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拿來包袱遞給沈妍,沈妍打開包袱,拿出兩個牌位,雙手捧著讓眾人過目。一個牌位上寫著“沈鳳祥之靈位”,另一個寫著“沈劉氏之靈位”。
“民女係西南省彬州城秋水鎮沈家莊人,這兩個牌位是民女祖父和祖母的靈位。七年前,民女的父親沈承榮赴京趕考,音訊全無,祖父祖母思兒心切,憂急於心,去年家鄉遭災,他們相繼離世。聽來京城謀生的鄉鄰說父親中了狀元,當了大官,母親就帶民女和弟弟背著祖父母的牌位來京尋親了。”
沈妍哽咽幾聲,又說:“駙馬爺既然說不認識我們母子,就請大人把這兩個牌位拿給他,他若說連牌位上的人都不認識,我們就沒必要再告狀了。請大人撤掉通輯令,證明我們不是殺人嫌犯,我們迴家去,永遠不叨擾駙馬爺的富貴。”
說完,沈妍把牌位放到慧寧公主腳下,還略帶挑釁地努了努嘴。慧寧公主麵色沉涼,雙腳很不自然挪到一邊,盯著兩個牌位,若有所思。
現在,沈妍根本不怕慧寧公主因發怒而降罪於她。慧寧公主不會不顧威儀跟一個孩子發火,也不象事後挾私報複之人。再說,項懷平既然打算替他們母子討公道,就不會讓慧寧公主傷害他們。禦親王與慧寧公主積怨很深,他此時出現就為攪局看熱鬧,慧寧公主要顧及臉麵,不會讓他抓住把柄。
禦親王重重點頭,“汪氏是至孝之人,來京尋夫還背著公婆的牌位。大秦皇朝以孝治天下,本王會奏請皇上,嘉獎汪氏的善舉。皇姐,你說該不該獎?”
汪儀鳳很納悶,他們母子從娘家永州出發,來京尋親,包袱裏怎麽有沈承榮父母的牌位呢?她當然不知道這是沈妍姐弟前幾天才刻的,有備無患。
慧寧公主笑了笑,沒迴答禦親王的話,看向沈妍,說:“這女孩不錯,知書達理,能言善辯,又勇氣可嘉,真不象一個這麽小的孩子。”
“多謝公主誇獎,民女不敢當。”沈妍一直對慧寧公主很好奇,想吸引這位金貴小三的注意力,目的達到了,她很得意。不過,讓人懷疑她不象一個孩子可不是好事,她必須圓了今天的所言所行,否則會有麻煩。
項懷平和兩名同知官及師爺商量沈妍的提議,眾人一致通過,他沒征詢慧寧公主的意思,就發號施令說:“來人,把這兩個牌位送去駙馬府。”
禦親王連忙擺手,“項大人,請駙馬爺來順天府更為方便,皇姐,你說是吧?”
慧寧公主冷笑點頭,“讓他來吧!”
