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安也點點頭,“就這樣吧。”唉,他心裏也是怒其不爭,這裏麵的彎彎繞,絕對不是女婿說的那麽簡單,可是女婿不想讓他們操心,那就不要多問了,他相信女婿有能力擺平一切。
林俊彥是打探小心的時候,花了些銀錢,不過,他覺得這都是應當應分的。要說有人利用李存嚴來給自己家和嶽父家找來麻煩,那是機會少的很,畢竟當初在那邊千戶所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李存嚴是因為用那位薑副千戶的名頭做了些壞事,所以才又被發配的,嶽父和李存嚴都是隔了好幾代的親戚血緣了,如果說他們利用賢哥兒來對付他們,那還說的過去,用一個這種無用的人來對付他們,那是開玩笑。
不過萬事都以謹慎為主,查清楚一些也好。這李存嚴大概是想著跑迴來原來的千戶所,或許真的想找自己嶽父一家,可惜他不敢露麵,也不能以真實身份打聽消息,畢竟是個逃犯。最後打聽到嶽父已經到了餘澤的時候,就凍死在了這留客亭。
林俊彥倒是認為這李存嚴死了的好,不然真的活著找到了嶽父家,那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嶽父看著是一族之人的情分上,說不定就會收留一下,這萬一出點什麽事兒,那就嚴重了。
所以他花點錢打聽消息,讓嶽父家對這李存嚴徹底死心,那真是再劃算不過了。
林俊彥和李存安還要商量如何和那鍾縣令說這個事兒,太過重視,那鍾縣令一定覺得事情不簡單,所以還是淡化處理,林俊彥是一戶也不插手,讓這鍾縣令自己去處理,到時候也隻能是以凍死人給定案了。
畢竟這麽多天都沒有人上門認屍,就隻能當作是無名人士了,各處也沒有丟失人口的文書,礦山那邊自然不會出這種文書,所以最後就讓人給拉出去埋了。中間林俊彥也安排人給選了個相對好的地方,李思雨想著,這位堂叔,如果最開始就有那種踏實幹下來的決心,也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客死他鄉了,而且連個墓碑也沒有,誰也不知道他是誰。
他最後跑到餘澤,也許是覺得自己快死了,在他的心裏,父親不管怎麽看不上他,也會給他收屍的吧,然後能給他抽空燒紙錢,如果真是這樣,他猜對了。
這個時候的人對於死去的世界也是很重視,不想當孤墳野鬼,也不想在地底下連一文錢也沒有。
李思雨想著,但願這位堂叔趕緊投胎轉世,下輩子就做個好人和踏實的人吧。
這件事兒畢竟不算什麽大事兒,因為傳得範圍聽小的,沒有引起大家的恐慌,不過林俊彥也是安
排了人在餘澤的周圍巡邏。
“真是氣死人了,他以為他當了縣令就是什麽了不起的官了吧,還要把他們那地兒給蓋起圍牆來,想把我們這些排除在外是不是?”所鎮撫娘子真是氣死了,想想這個就覺得義憤填膺。
事情是這樣的,開春了,鍾縣令就和上頭請示了,想著餘澤這邊要和別處的縣城一樣,要蓋個城牆,不然哪裏像一個縣城?
這事兒吧,還讓上頭的人給批了,聽說還發了一筆錢,這邊勞動力也有,老百姓去修城牆,這是屬於勞役,責無旁貸,況且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啊。
估計鍾縣令和上頭說的時候,肯定是把那死人的情況給說了,不然哪裏能這麽容易?
“還不是他女兒給人家知府的兒子做了填房,這有姻親關係唄,真是上頭有人好辦事兒。”所鎮撫娘子不屑的說道,這鍾太太瞧不起他們,她還瞧不起他們呢。
這要是起了城牆,那麽就和縣裏那集市給分開了,畢竟這千戶所和百戶所都分散的比較開,且是屬於軍戶人家,主要是開荒種田,和這縣城裏開鋪子開酒樓青樓不一樣,是不能在繁華的街道的。
鍾縣令這還真是大手筆啊,想著能弄出個繁華的縣城,這功績不就上去了?
畢竟這邊餘澤人家主要感謝的是林俊彥林千戶,認為沒有林千戶,就沒有今天的餘澤,所以鍾縣令隻能是在別處下功夫了。
“哼,那下大雪的時候,不是屁顛屁顛的找我們這些粗人給他們幫忙,現在倒好,過河拆橋,太沒有良心了!”
