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儀鳳同房裏的丫頭婆子大眼瞪小眼,誰也不說話,誰也不知該說什麽。但她們都有共同的想法,還是叫三毛吧,同三狗子比起來,大毛二毛簡直就是美名。
“為什麽不叫三毛?”詔哥兒極有挫敗感,好像他的聰明才智被埋沒一樣。
“不是告訴你了嗎?因為三毛……”沈妍剛要編笑話給詔哥兒解釋,就聽到沉重的鼓聲傳來,好像就響在耳邊,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上嗓,怦怦劇跳。
兩個孩子都哭起來,奶娘趕緊把孩子抱起來,捂住耳朵,連心哄逗。汪儀鳳也嚇呆了,迴過神來,趕緊讓丫頭出去打聽發生了什麽事。
一聽到這與眾不同的鼓聲,眾人都知道有人敲響了宮門外的登聞鼓。登聞鼓是開國皇帝所設,凡有重大的冤情或朝堂發生了大事以及有戰爭打響,才有人敲登聞鼓。登聞鼓一響,皇上就是正睡美人也要馬上提褲子臨朝,京中七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到金鑾殿內外列隊,了解情況,為朝廷分憂解難。
沈妍捂著胸口為自己順氣,好半天才平靜下來,她隱約感覺登聞鼓敲響與她有關,心一直懸著,又想起她生孩子那邊查檢的事,趕緊問山橙等人。山橙把忍冬和半夏叫來,讓她們說,兩人說了那天的事,沈妍真是被驚呆了。
……
皇上剛服了許夫人進貢的初元丹,感覺渾身有力,神清氣爽,正摟著美人聽歌賞舞。聽到登聞鼓響,他嚇了一跳,趕緊洗漱更衣,擺駕金鑾殿。他的鑾駕剛行至後宮門口,就見太監抬著龐貴妃急急忙忙走來,也要去金鑾殿。
有龐貴妃出謀劃策,皇上就有了主心骨。他忙讓龐貴妃上他的鑾駕,一同去金鑾殿。到了金鑾殿,龐貴妃身在後麵屏風後麵,成了聽政的人。
京城七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凡是在京的、沒請假的全部上朝,大概有千八百人之多。官員在金鑾殿內外列隊,金光閃耀的大殿被黑壓壓的人群擠得失去了光彩。
“何人敲登聞鼓?”皇上坐上龍椅,極不耐煩地問。
“我。”一個五十多歲衣飾簡潔卻華貴的老婦站出來。
“還有我。”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橫眉立目怒視皇上。
皇上一看這人,當即就昏了頭,“祖、祖太妃,英皇叔,您們,你們這是……”
眾官員一看敲登聞鼓的人是祖太妃和英王,都為皇上、也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英王是先皇的幼弟,與當今皇上年齡相差無幾,但皇上要稱他為皇叔。祖太妃是英王的生母,祖皇帝的寵妃,連先皇和先太後見了,都要尊稱一聲母妃。
祖皇帝晚年,先皇和幾個兄弟爭儲奪嫡之戰激烈,好多人都想得到祖太妃的支持。祖太妃很安分,不說任何人的壞話,卻時常給不得寵的先皇說好話。先皇登基後,對祖太妃格外敬重,準許她同英王一起移到宮外立府別居。祖太妃出宮之後,深居簡出,篤信佛教,又極明事理,皇族和宗室的人都很尊重她。
英王有爵無職,不問朝事,卻喜聲色風雅之事,是一個富貴王爺。全在皇族宗室中,他輕易不說話,說話就極有份量,皇上和百官都不敢對他有半點不敬。
“祖太妃、英皇叔,究竟出了什麽事?”
“你還有臉問,都是你這糊塗行子做下的好事,你、你……”祖太妃越罵越生氣,氣得喘不過氣來了,英王趕緊扶住她,眾人喊著叫太醫。
大皇子上前陪笑行禮,“英王爺,到底出了什麽事?您……”
英王氣得咬牙切齒,狠狠瞪了大皇子一眼,抬手給了他兩全耳光,當作迴答。
皇上和眾官員一看,就知道出了難以解決的大事。要不,英王和祖太妃做為皇室中人,也不會敲響登聞事,有什麽大事在皇族內部不好解決了?
