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到我不害怕?”
沈妍搖頭嘲笑,“鬼我見多了,沒見過你這一號,你吃煙燭香火嗎?我供奉。”
“沒時間跟你貧嘴,明天還有大事,我要走了,婉兒就交給你了。”黑影說完,衝暗處招了招手,就有一獨臂大俠過來,抱起她就飛走了。
“哎!你、你們……也不說看看孫子,太無情了。”沈妍很生氣,她生孩子時沐元澈就不在身邊,孩子那麽可愛,他們來了都不看一眼,真太氣人了,“你們等著,我把大毛二毛都教成土匪,天天氣你們,氣得你們天天跳腳。”
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初九,是大皇子登基的黃道吉日。
登基大典開始之前,大皇子先下了一道聖旨,是給沈承榮的,讓他三天之內帶家眷滾出京城,否則殺無赦,原承恩伯府及慧寧公主留下的私產全部收繳。
沈承榮一心等著大皇子給他起複的聖旨,接到這道聖旨,當下就昏倒了。醒來之後,得知是李姨娘用沈嬌代替沈婉嫁到了龐家,他一劍就刺穿了李姨娘的心窩。李姨娘死了,但大皇子讓他要滾出京城的旨意不會改變,他不想死就必須走。
哀告無路,苦求無門,他隻好收拾行李,準備離京。李姨娘死了,他又沒有男根,哪個女人願意跟著他?沈承榮知道自己會成為孤家寡人,就把他那些女人和府裏的下人全部賣掉了,換了一筆銀子做路費,一個人狼狽離京。
不管是做妻、平妻或妾,沈嬌都願意嫁給龐昊,那畢竟是她第一個男人,可龐昊不願意娶她。他們苟且之後,沈嬌那時候要做妾,龐昊肯定願意。可現在沈妍已經千帆過盡,還中了一標,連做妾龐昊都覺得她惡心了。得知是她代沈婉嫁過來了,龐昊當即就讓人打了她幾十板子,把她趕到洗衣房為奴了。
“天降吉時,新皇登基——”
吉時已到,登基大典開始,祝賀的禮炮還沒打響,北城門外就響起了炮聲和號角聲。聽到北城門外響起炮聲,得知北郊大營統帥帶大營五萬兵馬打著勤王的旗號攻城,大皇子和龐家一派都慌了神,趕緊調其它三個大營的兵馬應戰。
大秦皇朝吸取前朝的教訓,很注重對京城安全、治安的護衛,京城設有巡城衛、禦衛營和禦林軍,還有皇上的暗衛金翎衛,共計十幾萬人。
巡城衛和禦衛營統領都是大皇子和龐家一派的人,禦林軍有一正三副四個統領,有兩個投靠了大皇子。金翎衛明衛由三皇子統領,三皇子也歸順了大皇子。
逼宮時,大皇子和錦鄉侯隻調集了巡城衛和禦衛營,又讓一部分禦林軍和金翎衛明衛牽製金翎衛暗衛。這樣一來,大皇子逼宮很順利,輕而易舉就拿下了皇上。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大皇子和錦鄉侯等人都忽略了對京郊大營兵馬的掌控。
北郊大營統帥帶兵攻城,大皇子下旨調其它三個大營圍攻,想法不錯。可他的聖旨一到京郊那三個大營,統帥根本不看,就賞給馬夫當手紙了。
仗打得一點也不激烈,隻用了三天時間,北郊大營兵馬就攻破了京城。但北郊大營統帥並沒有請皇上重歸帝位,而是拿出先皇的遺旨,要擁簇禦親王登基。
先皇的遺旨寫得很明白,若皇上昏庸無道,荒淫無度,臣子可廢之,另立禦親王為帝。皇上x了端華公主,就是他昏庸荒淫的力證,廢他而擁立禦親王就理所當然了。先皇的遺旨都拿出來了,比起大皇子名不正、言不順,就有力多了。
