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將領一聽,便紛紛開口說話,隻不過盡是些互相推諉之詞。
李自成真火了,氣憤地說:“既然無人願為我出征,我便自己出征好了!”
劉宗敏和李岩一聽,趕忙說:“我願意隨大王出征。”
李自成怕自己出征之後,明朝故吏會興風作浪,便命令將那些明廷忠貞的官吏殺了。於是,大學士陳演、定國公徐允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等六十餘人被斬於西華門外,其他愚忠之士無一幸免。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軍二十萬,浩浩蕩蕩地向山海關進發。
由於要懾迫吳三桂,李自成將吳襄等一家人全部隨軍押走。
李自成本想將陳圓圓留在京城之中,但怕自己離開之後,她會成為禍水,於是也將她押來了。不過沒有將她與吳襄他們押在一起,而是跟隨在自己身邊。
四、吳三桂對李自成設下了誘軍深入之計
多爾袞率大軍行到錦西之時,郭雲龍和孫文煥又帶上吳三桂的親筆信前來相見。
多爾袞拆開信來看,信上寫著:
大清國和碩親王閣下,接王來書,知大軍已至寧遠,吊民伐暴,扶弱去強,義聲震天地。王所以相助,實為我先帝,而三桂之感戴尤其大也。三桂承王諭,即發精銳於山海以西諸要地,誘賊速來。今三桂已悉簡精銳,以圖相機剿滅。懇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夾擊,逆賊可擒。
大明平西伯吳三桂頓首!
多爾袞看完吳三桂的信之後,心裏罵道,好個狡猾的吳三桂!本王什麽時候答應你要助你滅李了?我提出的條件你不肯答應,誰知你是不是與李自成串通一氣搞我的鬼?多爾袞半信半疑。他心裏拿定了主意:以靜製動,相機行事!卻對郭雲龍說同意吳三桂之計。
吳三桂見郭雲龍和孫文煥仍沒迴來,不知多爾袞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麽?所以遲遲不敢有所行動。後來聽說李自成已親率二十萬大軍並將父親等人押在軍中,他有些慌亂了。他覺得自己不能太被動,一定要爭取主動。憑直覺他判斷多爾袞不是不答應與自己一同滅李,而隻是因為對自己仍有所懷疑。所以,他打算繼續按原計行事,對李自成設下誘軍深入之計,到時候與清兵合力擊之。
吳三桂將眾將召集起來,商討對付李自成的辦法。眾將領對吳三桂的誘軍深入之計表示讚同。正要商量如何設計誘軍深入之計時,郭雲龍和孫文煥迴來了。郭雲龍告訴吳三桂,說多爾袞同意吳三桂的誘賊深入合力擊之的策略。
吳三桂聽後大喜,眾將士的士氣也得到了鼓舞。吳三桂說:“請眾將說說,如何才能誘軍深入?”
方獻廷說:“我料定李賊部下雖然勢大,實則心虛,我們可以先驕其誌,然後再擊之。”
吳三桂問:“請詳細說來。”
方獻廷說:“永平是李賊進山海關的必經之地,我們可以在此處設虛營數處,使李賊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營。李賊必將大喜,以為我等懼他,然後會率軍直奔山海關。”
吳三桂認為此計甚妙,依計而行。
李自成率軍出來之後,心裏便後悔了。覺得自己不該輕率出征,讓劉宗敏李過他們來便行了。因為此時他心中並無打勝吳三桂的把握。這也並非全在於他缺乏鬥誌,而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將士都已缺乏鬥誌。他想:能夠打勝當然好!一勞永逸,我李自成的江山便坐定了。可是,如果失敗了,不僅我軍士氣會大挫,連我也會失去天威!
四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軍到達永平。
李自成見軍營遍布,旌旗招展,似有千軍萬馬駐紮之狀。心裏便有些發虛。他問眾將誰可去拔除此營,好讓自己安營紮寨。
李過年輕氣盛,想立頭功,便說:“末將願意領兵前去!”
