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嬤嬤以治病為由,把平家的產業及財政狀況全部告訴了沈妍,當然交的都是實底。平氏軟弱,心計也少,平慕軒還小,又以讀書為主,家裏內外事務都由孫嬤嬤打理。孫嬤嬤看重沈妍,想重點培養,將來要把這個家交給她。
這與沈妍的第三個五天計劃不謀而合,她也打算這幾天了解平家的財政和產業狀況呢。隻有把平家的家底摸透,熟知情況,她才能製定下一步計劃。
平家一族世代行醫,雖說沒有高超的醫術,也有曆代積累的經驗,能應付大多數常見病。到平氏父親這一代,醫館就走向了衰落,平氏的兩哥哥更是醫術平平。平父怕醫館難以支撐,就置了些土地,嚐試栽種藥材,倒也收入頗豐。
將軍納平氏為妾之後,把給軍隊供應藥材的特權交給了平家,又給平氏置下宅院產業。平家給軍隊供應藥材賺了不少銀子,一下子翻了身,成了富戶。
平父開醫館時,平家隻有一座兩進的宅院,前麵是醫館,後麵住人。賺了錢之後,平家買了一座三進的宅院,平父擔心兩個兒子靠行醫無法在金州立足,又置下了三座小莊子,專門種植藥材,又炮製藥材販賣,生意做得還不錯。
六年前,平父去逝,平家按平父的遺囑分了家。平大夫要奉養老母,就分到了那座三進的宅院、一座莊子,平二舅分到帶門麵的二進宅院和一座莊子,兩家又分別得了一千兩安家銀子。平父也留給了平氏一座莊子,若沒有這個女兒嫁與貴人為妾,平家根本不會有這般光景,可平氏的哥嫂對此卻頗有微詞。
那位將軍對平氏母子不錯,先後給他們置下兩座臨街又帶宅院的旺鋪,一座三百畝的莊子,還有一套三進的宅院,又給了幾千兩安家糊口的銀子。
一座旺鋪租給了酒樓,一年三百兩銀子的租金。另一座旺鋪原來是一家綢緞莊,後來平大夫開了醫館和藥房,每年租金二百五十兩。莊子由管事打理,供應一家人糧食、蛋禽、果品和菜蔬,每年還能上交份額不等的銀子。平父留給平氏的小莊子由平二舅種了藥材,這些年從沒給過租金,連提也沒提過。
孫嬤嬤著重強調了平二舅用來種藥材的小莊子,若是別人租種,一年至少一百兩銀子,還會送一些瓜果菜蔬,平二舅卻一根草葉也沒給過。平大夫租平氏的旺鋪做醫館,一年比別人少五十兩銀子,可平氏和平慕軒看病一文錢也少要。
幾年前,平氏的母親過世,平氏失去依仗,哥嫂眼紅她的產業,沒少滋生事端。平大夫一家與平氏母子來往不多,除了逢年過節,也沒走動,暗中的手腳卻沒少做。平二舅和楊氏隔三差五登門,每次不搜刮一些東西,就打發不走。
平氏的兩個哥哥都欠平氏不少銀子,具體欠多少,孫嬤嬤並不知道。兩家也不說還,平氏怕人笑話兄妹不和,又想依仗兄嫂,也沒跟他們要過。
秋霜給孫嬤嬤刮完痧,服侍她穿好衣服,沈妍端來薑糖水,讓她趁熱喝。孫嬤嬤發了一身汗,舒服了很多,歇了口氣,給秋霜使了眼色,秋霜會意退下。
“姑娘,家產的情況我都跟你說了,你心裏也該有成算了。”
沈妍沉默片刻,行禮說:“請嬤嬤指教。”
