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平房裏點著微弱的油燈,昏暗的燈光之下有兩個漢子在喝著酒。一個漢子高而清瘦,叫吳龍江,一個漢子矮而結實,叫熊自清。吳龍江是馬家寨小學的校長,熊自清是某縣的縣委書記。
熊自清幾杯酒下肚之後,便長籲短歎起來。
吳龍江見他如此,便安慰說:“熊書記不要太看重權力,否則徒增悲傷。”
原來熊書記已遭貶下放到馬家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熊自清說:“吳校長,你不懂,人若沒有當官,就沒有什麽可想的。人若當官,再下來,那滋味真不好受!”
吳龍江是馬家寨小學的校長。
吳龍江見他越來越消沉,作為朋友,心裏不好受,便又安慰他說:“俗話說,成者王敗者寇,你沒搞贏人家便隻能下來,沒有什麽想不通的!”
熊自清說:“他們哪裏像人?分明是一幫奪權的瘋狗!”
吳龍江說:“熊書記,都到這個份上了,可得自我調整心態,否則,你如何生活下去?”
熊自清說:“吳校長,熊某大膽地說一句,你永遠也體驗不到我這種失落感呢。”
吳龍江心中未免有點輕視熊自清了。他斜著醉眼看著熊自清說:“你才多大的官兒啊!”
吳龍江的語氣激怒了熊自清。熊自清用譏諷的語氣說:“難道吳校長曾經當過大官?”
吳龍江說:“吳某是沒當過官。可吳某的祖先可是當過官的,可不照樣下來就下來了。”
熊自清一驚,問:“哪有這事?隻怕你祖先官當得不大吧!要麽就沒趕上個好時候,如今當官可是能上不能下的呢!”
吳龍江說:“沒趕上好時候倒是說對了,說官當得小卻錯了!”
熊自清激問他:“多大?跟老熊如何?”
吳龍江說:“那沒法比!”
熊自清問:“省長?”
吳龍江搖搖頭。
熊自清問:“部長?”
吳龍江說:“不是現在的官!不過比省長要大!”
熊自清被激怒了,問道:“難道當過宰相不成?”
吳龍東說:“不是宰相,而是皇帝!”
熊自清臉紅脖子粗地說:“你騙人!如果你家祖宗做過皇帝,怎麽會住到這窮鄉僻壤的山溝裏來?”
吳龍江被他一激,也就再無顧忌,說:“我祖宗真做個皇帝!我祖宗是吳三桂!”
熊自清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你祖宗是吳三桂?你開什麽玩笑?”
吳龍江歎口氣說:“我開這玩笑有何益?說他是自己祖宗並不能往自己臉上貼金!但他老人家千真萬確是我的祖宗!”
熊自清有幾分相信了,因為這年頭,誰也不會願意把本不是他祖宗的人,且是被漢人罵了數百年的人說成是自己的祖宗。但是,他覺得應進一步解證一下。他問:“你有何根據呢?”
吳龍江說出一番令熊自清驚心動魄的話來。
康熙二十年,吳世璠自殺於昆明之後,朝廷就派人大力搜捕吳三桂的家人。陳圓圓與其兒子吳啟華等人在吳三桂的將領馬寶的護衛下秘密來到古思州的龍鼇裏,在一片原始森林中隱藏起來,經數次遷徙定居在如今的馬家寨。
進入龍鼇裏後,陳圓圓出家天罡寺,馬寶出家鼇山寺。而吳啟華便住在馬家寨。他們死後,吳氏後人把三人遺體運迴秘密安葬,但未立碑。直到光緒年間,清廷衰弱無力他顧時,吳氏後人才給三人立碑,且深埋於各自墳前。陳圓圓墓碑高零點七三九米,寬零點四八九米,陰刻銘文是:“故先妣吳氏聶氏之墓位席。”“先妣”是尊稱陳圓圓第一世祖之意;“吳門”二字一指夫家姓吳,二指她籍貫吳門(即蘇州);“聶氏”二字指陳圓圓本姓刑名沅,後改陳圓圓。“聶”下部分開為“雙耳”,暗喻陳圓圓姓中有“雙耳之意”;“位席”為古代王妃墓專用,表明其地位尊貴可入宗祠。這句話譯成白話即是:“始祖母蘇州陳圓圓王妃之墓。”
而馬寶墓前的石碑上鐫刻著一聯是:“重壘土塋人祖即已祖,複修石台若翁如吾翁。”其意是吳家子孫為感激馬寶保護陳圓圓及吳家的一縷血脈的恩情,一直將他當做自己的祖宗祭祀。
吳啟華墓聯是:“隱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意在於暗指他的身份。
吳龍江說,由於吳氏家庭有著這段獨特的曆史背景,他們從不修家譜,族譜。隻是從每一代中挑選一至二人作為“秘密傳人”,負責將本家族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口頭方式代代相傳。
吳龍江說他自己便是這“秘密傳人”之一。
熊自清見他說得有板有眼,哪裏還有半分懷疑!當即說:“他日若官複原職,必助你們發達!”
