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燃與礦辦公室陳主任很晚才離開醫院,直到岔路口,分手各自迴家,都沒有話。一路上,顧燃拖著沉滯的步子走得極慢。現在,整條街隻有他和他的兩條影子。一條影子是前麵的路燈給的,在身後;一條影子是後麵的路燈給的,在身前。他就是踏著前麵的影子一步一步地朝家裏走。
在一盞路燈下,他抬腕看了一下表,十一點多已近午夜,雲山此時已經沉寂許久了。
顧燃有個習慣:開會,布置工作,總結工作,都是一二三順著下來捋幾條。他在想,當務之急是什麽呢?應該是,第一,找楊石山……該叫他父親,找父親的家屬,該怎樣稱唿她?父親的家是去過的,去過一次兩次?見沒見過她,忘了,是什麽樣子記不起來了。在通知礦辦公室廣播公園規劃小組名單之後,他就讓老陳去找楊石山的家屬,主要是商量楊石山的後事如何操辦,但一直到深夜,老陳在醫院、楊石山家找了幾趟也沒有找到,他有點奇怪,隻有待明天一早親自去找了。第二,繼續召開今天沒有開完的黨委會。楊石山平反的問題,必須解決,要以礦名義為楊石山立墓碑。第三,還要解決一個葬哪裏的問題,要抽時間去幾處墓地看一看,選一選……主要就這三條。接下來,他又想到了母親的那個電話。他的步子開始更慢。他的心被一個個沉重的問號所拷問,父親知不知道世間還有一個親生兒子,而且這個兒子近在咫尺?逝去的已經沒有遺憾,生者卻感慨萬端,這難道不是個悲劇?母親為了他的所謂前程,隱瞞了這個事實,她在做出這一抉擇的背後,有多少冷峻、殘酷的功利與親情的權衡?母親的內心難道沒有痛苦的折磨?多少年來,母子間的隔閡一直沒有消除,這隔閡到底是什麽?卻說不清道不明。憑心而論,母親從各方麵都挺關心他,無微不至,情深似海,但偏偏心裏頭總覺得有隔閡。他忽然覺得自己同母親的這種隔閡,無論是何原因產生的,作為失去父親的他,都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母親在父親病危之際,說出了一切,本來,她是可以將這一事實永遠隱瞞下去的,這裏頭有方方麵麵的負麵效應,政治的、倫理的、甚至道德的……但母親說出來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就憑這一點,顧燃拿定主意,迴家之後,不應該再責怪母親。
到家了,開門的是母親。母親沒有睡,在等候他。
他叫了聲媽,就疲憊地在沙發上坐下,搓了搓冰冷的雙手。
李月英也在沙發上坐下來,顧燃一進門,她就很留意兒子的神情,兒子的眼神裏,平時那種隱隱約約的執拗消失了,好像新中國成立初剛迴到她身邊時候的樣子,流露出來的是內斂和順從,這可是久違了的啊。她這樣想著,就沒有迴答,隻“嗯”了一聲。
“父親走了。”顧燃張口噎了一下,還是用了“父親”這個稱唿,“三期,大咯血。”
兒子僅說了兩句話,就開始沉默了。在醫院裏那麽久,要說的話卻那麽短,而且話語平靜,這是李月英始料未及的。她是做好了心理準備,接受兒子的責問甚至嘲諷的,而且她很想聽聽楊石山臨終前的一切,越具體越好,還想知道劉山茶的情景,這娘兒倆相認了?可兒子寥寥數語什麽也沒有說,難道,兒子是在壓製著內心的憤懣,在等待著她來講述從前,在等待著她來檢討為什麽要隱瞞那段曆史?
“我聽見廣播了。播哀樂是不是張揚了一點?”李月英將眼光投向窗外的黑夜,“不過,播也就播了。”
顧燃也覺詫異,尤其是母親說到播哀樂,沒有一味指責,而且說“播也就播了”!
