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蹬好用嗎?”劉協看他憋的難受,將書遞給伏壽。這書是劉協讓伏壽將紙張裁剪成手掌大小,用線訂成,也算是線裝本了。
“皇上大喜,此馬蹬極大的保持身體平衡,不易摔倒,禦林軍有此馬蹬,皇上可以無憂矣!”伏德跪下興奮道。
“還有呢?”劉協笑吟吟看著伏德。伏德很忠心,但愚蠢就難堪大任了。
“還有......能節省體力吧!”伏德深感皇上玩的太深沉了,過河都讓人背著,還裝什麽高深?
劉協一眼看出伏德不服氣,也不表明,微微歎道:“伏國舅,這幾天孤知道你很辛苦,為保護孤,三天沒有好好休息了,眼睛紅腫。但孤還是要說,作為文官,你能夠護君盡忠,孤真的很高興;但作為禦林軍統領,你小看馬蹬了!”
“英雄,總是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決定了曆史的走向!”劉協的話讓伏壽眼前一亮,皇上的談吐漸有大儒之風,逃亡的功勞嗎?
“國舅,你秘密采購八百馬蹬,和八百張軟皮料,運到皇後的住處,此事極度機密,你知我知皇後知,不得有第四個人知道!”
伏德諾諾退下,劉協用實際行動迎接伏壽的驚異目光,來到院中給馬喂了新鮮草料,又安撫了一會兒,踩著馬蹬縱身上馬,稍過一會便穩當下來,開始在院子中溜圈。
伏壽早已手捂櫻唇,守門的禦林軍嚇得大氣不敢出。
“有了馬蹬,騎馬變得很容易!”劉協為這番舉動加了一個注腳,他沒有說的是,在河東郡,即將出現一支精騎兵,從此橫掃河套,威震四海。
“報,董承與李樂二將因兩畝田地僵持不下,已小有摩擦,趙司徒問如何處理?”一個禦林軍將士在門外請令。
“不是讓司徒酌情處理嗎?”劉協無動於衷,這些人越亂,皇帝越安全。
“司徒大人說有緊要國事,請皇上到大堂親自決斷!”將士支支吾吾,劉協猜出這是三天沒有上朝,趙溫發飆了。
劉協悻悻跳下馬,附在伏壽耳邊交代:“孤去大堂,你令人取一張皮料,縫製在馬鞍上,將馬蹬遮住,留個上馬的空隙。”
走進大堂,趙溫、趙岐、王邑都在,徑直在正堂坐了,一臉笑容。
“皇上,董承與李樂二將因屯田僵持不下,如何處理?”趙溫臉有慍色。
“派人問他們一句話:胡才、楊奉在幹什麽!”
老臣們心道,他們自然在擴張屯田,忽而大驚,是啊,其他將軍都在擴張屯田,董承與李樂為了兩畝田打架,豈不是自毀前程!
這句話非常之妙!
“皇上,韓暹報告三十裏外發現黑山賊,請示是否出擊?”趙琦冷冷匯報。
“派人請他們想想:軍糧重要還是出擊重要,想好了再來請示!”這個不用迴答,如果能夠出擊,早就出擊了,還用請示嗎,這是扯淡!
“皇上大喜,張楊派人告知,張楊帶兵擔糧來見吾皇,不日即到!”王邑趕緊緩解大堂中的氣氛。
“太好了!”劉協拍案大喜,繼而大笑,影響獻帝一生的謀士終於到了。
曆史上的獻帝之所以被“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曹操聽從了一個謀士的建議。
這個謀士不是別人,就是董昭。
董昭是三國著名的謀士,原本歸附袁紹,因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而張邈與袁紹有矛盾,袁紹聽信讒言想要治董昭的罪,於是董昭以晉見漢獻帝為名,借機脫離袁紹,不料被張楊截留。董昭隨後歸附曹操。挾持獻帝,就是董昭為曹操出的主意,決定了獻帝最終被迫禪讓的結局。
而這個董昭,此時就在張楊麾下,而且更巧的是隨著張楊來了安邑。
“哈哈,來到漢末,第一個大將是徐晃,第一個謀士竟然是董昭!”劉協撫掌大笑,偷眼看幾個大臣微微失望的神色,解釋道:“孤不是為了張楊而笑,也不是為了糧食而笑,而是為了大漢又有了一個忠臣而笑!”眾老臣釋然,但他們不知,這個忠臣是張楊不錯,可劉協要的是董昭。
張楊確實是忠臣......至少是保皇派的堅定分子!