薑太太說道:“其實這樣也沒有什麽不好的,咱們又不求著他們,我們幹我們的,他們弄他們的,就是修個城牆,他唉這樣就這樣。和我們一點兒也不相幹。”
還沒有聽說哪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是要給建在圍牆裏的,所以根本就沒有考慮給圈起來。鍾縣令要這樣和他們文武分開,那再好不過了,以後就各人管各人的事兒,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李思雨也點頭,“薑太太說的是,何必這麽生氣?以後權責分明,大家各司其職,其實也挺好的。”至少他的夫君就不會管這鍾縣令縣衙的事兒了,隻是這鍾縣令在需要人幫忙的時候,求的那叫一個真誠,可是轉眼間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果然是和鍾太太一樣,喜歡利益算計的很。
不過這也是遲早的事兒,這樣一來,淡化了自己丈夫對餘澤的影響,對自己的丈夫也是個好事兒,如果別人還老說餘澤有現在,多虧了自己的丈夫,說不定就被人記在了心裏,以後成為攻擊他的一個借口呢。
畢竟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就是你幹出了很大的功績,那也是皇上慧眼識珠,要不是皇上封了他林俊彥在這邊當差,哪裏有他這個機會?
所鎮撫娘子氣憤也是她的脾氣使然,講台天道:“隻要不是讓我們這邊的人去給他們修城牆就好了。他們喜歡怎麽做就怎麽做。”
對那些老百姓來說,修城牆也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所以不會反抗,肯定會去修的。
縣衙裏還有縣丞和縣尉,主薄等人呢,他們也不樂意千戶所的人插手他們的事兒。
李思雨跟林俊彥說起這個事兒的時候,林俊彥也沒有生氣的意思,隻是李思雨覺得這位鍾縣令說不定以後還會弄出什麽事情來呢。
但是那已經不會牽連到自己的丈夫和父親了,最開始鍾縣令才來,有些事兒就是上頭吩咐了,需要自己丈夫協助一些,如今都已經涇渭分明了,他根本也不需要保駕護航了。
就像那大年三十,如果再遇到死人,那就是縣衙的事兒,如果身份是軍戶,林俊彥再介入,其他的誰也不樂意多攙和。
文官和武官想來是各自為政的。鍾太太上次那事兒沒有說成,以後就基本不來往了。聽說也已經很快的給她家的二兒子說了親,好像是肅州的一個還不錯的人家的姑娘,是她女兒給做的媒,李思雨因為覺得這和自己關係不大,也就沒有具體打聽到底是誰家的姑娘,反正沒有好處的事兒,鍾太太是不會幹的。
鍾縣令紅紅火火的在辦他的大事兒,林俊彥他們已經開始讓葛君湖準備春耕事宜了。
去年養了馬,今年可以用馬來拉犁,這樣就能快很多。
不過也有人反對,覺得用這種戰馬去拉犁,那是殺雞用牛刀,而且是侮辱了這些馬。
但是大部分人卻覺得,現在沒有戰事,養這些馬,每年都要花那麽多糧食,讓它們在春耕的時候,出出力氣又怎麽了?難道這種的糧食它們都不吃嗎?這包穀杆子最後還不是大部分都給馬喂了吃了?
所以少數服從多數,馬匹是要用的,但是用的時候,要精細,每戶要用馬的,可以去馬場登記,然後在用馬的時候必須保證馬匹能夠吃的好,吃的飽,如果發現誰家要是用馬的時候,把馬給餓著了,那對不起,以後就不準你用了。
開玩笑,這馬養起來也不容易,用的時候不精心,隻想著讓馬出力氣,把馬朝死裏用,然後還吃不飽,那這樣的人家也不必給他們方便了。
李思雨聽了這個規定,就覺得挺好的,馬匹是個金貴的東西,是得好好的保養。不然用壞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這餘澤管轄下的軍戶都特別高興,用馬能減輕大家的負擔,以前就是全人工,天天也累的不行,有了馬,那就事半功倍,就是讓他們多開些荒,他們也樂意啊,因為地多了,這糧食也就多,家裏留下的也多。
另外千戶所還另外買了一批耕地用的犁,也是免費給大家用的,當然也得排隊用,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把田給種好了,種踏實了。
就是這犁地是把地給翻了,但是有的地,翻得時候,那土塊就比較大,還得用鋤頭再一一的給敲細了,這個也是費勁的很那。尤其是這邊的天氣,冬天特別冷,土雖然化凍了,可是翻起來也是有一些大土塊的,這樣種田起來就產量不高。
李思雨倒是想起那種釘耙一樣的東西,如果把釘耙放大,然後用馬車在前麵拉著,這一趟下來,土塊也就變得細了,不用大家用鋤頭一個個的去敲去了。
李思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丈夫。林俊彥聽著神色就變得很有神采,說道?:“大的釘耙?”
