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琨猶豫了一會兒,說:“承恩伯府派人往外傳話,說你知道自己當不上承恩伯世子了,就懷恨在心,引誘錦鄉侯府的公子沾汙了自己親妹妹。你父親包容你,想對你小懲大戒,誰知道你又生出狼子賊心,偷了承恩伯府三千兩銀子,卷了幾件禦賜的寶貝逃跑了。還不光這些傳言,承恩伯府的李姨娘還到順天府衙報了案,說你偷了銀錢財物逃跑了,要捉拿你,你父親還去做證了。”
沈蘊張大嘴巴,驚詫到不可置信,眼神都呆滯發直了。世間竟然有人能顛倒是非到這種程度,那該是一張什麽樣的利嘴?一顆什麽樣的黑心?陰毒的手段層出不窮,想要他的命,還要讓他背上惡名,死得不明不白,還無清白可尋。可笑幼稚如他,竟然把這樣的人當成良善至親,言聽計從。
他知道李姨娘妒恨汪儀鳳,怨恨沈妍,又因沈嬌的事沒成,還背了一個不清白的名聲,恨他怨他,想要置他於死地,他都能理解。可沈承榮曾是他和善的父親,給他講過成堆的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曾被他當成最親近的人。
即使有慧寧公主在,沈承榮也是承恩伯府的主子,能不知道他被李姨娘帶仆婦打了個半死,又讓人丟出府了嗎?而沈承榮竟然去做證,證明他偷了三千兩銀子、卷著禦賜的寶貝逃跑了,還要讓人捉拿他,這不是想把他逼入絕境嗎?
左琨雖然恨沈蘊鬼迷心竅、利欲薰心,做出仇者快、親者痛的糊塗事,但他不相信沈蘊會偷承恩伯府三千兩銀子,卷著禦賜的寶貝逃走。問清實際情況,他很氣憤,他同情沈蘊的遭遇,可有些事情,他無能為力。
“我沒偷銀子、沒偷寶貝,沒逃走,我被……我要去府衙說清楚。”沈蘊咬牙切齒,想坐起來,又一陣劇痛襲卷全身,他大口喘氣,不敢動彈了。
“程智,你現在身上的傷還沒好,還是先休養吧!唉!即使你身體全愈,你也不能去府衙,他們敢誣陷你偷拿銀子和寶貝逃走,顯然已經做好了證據,你去了就是自投羅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還是想想你接下來該怎麽做。”
沈蘊也知道自己沒有心機對付李姨娘等人,也沒有力量和承恩伯府搞衡。沈妍能對付那些人,可他沒臉去求沈妍助他,洗刷冤屈隻能靠他自己。
“我、我讀書、科考,我……”
左琨坐在床邊,握住沈蘊的手,輕聲說:“程智,有些話我現在必須跟你說清楚,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大秦皇朝的讀書人最忌背上偷盜之名,那些人為什麽誣陷你偷盜,說白了,他們就是怕你將來功成名就,就要提早斷掉你的前途。
你被打的第二天,李姨娘就去順天府報了案,沈承榮跟去做證,並督促府衙盡快抓住你。府衙就你偷盜逃跑之事立案之後,就通知太學,取消了你科考的資格。太學有人落井下石,當天就呈報了國子監,革除了你童生和秀才的功名。汪博士一聽此事就氣昏了,項家也逼著義母發誓從此跟你斷絕來往,你……”
“啊——”沈蘊大叫幾聲,頭撞瓷枕,嘔出了一口鮮血,就昏過去了。
“竹綠,快去叫大夫。”
沈蘊再醒來時,已是日落西山、夜幕降臨,桔紅色的餘輝點綴在蒼茫的天際。
他瞪著呆滯的雙眼凝望房頂,腦海裏一片混沌,理不出頭緒。但他很清楚自己現在一無所有,而且走投無路,連了當成退路的科考都被剝奪了資格。
他是親朋的負累,他是世人的笑料,他虛歲隻有十六歲,沒有勇氣和能力再麵對這一切。他不想再見親人朋友,絕了自己攀高向上的心,靠自己的雙手謀生糊口。可他還背有逃犯的罪名,即使就此隱姓埋名,也要躲躲藏藏,不敢見人。
為什麽會淪落到這種地步?他窮盡心思去思考,除了自己傻,就再也得不出別的答案了。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字眼,就能讓他愧疚痛恨到心神俱摧。
“程智,你醒了?”左琨點亮燈燭,坐到床前,輕聲歎氣,“大夫說你身上都是皮外傷,雖說沒傷到骨頭,要想全愈,至少還要半個月的時間。姐姐過兩天就迴來了,我讓她給你配些藥,過來給你治療一番,你就能好得快一些。”
“不要,我、我不想見她,我……”沈蘊不敢見沈妍,不想揭到自己最後一層薄如蟬翼的偽裝,“我、我想明天離開這裏,我能走,我……”
“你離開這裏能去哪裏?你別怪我說話直接,你現在已是窮途沒路,身上又有傷。要這樣讓你離開,姐姐和義母肯定會怪我,再說我也不放心。”
沈蘊凝神思量,臉龐充滿無力感,眼底卻隱含深重的怨恨,“我想到鄉間市井過平靜的生活,親人也好,仇人也罷,我都不想再見他們。”
左琨聽沈蘊這麽說,鬆了一口氣,“你能放下是非最好,姐姐也能放心了。”
沈妍擔心沈蘊咽不下這口氣,會心懷怨恨,不管不顧,去報複李姨娘和沈承榮等人,一再囑咐左琨開導沈蘊。左琨也擔心沈蘊衝動行事,現在去找李姨娘和沈承榮等人報仇無異於拿雞蛋碰石頭,肯定會把自己搭上。
沈蘊想找個地方過平靜的生活,這個決定雖說窩囊,左琨還是很支持他。現在,沈蘊沒能力去報複,盲目行事,反而會惹下禍端,讓親人擔憂。
“不如你去津州吧!我在海港附近盤下了一家門店,正好也要過去安排。”
“我想走得更遠一些。”沈蘊聲音嘶啞,無力到令人心酸。
“要不你去江東吧!我今年去了兩次江東,還去了一次花朝國,認識了許多朋友。我還準備在江東的督府海州開鋪麵呢,你先到那邊,幫我探探路。”
“好,就去江東吧!”