顧燃說:“媽,你應當去醫院看看他。”
李月英沉默著。她何嚐不想去呢?楊石山的逝去,除了劉山茶,在這個世界上最傷心的恐怕就是自己了,從廣播裏聽到哀樂的那一刻起,就在心內唿喚楊石山的名字,幾次走出家門又踅迴來。和楊石山,雖然相愛為時不久,卻是最真摯坦誠的一次愛,而今老了,迴首往事,和老顧、和馮飛鴻,都沒有那樣傾心,更不消說後來的沈豪了。是年歲的增長世故了也就將情愛淡化了?又不全是,因為,直至今天,心裏還真有個石山。情愛應當是涓涓不息的山溪水,流經人生這座山峰的全程,它應該得到山林的蔭庇,而不應該受到山石的遏止,但偏偏就被遏止住了。她隻能喟歎時乖命蹇。在內心,她不能原諒自己對石山的無情,痛恨自己不去醫院看石山一眼,她沒有言語來迴答兒子的問話,她隻能對兒子搖搖頭。
兒子當然不懂母親的心。他隻能推測:數十年的光陰,將他們當年的情愛自然地消解了。他不由歎息了一聲。
李月英完全明白兒子這聲歎息的內容,她並不埋怨兒子對自己的埋怨,反而對兒子的良心甚感欣慰。她不想解釋,也不好解釋。自己即將離休,頭腦裏緊繃的那根政治神經稍有鬆弛,但接到地區公安處老洪的電話後,這根神經又繃緊了。
李月英給兒子講了同楊石山的從前,主要講的是楊石山和她參加革命的經曆。說到接受安置紅軍子女任務,領導說“可以學薑維”的時候,顧燃眼睛一亮,李月英明白兒子的表情,卻說,這情況,新中國成立初她就對組織上派來調查楊石山情況的同誌說過了,人家認為說明不了什麽問題,怎麽可以理解那位領導的話,是允許楊石山投降呢?任何人也無權讓一位**員在敵人的屠刀下變節自首的。
顧燃慨歎世間許多事情是黑是白多是人為的,而且往往是處決於個別人的觀點意見。他進而想到吳一群,這可是個關鍵人物,礦黨委政治部主任呀!吳一群以往在楊石山平反問題上的拖遝,他是相當不滿的。他把這個顧慮向母親說了。
李月英想了想說:“這樣吧,我給吳一群打個招唿。”
這時,秀秀端了碗冒著熱氣的炒番薯湯從廚房出來,問顧燃:“就坐這裏吃?”
“就這裏吃吧。”顧燃在鄉下長大,番薯吃得多,喜歡吃這種做法的番薯。
秀秀遞碗的時候,說:“是媽做的。”
顧燃當然明白這話的意思,就說:“媽,你做的番薯湯很好吃。”
往常,這話李月英不會在意,現在卻讓她心頭一暖。她問:“燉久了,太爛了吧?”
顧燃趕緊搖頭說不會:“就蒜葉燉黃了,少點蒜香。”
李月英就順著問:“怎麽在醫院那麽久?”
顧燃就把找楊石山家屬的事說了,未了說:“這種時候,會去哪裏呢?”
李月英才知道山茶同兒子連照麵也沒有打,這個山茶強啊。她望著兒子,盡量使語調平和,一字一句地說:“你知道楊石山的老婆是誰嗎?就是帶你十五年的清河鎮的那個娘。他們是怕楊石山的問題影響你,才沒有認你。”
顧燃端著番薯湯的手旋即顫抖了一下,湯就溢出來了,灑在手背上。李月英從茶幾的紙筒裏取了衛生紙替顧燃揩幹淨,然後坐下不緊不慢地說起來,話是策劃好要講的,所以說得平靜如常。
隔著緊閉的玻璃窗,隻聽屋外遊絲般嗖嗖的山風聲,顧燃撂下碗筷,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她是在躲著你。”李月英最後說,“這樣吧,我同你現在上她家去。”
秀秀穿著拖鞋從裏屋走出來,小心地望了這對母子一眼,便低頭收拾碗筷,進廚房的時候,迴頭說了聲:“這麽晚了,睡吧。”
顧燃騰地從沙發上站起來。
李月英問:“去?”
顧燃說:“去!”
母子倆便各自取了外套穿上。
秀秀忙問:“外麵冷呀!有什麽事明天再講不行呀?”
母子倆什麽也沒有說,就開門走出去了。
雲山鎮從這頭走到那頭,二十分鍾就夠了。他們一會兒就來到了山茶家門前。意想不到的是,門上掛著鐵鎖,山茶沒有迴來!
