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房自知勢力薄弱,雖然不滿二房霸占爵位不放,卻也無可奈何。汪夫人和汪家有親,項氏又是項家長房嫡女。徐皇後是徐家長房嫡女,肯定也不憤徐家二房霸占爵位。將來徐家兩房爵位之爭一定很激烈,會把汪家和項家都會卷進來。
若徐家兩房因爵位爭鬥,沈妍會夾在多方之間,處境就微妙尷尬了。她向徐慕軒隱瞞了真實身份,現在還真不知道怎麽跟他說,這是她麵臨的一個難題。
“姑娘,您左耳後麵真有一顆梅花痣,有黃豆粒大,是肉色的,奴婢伺候您幾年都沒注意,要不是聽大少爺說,還不知道呢。”白芷興衝衝地說。
“我也沒注意,讓我看看。”黃芪也湊過來。
沈妍轉過頭,皺眉說:“你們都記住,今天的事不允許向任何人說半個字。”
“是,姑娘。”
“白芷,你去打聽來徐家做客的姑娘們在哪裏玩,項三姑娘來了沒有。”
“奴婢這就去。”
沈妍輕歎一聲,說:“黃芪,我們去看婆子們開荒,把木香和艾葉都叫過來。”
……
今天來徐家做客的人不隻是汪家和項家的女眷,汪孝賢和項二老爺也被請來了。兩人正由徐秉熙和徐瑞宙陪著談論朝野逸聞,一會兒還準備品詩賞畫。
府裏來了親戚,徐老太太很高興,熱情招待。可她畢竟年紀大了,陪人們說笑了一會兒,就麵露倦色,眾人也不便再打擾她,就都告辭出來了。
徐老太太讓安紋和徐慕繡帶汪家和項家的姑娘們到園子裏玩,又讓徐瑞月去照看她們。鬆陽郡主、海氏和劉氏忙前忙後,安排招待客人的事宜。這些事不用汪夫人和項氏操心,她們就陪著項家兩位太太和韓氏到汪夫人的院子說話了。
魏姨娘打扮得花枝招展,陪項二太太同眾人一起談笑風聲。她做為項懷安的妾室,本不應該出來做客,何況是到徐家這樣的大族,可現在她身份不一樣了。
項雲謙參與反攻西魏的戰爭,立下赫赫戰功,無論是軍中的校尉官,還是金翔衛的衛長,都前途無限。而且他還是縣公,有爵之人,又一直追隨沐元澈。生子如此,魏姨娘自然母憑子貴,在項家的身份也水漲船高。
汪夫人和項氏婆媳把項家兩位太太和韓氏、魏姨娘請進花廳落座,丫頭端來果品茶點就退下了。項氏熱情多禮,親自奉茶,連魏姨娘的茶都是她倒的。
幾人張家長、李家短地談論京城權貴之家的美聞趣事,無非就是哪兩家的公子、小姐訂了婚,什麽時候成親,下了什麽聘禮,準備了什麽嫁妝。又談論京城新開了幾家綢緞莊、幾家胭脂鋪,幾家首飾店,哪一家的貨色上上乘。
女人在一起的話題千古不變,沒有年齡的界限,也沒貧富貴賤的隔閡。隻要是這一類的話題,一般的女人都有興趣,也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
項二太太給魏姨娘使了眼色,拉著她坐到汪夫人身邊,極盡能事地恭維了汪夫人一番。汪夫人知道她們有話要說,卻不知是哪一方麵的話題,隻能陪笑應付。
“汪家姐姐,這麽稱唿你,你可別嫌我不懂規矩。”項二太太說了一句廢話。
“怎麽會呢?我們是兩頭的親戚,又年紀差不多,本來就是老姐妹。”汪夫人笑容隨和,不想繞彎子,“魏家妹妹有話就直說,我們還有什麽好客氣的?”
汪夫人的兒媳婦項氏是項家長房嫡女,汪夫人和項家自然是一頭親戚。從娘家來說,汪夫人是汪儀鳳的姑母,汪儀鳳嫁給項懷安,又算另一頭的親戚。
“我就說汪夫人是和善人,又與母親稱姐道妹,自是親人一般,還有什麽話不好說?”魏姨娘的語氣和聲調都透出庸俗諂媚,還自以為說得很貼切。
項大太太和項氏母女正說私密話,聽到魏姨娘的話,互看了一眼,臉上閃過譏誚。韓氏在一旁品茶,她知道項二太太要說什麽,眼底閃過冷笑。
汪夫人拍了拍項二太太的手,笑容更加和善,“說吧!誰還沒有為難的時候。”
魏姨娘忙恭維說:“還是汪夫人體貼人,其實這不算為難事,母親就說吧!”
