行,否則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散會之後,潘矩楹讓其他人先行離場,隻將陳文年、張建功以及袁肅留了下來。
之前在會議上雖然交代過關於七十九標的善後工作,但七十九標遭受昨晚的創傷,必然要麵臨一番重新整頓,這方麵的細節問題自然要找七十九標現存的軍官來商榷。
潘矩楹端坐在之前的位置上,伸出手向陳文年這邊招了招,示意三人上前去。
“醜話說在前頭,這次是一件很麻煩事,你們七十九標竟然鬧出這麽大的亂子。你們不用解釋什麽,我不是傻瓜,事發之前你們一個個知情不報,就這一點足以把你們定為亂黨從犯。”等陳文年、袁肅、張建功走到跟前時,潘矩楹臉色陰沉,語氣也低沉的說道。
張建功本要開口辯解一句,不過看了看一旁的陳文年和袁肅之後,最終欲言又止。
“我不追究你們,並不是我縱容,你們七十九標好歹是我的老部下,能照顧自然要照顧。再者,我也不怕跟你們說實話,這大清的天下已經沒幾天好日子了,各省獨立的聲勢愈發洶湧,就看袁宮保是什麽意思了。”略略停頓了片刻,潘矩楹話鋒一轉,不疾不徐的說道。
“多謝統製大人開恩,我等一定感恩圖報。”張建功忙不迭的奉承道。
不過陳文年和袁肅則依然默不作聲,前者臉色複雜,後者則異常冷靜。
之前潘矩楹在說最後一句話提到“袁宮保”時,他下意識看了袁肅一眼,眼神透露著幾分猜疑,不過很快又把目光抽離。
“其他的話我也不多說,七十九標這個番號我必不會讓它動搖,因此當務之急還是要重整七十九標上下。昨晚一役確實令人發指,叛亂士兵幾乎屠殺似的血洗標部,自嶽兆麟以下陣亡的軍官多大二十餘人,眼下主要的軍官就剩下你們幾個了。為了穩定軍心,我要盡快提拔一人代理標統。”潘矩楹說話的時候身子向後仰靠了一下,擺出一副好整以暇的姿態。
張建功聽到這裏,立刻微微躬了一下身子,臉上露出討好的表情,儼然就是一副奴才樣。
袁肅心裏很明白,盡管張建功做作之態令人討厭,但經過昨晚起義之事,潘矩楹現在不會看重個人品性,反而是要看這個人是否聽話。就算張建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可對方不僅通風報信出賣革命,而且具備也“奴才”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手裏還掌握著整整一營的兵力,從政治到個人再到客觀條件,可謂是代理標統的不二人選。
考慮到這一點,袁肅不等潘矩楹開口說話,搶先一步說道:“大人,在下認為代理標統一職應有張大人擔任。如今七十九標遭此大劫,轄下各營諸多混亂,理應由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來主持大局,而張大人帶兵多年,又有平亂之功,正是不二人選。”
他說完這番話之後,在場所有人都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錯愕。
誰都沒想到袁肅會主動推舉張建功出任標統,就連張建功自己也愣了一愣。
潘矩楹沉默的思索了片刻,隨後不動聲色的說道:“你說的沒錯,目前的局勢必然需要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坐鎮大局,張管帶確實是不二人選。既如此,那就暫且由張管帶代理標統,之後我會再從其他部隊抽調軍官補充七十九標標部。”
張建功麵露喜色,一點也不謙虛的急忙說道:“多謝統製大人栽培,卑鄙一定不負統製大人期望,竭盡所能治理好七十九標上下。”他說話的語氣就好像自己已經跳過“代理”而字,直接成為“標統”了似的。
潘矩楹雖然對張建功這個人很不滿意,但眼下也隻能將就了。
停頓了一下,張建功繼而又說道:“大人,袁參謀原本是陸軍預備大學堂派駐我部的見習官,雖然尚不清楚陸軍預備大學堂何時會召迴,但目前標部急缺人手,還請大人特許任命袁參謀轉為正官,協助處理標部軍務。”
這番話表麵上聽來,倒是很像張建功還袁肅一個人情,希望袁肅從見習官的身份轉正,可對方偏偏要在這番話的前麵強調“陸軍預備大學堂召迴”的字眼,顯然是在故意強調袁肅的學員軍官身份。
袁肅心裏很清楚這一點,如果張建功真心想要幫自己,大可把話說的周全一些。他不禁對張建功更加鄙夷,看來自己今後一定要小心應對這個人了。
第22章,魚龍混雜
潘矩楹看向袁肅,語氣帶著幾分認真的問道:“既然你是學堂派來的見習軍官,你可有打算什麽時候返迴學堂去?”