禦親王進城第一件就是去參拜先皇,在先皇靈位前立世要做清正之君,開創大秦盛世。他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感動了百姓,連那些清正之臣都頗為動容。之後,他又把關在冷宮的龐淑妃接出來,百忙之中侍親盡孝,又感動了很多人。
朝中以杜家和項家為首的清正之臣驗過先皇的遺旨,確認是真的,都沒說什麽,也沒對禦親王表示支持。禦親王也不逼他們表態,也不急著登基,而是不分門派,挑了耿直能幹的臣子速速處理朝中積壓的政務。
大皇子和其他成年皇子及皇族宗室反對禦親王的人都被關到北城門附近一座大宅院裏。龐貴妃、白賢妃等妃嬪及未成年的皇子公主都被關進了北宮。
支持大皇子登基而與龐家交往不密的臣子,比如大皇子正妃、側妃娘家一族全部被羈押。對於龐家及附從龐家的臣子,禦親王是副置之不理的態度。正當這些人不知道何去何從之時,禦親王向他們伸出召喚之手,他們就趕緊歸順了。
禦親王也封賞了一直追隨他的人,錢益被封為一等侯,兼任戶部尚書,連錢盛都被直接封了伯,錢家從默默無聞的小門一下子就擠身到京城的權貴圈子了。
許夫人被封為一品一等淑儀夫人,可她卻拒絕的封賞,要剃度出家,讓禦親王賜給一個法號。她的要求震驚了錢家所有的人,京城傳言些事,百姓唏噓不已。
錢家人無法改變她的決定,連禦親王出麵苦勸都無濟於事,隻好給她賜下法號淨空。她決定到西南省一座寺廟修行三年,然後雲遊天下,臨行前,去跟沈妍道別。沈妍對她的決定也很吃驚,不管把她當不當朋友,都惋惜不止。
“你曾提醒我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出家,從此不理凡事,就是我最好的退路。”
“你為什麽要出家?”沈妍覺得許夫人此舉耐人尋味。
“定數、劫數,一定都是天意,不管你怎麽想,我把你當朋友。”
送走許夫人,沈妍苦思良久,終於明白許夫人所謂的劫數和定數,心中豁然開朗。既然許夫人給了她暗示,她也應該早做準備,因為她命中也有定數。
端華公主認定禦親王是她的親生父親,禦親王進城入宮,她就去認親了。
“秦中堅(皇上的名字)真是混蛋,可憐先皇一片苦心,更可憐慧寧滿腔心血呀!”禦親王衝跪在地上的端華公主搖了搖頭,臉上流露出蔑視,“你不是朕的女兒,朕和龐氏也沒行過苟且之事,朕不騙你,也要證明給你看。”
禦親王還沒有登基,就以朕自稱了,舉手投足比皇上更具有帝王氣勢。
同樣采用了滴血認親的方法,端華公主和禦親王的血並不相融,而先前被皇上驗血的兩個女孩就與禦親王血型相融,端華公主到底是誰的女兒就成了疑團。
端華公主很驚懼,皇上削掉了她公主的封號,大皇子並未給她恢複。禦親王進城,她把重享公主份例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禦親王身上,沒想到她也不是禦親王的女兒。她很清楚,若她沒了公主的身份,她就一無所有了,比奴才還不如。
“皇上,臣有事請奏。”徐慕軒進到禦書房,衝禦親王恭順行禮。
禦親王起身離座,迎著徐慕軒走過去,攬住他的肩膀,很客氣地說:“徐愛卿來得正好,朕有幾件事同你商量,有公事,也有私事,賜座。”
端華公主見禦親王對徐慕軒如此客氣,滿含希望的目光投向徐慕軒,希望徐慕軒能看在他們有夫妻之名的份上,替她討一重公主或郡主的身份。
徐慕軒謙恭謝座,施禮說:“皇上還是說私事吧!臣忙了一上午公事,累了。”
“哈哈……朕就知道你是可靠能幹之臣,朕用你絕對沒錯。”禦親王擊掌三下,轉向端華公主,問:“你打算怎麽處理你這個妻子?”
