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敦快步走下中堂,伸手浸血的手臂,蓄滿禰衡身前的酒爵,躬身垂請禰衡,正是因為這個青年,他將有幸踏入劉協的大將之列。
他心中藏著一個秘密,不論如何也要將這個傲氣衝天的禰衡留下,作為統領一方的將軍,在這次戰役過後,他深感不安,這種不安,在見到禰衡的那一瞬間突然消失。
朱七、張成、尚弘和剛剛迴來的鐵浮屠一起跨入大堂,請安敦和禰衡慶功,安敦隻掃一眼,似乎缺了一員老將。
“李強校尉何在?”
“將軍,南城門被敵人攻破時,李校尉拚死不退,為皇上捐軀了!”朱七頃刻沉重,李強的屍體拔出二十多支箭,才看出真麵目。
“死在戰場是英雄的榮耀,按虎賁營撫恤,加倍!”
安敦迅速扭轉校尉們的情緒,戰場沒有不死人的,他隨時有戰死疆場的決心。
“使者大人,夏陽軍民列隊已畢,請大人檢閱勞軍!”安敦恭恭敬敬。
……
這是一個狂歡的夜晚,安敦刻意走慢,與不緊不慢的禰衡平齊,甚至有些地方,要慢上半步,讓更多的民眾看到挺拔的禰衡,夏陽就這麽大地方,禰衡一席話令鐵浮屠倒戈,從而決定了夏陽之戰的勝利,這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腕早已傳遍大街小巷,婦人們推著自己的女兒上前,更多的女子躲在人後偷偷打量,男人們毫不介意老婆端出家中僅存的奶酒,安敦引著禰衡來到南門城頭,突然當著全撐老少的麵,突然單膝跪地。
“大人,安敦及全稱百姓,請大人留在夏陽!”這一跪,禰衡沒有料到,幾個校尉沒有料到,老百姓也沒有料到。
頃刻的靜寂,隻有月光如水。
“撲通!”
“撲通!”
“撲通、撲通、撲通……”一聲接著一聲,朱七跪了下來,張成跪了下來,尚弘猶豫著,倔強地躬著身子,他忠心於皇上絕不下跪,然而老百姓全都跪了下來,安敦的誠懇打動了全城老少,殺熊將軍隻能表其勇,但勇氣不能守衛一方城池,夏陽需要一個謀士,像禰衡這樣能夠決勝於千裏之外的謀士。
“大人,留下來吧!”
參差不齊的哀求像一根根鐵砧刺進禰衡的心。
禰衡眼中的狂、傲、自負,在民眾前麵仿佛**中的石頭,瞬間沉入不知名的地方,留下來的是悲壯和激動,禰衡揚天長唿,眼中悄然落下兩行熱淚,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皇帝沒有用寬仁的政策對待民眾,別說一場勝利,就是霸占天下,民眾而終有反叛的一日,絕對不會跪著請你留下來。
禰衡來救劉協,是為了忠於大漢,而並非看重劉協,此刻,從一雙雙渴盼的眼中,他突然發現,楊修是正確的,劉協有寬仁愛民的仁義,也有掃平諸侯的野心,有這樣的皇帝,不就是他展示平生才謀的絕好平台嗎?
“大漢的子民們,皇上時刻記掛著夏陽,記掛著你們,我禰衡,就是奉漢庭密令,誓與夏陽共存亡的----大漢督軍!”禰衡的手定格在夏陽的南城門,這是他的命運,從離開安邑的那一刻起,他就跟夏陽同生共死了!而且他是幸運的,經過這場勝利,不用共死了;他要麵對的,是同生,帶領夏陽的民眾,更好地“生存”下去。
巨大的驚喜再次刺激了全城百姓和全體將士,禰衡竟然是皇上派來的督軍,皇上沒有忘記夏陽的子民,民眾載歌載舞,子夜的更聲沒有削減大家的激情,迴家的女人們無法入眠,男人們徹夜不眠,在大街上圍坐篝火喝酒猜拳,無酒喝水,夜火通明的夏陽第一次在人們的睡覺之前,迎來了旭日東升。
第六十七章荀彧說楊修[本章字數:2136最新更新時間:2013-07-2412:26:46.0]
禰衡根據楊彪的密令留任夏陽督軍,禰衡沒有讓夏陽的民眾失望,第二日入晚,安敦與鐵浮屠盡出全城騎兵,在黑夜中悄無聲息接近龍駒王爺的臨時大營,在搖旗呐喊聲中,龍駒王爺也不清楚有多少人馬,稍作抵擋就迅速退走,轉而拒守漆垣。
在禰衡的授意下,南陽大捷的軍報傳迴安邑,言說是羌胡互相攻擊,漢庭從中漁利,隻有一道密令到達楊彪的府中,說明劉協的具體位置,不在夏陽,而在膚施。這是禰衡多方證實的結果。然而這封大捷通告仍然是引得朝堂震動,消息迅速經安邑的郡牧使者傳遞到各自主公,都百思不得其解,羌胡騎兵為何互相攻擊,讓皇帝白撿了一個勝仗?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皇帝已經派兵控製夏陽,膚施的平西將軍也有可能是皇帝委派,兩個消息前後不過半月,頗讓人尋味。
