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他們並沒有將反滿情緒公開化。其實是不敢公開化!因為他們知道:如今這年頭與朝廷對著幹是沒好果子吃的。但是,他們又不甘心如此任人宰割,便苦思報複辦法。俗話說,急中生智,於是,他們果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修明史。
順治十六年,在翰林院掌院學士折庫訥等奉請之後,修輯崇禎年間的明史。但他們認為這畢竟是滿人修的明史,而不是漢人自己修的明史。再說明史應追加十五年,而非崇禎年間。
當然,也許在滿人眼裏,或者在沒讀書的漢人眼裏,私修明史算不得什麽。但作為參與私修明史的人來說,其激情的澎湃,其熱之沸騰不亞於拿起真刀真槍與滿人幹!
他們認為,就目前之情形,私修明史是對滿人的最佳報複方法。一是可以與滿人所修史針鋒相對,揭穿其不實之處;二是可以寄托漢人對明廷的情懷,使漢人不至於全被滿人奴化;三是可以以此教育後代,讓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漢人,不要忘記這段屈辱的曆史。
然而,鼇拜在接到這報告時卻不以為然。告訴鼇拜的是他自己的弟弟靖西將軍穆裏瑪。
鼇拜笑著說:“漢人有句俗語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觀漢人之曆史,沒有哪個朝代是讀書人推翻的!隻有那些農夫起來,才真正可怕!因為他們一無所有,同時因為愚昧而無所畏懼。至於幾個漢人躲在一起私修明史,我看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江山從來都不是靠修曆史能修出來!”
穆裏瑪說:“哥哥之言有失偏頗。從漢人私修明史,可知漢人已有情緒!”
鼇拜說:“什麽情緒?”
穆裏瑪說:“反滿情緒!”
鼇拜問:“為什麽說是反滿情緒?”
穆裏瑪說:“從漢人私修明史可見漢人心係大明!”
鼇拜說:“大明是漢人之天下,他們念想大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穆裏瑪說:“可是,這並不僅僅說明他們隻在念想大明,而是排滿。因為我們也為他們修過明史,他們為何不承認呢?”
鼇拜一想,覺得有理。但他認為即便如此,也不見有大的危害,便說:“如果真像你所說那樣,會有什麽後果呢?”
穆裏瑪說:“漢人眾多,又多對滿人不滿,若被他們將漢人的情緒煽動起來,必對朝廷不利!”
鼇拜沉思不語。他主要在思考若此事真的發生,是否對自己有利,會對自己產生什麽樣影響等事。
穆裏瑪見哥哥不開言,便繼續說:“我觀你有意廢除漢族舊製,恢複滿族舊族,猜想私修明史之人是衝著你來的。若任其自流,恐被他們將漢人的情緒煽動,到那時隻怕對你不利!”
鼇拜聽到這裏,心裏大驚。是呀!我怎麽如此糊塗?他急切地問:“誰為主筆之人?”
穆裏瑪說:“莊廷。”
鼇拜說:“你將主筆之人捉來,交往刑部!”說完,又覺不妥,便說:“你協助刑部將凡是參與私修明史之人全部抓來下獄。”
四、無法之下,隻能無奈
鼇拜知道自己為莊廷私修明史一事而興大獄必引起朝廷漢人官員不滿,同時也怕遭到其他三個輔臣的反對。所以,弟弟穆裏瑪走後,他心裏並沒有輕鬆起來,相反,還變得更加沉重了。
因為他明白,自己能夠在四大輔臣之中把握實權不容易。若稍有不慎,恐引起他們共同對付自己,那樣一來,自己便前功盡棄,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必須有反對私修明史的理由,讓所有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此舉是小題大作。
這就是他變得異常沉重的原因。
然而,他苦思冥想,卻不得要領,心裏越發焦急起來。明日早朝,自己若無應訴之言,豈不苦也。
突然,他想到了洪承疇。洪承疇學識淵博,想他必有辦法。然而,洪承疇雖然有心與自己相交,但他畢竟是漢人,會不會因此而對自己有所保留呢?