“臣想休掉她。”徐慕軒語氣很果絕,“臣要奏請的事就是要休掉她,請皇上為臣做主。另外,臣還想請皇上親開禦口,再給臣賜一門婚事。”
端華公主聽說徐慕軒要休掉她,一下子癱坐在地上,哀哀淒淒哭求。徐慕軒會休掉她在她的意料之中,但聽徐慕軒說出來,她還是難了接受。
禦親王放聲大笑,“你我君臣真是心有靈犀呀!都想到一起去了。朕要跟你商量的私事就是讓你休掉端華,再給你賜一門婚事,看,朕要賜婚的人來了。”
妝容精致、身穿淡紫色宮裝的女子迤邐而來,一襲豔色點亮肅然沉靜的禦書房。來人是被龐貴妃陷害、被皇上發配到皇家寺廟,之後又失蹤的端寧公主。
“朕看不起秦中堅,也不喜他那些象他一樣糊塗魯直的兒女,端寧除外。端寧是朕的侄女,朕又收了她為義女,賜給她的封號是端寧淨容公主。”禦親王拉著端寧公主走到徐慕軒跟前,笑著說:“徐愛卿,端寧很仰慕你呀!”
徐慕軒明白禦親王的意思,嘴角劃過冷笑,“多謝皇上,臣也很仰慕端寧淨容公主,若能求端寧公主下嫁於臣,臣三生有幸,九世感恩。”
“哈哈……太好了、太好了。”禦親王褒獎了徐慕軒和端寧公主一番,當即就讓徐慕軒給端華公主寫下休書,又下旨給徐慕軒和端寧公主賜婚。
端寧公主謝恩之後,笑眼瞄過徐慕軒,眼底一片清冷,“父皇,您和徐侯爺有國事要議,女兒閑瑕無事,想和端華妹妹敘敘舊,求父皇恩準。”
“朕準了。”
處於絕望的端華公主被兩個太監拖出禦書房了,端寧公主讓太監把端華公主拖到小花園的角房。兩人怎麽敘舊,別人不得而知,但聽到端華公主的撕心裂肺的慘叫聲,眾人也就明白了。自苦成王敗寇,天下尚且如此,何況女人?
八月仲秋,天高氣爽,禦親王擇吉日登基,確實普天同慶。
新皇登基第二天,徐慕軒迎娶端寧公主,十裏紅妝,風光氣派。
沈妍搖頭嘲笑,“鬼我見多了,沒見過你這一號,你吃煙燭香火嗎?我供奉。”
“沒時間跟你貧嘴,明天還有大事,我要走了,婉兒就交給你了。”黑影說完,衝暗處招了招手,就有一獨臂大俠過來,抱起她就飛走了。
“哎!你、你們……也不說看看孫子,太無情了。”沈妍很生氣,她生孩子時沐元澈就不在身邊,孩子那麽可愛,他們來了都不看一眼,真太氣人了,“你們等著,我把大毛二毛都教成土匪,天天氣你們,氣得你們天天跳腳。”
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初九,是大皇子登基的黃道吉日。
登基大典開始之前,大皇子先下了一道聖旨,是給沈承榮的,讓他三天之內帶家眷滾出京城,否則殺無赦,原承恩伯府及慧寧公主留下的私產全部收繳。
沈承榮一心等著大皇子給他起複的聖旨,接到這道聖旨,當下就昏倒了。醒來之後,得知是李姨娘用沈嬌代替沈婉嫁到了龐家,他一劍就刺穿了李姨娘的心窩。李姨娘死了,但大皇子讓他要滾出京城的旨意不會改變,他不想死就必須走。
哀告無路,苦求無門,他隻好收拾行李,準備離京。李姨娘死了,他又沒有男根,哪個女人願意跟著他?沈承榮知道自己會成為孤家寡人,就把他那些女人和府裏的下人全部賣掉了,換了一筆銀子做路費,一個人狼狽離京。
不管是做妻、平妻或妾,沈嬌都願意嫁給龐昊,那畢竟是她第一個男人,可龐昊不願意娶她。他們苟且之後,沈嬌那時候要做妾,龐昊肯定願意。可現在沈妍已經千帆過盡,還中了一標,連做妾龐昊都覺得她惡心了。得知是她代沈婉嫁過來了,龐昊當即就讓人打了她幾十板子,把她趕到洗衣房為奴了。
“天降吉時,新皇登基——”