一些小道消息也四處傳揚,說是漢庭大勝,控製了並州,羌胡被趕出長安三輔,當然無人考證,也沒有人敢相信,在諸侯混戰中,沒有人願意相信一個小皇帝和一群老頭能夠舉兵打敗羌胡鐵騎。
這些消息悄悄淹沒在流言的大軍中,朝堂上爭論不休,張楊帶領一批人要還都洛陽,趙岐認為城池急需擴容,朝臣認為皇帝三個月沒有上朝,心懷不滿,這些言論,有變為形形**的言論從安邑傳到各郡、州府,有人懷疑皇帝被人刺殺,言之鑿鑿掌握著證據,有人說已經朝廷已經派人到洛陽勘察地形,要重建被毀的宮殿……呂布和劉備大戰徐州,曹操屯兵隨時出兵渾水摸魚,孫策攻取會稽,袁紹與公孫瓚對峙,高幹進取並州,馬騰和韓遂又起戰端,張濟與李郭二將不和……在全力爭奪地盤的諸侯中,這些流言根本無法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增加了謀士們的談資。
流言最終惹惱了三個輔政大臣,當然不包括楊彪,趙溫、趙岐和楊彪拉著伏完跑到郡治後院,伏皇後阻攔不住,搜遍整個郡治後院,也沒有劉協的身影,三公蒙了。
誤國滅族的大帽子罩下來,伏皇後說出劉協就是平西將軍,聽到這個消息,郡治後院立刻組織了特別會議,楊彪見隱瞞不住,如實將這些天來的所作所為和盤托出,趙溫、趙岐幾個老頭高興的嚎啕大哭,漢庭終於有了幾支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雖然僅僅是幾個城池,但這就是實力啊!
趙溫、趙岐、伏完怒罵楊彪不講義氣,隱瞞他們這麽久,繼而擔心劉協的安全,這是大漢根基,也是老頭的根基,接下來組成以楊彪為首的軍事小組,向夏陽派駐兵力等等,楊彪的意見得到最終認定,不能大幅動作,隻能暗中行動,低調和繼續隱瞞更能保障皇上的安全。
經曆了這次秘密會議,三公勁頭十足,立刻召集朝廷會議通告全城,朝堂上的決策,皆是皇上親自參閱,由輔政三公共同決定,正式發布聖旨,詔令皇上成年禮後主政。消息傳出,雖然劉協沒有現身,但在幾個老臣的巨大影響下,人心漸漸穩定。
……
就在禰衡四處擴張地盤,麴義遠征奢延,劉協發展膚施的時候,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已經打響,就在禰衡前腳踏上黃河西岸,楊修作為勞軍使者,走入韓暹大營。
迎接他的除了大將軍韓暹,還有曹操的帳下謀士荀彧。荀彧麵白無須,笑容溫和無傷,任何時刻兩手都是攏在寬大的漢袖內,一柄士子劍牢固地插在腰間。
韓暹反了.
“祖德老弟,別來無恙!”
“文若兄,別來無恙!”
荀彧躬身一拜,楊修鬆開執劍的手,合攏抱拳,二人恍若老友見麵,傍邊的韓暹卻是麵色尷尬,兩個陣營的謀士見麵,不但未曾怒罵反目,也未曾為難他這個將軍,反而攜手進入大堂,豈不怪哉!
三人分主客落座,寒暄半刻,韓暹受不了大堂中的虛偽氣氛,借口通知勞軍離去,荀彧與之縱談天下。
當夜,荀彧夜會楊修。
“文若兄白日不曾挑明,晚上欲要當說客嗎?”
荀彧安坐直言:“祖德老弟,君懷不世之才,當扶漢室於將崩,救大漢於傾危,當今皇上幼弱,不堪振興漢室,我等何不輔佐一位忠於漢室的英雄,掃平域內以迎天子於東都,也可以恢複大漢江山啊!”
“文若兄所言不虛,如果真有這麽一位忠心於大漢的英雄,當然需要大力輔佐。但方今天下皆以為漢失其鹿,無不傾力追逐,即便有這麽的英雄,當他一朝追上這頭鹿,他還能還給漢室嗎?就算他想還,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相王侯願意嗎?”楊修大笑,“我認為他不會還,也不敢還!一旦還給羸弱的漢室,天下重新大亂!”
荀彧喟歎:“你我皆知,現今天下不服漢室者十有**,各懷踞地稱王的野心,唯有曹公一心忠於漢室,德才兼備,周旋於兗、徐之間,現擁兵三十萬,可謂當世英雄。如果我們不相信他,還有誰能相信,即便如同祖德老的所言,吾等自然要以死相諫,方不愧對漢室祖先。”
楊修默然,荀彧趁機拿出一封密信。
“祖德老弟,明公傾慕老弟的才學,特讓我轉交迷信一封,希望我們能同帳效力,振興大漢!”
楊修接過密信,卻不拆開,沉吟半晌。
“老弟為何不先看一下?”