幾天之後,左琨送別了沈蘊,沈蘊怕連累別人,連一個仆人也沒帶,搭馬隊的車去了江東。左琨也沒想到,此次與沈蘊一別,再見已是此去經年、物是人非。
------題外話------
今天少更一千,明天也許補,也許不補,大概還有幾章就要寫大結局了。
我頸椎病治好了,這段時間沒發作,我估計很快就要犯,我要盡快寫完。
沈蘊還會迴來,結局的時候,他會有另一個結局。
☆、第二百二十七章 密議
涼風瑟瑟,晚菊迎霜,黃葉紛紛飄落,點綴秋末冬初時節蕭條的景象。夕陽西沉,晚霞繚繞,桔色的餘輝浸染晚秋的寒涼,青藍的夜幕在天地之間漸漸拉開。
勝戰侯府西北角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林後麵有一座僻靜隱秘的院落,是祭奠沐家先祖的靈堂。那座院落有專人把守,標明生人勿近,令那個地方落顯得詭異而神秘。即使那座院落有不尋常的動靜,下人們看到,也會遠遠躲開。
此時,夜幕降臨,那座院子裏冒出火光,焦糊的氣味在樹林中彌散。火光劃開夜色,帶著火星的灰燼升騰而起,散發出點點溫暖,卻在頃刻間消逝了。
十月一,送寒衣,這是瀛州大陸沿襲多年的習俗。每年農曆的十月初一,人們祭奠亡靈,給他們燒禦寒的衣物,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感受到前生的溫暖。
今天是十月初一,有一些仆人在樹林裏給先人燒寒衣紙錢,看到西北角的院子裏有火光,都趕緊離開了,令那座院落看上去更加神秘怪異。
慧寧公主坐在院子正中,腳下擺著一個碩大的火盆,火盆裏正冒出交織著青煙的暗黃色的火光。她不時往火盆裏扔紙張、絲帕等物品,又輕輕撥弄火盆,嘴裏念念有詞。她時悲時喜,時哭時笑,時嗔時怨,臉上的表情古怪而豐富。
自沐程風被害身死到現在,已有十幾年了,她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及逢年過節或屬於他們的紀念日,她都會給沐程風燒紙錢、送衣物祭奠,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過上富裕安康的日子,不再象今生這般活在痛恨與淒楚中。
當她得知她給一個活人燒了那麽多東西時,她發現自己很可笑,也很可悲。
玉嬤嬤輕手輕腳走過來,給慧寧公主披上夾棉披風,低聲說:“長公主,時候不早,天又很涼,我們也該迴去了。您那晚淋了雨,昏迷了五六天,這兩天剛好一些,要是再著了涼,恐怕病情會加重,您可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呀!”
“保重身體,我為什麽要保重身體?為誰保重身體?”慧寧公主的語氣充滿幽怨和悲淒,臉上流露出自嘲傷感的笑容,“這些年,我時時保重身體,日日攢足精神,就怕自己病倒了,好多東西也都無法再支撐下去。現在,我發現自己很傻,真的很傻,我天天這麽辛苦為了誰?到頭來,我還不是一無所有?”
“長公主保重身體當然是為了您自己,也為了皇上,為了大秦皇朝,為了侯爺和郡主。”玉嬤嬤一口氣說完,停頓片刻,又說:“長公主這些年確實辛苦,可黃天不負有心人,也迴報了您,您不是一無所有,您有……”
“有什麽?我還有什麽?”慧寧公主一臉急切看著玉嬤嬤,等待她的迴答。
玉嬤嬤本想說你有滔天的權勢,你有大秦的江山,你有臣民的敬仰。可她見慧寧公主臉色不對勁,不敢再說,有些話,越是心腹之人,就越不能隨便說。
慧寧公主隻是護國長公主,還不是皇上,那些屬於上位者一個人的東西,即使她實際擁有,也不能說出來,一旦嘴快,就有可能犯了忌諱,禍從口出。
“我有什麽?本宮還有什麽?”慧寧公主又問了一遍,聲音很低,語氣更急。
“長公主還有侯爺、還有郡主,他們都是長公主血脈相連的至親。”玉嬤嬤不便說慧寧公主在朝中的勢力,隻說她的兒女,想用親情暖化她。
“對呀!本宮還有兒女,血脈相連的兒女。澈兒,我的澈兒,我舍命生下來的好兒子,真是好兒子。”慧寧公主搖頭冷笑,臉上布滿哀傷和惱恨,“別說我是他親娘,就是他還把我養母,也不能這麽對我,他怎能這麽對我?”