“對啊,我記得看過塗嬸子家在菜園子耙土就是用那種釘耙,咱們可以做些釘齒更大一些的,這樣馬拉的時候就不容易斷,那些土塊也容易把耙細了。”李思雨說道。
還有那種現代化的翻土機,不過那是不現實的,用馬拉著的,大型釘耙是可以考慮的。
這樣就能省多少力氣?
“你能把具體的畫下來嗎?”林俊彥問道。
李思雨繪畫功能還存在,點頭道:“可以,我想的是這樣的,不過最好去鐵匠鋪或者動這農具的人多問問,那樣做最簡單實用。還有就是如何讓馬能拉住了,這樣大的,至少得幾匹馬一起拉才能行呢。”
林俊彥接過李思雨畫好的那種大釘耙,“很是不錯,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李思雨笑道:“瞧你說的,我就是喜歡亂想,成不成還是一迴事兒呢。”她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
鍛造水平有多高,這個時候那種鋼都還沒有出現呢,隻能用鐵了,後續的事情,她一點兒也幫不上忙。
“你這亂想都比別人想的好!這東西如果成了,以後這莊稼的產量肯定又提高了,也許我們還能開始種小麥了。”細細耕耘過的土壤,撒小麥的時候,出芽率才會更高。
“這小麥不說產量不高嗎?”李思雨問道。
“那是因為當初開荒的地不算多,種小麥是有些不劃算!但是現在地漸漸的多起來,咱們養馬,買農具,就是個各家軍戶發東西,都是需要錢,上頭發的也不算多,如果能種小麥,這小麥的價格比玉米和高粱要多許多,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換取更多的東西了。”
雖然說這衛所不能參與商家的買賣,不過隻要交夠了上頭要求你交的糧食,那麽剩下的,都可以讓各個千戶所自行分配。
這也是上頭給大家的一項福利,不然什麽都沒有,隻等著俸祿,早就不成樣子了。
如果真的一點兒油水也沒有,那大家都不思進取,種到夠交的數量就好了,這誰還有那個積極性那。
李思雨還有個問題,“這邊氣候到了冬天那麽冷,會不會對小麥不好?”
“這個倒是問題不大,肅州這邊也有耐寒的小麥種子。”林俊彥說道:“小麥本身就是很耐寒的,加上是這邊的品種,所以沒有問題。”
“那是不是可以種春小麥?”李思雨問道。
“春小麥就算了,春天主要還是中玉米和高粱或者地瓜都行。等秋天的時候,可以選一部分種冬小麥,不耽誤明年的春耕。”
林俊彥拿著圖紙去找人辦事兒去了。當然,夫妻兩個都有默契,是不會說出這東西是誰畫的,想那次正因為爹的本事,就被別人差點把賢哥兒給害了,他們現在行事都謹慎的很那。
“鍾太太請我?”李思雨看著這請帖,問道:“難道是他家的二小子定親?”
也就是這個事兒了,不然不會這樣上門來,估計是上次被李思雨給拒絕了,這次找了一個好人家,所以想在自己麵前炫耀炫耀。
李思雨覺得這位鍾太太有些小心眼了,這麽斤斤計較幹什麽?她不是青夕的娘,自然沒有那個權利決定她的婚事,可是在鍾太太心裏就把自己給埋怨上了吧。
也得虧她如今隻是個縣令太太,要是當上了大員的太太,是不是就要因為這個給自己小鞋穿那。
薑太太和所鎮撫娘子也接到了請帖,都過來找李思雨,然後李思雨也告訴她們,自己也有請帖。
“我娘那邊倒是沒有。”李思雨聽他們問,就答道。
“這鍾太太還真是,請人還分三六九等,這次武官這邊,就隻請了我們三個吧,百戶太太是一個也沒有請。”薑太太說道。
“也不看看自己也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的太太,這就瞧不起人了?真是不想去她那邊,去了肯定又是得意洋洋了。”現如今人家在內城可是一把手啊。哪裏會把他們放在眼裏?