“皇上大喜啊,太仆韓融傳來捷報,講和成功,李郭二賊退兵了!”趙溫見到皇帝並未沉耽於美色,轉憂為喜,“韓太仆已經帶著文武百官渡過黃河,老臣已經派人去接,下午就到安邑!”
喜報接連不斷,雖然是曆史進程,但劉協忍不住歡喜,道:“速速安排,孤親自去接!”這些百官,能夠隨著獻帝顛簸流離,全是大大的忠臣,況且現在這個小朝廷,太缺人才了,雖然這些都不是征伐天下之才,但全是安邦定國的人才啊!
“老臣已經安排,這些不急,還有兩個急報,請皇上定奪。”趙溫攔住劉協猴急的勁頭,拿出三個折子,“曹操再次領兗州,遣使請封兗州牧?”
“告訴使者,用糧食來換!”
“車騎將軍袁紹占領並州、冀州,又攻占幽州大部,遣使來請官職!”
“告訴使者,用糧草換!”
“公孫瓚遣使請求調和!”
“用糧草換!以後凡是有使者來,沒有糧食一律免談!”
三個老臣和衛固目瞪口呆,剛剛還好好的,轉眼變成財迷了!
看著臣子的表情,劉協痛陳厲害:“諸侯們有個共識,都認為大漢完蛋了,難道你們不這麽認為?嗬嗬,所以從長安到安邑,長達半年,沒有一個諸侯願意出兵。正因為如此,如今我們躲在安邑這個小地方,反被黃巾賊人欺負!過不了幾個月,就會餓死!你們分析分析,這些諸侯們,他們為什麽不出兵?”三個老臣不敢對。
“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心中有鬼,手裏有兵啊!”
劉協冷笑一聲,道:“要糧是假,孤要的是兵.......有糧,就可以招兵買馬,就可以剿滅叛賊重建宗廟,就可以恢複我大漢威嚴!”
在此嚴峻的形勢下,老臣不得不接受劉協的定國之策,然後討論出一套新政五條,由三公持政,全力支持劉協組建武裝。
第十二章經營安邑(下)[本章字數:2473最新更新時間:2013-06-0308:25:14.0]
韓融帶著三百公卿宮人百官迴到安邑,從長安出來一千多人,損失十之六七,見麵無不落淚,大堂上又一次哭聲震天。太尉楊彪、太鴻臚陳紀、太仆韓融見到趙溫、趙岐、伏完皆是落淚不止,劉協和皇後伏壽陪淚。
李樂、董承、楊奉等幾個將領臉色尷尬,估計被發現了在城中安插了細作不好意思,跟這些老臣也沒有交情,恭賀後早早離去。
換衣、吃飯、分房等等,逐一安頓,亂了半夜方使百官各負其責,宮女、太監各司其職,朝廷再一次像朝廷。
第二日早朝,劉協目掃基情無限的百官,先是安撫一番,然後指出安邑小城供給有限,將昨日於趙溫等人討論的新政五條頒布。
提倡節儉,六十歲官員不跪拜,宮廷裁員,縮小朝廷規模和辦事範圍,三公輔政。
然後說到做到,大袖一揮,走了!
百官麵麵相窺,這就交給三公了?
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不得不再次安撫,除了不能泄露招兵買馬之外,方法全部用了,才收住這些老臣的心。
朝廷開始厲行節約,衣服方麵,除了官服不得有鮮豔色彩、不得繡花;仆從方麵,三公九卿仆從不得超過四個,以下官員,仆從不得超過兩個,等等,特別是皇帝和皇後,太監、宮女皆不得超過二十名.....
等等等等!
