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陰得像碩大無朋的灰帳幔,籠罩群峰,鋸齒般的山脊時而隱沒在雲層裏,看上去天就像被刺破了,雲山也就顯出幾分壯烈來。雲山其實不高,主峰海拔九百餘米,既沒有名山大嶽之俊偉詭特,也沒有都市山巒那種鍾靈毓秀。因為產鎢,它才有些名氣。贛南有“鎢都”之稱,雲山則是贛南首屈一指的大礦山。
雲山原本樹木不多,眼下受深秋寒氣浸染,除幾株蔥鬱的杉、鬆,遍山草木凋零,若從山下仰望,選礦廠與其他種種建築群顯而可見,盤山公路蜿蜒在目。
礦長顧燃的伏爾加轎車,沿著雲山主峰盤山公路而下,行駛得既快又小心。
顧燃一早來到四坑口,剛戴上藤帽要下井,礦醫院就來電話,報告楊石山大咯血,病危。這是他交代了的,凡矽肺病患者病危,要及時報告,這個楊石山,卻是又特意叮囑了的。在顧燃現在的心目中,楊石山是個受了不白之冤的對革命有功的老戰士,甚至可以說是個革命英雄!他拿電話的手就顫抖了一下,指示王院長親自參加搶救,撂下電話便上了轎車,要司機盡快往醫院趕。
一路上他閉目無語,仰靠在座椅上任憑轎車顛簸。冥冥中他感覺到車在減速拐彎。他無須睜開眼便知道,此地鬆岔口,崖邊有棵虯枝傾斜的老鬆,腳下大山腹地,是三坑口主坑道。楊石山原來就是三坑口的礦工。
轎車嘎地停住了,大概是會車。他仍沒有打量一眼來車,他的心紛擾著。
二十年前,顧燃留蘇學成迴國,在他的要求下,被分配到雲山鎢礦工作。他報到的時候,正碰上三坑口井下工人罷工事件。當年的礦黨委郭書記對他說,你是紅軍烈士的後代,黨信得過你。要他擔任礦反右工作組副組長、罷工事件調查組組長,立即去三坑口調查,懲處帶頭鬧事的楊石山,以儆效尤。事件很快調查清楚:雲山礦工大多來自周邊農村,下井三五年必患矽肺病,人們稱之“燒骨癆”,礦山招工很難,為此,礦部決定對一期矽肺病患者保密病情,體檢時,三坑口十來個礦工意外地發現了一期矽肺病患者的x光報告單,立即引起三坑口百多名礦工集體到礦部交涉,停工多日。楊石山是首先發現x光報告單的礦工之一。
礦黨委決定先拿楊石山開刀,原因很簡單,楊石山是叛徒,階級敵人。
顧燃之所以印象深刻,是楊石山太特殊了。
三坑口黨支部已經整理出來的材料反映:楊石山,蘇區時期贛江河支部書記。顧燃知道贛江河支部的分量,它擔負著蘇區與白區間的貿易工作,直接由中央對外貿易局領導,當年該局的主要領導,現在已經是人們熟悉的地位很高的中央幹部了。長征前夕,楊石山受命留在贛南,安置紅軍高級幹部的七個子女,這些孩子都是嬰幼兒。紅軍走後,楊石山被敵捕獲,叛變自首。材料後麵還附了一張發黃了的當年的《贛州日報》,這大概是從楊石山檔案中調出來的,報上,載有楊石山叛變的報道,刊有一幅楊石山領賞的照片。照片上的楊石山低垂著頭,手捧銀元,在他身後的河畔沙灘,有一堆鎢砂。黑體標題寫著:共匪楊石山自首,供出共匪潰逃時埋藏之鎢砂四十擔。這應該是其當叛徒的鐵證了。顧燃看著這張舊報紙,心中立即升騰起一股憎惡。他也是紅軍後代,他的童年也同楊石山安排撫養的那七個孩子的命運一樣。他對楊石山的憎惡出自本能。
顧燃完全同意三坑口黨支部的意見,這是一件階級敵人幕後操縱的鬧事,罪魁禍首就是這個楊石山,必須從嚴懲處!
礦黨委很快決定,開除楊石山,送公安機關逮捕法辦。
所幸在公安機關執行逮捕之前,國務院有關防止廠礦企業矽塵危害的決定下達了。顧燃的母親、省冶金廳黨委書記李月英親自帶著文件上雲山,明確指示,患一期矽肺病的礦工,立即調離井下工作。礦黨委更改處理楊石山的決定,安排他管理尾砂壩,維修排廢水廢砂的管道。尾砂壩是堆積選礦後排出的尾砂的地方,方圓數裏寸草不生,像個小沙漠,風起處粉塵飛揚。其實,這地方的管道壞了,讓維修車間派人修就是了,哪消專人管理?隻是因為楊石山這號人,再放迴坑口去不合適,就讓他孤單一個,天天麵對“沙漠”吧!顧燃列席了礦黨委處理楊石山的會議,他是投了讚同票的。楊石山從此沒有離開尾砂壩,彈指間逾二十年。
現在,老楊師傅矽肺三期,大咯血,病危躺在醫院,如果撒手而去,那就是背著“叛徒”的黑鍋去見馬克思了,這於心何忍?顧燃一拳擂在大腿上。
司機見他睜開眼,朝前努努嘴:“這車怎麽不走?”