袁肅毫不猶豫的說道:“卑職於七十九標見習已有三月之久,官長對卑職頗有照顧,如今七十九標經此變故,正是用人之際,卑職斷然不會推辭。再者正值天下大亂,男兒當報效國家,與其在學堂研磨文牘,不如腳踏實地做一些實事。”
在說到最後一句話時,他故意挺起胸膛,表現出一副義無反顧的姿態。既然張建功有意排擠自己,自己索性就針鋒相對,毫不避諱的表達出心意。如今七十九標急缺軍官,善後工作又十分複雜,他堅持留下來,就不信潘矩楹會趕自己走!
潘矩楹早年留學東洋,是一個有文化底子的軍人,對比張建功這種土軍官,他對袁肅有文墨的談吐還是很欣賞的。如今當兵的能識字者少之又少,好歹袁肅是軍校高材生,留下來肯定是能幫上不少忙的。於是他讚許的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很好,既如此,我暫且任命你為標部二等參謀官,兼軍需官和執法官。”
袁肅立正應道:“卑職遵命!”迴答的幹淨利落,與之前張建功獻媚之態形成鮮明對比。
潘矩楹又對陳文年說道:“公達,你是咱們二十鎮的老臣子了,我也不必多交代你什麽。七十九標參謀處仍由你主持,標部的一切文案工作也由你監管。”
陳文年緩緩的點了點頭,似有疲倦的說道:“在下明白。”
潘矩楹交代完畢,最後說道:“眼下七十九標首要的工作就是安撫軍心,之前在開會的時候我已經說過,這件事隻會嚴懲黨首和軍官,餘下參與起義的兵士做寬大處理,不過仍然要嚴格控製。除此之外,你們盡快給我擬定一份整編七十九標的方案呈交上來,這件事不可拖得太久,我要盡快上報京城。”
袁肅、陳文年剛要答話,張建功卻點頭哈腰的搶先說道:“潘大人請放心,卑職一定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所有事情處理妥當。”
潘矩楹微微頷首,說道:“你們三人要通力合作才是。”
從會場出來後,張建功大搖大擺的走在前麵,陳文年和袁肅並肩跟在後麵。還沒走出營務處大門,張建功就忍不住拿出代理標統的身份對陳文年和袁肅交代了一些話,不過都是之前一些潘矩楹交代過的話,對陳文年和袁肅而言也就是廢話。
二人一言不發,甚至都懶的應聲。
張建功交代罷了,也感到自討沒趣,於是不再多理會陳文年和袁肅,徑自出了大門返迴第三營臨時駐地去了。
這時,陳文年忽然轉過身來盯著袁肅,滿是嚴肅的質問道:“袁梓鏡,我本以為你是一個能幹人,剛才你為何要表舉張建功這廝代理標統,他這等陰險小人,為了貪功誰人都可以出賣,難道你還看不出他嗎?”
袁肅深知陳文年對張建功出賣革命又出賣嶽兆麟之事耿耿於懷,而這一點恰恰是他可以利用的地方。深沉的歎了一口氣之後,他正色的說道:“陳大人,張建功是什麽人在下心裏清楚的很,但就事論事,眼下能代理標統的人非他莫屬。我知陳大人頗有才能,又熟知標部大小事務,論品性、論資曆都能擔此重任。可我試問陳大人,假使由大人你代理標統,張建功心有不服、處處針對,你當如何處之?”