------題外話------
求支持……
第二十五章 證據
項懷平派衙役去請沈承榮,審案告一段落,在場的人各自到偏堂休息。退堂之後,眾官員到後堂商量案情,又派人調閱了諸多案例。
慧寧公主想傳詔項懷平,擺明立場,采取折中的方式調停此案。禦親王盯慧寧公主盯得很緊,連她的下人都被禦親王的下人監視,不能離開偏堂半步。
汪儀鳳和沈妍姐弟迴到偏堂,詢問牌位的來曆,沈妍如實相告,很滿意自己的傑作。汪儀鳳長籲短歎,在偏堂挪來挪去,又緊張又激動,不時嗔怪沈妍幾句。
沈妍知道汪儀鳳懾於慧寧公主的威儀,也沒勇氣在公堂上麵對沈承榮,對她的話不頂嘴、不反駁,也不解釋。男權社會,皇權至上,夫為妻綱、君為臣綱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想讓汪儀鳳徹底撒手一搏,難如登天。
派去傳沈承榮的衙役迴來了,說沈承榮一再強調不認識汪氏母子,還把衙役罵了一頓。項懷平沒說什麽,又讓衙役拿上兩個牌位去了。一會兒功夫,衙役就拿著破爛的牌位迴來了,說沈承榮把牌位摔碎了,還讓駙馬府侍衛驅趕他們。
項懷平很氣憤,高聲下令,“升堂。”
聽衙役講述了兩次去駙馬府的經曆,眾人唏噓憤慨,心思不同、表情不一。
沈妍和汪儀鳳低語幾句,並沒表現出強烈怨憤,沈承榮的反映在她們的意料之中。拋棄父母妻兒隻是有違禮孝道義,認下他們就是欺君之罪,這本帳沈承榮算得很清楚。既然沈承榮要堅持到底,沈妍也不會讓他好受,她心中早有盤算。
禦親王似笑非笑看著慧寧公主,眼底棄滿輕蔑,隨口說了幾句陰陽怪氣的淡話。慧寧公主不理會禦親王,暗暗咬牙,臉色很難看,但仍故做平靜。
項懷平沉思片刻,說:“汪氏,沈駙馬說不認識你們母子,又率爛了你公婆的牌位,你們可還有證據?若沒有,你們就是冒認官親,那可是重罪。”
“民婦……”汪儀鳳一臉恐慌,她沒有其它的證據,隻能哀求項懷平開恩。
沈妍衝汪儀鳳無奈皺眉,“大人,民女有話要說。”
“你講。”
“迴大人,剛才民女也說了,若沈駙馬連牌位上的人都不認識,民女一家就不告狀,以後也不會叨擾沈駙馬的富貴。我們是不是冒認官親,大家都心知肚明,民女堅信公道自在人心。不是我們沒證據,彬州是沈駙馬的原籍,永州是民女的外祖家,要想找證據不是很容易嗎?就看大人想怎麽審理此案了。”
項懷平沉吟片刻,吩咐道:“師爺,到吏部借閱沈駙馬的履曆。”
禦親王哼笑幾聲,說:“本王主管吏部,腦子記得的東西比調閱履曆還方便。”
“下官不才,請王爺賜教。”項懷平對禦親王很客氣。
“賜教談不上,孫長史,你跟隨本王多年,替本王迴答。”
“奴才遵命。”孫長史清了清嗓子,高聲說:“沈承榮,西南省彬州城秋水鎮沈家莊人氏,父沈鳳祥,母沈劉氏。沈承榮於乾順六年考中秀才,點為廩生,乾順九年考中頭名舉人,乾順十年中狀元,招為駙馬。”
禦親王輕歎一聲,“項大人聽清楚了嗎?吏部官員履曆上有沈駙馬的籍貫生平和父母姓名,卻沒有他是否娶妻生子的記錄。你審汪氏母子認親的案子,調官員履曆有什麽用?正如小姑娘所說,找證據很容易,調履曆是無用之舉。”
項懷平斂眉深思,他很想為汪儀鳳母子討個公道,可沈承榮矢口否認與汪儀鳳母子的關係,沒有人證物證,誰也無法讓他低頭認罪。要找證據也容易,但必須去彬州和永州,把見證沈承榮和汪儀鳳成親的人帶來做證。