楊修抬眼看了一下荀彧,此人篤有忠心,對大勢看的極為通透,若要在兩個月前,絕對能夠打動楊修,但是現在不行了,劉協經營下的安邑日益安穩,帳下兵馬萬餘,更有徐晃、安敦、莫問等人輔佐,實力雖少,但君王之誌卻通達四海,而今更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羌胡的老家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占據夏陽、韓城一帶,有天縱奇才的禰衡相助,必然會越高越大,一旦打下雕陰、高奴,與遠在北方的劉協練成一片,則黃河以西的並州就牢牢握住手中,羌胡鐵騎聲勢雖大,卻是化外蠻夷野人,彈指可滅,怎可與威威大漢相比,遲早要雌伏與劉協腳下,有此作為基礎,不出三年,在他們的輔佐下,劉協必定能夠雄起於中原,根本不需要曲線救漢這條路。
第六十八章楊修反遊說[本章字數:1988最新更新時間:2013-07-2500:53:28.0]
“文若兄,你素來謀定而後動,這方麵我不如你,但你的計謀,卻沒有跟上大勢啊?”楊修深歎,不待荀彧提出異議,楊修用兩人才能聽到的聲音,將劉協派平西將軍帶領一萬人馬出兵上郡,占領韓城、夏陽、等地具以相告。當然,出兵一萬絕對不可靠,實際掌控膚施也不可靠,但平西將軍控製夏陽、韓城、遠赴膚施近而立足,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本是流言,但從楊修嘴裏說出,卻讓荀彧不得不信,登時大驚。
“文若兄,皇上在河東有禦林軍兩千人馬、王海將軍四千兵馬、徐晃將軍四千兵馬,就算你們策反了大將軍韓暹,河東依然還有一萬將士,尚且不論平西將軍的一萬精騎……你們策反韓暹,越過大陽渡口的黃河天險,皇上還有韓城的黃河天險!”
荀彧沉思,楊修冷笑道:“就算你們三十萬大軍渡過黃河,將皇上的兵馬一網打盡,你且試想,天下還有何人相信曹瞞是為了忠於大漢,為了複興漢室?”
荀彧有些迷茫,是啊,殺了皇上的兵馬,告訴天下,這是為了皇上好,誰信?
皇上有兵馬?
荀彧突然迴過味,等等,平西將軍不是傳言中是土匪將領嗎,什麽時候成了皇上任命的?再有,徐晃和韓暹都是黃巾餘賊,就王海手裏還有一點兵。對於河東這個彈丸之地來說,根本養不起這麽多兵,楊修有意誇大。
“祖德老弟,明公為清除皇帝身邊的黃巾賊人才興兵河東,大將軍韓暹忠於漢室歸附明公,黃巾賊人徐晃不從,誓必殺之,促皇帝還都洛陽,以續漢室二百年的社稷,明公一心為皇上,豈能不忠於大漢?”
“韓暹歸附曹操就是忠心大漢,投降皇上難就是反賊?如果荀兄如此想法,楊修不屑於同席!”楊修直接喊名字,憤然逐客,荀彧汗顏。楊修趁機遊說荀彧,“文若兄乃當世第一謀士,還看不出皇上的用意,避開中原殺戮,起雄兵於長城內外,坐等漁翁之利,這等雄才偉略,如果有文若兄來實施,重振漢室指日可待。”
荀彧蒙了,照楊修之言,未嚐不是一條捷徑。
楊修再加言:“假以時日,皇上與曹操必有對陣,不知文若兄如何自處?”
荀彧順著楊修的意思想下去,不管勝負,在史書上,他都是漢庭的叛逆,頓時心中發涼,然而荀彧畢竟不是三歲小兒,任然寄希望與心中英雄曹操。
“祖德妄論,以明公之德,豈不能主動歸附漢庭,以求蔭封子孫!”
“既然早晚都是歸附漢庭,為何不早走一步?等到皇上強大了緊巴巴去錦上添花,莫不如此時雪中送炭!文若兄高才,不會想不通此中關節吧!”楊修本就善辯,口才極好,此時正是發揮所長,一句緊跟一句,將荀彧逼的無言以對,
荀彧沉思無果,轉身溜達半晌才轉迴來。
“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君之耳,萬不能有第三人知道,否則你我皆出不得此營!”此話一出,楊修已經知道荀彧已經心動,剛才就是去巡視有沒有偷聽的探子。
“文若兄一心為漢室,必當青史留名!”楊修一鞠到底。
荀彧連忙擺手,“容我三思!”
“文若兄,你思考的時間隻有三日?”
荀彧苦笑。
……
不過兩日,徐晃引兵三千,進逼大陽,韓暹大驚,軟禁楊修之事並無人透露,何以徐晃瞬息即到?立刻提審楊修,楊修也不抵抗,有問必答。
“我料你必反,故與徐晃將軍約定,每日送信一封,若無信至,即刻引兵大陽!”