有皇帝一身作則,百官又是剛剛從死亡中掙紮出來,哪敢不服從,就算如此,直等到第四日,方梳理清楚。
此時劉協的馬術,在伏德教導下,已經頗為順溜,隻嫌郡治太小。皇後遣迴郡治女婢,調配三個順手的宮女,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宮女是大戶人家出身,見皇後學習賤業,嘴上不說,但眼神中頗為躲閃,皇後安然處之。
這是劉協第一次清閑下來,才覺著飯菜除了鹹意外,基本沒有其他味道。還有晚上休息堅持分居,然而看著妖嬈嫵媚,欲言又止的美人伏壽,連他自己都感覺到自己像一個恐怖分子。
這一日享受著美人相伴,閉目翻索記憶中的漢末曆史,突然啊呀一聲,想到兩個人,一個便是忠義無雙的太史慈,另一個是三個父親的呂布。
立時再也按捺不住,太史慈是劉協喜歡的一個將領,胸有大誌,武力非凡,在曲阿之戰失敗後躲入深山,眼看著就要被孫策小兒收降。至於呂布,戰力非凡,距離死亡還有3年,倒是不急,但太史慈可一刻也等不得了。
想到這裏,劉協圓睜雙目,立刻令老宦官趙義持符節到太史慈被收降的“涇縣”,封太史慈為禦林軍副統領,接令即刻北上。
希望能趕得上啊!
“報,張楊已在二十裏外安營,傳報朝廷,請人接受糧肉,並覲見皇上!”趙溫遣人請皇上到大堂。
劉協無法,這個不是甩手就能辦到的,張楊還是要拉攏的,畢竟他守著河東的一麵牆,於是換龍袍到大堂,諸將也一同被請來。
但大堂中情形卻是不妙,李樂與董承互不搭理,胡才與韓暹也相距甚遠。
劉協暗喜,估計都在為屯田鬧的不亦樂乎,劉協暗想,既然楊奉與董承走的很近,李樂與韓暹走的很近,那就先拿胡才下手,待會再添一把火,將胡才做掉。
張楊和董昭鮮衣怒甲走進大堂,神情優越,傳言皇帝三餐不濟,他今天的雪中送炭之舉,定然更顯忠心,敕封是必不可少,三唿萬歲後請罪,然後痛哭表忠心,表奏獻糧納貢,一切做作完畢,發現滿朝文武的目光還在自己身上,才見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是鮮衣,二人登時心中打鼓,皇帝這是演的哪一出?
似乎開解張楊和董昭的拘謹,劉協道:“朝廷提倡儉樸,但你們今日剛來,不知者不罪!”二人這才放下心,喜聽劉協話鋒一轉,終於聽到實質的東西,“帶兵護主,可見忠心,敕封張楊為大司馬,董昭為議郎!”此言一出,張楊立刻千恩萬謝,卻刺激到朝堂上的幾個將領。
偏心也不能這麽明顯吧,就因為張楊是大漢正式委任的太守,一見麵就封為大司馬,黃巾軍拚死拚活就該喝西北風?
登時眼睛都紅了!
劉協偷眼看了董昭,淡然釋然,高深莫測,估計能看出這是一場離間計,不過現在不能對他太好,曆史有訓,輕易得到的都不是好東西!
看時機已到,不待眾將鬧騰,立刻一串敕封下來,升董承為車騎將軍,楊奉為驃騎將軍,李樂為南將軍,韓暹為大將軍,胡才為衛將軍,範先為西將軍。
其時兵力最多的是韓暹,有兵六千,楊奉次之,有四千,李樂有三千、董承有三千,胡才最少,隻有不到兩千人馬。
劉協封胡才為衛將軍,就是引起雙方不滿,使其相互攻擊,從而逐漸消滅這些不忠的將領。
果不其然,敕封下來李樂第一個跳出來怒道:“末將從曹陽至今,拚死護衛皇上,更有北渡黃河救駕之功,他胡才有何功勞,竟在末將之上!”
胡才正得瑟,瞬間變了臉色,指著李樂大罵:“老子損兵折將抵禦李郭二賊時,是誰貪生怕死偷偷撤到黃河對岸,美其名曰為皇帝找船,我看送皇帝是假,逃命才是真!”