陳文年本沒有想過由自己代理標統,在他看來隻要不是像張建功這樣的小人就行。不過袁肅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他心裏還是有幾分欣慰,畢竟好聽的話誰都願意聽。
他正準備迴答袁肅的問題,可是話到嘴邊時突然又醒悟過來,如今七十九標遭受重創,不僅缺乏軍官,而且麾下一營、二營一盤散沙,唯有第三營從始至終跟著張建功。如果張建功不服氣,他根本不可能按照正常程序來管製對方,就像統製潘矩楹與四十協協統範囯璋一樣,隻要手裏握著足夠的兵權,全然不把上司放在眼裏。
他詫異的看著袁肅,沒想到對方一個年輕人竟能如此敏銳的看透這一點。
袁肅見陳文年沉默不語,臉色又快速變化,知道對方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他繼續說道:“陳大人,我之所以舉張建功代理標統,隻是希望能盡快穩住七十九標的大局。至於張建功是否有能力統率七十九標,日後可以另外再議,眼下他隻是代理標統,這個位置究竟由誰來坐,我們說的都不算。”
聽完袁肅的話,陳文年總覺得這幾個月來自己小看了這個見習參謀官,姑且不論對方帶兵的能力,隻說為人處事的態度和洞悉遠近的眼光,當真是異於常人。就目前而言,他對袁肅的印象雖然很模糊,但在感覺上認為這個年輕人算得上正派,日後倒是可以多有來往。
之後二人一起走出營務處,經過一夜的折騰大家都很乏累,現在又有這麽多部隊留在灤州城內,做什麽事都礙手礙腳,很多事甚至無從插手。索性先迴去好好休息一下,約定明日一早再仔細商議整頓七十九標的事宜。
臨別之前,袁肅向陳文年詢問了趙山河的去向,得知趙山河之前一直在廢墟裏尋嶽兆麟的屍首,現在可能已經尋到了,所以帶人去城外安葬。他暗暗歎息了一番,如今還能有像這樣古樸忠誠的人物,實在是難能可貴。
辭了陳文年,袁肅沒有返迴宿舍休息,他甚至都不確定自己之前的宿舍現在是否還歸自己,整個標部大院都讓七十八標的人占據,稍微還算完整的營房一律都被征用而去。
他直接來到標部軍醫處,這裏是標部營樓唯一完好的地方,除了牆壁上有一些彈孔和熏黑,其他一切都正常,似乎起義士兵攻打營樓的時也考慮到事後需要有人來處理傷員,因此沒有破壞軍醫處。
此時軍醫處一副人滿為患的景象,不少傷員隻能安置在屋外的地上,甚至地麵上連一塊草席或者單布都沒有。受傷的大部分是巡防營的士兵,他們昨晚第一時間馳援進城,自然是與起義軍拚的最兇。
袁肅之前帶進來的警衛隊傷員大部分已經不在,隻有那兩名重傷的士兵正靠在軍醫處門外的一顆枯樹下。他快步走過去慰問了一番,又問了一下其他傷員的去向,原來那些輕傷者都已經簡單處理完畢,然後被要求到標部大院外麵休息。
他再次好言囑咐了這兩名傷員,並且承諾會盡快安排營房讓他們休息。
盡管隻是簡單的幾句慰問,但是卻給兩名傷員帶來了極大的溫暖和鼓舞,再沒有哪一個軍官能像袁肅這樣關心士兵,哪怕隻是客套的探望也是對士兵的一種重視。
隨後,袁肅來到軍醫處,詢問了關於林伯深的情況。老軍醫昨晚一直在照顧林伯深,林伯深因為失血過多尚且在昏迷之中,不過並無生命之憂,今天淩晨時剛被送到營樓後院的醫用帳篷裏休息去了。
袁肅總算安心下來,於是又去了一趟營樓後院,這裏一共有四頂帳篷,安置的是傷勢垂危的傷員和一些受傷的軍官。他在其中一頂帳篷裏找到了林伯深,對方臉色蒼白,緊閉著雙眼,唿吸顯得很虛弱。
想想現在也無處可去,他索性留在這裏照顧林伯深,順便還能用自己懂得的急救常識協助軍醫處處理傷員。
當天傍晚,在軍醫處忙碌了一整天的袁肅實在困意難耐,就在林伯深所在帳篷裏湊合的睡了一覺。這一覺睡的很沉,無論周圍是什麽聲音都沒能幹擾到他。
“袁大人,陳大人,統製大人請二位去會場。咱們七十九標沒多少軍官了,眼下還活著的軍職最高的人,就隻是陳大人和我了。”他還沒有走近,已經忍不住開口說話了。
