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作者:boboo2006
近日看到諸位看官就《迷失在康熙末年》與《迴到明朝當王爺》的點推數斷定前者不及後者,竊以為乃不公之論,故不揣冒昧,淺為兩書剖析一下:
首先,兩書的情節側重各有不同。《迷失在康熙末年》與《迴到明朝當王爺》作為曆史架空類小說中的佼佼者,皆不約而同的將行文的重心從單純的曆史事件的描述中脫離出來,而更關注於主角內心的感觸和思慮,著力探索一個“普通人”由初到異世的彷徨、迷惘,麵對傳統封建勢力根深蒂固的壓力下的畏縮、無助,感受新舊兩種觀念碰撞下的無力、無奈到最終在內外巨大的刺激和壓力下蛻變、成熟,在改變曆史的同時亦改變自己的心路曆程。然主旨類似,情節側重卻有所不同:
《明》一書的作者月關雅擅寫情,頗得鴛鴦蝴蝶派文筆神髓,行文有如山澗清泉,玉濺珠盤,於不徐不疾之際將一幹情節安排的不枝不蔓,娓娓道來,尤其於小兒女心事的描摹刻畫上,那種欲語還羞,欲拒還迎的少女風情,直是怎一個冤家了得,讀來令人如飲瓊漿,如饕仙露,飄飄欲仙而會心微笑矣。然若論及該文的缺失處,則在乎廟堂勝算也。兒女情長之外,總有幾分覺得關關於朝堂爭鋒,人心鬼蜮的工寫描畫上,跌宕起伏有之,凝肅厚重不足;輕鬆愉悅有之,真實殘酷不足。這也是該書讀來,始終有略顯輕飄之感的原因吧。
《明》一書的略有缺失處,於《迷》一書而言,卻成其最大的特色。小樓明月相較月關,行文優美或有不足,然其對人性的洞悉,帝王心術的把握,確有其獨到精妙之處。一幹情節安排,匪夷所思之際,卻又若合符節,入情入理,文鋒所向,直戮人心。通篇讀來,隻有八字感言“斯文所載,誠可信哉”。至若幾位看官對其讀來壓抑不爽之言,或可歸因於年齡閱曆的約束,無法領會其中的妙處吧,至於像我等年齒漸長的讀者來說,讀此文於壓抑之餘,卻多半會心生同感,心有戚戚焉了。中華泱泱五千年的曆史,就是一部帝王權術、陰謀陽謀交織的曆史,人心險惡,常殺人於無形;鬼蜮伎倆,尤甚於刀槍斧鉞。古往今來,科技水平或有先進之分,政治智慧卻無高下之別,以淩嘯在現世中一介布衣常人,縱天縱英才,迴到古代,與終生浸淫於陰謀詭詐之間,揣摩馭下之術的帝王、阿哥相較,其政治智慧、經驗之高下立見,又焉能不處處受製,如履薄冰;以淩嘯一介匹夫,與滿清森嚴的封建等級製度,龐大的國家機器相撼,又焉能不有誌難伸,有心殺敵,無力迴天;以淩嘯一介獨夫,起於萍末,竄升於朝堂之上,有鋒鏑之銳利,無城府之深闊,又焉能不引來同僚之猜忌、嫉妒、處處掣肘。小樓明月於此處,分寸火候拿捏頗為到位,讀來有一種真實的殘酷,唯其真實,所以可信;唯其真實,所以卓顯文章價值。私下裏竊有不無惡意之猜想,小樓明月這廝,莫不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曾受過上司、同事、朋友的這般蹂躪,感受良多,方能有此番佳作問世?
再次,淺析一下兩書的角色塑造之不同。同為普通人迴到異世,在曆史的洪流中且浮且沉,躑躅前行,《明》一書中的楊淩因著自身壽元僅止二載之故(此處關關設置極妙,不由歎服一聲),故行事不由帶了幾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灑然無羈,又淡了幾分爭名逐利之心,將心思轉在了惜取眼前人之上,再加上關關的一支如花妙筆,自是博得了諸多看官的一片叫好之聲。而我們《迷》一書中的淩嘯,卻顯然沒有這般招人待見了,作為一介凡夫俗子,既然無兩年後便即身死的覺悟,又想在這視萬物為芻狗的舊社會活得久一點、好一點,麵對重重大山的壓迫,這功名利祿之心,自是少不得的了,那些醃臢齷齪的手段,說不得也是要使些出來的了,自然在列位看官的眼裏,就多了幾分“俗”態。然而這便是真實的人生,小樓明月的高明之處在於,在行文過程中,他將這一小人物成長中的陣痛一一呈現於我們麵前,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淩嘯由一個不識政治為何物的小人物,成長為可與康熙、雍正相捋的宦海老手,是一個漫長痛苦而又壓抑苦悶的曆程,列位看官,看著淩嘯在宦海浮沉中所經曆的那些猜疑、忌刻、壓製、拆台,聯係到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破事,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之感呢?
寫了《迷》一書這些好處,也來談一點不足,從文字功底而論,小樓明月的文筆可稱老練,比之關關的圓轉如意,尚略有不足,至若寫情處,關關是花團錦簇,讀來如沐春風,小樓明月則是甜蜜中透著壓抑與無望,又有不同變化了,而情節安排處,也有少許略顯稚嫩,然瑕不掩瑜,《迷》一書最大的生命力在於其對人性的刻畫,有此一點,足矣!
