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聞言,神色肅然。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吳三桂鞠了一躬,說:“平西伯若心存此念,乃是天下漢人之福,我代漢人先向你行禮!”


    吳三桂趕忙避開身子說:“晚輩是大明罪臣,怎敢受先生大禮?”


    老者說:“大明既滅,清兵入京,非你之過,而是大勢所迫。以你一人之力,豈能舉擎天之柱!你不必自責太深,隻可以待來日。”


    自從清兵入關以來,吳三桂何曾聽到過有一人對自己說過這等肺腑之言?吳三桂頓覺知音,對老者大行叩頭之禮,聲稱:“我原以為普天之下,再無人知曉晚輩委屈,看來是我罪怪先生等人了。”


    老者笑道:“你不能再叩頭了,再叩,非把我的腰折斷不可!”


    吳三桂依言站立,對老者說:“晚輩雖有此心,卻不知從何做起。加上此次遭遣,心裏更是難安。隻覺離大業之成更遙遙無期,心生悲涼之意,望先生指點。”


    老者說:“你上次之敗,在於對大勢估計不足,而對自己又估計有餘,以為憑你之力可以周旋於李賊與清兵之間,叫清兵唯你的馬首是瞻,所以才有此大錯!”


    吳三桂問:“那晚輩現在該如何處之?”


    老者說:“休息養生,蓄勢以待!”


    吳三桂問:“具體而言,如何為之?”


    老者說:“一是善用錦州,積蓄力量。”


    吳三桂說:“據晚輩看來,皇上此次讓我出鎮錦州,一則是抑製我,二則是觀我誌向,豈可貿然行之?”


    老者笑道:“隻需用外緊內鬆之策即可!”


    吳三桂問:“何為外緊內鬆之策?”他隻聽說過內緊外鬆之策,從沒有聽過有外緊內鬆之策。


    老者說:“皇上所懼,非你的千軍萬馬,而僅你一人而已!你讓你的部下整編隊伍,充實力量,而你卻可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給人以平庸頹喪之感即可!”


    吳三桂頓覺耳目一新。他從沒有聽到過這等怪異卻極具哲理的理論。他的內心對之歎服。於是,他又問:“那麽第二呢?”


    老者說:“疏乞賜恤,改變形象。”


    吳三桂說:“請先生詳細說來。”


    老者說:“自古以來,我們受孔孟之道教化,為人之本,在忠孝仁義廉恥。而忠孝之舉尤為本也。現今大明既滅,清朝已立,對先皇以示忠貞已不可為,隻有記在心中。而你的父母及弟三輔為李自成所殺,你可向皇上乞請體恤,選其忌日祭之。眾人本以為你是不忠不孝之人,如此一舉,必會對你的看法有所改變!”


    吳三桂覺得老者的話實在有理,便連忙答應,然後再問:“是否有第三?”


    老者答道:“把握時機,造成大勢。”


    吳三桂問:“此策如何努力?”


    老者說:“此策最難。難就難在天意、地勢、人心均在一線之上。”


    吳三桂問:“先輩可否詳言告之?”


    老者說:“現在告之,還為時過早。將來我自會遣人前去助你!”


    吳三桂驚喜地說:“那真是太感謝先輩了。”然後又問,“先輩派誰前去呢?”


    老者說:“就派你剛才所見的那個書童。”


    吳三桂一聽,心裏涼了半截:這書童還隻是個小小孩童,將來能否擔此重任不說,要想等他成材,豈不要望眼欲穿?


    老者說:“你切不可小看於他,其中的玄妙將來自知!”


    吳三桂趕忙說:“不敢。”然後抬頭看那書童,那書童正好朝他做鬼臉。吳三桂見他滿臉機靈,便問他叫何名字?


    書童說:“名字乃身外之物,不必記在心上。”


    吳三桂一驚,沒想到小小孩童,說話竟然有此玄機,他本想向老者請教姓名,現在他打消了此念頭。


    吳三桂看了看天色,說:“我想請先生與我前去,與我同衣共食,可好?”


    老者說:“實不相瞞,我本是總兵府中之人。”


    吳三桂驚喜道:“原來先生是舅父大人的幕僚?”


    老者微笑點首。


    吳三桂便說:“那先生更應前去!”


    老者搖搖頭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吳三桂聽了,心裏若有所失。


    三、吳三桂為諸將請皇上賜以世職


    吳三桂在錦州城內巡察幾次,了解了一些具體情況。不久,被吳三桂分派到寧遠、中右、中後、中前、前屯等所的將領都前來向他匯報了一些具體困難。綜合而言,不外乎這幾條:一、衛所房屋損壞嚴重,無法居住;二、土地澆薄,請增供給;三、士兵思鄉情緒嚴重。


    為此,吳三桂將楊珅、郭雲龍、孫文煥、方獻廷、胡守亮、吳國貴、高得捷等人叫來,商量如何治理之策。


    楊珅說:“當務之急,是要改善衛所條件,安穩士兵之心,方可不至於讓隊伍散了。”


    郭雲龍說:“條件當然要改善,但我認為主要使眾將士歸心!”


    方獻廷:“郭將軍認為如何才能使眾將士歸心呢?”


    郭雲龍說:“有許多士兵已隨我們征戰多年,如繼續留下來,已無戰鬥力,如讓其歸去,又無家可歸,因此我認為應對那些老兵送以豐厚的錢物,讓其迴家贍養天年,一者可安老兵之心,二者可振新兵之氣。”


    胡守亮說:“郭將軍說得有道理,但我覺得僅讓老兵歸鄉,而不補充新兵,會使我們隊伍的力量大大削弱,倒不如趁遣迴老兵之際,再暗征新兵。”


    吳國貴說:“這樣一來,豈不會讓人認為我們是私自征兵,擴充實力嗎?”


    胡守亮說:“無妨。我們不要一時將老兵換下,加倍換上新兵,而是要化整為零。比如說換下一個老兵,補上兩個新兵。這樣,誰也不覺得我們在私自征兵,擴充實力了。”


    楊珅讚道:“這果然是個好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