“還是我來說。”明王沉著臉出列,看向皇上的目光如尖刀一樣。明王和英王都是先皇的幼弟,明王生母早死,也由祖太妃撫養,與英王感情極深。
相比英王,皇上對明王更犯怵,輕易更不敢惹。因為英王好聲色犬馬,崇好風雅,而明王則以讀書人自居,與他交好的歪才異人多不勝數。
“明皇叔,您說。”皇上滿臉陪笑,心裏卻撓了頭。
事情還要從兩天前說起,也就是沈承榮帶人查檢勝戰侯府的那一天。
那一日,忍冬引著五六十名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追逐李姨娘等人進了承恩伯,勝戰侯府就消停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麽事。
杜大人帶著守門人、包了一包袱牌位向皇上去交差,皇上看到牌位,也無話可說了。大皇子和徐慕軒等人詭計不成,都很氣憤,卻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京城開始傳言勝戰侯府供奉的戰死將士的亡靈都跑出來,京城要有禍端。以許夫人為首的慈悲之人就一場一場做法事,超度亡靈,安撫人心。大皇子和龐家一派怕事情鬧開遭人彈劾,就大力封鎖消息,好像什麽事也沒發生一樣。
其實忍冬給那些侍衛下了藥量並不大,一個人發泄三五次,就能解了毒。可五六十個正值壯年的男子,一個人三五次,一算就知道有多麽厲害了。
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把沈嬌、龐玉嫣和福陽郡主及她們那些年輕的丫頭們都當成了甘泉水,盡情“暢飲”。李姨娘和承恩伯府的媳婦婆子,連同龐玉嫣和福陽郡主帶去的婆子們都沾了光,被“飲”了多少次,她們自己也不記得了。
沈承榮成了剩蛋老人,李姨娘幹渴多時,被前幾個侍衛“暢飲”,她還狠爽了一把。可人一多,她被揉搓得死去活來,就不爽了,後來就昏死過去了。
象李姨娘渴了這麽久的人都被折騰昏了,龐玉嫣和福陽郡主還有她們那些丫頭都未經人事,沈嬌和龐昊有過一次,也隻是露水淺嚐,她們會是什麽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體弱得直接被蹂躪至死,沒死的也都昏迷瘋癲、不省人事了。
承恩伯府的女人不論老少,除非一見就能把侍衛嚇得解了毒的人,其他全部遭了秧,連那些英俊體柔的小廝隨從,包括沈承榮本人都無一幸免。
這兩天,沈承榮請了假,據說腰部以下不能動了。沈承榮是剩蛋老人,但也是男人,一樣中了落花春情散,很不幸,他無處發泄,卻成了被發泄的對象。
沈承榮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發生在承恩伯府的事也是人們興趣盎然的談資笑料。可有人說那些侍衛之所以會瘋狂,是因為那些亡靈化成厲鬼附身了。這些的傳聞一出來,這件事就成了禁忌的話題,隻有膽大的人在陽光底下才敢說。
英王很倒黴,真的,要說躺著都能中槍的典型,那就非英王莫屬了。
去年,就有大師預測英王府今年不順,會有災劫臨頭,讓英王化解,以保一府平安。而化解的方法就是找十二人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剛及笄且未經人事的少女,用她們的處子之身做一場法事,做法事的日期就訂在三月三。
沈妍的孩子出生的日期是三月初一,離三月三還有兩天,英王府正準備法事。
英王府和承恩伯府也是一牆之隔,他們在承恩伯府另一麵。英王府的後花園與承恩伯府的後花園之間隻有一道矮牆相隔,兩府都往交界處種了許多樹木。
有十幾個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在承恩伯府折騰了一個多時辰,還覺得幹渴難礙。可承恩伯府已沒有甘泉水,連老泉水都沒有了,他們隻好自尋水源。大概真是災星指引,這十幾個侍衛尋水源就尋到了英王府的後花園。
英王府那十二個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的少女正在後花園汲取陽光,英王的兩個嫡女正在偏僻處打罵一個庶女。結果,她們都成了甘泉水,哪一個都被飲了幾次。那十二名少女經了人事,不由再用於做法事,英王三個女兒都被嚇瘋了。
得知此事,英王當即就要找皇上算賬,而英王妃則勸他為了女兒們的名聲忍下此事。十二名少女破了身可以再找,女兒們的名聲壞了,可是一輩子事。英王氣得暴跳舅雷,又覺得英王妃的話有道理,思來想去,就決定忍耐。
祖太妃得知英王三個女兒都被嚇瘋了,趕緊叫英王和英王妃來詢問情況。二人知道瞞不過去,隻好實話實說,祖太妃一聽,就氣昏了。醒來之後,祖太妃就派人了解這件事的起因,得知實情,就同英王和英王妃商量找皇上告狀。
英王妃哭哭啼啼不同意,怕壞了女兒們的名聲,都正在說親,要是這事傳開不等於要她們的命嗎?可祖太妃也有自己的想法,連亡靈都驚動了,這麽大的事能傳不開嗎?與其等傳開之後讓人非議,還要被人笑話窩囊,不如現在就自揭傷疤,還能占據主動,跟皇上多要條件,虧了名聲,不能虧實際。
於是,祖太妃親自上陣,英王又聯合明王等人,敲響登聞鼓來告禦狀了。
皇上一聽,頭頓時一個比十個還大,又被祖太妃逼問,他就更沒一點處理此事的主意了。他本來就是庸懦魯直之人,也不會象上位者那樣安撫臣子、顧及大局。他倒很清楚責任到人,當即把主張查檢勝戰侯府的徐慕軒、大皇子和龐家幾個重臣罵得狗血噴頭,讓他們來解決這件事,給英王和祖太妃一個妥善的答複。
大皇子和皇上真是父子天性,一樣會推卸責任,遇到好事爭著向前,遇到難事就想讓下屬替他承擔。他把責任全推到沈承榮身上,說沈承榮告密誤導他,才弄得不可收場。他也擺出一副責任到人的麵孔,當即奏請皇上嚴懲沈承榮。
皇上一直看不起沈承榮,慧寧公主死後,他對沈承榮惡感更強。聽到大皇子奏請,他馬上下旨打沈承榮四十大板,削去官職,並罰沈承榮賠英王一萬兩銀子。
祖太妃一聽,怒氣不消,敲著拐杖怒斥皇上,“找沈承榮當個替罪羊就想把這件事平定嗎?你們父子真是好算計,想糊弄我這老太婆是吧?人家府裏供奉戰死疆場的死士,你們去查檢什麽?搗什麽亂?你們也不想想,那數以萬計的亡靈出來,這京城、這皇朝還能安定嗎?你們是什麽居心?想毀掉祖宗的基業嗎?我這就去太廟哭祖皇帝去,我要問問祖皇帝,問問先皇,他們養得這是什麽兒孫?”