“這一年下來,鋪子莊子也就有六七百兩銀子的進項,家裏主子奴才二三十口人,都要吃穿花用,親戚朋友還有禮上往來,根本沒多少盈餘。將軍當年給奶奶留下了七八千兩銀子,家裏做藥材生意的本錢都是奶奶出的,賺到了錢也沒人還,成了一筆糊塗帳。兩位舅爺家景都不錯,欠奶奶的銀子也不說還。現在,奶奶手裏的銀子所剩無幾,要再不長心眼,等你和軒哥兒長大,這家就空了。”
“嬤嬤,我涉世不深,不懂當家理事,不知道該怎麽做。”沈妍陪著笑,說得很謙恭,她就是心裏的主意,也不敢說,誰知道孫嬤嬤是不是來試她的。
孫嬤嬤笑了笑,說:“你聰明機謹,隻是年紀太小,剛到這個家,好多事不便插手。你心裏明白,平常留心就行,這家還能支撐幾年,那時你們也就大了。”
“多謝嬤嬤。”
送走孫嬤嬤,沈妍洗漱休息,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夜深人靜,久久不能入眠。
她是平慕軒的童養媳,隻要把平慕軒抓在手中,夫妻一心,平家的產業就是她的。歌嫂侄子是平氏的親人,能親得過兒子嗎?再說這些產業本是將軍留給兒子的。以前的糊塗帳一筆勾銷,以後怎麽做,還要鼓動平慕軒出麵才行。
平家有莊子和鋪子,那是平慕軒的,她隻是妻子,並不是產業的持有人。怎麽讓自己的名下也有莊子鋪子,是她在異世努力的目標,估計要成為五年計劃了。
半個月過去了,沈妍的三個五天計劃順利完成。她並沒有急於製定下一步計劃,而是讓自己慢慢融入平家的生活,以便更好發揮她益親旺夫的作用。
汪儀鳳的病漸漸好轉,日常生活能自理了,隻是還需調養靜養。平氏帶沈妍去看汪儀鳳,見她活動自如了,就讓她和沈蘊搬到平家去住。
沈妍覺得不方便,因為現在不隻是汪儀鳳和沈蘊兩人了。汪儀鳳在客棧養病時,遇到投親不遇、丈夫病死、又帶著兩個孩子的女子,同命相憐,就出錢替她埋葬的丈夫。女子無處可去,就要跟著汪儀鳳,做牛做馬報恩。
那女子夫家姓周,人們稱她周嫂,倒也是老實本份的人。她的女兒八歲,汪儀鳳給取名字叫竹綠,兒子七歲,叫虎娃,兩孩子都很機靈。
本來就怕平家人嫌棄汪儀鳳母子,現在又多出三張嘴,更令沈妍為難了。孫嬤嬤把沈妍的顧慮告訴了平氏,平氏本來是麵慈心軟的人,反過來開導沈妍。
“就讓他們同你的母親弟弟一起搬到家裏住吧!你母親需要人照顧,就不給她另外安排下人了,讓竹綠到你房裏伺候,虎娃跟著你弟弟。”
“多謝奶奶。”沈妍很感動。
“謝什麽?都是一家人,二進裏的抱廈收拾好了,六七間房,夠他們住了。”
汪儀鳳、周嫂帶幾個孩子搬進了平家,沈妍正指揮周嫂和仆婦收拾房子,就有丫頭來傳話,說大舅奶奶帶兩位表小姐過來了,讓她去見禮。
------題外話------
求支持……
第五十五章 勸嫁
“大嫂,這是妍兒。”平氏見沈妍進來,就帶她過來給王氏見禮。
王氏上下打量沈妍,眼底隱含不屑,淡淡地說:“挺清秀的。”
婆子聽王氏隨口誇了沈妍一句,就拿出一個嶄新卻粗糙的荷包給沈妍,說是王氏給了見麵禮。沈妍輕輕一捏,就知道荷包裏的東西很差,還是禮貌道謝。
“妍兒乖巧懂事,很貼心。”平氏連連誇讚沈妍,又說:“妍兒,快叫大舅母。”
“你讓她叫我什麽?”王氏麵露慍怒,好象被侮辱了一樣。