吉時已到,登基大典開始,祝賀的禮炮還沒打響,北城門外就響起了炮聲和號角聲。聽到北城門外響起炮聲,得知北郊大營統帥帶大營五萬兵馬打著勤王的旗號攻城,大皇子和龐家一派都慌了神,趕緊調其它三個大營的兵馬應戰。
大秦皇朝吸取前朝的教訓,很注重對京城安全、治安的護衛,京城設有巡城衛、禦衛營和禦林軍,還有皇上的暗衛金翎衛,共計十幾萬人。
巡城衛和禦衛營統領都是大皇子和龐家一派的人,禦林軍有一正三副四個統領,有兩個投靠了大皇子。金翎衛明衛由三皇子統領,三皇子也歸順了大皇子。
逼宮時,大皇子和錦鄉侯隻調集了巡城衛和禦衛營,又讓一部分禦林軍和金翎衛明衛牽製金翎衛暗衛。這樣一來,大皇子逼宮很順利,輕而易舉就拿下了皇上。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大皇子和錦鄉侯等人都忽略了對京郊大營兵馬的掌控。
北郊大營統帥帶兵攻城,大皇子下旨調其它三個大營圍攻,想法不錯。可他的聖旨一到京郊那三個大營,統帥根本不看,就賞給馬夫當手紙了。
仗打得一點也不激烈,隻用了三天時間,北郊大營兵馬就攻破了京城。但北郊大營統帥並沒有請皇上重歸帝位,而是拿出先皇的遺旨,要擁簇禦親王登基。
先皇的遺旨寫得很明白,若皇上昏庸無道,荒淫無度,臣子可廢之,另立禦親王為帝。皇上x了端華公主,就是他昏庸荒淫的力證,廢他而擁立禦親王就理所當然了。先皇的遺旨都拿出來了,比起大皇子名不正、言不順,就有力多了。
禦親王進城第一件就是去參拜先皇,在先皇靈位前立世要做清正之君,開創大秦盛世。他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感動了百姓,連那些清正之臣都頗為動容。之後,他又把關在冷宮的龐淑妃接出來,百忙之中侍親盡孝,又感動了很多人。
朝中以杜家和項家為首的清正之臣驗過先皇的遺旨,確認是真的,都沒說什麽,也沒對禦親王表示支持。禦親王也不逼他們表態,也不急著登基,而是不分門派,挑了耿直能幹的臣子速速處理朝中積壓的政務。
大皇子和其他成年皇子及皇族宗室反對禦親王的人都被關到北城門附近一座大宅院裏。龐貴妃、白賢妃等妃嬪及未成年的皇子公主都被關進了北宮。
支持大皇子登基而與龐家交往不密的臣子,比如大皇子正妃、側妃娘家一族全部被羈押。對於龐家及附從龐家的臣子,禦親王是副置之不理的態度。正當這些人不知道何去何從之時,禦親王向他們伸出召喚之手,他們就趕緊歸順了。
禦親王也封賞了一直追隨他的人,錢益被封為一等侯,兼任戶部尚書,連錢盛都被直接封了伯,錢家從默默無聞的小門一下子就擠身到京城的權貴圈子了。
許夫人被封為一品一等淑儀夫人,可她卻拒絕的封賞,要剃度出家,讓禦親王賜給一個法號。她的要求震驚了錢家所有的人,京城傳言些事,百姓唏噓不已。
錢家人無法改變她的決定,連禦親王出麵苦勸都無濟於事,隻好給她賜下法號淨空。她決定到西南省一座寺廟修行三年,然後雲遊天下,臨行前,去跟沈妍道別。沈妍對她的決定也很吃驚,不管把她當不當朋友,都惋惜不止。
“你曾提醒我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出家,從此不理凡事,就是我最好的退路。”
“你為什麽要出家?”沈妍覺得許夫人此舉耐人尋味。
“定數、劫數,一定都是天意,不管你怎麽想,我把你當朋友。”
送走許夫人,沈妍苦思良久,終於明白許夫人所謂的劫數和定數,心中豁然開朗。既然許夫人給了她暗示,她也應該早做準備,因為她命中也有定數。