項二太太給魏姨娘使了眼色,示意她少說話,又微笑忖度片刻,說:“我們家謙哥兒追隨勝戰伯立下了大功,皇上封他為縣公,又給了不少封賞。唉!我們項家都是文官,難得出個武將,他在我們項家孫子輩中是撥尖的。可他說起來是庶出的,好說不好聽,就是將來娶親,也會被人低看,想起這些,我就心疼。”
眾人很認真地聽項二太太訴苦,都默不作聲,彼此間連個眼色都沒有。魏姨娘和韓氏知道項二太太要說什麽,自是心照不宣。項大太太、汪夫和項氏都不明所以,聽到項二太太隱含幾種意思的話,都不知道該怎麽插嘴了。
“母親,您還是直入正題吧!別讓人家懸著心。”魏姨娘很焦急地催促項二太太,眼角眉梢都透出得意,眾人一看就知道項二太太要說的話題與她有關。
項家是以詩書禮儀治家的大族,象魏姨娘這樣的妾室出來會客就與規矩不符。而且魏姨娘竟然稱項二太太為母親,等於把自己擺到了妻的位置,這就更有違禮教了。她在人前還表現得那麽淺薄輕賤,讓人懷疑項家是不是徒有其表。項家與徐家有親,與汪家又是世交,兩家自不會說什麽,但私下肯定也會猜測議論。
魏姨娘並不覺得自己舉止言行失禮,她是項二太太的親侄女,在項家後台很硬,又生出項雲謙那麽有出息的兒子,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汪儀鳳是項懷安的繼室正妻,與她有妻妾之別,可她現在根本不把汪儀鳳放在眼裏。
項二太太嫌魏姨娘太急燥,沉下臉瞪了她一眼,又露出一張笑臉跟汪夫人說話,“我那兒子續娶了汪博士的女兒,當時他在任所,隻寫了一封信跟家裏說了一聲。不瞞汪家姐姐,我們家老太爺沒說什麽,可我和他父親都不願意。不是我護短,要知道謙哥兒立下那麽大的功勞,把他親娘扶正也不為過。”
大秦皇朝的律法典籍中沒規定妾室不能扶正,但古往今來,妾室扶正的少之又少。項家是禮教書香大族,最重嫡庶尊卑,遵從家規禮法。若不是項雲謙立下戰功,項二太太再寵魏姨娘,也不敢提把她扶正的話題。
“現在,我兒子娶了汪博士的女兒,雖說是續娶再嫁,也門當戶對。我們謙哥兒就是再有本事,我就是再疼侄女,也不敢再說把我和侄女扶正的事了。”
項二太太停頓片刻,拉過魏姨娘,又說:“我想把她抬成平妻,這樣我們謙哥兒就是嫡出了,以後在朝堂立足也沒有敢笑他是庶出,我家老爺也同意了,老太爺也沒說什麽。正好今天來走親戚,我就想跟汪家姐姐說說,討個主意。”
平妻介於正妻和妾室之間,在正妻麵前算是妾,在妾室麵前又是妻,是一個中和的份位。平妻所出的子女算嫡出,身份也介於嫡出子女和庶出子女之間。
因為平妻夾在妻和妾之間,是一個尷尬的存在,與妻妾尊卑的禮法相悖。名門權貴之家不主張娶平妻,有少數人娶平妻,也都是遇到不可推脫的情況,比如說禦賜、長輩賜。若妾室抬平妻,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妾室為家族立下了大功。
項二太太想把魏姨娘抬成平妻,若算長輩賜,可她當年是以妾的身份進的項家門,現在抬不合適。說因為她養出的兒子立下戰功,這理由也很牽強,妾室生的子女就是再有出息,也要歸功於正室的教養,享此殊榮者也是正室。
所以,項二太太說這句底氣並不強,也客客氣氣說明是想跟汪夫人討個主意。
當年,汪孝賢一家跟汪夫人來往並不多,汪夫人知道有汪儀鳳這麽個侄女,卻也印象不深。汪家獲罪離京之時,汪儀鳳還不滿十歲,轉眼二十多年,汪夫人連汪儀鳳的影兒都忘記了,對汪儀鳳事也僅限於聽說,知道得並不多。
汪夫人自有一番算計,笑了笑,說:“魏家妹妹,這話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說,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恐怕沒人能給你拿這個主意。”