而且雖然他們丈夫的品級比那鍾縣令高,隻不過兩者不是一個職權範圍內,平時井水不犯河水。
“怎麽不去?是好事啊,咱們也去熱鬧熱鬧。”李思雨笑道。
不去還成了自己小心眼了,這官麵上的事兒,可不會因為你不喜歡誰,就不和誰來往的,有些場麵還是要顧及的。
“唉,去就去,誰怕誰啊。”所鎮撫娘子也氣勢 的說道。
結果到了那天,真的是去了縣衙後宅,這縣衙後宅,如今也像模像樣了,連花園子都有了。
鍾太太對大家說道:“我這人那,雖然年紀大了,就喜歡這花花草草的,看著這些心裏就喜歡。”
旁邊的縣丞太太忙說道:“這樣才好呢,這才是意趣,咱們縣太爺可是堂堂的進士老爺,這以後看見這麽好看的花,肯定會詩興大發的。”
所鎮撫娘子嘀咕,從鄉下發跡過來的想,現在竟然說喜歡花花草草,那喜歡的是狗尾巴草吧。
其實鍾太太呢,是一個地主的閨女,以前是低嫁給鍾縣令,後來人家鍾縣令是一路高歌,直到中了同進士,已經從農戶成為了士。
縣尉太太也跟著附和,說道:“要說誰由福氣,那不是鍾太太您嗎?瞧一瞧,兒媳婦一個比一個好,這次二少爺說的二少奶奶,可是肅州知府的侄女兒呢您那,和知府大人也算是親上加親了。”
原來是知府的侄女兒,這還真是是個‘好親事’啊,不過和青夕一比,也不算什麽了,李思雨心裏有些好笑,青夕可是伯爺的女兒,她父親可是管轄著一個衛所呢,官職還是世襲的,這知府能世襲嗎?
而且這位鍾太太的女兒不是已經嫁給了這知府府了嗎?怎麽著,還要搭進去一個兒子呢,有些浪費了,鍾太太應該找一個另外勢力的人家才是,白白的浪費了一個姻親的名額啊。
因為是給二少爺定親,所以還請了戲班子,鍾太太讓李思雨點了第一出,畢竟李思雨的丈夫品級最高,哪怕她是縣令太太,也不過是個七品官的太太,這個規矩是越不過去的。
然後是薑太太,所鎮撫娘子,最後才是他們這縣衙的太太們。
所以呢有時候你再得意,到了這種時候,也是要低頭的,朝廷給大家分了品級,那不是開玩笑的。
都是喜慶的戲,李思雨聽著好覺得很順耳。
隻是中間吃席的時候,那縣丞太太非要弄個什麽擊鼓傳花,誰接到花就要吟詩作對的,本來這縣丞太太是想讓這些粗魯的武官的太太出個醜的,也好顯示她們文官太太是有底蘊的,結果人家三個是一點兒也不含糊,說的那叫一個順溜,那叫一個快,倒是他們幾個被人難住了,被罰了好幾杯酒,有些醉了。
所鎮撫娘子迴去後就心情很爽,讓你們也瞧一瞧咱的厲害,別以為她們嫁的是武官,就什麽也不懂,她們也是從小就飽讀詩書,一點兒也不含糊的,不然憑什麽是自己嫁給了這所鎮撫啊,自己的丈夫怎麽可能會娶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那縣丞太太還真是太小看人了。
李思雨迴去後,就把今天的疑問問了自己的丈夫,畢竟依鍾太太的性子,她就是給兒子找個武官
的女兒,也不會找知府的侄女兒呢。這種浪費的行為,對鍾太太來說,那真是心裏在滴血才對。
“知府的侄女兒?”林俊彥想了想,說道:“難怪這次那鍾濤這麽容易就請下來了批示公文,原來原因在這裏。”
“你趕緊跟我說啊。”李思雨八卦之光又開始閃耀了。
林俊彥笑著說道:“肅州知府的太太是個母老虎。”
李思雨一聽忍不住笑了,大概是從來沒有聽自己的丈夫這麽說話,感覺真的是很好笑,連母老虎這個詞都用上了。
不過林俊彥卻摟著笑得很開心的妻子,繼續說道:“正因為他的太太是個母老虎,所以管的嚴,肅州知府有賊心沒有賊膽,但是早年的時候,卻看上了一個良家女子,不敢帶迴家,隻能在外麵置了外室。後來嘛,當然是知府太太發現了,把外室一頓暴打,然後當著那肅州知府的麵給這個外室許配了人家嫁出去了,不顧當時這位外室已經給肅州知府生了一個女兒,那知府太太不準肅州知府認作女兒,最後就當成侄女兒養著了。”
“啊?”李思雨聽得是目瞪口呆,這位知府太太真是太彪悍了,簡直是!可惜遇到了肅州知府這樣的偽君子,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弄出來一個外室來惡心人,所以對這個外室所生的女兒,就不準她叫自己的丈夫爹,直接當成侄女兒了!
