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親看著女兒,一股愛憐之情更濃,忍不住朝女兒親了幾下。圓圓說:“爹爹放下我,你還得賣東西呢。”父親立刻放下圓圓說:“爹爹放下圓圓,多賣東西多賺錢,好買糖給我圓圓吃,圓圓吃了,說話就會更甜。”
圓圓說:“我不吃糖呢!我要爹賺了錢給媽買銀簪子。”
父親問:“為何要給媽媽買銀簪子呢?”
圓圓說:“媽媽每次從河裏洗完頭來,都沒有簪子攏頭發。”
父親聽後一陣感動,連連說:“好,好,爹爹給圓圓媽買銀簪子。”說完,又挑起擔子走,圓圓跟在後麵走著。
走著走著,圓圓看到許多女人又在河邊洗頭發,便問:“爹,她們為什麽總要到河邊來洗頭發呢?媽媽也是這樣!”
父親反問:“你知道這河叫什麽名字麽?”
圓圓搖搖頭,認真地想著,之後還是搖頭。
父親說:“它叫梳妝啊!”
圓圓說:“在梳妝河裏洗頭有什麽好?”
父親說:“傳說女人在梳妝河裏梳洗,越洗越漂亮!”
圓圓又問:“漂亮有什麽?”
父親說:“漂亮的女人就能嫁個好男人。”
圓圓像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關關節節,認真地思索一陣之後又問:“漂亮就是好看麽?”
父親說:“是的!”
圓圓便歡喜雀躍,拍著小巴掌說:“那我以後也天天來洗。”
圓圓後來天天到梳妝河裏來梳洗。可是,就是在這個夏日裏,圓圓正在梳妝河裏梳洗之時,鄰居慌慌張張來叫她。
圓圓隨著鄰居風風火火地來到家裏,隻見父親已經麵色蒼白的躺在床榻上,圓圓嚇呆了,遠遠地站著,不敢向麵色蒼白的父親靠攏。
父親見圓圓來了,掙紮著要起來,圓圓媽立刻扶起他靠在牆上。父親伸出露著青筋的手招圓圓過去,臉艱難地露著笑容。那是一種蒼白的笑容,圓圓看到好害怕。鄰居推著圓圓磨磨蹭蹭向父親靠攏去。
父親用冰涼的手抓住圓圓,圓圓下意識地掙了掙,沒有掙脫。父親說:“圓圓,我要走了。”
圓圓說:“爹,你別走!你不看圓圓梳洗了麽?”
父親說:“我是想看圓圓梳洗啊!我的圓圓肯定會越洗越漂亮的!”
媽媽悲慟地哭起來,圓圓六神無主起來,撲在媽媽懷裏說:“媽,爹要到哪裏去?你怎麽不留住他!我要爹呢!”
父親死了,圓圓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媽媽見自己無力撫養圓圓,便把圓圓寄養到圓圓姨父家裏。圓圓媽改嫁了。
姨父姓陳,圓圓便改姓陳。
姨父見圓圓生得聰明伶俐,長得漂亮好看,也是滿心歡喜,並不讓她做事,還經常抽空教她一些唐詩宋詞什麽的。圓圓記性極好,幾乎過目不忘。悟性又高,經常一點即通。尤其是當圓圓奶聲奶氣地讀著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時,她總是淚流滿目不能自持。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由於戰事頻繁,天災不斷,江南大部分地區鬧饑荒。圓圓姨父家自然也不能幸免。
姨父看著年幼體弱的圓圓不知怎麽辦才好。因為自己此時已經是無力再撫養她。如果硬要把她繼續放在家裏,那便隻有餓死一途了。然而,她這麽年幼,又能將她放到何處去呢?別說她還不能賺錢,就是連自理的能力也缺乏啊!思來想去,姨父覺得隻有一個地方可試試,那就是戲班子。姨父認為圓圓是塊演戲的好料。
姨父帶著圓圓到處找戲班子。可是那些戲班子不是嫌她太小就是因為自己戲班子人太多難以容納她。
姨父帶圓圓東遊西蕩一圈,仍沒有找到願意收留圓圓的人,心中絕望極了。他想,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到蘇州梨園去試試了。一想到蘇州梨園這幾個字,姨父心中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
因為蘇州梨園可不是一般的江湖戲班子,而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大梨園。唐玄宗李隆基為皇室歌舞團體建成一座花園,廣種梨樹,並賜名梨園,從此天下便有把歌舞戲曲班子稱之為梨園之說。唐朝末年,蘇州梨園便成立了,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梨園之內高手雲集人才濟濟,就是一般熟手它也不一定會容納,更何況一個黃毛丫頭。
然而,姨父卻有一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念頭,依然帶著圓圓來了。
梨園裏一個老師傅接待了他們。老師傅剛從戲台上下來,還沒有卸妝,臉上盡是油彩。圓圓見老師傅的臉上塗塗抹抹的怪好看,不由得粲然一笑。
這一笑倒吸引住了老師傅。老師傅從那純真的笑容之中仿佛看到了某種超人魅力。老師傅慈麵慈臉地走到圓圓身邊,親切地問:“你喜歡唱戲麽?”