看到慧寧公主用力敲打火盆,痛哭出聲,玉嬤嬤又是擔心又是著急,卻不知該怎麽勸她。見她敲得火星四濺,玉嬤嬤趕緊抓住她的手,慧寧公主順勢靠在玉嬤嬤懷中,放聲大哭。那哭聲飽含淒涼和無助,好像一個找不到親人又走投無路的孩子。玉嬤嬤拍著慧寧公主的肩膀歎氣,也真不知道該對她說些什麽了。
慧寧公主接到暗衛密報,得知濟真堂的歸真就是被流放到西北省、消失了多年的太醫柏輕寒,就匆忙趕去,想揭掉歸真的偽裝。當年,她與柏輕寒之間閑隙怨恨很深,多年之後再見,怨恨有增無減,她想殺掉歸真。歸真為了保住自己的命,提出交換條件,把當年如何救下沐程風等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她。
她心中思潮翻滾,多種相反的情緒交織在心底,她不知該如何去表現、去發泄。歸真惡意報複式地刺激了她幾句,她就昏過去了,醒來之後就呈現出瘋癲狀態。在雨中哭笑奔跑,直至昏倒,又發熱昏迷了五六天,這幾天剛好起來。
聽說沐程風還活著,隻是換了一張臉,慧寧公主驚詫到不可置信,又驚喜到無以複加。隻要人還在,一切都有可能,她灰燼堆聚的心底升騰起希望。可明明老程恢複了記憶,又跟她有過幾麵之緣,卻與她對麵不相認,任她活在痛楚愧疚中。這幾天,隻要想到這些,她的心好象破碎透風一般痛楚冰涼。
她知道沐程風想為沐氏一族報仇雪恨,也知道他恨秦氏的皇權恨到想殺戮、想毀滅。而秦氏的皇權正是她費盡心力經營和維係的東西,不允許任何存有不良心思。她和沐程風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對立,經年未變,不管彼此心中有多少苦。
最讓她生氣的是沐元澈知道沐程風還活著,且父子相認,卻一直瞞著她。連親生兒子都不與她交心,不信任她,她感覺自己活得很失敗、很狼狽。
清醒之後,她就一直在迴憶、在琢磨,心中諸多情緒被惱恨和失望取代,又摻雜著不甘。她認為沐程風應該與她相認,即使不原諒她,也要說清楚,不該用冷暴力折磨她,何況她當年並不是成心謀害。思來想去,她也恨上了沐元澈,她認為沐元澈應該把實情告訴她,應該跟她這個娘親近,而冷落多年不見的爹。
好半天,慧寧公主才止住哭聲,仍不住抽泣,“為了他,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竟然跟我不一條心,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他……”
慧寧公主譴責沐元澈跟她這個娘不一心,自然而然就怪上了沈妍這媳婦。當年,沈妍和歸真一起救下老程,沈妍比歸真精明,應該早就察覺到老程有非同常人的經曆。沈妍和她彼此欣賞,卻不會和她交心,連她安插在沈妍身邊的暗線都沒稟報過關於老程的消息。可見沈妍對老程的事情很謹慎,連心腹下人都不知情。
“他們都騙我,合夥騙我,他們……”慧寧公主話沒說完就泣不成聲了,此時,她不再是權傾天下的護國長公主,而成了骨灰級怨婦,對每個人都生了怨。
玉嬤嬤見慧寧公主如此傷心,也陪著哽咽落淚,“侯爺過兩天就迴京了,等他迴來,長公主問問他,侯爺是赤心灑脫之人,母子之間還有什麽事說不開?”