說完,祖太妃坐到地上,放聲大哭,邊哭祖皇帝邊數落。英王和明王等人一看,趕緊跪下,勸祖太妃,也跟著怒斥皇上。眾官員一見這陣勢,趕緊跪下,一部分人交耳低語,也在斥責徐慕軒、大皇子和龐家一派惹下的禍事。
皇上唉聲歎氣,趕緊走下龍台,扶住祖太妃,好話勸慰,“祖太妃,您先別哭,您說這件事怎麽辦?朕就遵從,朕是明白人,隻是養了個糊塗兒子。”
祖太妃見皇上如此做小伏低,爭足了麵子,慢慢止住哭,拉著皇上的手,抽泣歎氣,說:“不是我老太婆要較真,要是我一家一府的事,我會不顧身份來討擾皇上嗎?勝戰府供奉數以萬計的亡靈是仁義之舉,如今,那些亡靈出來怎麽辦?那可都是為皇朝流血赴死忠義之士呀!這是大秦皇朝的基業呀!若我那三個孫女死了能安撫亡靈,我現在就把她們都賜死,保她們不敢有半句怨言。”
“祖太妃是明理大義之人,可是……”皇上被感動了,卻不知該說什麽。
“皇上是英明之君,聽我老太婆一句話,做法事吧!做幾場隆重的法事,先把亡靈安撫,保住我大秦基業,其它都是小事,都好解決。”
“好、好。”皇上連連點頭,趕緊讓司天監挑選吉日,準備做法事。
“母妃,您先起來。”英王和明王趕緊把祖太妃扶起來坐下。
皇上見祖太妃不哭了,長鬆了一口氣,“祖太妃,您看這件事……”
祖太妃冷哼一聲打斷皇上的話,指著大皇子斥問:“你年紀輕輕怎麽就這麽糊塗?怎麽不學你父皇英明處事?輕易被那些奸臣賊子鼓動,你還怎麽監國?”
“朕也不想讓他再監國了,太糊塗,要不就……”皇上剛想說怎麽處置大皇子,就聽到屏風後麵傳來龐貴妃的飲泣聲,他歎了口氣,就沒接著往下說。
“還有你,簡直就是畜生,我不用想就知道這事你也參與了。”祖太妃一直為慧寧公主遭遇惋歎,痛恨徐慕軒等人,她舉起拐杖打了徐慕軒幾下,“去,把鬆陽給我叫來,我要問問怎麽教得這個畜生?怎麽一點人性也沒有?”
“從明天起,朕親自上朝理政,你就不要再監國了。”皇上痛罵了大皇子幾句,又轉向徐慕軒,“你迴府閉門思過,禦書房的編撰記錄之事交給別人來做。”
祖太妃緩了一口氣,說:“我是佛祖信徒,做法事當日,我要親自登天台祭奠亡靈。他們不監國不當差,就讓他們到平台磕頭悔過,向亡靈謝罪。”
“好好好。”皇上當即下旨,安排了大皇子和徐慕軒等人。
“母妃,那……”英王看到祖太妃衝她使眼色,欲言又止。
祖太妃突然又哇的一聲哭起來,驚得金鑾殿上的人都不由哆嗦了一下,“皇上,老太婆求你把我那三個孫女賜死,用她們的命來祭奠亡靈。”
“這、這怎麽行?她們都很無辜,是……”
“她們不死還有什麽臉做人?誰還會娶她們,可憐她們都是皇族血脈呀!”