顧燃抬頭看去,原來是被停在路邊的一輛尚在發動著的“解放牌”堵住了,他有些冒火,示意司機不要按喇叭,下了車徑直朝卡車走去,踩上踏板朝駕駛室內看。
這車是礦車隊李桃開的。李桃和戀人吳一群擁著躺在駕駛室椅子上,正吻得激情。吳一群似乎覺察到有輛下山的車被堵,騰出嘴巴說有車。李桃聽見響動,坐直身子朝外張望一眼,發現是礦長,一時蒙了。
吳一群知道是顧礦長,也有些不自在,但羞窘的神情稍縱即逝,他跳下車,遞給顧燃一支香煙,自己點燃一支,隻是笑了笑。
往常遇見這種事,顧燃肯定會大動肝火,此時他忍住了,一位是礦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一位是他熟悉的姑娘。他吸著煙,問:“你們為什麽對我保密?”
李桃就嘿嘿地笑了。
吳一群說:“剛開始呢。”
顧燃要往醫院趕,匆匆說道:“下午開黨委會,討論楊石山平反的問題。”反身就鑽進了轎車。
這時李桃已經發動卡車,緩緩後退,讓出轎車駛過的位置,再停住等吳一群上車。吳一群一直看著顧礦長的轎車走了之後,才上卡車。
李桃有時熱度沸點,讓吳一群受不了。特別是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她偏要去做,那就更讓吳一群受不了。鍋爐房的煙囪少說三十米高,她給人打賭刮一下鼻子,順著煙囪外壁一溜凹形鋼筋梯,爬上去了。吳一群沒有看見卻聽見了,倒抽了口涼氣。今天早上她晨練,跑步到尾砂壩,看見楊石山在壩上散步,就上壩去,兩人正說著話,楊石山就大咯血,那血塊堵在喉嚨眼上,接著就癱倒在地,李桃半蹲著用大腿支著楊石山,嘴對嘴吸出了那攤汙血。接著就背著楊石山去了醫院。吳一群知道了有氣卻不好發作。李桃就不管車子上山危險,給他吻了個熱情奔放,算是安慰獎。吳一群說不要你安慰又沒講你做錯了,李桃說你虎著個臉做什麽呢?接下來又是長吻,如果不是顧礦長車到,還不知道這吻何時了。
李桃說:“倒架子了?”
吳一群笑笑,答非所問道:“哪裏呢,楊石山,老問題了。”
李桃說:“老楊師傅是我們公園規劃小組的成員,我看挺好一個人,你這個政治部主任就做點好事吧!”
吳一群不作聲,突然想起,省廳李書記今天上山,正好去摸摸底,看看她對楊石山平反的態度如何。
山路被霧團一截截地吞噬,解放牌開得很慢。山路不好走,人生的旅程也不好走。吳一群人生道路的幾次轉捩,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革”期間,他就讀的江西冶金學院揪鬥省冶金廳走資派,他的任務是為挨鬥的走資派李月英準備膳食,批鬥會之後,他給李月英端去一碗麵條,那碗底藏著兩隻荷包蛋。李月英吃完麵條就記住了他的名字。後來李月英複出,擔任省冶金廳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小礦山,寫信給李月英,很順當地分配到了雲山這個大礦山。再後來,他從坑口調到礦部,接著又當上了礦黨委政治部主任。誰也不知道這是兩隻荷包蛋的功勞。他赴省開會,必去拜訪李書記,李書記是清廉的,從不收受禮品,即使收,也就是土特產之類,而且必有迴贈,這就讓人尊敬。李書記有時候也會送禮品給他,前不久他去省冶金廳開會,李書記托他帶雙新皮鞋給她兒子顧燃,也送了雙他。他迴礦一穿正合腳,李書記竟然不消問就曉得給他買哪號鞋,這種細心讓他既感親切又隱隱有些害怕。李書記對雲山了如指掌,顯然不光是聽他的匯報。他在李書記麵前從不說假話,客觀地介紹情況,不偏不倚。他感覺李書記對楊石山的平反比較敏感,比較關心,但這僅僅是感覺,例子是說不出來的,是讚成還是反對讓人弄不明白,是讚成緣何不開腔?是反對又緣何不製止?李書記這種曖昧的態度想必是有奧妙的。李書記這次上山,省廳明白說是考察班子,那就更不可在這種時候,因為楊石山的平反沒有弄好而出了岔子。