韓暹心中害怕,問計於荀彧,荀彧大笑。
“大將軍勿慮,明公已經令曹洪將軍引兵五千,不日即至黃河南岸,將士隻管準備渡河船隻,待曹洪將軍來到,不出三日,定將賊人徐晃殺退!”
韓暹心中大喜,看楊修怡然自得,全不將他放在眼裏,頓時惱羞成怒,喝令人推出去斬了。
“請大將軍且熄雷霆之怒,楊修乃名士,大將軍殺之,定然失天下士子之心,恐與將軍不利,不如且放他迴去,借徐晃隻手殺之!”
“荀彧先生說笑,放了楊修,徐晃高興還來不及,豈能殺了他?”
“不然,我等隻需散播謠言,說楊修已投明公,然後在兩軍陣前以貴賓之禮相待,徐晃乃是一山野村夫,一旦楊修返迴徐晃大營,必然以為是勸降而殺之。楊修是太尉楊彪之子,徐晃殺了楊修,楊彪豈肯善罷甘休,隻待漢庭大亂,我軍相機而動,豈不妙哉!”
韓暹拍案叫好,荀彧帶人直奔楊修處,巡視無人,方與楊修進屋對坐。
“祖德老弟,我乃漢臣,當然要忠於皇上。請祖德老弟代為引薦!”荀彧壓低聲音,與楊修密謀掃除韓暹而後據黃河抗擊曹洪,楊修素知荀彧忠心漢室,聽到荀彧獻計,更不疑有他,約定三日後放楊修迴去,楊修提醒荀彧立刻寫信家族,連夜離開許縣,以防曹操加害。
“我本是漢臣,迴漢庭乃是大義,料明公不敢殺我家人!若令信件為明公得知,必然懷疑,事恐不成!”楊修敬佩,整理衣冠,對著荀彧深深下拜。
漢末群儒中,楊修與荀彧從來政見不合,楊修力主扶持漢庭,荀彧曲線救國,雖然兩人的終點是一樣的,但走的是不同的路,理念繼而漸行漸遠,楊修因漢室頹危而迷茫,荀彧為尋找英雄而奔波,直到今日,二人的軌跡重新合而為一,無它,因為他們重新看到漢庭崛起的希望。
誰會想到,昔日躲在皇宮內哭泣的皇帝,竟然敢深入草原挑戰羌胡鐵騎,蝸居河東而能養出萬餘雄兵!而這一切,僅僅隻用了半年的時間,有這樣的皇上,還需要曲線救漢,直接輔佐就行!
荀彧深深迴拜,二人執手約定信號,以待來日!
第六十九章結婚之城[本章字數:2825最新更新時間:2013-07-2600:38:23.0]
十月,層層紅透的楓葉中,長城依然如同百年前一樣,肅立於北方的颶風嚴寒。阿羅拉特意穿著羌胡服飾,令屬下全部換成羌胡服飾,做出一副親民的態勢,從一個氈房到另一個氈房。
“鐵木城,什麽鬼地方,要用十匹馬,百頭羊,才能入住,見鬼去吧!”
“滾,老娘我死都不去鐵木城,你這個叛徒,滾!”
羌胡大媽劈頭甩出一把奶酒渣滓,將阿羅拉打了出來。
阿羅拉氣的憋一肚子火。
“叫什麽鐵木,這滿山都是楓林,叫什麽鐵木!”
阿羅拉憋氣歸憋氣,但這個城的位置太重要了,據長城之險,生生將膚施和烏茲分開,若在戰爭時期,那是南北隘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在和平時期,那是通商要道;最讓人眼饞的是原先荒蕪的山坡,奔流的溪水,不到三個月,竟然成為廣闊的梯田。
能夠想到這個主意的人簡直是個奇跡!阿羅拉不知道這個奇跡是莫問還是那個躲在膚施的居次婿。
自從莫問決定將駐軍大營改造成一個堅固的城池,整個駐軍大營瘋了,三千多騎兵投入到建城的洪流,不知從哪裏跑來一千多漢人,其中還有四百多名女人,夜以繼日地勞作在城牆位置,他們就地取材,削山取石,用“鬼物”將石頭燒紅,傾倒在城牆的土石夾板中,用水一澆,唿啦啦全部裂開變成碎石頭和粉末,然後直接在燒紅的城牆上焚燒樹木,從山中挖來一種黏土扔進去焚燒,衝天的大火燒了一個月,熄滅時,一座堅硬如鐵的城池呈現在人們麵前。
阿羅拉偷偷試過,鋼刀都劈不動,比他見過的任何城牆都要堅固。
他清楚地記得,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因為躲在膚施的居次婿,一切的一切,都從莫問與他見麵開始。
“將軍,我們今天還沒有勸動一個牧民入住鐵木?”
“將軍,我們要不要也建立一個塢堡?”