皇上想了想,立即做出一個英明的決定,給英王的三個女兒賜婚。有幸與英王結親家的都是大皇子和龐家一派的重臣,被賜婚的都是這些重臣的嫡子。而且皇上還讓他們寫下保證,任何情況之下,都不準許他們退婚毀婚。之後,皇上又把皇族公中的一個千畝莊園賜給英王,還賞賜的金銀,算是對他的補償。
祖太妃和英王目的達到,買了皇上一個麵子,收下地契金銀,迴府給女孩們準備婚事了。皇上又訓了幾個臣子一番,下朝迴宮,繼續陪美人聽歌賞舞去了。
登聞鼓事件畫上句號,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福陽郡主被輪x之後,慧平公主把她接迴別苑,讓她對外稱病,又說要送她到莊子裏靜養。打算風頭過去之後,再給她說一門親事,把她被x之事壓下去。
祖太妃和英王敲登聞鼓、告禦狀之事了結以後,那日發生在承恩伯府的醜事一夜之間就傳開了,那日被糟蹋的人都被街頭巷尾的百姓掛到了嘴邊上。
杜家家風嚴謹,福陽郡主的事傳開之後,杜氏一族都覺得沒臉見人了。杜老太爺連夜召集杜氏一族的長老,把杜駙馬和慧平公主也叫,商量處置此事的方法。
杜氏一族的長老為正家風,一致決定把福陽郡主沉豬籠賜死。慧平公主撒潑發威,說什麽也不答應,還揚言要去找皇上告狀。
先皇極寵慧平公主,先皇在世時,連杜老太爺都怵慧平公主三分。現在先皇做古,登基的人不是慧平公主的親哥哥禦親王,慧平公主威風大減。慧寧公主在世時,理待慧寧公主,也是看杜家的麵子,根本不是買慧平公主的賬。
沒等慧平公主進宮告狀,杜老太爺就進宮見皇上了。杜老太爺出宮迴府,皇上削去福陽郡主封號的聖旨也就到了。福陽郡主沒了封號,不再是宗室貴女,同杜家普通女兒一般無二,杜老太爺要處死她就是一句話。
福陽郡主被杜家浸了豬籠,人們盛讚杜家的清名,沒人惋惜福陽郡主。慧平公主瘋了,杜駙馬把她養在別苑裏,連納幾房妾室,準備大量生兒育女。
……
陽春三歲,柳綠花紅,連壓抑沉悶的勝戰侯府都洋溢出勃勃生機。
沈妍還沒出月子,但她是坐不住的人,隻要汪儀鳳不在,她就買通丫頭婆子往外跑。晌午陽光正好的時候,她還把兩個孩子帶出來,享受陽光浴。
“夫人,龐姨娘哭哭啼啼,非要見您。”
龐玉嫣被瘋狂的侍衛當成甘泉水飲了不知多少次,下休流血不止。被輪x之後,她躲在承恩伯府花園角房的床底下,渡過了幾天昏天黑地的日子。
沈妍得知此事,讓人把她接迴來,給她治病調養,治療了半個多月,她的病才好了。沈妍派人知會錦鄉侯府,要把她送迴去,錦鄉侯府也答應了。
“她還有什麽事?不是說好今天送她迴龐家嗎?”
“她不迴龐家,她要見夫人,還說要送她迴龐家,她就一頭撞死。”
沈妍微微皺眉,歎氣說:“讓她進來。”
龐玉嫣跌跌撞撞進來,撲跪到沈妍腳下,痛哭哀求,“夫人,求求你給我一條活路,求求你……不要送我迴錦鄉侯府,不要……嗚嗚……給我一條活路。”
“這是怎麽說的?送你迴錦鄉侯府就是死路嗎?”沈妍停頓片刻,又說:“你也知道那件事鬧得有多大,外麵傳得有多麽難聽,弄成這樣,還不是因為你不安分?你沒伺候過侯爺,又是失貞之人,勝戰侯府不能再留你了。”
事出之後,伺候龐玉嫣的丫頭婆子全部被賣掉了。有人建議沈妍把龐玉嫣也一並賣掉,沈妍考慮到龐家的威勢,想退一步,決定送龐玉嫣迴錦鄉侯府。
“夫人,求你給我一條活路,隻要不送我迴錦鄉侯府,讓我去哪都行。”龐玉嫣跪在沈妍腳下,連連磕頭,邊哭邊求,淚水打濕了地麵。
龐玉嫣很清楚她迴到錦鄉侯府的後果,宗室貴女福陽郡主都被杜家浸了豬籠,她若迴了龐家,即使活著,也會生不如死,還不如死痛快。
“夫人,你忘了?沈駙馬派人來查檢的前一天,我曾經給你暗示報信,要不你也不會準備得那麽周全。求你看在我給你報信的份兒,就給我一條活路吧!”
沈承榮帶人來查檢的前一天,龐玉嫣曾幾次提到沈妍明天要生產。後來,沈妍看了左琨的信,知道有人要算計她和沐元澈,才明白龐玉嫣是在提醒她。
龐玉嫣是聰明人,她對得到沐元澈的寵愛已不報希望了,才會引狼入室。為大皇子和龐家一派成事立下功勞,等迴到錦鄉侯府,她才能挺直腰要條件。但她不敢絕對保證徐慕軒和大皇子等人詭計能得逞,就暗示沈妍,給自己留下退路。
沈妍冷哼一聲,說:“我不知道你暗示過我什麽,倒是借你的吉言,我早生了兩天。少受兩天的罪,確實該買你一份人情,你說吧!你想去哪裏。”
“隻要不送我迴錦鄉侯府,夫人怎麽處置我都行,讓我走得越遠越好。夫人可以把我送進寺廟削發為尼,把我賣給平民為妻,給我一條活路就好。”龐玉嫣很清楚她淪落到這一步,已經徹底敗了,她不再想翻身,隻想安安穩穩活下去。
“你是自由之身,我不能賣你,你去寺廟清修吧!”