想到此,他叫李桃先送他到顧礦長家。李書記上雲山從來不住招待所,住在兒子家。
雲山原本樹木不多,眼下受深秋寒氣浸染,除幾株蔥鬱的杉、鬆,遍山草木凋零,若從山下仰望,選礦廠與其他種種建築群顯而可見,盤山公路蜿蜒在目。
礦長顧燃的伏爾加轎車,沿著雲山主峰盤山公路而下,行駛得既快又小心。
顧燃一早來到四坑口,剛戴上藤帽要下井,礦醫院就來電話,報告楊石山大咯血,病危。這是他交代了的,凡矽肺病患者病危,要及時報告,這個楊石山,卻是又特意叮囑了的。在顧燃現在的心目中,楊石山是個受了不白之冤的對革命有功的老戰士,甚至可以說是個革命英雄!他拿電話的手就顫抖了一下,指示王院長親自參加搶救,撂下電話便上了轎車,要司機盡快往醫院趕。
一路上他閉目無語,仰靠在座椅上任憑轎車顛簸。冥冥中他感覺到車在減速拐彎。他無須睜開眼便知道,此地鬆岔口,崖邊有棵虯枝傾斜的老鬆,腳下大山腹地,是三坑口主坑道。楊石山原來就是三坑口的礦工。
轎車嘎地停住了,大概是會車。他仍沒有打量一眼來車,他的心紛擾著。
二十年前,顧燃留蘇學成迴國,在他的要求下,被分配到雲山鎢礦工作。他報到的時候,正碰上三坑口井下工人罷工事件。當年的礦黨委郭書記對他說,你是紅軍烈士的後代,黨信得過你。要他擔任礦反右工作組副組長、罷工事件調查組組長,立即去三坑口調查,懲處帶頭鬧事的楊石山,以儆效尤。事件很快調查清楚:雲山礦工大多來自周邊農村,下井三五年必患矽肺病,人們稱之“燒骨癆”,礦山招工很難,為此,礦部決定對一期矽肺病患者保密病情,體檢時,三坑口十來個礦工意外地發現了一期矽肺病患者的x光報告單,立即引起三坑口百多名礦工集體到礦部交涉,停工多日。楊石山是首先發現x光報告單的礦工之一。
礦黨委決定先拿楊石山開刀,原因很簡單,楊石山是叛徒,階級敵人。
顧燃之所以印象深刻,是楊石山太特殊了。
三坑口黨支部已經整理出來的材料反映:楊石山,蘇區時期贛江河支部書記。顧燃知道贛江河支部的分量,它擔負著蘇區與白區間的貿易工作,直接由中央對外貿易局領導,當年該局的主要領導,現在已經是人們熟悉的地位很高的中央幹部了。長征前夕,楊石山受命留在贛南,安置紅軍高級幹部的七個子女,這些孩子都是嬰幼兒。紅軍走後,楊石山被敵捕獲,叛變自首。材料後麵還附了一張發黃了的當年的《贛州日報》,這大概是從楊石山檔案中調出來的,報上,載有楊石山叛變的報道,刊有一幅楊石山領賞的照片。照片上的楊石山低垂著頭,手捧銀元,在他身後的河畔沙灘,有一堆鎢砂。黑體標題寫著:共匪楊石山自首,供出共匪潰逃時埋藏之鎢砂四十擔。這應該是其當叛徒的鐵證了。顧燃看著這張舊報紙,心中立即升騰起一股憎惡。他也是紅軍後代,他的童年也同楊石山安排撫養的那七個孩子的命運一樣。他對楊石山的憎惡出自本能。
顧燃完全同意三坑口黨支部的意見,這是一件階級敵人幕後操縱的鬧事,罪魁禍首就是這個楊石山,必須從嚴懲處!
礦黨委很快決定,開除楊石山,送公安機關逮捕法辦。
所幸在公安機關執行逮捕之前,國務院有關防止廠礦企業矽塵危害的決定下達了。顧燃的母親、省冶金廳黨委書記李月英親自帶著文件上雲山,明確指示,患一期矽肺病的礦工,立即調離井下工作。礦黨委更改處理楊石山的決定,安排他管理尾砂壩,維修排廢水廢砂的管道。尾砂壩是堆積選礦後排出的尾砂的地方,方圓數裏寸草不生,像個小沙漠,風起處粉塵飛揚。其實,這地方的管道壞了,讓維修車間派人修就是了,哪消專人管理?隻是因為楊石山這號人,再放迴坑口去不合適,就讓他孤單一個,天天麵對“沙漠”吧!顧燃列席了礦黨委處理楊石山的會議,他是投了讚同票的。楊石山從此沒有離開尾砂壩,彈指間逾二十年。
現在,老楊師傅矽肺三期,大咯血,病危躺在醫院,如果撒手而去,那就是背著“叛徒”的黑鍋去見馬克思了,這於心何忍?顧燃一拳擂在大腿上。
司機見他睜開眼,朝前努努嘴:“這車怎麽不走?”