“哼哼!他們聯手騙我,就別怪我不真心誠意對他們。”慧寧公主越想越覺得別人對不起,她絮絮叨叨說了很多話,每一句都流露同賭氣的意味。
此時的慧寧公主不隻是一個資深怨婦,還象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她把她儲藏在記憶中的事情都翻了一遍,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虧於她,越想越不平衡。迴想婆婆媽媽的瑣事,她的冷靜、睿智、深沉消失不見,敏感卻強烈到無以複加。
這並不是她性格的改變,而是受了刺激,心思百轉間,對許多事情的想法和看法也產生了變化。麵對玉嬤嬤這最親近的人,她就想撕盡偽裝,痛快發泄一番。
人很多時候都具備雙重性格,尤其是女人,就看哪一重性格占上風了。
慧寧公主年近四旬,象她這種經曆過大風大浪、承受過致命壓力的人,更年期提前很正常。象她這樣一反常態,很恣意地鬧脾氣,就是更年期並發症的征兆。
玉嬤嬤又勸了慧寧公主很久,直到夜色黑透,她們才迴承恩伯府。慧寧公主平靜了一夜,第二天,她又變迴了精明深沉、殺伐決斷的護國長公主。
聰明睿智如她,也沒想到一個針對她的巨大陰謀已拉開了序幕。正因為她的性情被更年期情緒左右,才助長了陰謀最終成形,從而改變了一個皇朝的曆史。
……
京城東南部的平民區,雖遠離權貴集居地,卻也熱鬧繁華。臨街有幾座賣特色茶點的茶樓午時營業,一直到晚上,生意很不錯,客人也是三教九流。
兩輛青油布馬車一前一後停在靠邊的一座茶樓門口,前麵那輛馬車上跳出幾個白白淨淨的年輕男子四下查看了幾遍,沒發現異常,才請後麵車中的人下車。
先有兩個整齊利落的婆子下來,站穩後,又從車內扶出一個衣衫樸素、頭戴幃帽的女子。婆子衝幾個年輕男子擺了擺手,年輕男子進到茶樓,跟夥計低語幾句,又衝婆子點頭。婆子扶著女子進去,幾名年輕男子很快就隱藏到茶樓裏。
一個很機靈的夥計領著婆子和女子進到二樓角落的雅間,門關閉後,女子摘下幃帽,原來是龐貴妃。龐貴妃鮮少出宮,又為秘事而來,一舉一動都異常小心。
徐慕軒從暗閣中出來,躬身施禮,“臣參見貴妃娘娘。”
“快快免禮。”龐貴妃扶了扶徐慕軒的手,笑容滿麵,問了幾句閑話。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
龐貴妃就是這樣,她對徐慕軒這個女婿越看越順眼,喜歡疼愛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她親生的大皇子和九皇子。徐慕軒也是有心計、通謀略之人,出謀劃策很合她的心意。現在,徐慕軒是大皇子和龐家一派的主要謀臣,在這個集團地位很高。
“錦鄉侯爺和世子爺正等貴妃娘娘呢。”徐慕軒打開暗閣,領龐貴妃進去。
“你看你,還這麽客氣,直接稱外公和舅舅不就行了。”龐貴妃含笑嗔怪徐慕軒,“你是端華的夫婿,本宮把你當親生兒子看待,我們都是一家人。”
徐慕軒的目光微微一暗,很快恢複正常,施禮道謝,神情激動又感動,“多謝貴妃娘娘抬愛,君臣有序,尊卑有別,臣不敢亂了章法,讓人指責。”
“那些君臣禮教到外麵再講,在這裏,我們就是一家人,你直接稱我為母妃就好。”龐貴妃笑了笑,搭著徐慕軒的手臂,又說:“本宮已奏請皇上,要立你為武烈侯世孫,等徐侯爺做古,你直接承襲爵位。要是徐侯爺肯禪位養老,你現在很快就是一等侯了,與你外公平起平坐,京城可就有你們兩位一等侯。”
幾十年前,秦氏皇族內部為爭奪皇位發生叛亂,權臣當道,別有用心,秦氏皇權岌岌可危。北越、西魏和花朝國同時向大秦宣戰,大有將大秦皇朝瓜分之勢。
疾風識勁草,亂世顯忠良。正值大秦皇朝內憂外患、人心慌慌、江山即將易主之時,在軍中任職的三名將領達成共識,要力保大秦江山,匡複秦氏正統。
新主登基,撥亂反正,對某些人秋後算帳之後,又論功行賞。那三名將領都被封為一等侯,世襲罔替,他們分別是威遠侯沐氏、武烈侯徐氏和錦鄉侯龐氏。
如今,沐氏已被滅族數年,武烈侯徐家有爵無職,錦鄉侯龐家一枝獨大。錦鄉侯和龐貴妃確定徐慕軒對大皇子忠心,才想給徐家一個翻身的機會。
徐慕軒剛過弱冠之年,若能坐上一等侯的寶座,不隻在大秦皇朝,就是在瀛州大陸也是絕無僅有之事,定會在朝堂掀起軒然大波,徐慕軒也會揚名天下。
見徐慕軒麵露沉思之色,龐貴妃怕他因封賞太重而心存猶疑,反而會適得其反,又加大力度遊說一番,一再強調徐慕軒位列一等侯是名至實歸之事。
“多謝母妃厚愛,皇上要立兒臣為武烈侯世孫,兒臣都受之有愧,怎麽敢妄想榮升一等侯?若祖父他日駕鶴西去,兒臣也以守孝立身為重,決不敢肖想爵位加身。”徐慕軒疑心龐貴妃試他,趕緊表明心意,又說:“大皇子仁善至孝,能被立為儲君才是名至實歸,兒臣有幸為大皇子孝力,定當竭盡所能,請母妃放心。”
“你看你,唉!本宮為你的前途考慮,倒把你嚇得可憐見的。”龐貴妃見徐慕軒不貪權勢,對他欲加滿意,隱藏於心底的疑心也消失怠盡了。
龐貴妃禁足期滿,花嬤嬤進宮請辭,講起端華公主在武烈侯府的事。聽說端華公主新婚之夜沒落紅,龐貴妃也嚇了一跳,絞盡腦汁猜測養在深宮的端華公主會**於誰。聽說徐慕軒破指落血,有意遮掩,應付徐家的喜娘,龐貴妃知道他是無奈之舉,心裏衍生出些許感動和感激,同時疑心加重了。
今日一試,見徐慕軒真誠表白,龐貴妃疑心盡逝,認為他不貪權勢,對他更加愛重。同時,龐貴妃也決定做幕後推手,助徐慕軒早日榮升一等侯。
“你們這嶽母女婿躲在門口說什麽體己話兒呢?老半天也不進來,讓我們伸直脖子好等。”錦鄉侯世子出來,嘻嘻哈哈打趣龐貴妃和徐慕軒。
沈蘊張大嘴巴,驚詫到不可置信,眼神都呆滯發直了。世間竟然有人能顛倒是非到這種程度,那該是一張什麽樣的利嘴?一顆什麽樣的黑心?陰毒的手段層出不窮,想要他的命,還要讓他背上惡名,死得不明不白,還無清白可尋。可笑幼稚如他,竟然把這樣的人當成良善至親,言聽計從。
他知道李姨娘妒恨汪儀鳳,怨恨沈妍,又因沈嬌的事沒成,還背了一個不清白的名聲,恨他怨他,想要置他於死地,他都能理解。可沈承榮曾是他和善的父親,給他講過成堆的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曾被他當成最親近的人。
即使有慧寧公主在,沈承榮也是承恩伯府的主子,能不知道他被李姨娘帶仆婦打了個半死,又讓人丟出府了嗎?而沈承榮竟然去做證,證明他偷了三千兩銀子、卷著禦賜的寶貝逃跑了,還要讓人捉拿他,這不是想把他逼入絕境嗎?