吳龍江笑而不語。
進入八十年代,熊自清果然官複原職,便向文物部門透露此信息。
文物部門前來馬家寨調查時,吳龍江極力否認此事。
進入九十年代,中國之文化發展到令人眼花繚亂之地步,處處都在挖掘名人後裔,且善待後裔。一是以此顯示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二是以示顯示現政策之寬鬆宜人。
於是,像孔子之後裔、孟子之傳人能登堂入室,成為當今中國之文化名人自不必說!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國文化之鼻祖。
於是,像某某英雄之後裔,某某宰相之傳人便能毫無費力地躋身於政界各部門,成為當今中國之政界之人物也不必說!因為他們的祖先曾經是國家之棟梁。
九十年代的中國是正本清源的年代,什麽事都得看它的曆史根源,什麽人都得看它的祖宗背景。越有曆史根源的事越有挖掘利用的價值,祖宗越有背景的人越有可能進入政界。熊自清已到耄耋之年,知道自己來日無多。然而,他卻越來越感到於心難安!因為他覺得吳三桂的後裔竟然還生活在那窮鄉辟壤之處,實在是曆史的誤會。國家有識之士都應該出力幫他們一把,至少他熊自清應該這樣做!因為那片厚地曾經善待過他。
於是,他動用所有的關係,調動一些媒體,組成了一個數十人的考察團前往馬家寨考查。其主題是:挖掘曆史淵源,弘揚曆史文化,幫助貧困山區,拯救先賢後裔。
沒想到熊自清此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於是,數百人的考察團經過爬山涉水來到馬家寨。
記者將攝像機對著吳龍江說:“請問你作為吳三桂的傳人,你的感覺如何?”
吳龍江長須飄拂,神態自然地說:“吳三桂的傳人也是人,沒有什麽樣特殊的感覺。”
周邊立刻響起一片讚譽之聲:“哇,他真謙虛!”
記者又問:“依你之出身,完全可以向政府要一官半職,不知你有此打算麽?”
熊自清幾杯酒下肚之後,便長籲短歎起來。
吳龍江見他如此,便安慰說:“熊書記不要太看重權力,否則徒增悲傷。”
原來熊書記已遭貶下放到馬家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熊自清說:“吳校長,你不懂,人若沒有當官,就沒有什麽可想的。人若當官,再下來,那滋味真不好受!”
吳龍江是馬家寨小學的校長。
吳龍江見他越來越消沉,作為朋友,心裏不好受,便又安慰他說:“俗話說,成者王敗者寇,你沒搞贏人家便隻能下來,沒有什麽想不通的!”
熊自清說:“他們哪裏像人?分明是一幫奪權的瘋狗!”
吳龍江說:“熊書記,都到這個份上了,可得自我調整心態,否則,你如何生活下去?”
熊自清說:“吳校長,熊某大膽地說一句,你永遠也體驗不到我這種失落感呢。”
吳龍江心中未免有點輕視熊自清了。他斜著醉眼看著熊自清說:“你才多大的官兒啊!”
吳龍江的語氣激怒了熊自清。熊自清用譏諷的語氣說:“難道吳校長曾經當過大官?”
吳龍江說:“吳某是沒當過官。可吳某的祖先可是當過官的,可不照樣下來就下來了。”
熊自清一驚,問:“哪有這事?隻怕你祖先官當得不大吧!要麽就沒趕上個好時候,如今當官可是能上不能下的呢!”
吳龍江說:“沒趕上好時候倒是說對了,說官當得小卻錯了!”
熊自清激問他:“多大?跟老熊如何?”
吳龍江說:“那沒法比!”
熊自清問:“省長?”
吳龍江搖搖頭。
熊自清問:“部長?”
吳龍江說:“不是現在的官!不過比省長要大!”
熊自清被激怒了,問道:“難道當過宰相不成?”
吳龍東說:“不是宰相,而是皇帝!”
熊自清臉紅脖子粗地說:“你騙人!如果你家祖宗做過皇帝,怎麽會住到這窮鄉僻壤的山溝裏來?”
吳龍江被他一激,也就再無顧忌,說:“我祖宗真做個皇帝!我祖宗是吳三桂!”
