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忠率軍迴撤,無功而返。吳三桂見之,心中大喜。連忙問何進忠何故如此?何進忠以實情相告。


    吳三桂聽了,一言不發,內心在猜測:這到底是一種自然現象?還是真有神靈在顯靈呢?難道說永曆帝的氣數真的未盡?


    吳三桂命令軍隊繼續休息,原地待命。


    可是,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吳三桂所率軍隊,來源十分複雜,人心並不齊整,隻是迫於勢力而不敢妄動。但長時間地待在此地,既不見進,也不見退,心裏本已生怨氣。而何進忠之軍遇瘴氣迴撤之事,被何進忠的部下在軍中傳得沸沸揚揚,使得士兵們大多認為永曆帝氣數未盡,吳三桂不該來擒拿永曆帝。


    於是,軍中士氣低落,人心渙散,怨聲載道。眾將領見此情形,心中焦急,紛紛將此情況呈報給吳三桂。


    吳三桂讓眾將領來商量對策。吳三桂問:“兄弟們真的相信氣數之說麽?”


    眾人均不開言。


    吳三桂又說:“難道你們都相信永曆帝氣數未盡?”然後語氣一轉說,“那麽說永曆帝還有東山再起之時?”


    馬寶說:“我不相信氣數之說!”


    吳三桂問:“那為何人一旦進入瘴氣之中,便會死去?”


    胡守亮說:“那是因為瘴氣中有毒!”


    吳三桂說:“既然是瘴氣中有毒,為何眾人偏偏會認為那是天神在顯靈呢?”


    胡守亮說:“據胡某看來,必是因為眾人對瘴氣的性情不了解,加之對皇權的崇拜,才會有此傳說!”


    方獻廷說:“胡兄言之有理!人一旦對某事物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之時,便會對它作出種種猜測,甚至會產生荒謬的聯想。”


    吳三桂說:“這麽說來,眾兄弟均認為這不是天神在顯靈麽?”


    眾人均點點頭。


    石圖一直在注視著事態發展。他見吳三桂並不急於整頓軍紀本來就奇怪,再見吳三桂始終圍繞著永曆帝是否氣數已盡,瘴氣有毒是否是天神顯靈之事糾纏不休,更是覺得不可理解。但他沒有輕易表態,因為他覺得吳三桂此舉必定大有深意。


    吳三桂突然改變語氣說:“可是,我卻覺得這確實證明永曆帝氣數未盡!”然後,意味深長地瞄了石圖一眼。


    石圖陡然明白了吳三桂的意圖,問他:“這麽說來,平西王準備迴撤了麽?”


    吳三桂搖搖頭說:“不!”


    石圖說:“既然永曆帝氣數未盡,平西王為何不撤軍呢?”


    吳三桂說:“我們要等他的氣數盡!”


    石圖說:“此時士氣低落,軍心渙散,何以能夠等下去呢?”


    吳三桂說:“我自有治軍之法!”說著,招唿眾人隨他而去。


    石圖心中充滿著迷惑隨吳三桂走出營帳。


    吳三桂率領眾將來到士兵當中,將剛才對眾將說的話又對士兵們說了一遍。當士兵們聽到吳三桂說他也覺得永曆帝氣數未盡之時,士兵之中頓時騷動起來。因為在士兵們看,即使吳三桂心中真的認為永曆帝如此,也不應該當眾說出來。


    吳三桂巡視一遍後,又說:“不過,我並非認為這一定是天神顯靈!不知眾人之中,有誰同意永曆帝氣數未盡之說,請站出來。”


    眾人心想:既然平西王自己也認為這是永曆帝氣數未盡,自己站出來,不正是與平西王保持一致麽?怕什麽?


    士兵之中走出幾個老兵。


    吳三桂問老兵們:“你們認為永曆帝氣數未盡,所以天神在顯靈麽?”


    老兵們連忙點頭。


    吳三桂又說:“如果真如你們所說,那天神一定會因為你們有此心意而保佑你們,你們認為是麽?”


    老兵們不知吳三桂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都隻是茫然地點點頭。


    吳三桂說:“既然如此,那毒瘴便隻會毒死那些想擒拿永曆帝的人,而對心中仍對永曆帝有感情的人會無用。”說完,不容老兵再分辯,令人將他們趕入毒瘴之中。


    從此,那幾個老兵再沒有從毒瘴之中走出來。


    幾個時辰之後,毒瘴後退,老兵的遺體橫陳於地。吳三桂叫人拖過來示眾。從此軍營之中再無議論永曆帝是否氣數已盡之說法。


    後來,愛星阿率軍與吳三桂會師。


    順治十八年九月,瘴氣終於退去。叢林之中除了讓人覺得沉沉悶悶之外,再無不適之感。


    吳三桂眼中的叢林變得透明起來。


    吳三桂與愛星阿及前鋒統領白爾赫圖,都統果爾欽、遜塔等人一同督兵進攻大理,再出騰越,經過南甸、隴川到達猛卯。


    石圖心想:吳三桂這次肯定要與李定國大戰一場了。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是,吳三桂依然隻是大造聲勢。


    按照吳三桂的部署:馬寧、王輔臣率兵二萬取道姚關、鎮康、孟定。同時因為考慮到恐怕蠻暮、猛密二土司幫助李定國阻止他們,便留下總兵張國柱率兵三千屯在南甸備用。


    吳三桂部署完畢,又是命胡守亮再擬檄文一篇,胡守亮依言寫了。內容大概如下:


    尊敬的國王陛下:


    前次去信,已經數日,尚不見貴國將我大清之逆賊擒拿送迴,不知何故?


    莫非是貴國有意藏匿我大清之逆賊,以此要挾我大清麽?若果如此,貴國之舉實在不義!


    試想:若貴國之君逃入我大清,我大清也不將其擒拿送歸貴國,貴國國王能安心寢食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