平氏訕訕一笑,說:“她是軒兒的媳婦,當然要隨著軒兒叫了。”
“這是哪一家的規矩?”王氏拍著桌子,滿臉正義斥嗬:“她原本打算賣身為奴,聽人胡說了幾句,你就收她做了童養媳,這是她天大的福份。她乖乖聽話就留下,等軒兒出息了,給她個名份,不聽話,就貶去為奴做婢,也不違禮法規矩。你現在就讓她隨軒兒叫,這象什麽話?人家會笑話我們家沒規矩。”
沈妍偷眼打量王氏,暗自冷笑,平慕軒這兩舅母可真有特色。她剛來第一天,楊氏就上門大鬧,想給她一個潑辣彪悍的下馬威。時隔半個多月,王氏登門,上來就是一堆規矩禮法,相比楊氏,王氏的下馬威更有殺傷力。
王氏的娘家在金州城郊的滿城縣,父親是個秀才,家境很一般。王父連考了十幾年,也沒考中舉人,就放棄了,開了一家私塾,賺些束脩銀子養家糊口。
前幾年,王家族中考出一位舉人,這幾年又接連考出了幾個秀才童生,在金州一帶名氣見大漲。王家一族有了體麵,王氏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儼然成了有身份的人。她自詡出身書香門第,看不起平氏,對粗俗潑辣的楊氏更不屑一顧。
平氏被訓得麵紅耳赤,嚅囁道:“大嫂,她、她寫了文書,哪能……”
“住嘴,大嫂的話你也懷疑嗎?”王氏皺了皺眉,打斷平氏的話,“我隻是提醒你別忘了規矩,你的侄男侄女都年紀不少,我怕將來談婚論嫁讓人垢病。”
沈妍嘴角劃過不易覺察的冷嘲,衝平氏恭敬行禮,說:“奶奶,大舅奶奶說得對,規矩禮數不能廢,以免讓人笑話,影響後輩的前程。”
王氏聽到沈妍的話,又上下打量她一番,說:“倒是個懂事的。”
“妍兒,你先下去吧!”平氏讓下人給王氏換了茶,姑嫂對坐說話。
這與沈妍的第三個五天計劃不謀而合,她也打算這幾天了解平家的財政和產業狀況呢。隻有把平家的家底摸透,熟知情況,她才能製定下一步計劃。
平家一族世代行醫,雖說沒有高超的醫術,也有曆代積累的經驗,能應付大多數常見病。到平氏父親這一代,醫館就走向了衰落,平氏的兩哥哥更是醫術平平。平父怕醫館難以支撐,就置了些土地,嚐試栽種藥材,倒也收入頗豐。
將軍納平氏為妾之後,把給軍隊供應藥材的特權交給了平家,又給平氏置下宅院產業。平家給軍隊供應藥材賺了不少銀子,一下子翻了身,成了富戶。
平父開醫館時,平家隻有一座兩進的宅院,前麵是醫館,後麵住人。賺了錢之後,平家買了一座三進的宅院,平父擔心兩個兒子靠行醫無法在金州立足,又置下了三座小莊子,專門種植藥材,又炮製藥材販賣,生意做得還不錯。
六年前,平父去逝,平家按平父的遺囑分了家。平大夫要奉養老母,就分到了那座三進的宅院、一座莊子,平二舅分到帶門麵的二進宅院和一座莊子,兩家又分別得了一千兩安家銀子。平父也留給了平氏一座莊子,若沒有這個女兒嫁與貴人為妾,平家根本不會有這般光景,可平氏的哥嫂對此卻頗有微詞。
那位將軍對平氏母子不錯,先後給他們置下兩座臨街又帶宅院的旺鋪,一座三百畝的莊子,還有一套三進的宅院,又給了幾千兩安家糊口的銀子。