作者:boboo2006
近日看到諸位看官就《迷失在康熙末年》與《迴到明朝當王爺》的點推數斷定前者不及後者,竊以為乃不公之論,故不揣冒昧,淺為兩書剖析一下:
首先,兩書的情節側重各有不同。《迷失在康熙末年》與《迴到明朝當王爺》作為曆史架空類小說中的佼佼者,皆不約而同的將行文的重心從單純的曆史事件的描述中脫離出來,而更關注於主角內心的感觸和思慮,著力探索一個“普通人”由初到異世的彷徨、迷惘,麵對傳統封建勢力根深蒂固的壓力下的畏縮、無助,感受新舊兩種觀念碰撞下的無力、無奈到最終在內外巨大的刺激和壓力下蛻變、成熟,在改變曆史的同時亦改變自己的心路曆程。然主旨類似,情節側重卻有所不同:
《明》一書的作者月關雅擅寫情,頗得鴛鴦蝴蝶派文筆神髓,行文有如山澗清泉,玉濺珠盤,於不徐不疾之際將一幹情節安排的不枝不蔓,娓娓道來,尤其於小兒女心事的描摹刻畫上,那種欲語還羞,欲拒還迎的少女風情,直是怎一個冤家了得,讀來令人如飲瓊漿,如饕仙露,飄飄欲仙而會心微笑矣。然若論及該文的缺失處,則在乎廟堂勝算也。兒女情長之外,總有幾分覺得關關於朝堂爭鋒,人心鬼蜮的工寫描畫上,跌宕起伏有之,凝肅厚重不足;輕鬆愉悅有之,真實殘酷不足。這也是該書讀來,始終有略顯輕飄之感的原因吧。
《明》一書的略有缺失處,於《迷》一書而言,卻成其最大的特色。小樓明月相較月關,行文優美或有不足,然其對人性的洞悉,帝王心術的把握,確有其獨到精妙之處。一幹情節安排,匪夷所思之際,卻又若合符節,入情入理,文鋒所向,直戮人心。通篇讀來,隻有八字感言“斯文所載,誠可信哉”。至若幾位看官對其讀來壓抑不爽之言,或可歸因於年齡閱曆的約束,無法領會其中的妙處吧,至於像我等年齒漸長的讀者來說,讀此文於壓抑之餘,卻多半會心生同感,心有戚戚焉了。中華泱泱五千年的曆史,就是一部帝王權術、陰謀陽謀交織的曆史,人心險惡,常殺人於無形;鬼蜮伎倆,尤甚於刀槍斧鉞。古往今來,科技水平或有先進之分,政治智慧卻無高下之別,以淩嘯在現世中一介布衣常人,縱天縱英才,迴到古代,與終生浸淫於陰謀詭詐之間,揣摩馭下之術的帝王、阿哥相較,其政治智慧、經驗之高下立見,又焉能不處處受製,如履薄冰;以淩嘯一介匹夫,與滿清森嚴的封建等級製度,龐大的國家機器相撼,又焉能不有誌難伸,有心殺敵,無力迴天;以淩嘯一介獨夫,起於萍末,竄升於朝堂之上,有鋒鏑之銳利,無城府之深闊,又焉能不引來同僚之猜忌、嫉妒、處處掣肘。小樓明月於此處,分寸火候拿捏頗為到位,讀來有一種真實的殘酷,唯其真實,所以可信;唯其真實,所以卓顯文章價值。私下裏竊有不無惡意之猜想,小樓明月這廝,莫不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曾受過上司、同事、朋友的這般蹂躪,感受良多,方能有此番佳作問世?
再次,淺析一下兩書的角色塑造之不同。同為普通人迴到異世,在曆史的洪流中且浮且沉,躑躅前行,《明》一書中的楊淩因著自身壽元僅止二載之故(此處關關設置極妙,不由歎服一聲),故行事不由帶了幾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灑然無羈,又淡了幾分爭名逐利之心,將心思轉在了惜取眼前人之上,再加上關關的一支如花妙筆,自是博得了諸多看官的一片叫好之聲。而我們《迷》一書中的淩嘯,卻顯然沒有這般招人待見了,作為一介凡夫俗子,既然無兩年後便即身死的覺悟,又想在這視萬物為芻狗的舊社會活得久一點、好一點,麵對重重大山的壓迫,這功名利祿之心,自是少不得的了,那些醃臢齷齪的手段,說不得也是要使些出來的了,自然在列位看官的眼裏,就多了幾分“俗”態。然而這便是真實的人生,小樓明月的高明之處在於,在行文過程中,他將這一小人物成長中的陣痛一一呈現於我們麵前,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淩嘯由一個不識政治為何物的小人物,成長為可與康熙、雍正相捋的宦海老手,是一個漫長痛苦而又壓抑苦悶的曆程,列位看官,看著淩嘯在宦海浮沉中所經曆的那些猜疑、忌刻、壓製、拆台,聯係到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破事,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之感呢?
寫了《迷》一書這些好處,也來談一點不足,從文字功底而論,小樓明月的文筆可稱老練,比之關關的圓轉如意,尚略有不足,至若寫情處,關關是花團錦簇,讀來如沐春風,小樓明月則是甜蜜中透著壓抑與無望,又有不同變化了,而情節安排處,也有少許略顯稚嫩,然瑕不掩瑜,《迷》一書最大的生命力在於其對人性的刻畫,有此一點,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