左琨雖然恨沈蘊鬼迷心竅、利欲薰心,做出仇者快、親者痛的糊塗事,但他不相信沈蘊會偷承恩伯府三千兩銀子,卷著禦賜的寶貝逃走。問清實際情況,他很氣憤,他同情沈蘊的遭遇,可有些事情,他無能為力。
“我沒偷銀子、沒偷寶貝,沒逃走,我被……我要去府衙說清楚。”沈蘊咬牙切齒,想坐起來,又一陣劇痛襲卷全身,他大口喘氣,不敢動彈了。
“程智,你現在身上的傷還沒好,還是先休養吧!唉!即使你身體全愈,你也不能去府衙,他們敢誣陷你偷拿銀子和寶貝逃走,顯然已經做好了證據,你去了就是自投羅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還是想想你接下來該怎麽做。”
沈蘊也知道自己沒有心機對付李姨娘等人,也沒有力量和承恩伯府搞衡。沈妍能對付那些人,可他沒臉去求沈妍助他,洗刷冤屈隻能靠他自己。
“我、我讀書、科考,我……”
左琨坐在床邊,握住沈蘊的手,輕聲說:“程智,有些話我現在必須跟你說清楚,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大秦皇朝的讀書人最忌背上偷盜之名,那些人為什麽誣陷你偷盜,說白了,他們就是怕你將來功成名就,就要提早斷掉你的前途。
你被打的第二天,李姨娘就去順天府報了案,沈承榮跟去做證,並督促府衙盡快抓住你。府衙就你偷盜逃跑之事立案之後,就通知太學,取消了你科考的資格。太學有人落井下石,當天就呈報了國子監,革除了你童生和秀才的功名。汪博士一聽此事就氣昏了,項家也逼著義母發誓從此跟你斷絕來往,你……”
“啊——”沈蘊大叫幾聲,頭撞瓷枕,嘔出了一口鮮血,就昏過去了。
“竹綠,快去叫大夫。”
沈蘊再醒來時,已是日落西山、夜幕降臨,桔紅色的餘輝點綴在蒼茫的天際。
他瞪著呆滯的雙眼凝望房頂,腦海裏一片混沌,理不出頭緒。但他很清楚自己現在一無所有,而且走投無路,連了當成退路的科考都被剝奪了資格。
他是親朋的負累,他是世人的笑料,他虛歲隻有十六歲,沒有勇氣和能力再麵對這一切。他不想再見親人朋友,絕了自己攀高向上的心,靠自己的雙手謀生糊口。可他還背有逃犯的罪名,即使就此隱姓埋名,也要躲躲藏藏,不敢見人。
為什麽會淪落到這種地步?他窮盡心思去思考,除了自己傻,就再也得不出別的答案了。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字眼,就能讓他愧疚痛恨到心神俱摧。
“程智,你醒了?”左琨點亮燈燭,坐到床前,輕聲歎氣,“大夫說你身上都是皮外傷,雖說沒傷到骨頭,要想全愈,至少還要半個月的時間。姐姐過兩天就迴來了,我讓她給你配些藥,過來給你治療一番,你就能好得快一些。”
“不要,我、我不想見她,我……”沈蘊不敢見沈妍,不想揭到自己最後一層薄如蟬翼的偽裝,“我、我想明天離開這裏,我能走,我……”
“你離開這裏能去哪裏?你別怪我說話直接,你現在已是窮途沒路,身上又有傷。要這樣讓你離開,姐姐和義母肯定會怪我,再說我也不放心。”
沈蘊凝神思量,臉龐充滿無力感,眼底卻隱含深重的怨恨,“我想到鄉間市井過平靜的生活,親人也好,仇人也罷,我都不想再見他們。”
左琨聽沈蘊這麽說,鬆了一口氣,“你能放下是非最好,姐姐也能放心了。”
沈妍擔心沈蘊咽不下這口氣,會心懷怨恨,不管不顧,去報複李姨娘和沈承榮等人,一再囑咐左琨開導沈蘊。左琨也擔心沈蘊衝動行事,現在去找李姨娘和沈承榮等人報仇無異於拿雞蛋碰石頭,肯定會把自己搭上。
沈蘊想找個地方過平靜的生活,這個決定雖說窩囊,左琨還是很支持他。現在,沈蘊沒能力去報複,盲目行事,反而會惹下禍端,讓親人擔憂。
“不如你去津州吧!我在海港附近盤下了一家門店,正好也要過去安排。”
“我想走得更遠一些。”沈蘊聲音嘶啞,無力到令人心酸。
“要不你去江東吧!我今年去了兩次江東,還去了一次花朝國,認識了許多朋友。我還準備在江東的督府海州開鋪麵呢,你先到那邊,幫我探探路。”
“好,就去江東吧!”