袁肅微微皺了皺眉頭,好歹張建功是七十九標的人,同時還是嶽兆麟的心腹親信,怎麽嶽兆麟和其他標部軍官犧牲好似對其沒有任何影響一樣,甚至說話時還透著幾分沾沾自喜。
就軍職和軍銜而言,陳文年好歹是副參領,比張建功要高一等,對方卻一點都不臉紅的拿自己跟陳文年相提並論。嚴格的說,袁肅雖然是見習官,但同樣是有軍銜的,他這個參謀副官才應該跟張建功同級,現在可好,對方直接把自己給忽略掉了。
陳文年同樣對張建功的態度很不滿,大家追隨嶽兆麟那麽久,多多少少應有一些感情才是,就連袁肅這個外人還深感愧疚,沒想到張建功竟絲毫不曾傷感。
“我們走!”陳文年悶聲悶氣的說道,然後緩慢的站起身來,與袁肅、張建功一同向走廊盡頭走去。
來到房間,這裏原本是第三營營務處食堂,如今臨時別征用為會場。
會場裏已經聚集了許多軍官,除了總鎮和巡防營的人之外,還有第四十協協統以及下屬的八十標的軍官,幾乎二十鎮大部分軍官都到場了。這樣的場麵並不代表昨晚的暴x亂值得重視,而是各標各協都想要分一杯彈壓起義的羹。當然,越是很多爭功,上報到京城的匯報越是會誇大其實,對於這一點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潘矩楹示意陳文年、張建功和袁肅三人坐下,參加這次會議的七十九標軍官也就隻有他們三個人,而且鑒於昨晚七十九標是昨晚起義的主力部隊,他們三個人的座位被安排下靠近門口的外圍,一來故意顯示責備之意,二來方便審問。
不過在接下來的會談上,在場的其他軍官幾乎很少有質問陳文年等人的時候。
在袁肅沒有返迴標部之前,陳文年和張建功已經向總鎮做了一番匯報,該交代的事情已經全部交代完畢,甚至關於灤州以及七十九標善後的決策問題,業已討論出一個大概框架。現在這個會議剩下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該如何向京城做出匯報。
這主要涉及到兩點,其一是參加平亂各部的功績分配,恰恰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一點;其二是對七十九標的懲戒問題,事實上也不過是循規蹈矩按照程序來呈報,以目前國內革命局勢的發展和影響,料定上麵是不會嚴懲,十之八九隻追究黨首之過,餘下普通官兵既往不咎。
整個會議上,潘矩楹隻問了袁肅一次話,是警衛隊在南郊的傷亡情況以及抓獲俘虜的人數。這些情況袁肅早有統計,於是實情的做了迴答。
之後一名副官又做了一係列公布,包括各路部隊作戰經過、各部損耗、人員傷亡情況和參與起義的士兵人數。在說到最後一項時,潘矩楹忽然板著麵孔打斷了副官的話,親自做出了嚴厲的訓詞:“經過初步調查,此次七十九標謀反之事,自標部之下大部分軍官都有參與其中,包括標統嶽兆麟也在其內。若不是昨天傍晚張管帶及時通知,隻怕這群反賊還真就打到唐山去了。”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的目光故意直勾勾的盯著陳文年和袁肅這邊,彷佛這句話就是在說給他們兩個人聽的。
--------------
【唉,昨天就差一點點上首頁,不過今天看來差距拉大了。杯具啊!】
第21章,正式軍官
袁肅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出賣革命黨的人竟然是張建功,之前他雖然排除了嶽兆麟通風報信的可能,但由始至終沒有想到會是張建功。看來,張建功不僅出賣了革命,而且還出賣了嶽兆麟,難怪剛才在走廊上見麵時對方絲毫沒有傷感表現。
他轉過臉看了一眼陳文年,隻見陳文年同樣是一臉錯愕的正盯著另外一邊的張建功,顯然對方也是剛剛才知道這件事。他不禁有些擔憂,張建功既然能出賣嶽兆麟,那會不會連自己和陳文年也出賣呢?