二人相互指責,朝堂口水飛濺。
文官們目瞪口呆,剛剛安穩沒幾天,難道又要逃亡,不過偷眼看去,三公安之若素,劉協波瀾不驚,心知有戲,都安定下來一心看笑話。
胡才、李樂越戰越勇,片刻之間已經拔刀出鞘。
“啪!”劉協果斷拍案,時機恰到好處,怒斥道:“怎麽,朝堂之上拔刀,想謀反嗎?”二人還沒有挾持朝廷的實力,立刻知趣告罪,改為怒目而視。
“韓大將軍,你是武將之首,你怎麽看?”劉協將皮球踢給剛剛升任大將軍的韓暹。
韓暹就等有人挑頭,卻裝足老大的樣子,沉思道:“李樂將軍有救駕之功,憑此一項,末將覺得李將軍的官職不止於南將軍一職!”明說吧,李樂的南將軍太低了,再升升!胡才的衛將軍太高了,再降降!
胡才雖是不聰明,但哪能不知其中含義,立刻不樂意,冷笑道:“皇上明鑒,韓暹近日搶奪末將屯田百畝,早已不睦,自然幫著李樂說話!”
劉協暗笑,這層窗戶紙此時不能點破,道:“朝廷不睦,孤深感自責。韓大將軍身為武將之首,當先為表率,孤言盡此,望諸將軍深思!胡才將軍降為前將軍,退朝!”說完掩麵離開。
胡才氣的哇哇亂叫,但實力就是權力,韓暹有六千兵馬,自己才兩千,皇上自然要依著韓暹,多想無益,立時扭頭便走。
李樂本希望升級,卻變成胡才降級,自己卻一動不動,心頭也惱火,不過卻將一股怨恨全在胡才身上,也是扭頭便走。
韓暹暗暗一笑,消滅胡才又多了一位盟友,轉身離開。
董承楊奉樂見其成,上前與張楊寒暄,張楊第一次覲見皇帝,就鬧得不歡而散,自然不高興,董昭偷偷用目光向後院一瞄,張楊立刻明白,立即托辭離開去見皇上。
百官各有想法,但卻沒人猜到,劉協迴到後院哈哈大笑,胡才倒了,下一個誰最軟呢?不過這些問題不用費腦子了,董昭來了,嘿嘿!
第十三章君臣都陰險[本章字數:2111最新更新時間:2013-06-0311:07:54.0]
“恭請皇上移駕河內!”張楊眼光很精準,見到劉協就提出先幸河內後還洛陽,並細說河內郡大災,導致民不聊生,即便屯田也到明天六月才見起色,期間難以自供;另諸將不睦,羌胡隨時可趁黃河結冰之際揮師攻打安邑,請皇上三思。
小看張楊了,隻不過眼光有點短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三言兩語打發了張楊,留下董昭。
“如果將河東郡交給你,你如何治理?”劉協不問離間計,不問緣由,徑直問河東,將董昭嚇了一跳。
其實劉協問的是朝廷-----現在河東就是朝廷,朝廷就是河東。
“微臣惶恐,臣剛到河東,尚不知朝廷詳情。但無論河東或是朝廷,必須先有兵馬!”董昭雖然惶恐,臨危仍然談吐沉穩,說話滴水不漏,朝廷河東都迴答了,人才!
“......”劉協一句話不說,直愣愣地看著董昭,心道這不是瞎說嗎,傻逼也知道要有兵馬。
“為今之計,聯合諸將北拒羌胡,南抗李、郭反賊,內平黃巾、黑山賊人,張楊忠心可鑒,三千兵馬留守安邑,可保皇上安全!”董昭開始出冷汗!
“......”劉協一片淡然,這是守城之計!
“若我領河東郡,當分兩步走。第一步繼續擴大屯田範圍,鼓勵遷移家屬,鼓勵迴家探親,黃巾賊人本來就是農戶,必會安心種田不願當賊,此舉可以分化消滅將領的人馬;然後用離間計,再次減弱諸將的實力,然後調張楊的河內兵馬彈壓,不動刀兵就可穩定河東郡。”董昭咽了一口吐沫,語調緩慢有度。
“第二步,收編胡才人馬,秣兵曆馬,以圖西都。朝堂惹惱韓暹李樂,必然出逃,韓暹、李樂與胡才共事多年,豈能猜不到,定然攔截,胡才必敗無疑。韓暹、李樂想要收編胡才殘部,董承、楊奉定然不肯,如此一來,皇上令張楊和範先各領本部相助,收其精壯為禦林軍,其餘遣歸家鄉,胡才屯田歸韓暹、李樂二將。這樣皇上擁有一支軍隊,然後待眾將消滅之後,盡收其輜重裝備,招兵買馬進兵長安!則重立宗廟指日可待!”