幾天之後,左琨送別了沈蘊,沈蘊怕連累別人,連一個仆人也沒帶,搭馬隊的車去了江東。左琨也沒想到,此次與沈蘊一別,再見已是此去經年、物是人非。
------題外話------
今天少更一千,明天也許補,也許不補,大概還有幾章就要寫大結局了。
我頸椎病治好了,這段時間沒發作,我估計很快就要犯,我要盡快寫完。
沈蘊還會迴來,結局的時候,他會有另一個結局。
☆、第二百二十七章 密議
涼風瑟瑟,晚菊迎霜,黃葉紛紛飄落,點綴秋末冬初時節蕭條的景象。夕陽西沉,晚霞繚繞,桔色的餘輝浸染晚秋的寒涼,青藍的夜幕在天地之間漸漸拉開。
勝戰侯府西北角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林後麵有一座僻靜隱秘的院落,是祭奠沐家先祖的靈堂。那座院落有專人把守,標明生人勿近,令那個地方落顯得詭異而神秘。即使那座院落有不尋常的動靜,下人們看到,也會遠遠躲開。
此時,夜幕降臨,那座院子裏冒出火光,焦糊的氣味在樹林中彌散。火光劃開夜色,帶著火星的灰燼升騰而起,散發出點點溫暖,卻在頃刻間消逝了。
十月一,送寒衣,這是瀛州大陸沿襲多年的習俗。每年農曆的十月初一,人們祭奠亡靈,給他們燒禦寒的衣物,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感受到前生的溫暖。
今天是十月初一,有一些仆人在樹林裏給先人燒寒衣紙錢,看到西北角的院子裏有火光,都趕緊離開了,令那座院落看上去更加神秘怪異。
慧寧公主坐在院子正中,腳下擺著一個碩大的火盆,火盆裏正冒出交織著青煙的暗黃色的火光。她不時往火盆裏扔紙張、絲帕等物品,又輕輕撥弄火盆,嘴裏念念有詞。她時悲時喜,時哭時笑,時嗔時怨,臉上的表情古怪而豐富。
自沐程風被害身死到現在,已有十幾年了,她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及逢年過節或屬於他們的紀念日,她都會給沐程風燒紙錢、送衣物祭奠,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過上富裕安康的日子,不再象今生這般活在痛恨與淒楚中。
當她得知她給一個活人燒了那麽多東西時,她發現自己很可笑,也很可悲。
玉嬤嬤輕手輕腳走過來,給慧寧公主披上夾棉披風,低聲說:“長公主,時候不早,天又很涼,我們也該迴去了。您那晚淋了雨,昏迷了五六天,這兩天剛好一些,要是再著了涼,恐怕病情會加重,您可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呀!”
“保重身體,我為什麽要保重身體?為誰保重身體?”慧寧公主的語氣充滿幽怨和悲淒,臉上流露出自嘲傷感的笑容,“這些年,我時時保重身體,日日攢足精神,就怕自己病倒了,好多東西也都無法再支撐下去。現在,我發現自己很傻,真的很傻,我天天這麽辛苦為了誰?到頭來,我還不是一無所有?”
“長公主保重身體當然是為了您自己,也為了皇上,為了大秦皇朝,為了侯爺和郡主。”玉嬤嬤一口氣說完,停頓片刻,又說:“長公主這些年確實辛苦,可黃天不負有心人,也迴報了您,您不是一無所有,您有……”
“有什麽?我還有什麽?”慧寧公主一臉急切看著玉嬤嬤,等待她的迴答。
玉嬤嬤本想說你有滔天的權勢,你有大秦的江山,你有臣民的敬仰。可她見慧寧公主臉色不對勁,不敢再說,有些話,越是心腹之人,就越不能隨便說。
慧寧公主隻是護國長公主,還不是皇上,那些屬於上位者一個人的東西,即使她實際擁有,也不能說出來,一旦嘴快,就有可能犯了忌諱,禍從口出。
“我有什麽?本宮還有什麽?”慧寧公主又問了一遍,聲音很低,語氣更急。
“長公主還有侯爺、還有郡主,他們都是長公主血脈相連的至親。”玉嬤嬤不便說慧寧公主在朝中的勢力,隻說她的兒女,想用親情暖化她。
“對呀!本宮還有兒女,血脈相連的兒女。澈兒,我的澈兒,我舍命生下來的好兒子,真是好兒子。”慧寧公主搖頭冷笑,臉上布滿哀傷和惱恨,“別說我是他親娘,就是他還把我養母,也不能這麽對我,他怎能這麽對我?”