“為什麽不叫三毛?”詔哥兒極有挫敗感,好像他的聰明才智被埋沒一樣。
“不是告訴你了嗎?因為三毛……”沈妍剛要編笑話給詔哥兒解釋,就聽到沉重的鼓聲傳來,好像就響在耳邊,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上嗓,怦怦劇跳。
兩個孩子都哭起來,奶娘趕緊把孩子抱起來,捂住耳朵,連心哄逗。汪儀鳳也嚇呆了,迴過神來,趕緊讓丫頭出去打聽發生了什麽事。
一聽到這與眾不同的鼓聲,眾人都知道有人敲響了宮門外的登聞鼓。登聞鼓是開國皇帝所設,凡有重大的冤情或朝堂發生了大事以及有戰爭打響,才有人敲登聞鼓。登聞鼓一響,皇上就是正睡美人也要馬上提褲子臨朝,京中七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到金鑾殿內外列隊,了解情況,為朝廷分憂解難。
沈妍捂著胸口為自己順氣,好半天才平靜下來,她隱約感覺登聞鼓敲響與她有關,心一直懸著,又想起她生孩子那邊查檢的事,趕緊問山橙等人。山橙把忍冬和半夏叫來,讓她們說,兩人說了那天的事,沈妍真是被驚呆了。
……
皇上剛服了許夫人進貢的初元丹,感覺渾身有力,神清氣爽,正摟著美人聽歌賞舞。聽到登聞鼓響,他嚇了一跳,趕緊洗漱更衣,擺駕金鑾殿。他的鑾駕剛行至後宮門口,就見太監抬著龐貴妃急急忙忙走來,也要去金鑾殿。
有龐貴妃出謀劃策,皇上就有了主心骨。他忙讓龐貴妃上他的鑾駕,一同去金鑾殿。到了金鑾殿,龐貴妃身在後麵屏風後麵,成了聽政的人。
京城七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凡是在京的、沒請假的全部上朝,大概有千八百人之多。官員在金鑾殿內外列隊,金光閃耀的大殿被黑壓壓的人群擠得失去了光彩。
“何人敲登聞鼓?”皇上坐上龍椅,極不耐煩地問。
“我。”一個五十多歲衣飾簡潔卻華貴的老婦站出來。
“還有我。”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橫眉立目怒視皇上。
皇上一看這人,當即就昏了頭,“祖、祖太妃,英皇叔,您們,你們這是……”
眾官員一看敲登聞鼓的人是祖太妃和英王,都為皇上、也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英王是先皇的幼弟,與當今皇上年齡相差無幾,但皇上要稱他為皇叔。祖太妃是英王的生母,祖皇帝的寵妃,連先皇和先太後見了,都要尊稱一聲母妃。
祖皇帝晚年,先皇和幾個兄弟爭儲奪嫡之戰激烈,好多人都想得到祖太妃的支持。祖太妃很安分,不說任何人的壞話,卻時常給不得寵的先皇說好話。先皇登基後,對祖太妃格外敬重,準許她同英王一起移到宮外立府別居。祖太妃出宮之後,深居簡出,篤信佛教,又極明事理,皇族和宗室的人都很尊重她。
英王有爵無職,不問朝事,卻喜聲色風雅之事,是一個富貴王爺。全在皇族宗室中,他輕易不說話,說話就極有份量,皇上和百官都不敢對他有半點不敬。
“祖太妃、英皇叔,究竟出了什麽事?”
“你還有臉問,都是你這糊塗行子做下的好事,你、你……”祖太妃越罵越生氣,氣得喘不過氣來了,英王趕緊扶住她,眾人喊著叫太醫。
大皇子上前陪笑行禮,“英王爺,到底出了什麽事?您……”
英王氣得咬牙切齒,狠狠瞪了大皇子一眼,抬手給了他兩全耳光,當作迴答。
皇上和眾官員一看,就知道出了難以解決的大事。要不,英王和祖太妃做為皇室中人,也不會敲響登聞事,有什麽大事在皇族內部不好解決了?