“這位知府大人可真是太不要臉了,既然已經有太太,為什麽還要置外室?這不是坑人嗎?自己也沒有那個膽兒,還想享受齊人之福,活該!”
林俊彥是打探小心的時候,花了些銀錢,不過,他覺得這都是應當應分的。要說有人利用李存嚴來給自己家和嶽父家找來麻煩,那是機會少的很,畢竟當初在那邊千戶所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李存嚴是因為用那位薑副千戶的名頭做了些壞事,所以才又被發配的,嶽父和李存嚴都是隔了好幾代的親戚血緣了,如果說他們利用賢哥兒來對付他們,那還說的過去,用一個這種無用的人來對付他們,那是開玩笑。
不過萬事都以謹慎為主,查清楚一些也好。這李存嚴大概是想著跑迴來原來的千戶所,或許真的想找自己嶽父一家,可惜他不敢露麵,也不能以真實身份打聽消息,畢竟是個逃犯。最後打聽到嶽父已經到了餘澤的時候,就凍死在了這留客亭。
林俊彥倒是認為這李存嚴死了的好,不然真的活著找到了嶽父家,那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嶽父看著是一族之人的情分上,說不定就會收留一下,這萬一出點什麽事兒,那就嚴重了。
所以他花點錢打聽消息,讓嶽父家對這李存嚴徹底死心,那真是再劃算不過了。
林俊彥和李存安還要商量如何和那鍾縣令說這個事兒,太過重視,那鍾縣令一定覺得事情不簡單,所以還是淡化處理,林俊彥是一戶也不插手,讓這鍾縣令自己去處理,到時候也隻能是以凍死人給定案了。
畢竟這麽多天都沒有人上門認屍,就隻能當作是無名人士了,各處也沒有丟失人口的文書,礦山那邊自然不會出這種文書,所以最後就讓人給拉出去埋了。中間林俊彥也安排人給選了個相對好的地方,李思雨想著,這位堂叔,如果最開始就有那種踏實幹下來的決心,也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客死他鄉了,而且連個墓碑也沒有,誰也不知道他是誰。
他最後跑到餘澤,也許是覺得自己快死了,在他的心裏,父親不管怎麽看不上他,也會給他收屍的吧,然後能給他抽空燒紙錢,如果真是這樣,他猜對了。
這個時候的人對於死去的世界也是很重視,不想當孤墳野鬼,也不想在地底下連一文錢也沒有。
李思雨想著,但願這位堂叔趕緊投胎轉世,下輩子就做個好人和踏實的人吧。
這件事兒畢竟不算什麽大事兒,因為傳得範圍聽小的,沒有引起大家的恐慌,不過林俊彥也是安
排了人在餘澤的周圍巡邏。
“真是氣死人了,他以為他當了縣令就是什麽了不起的官了吧,還要把他們那地兒給蓋起圍牆來,想把我們這些排除在外是不是?”所鎮撫娘子真是氣死了,想想這個就覺得義憤填膺。
事情是這樣的,開春了,鍾縣令就和上頭請示了,想著餘澤這邊要和別處的縣城一樣,要蓋個城牆,不然哪裏像一個縣城?
這事兒吧,還讓上頭的人給批了,聽說還發了一筆錢,這邊勞動力也有,老百姓去修城牆,這是屬於勞役,責無旁貸,況且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啊。
估計鍾縣令和上頭說的時候,肯定是把那死人的情況給說了,不然哪裏能這麽容易?
“還不是他女兒給人家知府的兒子做了填房,這有姻親關係唄,真是上頭有人好辦事兒。”所鎮撫娘子不屑的說道,這鍾太太瞧不起他們,她還瞧不起他們呢。
這要是起了城牆,那麽就和縣裏那集市給分開了,畢竟這千戶所和百戶所都分散的比較開,且是屬於軍戶人家,主要是開荒種田,和這縣城裏開鋪子開酒樓青樓不一樣,是不能在繁華的街道的。
鍾縣令這還真是大手筆啊,想著能弄出個繁華的縣城,這功績不就上去了?
畢竟這邊餘澤人家主要感謝的是林俊彥林千戶,認為沒有林千戶,就沒有今天的餘澤,所以鍾縣令隻能是在別處下功夫了。
“哼,那下大雪的時候,不是屁顛屁顛的找我們這些粗人給他們幫忙,現在倒好,過河拆橋,太沒有良心了!”