盡管嚴格的說,他沒有參加這次起義,甚至還被革命黨暗殺,但想到張建功這種卑鄙小人,指不定對方為了貪功而在潘矩楹麵前胡亂造謠,否則潘矩楹剛才的語氣為何會如此針對!
不僅如此,他同時還在琢磨著張建功為什麽要選在起義當天出賣革命。
白雅雨等人策劃行動前後長達大半個月的時間,對方明明可以在起義之前通風報信,如此也能省去兵戎相見的風險。如果隻是臨時變卦那倒是沒什麽,可若從頭到尾是對方精心設計,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功勞,又或者利用這件事逼嶽兆麟下台,那這個人實在太可怕了。
這時,潘矩楹接著又說道:“嶽兆麟先是參與策劃謀反,後來見勢不妙才下令鎮壓亂黨,倒頭來觸怒了叛軍招致殺身之禍,這是他咎由自取。我希望在座諸位都引以為戒,切莫重蹈覆轍,要知道革命黨可不會跟你們講情麵。”
聽到這裏,袁肅稍微放下心來,看來潘矩楹不打算追究七十九標其他軍官的罪責。想來也是,張建功真要是把胡言亂語,他們同樣可以揭露張建功起義之前知情不報,總之大家心照不宣,沒必要把事情做的太絕。
會議接下來,幾位高級軍官交代了一番灤州城的善後安排,然而在一些細節問題上發生了爭執。盡管眾人一致認為應當調派其他部隊進駐灤州,協助善後以及鎮防,但究竟調哪一支部隊卻意見不一。無論是七十八標還是八十標,都想趁機擴張自己的防區,前者有總鎮在後麵支持,後者則有四十協協統範國璋撐腰。
縱然潘矩楹現在是二十鎮統製,但四十協協統範國璋從來沒把潘矩楹當上司來看。灤州兵諫時,二人同為反對張紹曾的頑固派軍官,然而事後就因為潘矩楹先一發了一封電報到京城上報灤州的情況,故而被清廷臨時提拔為統製。
為此範囯璋一直耿耿於懷,論兵力、論背景他與潘矩楹無二,甚至在資曆上還要高潘矩楹一些,憑什麽統製官要讓對方來做?
雙方一時間僵持不下,一旁的王懷慶暗笑著看了許久,這才不慌不忙的站出來圓場。關於在灤州增派其他部隊鎮防的事情,暫時先擱置了下來。
正因為這個插曲,使得會場氣氛變得不愉快起來。
潘矩楹索性跳過了所有繁瑣的環節,直接開始討論平亂功績。他一一列舉了在場各部人馬的在昨晚行動中的表現,幾乎人人都有份,至於實際情況是什麽已經不重要,隻要大家都有甜頭那這就是實際情況。
在這個時候袁肅倒是注意到一點,當潘矩楹念到逮捕黨首白雅雨時,沒有說是巡防營與警衛隊協力合作,而是直接歸功於巡防營,並且還說是巡防營進城之後全力圍捕而抓獲。他下意識看了一眼王懷慶,對方隻是微微眯著眼睛,一副神遊虛空的樣子。
這家夥還真是說一套做一套,虛偽者莫過於此了!他在心裏暗暗譏諷道,隻是沒有站出來糾正實情,這種爭搶功勞、謊報功勞的事情早已經成為高層一手操控的遊戲,自己如果自討沒趣,除了得罪眼前的這一群人之外,什麽好處都撈不到。
不過潘矩楹也列出了袁肅的功勞,稱其“臨危不亂、據守南城,成功阻延叛軍入城,為巡防營馳援爭取至關重要的時間”。這番話顯然又是言過其實,如果袁肅真能成功阻延起義軍入城,七十九標標部豈會落到這般慘劇收場?他不知道這是潘矩楹故意照顧自己,又或者是王懷慶心中有虛因此向潘矩楹美言了幾句,就目前看來後者似乎更有可能。
不僅如此,更滑稽的還是在提到擊斃叛軍另外一名黨首王金銘時,潘矩楹甚至認定七十八標、八十標以及巡防營都有功:巡防營最先發現王金銘,七十八標則從側麵包抄,最終是由八十標的士兵開槍擊斃目標。
袁肅不難猜測,顯然之前為了這件事眾人爭執不過,彼此互不退讓,隻好將這份功勞給三方都記上。他心中一片漠然:這個時代的人心果然一點都不古樸,今後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走才行,否則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散會之後,潘矩楹讓其他人先行離場,隻將陳文年、張建功以及袁肅留了下來。
之前在會議上雖然交代過關於七十九標的善後工作,但七十九標遭受昨晚的創傷,必然要麵臨一番重新整頓,這方麵的細節問題自然要找七十九標現存的軍官來商榷。