顧燃抬頭看去,原來是被停在路邊的一輛尚在發動著的“解放牌”堵住了,他有些冒火,示意司機不要按喇叭,下了車徑直朝卡車走去,踩上踏板朝駕駛室內看。
這車是礦車隊李桃開的。李桃和戀人吳一群擁著躺在駕駛室椅子上,正吻得激情。吳一群似乎覺察到有輛下山的車被堵,騰出嘴巴說有車。李桃聽見響動,坐直身子朝外張望一眼,發現是礦長,一時蒙了。
吳一群知道是顧礦長,也有些不自在,但羞窘的神情稍縱即逝,他跳下車,遞給顧燃一支香煙,自己點燃一支,隻是笑了笑。
往常遇見這種事,顧燃肯定會大動肝火,此時他忍住了,一位是礦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一位是他熟悉的姑娘。他吸著煙,問:“你們為什麽對我保密?”
李桃就嘿嘿地笑了。
吳一群說:“剛開始呢。”
顧燃要往醫院趕,匆匆說道:“下午開黨委會,討論楊石山平反的問題。”反身就鑽進了轎車。
這時李桃已經發動卡車,緩緩後退,讓出轎車駛過的位置,再停住等吳一群上車。吳一群一直看著顧礦長的轎車走了之後,才上卡車。
李桃有時熱度沸點,讓吳一群受不了。特別是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她偏要去做,那就更讓吳一群受不了。鍋爐房的煙囪少說三十米高,她給人打賭刮一下鼻子,順著煙囪外壁一溜凹形鋼筋梯,爬上去了。吳一群沒有看見卻聽見了,倒抽了口涼氣。今天早上她晨練,跑步到尾砂壩,看見楊石山在壩上散步,就上壩去,兩人正說著話,楊石山就大咯血,那血塊堵在喉嚨眼上,接著就癱倒在地,李桃半蹲著用大腿支著楊石山,嘴對嘴吸出了那攤汙血。接著就背著楊石山去了醫院。吳一群知道了有氣卻不好發作。李桃就不管車子上山危險,給他吻了個熱情奔放,算是安慰獎。吳一群說不要你安慰又沒講你做錯了,李桃說你虎著個臉做什麽呢?接下來又是長吻,如果不是顧礦長車到,還不知道這吻何時了。
李桃說:“倒架子了?”
吳一群笑笑,答非所問道:“哪裏呢,楊石山,老問題了。”
李桃說:“老楊師傅是我們公園規劃小組的成員,我看挺好一個人,你這個政治部主任就做點好事吧!”
吳一群不作聲,突然想起,省廳李書記今天上山,正好去摸摸底,看看她對楊石山平反的態度如何。
山路被霧團一截截地吞噬,解放牌開得很慢。山路不好走,人生的旅程也不好走。吳一群人生道路的幾次轉捩,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革”期間,他就讀的江西冶金學院揪鬥省冶金廳走資派,他的任務是為挨鬥的走資派李月英準備膳食,批鬥會之後,他給李月英端去一碗麵條,那碗底藏著兩隻荷包蛋。李月英吃完麵條就記住了他的名字。後來李月英複出,擔任省冶金廳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小礦山,寫信給李月英,很順當地分配到了雲山這個大礦山。再後來,他從坑口調到礦部,接著又當上了礦黨委政治部主任。誰也不知道這是兩隻荷包蛋的功勞。他赴省開會,必去拜訪李書記,李書記是清廉的,從不收受禮品,即使收,也就是土特產之類,而且必有迴贈,這就讓人尊敬。李書記有時候也會送禮品給他,前不久他去省冶金廳開會,李書記托他帶雙新皮鞋給她兒子顧燃,也送了雙他。他迴礦一穿正合腳,李書記竟然不消問就曉得給他買哪號鞋,這種細心讓他既感親切又隱隱有些害怕。李書記對雲山了如指掌,顯然不光是聽他的匯報。他在李書記麵前從不說假話,客觀地介紹情況,不偏不倚。他感覺李書記對楊石山的平反比較敏感,比較關心,但這僅僅是感覺,例子是說不出來的,是讚成還是反對讓人弄不明白,是讚成緣何不開腔?是反對又緣何不製止?李書記這種曖昧的態度想必是有奧妙的。李書記這次上山,省廳明白說是考察班子,那就更不可在這種時候,因為楊石山的平反沒有弄好而出了岔子。
想到此,他叫李桃先送他到顧礦長家。李書記上雲山從來不住招待所,住在兒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