李自成的眉頭皺了皺,因為他的本意並不想讓他去打頭陣。李過是他的侄兒,因此對李過有些私心,但現在李過既然提出來了,李自成卻不好阻止,隻得同意他。
李過率領兩萬騎兵進去,守營之兵一擊即潰,李過殺得性起,便馬不停蹄地連掃敵軍十三座大營。原來,吳三桂安排此營之中的守兵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團練。
李過大獲全勝,趾高氣揚。
李自成見首戰告捷,心裏的陰影便一掃而空,也高興地說:“吳三桂再厲害,遇到我大順鐵騎也潰不成軍!”
大順軍裏眾將士便士氣高昂起來。
第二日,李自成又揮軍逼進山海關。不費一日工夫,李自成的大軍便來到山海關附近。
李自成叫宋獻策手寫招降書一封,讓弓箭手射入城閣。
吳三桂展開李自成的招降書一看,心裏的疙瘩便慢慢扭緊了。原來李自成勸吳三桂投降,若答應,李自成便不追究吳三桂的背盟之舉,且同樣封他為侯,並把陳圓圓歸還於他。
吳三桂現在是有口難言。他何嚐不想投誠李自成算了!既可以封侯拜相,又可以重新得到陳圓圓。可是,現在不容他有迴旋的餘地。因為一旦自己答應了他,多爾袞勢必對自己重兵壓境,以消滅自己為後快!那自己便真的成了死無葬身之地。然而,如果自己不答應他,自己的父親和一家大小便會兇多吉少,陳圓圓也會在劫難逃。
吳三桂在帥堂之中徘徊不已。
胡守亮恰在此時走進帥堂,見吳三桂來迴不停地走,便知他心中有重大事情難以決斷,正想溜出去。吳三桂卻招他進去,他隻得進了帥堂。
吳三桂將李自成的招降書拿給胡守亮看。胡守亮看過之後,心裏便清楚了,然而胡守亮也不敢給他拿主意,這不但關係到吳三桂家人的生死交關的大事,也關係到吳三桂的愛妾的生死,自己還是什麽也不說為妙。
沒有想到吳三桂卻偏偏問他:“你說我該如何處置此事?”
胡守亮明白,其實吳三桂心裏早有主意了。他現在問自己的目的,並不是想向自己請教,而是想向自己驗證而已。然而,吳三桂心中的主意是什麽呢?自己卻無從得知!看來,自己也隻好走一步算一步了。胡守亮試探地對吳三桂說:“其實,我覺得李自成並沒有招降大人的誠意。”
吳三桂問:“你如何得知?”
吳三桂的提問其實是對自己認同,胡守亮心裏有底了,便說:“因為李自成若真心招降大人,便不該扣押老爺,更不該一直將大人之妾留在自己身邊!”
吳三桂說:“我也正是這麽想的!隻不過我對他們的安全有些不放心啊!”
胡守亮心裏說:豈止是放心與不放心的問題?分明是絕路一條!然而,不這樣的話,多爾袞又會令我們死無葬身之地!胡守亮不好說什麽,隻能安慰他說:“作為明智的統帥,我想李自成不應該那樣做!”
吳三桂點點頭,然後歎著氣。
胡守亮見吳三桂如此優柔寡斷,心裏急了,對吳三桂說:“大人必須立斷!當斷不斷,必生禍亂!”
吳三桂一驚,是啊!自己怎麽如此兒女情長起來?於是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和尚對他說的殺雞取卵是帝王之態那句話來。雖然自己不一定要當帝王,但具有帝王的氣魄也好。
於是,吳三桂將招降書撕了,叫自己的弓箭手將討伐李自成的檄文射了出去。
李自成見了,大怒,然後下令包圍山海關,打算與吳三桂決戰。
李自成將二十萬大軍分成三路分別從東羅、西羅、北翼三座護城包圍山海關,同時又調二萬騎兵由李雙喜率領,切到北翼城下,截斷吳三桂北方的退路。
這樣一來,吳三桂便成了真正的甕中之鱉了。
五、看到吳三桂與李自成決戰,多爾袞心中充滿了快感。
李自成真火了,氣憤地說:“既然無人願為我出征,我便自己出征好了!”