“這才老奸巨猾,我喜歡!”劉協非常滿意,此計平緩但重在可控,與他雷厲風行的計策稍有出入,但對於屯田的思路卻是很老道,很陰險!至於出兵長安,靠,長安現在連個人影都看不到,去了幹什麽,河套才是根據地。
“皇上大喜,此馬蹬極大的保持身體平衡,不易摔倒,禦林軍有此馬蹬,皇上可以無憂矣!”伏德跪下興奮道。
“還有呢?”劉協笑吟吟看著伏德。伏德很忠心,但愚蠢就難堪大任了。
“還有......能節省體力吧!”伏德深感皇上玩的太深沉了,過河都讓人背著,還裝什麽高深?
劉協一眼看出伏德不服氣,也不表明,微微歎道:“伏國舅,這幾天孤知道你很辛苦,為保護孤,三天沒有好好休息了,眼睛紅腫。但孤還是要說,作為文官,你能夠護君盡忠,孤真的很高興;但作為禦林軍統領,你小看馬蹬了!”
“英雄,總是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決定了曆史的走向!”劉協的話讓伏壽眼前一亮,皇上的談吐漸有大儒之風,逃亡的功勞嗎?
“國舅,你秘密采購八百馬蹬,和八百張軟皮料,運到皇後的住處,此事極度機密,你知我知皇後知,不得有第四個人知道!”
伏德諾諾退下,劉協用實際行動迎接伏壽的驚異目光,來到院中給馬喂了新鮮草料,又安撫了一會兒,踩著馬蹬縱身上馬,稍過一會便穩當下來,開始在院子中溜圈。
伏壽早已手捂櫻唇,守門的禦林軍嚇得大氣不敢出。
“有了馬蹬,騎馬變得很容易!”劉協為這番舉動加了一個注腳,他沒有說的是,在河東郡,即將出現一支精騎兵,從此橫掃河套,威震四海。
“報,董承與李樂二將因兩畝田地僵持不下,已小有摩擦,趙司徒問如何處理?”一個禦林軍將士在門外請令。
“不是讓司徒酌情處理嗎?”劉協無動於衷,這些人越亂,皇帝越安全。
“司徒大人說有緊要國事,請皇上到大堂親自決斷!”將士支支吾吾,劉協猜出這是三天沒有上朝,趙溫發飆了。
劉協悻悻跳下馬,附在伏壽耳邊交代:“孤去大堂,你令人取一張皮料,縫製在馬鞍上,將馬蹬遮住,留個上馬的空隙。”
走進大堂,趙溫、趙岐、王邑都在,徑直在正堂坐了,一臉笑容。
“皇上,董承與李樂二將因屯田僵持不下,如何處理?”趙溫臉有慍色。
“派人問他們一句話:胡才、楊奉在幹什麽!”
老臣們心道,他們自然在擴張屯田,忽而大驚,是啊,其他將軍都在擴張屯田,董承與李樂為了兩畝田打架,豈不是自毀前程!
這句話非常之妙!
“皇上,韓暹報告三十裏外發現黑山賊,請示是否出擊?”趙琦冷冷匯報。
“派人請他們想想:軍糧重要還是出擊重要,想好了再來請示!”這個不用迴答,如果能夠出擊,早就出擊了,還用請示嗎,這是扯淡!
“皇上大喜,張楊派人告知,張楊帶兵擔糧來見吾皇,不日即到!”王邑趕緊緩解大堂中的氣氛。
“太好了!”劉協拍案大喜,繼而大笑,影響獻帝一生的謀士終於到了。
曆史上的獻帝之所以被“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曹操聽從了一個謀士的建議。
這個謀士不是別人,就是董昭。
董昭是三國著名的謀士,原本歸附袁紹,因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而張邈與袁紹有矛盾,袁紹聽信讒言想要治董昭的罪,於是董昭以晉見漢獻帝為名,借機脫離袁紹,不料被張楊截留。董昭隨後歸附曹操。挾持獻帝,就是董昭為曹操出的主意,決定了獻帝最終被迫禪讓的結局。
而這個董昭,此時就在張楊麾下,而且更巧的是隨著張楊來了安邑。
“哈哈,來到漢末,第一個大將是徐晃,第一個謀士竟然是董昭!”劉協撫掌大笑,偷眼看幾個大臣微微失望的神色,解釋道:“孤不是為了張楊而笑,也不是為了糧食而笑,而是為了大漢又有了一個忠臣而笑!”眾老臣釋然,但他們不知,這個忠臣是張楊不錯,可劉協要的是董昭。
張楊確實是忠臣......至少是保皇派的堅定分子!