彬州和永州遠在西南省,距離京城幾千裏,去兩地帶證人來京城,要車馬跋涉幾個月。慧寧公主勢大,沈承榮也不甘心被指證,找證人時間很長,難免夜長夢多。或是狗急跳牆,或是有心之人陰謀生事,都對汪儀鳳母子的安危不利。
“大人,民女有話要說。”
聽到沈妍的請求,項懷平眼底閃過幾次笑意,很希望沈妍的話能讓此事峰迴路轉。他也覺得這女孩不象個八歲的孩子,但沒有多想,反而更加同情他們。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幼經受過磨礪的孩子總比同齡人更懂事,更有擔當。
“你講。”
“大人清正廉明有目共睹,民女一家感激不盡。”沈妍先給項懷平扣了一頂高帽子,又說:“民女一家是不是冒認沈駙馬的親眷,隻要到永州和彬州,很容易找到人證物證。永州和彬州距離京城幾千裏,為一點小事讓鄉鄰和親戚車馬勞頓幾個月,民女認為不值。剛才民女也說了,隻要沈駙馬不認識牌位上的人,民女一家就不告了,還請大人準許民女一家撤掉狀紙。”
項懷平長籲一口氣,麵露不甘,不隻是他為父母官,做為汪儀鳳的師兄,他也不想就這樣放過沈承榮。可是,民不告,官不究,他也不能抓住這件事不放。
“好,本官準許你們撤掉狀紙,公主和王爺對汪氏母子撤狀可有疑議。”
禦親王撇了撇嘴,沒說話,沈承榮若抵死不認汪氏母子,誰也沒辦法,此案審到這裏,就是一個瓶頸,除非到永州和彬州去找人證物證。此事關係到慧寧公主的體麵和沈承榮的性命,他們夫妻一心,會讓人證和物證出現在京城嗎?
慧寧公主鬆了一口氣,臉色稍有緩和,沉聲說:“本宮不追究他們母子冒認官親之罪,讓衙役趕他們母子出京城,本宮不想在京城千裏之內看到他們。”
“這……”項懷平皺眉,但不能反駁慧寧公主的話。
“公主能讓衙役趕我們出京城真是太好了,民女一家多謝公主。”沈妍見眾人滿臉驚詫,心中暗喜,眼底閃過狡黠,“衙役趕我們一家出京城,想必也能保護我們。在破廟裏就有人要殺我們,聽救我們的俠士說是太子東宮派……”
“大膽。”慧寧公主一聲暴嗬,拍案而起。
禦親王微微一怔,頓時笑臉開花,這才是這個案子的關鍵所在。若不是在公堂上有身份限製,他真想擁抱沈妍,這小丫頭真讓他驚喜無限。
“民女係西南省彬州城秋水鎮沈家莊人,這兩個牌位是民女祖父和祖母的靈位。七年前,民女的父親沈承榮赴京趕考,音訊全無,祖父祖母思兒心切,憂急於心,去年家鄉遭災,他們相繼離世。聽來京城謀生的鄉鄰說父親中了狀元,當了大官,母親就帶民女和弟弟背著祖父母的牌位來京尋親了。”
沈妍哽咽幾聲,又說:“駙馬爺既然說不認識我們母子,就請大人把這兩個牌位拿給他,他若說連牌位上的人都不認識,我們就沒必要再告狀了。請大人撤掉通輯令,證明我們不是殺人嫌犯,我們迴家去,永遠不叨擾駙馬爺的富貴。”
說完,沈妍把牌位放到慧寧公主腳下,還略帶挑釁地努了努嘴。慧寧公主麵色沉涼,雙腳很不自然挪到一邊,盯著兩個牌位,若有所思。
現在,沈妍根本不怕慧寧公主因發怒而降罪於她。慧寧公主不會不顧威儀跟一個孩子發火,也不象事後挾私報複之人。再說,項懷平既然打算替他們母子討公道,就不會讓慧寧公主傷害他們。禦親王與慧寧公主積怨很深,他此時出現就為攪局看熱鬧,慧寧公主要顧及臉麵,不會讓他抓住把柄。
禦親王重重點頭,“汪氏是至孝之人,來京尋夫還背著公婆的牌位。大秦皇朝以孝治天下,本王會奏請皇上,嘉獎汪氏的善舉。皇姐,你說該不該獎?”