“還是我來說。”明王沉著臉出列,看向皇上的目光如尖刀一樣。明王和英王都是先皇的幼弟,明王生母早死,也由祖太妃撫養,與英王感情極深。
相比英王,皇上對明王更犯怵,輕易更不敢惹。因為英王好聲色犬馬,崇好風雅,而明王則以讀書人自居,與他交好的歪才異人多不勝數。
“明皇叔,您說。”皇上滿臉陪笑,心裏卻撓了頭。
事情還要從兩天前說起,也就是沈承榮帶人查檢勝戰侯府的那一天。
那一日,忍冬引著五六十名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追逐李姨娘等人進了承恩伯,勝戰侯府就消停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麽事。
杜大人帶著守門人、包了一包袱牌位向皇上去交差,皇上看到牌位,也無話可說了。大皇子和徐慕軒等人詭計不成,都很氣憤,卻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京城開始傳言勝戰侯府供奉的戰死將士的亡靈都跑出來,京城要有禍端。以許夫人為首的慈悲之人就一場一場做法事,超度亡靈,安撫人心。大皇子和龐家一派怕事情鬧開遭人彈劾,就大力封鎖消息,好像什麽事也沒發生一樣。
其實忍冬給那些侍衛下了藥量並不大,一個人發泄三五次,就能解了毒。可五六十個正值壯年的男子,一個人三五次,一算就知道有多麽厲害了。
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把沈嬌、龐玉嫣和福陽郡主及她們那些年輕的丫頭們都當成了甘泉水,盡情“暢飲”。李姨娘和承恩伯府的媳婦婆子,連同龐玉嫣和福陽郡主帶去的婆子們都沾了光,被“飲”了多少次,她們自己也不記得了。
沈承榮成了剩蛋老人,李姨娘幹渴多時,被前幾個侍衛“暢飲”,她還狠爽了一把。可人一多,她被揉搓得死去活來,就不爽了,後來就昏死過去了。
象李姨娘渴了這麽久的人都被折騰昏了,龐玉嫣和福陽郡主還有她們那些丫頭都未經人事,沈嬌和龐昊有過一次,也隻是露水淺嚐,她們會是什麽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體弱得直接被蹂躪至死,沒死的也都昏迷瘋癲、不省人事了。
承恩伯府的女人不論老少,除非一見就能把侍衛嚇得解了毒的人,其他全部遭了秧,連那些英俊體柔的小廝隨從,包括沈承榮本人都無一幸免。
這兩天,沈承榮請了假,據說腰部以下不能動了。沈承榮是剩蛋老人,但也是男人,一樣中了落花春情散,很不幸,他無處發泄,卻成了被發泄的對象。
沈承榮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發生在承恩伯府的事也是人們興趣盎然的談資笑料。可有人說那些侍衛之所以會瘋狂,是因為那些亡靈化成厲鬼附身了。這些的傳聞一出來,這件事就成了禁忌的話題,隻有膽大的人在陽光底下才敢說。
英王很倒黴,真的,要說躺著都能中槍的典型,那就非英王莫屬了。
去年,就有大師預測英王府今年不順,會有災劫臨頭,讓英王化解,以保一府平安。而化解的方法就是找十二人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剛及笄且未經人事的少女,用她們的處子之身做一場法事,做法事的日期就訂在三月三。
沈妍的孩子出生的日期是三月初一,離三月三還有兩天,英王府正準備法事。
英王府和承恩伯府也是一牆之隔,他們在承恩伯府另一麵。英王府的後花園與承恩伯府的後花園之間隻有一道矮牆相隔,兩府都往交界處種了許多樹木。
有十幾個中了落花春情散的侍衛在承恩伯府折騰了一個多時辰,還覺得幹渴難礙。可承恩伯府已沒有甘泉水,連老泉水都沒有了,他們隻好自尋水源。大概真是災星指引,這十幾個侍衛尋水源就尋到了英王府的後花園。
英王府那十二個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的少女正在後花園汲取陽光,英王的兩個嫡女正在偏僻處打罵一個庶女。結果,她們都成了甘泉水,哪一個都被飲了幾次。那十二名少女經了人事,不由再用於做法事,英王三個女兒都被嚇瘋了。
得知此事,英王當即就要找皇上算賬,而英王妃則勸他為了女兒們的名聲忍下此事。十二名少女破了身可以再找,女兒們的名聲壞了,可是一輩子事。英王氣得暴跳舅雷,又覺得英王妃的話有道理,思來想去,就決定忍耐。
祖太妃得知英王三個女兒都被嚇瘋了,趕緊叫英王和英王妃來詢問情況。二人知道瞞不過去,隻好實話實說,祖太妃一聽,就氣昏了。醒來之後,祖太妃就派人了解這件事的起因,得知實情,就同英王和英王妃商量找皇上告狀。
英王妃哭哭啼啼不同意,怕壞了女兒們的名聲,都正在說親,要是這事傳開不等於要她們的命嗎?可祖太妃也有自己的想法,連亡靈都驚動了,這麽大的事能傳不開嗎?與其等傳開之後讓人非議,還要被人笑話窩囊,不如現在就自揭傷疤,還能占據主動,跟皇上多要條件,虧了名聲,不能虧實際。
於是,祖太妃親自上陣,英王又聯合明王等人,敲響登聞鼓來告禦狀了。
皇上一聽,頭頓時一個比十個還大,又被祖太妃逼問,他就更沒一點處理此事的主意了。他本來就是庸懦魯直之人,也不會象上位者那樣安撫臣子、顧及大局。他倒很清楚責任到人,當即把主張查檢勝戰侯府的徐慕軒、大皇子和龐家幾個重臣罵得狗血噴頭,讓他們來解決這件事,給英王和祖太妃一個妥善的答複。
大皇子和皇上真是父子天性,一樣會推卸責任,遇到好事爭著向前,遇到難事就想讓下屬替他承擔。他把責任全推到沈承榮身上,說沈承榮告密誤導他,才弄得不可收場。他也擺出一副責任到人的麵孔,當即奏請皇上嚴懲沈承榮。
皇上一直看不起沈承榮,慧寧公主死後,他對沈承榮惡感更強。聽到大皇子奏請,他馬上下旨打沈承榮四十大板,削去官職,並罰沈承榮賠英王一萬兩銀子。
祖太妃一聽,怒氣不消,敲著拐杖怒斥皇上,“找沈承榮當個替罪羊就想把這件事平定嗎?你們父子真是好算計,想糊弄我這老太婆是吧?人家府裏供奉戰死疆場的死士,你們去查檢什麽?搗什麽亂?你們也不想想,那數以萬計的亡靈出來,這京城、這皇朝還能安定嗎?你們是什麽居心?想毀掉祖宗的基業嗎?我這就去太廟哭祖皇帝去,我要問問祖皇帝,問問先皇,他們養得這是什麽兒孫?”