“皇上大喜啊,太仆韓融傳來捷報,講和成功,李郭二賊退兵了!”趙溫見到皇帝並未沉耽於美色,轉憂為喜,“韓太仆已經帶著文武百官渡過黃河,老臣已經派人去接,下午就到安邑!”
喜報接連不斷,雖然是曆史進程,但劉協忍不住歡喜,道:“速速安排,孤親自去接!”這些百官,能夠隨著獻帝顛簸流離,全是大大的忠臣,況且現在這個小朝廷,太缺人才了,雖然這些都不是征伐天下之才,但全是安邦定國的人才啊!
“老臣已經安排,這些不急,還有兩個急報,請皇上定奪。”趙溫攔住劉協猴急的勁頭,拿出三個折子,“曹操再次領兗州,遣使請封兗州牧?”
“告訴使者,用糧食來換!”
“車騎將軍袁紹占領並州、冀州,又攻占幽州大部,遣使來請官職!”
“告訴使者,用糧草換!”
“公孫瓚遣使請求調和!”
“用糧草換!以後凡是有使者來,沒有糧食一律免談!”
三個老臣和衛固目瞪口呆,剛剛還好好的,轉眼變成財迷了!
看著臣子的表情,劉協痛陳厲害:“諸侯們有個共識,都認為大漢完蛋了,難道你們不這麽認為?嗬嗬,所以從長安到安邑,長達半年,沒有一個諸侯願意出兵。正因為如此,如今我們躲在安邑這個小地方,反被黃巾賊人欺負!過不了幾個月,就會餓死!你們分析分析,這些諸侯們,他們為什麽不出兵?”三個老臣不敢對。
“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心中有鬼,手裏有兵啊!”
劉協冷笑一聲,道:“要糧是假,孤要的是兵.......有糧,就可以招兵買馬,就可以剿滅叛賊重建宗廟,就可以恢複我大漢威嚴!”
在此嚴峻的形勢下,老臣不得不接受劉協的定國之策,然後討論出一套新政五條,由三公持政,全力支持劉協組建武裝。
第十二章經營安邑(下)[本章字數:2473最新更新時間:2013-06-0308:25:14.0]
韓融帶著三百公卿宮人百官迴到安邑,從長安出來一千多人,損失十之六七,見麵無不落淚,大堂上又一次哭聲震天。太尉楊彪、太鴻臚陳紀、太仆韓融見到趙溫、趙岐、伏完皆是落淚不止,劉協和皇後伏壽陪淚。
李樂、董承、楊奉等幾個將領臉色尷尬,估計被發現了在城中安插了細作不好意思,跟這些老臣也沒有交情,恭賀後早早離去。
換衣、吃飯、分房等等,逐一安頓,亂了半夜方使百官各負其責,宮女、太監各司其職,朝廷再一次像朝廷。
第二日早朝,劉協目掃基情無限的百官,先是安撫一番,然後指出安邑小城供給有限,將昨日於趙溫等人討論的新政五條頒布。
提倡節儉,六十歲官員不跪拜,宮廷裁員,縮小朝廷規模和辦事範圍,三公輔政。
然後說到做到,大袖一揮,走了!
百官麵麵相窺,這就交給三公了?
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不得不再次安撫,除了不能泄露招兵買馬之外,方法全部用了,才收住這些老臣的心。
朝廷開始厲行節約,衣服方麵,除了官服不得有鮮豔色彩、不得繡花;仆從方麵,三公九卿仆從不得超過四個,以下官員,仆從不得超過兩個,等等,特別是皇帝和皇後,太監、宮女皆不得超過二十名.....
等等等等!