圓圓點點頭說:“喜歡。”
老師傅又問:“你會唱戲麽?”
圓圓搖搖頭說:“不會。”
老師傅說:“那你背首詩給我聽好麽?”
圓圓就把那首《遊子吟》背了一遍。
老師傅大喜,對姨父說,這孩子我要了。
二、《西廂記》使陳圓圓成了聲色甲天下的歌妓
老師傅見陳圓圓清純可愛,便收了她做徒弟。也許是她父親那字正腔圓如歌如吟的叫賣聲從小就熏染了她;也許是蘇州那吳儂軟語款款柔情陶冶了她;也許是梨園氛圍鍛煉了她,總之,陳圓圓在蘇州梨園裏出落成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惹人喜歡的女孩。
陳圓圓相貌端莊清麗、超凡脫俗,讓人一見之下,疑為天上仙女。因此,陳圓圓在梨園裏自然成為眾星捧月的對象。而陳圓圓卻不因此而變得驕橫,相反比一般女子更溫柔淑慧善解人意,所以大家都喜歡她。
更重要的是陳圓圓成熟得早,知道自己出身貧寒,要想出人頭地,必須靠自己努力。所以她總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聞雞起舞引吭高歌地練功。加之她本人慧根好悟心高,自然很快在蘇州梨園之中脫穎而出。
蘇州梨園當時正要排練王實甫的《西廂記》,要選幾個角色。戲中的一般角色,梨園裏都有現成的,如張生、崔鶯鶯等。而戲中那個充當紅娘的丫頭卻不好選。原來的那個已經老了,梨園裏想培養出一個新的。梨園裏選來選去,都覺得沒有個合適的人選。老師傅便推薦了自己的徒弟陳圓圓。
可是梨園的領班卻犯了愁。因為這紅娘雖然隻是個貼旦,但是戲中的中心人物之一。因為她是張生和崔鶯鶯之間愛情的牽線人。加之紅娘是個丫頭,因此演戲的人必須具有丫頭的純樸。而那丫頭目不識丁卻又頗多心計,這又要求演戲的人能夠將戲中人物的動作和心態都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大家見陳圓圓雖然聰明伶俐,但畢竟年紀不大,怕她不老到,表演難以到位。老師傅見大家仍心存懷疑,便以自己的一年工資作了擔保。大家見如此,再沒有什麽話說。
於是,陳圓圓就參加了排練《西廂記》。
陳圓圓剛排練,就入了戲。大家見了非常高興,都誇老師傅培養了個好人才。隻是一些表演因為生活閱曆不足而欠妥之外,其餘表演都非常到位。於是,老師傅又言傳身教地對她作了糾正。
圓圓說:“我不吃糖呢!我要爹賺了錢給媽買銀簪子。”
父親問:“為何要給媽媽買銀簪子呢?”
圓圓說:“媽媽每次從河裏洗完頭來,都沒有簪子攏頭發。”
父親聽後一陣感動,連連說:“好,好,爹爹給圓圓媽買銀簪子。”說完,又挑起擔子走,圓圓跟在後麵走著。
走著走著,圓圓看到許多女人又在河邊洗頭發,便問:“爹,她們為什麽總要到河邊來洗頭發呢?媽媽也是這樣!”
父親反問:“你知道這河叫什麽名字麽?”
圓圓搖搖頭,認真地想著,之後還是搖頭。
父親說:“它叫梳妝啊!”
圓圓說:“在梳妝河裏洗頭有什麽好?”
父親說:“傳說女人在梳妝河裏梳洗,越洗越漂亮!”
圓圓又問:“漂亮有什麽?”
父親說:“漂亮的女人就能嫁個好男人。”
圓圓像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關關節節,認真地思索一陣之後又問:“漂亮就是好看麽?”
父親說:“是的!”
圓圓便歡喜雀躍,拍著小巴掌說:“那我以後也天天來洗。”
圓圓後來天天到梳妝河裏來梳洗。可是,就是在這個夏日裏,圓圓正在梳妝河裏梳洗之時,鄰居慌慌張張來叫她。
圓圓隨著鄰居風風火火地來到家裏,隻見父親已經麵色蒼白的躺在床榻上,圓圓嚇呆了,遠遠地站著,不敢向麵色蒼白的父親靠攏。
父親見圓圓來了,掙紮著要起來,圓圓媽立刻扶起他靠在牆上。父親伸出露著青筋的手招圓圓過去,臉艱難地露著笑容。那是一種蒼白的笑容,圓圓看到好害怕。鄰居推著圓圓磨磨蹭蹭向父親靠攏去。
父親用冰涼的手抓住圓圓,圓圓下意識地掙了掙,沒有掙脫。父親說:“圓圓,我要走了。”
圓圓說:“爹,你別走!你不看圓圓梳洗了麽?”
父親說:“我是想看圓圓梳洗啊!我的圓圓肯定會越洗越漂亮的!”
媽媽悲慟地哭起來,圓圓六神無主起來,撲在媽媽懷裏說:“媽,爹要到哪裏去?你怎麽不留住他!我要爹呢!”