說完,祖太妃坐到地上,放聲大哭,邊哭祖皇帝邊數落。英王和明王等人一看,趕緊跪下,勸祖太妃,也跟著怒斥皇上。眾官員一見這陣勢,趕緊跪下,一部分人交耳低語,也在斥責徐慕軒、大皇子和龐家一派惹下的禍事。
皇上唉聲歎氣,趕緊走下龍台,扶住祖太妃,好話勸慰,“祖太妃,您先別哭,您說這件事怎麽辦?朕就遵從,朕是明白人,隻是養了個糊塗兒子。”
祖太妃見皇上如此做小伏低,爭足了麵子,慢慢止住哭,拉著皇上的手,抽泣歎氣,說:“不是我老太婆要較真,要是我一家一府的事,我會不顧身份來討擾皇上嗎?勝戰府供奉數以萬計的亡靈是仁義之舉,如今,那些亡靈出來怎麽辦?那可都是為皇朝流血赴死忠義之士呀!這是大秦皇朝的基業呀!若我那三個孫女死了能安撫亡靈,我現在就把她們都賜死,保她們不敢有半句怨言。”
“祖太妃是明理大義之人,可是……”皇上被感動了,卻不知該說什麽。
“皇上是英明之君,聽我老太婆一句話,做法事吧!做幾場隆重的法事,先把亡靈安撫,保住我大秦基業,其它都是小事,都好解決。”
“好、好。”皇上連連點頭,趕緊讓司天監挑選吉日,準備做法事。
“母妃,您先起來。”英王和明王趕緊把祖太妃扶起來坐下。
皇上見祖太妃不哭了,長鬆了一口氣,“祖太妃,您看這件事……”
祖太妃冷哼一聲打斷皇上的話,指著大皇子斥問:“你年紀輕輕怎麽就這麽糊塗?怎麽不學你父皇英明處事?輕易被那些奸臣賊子鼓動,你還怎麽監國?”
“朕也不想讓他再監國了,太糊塗,要不就……”皇上剛想說怎麽處置大皇子,就聽到屏風後麵傳來龐貴妃的飲泣聲,他歎了口氣,就沒接著往下說。
“還有你,簡直就是畜生,我不用想就知道這事你也參與了。”祖太妃一直為慧寧公主遭遇惋歎,痛恨徐慕軒等人,她舉起拐杖打了徐慕軒幾下,“去,把鬆陽給我叫來,我要問問怎麽教得這個畜生?怎麽一點人性也沒有?”
“從明天起,朕親自上朝理政,你就不要再監國了。”皇上痛罵了大皇子幾句,又轉向徐慕軒,“你迴府閉門思過,禦書房的編撰記錄之事交給別人來做。”
祖太妃緩了一口氣,說:“我是佛祖信徒,做法事當日,我要親自登天台祭奠亡靈。他們不監國不當差,就讓他們到平台磕頭悔過,向亡靈謝罪。”
“好好好。”皇上當即下旨,安排了大皇子和徐慕軒等人。
“母妃,那……”英王看到祖太妃衝她使眼色,欲言又止。
祖太妃突然又哇的一聲哭起來,驚得金鑾殿上的人都不由哆嗦了一下,“皇上,老太婆求你把我那三個孫女賜死,用她們的命來祭奠亡靈。”
“這、這怎麽行?她們都很無辜,是……”
“她們不死還有什麽臉做人?誰還會娶她們,可憐她們都是皇族血脈呀!”