一座旺鋪租給了酒樓,一年三百兩銀子的租金。另一座旺鋪原來是一家綢緞莊,後來平大夫開了醫館和藥房,每年租金二百五十兩。莊子由管事打理,供應一家人糧食、蛋禽、果品和菜蔬,每年還能上交份額不等的銀子。平父留給平氏的小莊子由平二舅種了藥材,這些年從沒給過租金,連提也沒提過。
孫嬤嬤著重強調了平二舅用來種藥材的小莊子,若是別人租種,一年至少一百兩銀子,還會送一些瓜果菜蔬,平二舅卻一根草葉也沒給過。平大夫租平氏的旺鋪做醫館,一年比別人少五十兩銀子,可平氏和平慕軒看病一文錢也少要。
幾年前,平氏的母親過世,平氏失去依仗,哥嫂眼紅她的產業,沒少滋生事端。平大夫一家與平氏母子來往不多,除了逢年過節,也沒走動,暗中的手腳卻沒少做。平二舅和楊氏隔三差五登門,每次不搜刮一些東西,就打發不走。
平氏的兩個哥哥都欠平氏不少銀子,具體欠多少,孫嬤嬤並不知道。兩家也不說還,平氏怕人笑話兄妹不和,又想依仗兄嫂,也沒跟他們要過。
秋霜給孫嬤嬤刮完痧,服侍她穿好衣服,沈妍端來薑糖水,讓她趁熱喝。孫嬤嬤發了一身汗,舒服了很多,歇了口氣,給秋霜使了眼色,秋霜會意退下。
“姑娘,家產的情況我都跟你說了,你心裏也該有成算了。”
沈妍沉默片刻,行禮說:“請嬤嬤指教。”
“這一年下來,鋪子莊子也就有六七百兩銀子的進項,家裏主子奴才二三十口人,都要吃穿花用,親戚朋友還有禮上往來,根本沒多少盈餘。將軍當年給奶奶留下了七八千兩銀子,家裏做藥材生意的本錢都是奶奶出的,賺到了錢也沒人還,成了一筆糊塗帳。兩位舅爺家景都不錯,欠奶奶的銀子也不說還。現在,奶奶手裏的銀子所剩無幾,要再不長心眼,等你和軒哥兒長大,這家就空了。”
“嬤嬤,我涉世不深,不懂當家理事,不知道該怎麽做。”沈妍陪著笑,說得很謙恭,她就是心裏的主意,也不敢說,誰知道孫嬤嬤是不是來試她的。
孫嬤嬤笑了笑,說:“你聰明機謹,隻是年紀太小,剛到這個家,好多事不便插手。你心裏明白,平常留心就行,這家還能支撐幾年,那時你們也就大了。”
“多謝嬤嬤。”
送走孫嬤嬤,沈妍洗漱休息,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夜深人靜,久久不能入眠。
她是平慕軒的童養媳,隻要把平慕軒抓在手中,夫妻一心,平家的產業就是她的。歌嫂侄子是平氏的親人,能親得過兒子嗎?再說這些產業本是將軍留給兒子的。以前的糊塗帳一筆勾銷,以後怎麽做,還要鼓動平慕軒出麵才行。
平家有莊子和鋪子,那是平慕軒的,她隻是妻子,並不是產業的持有人。怎麽讓自己的名下也有莊子鋪子,是她在異世努力的目標,估計要成為五年計劃了。
半個月過去了,沈妍的三個五天計劃順利完成。她並沒有急於製定下一步計劃,而是讓自己慢慢融入平家的生活,以便更好發揮她益親旺夫的作用。
汪儀鳳的病漸漸好轉,日常生活能自理了,隻是還需調養靜養。平氏帶沈妍去看汪儀鳳,見她活動自如了,就讓她和沈蘊搬到平家去住。
沈妍覺得不方便,因為現在不隻是汪儀鳳和沈蘊兩人了。汪儀鳳在客棧養病時,遇到投親不遇、丈夫病死、又帶著兩個孩子的女子,同命相憐,就出錢替她埋葬的丈夫。女子無處可去,就要跟著汪儀鳳,做牛做馬報恩。