熊自清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你祖宗是吳三桂?你開什麽玩笑?”
吳龍江歎口氣說:“我開這玩笑有何益?說他是自己祖宗並不能往自己臉上貼金!但他老人家千真萬確是我的祖宗!”
熊自清有幾分相信了,因為這年頭,誰也不會願意把本不是他祖宗的人,且是被漢人罵了數百年的人說成是自己的祖宗。但是,他覺得應進一步解證一下。他問:“你有何根據呢?”
吳龍江說出一番令熊自清驚心動魄的話來。
康熙二十年,吳世璠自殺於昆明之後,朝廷就派人大力搜捕吳三桂的家人。陳圓圓與其兒子吳啟華等人在吳三桂的將領馬寶的護衛下秘密來到古思州的龍鼇裏,在一片原始森林中隱藏起來,經數次遷徙定居在如今的馬家寨。
進入龍鼇裏後,陳圓圓出家天罡寺,馬寶出家鼇山寺。而吳啟華便住在馬家寨。他們死後,吳氏後人把三人遺體運迴秘密安葬,但未立碑。直到光緒年間,清廷衰弱無力他顧時,吳氏後人才給三人立碑,且深埋於各自墳前。陳圓圓墓碑高零點七三九米,寬零點四八九米,陰刻銘文是:“故先妣吳氏聶氏之墓位席。”“先妣”是尊稱陳圓圓第一世祖之意;“吳門”二字一指夫家姓吳,二指她籍貫吳門(即蘇州);“聶氏”二字指陳圓圓本姓刑名沅,後改陳圓圓。“聶”下部分開為“雙耳”,暗喻陳圓圓姓中有“雙耳之意”;“位席”為古代王妃墓專用,表明其地位尊貴可入宗祠。這句話譯成白話即是:“始祖母蘇州陳圓圓王妃之墓。”
而馬寶墓前的石碑上鐫刻著一聯是:“重壘土塋人祖即已祖,複修石台若翁如吾翁。”其意是吳家子孫為感激馬寶保護陳圓圓及吳家的一縷血脈的恩情,一直將他當做自己的祖宗祭祀。
吳啟華墓聯是:“隱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意在於暗指他的身份。
吳龍江說,由於吳氏家庭有著這段獨特的曆史背景,他們從不修家譜,族譜。隻是從每一代中挑選一至二人作為“秘密傳人”,負責將本家族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口頭方式代代相傳。
吳龍江說他自己便是這“秘密傳人”之一。
熊自清見他說得有板有眼,哪裏還有半分懷疑!當即說:“他日若官複原職,必助你們發達!”
吳龍江笑而不語。
進入八十年代,熊自清果然官複原職,便向文物部門透露此信息。
文物部門前來馬家寨調查時,吳龍江極力否認此事。
進入九十年代,中國之文化發展到令人眼花繚亂之地步,處處都在挖掘名人後裔,且善待後裔。一是以此顯示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二是以示顯示現政策之寬鬆宜人。
於是,像孔子之後裔、孟子之傳人能登堂入室,成為當今中國之文化名人自不必說!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國文化之鼻祖。
於是,像某某英雄之後裔,某某宰相之傳人便能毫無費力地躋身於政界各部門,成為當今中國之政界之人物也不必說!因為他們的祖先曾經是國家之棟梁。
九十年代的中國是正本清源的年代,什麽事都得看它的曆史根源,什麽人都得看它的祖宗背景。越有曆史根源的事越有挖掘利用的價值,祖宗越有背景的人越有可能進入政界。熊自清已到耄耋之年,知道自己來日無多。然而,他卻越來越感到於心難安!因為他覺得吳三桂的後裔竟然還生活在那窮鄉辟壤之處,實在是曆史的誤會。國家有識之士都應該出力幫他們一把,至少他熊自清應該這樣做!因為那片厚地曾經善待過他。
於是,他動用所有的關係,調動一些媒體,組成了一個數十人的考察團前往馬家寨考查。其主題是:挖掘曆史淵源,弘揚曆史文化,幫助貧困山區,拯救先賢後裔。
沒想到熊自清此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於是,數百人的考察團經過爬山涉水來到馬家寨。
記者將攝像機對著吳龍江說:“請問你作為吳三桂的傳人,你的感覺如何?”
吳龍江長須飄拂,神態自然地說:“吳三桂的傳人也是人,沒有什麽樣特殊的感覺。”
周邊立刻響起一片讚譽之聲:“哇,他真謙虛!”
記者又問:“依你之出身,完全可以向政府要一官半職,不知你有此打算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