皇上想了想,立即做出一個英明的決定,給英王的三個女兒賜婚。有幸與英王結親家的都是大皇子和龐家一派的重臣,被賜婚的都是這些重臣的嫡子。而且皇上還讓他們寫下保證,任何情況之下,都不準許他們退婚毀婚。之後,皇上又把皇族公中的一個千畝莊園賜給英王,還賞賜的金銀,算是對他的補償。
祖太妃和英王目的達到,買了皇上一個麵子,收下地契金銀,迴府給女孩們準備婚事了。皇上又訓了幾個臣子一番,下朝迴宮,繼續陪美人聽歌賞舞去了。
登聞鼓事件畫上句號,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福陽郡主被輪x之後,慧平公主把她接迴別苑,讓她對外稱病,又說要送她到莊子裏靜養。打算風頭過去之後,再給她說一門親事,把她被x之事壓下去。
祖太妃和英王敲登聞鼓、告禦狀之事了結以後,那日發生在承恩伯府的醜事一夜之間就傳開了,那日被糟蹋的人都被街頭巷尾的百姓掛到了嘴邊上。
杜家家風嚴謹,福陽郡主的事傳開之後,杜氏一族都覺得沒臉見人了。杜老太爺連夜召集杜氏一族的長老,把杜駙馬和慧平公主也叫,商量處置此事的方法。
杜氏一族的長老為正家風,一致決定把福陽郡主沉豬籠賜死。慧平公主撒潑發威,說什麽也不答應,還揚言要去找皇上告狀。
先皇極寵慧平公主,先皇在世時,連杜老太爺都怵慧平公主三分。現在先皇做古,登基的人不是慧平公主的親哥哥禦親王,慧平公主威風大減。慧寧公主在世時,理待慧寧公主,也是看杜家的麵子,根本不是買慧平公主的賬。
沒等慧平公主進宮告狀,杜老太爺就進宮見皇上了。杜老太爺出宮迴府,皇上削去福陽郡主封號的聖旨也就到了。福陽郡主沒了封號,不再是宗室貴女,同杜家普通女兒一般無二,杜老太爺要處死她就是一句話。
福陽郡主被杜家浸了豬籠,人們盛讚杜家的清名,沒人惋惜福陽郡主。慧平公主瘋了,杜駙馬把她養在別苑裏,連納幾房妾室,準備大量生兒育女。
……
陽春三歲,柳綠花紅,連壓抑沉悶的勝戰侯府都洋溢出勃勃生機。
沈妍還沒出月子,但她是坐不住的人,隻要汪儀鳳不在,她就買通丫頭婆子往外跑。晌午陽光正好的時候,她還把兩個孩子帶出來,享受陽光浴。
“夫人,龐姨娘哭哭啼啼,非要見您。”
龐玉嫣被瘋狂的侍衛當成甘泉水飲了不知多少次,下休流血不止。被輪x之後,她躲在承恩伯府花園角房的床底下,渡過了幾天昏天黑地的日子。
沈妍得知此事,讓人把她接迴來,給她治病調養,治療了半個多月,她的病才好了。沈妍派人知會錦鄉侯府,要把她送迴去,錦鄉侯府也答應了。
“她還有什麽事?不是說好今天送她迴龐家嗎?”
“她不迴龐家,她要見夫人,還說要送她迴龐家,她就一頭撞死。”
沈妍微微皺眉,歎氣說:“讓她進來。”
龐玉嫣跌跌撞撞進來,撲跪到沈妍腳下,痛哭哀求,“夫人,求求你給我一條活路,求求你……不要送我迴錦鄉侯府,不要……嗚嗚……給我一條活路。”
“這是怎麽說的?送你迴錦鄉侯府就是死路嗎?”沈妍停頓片刻,又說:“你也知道那件事鬧得有多大,外麵傳得有多麽難聽,弄成這樣,還不是因為你不安分?你沒伺候過侯爺,又是失貞之人,勝戰侯府不能再留你了。”
事出之後,伺候龐玉嫣的丫頭婆子全部被賣掉了。有人建議沈妍把龐玉嫣也一並賣掉,沈妍考慮到龐家的威勢,想退一步,決定送龐玉嫣迴錦鄉侯府。
“夫人,求你給我一條活路,隻要不送我迴錦鄉侯府,讓我去哪都行。”龐玉嫣跪在沈妍腳下,連連磕頭,邊哭邊求,淚水打濕了地麵。
龐玉嫣很清楚她迴到錦鄉侯府的後果,宗室貴女福陽郡主都被杜家浸了豬籠,她若迴了龐家,即使活著,也會生不如死,還不如死痛快。
“夫人,你忘了?沈駙馬派人來查檢的前一天,我曾經給你暗示報信,要不你也不會準備得那麽周全。求你看在我給你報信的份兒,就給我一條活路吧!”
沈承榮帶人來查檢的前一天,龐玉嫣曾幾次提到沈妍明天要生產。後來,沈妍看了左琨的信,知道有人要算計她和沐元澈,才明白龐玉嫣是在提醒她。
龐玉嫣是聰明人,她對得到沐元澈的寵愛已不報希望了,才會引狼入室。為大皇子和龐家一派成事立下功勞,等迴到錦鄉侯府,她才能挺直腰要條件。但她不敢絕對保證徐慕軒和大皇子等人詭計能得逞,就暗示沈妍,給自己留下退路。
沈妍冷哼一聲,說:“我不知道你暗示過我什麽,倒是借你的吉言,我早生了兩天。少受兩天的罪,確實該買你一份人情,你說吧!你想去哪裏。”
“隻要不送我迴錦鄉侯府,夫人怎麽處置我都行,讓我走得越遠越好。夫人可以把我送進寺廟削發為尼,把我賣給平民為妻,給我一條活路就好。”龐玉嫣很清楚她淪落到這一步,已經徹底敗了,她不再想翻身,隻想安安穩穩活下去。
“你是自由之身,我不能賣你,你去寺廟清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