薑太太說道:“其實這樣也沒有什麽不好的,咱們又不求著他們,我們幹我們的,他們弄他們的,就是修個城牆,他唉這樣就這樣。和我們一點兒也不相幹。”
還沒有聽說哪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是要給建在圍牆裏的,所以根本就沒有考慮給圈起來。鍾縣令要這樣和他們文武分開,那再好不過了,以後就各人管各人的事兒,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李思雨也點頭,“薑太太說的是,何必這麽生氣?以後權責分明,大家各司其職,其實也挺好的。”至少他的夫君就不會管這鍾縣令縣衙的事兒了,隻是這鍾縣令在需要人幫忙的時候,求的那叫一個真誠,可是轉眼間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果然是和鍾太太一樣,喜歡利益算計的很。
不過這也是遲早的事兒,這樣一來,淡化了自己丈夫對餘澤的影響,對自己的丈夫也是個好事兒,如果別人還老說餘澤有現在,多虧了自己的丈夫,說不定就被人記在了心裏,以後成為攻擊他的一個借口呢。
畢竟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就是你幹出了很大的功績,那也是皇上慧眼識珠,要不是皇上封了他林俊彥在這邊當差,哪裏有他這個機會?
所鎮撫娘子氣憤也是她的脾氣使然,講台天道:“隻要不是讓我們這邊的人去給他們修城牆就好了。他們喜歡怎麽做就怎麽做。”
對那些老百姓來說,修城牆也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所以不會反抗,肯定會去修的。
縣衙裏還有縣丞和縣尉,主薄等人呢,他們也不樂意千戶所的人插手他們的事兒。
李思雨跟林俊彥說起這個事兒的時候,林俊彥也沒有生氣的意思,隻是李思雨覺得這位鍾縣令說不定以後還會弄出什麽事情來呢。
但是那已經不會牽連到自己的丈夫和父親了,最開始鍾縣令才來,有些事兒就是上頭吩咐了,需要自己丈夫協助一些,如今都已經涇渭分明了,他根本也不需要保駕護航了。
就像那大年三十,如果再遇到死人,那就是縣衙的事兒,如果身份是軍戶,林俊彥再介入,其他的誰也不樂意多攙和。
文官和武官想來是各自為政的。鍾太太上次那事兒沒有說成,以後就基本不來往了。聽說也已經很快的給她家的二兒子說了親,好像是肅州的一個還不錯的人家的姑娘,是她女兒給做的媒,李思雨因為覺得這和自己關係不大,也就沒有具體打聽到底是誰家的姑娘,反正沒有好處的事兒,鍾太太是不會幹的。
鍾縣令紅紅火火的在辦他的大事兒,林俊彥他們已經開始讓葛君湖準備春耕事宜了。
去年養了馬,今年可以用馬來拉犁,這樣就能快很多。
不過也有人反對,覺得用這種戰馬去拉犁,那是殺雞用牛刀,而且是侮辱了這些馬。
但是大部分人卻覺得,現在沒有戰事,養這些馬,每年都要花那麽多糧食,讓它們在春耕的時候,出出力氣又怎麽了?難道這種的糧食它們都不吃嗎?這包穀杆子最後還不是大部分都給馬喂了吃了?
所以少數服從多數,馬匹是要用的,但是用的時候,要精細,每戶要用馬的,可以去馬場登記,然後在用馬的時候必須保證馬匹能夠吃的好,吃的飽,如果發現誰家要是用馬的時候,把馬給餓著了,那對不起,以後就不準你用了。
開玩笑,這馬養起來也不容易,用的時候不精心,隻想著讓馬出力氣,把馬朝死裏用,然後還吃不飽,那這樣的人家也不必給他們方便了。
李思雨聽了這個規定,就覺得挺好的,馬匹是個金貴的東西,是得好好的保養。不然用壞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這餘澤管轄下的軍戶都特別高興,用馬能減輕大家的負擔,以前就是全人工,天天也累的不行,有了馬,那就事半功倍,就是讓他們多開些荒,他們也樂意啊,因為地多了,這糧食也就多,家裏留下的也多。
另外千戶所還另外買了一批耕地用的犁,也是免費給大家用的,當然也得排隊用,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把田給種好了,種踏實了。
就是這犁地是把地給翻了,但是有的地,翻得時候,那土塊就比較大,還得用鋤頭再一一的給敲細了,這個也是費勁的很那。尤其是這邊的天氣,冬天特別冷,土雖然化凍了,可是翻起來也是有一些大土塊的,這樣種田起來就產量不高。
李思雨倒是想起那種釘耙一樣的東西,如果把釘耙放大,然後用馬車在前麵拉著,這一趟下來,土塊也就變得細了,不用大家用鋤頭一個個的去敲去了。
李思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丈夫。林俊彥聽著神色就變得很有神采,說道?:“大的釘耙?”