看到慧寧公主用力敲打火盆,痛哭出聲,玉嬤嬤又是擔心又是著急,卻不知該怎麽勸她。見她敲得火星四濺,玉嬤嬤趕緊抓住她的手,慧寧公主順勢靠在玉嬤嬤懷中,放聲大哭。那哭聲飽含淒涼和無助,好像一個找不到親人又走投無路的孩子。玉嬤嬤拍著慧寧公主的肩膀歎氣,也真不知道該對她說些什麽了。
慧寧公主接到暗衛密報,得知濟真堂的歸真就是被流放到西北省、消失了多年的太醫柏輕寒,就匆忙趕去,想揭掉歸真的偽裝。當年,她與柏輕寒之間閑隙怨恨很深,多年之後再見,怨恨有增無減,她想殺掉歸真。歸真為了保住自己的命,提出交換條件,把當年如何救下沐程風等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她。
她心中思潮翻滾,多種相反的情緒交織在心底,她不知該如何去表現、去發泄。歸真惡意報複式地刺激了她幾句,她就昏過去了,醒來之後就呈現出瘋癲狀態。在雨中哭笑奔跑,直至昏倒,又發熱昏迷了五六天,這幾天剛好起來。
聽說沐程風還活著,隻是換了一張臉,慧寧公主驚詫到不可置信,又驚喜到無以複加。隻要人還在,一切都有可能,她灰燼堆聚的心底升騰起希望。可明明老程恢複了記憶,又跟她有過幾麵之緣,卻與她對麵不相認,任她活在痛楚愧疚中。這幾天,隻要想到這些,她的心好象破碎透風一般痛楚冰涼。
她知道沐程風想為沐氏一族報仇雪恨,也知道他恨秦氏的皇權恨到想殺戮、想毀滅。而秦氏的皇權正是她費盡心力經營和維係的東西,不允許任何存有不良心思。她和沐程風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對立,經年未變,不管彼此心中有多少苦。
最讓她生氣的是沐元澈知道沐程風還活著,且父子相認,卻一直瞞著她。連親生兒子都不與她交心,不信任她,她感覺自己活得很失敗、很狼狽。
清醒之後,她就一直在迴憶、在琢磨,心中諸多情緒被惱恨和失望取代,又摻雜著不甘。她認為沐程風應該與她相認,即使不原諒她,也要說清楚,不該用冷暴力折磨她,何況她當年並不是成心謀害。思來想去,她也恨上了沐元澈,她認為沐元澈應該把實情告訴她,應該跟她這個娘親近,而冷落多年不見的爹。
好半天,慧寧公主才止住哭聲,仍不住抽泣,“為了他,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竟然跟我不一條心,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他……”
慧寧公主譴責沐元澈跟她這個娘不一心,自然而然就怪上了沈妍這媳婦。當年,沈妍和歸真一起救下老程,沈妍比歸真精明,應該早就察覺到老程有非同常人的經曆。沈妍和她彼此欣賞,卻不會和她交心,連她安插在沈妍身邊的暗線都沒稟報過關於老程的消息。可見沈妍對老程的事情很謹慎,連心腹下人都不知情。
“他們都騙我,合夥騙我,他們……”慧寧公主話沒說完就泣不成聲了,此時,她不再是權傾天下的護國長公主,而成了骨灰級怨婦,對每個人都生了怨。
玉嬤嬤見慧寧公主如此傷心,也陪著哽咽落淚,“侯爺過兩天就迴京了,等他迴來,長公主問問他,侯爺是赤心灑脫之人,母子之間還有什麽事說不開?”
“哼哼!他們聯手騙我,就別怪我不真心誠意對他們。”慧寧公主越想越覺得別人對不起,她絮絮叨叨說了很多話,每一句都流露同賭氣的意味。
此時的慧寧公主不隻是一個資深怨婦,還象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她把她儲藏在記憶中的事情都翻了一遍,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虧於她,越想越不平衡。迴想婆婆媽媽的瑣事,她的冷靜、睿智、深沉消失不見,敏感卻強烈到無以複加。
這並不是她性格的改變,而是受了刺激,心思百轉間,對許多事情的想法和看法也產生了變化。麵對玉嬤嬤這最親近的人,她就想撕盡偽裝,痛快發泄一番。
人很多時候都具備雙重性格,尤其是女人,就看哪一重性格占上風了。
慧寧公主年近四旬,象她這種經曆過大風大浪、承受過致命壓力的人,更年期提前很正常。象她這樣一反常態,很恣意地鬧脾氣,就是更年期並發症的征兆。
玉嬤嬤又勸了慧寧公主很久,直到夜色黑透,她們才迴承恩伯府。慧寧公主平靜了一夜,第二天,她又變迴了精明深沉、殺伐決斷的護國長公主。