劉宗敏和李岩一聽,趕忙說:“我願意隨大王出征。”
李自成怕自己出征之後,明朝故吏會興風作浪,便命令將那些明廷忠貞的官吏殺了。於是,大學士陳演、定國公徐允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等六十餘人被斬於西華門外,其他愚忠之士無一幸免。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軍二十萬,浩浩蕩蕩地向山海關進發。
由於要懾迫吳三桂,李自成將吳襄等一家人全部隨軍押走。
李自成本想將陳圓圓留在京城之中,但怕自己離開之後,她會成為禍水,於是也將她押來了。不過沒有將她與吳襄他們押在一起,而是跟隨在自己身邊。
四、吳三桂對李自成設下了誘軍深入之計
多爾袞率大軍行到錦西之時,郭雲龍和孫文煥又帶上吳三桂的親筆信前來相見。
多爾袞拆開信來看,信上寫著:
大清國和碩親王閣下,接王來書,知大軍已至寧遠,吊民伐暴,扶弱去強,義聲震天地。王所以相助,實為我先帝,而三桂之感戴尤其大也。三桂承王諭,即發精銳於山海以西諸要地,誘賊速來。今三桂已悉簡精銳,以圖相機剿滅。懇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夾擊,逆賊可擒。
大明平西伯吳三桂頓首!
多爾袞看完吳三桂的信之後,心裏罵道,好個狡猾的吳三桂!本王什麽時候答應你要助你滅李了?我提出的條件你不肯答應,誰知你是不是與李自成串通一氣搞我的鬼?多爾袞半信半疑。他心裏拿定了主意:以靜製動,相機行事!卻對郭雲龍說同意吳三桂之計。
吳三桂見郭雲龍和孫文煥仍沒迴來,不知多爾袞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麽?所以遲遲不敢有所行動。後來聽說李自成已親率二十萬大軍並將父親等人押在軍中,他有些慌亂了。他覺得自己不能太被動,一定要爭取主動。憑直覺他判斷多爾袞不是不答應與自己一同滅李,而隻是因為對自己仍有所懷疑。所以,他打算繼續按原計行事,對李自成設下誘軍深入之計,到時候與清兵合力擊之。
吳三桂將眾將召集起來,商討對付李自成的辦法。眾將領對吳三桂的誘軍深入之計表示讚同。正要商量如何設計誘軍深入之計時,郭雲龍和孫文煥迴來了。郭雲龍告訴吳三桂,說多爾袞同意吳三桂的誘賊深入合力擊之的策略。
吳三桂聽後大喜,眾將士的士氣也得到了鼓舞。吳三桂說:“請眾將說說,如何才能誘軍深入?”
方獻廷說:“我料定李賊部下雖然勢大,實則心虛,我們可以先驕其誌,然後再擊之。”
吳三桂問:“請詳細說來。”
方獻廷說:“永平是李賊進山海關的必經之地,我們可以在此處設虛營數處,使李賊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營。李賊必將大喜,以為我等懼他,然後會率軍直奔山海關。”
吳三桂認為此計甚妙,依計而行。
李自成率軍出來之後,心裏便後悔了。覺得自己不該輕率出征,讓劉宗敏李過他們來便行了。因為此時他心中並無打勝吳三桂的把握。這也並非全在於他缺乏鬥誌,而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將士都已缺乏鬥誌。他想:能夠打勝當然好!一勞永逸,我李自成的江山便坐定了。可是,如果失敗了,不僅我軍士氣會大挫,連我也會失去天威!
四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軍到達永平。
李自成見軍營遍布,旌旗招展,似有千軍萬馬駐紮之狀。心裏便有些發虛。他問眾將誰可去拔除此營,好讓自己安營紮寨。
李過年輕氣盛,想立頭功,便說:“末將願意領兵前去!”