汪儀鳳很納悶,他們母子從娘家永州出發,來京尋親,包袱裏怎麽有沈承榮父母的牌位呢?她當然不知道這是沈妍姐弟前幾天才刻的,有備無患。
慧寧公主笑了笑,沒迴答禦親王的話,看向沈妍,說:“這女孩不錯,知書達理,能言善辯,又勇氣可嘉,真不象一個這麽小的孩子。”
“多謝公主誇獎,民女不敢當。”沈妍一直對慧寧公主很好奇,想吸引這位金貴小三的注意力,目的達到了,她很得意。不過,讓人懷疑她不象一個孩子可不是好事,她必須圓了今天的所言所行,否則會有麻煩。
項懷平和兩名同知官及師爺商量沈妍的提議,眾人一致通過,他沒征詢慧寧公主的意思,就發號施令說:“來人,把這兩個牌位送去駙馬府。”
禦親王連忙擺手,“項大人,請駙馬爺來順天府更為方便,皇姐,你說是吧?”
慧寧公主冷笑點頭,“讓他來吧!”
------題外話------
求支持……
第二十五章 證據
項懷平派衙役去請沈承榮,審案告一段落,在場的人各自到偏堂休息。退堂之後,眾官員到後堂商量案情,又派人調閱了諸多案例。
慧寧公主想傳詔項懷平,擺明立場,采取折中的方式調停此案。禦親王盯慧寧公主盯得很緊,連她的下人都被禦親王的下人監視,不能離開偏堂半步。
汪儀鳳和沈妍姐弟迴到偏堂,詢問牌位的來曆,沈妍如實相告,很滿意自己的傑作。汪儀鳳長籲短歎,在偏堂挪來挪去,又緊張又激動,不時嗔怪沈妍幾句。
沈妍知道汪儀鳳懾於慧寧公主的威儀,也沒勇氣在公堂上麵對沈承榮,對她的話不頂嘴、不反駁,也不解釋。男權社會,皇權至上,夫為妻綱、君為臣綱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想讓汪儀鳳徹底撒手一搏,難如登天。
派去傳沈承榮的衙役迴來了,說沈承榮一再強調不認識汪氏母子,還把衙役罵了一頓。項懷平沒說什麽,又讓衙役拿上兩個牌位去了。一會兒功夫,衙役就拿著破爛的牌位迴來了,說沈承榮把牌位摔碎了,還讓駙馬府侍衛驅趕他們。
項懷平很氣憤,高聲下令,“升堂。”
聽衙役講述了兩次去駙馬府的經曆,眾人唏噓憤慨,心思不同、表情不一。
沈妍和汪儀鳳低語幾句,並沒表現出強烈怨憤,沈承榮的反映在她們的意料之中。拋棄父母妻兒隻是有違禮孝道義,認下他們就是欺君之罪,這本帳沈承榮算得很清楚。既然沈承榮要堅持到底,沈妍也不會讓他好受,她心中早有盤算。
禦親王似笑非笑看著慧寧公主,眼底棄滿輕蔑,隨口說了幾句陰陽怪氣的淡話。慧寧公主不理會禦親王,暗暗咬牙,臉色很難看,但仍故做平靜。
項懷平沉思片刻,說:“汪氏,沈駙馬說不認識你們母子,又率爛了你公婆的牌位,你們可還有證據?若沒有,你們就是冒認官親,那可是重罪。”
“民婦……”汪儀鳳一臉恐慌,她沒有其它的證據,隻能哀求項懷平開恩。
沈妍衝汪儀鳳無奈皺眉,“大人,民女有話要說。”
“你講。”
“迴大人,剛才民女也說了,若沈駙馬連牌位上的人都不認識,民女一家就不告狀,以後也不會叨擾沈駙馬的富貴。我們是不是冒認官親,大家都心知肚明,民女堅信公道自在人心。不是我們沒證據,彬州是沈駙馬的原籍,永州是民女的外祖家,要想找證據不是很容易嗎?就看大人想怎麽審理此案了。”
項懷平沉吟片刻,吩咐道:“師爺,到吏部借閱沈駙馬的履曆。”