阿羅拉苦笑,漢人開荒種田,建立塢堡、村莊,有溫暖的小屋,購買牛羊,拓荒成為田地為來年做著準備,安定的生活讓親隨也止不住羨慕,卻勸不動周圍的牧民。
“告訴兒郎們,我們去建立一個塢堡!”阿羅拉驀然下令,讓親隨們一聲歡唿,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周圍的牧民,入住鐵木城,不但能夠安居樂業,還足矣抵擋塞北刺骨的寒冷。
他心中藏著一個秘密,不論如何也要將這個傲氣衝天的禰衡留下,作為統領一方的將軍,在這次戰役過後,他深感不安,這種不安,在見到禰衡的那一瞬間突然消失。
朱七、張成、尚弘和剛剛迴來的鐵浮屠一起跨入大堂,請安敦和禰衡慶功,安敦隻掃一眼,似乎缺了一員老將。
“李強校尉何在?”
“將軍,南城門被敵人攻破時,李校尉拚死不退,為皇上捐軀了!”朱七頃刻沉重,李強的屍體拔出二十多支箭,才看出真麵目。
“死在戰場是英雄的榮耀,按虎賁營撫恤,加倍!”
安敦迅速扭轉校尉們的情緒,戰場沒有不死人的,他隨時有戰死疆場的決心。
“使者大人,夏陽軍民列隊已畢,請大人檢閱勞軍!”安敦恭恭敬敬。
……
這是一個狂歡的夜晚,安敦刻意走慢,與不緊不慢的禰衡平齊,甚至有些地方,要慢上半步,讓更多的民眾看到挺拔的禰衡,夏陽就這麽大地方,禰衡一席話令鐵浮屠倒戈,從而決定了夏陽之戰的勝利,這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腕早已傳遍大街小巷,婦人們推著自己的女兒上前,更多的女子躲在人後偷偷打量,男人們毫不介意老婆端出家中僅存的奶酒,安敦引著禰衡來到南門城頭,突然當著全撐老少的麵,突然單膝跪地。
“大人,安敦及全稱百姓,請大人留在夏陽!”這一跪,禰衡沒有料到,幾個校尉沒有料到,老百姓也沒有料到。
頃刻的靜寂,隻有月光如水。
“撲通!”
“撲通!”
“撲通、撲通、撲通……”一聲接著一聲,朱七跪了下來,張成跪了下來,尚弘猶豫著,倔強地躬著身子,他忠心於皇上絕不下跪,然而老百姓全都跪了下來,安敦的誠懇打動了全城老少,殺熊將軍隻能表其勇,但勇氣不能守衛一方城池,夏陽需要一個謀士,像禰衡這樣能夠決勝於千裏之外的謀士。
“大人,留下來吧!”
參差不齊的哀求像一根根鐵砧刺進禰衡的心。
禰衡眼中的狂、傲、自負,在民眾前麵仿佛**中的石頭,瞬間沉入不知名的地方,留下來的是悲壯和激動,禰衡揚天長唿,眼中悄然落下兩行熱淚,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皇帝沒有用寬仁的政策對待民眾,別說一場勝利,就是霸占天下,民眾而終有反叛的一日,絕對不會跪著請你留下來。
禰衡來救劉協,是為了忠於大漢,而並非看重劉協,此刻,從一雙雙渴盼的眼中,他突然發現,楊修是正確的,劉協有寬仁愛民的仁義,也有掃平諸侯的野心,有這樣的皇帝,不就是他展示平生才謀的絕好平台嗎?
“大漢的子民們,皇上時刻記掛著夏陽,記掛著你們,我禰衡,就是奉漢庭密令,誓與夏陽共存亡的----大漢督軍!”禰衡的手定格在夏陽的南城門,這是他的命運,從離開安邑的那一刻起,他就跟夏陽同生共死了!而且他是幸運的,經過這場勝利,不用共死了;他要麵對的,是同生,帶領夏陽的民眾,更好地“生存”下去。
巨大的驚喜再次刺激了全城百姓和全體將士,禰衡竟然是皇上派來的督軍,皇上沒有忘記夏陽的子民,民眾載歌載舞,子夜的更聲沒有削減大家的激情,迴家的女人們無法入眠,男人們徹夜不眠,在大街上圍坐篝火喝酒猜拳,無酒喝水,夜火通明的夏陽第一次在人們的睡覺之前,迎來了旭日東升。
第六十七章荀彧說楊修[本章字數:2136最新更新時間:2013-07-2412:26:46.0]
禰衡根據楊彪的密令留任夏陽督軍,禰衡沒有讓夏陽的民眾失望,第二日入晚,安敦與鐵浮屠盡出全城騎兵,在黑夜中悄無聲息接近龍駒王爺的臨時大營,在搖旗呐喊聲中,龍駒王爺也不清楚有多少人馬,稍作抵擋就迅速退走,轉而拒守漆垣。
在禰衡的授意下,南陽大捷的軍報傳迴安邑,言說是羌胡互相攻擊,漢庭從中漁利,隻有一道密令到達楊彪的府中,說明劉協的具體位置,不在夏陽,而在膚施。這是禰衡多方證實的結果。然而這封大捷通告仍然是引得朝堂震動,消息迅速經安邑的郡牧使者傳遞到各自主公,都百思不得其解,羌胡騎兵為何互相攻擊,讓皇帝白撿了一個勝仗?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皇帝已經派兵控製夏陽,膚施的平西將軍也有可能是皇帝委派,兩個消息前後不過半月,頗讓人尋味。