顧燃一把緊攥著門鎖,搖得咣當響,仿佛要把滿腹的傷心搖將出來,這聲音在沉寂的雲山鎮顯得格外響亮。
這會兒,是李月英流出淚來了。
在一盞路燈下,他抬腕看了一下表,十一點多已近午夜,雲山此時已經沉寂許久了。
顧燃有個習慣:開會,布置工作,總結工作,都是一二三順著下來捋幾條。他在想,當務之急是什麽呢?應該是,第一,找楊石山……該叫他父親,找父親的家屬,該怎樣稱唿她?父親的家是去過的,去過一次兩次?見沒見過她,忘了,是什麽樣子記不起來了。在通知礦辦公室廣播公園規劃小組名單之後,他就讓老陳去找楊石山的家屬,主要是商量楊石山的後事如何操辦,但一直到深夜,老陳在醫院、楊石山家找了幾趟也沒有找到,他有點奇怪,隻有待明天一早親自去找了。第二,繼續召開今天沒有開完的黨委會。楊石山平反的問題,必須解決,要以礦名義為楊石山立墓碑。第三,還要解決一個葬哪裏的問題,要抽時間去幾處墓地看一看,選一選……主要就這三條。接下來,他又想到了母親的那個電話。他的步子開始更慢。他的心被一個個沉重的問號所拷問,父親知不知道世間還有一個親生兒子,而且這個兒子近在咫尺?逝去的已經沒有遺憾,生者卻感慨萬端,這難道不是個悲劇?母親為了他的所謂前程,隱瞞了這個事實,她在做出這一抉擇的背後,有多少冷峻、殘酷的功利與親情的權衡?母親的內心難道沒有痛苦的折磨?多少年來,母子間的隔閡一直沒有消除,這隔閡到底是什麽?卻說不清道不明。憑心而論,母親從各方麵都挺關心他,無微不至,情深似海,但偏偏心裏頭總覺得有隔閡。他忽然覺得自己同母親的這種隔閡,無論是何原因產生的,作為失去父親的他,都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母親在父親病危之際,說出了一切,本來,她是可以將這一事實永遠隱瞞下去的,這裏頭有方方麵麵的負麵效應,政治的、倫理的、甚至道德的……但母親說出來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就憑這一點,顧燃拿定主意,迴家之後,不應該再責怪母親。
到家了,開門的是母親。母親沒有睡,在等候他。
他叫了聲媽,就疲憊地在沙發上坐下,搓了搓冰冷的雙手。
李月英也在沙發上坐下來,顧燃一進門,她就很留意兒子的神情,兒子的眼神裏,平時那種隱隱約約的執拗消失了,好像新中國成立初剛迴到她身邊時候的樣子,流露出來的是內斂和順從,這可是久違了的啊。她這樣想著,就沒有迴答,隻“嗯”了一聲。
“父親走了。”顧燃張口噎了一下,還是用了“父親”這個稱唿,“三期,大咯血。”
兒子僅說了兩句話,就開始沉默了。在醫院裏那麽久,要說的話卻那麽短,而且話語平靜,這是李月英始料未及的。她是做好了心理準備,接受兒子的責問甚至嘲諷的,而且她很想聽聽楊石山臨終前的一切,越具體越好,還想知道劉山茶的情景,這娘兒倆相認了?可兒子寥寥數語什麽也沒有說,難道,兒子是在壓製著內心的憤懣,在等待著她來講述從前,在等待著她來檢討為什麽要隱瞞那段曆史?
“我聽見廣播了。播哀樂是不是張揚了一點?”李月英將眼光投向窗外的黑夜,“不過,播也就播了。”
顧燃也覺詫異,尤其是母親說到播哀樂,沒有一味指責,而且說“播也就播了”!