潘矩楹端坐在之前的位置上,伸出手向陳文年這邊招了招,示意三人上前去。
“醜話說在前頭,這次是一件很麻煩事,你們七十九標竟然鬧出這麽大的亂子。你們不用解釋什麽,我不是傻瓜,事發之前你們一個個知情不報,就這一點足以把你們定為亂黨從犯。”等陳文年、袁肅、張建功走到跟前時,潘矩楹臉色陰沉,語氣也低沉的說道。
張建功本要開口辯解一句,不過看了看一旁的陳文年和袁肅之後,最終欲言又止。
“我不追究你們,並不是我縱容,你們七十九標好歹是我的老部下,能照顧自然要照顧。再者,我也不怕跟你們說實話,這大清的天下已經沒幾天好日子了,各省獨立的聲勢愈發洶湧,就看袁宮保是什麽意思了。”略略停頓了片刻,潘矩楹話鋒一轉,不疾不徐的說道。
“多謝統製大人開恩,我等一定感恩圖報。”張建功忙不迭的奉承道。
不過陳文年和袁肅則依然默不作聲,前者臉色複雜,後者則異常冷靜。
之前潘矩楹在說最後一句話提到“袁宮保”時,他下意識看了袁肅一眼,眼神透露著幾分猜疑,不過很快又把目光抽離。
“其他的話我也不多說,七十九標這個番號我必不會讓它動搖,因此當務之急還是要重整七十九標上下。昨晚一役確實令人發指,叛亂士兵幾乎屠殺似的血洗標部,自嶽兆麟以下陣亡的軍官多大二十餘人,眼下主要的軍官就剩下你們幾個了。為了穩定軍心,我要盡快提拔一人代理標統。”潘矩楹說話的時候身子向後仰靠了一下,擺出一副好整以暇的姿態。
張建功聽到這裏,立刻微微躬了一下身子,臉上露出討好的表情,儼然就是一副奴才樣。
袁肅心裏很明白,盡管張建功做作之態令人討厭,但經過昨晚起義之事,潘矩楹現在不會看重個人品性,反而是要看這個人是否聽話。就算張建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可對方不僅通風報信出賣革命,而且具備也“奴才”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手裏還掌握著整整一營的兵力,從政治到個人再到客觀條件,可謂是代理標統的不二人選。
考慮到這一點,袁肅不等潘矩楹開口說話,搶先一步說道:“大人,在下認為代理標統一職應有張大人擔任。如今七十九標遭此大劫,轄下各營諸多混亂,理應由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來主持大局,而張大人帶兵多年,又有平亂之功,正是不二人選。”
他說完這番話之後,在場所有人都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錯愕。
誰都沒想到袁肅會主動推舉張建功出任標統,就連張建功自己也愣了一愣。
潘矩楹沉默的思索了片刻,隨後不動聲色的說道:“你說的沒錯,目前的局勢必然需要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坐鎮大局,張管帶確實是不二人選。既如此,那就暫且由張管帶代理標統,之後我會再從其他部隊抽調軍官補充七十九標標部。”
張建功麵露喜色,一點也不謙虛的急忙說道:“多謝統製大人栽培,卑鄙一定不負統製大人期望,竭盡所能治理好七十九標上下。”他說話的語氣就好像自己已經跳過“代理”而字,直接成為“標統”了似的。
潘矩楹雖然對張建功這個人很不滿意,但眼下也隻能將就了。
停頓了一下,張建功繼而又說道:“大人,袁參謀原本是陸軍預備大學堂派駐我部的見習官,雖然尚不清楚陸軍預備大學堂何時會召迴,但目前標部急缺人手,還請大人特許任命袁參謀轉為正官,協助處理標部軍務。”
這番話表麵上聽來,倒是很像張建功還袁肅一個人情,希望袁肅從見習官的身份轉正,可對方偏偏要在這番話的前麵強調“陸軍預備大學堂召迴”的字眼,顯然是在故意強調袁肅的學員軍官身份。
袁肅心裏很清楚這一點,如果張建功真心想要幫自己,大可把話說的周全一些。他不禁對張建功更加鄙夷,看來自己今後一定要小心應對這個人了。
第22章,魚龍混雜
潘矩楹看向袁肅,語氣帶著幾分認真的問道:“既然你是學堂派來的見習軍官,你可有打算什麽時候返迴學堂去?”