一些小道消息也四處傳揚,說是漢庭大勝,控製了並州,羌胡被趕出長安三輔,當然無人考證,也沒有人敢相信,在諸侯混戰中,沒有人願意相信一個小皇帝和一群老頭能夠舉兵打敗羌胡鐵騎。
這些消息悄悄淹沒在流言的大軍中,朝堂上爭論不休,張楊帶領一批人要還都洛陽,趙岐認為城池急需擴容,朝臣認為皇帝三個月沒有上朝,心懷不滿,這些言論,有變為形形**的言論從安邑傳到各郡、州府,有人懷疑皇帝被人刺殺,言之鑿鑿掌握著證據,有人說已經朝廷已經派人到洛陽勘察地形,要重建被毀的宮殿……呂布和劉備大戰徐州,曹操屯兵隨時出兵渾水摸魚,孫策攻取會稽,袁紹與公孫瓚對峙,高幹進取並州,馬騰和韓遂又起戰端,張濟與李郭二將不和……在全力爭奪地盤的諸侯中,這些流言根本無法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增加了謀士們的談資。
流言最終惹惱了三個輔政大臣,當然不包括楊彪,趙溫、趙岐和楊彪拉著伏完跑到郡治後院,伏皇後阻攔不住,搜遍整個郡治後院,也沒有劉協的身影,三公蒙了。
誤國滅族的大帽子罩下來,伏皇後說出劉協就是平西將軍,聽到這個消息,郡治後院立刻組織了特別會議,楊彪見隱瞞不住,如實將這些天來的所作所為和盤托出,趙溫、趙岐幾個老頭高興的嚎啕大哭,漢庭終於有了幾支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雖然僅僅是幾個城池,但這就是實力啊!
趙溫、趙岐、伏完怒罵楊彪不講義氣,隱瞞他們這麽久,繼而擔心劉協的安全,這是大漢根基,也是老頭的根基,接下來組成以楊彪為首的軍事小組,向夏陽派駐兵力等等,楊彪的意見得到最終認定,不能大幅動作,隻能暗中行動,低調和繼續隱瞞更能保障皇上的安全。
經曆了這次秘密會議,三公勁頭十足,立刻召集朝廷會議通告全城,朝堂上的決策,皆是皇上親自參閱,由輔政三公共同決定,正式發布聖旨,詔令皇上成年禮後主政。消息傳出,雖然劉協沒有現身,但在幾個老臣的巨大影響下,人心漸漸穩定。
……
就在禰衡四處擴張地盤,麴義遠征奢延,劉協發展膚施的時候,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已經打響,就在禰衡前腳踏上黃河西岸,楊修作為勞軍使者,走入韓暹大營。
迎接他的除了大將軍韓暹,還有曹操的帳下謀士荀彧。荀彧麵白無須,笑容溫和無傷,任何時刻兩手都是攏在寬大的漢袖內,一柄士子劍牢固地插在腰間。
韓暹反了.
“祖德老弟,別來無恙!”
“文若兄,別來無恙!”
荀彧躬身一拜,楊修鬆開執劍的手,合攏抱拳,二人恍若老友見麵,傍邊的韓暹卻是麵色尷尬,兩個陣營的謀士見麵,不但未曾怒罵反目,也未曾為難他這個將軍,反而攜手進入大堂,豈不怪哉!
三人分主客落座,寒暄半刻,韓暹受不了大堂中的虛偽氣氛,借口通知勞軍離去,荀彧與之縱談天下。
當夜,荀彧夜會楊修。
“文若兄白日不曾挑明,晚上欲要當說客嗎?”
荀彧安坐直言:“祖德老弟,君懷不世之才,當扶漢室於將崩,救大漢於傾危,當今皇上幼弱,不堪振興漢室,我等何不輔佐一位忠於漢室的英雄,掃平域內以迎天子於東都,也可以恢複大漢江山啊!”
“文若兄所言不虛,如果真有這麽一位忠心於大漢的英雄,當然需要大力輔佐。但方今天下皆以為漢失其鹿,無不傾力追逐,即便有這麽的英雄,當他一朝追上這頭鹿,他還能還給漢室嗎?就算他想還,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相王侯願意嗎?”楊修大笑,“我認為他不會還,也不敢還!一旦還給羸弱的漢室,天下重新大亂!”
荀彧喟歎:“你我皆知,現今天下不服漢室者十有**,各懷踞地稱王的野心,唯有曹公一心忠於漢室,德才兼備,周旋於兗、徐之間,現擁兵三十萬,可謂當世英雄。如果我們不相信他,還有誰能相信,即便如同祖德老的所言,吾等自然要以死相諫,方不愧對漢室祖先。”
楊修默然,荀彧趁機拿出一封密信。
“祖德老弟,明公傾慕老弟的才學,特讓我轉交迷信一封,希望我們能同帳效力,振興大漢!”
楊修接過密信,卻不拆開,沉吟半晌。
“老弟為何不先看一下?”