“對啊,我記得看過塗嬸子家在菜園子耙土就是用那種釘耙,咱們可以做些釘齒更大一些的,這樣馬拉的時候就不容易斷,那些土塊也容易把耙細了。”李思雨說道。
還有那種現代化的翻土機,不過那是不現實的,用馬拉著的,大型釘耙是可以考慮的。
這樣就能省多少力氣?
“你能把具體的畫下來嗎?”林俊彥問道。
李思雨繪畫功能還存在,點頭道:“可以,我想的是這樣的,不過最好去鐵匠鋪或者動這農具的人多問問,那樣做最簡單實用。還有就是如何讓馬能拉住了,這樣大的,至少得幾匹馬一起拉才能行呢。”
林俊彥接過李思雨畫好的那種大釘耙,“很是不錯,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李思雨笑道:“瞧你說的,我就是喜歡亂想,成不成還是一迴事兒呢。”她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
鍛造水平有多高,這個時候那種鋼都還沒有出現呢,隻能用鐵了,後續的事情,她一點兒也幫不上忙。
“你這亂想都比別人想的好!這東西如果成了,以後這莊稼的產量肯定又提高了,也許我們還能開始種小麥了。”細細耕耘過的土壤,撒小麥的時候,出芽率才會更高。
“這小麥不說產量不高嗎?”李思雨問道。
“那是因為當初開荒的地不算多,種小麥是有些不劃算!但是現在地漸漸的多起來,咱們養馬,買農具,就是個各家軍戶發東西,都是需要錢,上頭發的也不算多,如果能種小麥,這小麥的價格比玉米和高粱要多許多,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換取更多的東西了。”
雖然說這衛所不能參與商家的買賣,不過隻要交夠了上頭要求你交的糧食,那麽剩下的,都可以讓各個千戶所自行分配。
這也是上頭給大家的一項福利,不然什麽都沒有,隻等著俸祿,早就不成樣子了。
如果真的一點兒油水也沒有,那大家都不思進取,種到夠交的數量就好了,這誰還有那個積極性那。
李思雨還有個問題,“這邊氣候到了冬天那麽冷,會不會對小麥不好?”
“這個倒是問題不大,肅州這邊也有耐寒的小麥種子。”林俊彥說道:“小麥本身就是很耐寒的,加上是這邊的品種,所以沒有問題。”
“那是不是可以種春小麥?”李思雨問道。
“春小麥就算了,春天主要還是中玉米和高粱或者地瓜都行。等秋天的時候,可以選一部分種冬小麥,不耽誤明年的春耕。”
林俊彥拿著圖紙去找人辦事兒去了。當然,夫妻兩個都有默契,是不會說出這東西是誰畫的,想那次正因為爹的本事,就被別人差點把賢哥兒給害了,他們現在行事都謹慎的很那。
“鍾太太請我?”李思雨看著這請帖,問道:“難道是他家的二小子定親?”
也就是這個事兒了,不然不會這樣上門來,估計是上次被李思雨給拒絕了,這次找了一個好人家,所以想在自己麵前炫耀炫耀。
李思雨覺得這位鍾太太有些小心眼了,這麽斤斤計較幹什麽?她不是青夕的娘,自然沒有那個權利決定她的婚事,可是在鍾太太心裏就把自己給埋怨上了吧。
也得虧她如今隻是個縣令太太,要是當上了大員的太太,是不是就要因為這個給自己小鞋穿那。
薑太太和所鎮撫娘子也接到了請帖,都過來找李思雨,然後李思雨也告訴她們,自己也有請帖。
“我娘那邊倒是沒有。”李思雨聽他們問,就答道。
“這鍾太太還真是,請人還分三六九等,這次武官這邊,就隻請了我們三個吧,百戶太太是一個也沒有請。”薑太太說道。
“也不看看自己也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的太太,這就瞧不起人了?真是不想去她那邊,去了肯定又是得意洋洋了。”現如今人家在內城可是一把手啊。哪裏會把他們放在眼裏?