袁肅毫不猶豫的說道:“卑職於七十九標見習已有三月之久,官長對卑職頗有照顧,如今七十九標經此變故,正是用人之際,卑職斷然不會推辭。再者正值天下大亂,男兒當報效國家,與其在學堂研磨文牘,不如腳踏實地做一些實事。”
在說到最後一句話時,他故意挺起胸膛,表現出一副義無反顧的姿態。既然張建功有意排擠自己,自己索性就針鋒相對,毫不避諱的表達出心意。如今七十九標急缺軍官,善後工作又十分複雜,他堅持留下來,就不信潘矩楹會趕自己走!
潘矩楹早年留學東洋,是一個有文化底子的軍人,對比張建功這種土軍官,他對袁肅有文墨的談吐還是很欣賞的。如今當兵的能識字者少之又少,好歹袁肅是軍校高材生,留下來肯定是能幫上不少忙的。於是他讚許的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很好,既如此,我暫且任命你為標部二等參謀官,兼軍需官和執法官。”
袁肅立正應道:“卑職遵命!”迴答的幹淨利落,與之前張建功獻媚之態形成鮮明對比。
潘矩楹又對陳文年說道:“公達,你是咱們二十鎮的老臣子了,我也不必多交代你什麽。七十九標參謀處仍由你主持,標部的一切文案工作也由你監管。”
陳文年緩緩的點了點頭,似有疲倦的說道:“在下明白。”
潘矩楹交代完畢,最後說道:“眼下七十九標首要的工作就是安撫軍心,之前在開會的時候我已經說過,這件事隻會嚴懲黨首和軍官,餘下參與起義的兵士做寬大處理,不過仍然要嚴格控製。除此之外,你們盡快給我擬定一份整編七十九標的方案呈交上來,這件事不可拖得太久,我要盡快上報京城。”
袁肅、陳文年剛要答話,張建功卻點頭哈腰的搶先說道:“潘大人請放心,卑職一定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所有事情處理妥當。”
潘矩楹微微頷首,說道:“你們三人要通力合作才是。”
從會場出來後,張建功大搖大擺的走在前麵,陳文年和袁肅並肩跟在後麵。還沒走出營務處大門,張建功就忍不住拿出代理標統的身份對陳文年和袁肅交代了一些話,不過都是之前一些潘矩楹交代過的話,對陳文年和袁肅而言也就是廢話。
二人一言不發,甚至都懶的應聲。
張建功交代罷了,也感到自討沒趣,於是不再多理會陳文年和袁肅,徑自出了大門返迴第三營臨時駐地去了。
這時,陳文年忽然轉過身來盯著袁肅,滿是嚴肅的質問道:“袁梓鏡,我本以為你是一個能幹人,剛才你為何要表舉張建功這廝代理標統,他這等陰險小人,為了貪功誰人都可以出賣,難道你還看不出他嗎?”
袁肅深知陳文年對張建功出賣革命又出賣嶽兆麟之事耿耿於懷,而這一點恰恰是他可以利用的地方。深沉的歎了一口氣之後,他正色的說道:“陳大人,張建功是什麽人在下心裏清楚的很,但就事論事,眼下能代理標統的人非他莫屬。我知陳大人頗有才能,又熟知標部大小事務,論品性、論資曆都能擔此重任。可我試問陳大人,假使由大人你代理標統,張建功心有不服、處處針對,你當如何處之?”