楊修抬眼看了一下荀彧,此人篤有忠心,對大勢看的極為通透,若要在兩個月前,絕對能夠打動楊修,但是現在不行了,劉協經營下的安邑日益安穩,帳下兵馬萬餘,更有徐晃、安敦、莫問等人輔佐,實力雖少,但君王之誌卻通達四海,而今更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羌胡的老家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占據夏陽、韓城一帶,有天縱奇才的禰衡相助,必然會越高越大,一旦打下雕陰、高奴,與遠在北方的劉協練成一片,則黃河以西的並州就牢牢握住手中,羌胡鐵騎聲勢雖大,卻是化外蠻夷野人,彈指可滅,怎可與威威大漢相比,遲早要雌伏與劉協腳下,有此作為基礎,不出三年,在他們的輔佐下,劉協必定能夠雄起於中原,根本不需要曲線救漢這條路。
第六十八章楊修反遊說[本章字數:1988最新更新時間:2013-07-2500:53:28.0]
“文若兄,你素來謀定而後動,這方麵我不如你,但你的計謀,卻沒有跟上大勢啊?”楊修深歎,不待荀彧提出異議,楊修用兩人才能聽到的聲音,將劉協派平西將軍帶領一萬人馬出兵上郡,占領韓城、夏陽、等地具以相告。當然,出兵一萬絕對不可靠,實際掌控膚施也不可靠,但平西將軍控製夏陽、韓城、遠赴膚施近而立足,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本是流言,但從楊修嘴裏說出,卻讓荀彧不得不信,登時大驚。
“文若兄,皇上在河東有禦林軍兩千人馬、王海將軍四千兵馬、徐晃將軍四千兵馬,就算你們策反了大將軍韓暹,河東依然還有一萬將士,尚且不論平西將軍的一萬精騎……你們策反韓暹,越過大陽渡口的黃河天險,皇上還有韓城的黃河天險!”
荀彧沉思,楊修冷笑道:“就算你們三十萬大軍渡過黃河,將皇上的兵馬一網打盡,你且試想,天下還有何人相信曹瞞是為了忠於大漢,為了複興漢室?”
荀彧有些迷茫,是啊,殺了皇上的兵馬,告訴天下,這是為了皇上好,誰信?
皇上有兵馬?
荀彧突然迴過味,等等,平西將軍不是傳言中是土匪將領嗎,什麽時候成了皇上任命的?再有,徐晃和韓暹都是黃巾餘賊,就王海手裏還有一點兵。對於河東這個彈丸之地來說,根本養不起這麽多兵,楊修有意誇大。
“祖德老弟,明公為清除皇帝身邊的黃巾賊人才興兵河東,大將軍韓暹忠於漢室歸附明公,黃巾賊人徐晃不從,誓必殺之,促皇帝還都洛陽,以續漢室二百年的社稷,明公一心為皇上,豈能不忠於大漢?”
“韓暹歸附曹操就是忠心大漢,投降皇上難就是反賊?如果荀兄如此想法,楊修不屑於同席!”楊修直接喊名字,憤然逐客,荀彧汗顏。楊修趁機遊說荀彧,“文若兄乃當世第一謀士,還看不出皇上的用意,避開中原殺戮,起雄兵於長城內外,坐等漁翁之利,這等雄才偉略,如果有文若兄來實施,重振漢室指日可待。”
荀彧蒙了,照楊修之言,未嚐不是一條捷徑。
楊修再加言:“假以時日,皇上與曹操必有對陣,不知文若兄如何自處?”
荀彧順著楊修的意思想下去,不管勝負,在史書上,他都是漢庭的叛逆,頓時心中發涼,然而荀彧畢竟不是三歲小兒,任然寄希望與心中英雄曹操。
“祖德妄論,以明公之德,豈不能主動歸附漢庭,以求蔭封子孫!”
“既然早晚都是歸附漢庭,為何不早走一步?等到皇上強大了緊巴巴去錦上添花,莫不如此時雪中送炭!文若兄高才,不會想不通此中關節吧!”楊修本就善辯,口才極好,此時正是發揮所長,一句緊跟一句,將荀彧逼的無言以對,
荀彧沉思無果,轉身溜達半晌才轉迴來。
“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君之耳,萬不能有第三人知道,否則你我皆出不得此營!”此話一出,楊修已經知道荀彧已經心動,剛才就是去巡視有沒有偷聽的探子。
“文若兄一心為漢室,必當青史留名!”楊修一鞠到底。
荀彧連忙擺手,“容我三思!”
“文若兄,你思考的時間隻有三日?”
荀彧苦笑。
……
不過兩日,徐晃引兵三千,進逼大陽,韓暹大驚,軟禁楊修之事並無人透露,何以徐晃瞬息即到?立刻提審楊修,楊修也不抵抗,有問必答。
“我料你必反,故與徐晃將軍約定,每日送信一封,若無信至,即刻引兵大陽!”
韓暹心中害怕,問計於荀彧,荀彧大笑。
“大將軍勿慮,明公已經令曹洪將軍引兵五千,不日即至黃河南岸,將士隻管準備渡河船隻,待曹洪將軍來到,不出三日,定將賊人徐晃殺退!”