李自成的眉頭皺了皺,因為他的本意並不想讓他去打頭陣。李過是他的侄兒,因此對李過有些私心,但現在李過既然提出來了,李自成卻不好阻止,隻得同意他。
李過率領兩萬騎兵進去,守營之兵一擊即潰,李過殺得性起,便馬不停蹄地連掃敵軍十三座大營。原來,吳三桂安排此營之中的守兵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團練。
李過大獲全勝,趾高氣揚。
李自成見首戰告捷,心裏的陰影便一掃而空,也高興地說:“吳三桂再厲害,遇到我大順鐵騎也潰不成軍!”
大順軍裏眾將士便士氣高昂起來。
第二日,李自成又揮軍逼進山海關。不費一日工夫,李自成的大軍便來到山海關附近。
李自成叫宋獻策手寫招降書一封,讓弓箭手射入城閣。
吳三桂展開李自成的招降書一看,心裏的疙瘩便慢慢扭緊了。原來李自成勸吳三桂投降,若答應,李自成便不追究吳三桂的背盟之舉,且同樣封他為侯,並把陳圓圓歸還於他。
吳三桂現在是有口難言。他何嚐不想投誠李自成算了!既可以封侯拜相,又可以重新得到陳圓圓。可是,現在不容他有迴旋的餘地。因為一旦自己答應了他,多爾袞勢必對自己重兵壓境,以消滅自己為後快!那自己便真的成了死無葬身之地。然而,如果自己不答應他,自己的父親和一家大小便會兇多吉少,陳圓圓也會在劫難逃。
吳三桂在帥堂之中徘徊不已。
胡守亮恰在此時走進帥堂,見吳三桂來迴不停地走,便知他心中有重大事情難以決斷,正想溜出去。吳三桂卻招他進去,他隻得進了帥堂。
吳三桂將李自成的招降書拿給胡守亮看。胡守亮看過之後,心裏便清楚了,然而胡守亮也不敢給他拿主意,這不但關係到吳三桂家人的生死交關的大事,也關係到吳三桂的愛妾的生死,自己還是什麽也不說為妙。
沒有想到吳三桂卻偏偏問他:“你說我該如何處置此事?”
胡守亮明白,其實吳三桂心裏早有主意了。他現在問自己的目的,並不是想向自己請教,而是想向自己驗證而已。然而,吳三桂心中的主意是什麽呢?自己卻無從得知!看來,自己也隻好走一步算一步了。胡守亮試探地對吳三桂說:“其實,我覺得李自成並沒有招降大人的誠意。”
吳三桂問:“你如何得知?”
吳三桂的提問其實是對自己認同,胡守亮心裏有底了,便說:“因為李自成若真心招降大人,便不該扣押老爺,更不該一直將大人之妾留在自己身邊!”
吳三桂說:“我也正是這麽想的!隻不過我對他們的安全有些不放心啊!”
胡守亮心裏說:豈止是放心與不放心的問題?分明是絕路一條!然而,不這樣的話,多爾袞又會令我們死無葬身之地!胡守亮不好說什麽,隻能安慰他說:“作為明智的統帥,我想李自成不應該那樣做!”
吳三桂點點頭,然後歎著氣。
胡守亮見吳三桂如此優柔寡斷,心裏急了,對吳三桂說:“大人必須立斷!當斷不斷,必生禍亂!”
吳三桂一驚,是啊!自己怎麽如此兒女情長起來?於是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和尚對他說的殺雞取卵是帝王之態那句話來。雖然自己不一定要當帝王,但具有帝王的氣魄也好。
於是,吳三桂將招降書撕了,叫自己的弓箭手將討伐李自成的檄文射了出去。
李自成見了,大怒,然後下令包圍山海關,打算與吳三桂決戰。
李自成將二十萬大軍分成三路分別從東羅、西羅、北翼三座護城包圍山海關,同時又調二萬騎兵由李雙喜率領,切到北翼城下,截斷吳三桂北方的退路。
這樣一來,吳三桂便成了真正的甕中之鱉了。
五、看到吳三桂與李自成決戰,多爾袞心中充滿了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