想到此處,鼇拜又有所擔心起來。
但即便如此,除此以外,他再無別的辦法。所以他想,幹脆學瞎子過河,邊摸邊過。
於是他又以邀請洪承疇喝酒的名義將其請來。洪承疇一見鼇拜便戲言道:“大人請洪某喝酒,不怕洪某酒後戲言麽?”
鼇拜聞之一怔,立刻明白洪承疇是暗指自己借喝酒之機向他討教一事,心裏有些不舒服。但聯想到事實本來如此,心裏又釋然,坦然笑道:“若得大學士戲言點撥,某人願陪大學士爛醉三天!”
洪承疇笑道:“戲言,戲言。”
鼇拜連忙邀請洪承疇入座。洪承疇也不客氣,揀了主席坐了。要在平時,洪承疇也不敢這麽放肆。但他知鼇拜相請,必是有事相求,自己不坐主席,倒是便宜他了,於是不讓。
洪承疇與鼇拜對飲了幾杯,話慢慢多起來了。鼇拜一見,知道時機已到,便故作神秘地說:“我今日得報,有人在私修明史,不知大學士知道否?”
洪承疇一驚,問:“會有此事?”
鼇拜說:“千真萬確!”
洪承疇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心想:有沒有此事與自己何幹?自己失態,豈不說明自己與此有關而讓鼇拜有恃無恐麽?所以,他馬上定了定神,毫不在意地看著鼇拜。
鼇拜不以為然地笑了笑,然後誠懇地說:“難道大學士不覺得奇怪麽?”
洪承疇問:“有何奇怪?”
鼇拜說:“大明已滅多年,他們私修明史圖個什麽?”
洪承疇笑道:“你是滿人,自然不知漢人之心態!”
鼇拜問:“什麽心態?”
洪承疇說:“念舊。”
鼇拜說:“什麽是念舊?”
洪承疇說:“在漢人看來,什麽東西都是原來的好。譬如說,死人比活人好,明朝比大清好等等。”
鼇拜說:“隻怕不僅僅如此!”
洪承疇說:“當然!”
鼇拜說:“還有什麽?”
洪承疇說:“還有情緒。”
鼇拜問:“什麽情緒?”
順治十六年,在翰林院掌院學士折庫訥等奉請之後,修輯崇禎年間的明史。但他們認為這畢竟是滿人修的明史,而不是漢人自己修的明史。再說明史應追加十五年,而非崇禎年間。
當然,也許在滿人眼裏,或者在沒讀書的漢人眼裏,私修明史算不得什麽。但作為參與私修明史的人來說,其激情的澎湃,其熱之沸騰不亞於拿起真刀真槍與滿人幹!
他們認為,就目前之情形,私修明史是對滿人的最佳報複方法。一是可以與滿人所修史針鋒相對,揭穿其不實之處;二是可以寄托漢人對明廷的情懷,使漢人不至於全被滿人奴化;三是可以以此教育後代,讓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漢人,不要忘記這段屈辱的曆史。
然而,鼇拜在接到這報告時卻不以為然。告訴鼇拜的是他自己的弟弟靖西將軍穆裏瑪。
鼇拜笑著說:“漢人有句俗語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觀漢人之曆史,沒有哪個朝代是讀書人推翻的!隻有那些農夫起來,才真正可怕!因為他們一無所有,同時因為愚昧而無所畏懼。至於幾個漢人躲在一起私修明史,我看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江山從來都不是靠修曆史能修出來!”
穆裏瑪說:“哥哥之言有失偏頗。從漢人私修明史,可知漢人已有情緒!”
鼇拜說:“什麽情緒?”
穆裏瑪說:“反滿情緒!”
鼇拜問:“為什麽說是反滿情緒?”
穆裏瑪說:“從漢人私修明史可見漢人心係大明!”
鼇拜說:“大明是漢人之天下,他們念想大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穆裏瑪說:“可是,這並不僅僅說明他們隻在念想大明,而是排滿。因為我們也為他們修過明史,他們為何不承認呢?”