項二太太滿臉笑容,心中暗歎,汪夫人不想管這事,就說明過不了她這一關。
魏姨娘強笑幾聲,說:“汪夫人,你和汪博士一家同族,我們夫人要稱您為姑母,正因為這層關係,我母親才來討你的主意。這件事我們家老太爺不管,按說隻要我母親和我家老爺同意就行了,來討你的主意也是親戚情麵。”
若徐家兩房因爵位爭鬥,沈妍會夾在多方之間,處境就微妙尷尬了。她向徐慕軒隱瞞了真實身份,現在還真不知道怎麽跟他說,這是她麵臨的一個難題。
“姑娘,您左耳後麵真有一顆梅花痣,有黃豆粒大,是肉色的,奴婢伺候您幾年都沒注意,要不是聽大少爺說,還不知道呢。”白芷興衝衝地說。
“我也沒注意,讓我看看。”黃芪也湊過來。
沈妍轉過頭,皺眉說:“你們都記住,今天的事不允許向任何人說半個字。”
“是,姑娘。”
“白芷,你去打聽來徐家做客的姑娘們在哪裏玩,項三姑娘來了沒有。”
“奴婢這就去。”
沈妍輕歎一聲,說:“黃芪,我們去看婆子們開荒,把木香和艾葉都叫過來。”
……
今天來徐家做客的人不隻是汪家和項家的女眷,汪孝賢和項二老爺也被請來了。兩人正由徐秉熙和徐瑞宙陪著談論朝野逸聞,一會兒還準備品詩賞畫。
府裏來了親戚,徐老太太很高興,熱情招待。可她畢竟年紀大了,陪人們說笑了一會兒,就麵露倦色,眾人也不便再打擾她,就都告辭出來了。
徐老太太讓安紋和徐慕繡帶汪家和項家的姑娘們到園子裏玩,又讓徐瑞月去照看她們。鬆陽郡主、海氏和劉氏忙前忙後,安排招待客人的事宜。這些事不用汪夫人和項氏操心,她們就陪著項家兩位太太和韓氏到汪夫人的院子說話了。
魏姨娘打扮得花枝招展,陪項二太太同眾人一起談笑風聲。她做為項懷安的妾室,本不應該出來做客,何況是到徐家這樣的大族,可現在她身份不一樣了。
項雲謙參與反攻西魏的戰爭,立下赫赫戰功,無論是軍中的校尉官,還是金翔衛的衛長,都前途無限。而且他還是縣公,有爵之人,又一直追隨沐元澈。生子如此,魏姨娘自然母憑子貴,在項家的身份也水漲船高。
汪夫人和項氏婆媳把項家兩位太太和韓氏、魏姨娘請進花廳落座,丫頭端來果品茶點就退下了。項氏熱情多禮,親自奉茶,連魏姨娘的茶都是她倒的。
幾人張家長、李家短地談論京城權貴之家的美聞趣事,無非就是哪兩家的公子、小姐訂了婚,什麽時候成親,下了什麽聘禮,準備了什麽嫁妝。又談論京城新開了幾家綢緞莊、幾家胭脂鋪,幾家首飾店,哪一家的貨色上上乘。
女人在一起的話題千古不變,沒有年齡的界限,也沒貧富貴賤的隔閡。隻要是這一類的話題,一般的女人都有興趣,也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
項二太太給魏姨娘使了眼色,拉著她坐到汪夫人身邊,極盡能事地恭維了汪夫人一番。汪夫人知道她們有話要說,卻不知是哪一方麵的話題,隻能陪笑應付。
“汪家姐姐,這麽稱唿你,你可別嫌我不懂規矩。”項二太太說了一句廢話。
“怎麽會呢?我們是兩頭的親戚,又年紀差不多,本來就是老姐妹。”汪夫人笑容隨和,不想繞彎子,“魏家妹妹有話就直說,我們還有什麽好客氣的?”
汪夫人的兒媳婦項氏是項家長房嫡女,汪夫人和項家自然是一頭親戚。從娘家來說,汪夫人是汪儀鳳的姑母,汪儀鳳嫁給項懷安,又算另一頭的親戚。
“我就說汪夫人是和善人,又與母親稱姐道妹,自是親人一般,還有什麽話不好說?”魏姨娘的語氣和聲調都透出庸俗諂媚,還自以為說得很貼切。
項大太太和項氏母女正說私密話,聽到魏姨娘的話,互看了一眼,臉上閃過譏誚。韓氏在一旁品茶,她知道項二太太要說什麽,眼底閃過冷笑。
汪夫人拍了拍項二太太的手,笑容更加和善,“說吧!誰還沒有為難的時候。”
魏姨娘忙恭維說:“還是汪夫人體貼人,其實這不算為難事,母親就說吧!”