那女子夫家姓周,人們稱她周嫂,倒也是老實本份的人。她的女兒八歲,汪儀鳳給取名字叫竹綠,兒子七歲,叫虎娃,兩孩子都很機靈。
本來就怕平家人嫌棄汪儀鳳母子,現在又多出三張嘴,更令沈妍為難了。孫嬤嬤把沈妍的顧慮告訴了平氏,平氏本來是麵慈心軟的人,反過來開導沈妍。
“就讓他們同你的母親弟弟一起搬到家裏住吧!你母親需要人照顧,就不給她另外安排下人了,讓竹綠到你房裏伺候,虎娃跟著你弟弟。”
“多謝奶奶。”沈妍很感動。
“謝什麽?都是一家人,二進裏的抱廈收拾好了,六七間房,夠他們住了。”
汪儀鳳、周嫂帶幾個孩子搬進了平家,沈妍正指揮周嫂和仆婦收拾房子,就有丫頭來傳話,說大舅奶奶帶兩位表小姐過來了,讓她去見禮。
------題外話------
求支持……
第五十五章 勸嫁
“大嫂,這是妍兒。”平氏見沈妍進來,就帶她過來給王氏見禮。
王氏上下打量沈妍,眼底隱含不屑,淡淡地說:“挺清秀的。”
婆子聽王氏隨口誇了沈妍一句,就拿出一個嶄新卻粗糙的荷包給沈妍,說是王氏給了見麵禮。沈妍輕輕一捏,就知道荷包裏的東西很差,還是禮貌道謝。
“妍兒乖巧懂事,很貼心。”平氏連連誇讚沈妍,又說:“妍兒,快叫大舅母。”
“你讓她叫我什麽?”王氏麵露慍怒,好象被侮辱了一樣。
平氏訕訕一笑,說:“她是軒兒的媳婦,當然要隨著軒兒叫了。”
“這是哪一家的規矩?”王氏拍著桌子,滿臉正義斥嗬:“她原本打算賣身為奴,聽人胡說了幾句,你就收她做了童養媳,這是她天大的福份。她乖乖聽話就留下,等軒兒出息了,給她個名份,不聽話,就貶去為奴做婢,也不違禮法規矩。你現在就讓她隨軒兒叫,這象什麽話?人家會笑話我們家沒規矩。”
沈妍偷眼打量王氏,暗自冷笑,平慕軒這兩舅母可真有特色。她剛來第一天,楊氏就上門大鬧,想給她一個潑辣彪悍的下馬威。時隔半個多月,王氏登門,上來就是一堆規矩禮法,相比楊氏,王氏的下馬威更有殺傷力。
王氏的娘家在金州城郊的滿城縣,父親是個秀才,家境很一般。王父連考了十幾年,也沒考中舉人,就放棄了,開了一家私塾,賺些束脩銀子養家糊口。
前幾年,王家族中考出一位舉人,這幾年又接連考出了幾個秀才童生,在金州一帶名氣見大漲。王家一族有了體麵,王氏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儼然成了有身份的人。她自詡出身書香門第,看不起平氏,對粗俗潑辣的楊氏更不屑一顧。
平氏被訓得麵紅耳赤,嚅囁道:“大嫂,她、她寫了文書,哪能……”
“住嘴,大嫂的話你也懷疑嗎?”王氏皺了皺眉,打斷平氏的話,“我隻是提醒你別忘了規矩,你的侄男侄女都年紀不少,我怕將來談婚論嫁讓人垢病。”
沈妍嘴角劃過不易覺察的冷嘲,衝平氏恭敬行禮,說:“奶奶,大舅奶奶說得對,規矩禮數不能廢,以免讓人笑話,影響後輩的前程。”
王氏聽到沈妍的話,又上下打量她一番,說:“倒是個懂事的。”
“妍兒,你先下去吧!”平氏讓下人給王氏換了茶,姑嫂對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