鼇拜一想,覺得有理。但他認為即便如此,也不見有大的危害,便說:“如果真像你所說那樣,會有什麽後果呢?”
穆裏瑪說:“漢人眾多,又多對滿人不滿,若被他們將漢人的情緒煽動起來,必對朝廷不利!”
鼇拜沉思不語。他主要在思考若此事真的發生,是否對自己有利,會對自己產生什麽樣影響等事。
穆裏瑪見哥哥不開言,便繼續說:“我觀你有意廢除漢族舊製,恢複滿族舊族,猜想私修明史之人是衝著你來的。若任其自流,恐被他們將漢人的情緒煽動,到那時隻怕對你不利!”
鼇拜聽到這裏,心裏大驚。是呀!我怎麽如此糊塗?他急切地問:“誰為主筆之人?”
穆裏瑪說:“莊廷。”
鼇拜說:“你將主筆之人捉來,交往刑部!”說完,又覺不妥,便說:“你協助刑部將凡是參與私修明史之人全部抓來下獄。”
四、無法之下,隻能無奈
鼇拜知道自己為莊廷私修明史一事而興大獄必引起朝廷漢人官員不滿,同時也怕遭到其他三個輔臣的反對。所以,弟弟穆裏瑪走後,他心裏並沒有輕鬆起來,相反,還變得更加沉重了。
因為他明白,自己能夠在四大輔臣之中把握實權不容易。若稍有不慎,恐引起他們共同對付自己,那樣一來,自己便前功盡棄,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必須有反對私修明史的理由,讓所有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此舉是小題大作。
這就是他變得異常沉重的原因。
然而,他苦思冥想,卻不得要領,心裏越發焦急起來。明日早朝,自己若無應訴之言,豈不苦也。
突然,他想到了洪承疇。洪承疇學識淵博,想他必有辦法。然而,洪承疇雖然有心與自己相交,但他畢竟是漢人,會不會因此而對自己有所保留呢?
想到此處,鼇拜又有所擔心起來。
但即便如此,除此以外,他再無別的辦法。所以他想,幹脆學瞎子過河,邊摸邊過。
於是他又以邀請洪承疇喝酒的名義將其請來。洪承疇一見鼇拜便戲言道:“大人請洪某喝酒,不怕洪某酒後戲言麽?”
鼇拜聞之一怔,立刻明白洪承疇是暗指自己借喝酒之機向他討教一事,心裏有些不舒服。但聯想到事實本來如此,心裏又釋然,坦然笑道:“若得大學士戲言點撥,某人願陪大學士爛醉三天!”
洪承疇笑道:“戲言,戲言。”
鼇拜連忙邀請洪承疇入座。洪承疇也不客氣,揀了主席坐了。要在平時,洪承疇也不敢這麽放肆。但他知鼇拜相請,必是有事相求,自己不坐主席,倒是便宜他了,於是不讓。
洪承疇與鼇拜對飲了幾杯,話慢慢多起來了。鼇拜一見,知道時機已到,便故作神秘地說:“我今日得報,有人在私修明史,不知大學士知道否?”
洪承疇一驚,問:“會有此事?”
鼇拜說:“千真萬確!”
洪承疇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心想:有沒有此事與自己何幹?自己失態,豈不說明自己與此有關而讓鼇拜有恃無恐麽?所以,他馬上定了定神,毫不在意地看著鼇拜。
鼇拜不以為然地笑了笑,然後誠懇地說:“難道大學士不覺得奇怪麽?”
洪承疇問:“有何奇怪?”
鼇拜說:“大明已滅多年,他們私修明史圖個什麽?”
洪承疇笑道:“你是滿人,自然不知漢人之心態!”
鼇拜問:“什麽心態?”
洪承疇說:“念舊。”
鼇拜說:“什麽是念舊?”
洪承疇說:“在漢人看來,什麽東西都是原來的好。譬如說,死人比活人好,明朝比大清好等等。”
鼇拜說:“隻怕不僅僅如此!”
洪承疇說:“當然!”
鼇拜說:“還有什麽?”
洪承疇說:“還有情緒。”
鼇拜問:“什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