端華公主認定禦親王是她的親生父親,禦親王進城入宮,她就去認親了。
“秦中堅(皇上的名字)真是混蛋,可憐先皇一片苦心,更可憐慧寧滿腔心血呀!”禦親王衝跪在地上的端華公主搖了搖頭,臉上流露出蔑視,“你不是朕的女兒,朕和龐氏也沒行過苟且之事,朕不騙你,也要證明給你看。”
禦親王還沒有登基,就以朕自稱了,舉手投足比皇上更具有帝王氣勢。
同樣采用了滴血認親的方法,端華公主和禦親王的血並不相融,而先前被皇上驗血的兩個女孩就與禦親王血型相融,端華公主到底是誰的女兒就成了疑團。
端華公主很驚懼,皇上削掉了她公主的封號,大皇子並未給她恢複。禦親王進城,她把重享公主份例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禦親王身上,沒想到她也不是禦親王的女兒。她很清楚,若她沒了公主的身份,她就一無所有了,比奴才還不如。
“皇上,臣有事請奏。”徐慕軒進到禦書房,衝禦親王恭順行禮。
禦親王起身離座,迎著徐慕軒走過去,攬住他的肩膀,很客氣地說:“徐愛卿來得正好,朕有幾件事同你商量,有公事,也有私事,賜座。”
端華公主見禦親王對徐慕軒如此客氣,滿含希望的目光投向徐慕軒,希望徐慕軒能看在他們有夫妻之名的份上,替她討一重公主或郡主的身份。
徐慕軒謙恭謝座,施禮說:“皇上還是說私事吧!臣忙了一上午公事,累了。”
“哈哈……朕就知道你是可靠能幹之臣,朕用你絕對沒錯。”禦親王擊掌三下,轉向端華公主,問:“你打算怎麽處理你這個妻子?”
“臣想休掉她。”徐慕軒語氣很果絕,“臣要奏請的事就是要休掉她,請皇上為臣做主。另外,臣還想請皇上親開禦口,再給臣賜一門婚事。”
端華公主聽說徐慕軒要休掉她,一下子癱坐在地上,哀哀淒淒哭求。徐慕軒會休掉她在她的意料之中,但聽徐慕軒說出來,她還是難了接受。
禦親王放聲大笑,“你我君臣真是心有靈犀呀!都想到一起去了。朕要跟你商量的私事就是讓你休掉端華,再給你賜一門婚事,看,朕要賜婚的人來了。”
妝容精致、身穿淡紫色宮裝的女子迤邐而來,一襲豔色點亮肅然沉靜的禦書房。來人是被龐貴妃陷害、被皇上發配到皇家寺廟,之後又失蹤的端寧公主。
“朕看不起秦中堅,也不喜他那些象他一樣糊塗魯直的兒女,端寧除外。端寧是朕的侄女,朕又收了她為義女,賜給她的封號是端寧淨容公主。”禦親王拉著端寧公主走到徐慕軒跟前,笑著說:“徐愛卿,端寧很仰慕你呀!”
徐慕軒明白禦親王的意思,嘴角劃過冷笑,“多謝皇上,臣也很仰慕端寧淨容公主,若能求端寧公主下嫁於臣,臣三生有幸,九世感恩。”
“哈哈……太好了、太好了。”禦親王褒獎了徐慕軒和端寧公主一番,當即就讓徐慕軒給端華公主寫下休書,又下旨給徐慕軒和端寧公主賜婚。
端寧公主謝恩之後,笑眼瞄過徐慕軒,眼底一片清冷,“父皇,您和徐侯爺有國事要議,女兒閑瑕無事,想和端華妹妹敘敘舊,求父皇恩準。”
“朕準了。”
處於絕望的端華公主被兩個太監拖出禦書房了,端寧公主讓太監把端華公主拖到小花園的角房。兩人怎麽敘舊,別人不得而知,但聽到端華公主的撕心裂肺的慘叫聲,眾人也就明白了。自苦成王敗寇,天下尚且如此,何況女人?
八月仲秋,天高氣爽,禦親王擇吉日登基,確實普天同慶。
新皇登基第二天,徐慕軒迎娶端寧公主,十裏紅妝,風光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