聰明睿智如她,也沒想到一個針對她的巨大陰謀已拉開了序幕。正因為她的性情被更年期情緒左右,才助長了陰謀最終成形,從而改變了一個皇朝的曆史。
……
京城東南部的平民區,雖遠離權貴集居地,卻也熱鬧繁華。臨街有幾座賣特色茶點的茶樓午時營業,一直到晚上,生意很不錯,客人也是三教九流。
兩輛青油布馬車一前一後停在靠邊的一座茶樓門口,前麵那輛馬車上跳出幾個白白淨淨的年輕男子四下查看了幾遍,沒發現異常,才請後麵車中的人下車。
先有兩個整齊利落的婆子下來,站穩後,又從車內扶出一個衣衫樸素、頭戴幃帽的女子。婆子衝幾個年輕男子擺了擺手,年輕男子進到茶樓,跟夥計低語幾句,又衝婆子點頭。婆子扶著女子進去,幾名年輕男子很快就隱藏到茶樓裏。
一個很機靈的夥計領著婆子和女子進到二樓角落的雅間,門關閉後,女子摘下幃帽,原來是龐貴妃。龐貴妃鮮少出宮,又為秘事而來,一舉一動都異常小心。
徐慕軒從暗閣中出來,躬身施禮,“臣參見貴妃娘娘。”
“快快免禮。”龐貴妃扶了扶徐慕軒的手,笑容滿麵,問了幾句閑話。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
龐貴妃就是這樣,她對徐慕軒這個女婿越看越順眼,喜歡疼愛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她親生的大皇子和九皇子。徐慕軒也是有心計、通謀略之人,出謀劃策很合她的心意。現在,徐慕軒是大皇子和龐家一派的主要謀臣,在這個集團地位很高。
“錦鄉侯爺和世子爺正等貴妃娘娘呢。”徐慕軒打開暗閣,領龐貴妃進去。
“你看你,還這麽客氣,直接稱外公和舅舅不就行了。”龐貴妃含笑嗔怪徐慕軒,“你是端華的夫婿,本宮把你當親生兒子看待,我們都是一家人。”
徐慕軒的目光微微一暗,很快恢複正常,施禮道謝,神情激動又感動,“多謝貴妃娘娘抬愛,君臣有序,尊卑有別,臣不敢亂了章法,讓人指責。”
“那些君臣禮教到外麵再講,在這裏,我們就是一家人,你直接稱我為母妃就好。”龐貴妃笑了笑,搭著徐慕軒的手臂,又說:“本宮已奏請皇上,要立你為武烈侯世孫,等徐侯爺做古,你直接承襲爵位。要是徐侯爺肯禪位養老,你現在很快就是一等侯了,與你外公平起平坐,京城可就有你們兩位一等侯。”
幾十年前,秦氏皇族內部為爭奪皇位發生叛亂,權臣當道,別有用心,秦氏皇權岌岌可危。北越、西魏和花朝國同時向大秦宣戰,大有將大秦皇朝瓜分之勢。
疾風識勁草,亂世顯忠良。正值大秦皇朝內憂外患、人心慌慌、江山即將易主之時,在軍中任職的三名將領達成共識,要力保大秦江山,匡複秦氏正統。
新主登基,撥亂反正,對某些人秋後算帳之後,又論功行賞。那三名將領都被封為一等侯,世襲罔替,他們分別是威遠侯沐氏、武烈侯徐氏和錦鄉侯龐氏。
如今,沐氏已被滅族數年,武烈侯徐家有爵無職,錦鄉侯龐家一枝獨大。錦鄉侯和龐貴妃確定徐慕軒對大皇子忠心,才想給徐家一個翻身的機會。
徐慕軒剛過弱冠之年,若能坐上一等侯的寶座,不隻在大秦皇朝,就是在瀛州大陸也是絕無僅有之事,定會在朝堂掀起軒然大波,徐慕軒也會揚名天下。
見徐慕軒麵露沉思之色,龐貴妃怕他因封賞太重而心存猶疑,反而會適得其反,又加大力度遊說一番,一再強調徐慕軒位列一等侯是名至實歸之事。
“多謝母妃厚愛,皇上要立兒臣為武烈侯世孫,兒臣都受之有愧,怎麽敢妄想榮升一等侯?若祖父他日駕鶴西去,兒臣也以守孝立身為重,決不敢肖想爵位加身。”徐慕軒疑心龐貴妃試他,趕緊表明心意,又說:“大皇子仁善至孝,能被立為儲君才是名至實歸,兒臣有幸為大皇子孝力,定當竭盡所能,請母妃放心。”
“你看你,唉!本宮為你的前途考慮,倒把你嚇得可憐見的。”龐貴妃見徐慕軒不貪權勢,對他欲加滿意,隱藏於心底的疑心也消失怠盡了。
龐貴妃禁足期滿,花嬤嬤進宮請辭,講起端華公主在武烈侯府的事。聽說端華公主新婚之夜沒落紅,龐貴妃也嚇了一跳,絞盡腦汁猜測養在深宮的端華公主會**於誰。聽說徐慕軒破指落血,有意遮掩,應付徐家的喜娘,龐貴妃知道他是無奈之舉,心裏衍生出些許感動和感激,同時疑心加重了。
今日一試,見徐慕軒真誠表白,龐貴妃疑心盡逝,認為他不貪權勢,對他更加愛重。同時,龐貴妃也決定做幕後推手,助徐慕軒早日榮升一等侯。
“你們這嶽母女婿躲在門口說什麽體己話兒呢?老半天也不進來,讓我們伸直脖子好等。”錦鄉侯世子出來,嘻嘻哈哈打趣龐貴妃和徐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