韓暹心中大喜,看楊修怡然自得,全不將他放在眼裏,頓時惱羞成怒,喝令人推出去斬了。
“請大將軍且熄雷霆之怒,楊修乃名士,大將軍殺之,定然失天下士子之心,恐與將軍不利,不如且放他迴去,借徐晃隻手殺之!”
“荀彧先生說笑,放了楊修,徐晃高興還來不及,豈能殺了他?”
“不然,我等隻需散播謠言,說楊修已投明公,然後在兩軍陣前以貴賓之禮相待,徐晃乃是一山野村夫,一旦楊修返迴徐晃大營,必然以為是勸降而殺之。楊修是太尉楊彪之子,徐晃殺了楊修,楊彪豈肯善罷甘休,隻待漢庭大亂,我軍相機而動,豈不妙哉!”
韓暹拍案叫好,荀彧帶人直奔楊修處,巡視無人,方與楊修進屋對坐。
“祖德老弟,我乃漢臣,當然要忠於皇上。請祖德老弟代為引薦!”荀彧壓低聲音,與楊修密謀掃除韓暹而後據黃河抗擊曹洪,楊修素知荀彧忠心漢室,聽到荀彧獻計,更不疑有他,約定三日後放楊修迴去,楊修提醒荀彧立刻寫信家族,連夜離開許縣,以防曹操加害。
“我本是漢臣,迴漢庭乃是大義,料明公不敢殺我家人!若令信件為明公得知,必然懷疑,事恐不成!”楊修敬佩,整理衣冠,對著荀彧深深下拜。
漢末群儒中,楊修與荀彧從來政見不合,楊修力主扶持漢庭,荀彧曲線救國,雖然兩人的終點是一樣的,但走的是不同的路,理念繼而漸行漸遠,楊修因漢室頹危而迷茫,荀彧為尋找英雄而奔波,直到今日,二人的軌跡重新合而為一,無它,因為他們重新看到漢庭崛起的希望。
誰會想到,昔日躲在皇宮內哭泣的皇帝,竟然敢深入草原挑戰羌胡鐵騎,蝸居河東而能養出萬餘雄兵!而這一切,僅僅隻用了半年的時間,有這樣的皇上,還需要曲線救漢,直接輔佐就行!
荀彧深深迴拜,二人執手約定信號,以待來日!
第六十九章結婚之城[本章字數:2825最新更新時間:2013-07-2600:38:23.0]
十月,層層紅透的楓葉中,長城依然如同百年前一樣,肅立於北方的颶風嚴寒。阿羅拉特意穿著羌胡服飾,令屬下全部換成羌胡服飾,做出一副親民的態勢,從一個氈房到另一個氈房。
“鐵木城,什麽鬼地方,要用十匹馬,百頭羊,才能入住,見鬼去吧!”
“滾,老娘我死都不去鐵木城,你這個叛徒,滾!”
羌胡大媽劈頭甩出一把奶酒渣滓,將阿羅拉打了出來。
阿羅拉氣的憋一肚子火。
“叫什麽鐵木,這滿山都是楓林,叫什麽鐵木!”
阿羅拉憋氣歸憋氣,但這個城的位置太重要了,據長城之險,生生將膚施和烏茲分開,若在戰爭時期,那是南北隘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在和平時期,那是通商要道;最讓人眼饞的是原先荒蕪的山坡,奔流的溪水,不到三個月,竟然成為廣闊的梯田。
能夠想到這個主意的人簡直是個奇跡!阿羅拉不知道這個奇跡是莫問還是那個躲在膚施的居次婿。
自從莫問決定將駐軍大營改造成一個堅固的城池,整個駐軍大營瘋了,三千多騎兵投入到建城的洪流,不知從哪裏跑來一千多漢人,其中還有四百多名女人,夜以繼日地勞作在城牆位置,他們就地取材,削山取石,用“鬼物”將石頭燒紅,傾倒在城牆的土石夾板中,用水一澆,唿啦啦全部裂開變成碎石頭和粉末,然後直接在燒紅的城牆上焚燒樹木,從山中挖來一種黏土扔進去焚燒,衝天的大火燒了一個月,熄滅時,一座堅硬如鐵的城池呈現在人們麵前。
阿羅拉偷偷試過,鋼刀都劈不動,比他見過的任何城牆都要堅固。
他清楚地記得,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因為躲在膚施的居次婿,一切的一切,都從莫問與他見麵開始。
“將軍,我們今天還沒有勸動一個牧民入住鐵木?”
“將軍,我們要不要也建立一個塢堡?”
阿羅拉苦笑,漢人開荒種田,建立塢堡、村莊,有溫暖的小屋,購買牛羊,拓荒成為田地為來年做著準備,安定的生活讓親隨也止不住羨慕,卻勸不動周圍的牧民。
“告訴兒郎們,我們去建立一個塢堡!”阿羅拉驀然下令,讓親隨們一聲歡唿,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周圍的牧民,入住鐵木城,不但能夠安居樂業,還足矣抵擋塞北刺骨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