父親死了,圓圓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媽媽見自己無力撫養圓圓,便把圓圓寄養到圓圓姨父家裏。圓圓媽改嫁了。
姨父姓陳,圓圓便改姓陳。
姨父見圓圓生得聰明伶俐,長得漂亮好看,也是滿心歡喜,並不讓她做事,還經常抽空教她一些唐詩宋詞什麽的。圓圓記性極好,幾乎過目不忘。悟性又高,經常一點即通。尤其是當圓圓奶聲奶氣地讀著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時,她總是淚流滿目不能自持。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由於戰事頻繁,天災不斷,江南大部分地區鬧饑荒。圓圓姨父家自然也不能幸免。
姨父看著年幼體弱的圓圓不知怎麽辦才好。因為自己此時已經是無力再撫養她。如果硬要把她繼續放在家裏,那便隻有餓死一途了。然而,她這麽年幼,又能將她放到何處去呢?別說她還不能賺錢,就是連自理的能力也缺乏啊!思來想去,姨父覺得隻有一個地方可試試,那就是戲班子。姨父認為圓圓是塊演戲的好料。
姨父帶著圓圓到處找戲班子。可是那些戲班子不是嫌她太小就是因為自己戲班子人太多難以容納她。
姨父帶圓圓東遊西蕩一圈,仍沒有找到願意收留圓圓的人,心中絕望極了。他想,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到蘇州梨園去試試了。一想到蘇州梨園這幾個字,姨父心中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
因為蘇州梨園可不是一般的江湖戲班子,而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大梨園。唐玄宗李隆基為皇室歌舞團體建成一座花園,廣種梨樹,並賜名梨園,從此天下便有把歌舞戲曲班子稱之為梨園之說。唐朝末年,蘇州梨園便成立了,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梨園之內高手雲集人才濟濟,就是一般熟手它也不一定會容納,更何況一個黃毛丫頭。
然而,姨父卻有一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念頭,依然帶著圓圓來了。
梨園裏一個老師傅接待了他們。老師傅剛從戲台上下來,還沒有卸妝,臉上盡是油彩。圓圓見老師傅的臉上塗塗抹抹的怪好看,不由得粲然一笑。
這一笑倒吸引住了老師傅。老師傅從那純真的笑容之中仿佛看到了某種超人魅力。老師傅慈麵慈臉地走到圓圓身邊,親切地問:“你喜歡唱戲麽?”
圓圓點點頭說:“喜歡。”
老師傅又問:“你會唱戲麽?”
圓圓搖搖頭說:“不會。”
老師傅說:“那你背首詩給我聽好麽?”
圓圓就把那首《遊子吟》背了一遍。
老師傅大喜,對姨父說,這孩子我要了。
二、《西廂記》使陳圓圓成了聲色甲天下的歌妓
老師傅見陳圓圓清純可愛,便收了她做徒弟。也許是她父親那字正腔圓如歌如吟的叫賣聲從小就熏染了她;也許是蘇州那吳儂軟語款款柔情陶冶了她;也許是梨園氛圍鍛煉了她,總之,陳圓圓在蘇州梨園裏出落成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惹人喜歡的女孩。
陳圓圓相貌端莊清麗、超凡脫俗,讓人一見之下,疑為天上仙女。因此,陳圓圓在梨園裏自然成為眾星捧月的對象。而陳圓圓卻不因此而變得驕橫,相反比一般女子更溫柔淑慧善解人意,所以大家都喜歡她。
更重要的是陳圓圓成熟得早,知道自己出身貧寒,要想出人頭地,必須靠自己努力。所以她總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聞雞起舞引吭高歌地練功。加之她本人慧根好悟心高,自然很快在蘇州梨園之中脫穎而出。
蘇州梨園當時正要排練王實甫的《西廂記》,要選幾個角色。戲中的一般角色,梨園裏都有現成的,如張生、崔鶯鶯等。而戲中那個充當紅娘的丫頭卻不好選。原來的那個已經老了,梨園裏想培養出一個新的。梨園裏選來選去,都覺得沒有個合適的人選。老師傅便推薦了自己的徒弟陳圓圓。
可是梨園的領班卻犯了愁。因為這紅娘雖然隻是個貼旦,但是戲中的中心人物之一。因為她是張生和崔鶯鶯之間愛情的牽線人。加之紅娘是個丫頭,因此演戲的人必須具有丫頭的純樸。而那丫頭目不識丁卻又頗多心計,這又要求演戲的人能夠將戲中人物的動作和心態都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大家見陳圓圓雖然聰明伶俐,但畢竟年紀不大,怕她不老到,表演難以到位。老師傅見大家仍心存懷疑,便以自己的一年工資作了擔保。大家見如此,再沒有什麽話說。
於是,陳圓圓就參加了排練《西廂記》。
陳圓圓剛排練,就入了戲。大家見了非常高興,都誇老師傅培養了個好人才。隻是一些表演因為生活閱曆不足而欠妥之外,其餘表演都非常到位。於是,老師傅又言傳身教地對她作了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