陳文年本沒有想過由自己代理標統,在他看來隻要不是像張建功這樣的小人就行。不過袁肅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他心裏還是有幾分欣慰,畢竟好聽的話誰都願意聽。
他正準備迴答袁肅的問題,可是話到嘴邊時突然又醒悟過來,如今七十九標遭受重創,不僅缺乏軍官,而且麾下一營、二營一盤散沙,唯有第三營從始至終跟著張建功。如果張建功不服氣,他根本不可能按照正常程序來管製對方,就像統製潘矩楹與四十協協統範囯璋一樣,隻要手裏握著足夠的兵權,全然不把上司放在眼裏。
他詫異的看著袁肅,沒想到對方一個年輕人竟能如此敏銳的看透這一點。
袁肅見陳文年沉默不語,臉色又快速變化,知道對方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他繼續說道:“陳大人,我之所以舉張建功代理標統,隻是希望能盡快穩住七十九標的大局。至於張建功是否有能力統率七十九標,日後可以另外再議,眼下他隻是代理標統,這個位置究竟由誰來坐,我們說的都不算。”
聽完袁肅的話,陳文年總覺得這幾個月來自己小看了這個見習參謀官,姑且不論對方帶兵的能力,隻說為人處事的態度和洞悉遠近的眼光,當真是異於常人。就目前而言,他對袁肅的印象雖然很模糊,但在感覺上認為這個年輕人算得上正派,日後倒是可以多有來往。
之後二人一起走出營務處,經過一夜的折騰大家都很乏累,現在又有這麽多部隊留在灤州城內,做什麽事都礙手礙腳,很多事甚至無從插手。索性先迴去好好休息一下,約定明日一早再仔細商議整頓七十九標的事宜。
臨別之前,袁肅向陳文年詢問了趙山河的去向,得知趙山河之前一直在廢墟裏尋嶽兆麟的屍首,現在可能已經尋到了,所以帶人去城外安葬。他暗暗歎息了一番,如今還能有像這樣古樸忠誠的人物,實在是難能可貴。
辭了陳文年,袁肅沒有返迴宿舍休息,他甚至都不確定自己之前的宿舍現在是否還歸自己,整個標部大院都讓七十八標的人占據,稍微還算完整的營房一律都被征用而去。
他直接來到標部軍醫處,這裏是標部營樓唯一完好的地方,除了牆壁上有一些彈孔和熏黑,其他一切都正常,似乎起義士兵攻打營樓的時也考慮到事後需要有人來處理傷員,因此沒有破壞軍醫處。
此時軍醫處一副人滿為患的景象,不少傷員隻能安置在屋外的地上,甚至地麵上連一塊草席或者單布都沒有。受傷的大部分是巡防營的士兵,他們昨晚第一時間馳援進城,自然是與起義軍拚的最兇。
袁肅之前帶進來的警衛隊傷員大部分已經不在,隻有那兩名重傷的士兵正靠在軍醫處門外的一顆枯樹下。他快步走過去慰問了一番,又問了一下其他傷員的去向,原來那些輕傷者都已經簡單處理完畢,然後被要求到標部大院外麵休息。
他再次好言囑咐了這兩名傷員,並且承諾會盡快安排營房讓他們休息。
盡管隻是簡單的幾句慰問,但是卻給兩名傷員帶來了極大的溫暖和鼓舞,再沒有哪一個軍官能像袁肅這樣關心士兵,哪怕隻是客套的探望也是對士兵的一種重視。
隨後,袁肅來到軍醫處,詢問了關於林伯深的情況。老軍醫昨晚一直在照顧林伯深,林伯深因為失血過多尚且在昏迷之中,不過並無生命之憂,今天淩晨時剛被送到營樓後院的醫用帳篷裏休息去了。
袁肅總算安心下來,於是又去了一趟營樓後院,這裏一共有四頂帳篷,安置的是傷勢垂危的傷員和一些受傷的軍官。他在其中一頂帳篷裏找到了林伯深,對方臉色蒼白,緊閉著雙眼,唿吸顯得很虛弱。
想想現在也無處可去,他索性留在這裏照顧林伯深,順便還能用自己懂得的急救常識協助軍醫處處理傷員。
當天傍晚,在軍醫處忙碌了一整天的袁肅實在困意難耐,就在林伯深所在帳篷裏湊合的睡了一覺。這一覺睡的很沉,無論周圍是什麽聲音都沒能幹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