而且雖然他們丈夫的品級比那鍾縣令高,隻不過兩者不是一個職權範圍內,平時井水不犯河水。
“怎麽不去?是好事啊,咱們也去熱鬧熱鬧。”李思雨笑道。
不去還成了自己小心眼了,這官麵上的事兒,可不會因為你不喜歡誰,就不和誰來往的,有些場麵還是要顧及的。
“唉,去就去,誰怕誰啊。”所鎮撫娘子也氣勢 的說道。
結果到了那天,真的是去了縣衙後宅,這縣衙後宅,如今也像模像樣了,連花園子都有了。
鍾太太對大家說道:“我這人那,雖然年紀大了,就喜歡這花花草草的,看著這些心裏就喜歡。”
旁邊的縣丞太太忙說道:“這樣才好呢,這才是意趣,咱們縣太爺可是堂堂的進士老爺,這以後看見這麽好看的花,肯定會詩興大發的。”
所鎮撫娘子嘀咕,從鄉下發跡過來的想,現在竟然說喜歡花花草草,那喜歡的是狗尾巴草吧。
其實鍾太太呢,是一個地主的閨女,以前是低嫁給鍾縣令,後來人家鍾縣令是一路高歌,直到中了同進士,已經從農戶成為了士。
縣尉太太也跟著附和,說道:“要說誰由福氣,那不是鍾太太您嗎?瞧一瞧,兒媳婦一個比一個好,這次二少爺說的二少奶奶,可是肅州知府的侄女兒呢您那,和知府大人也算是親上加親了。”
原來是知府的侄女兒,這還真是是個‘好親事’啊,不過和青夕一比,也不算什麽了,李思雨心裏有些好笑,青夕可是伯爺的女兒,她父親可是管轄著一個衛所呢,官職還是世襲的,這知府能世襲嗎?
而且這位鍾太太的女兒不是已經嫁給了這知府府了嗎?怎麽著,還要搭進去一個兒子呢,有些浪費了,鍾太太應該找一個另外勢力的人家才是,白白的浪費了一個姻親的名額啊。
因為是給二少爺定親,所以還請了戲班子,鍾太太讓李思雨點了第一出,畢竟李思雨的丈夫品級最高,哪怕她是縣令太太,也不過是個七品官的太太,這個規矩是越不過去的。
然後是薑太太,所鎮撫娘子,最後才是他們這縣衙的太太們。
所以呢有時候你再得意,到了這種時候,也是要低頭的,朝廷給大家分了品級,那不是開玩笑的。
都是喜慶的戲,李思雨聽著好覺得很順耳。
隻是中間吃席的時候,那縣丞太太非要弄個什麽擊鼓傳花,誰接到花就要吟詩作對的,本來這縣丞太太是想讓這些粗魯的武官的太太出個醜的,也好顯示她們文官太太是有底蘊的,結果人家三個是一點兒也不含糊,說的那叫一個順溜,那叫一個快,倒是他們幾個被人難住了,被罰了好幾杯酒,有些醉了。
所鎮撫娘子迴去後就心情很爽,讓你們也瞧一瞧咱的厲害,別以為她們嫁的是武官,就什麽也不懂,她們也是從小就飽讀詩書,一點兒也不含糊的,不然憑什麽是自己嫁給了這所鎮撫啊,自己的丈夫怎麽可能會娶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那縣丞太太還真是太小看人了。
李思雨迴去後,就把今天的疑問問了自己的丈夫,畢竟依鍾太太的性子,她就是給兒子找個武官
的女兒,也不會找知府的侄女兒呢。這種浪費的行為,對鍾太太來說,那真是心裏在滴血才對。
“知府的侄女兒?”林俊彥想了想,說道:“難怪這次那鍾濤這麽容易就請下來了批示公文,原來原因在這裏。”
“你趕緊跟我說啊。”李思雨八卦之光又開始閃耀了。
林俊彥笑著說道:“肅州知府的太太是個母老虎。”
李思雨一聽忍不住笑了,大概是從來沒有聽自己的丈夫這麽說話,感覺真的是很好笑,連母老虎這個詞都用上了。
不過林俊彥卻摟著笑得很開心的妻子,繼續說道:“正因為他的太太是個母老虎,所以管的嚴,肅州知府有賊心沒有賊膽,但是早年的時候,卻看上了一個良家女子,不敢帶迴家,隻能在外麵置了外室。後來嘛,當然是知府太太發現了,把外室一頓暴打,然後當著那肅州知府的麵給這個外室許配了人家嫁出去了,不顧當時這位外室已經給肅州知府生了一個女兒,那知府太太不準肅州知府認作女兒,最後就當成侄女兒養著了。”
“啊?”李思雨聽得是目瞪口呆,這位知府太太真是太彪悍了,簡直是!可惜遇到了肅州知府這樣的偽君子,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弄出來一個外室來惡心人,所以對這個外室所生的女兒,就不準她叫自己的丈夫爹,直接當成侄女兒了!
“這位知府大人可真是太不要臉了,既然已經有太太,為什麽還要置外室?這不是坑人嗎?自己也沒有那個膽兒,還想享受齊人之福,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