項二太太給魏姨娘使了眼色,示意她少說話,又微笑忖度片刻,說:“我們家謙哥兒追隨勝戰伯立下了大功,皇上封他為縣公,又給了不少封賞。唉!我們項家都是文官,難得出個武將,他在我們項家孫子輩中是撥尖的。可他說起來是庶出的,好說不好聽,就是將來娶親,也會被人低看,想起這些,我就心疼。”
眾人很認真地聽項二太太訴苦,都默不作聲,彼此間連個眼色都沒有。魏姨娘和韓氏知道項二太太要說什麽,自是心照不宣。項大太太、汪夫和項氏都不明所以,聽到項二太太隱含幾種意思的話,都不知道該怎麽插嘴了。
“母親,您還是直入正題吧!別讓人家懸著心。”魏姨娘很焦急地催促項二太太,眼角眉梢都透出得意,眾人一看就知道項二太太要說的話題與她有關。
項家是以詩書禮儀治家的大族,象魏姨娘這樣的妾室出來會客就與規矩不符。而且魏姨娘竟然稱項二太太為母親,等於把自己擺到了妻的位置,這就更有違禮教了。她在人前還表現得那麽淺薄輕賤,讓人懷疑項家是不是徒有其表。項家與徐家有親,與汪家又是世交,兩家自不會說什麽,但私下肯定也會猜測議論。
魏姨娘並不覺得自己舉止言行失禮,她是項二太太的親侄女,在項家後台很硬,又生出項雲謙那麽有出息的兒子,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汪儀鳳是項懷安的繼室正妻,與她有妻妾之別,可她現在根本不把汪儀鳳放在眼裏。
項二太太嫌魏姨娘太急燥,沉下臉瞪了她一眼,又露出一張笑臉跟汪夫人說話,“我那兒子續娶了汪博士的女兒,當時他在任所,隻寫了一封信跟家裏說了一聲。不瞞汪家姐姐,我們家老太爺沒說什麽,可我和他父親都不願意。不是我護短,要知道謙哥兒立下那麽大的功勞,把他親娘扶正也不為過。”
大秦皇朝的律法典籍中沒規定妾室不能扶正,但古往今來,妾室扶正的少之又少。項家是禮教書香大族,最重嫡庶尊卑,遵從家規禮法。若不是項雲謙立下戰功,項二太太再寵魏姨娘,也不敢提把她扶正的話題。
“現在,我兒子娶了汪博士的女兒,雖說是續娶再嫁,也門當戶對。我們謙哥兒就是再有本事,我就是再疼侄女,也不敢再說把我和侄女扶正的事了。”
項二太太停頓片刻,拉過魏姨娘,又說:“我想把她抬成平妻,這樣我們謙哥兒就是嫡出了,以後在朝堂立足也沒有敢笑他是庶出,我家老爺也同意了,老太爺也沒說什麽。正好今天來走親戚,我就想跟汪家姐姐說說,討個主意。”
平妻介於正妻和妾室之間,在正妻麵前算是妾,在妾室麵前又是妻,是一個中和的份位。平妻所出的子女算嫡出,身份也介於嫡出子女和庶出子女之間。
因為平妻夾在妻和妾之間,是一個尷尬的存在,與妻妾尊卑的禮法相悖。名門權貴之家不主張娶平妻,有少數人娶平妻,也都是遇到不可推脫的情況,比如說禦賜、長輩賜。若妾室抬平妻,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妾室為家族立下了大功。
項二太太想把魏姨娘抬成平妻,若算長輩賜,可她當年是以妾的身份進的項家門,現在抬不合適。說因為她養出的兒子立下戰功,這理由也很牽強,妾室生的子女就是再有出息,也要歸功於正室的教養,享此殊榮者也是正室。
所以,項二太太說這句底氣並不強,也客客氣氣說明是想跟汪夫人討個主意。
當年,汪孝賢一家跟汪夫人來往並不多,汪夫人知道有汪儀鳳這麽個侄女,卻也印象不深。汪家獲罪離京之時,汪儀鳳還不滿十歲,轉眼二十多年,汪夫人連汪儀鳳的影兒都忘記了,對汪儀鳳事也僅限於聽說,知道得並不多。
汪夫人自有一番算計,笑了笑,說:“魏家妹妹,這話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說,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恐怕沒人能給你拿這個主意。”
項二太太滿臉笑容,心中暗歎,汪夫人不想管這事,就說明過不了她這一關。
魏姨娘強笑幾聲,說:“汪夫人,你和汪博士一家同族,我們夫人要稱您為姑母,正因為這層關係,我母親才來討你的主意。這件事我們家老太爺不管,按說隻要我母親和我家老爺同意就行了,來討你的主意也是親戚情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