禦親王哼笑幾聲,說:“本王主管吏部,腦子記得的東西比調閱履曆還方便。”
“下官不才,請王爺賜教。”項懷平對禦親王很客氣。
“賜教談不上,孫長史,你跟隨本王多年,替本王迴答。”
“奴才遵命。”孫長史清了清嗓子,高聲說:“沈承榮,西南省彬州城秋水鎮沈家莊人氏,父沈鳳祥,母沈劉氏。沈承榮於乾順六年考中秀才,點為廩生,乾順九年考中頭名舉人,乾順十年中狀元,招為駙馬。”
禦親王輕歎一聲,“項大人聽清楚了嗎?吏部官員履曆上有沈駙馬的籍貫生平和父母姓名,卻沒有他是否娶妻生子的記錄。你審汪氏母子認親的案子,調官員履曆有什麽用?正如小姑娘所說,找證據很容易,調履曆是無用之舉。”
項懷平斂眉深思,他很想為汪儀鳳母子討個公道,可沈承榮矢口否認與汪儀鳳母子的關係,沒有人證物證,誰也無法讓他低頭認罪。要找證據也容易,但必須去彬州和永州,把見證沈承榮和汪儀鳳成親的人帶來做證。
彬州和永州遠在西南省,距離京城幾千裏,去兩地帶證人來京城,要車馬跋涉幾個月。慧寧公主勢大,沈承榮也不甘心被指證,找證人時間很長,難免夜長夢多。或是狗急跳牆,或是有心之人陰謀生事,都對汪儀鳳母子的安危不利。
“大人,民女有話要說。”
聽到沈妍的請求,項懷平眼底閃過幾次笑意,很希望沈妍的話能讓此事峰迴路轉。他也覺得這女孩不象個八歲的孩子,但沒有多想,反而更加同情他們。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幼經受過磨礪的孩子總比同齡人更懂事,更有擔當。
“你講。”
“大人清正廉明有目共睹,民女一家感激不盡。”沈妍先給項懷平扣了一頂高帽子,又說:“民女一家是不是冒認沈駙馬的親眷,隻要到永州和彬州,很容易找到人證物證。永州和彬州距離京城幾千裏,為一點小事讓鄉鄰和親戚車馬勞頓幾個月,民女認為不值。剛才民女也說了,隻要沈駙馬不認識牌位上的人,民女一家就不告了,還請大人準許民女一家撤掉狀紙。”
項懷平長籲一口氣,麵露不甘,不隻是他為父母官,做為汪儀鳳的師兄,他也不想就這樣放過沈承榮。可是,民不告,官不究,他也不能抓住這件事不放。
“好,本官準許你們撤掉狀紙,公主和王爺對汪氏母子撤狀可有疑議。”
禦親王撇了撇嘴,沒說話,沈承榮若抵死不認汪氏母子,誰也沒辦法,此案審到這裏,就是一個瓶頸,除非到永州和彬州去找人證物證。此事關係到慧寧公主的體麵和沈承榮的性命,他們夫妻一心,會讓人證和物證出現在京城嗎?
慧寧公主鬆了一口氣,臉色稍有緩和,沉聲說:“本宮不追究他們母子冒認官親之罪,讓衙役趕他們母子出京城,本宮不想在京城千裏之內看到他們。”
“這……”項懷平皺眉,但不能反駁慧寧公主的話。
“公主能讓衙役趕我們出京城真是太好了,民女一家多謝公主。”沈妍見眾人滿臉驚詫,心中暗喜,眼底閃過狡黠,“衙役趕我們一家出京城,想必也能保護我們。在破廟裏就有人要殺我們,聽救我們的俠士說是太子東宮派……”
“大膽。”慧寧公主一聲暴嗬,拍案而起。
禦親王微微一怔,頓時笑臉開花,這才是這個案子的關鍵所在。若不是在公堂上有身份限製,他真想擁抱沈妍,這小丫頭真讓他驚喜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