顧燃說:“媽,你應當去醫院看看他。”
李月英沉默著。她何嚐不想去呢?楊石山的逝去,除了劉山茶,在這個世界上最傷心的恐怕就是自己了,從廣播裏聽到哀樂的那一刻起,就在心內唿喚楊石山的名字,幾次走出家門又踅迴來。和楊石山,雖然相愛為時不久,卻是最真摯坦誠的一次愛,而今老了,迴首往事,和老顧、和馮飛鴻,都沒有那樣傾心,更不消說後來的沈豪了。是年歲的增長世故了也就將情愛淡化了?又不全是,因為,直至今天,心裏還真有個石山。情愛應當是涓涓不息的山溪水,流經人生這座山峰的全程,它應該得到山林的蔭庇,而不應該受到山石的遏止,但偏偏就被遏止住了。她隻能喟歎時乖命蹇。在內心,她不能原諒自己對石山的無情,痛恨自己不去醫院看石山一眼,她沒有言語來迴答兒子的問話,她隻能對兒子搖搖頭。
兒子當然不懂母親的心。他隻能推測:數十年的光陰,將他們當年的情愛自然地消解了。他不由歎息了一聲。
李月英完全明白兒子這聲歎息的內容,她並不埋怨兒子對自己的埋怨,反而對兒子的良心甚感欣慰。她不想解釋,也不好解釋。自己即將離休,頭腦裏緊繃的那根政治神經稍有鬆弛,但接到地區公安處老洪的電話後,這根神經又繃緊了。
李月英給兒子講了同楊石山的從前,主要講的是楊石山和她參加革命的經曆。說到接受安置紅軍子女任務,領導說“可以學薑維”的時候,顧燃眼睛一亮,李月英明白兒子的表情,卻說,這情況,新中國成立初她就對組織上派來調查楊石山情況的同誌說過了,人家認為說明不了什麽問題,怎麽可以理解那位領導的話,是允許楊石山投降呢?任何人也無權讓一位**員在敵人的屠刀下變節自首的。
顧燃慨歎世間許多事情是黑是白多是人為的,而且往往是處決於個別人的觀點意見。他進而想到吳一群,這可是個關鍵人物,礦黨委政治部主任呀!吳一群以往在楊石山平反問題上的拖遝,他是相當不滿的。他把這個顧慮向母親說了。
李月英想了想說:“這樣吧,我給吳一群打個招唿。”
這時,秀秀端了碗冒著熱氣的炒番薯湯從廚房出來,問顧燃:“就坐這裏吃?”
“就這裏吃吧。”顧燃在鄉下長大,番薯吃得多,喜歡吃這種做法的番薯。
秀秀遞碗的時候,說:“是媽做的。”
顧燃當然明白這話的意思,就說:“媽,你做的番薯湯很好吃。”
往常,這話李月英不會在意,現在卻讓她心頭一暖。她問:“燉久了,太爛了吧?”
顧燃趕緊搖頭說不會:“就蒜葉燉黃了,少點蒜香。”
李月英就順著問:“怎麽在醫院那麽久?”
顧燃就把找楊石山家屬的事說了,未了說:“這種時候,會去哪裏呢?”
李月英才知道山茶同兒子連照麵也沒有打,這個山茶強啊。她望著兒子,盡量使語調平和,一字一句地說:“你知道楊石山的老婆是誰嗎?就是帶你十五年的清河鎮的那個娘。他們是怕楊石山的問題影響你,才沒有認你。”
顧燃端著番薯湯的手旋即顫抖了一下,湯就溢出來了,灑在手背上。李月英從茶幾的紙筒裏取了衛生紙替顧燃揩幹淨,然後坐下不緊不慢地說起來,話是策劃好要講的,所以說得平靜如常。
隔著緊閉的玻璃窗,隻聽屋外遊絲般嗖嗖的山風聲,顧燃撂下碗筷,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她是在躲著你。”李月英最後說,“這樣吧,我同你現在上她家去。”
秀秀穿著拖鞋從裏屋走出來,小心地望了這對母子一眼,便低頭收拾碗筷,進廚房的時候,迴頭說了聲:“這麽晚了,睡吧。”
顧燃騰地從沙發上站起來。
李月英問:“去?”
顧燃說:“去!”
母子倆便各自取了外套穿上。
秀秀忙問:“外麵冷呀!有什麽事明天再講不行呀?”
母子倆什麽也沒有說,就開門走出去了。
雲山鎮從這頭走到那頭,二十分鍾就夠了。他們一會兒就來到了山茶家門前。意想不到的是,門上掛著鐵鎖,山茶沒有迴來!
顧燃一把緊攥著門鎖,搖得咣當響,仿佛要把滿腹的傷心搖將出來,這聲音在沉寂的雲山鎮顯得格外響亮。
這會兒,是李月英流出淚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