有皇帝一身作則,百官又是剛剛從死亡中掙紮出來,哪敢不服從,就算如此,直等到第四日,方梳理清楚。
此時劉協的馬術,在伏德教導下,已經頗為順溜,隻嫌郡治太小。皇後遣迴郡治女婢,調配三個順手的宮女,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宮女是大戶人家出身,見皇後學習賤業,嘴上不說,但眼神中頗為躲閃,皇後安然處之。
這是劉協第一次清閑下來,才覺著飯菜除了鹹意外,基本沒有其他味道。還有晚上休息堅持分居,然而看著妖嬈嫵媚,欲言又止的美人伏壽,連他自己都感覺到自己像一個恐怖分子。
這一日享受著美人相伴,閉目翻索記憶中的漢末曆史,突然啊呀一聲,想到兩個人,一個便是忠義無雙的太史慈,另一個是三個父親的呂布。
立時再也按捺不住,太史慈是劉協喜歡的一個將領,胸有大誌,武力非凡,在曲阿之戰失敗後躲入深山,眼看著就要被孫策小兒收降。至於呂布,戰力非凡,距離死亡還有3年,倒是不急,但太史慈可一刻也等不得了。
想到這裏,劉協圓睜雙目,立刻令老宦官趙義持符節到太史慈被收降的“涇縣”,封太史慈為禦林軍副統領,接令即刻北上。
希望能趕得上啊!
“報,張楊已在二十裏外安營,傳報朝廷,請人接受糧肉,並覲見皇上!”趙溫遣人請皇上到大堂。
劉協無法,這個不是甩手就能辦到的,張楊還是要拉攏的,畢竟他守著河東的一麵牆,於是換龍袍到大堂,諸將也一同被請來。
但大堂中情形卻是不妙,李樂與董承互不搭理,胡才與韓暹也相距甚遠。
劉協暗喜,估計都在為屯田鬧的不亦樂乎,劉協暗想,既然楊奉與董承走的很近,李樂與韓暹走的很近,那就先拿胡才下手,待會再添一把火,將胡才做掉。
張楊和董昭鮮衣怒甲走進大堂,神情優越,傳言皇帝三餐不濟,他今天的雪中送炭之舉,定然更顯忠心,敕封是必不可少,三唿萬歲後請罪,然後痛哭表忠心,表奏獻糧納貢,一切做作完畢,發現滿朝文武的目光還在自己身上,才見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是鮮衣,二人登時心中打鼓,皇帝這是演的哪一出?
似乎開解張楊和董昭的拘謹,劉協道:“朝廷提倡儉樸,但你們今日剛來,不知者不罪!”二人這才放下心,喜聽劉協話鋒一轉,終於聽到實質的東西,“帶兵護主,可見忠心,敕封張楊為大司馬,董昭為議郎!”此言一出,張楊立刻千恩萬謝,卻刺激到朝堂上的幾個將領。
偏心也不能這麽明顯吧,就因為張楊是大漢正式委任的太守,一見麵就封為大司馬,黃巾軍拚死拚活就該喝西北風?
登時眼睛都紅了!
劉協偷眼看了董昭,淡然釋然,高深莫測,估計能看出這是一場離間計,不過現在不能對他太好,曆史有訓,輕易得到的都不是好東西!
看時機已到,不待眾將鬧騰,立刻一串敕封下來,升董承為車騎將軍,楊奉為驃騎將軍,李樂為南將軍,韓暹為大將軍,胡才為衛將軍,範先為西將軍。
其時兵力最多的是韓暹,有兵六千,楊奉次之,有四千,李樂有三千、董承有三千,胡才最少,隻有不到兩千人馬。
劉協封胡才為衛將軍,就是引起雙方不滿,使其相互攻擊,從而逐漸消滅這些不忠的將領。
果不其然,敕封下來李樂第一個跳出來怒道:“末將從曹陽至今,拚死護衛皇上,更有北渡黃河救駕之功,他胡才有何功勞,竟在末將之上!”
胡才正得瑟,瞬間變了臉色,指著李樂大罵:“老子損兵折將抵禦李郭二賊時,是誰貪生怕死偷偷撤到黃河對岸,美其名曰為皇帝找船,我看送皇帝是假,逃命才是真!”
二人相互指責,朝堂口水飛濺。
文官們目瞪口呆,剛剛安穩沒幾天,難道又要逃亡,不過偷眼看去,三公安之若素,劉協波瀾不驚,心知有戲,都安定下來一心看笑話。
胡才、李樂越戰越勇,片刻之間已經拔刀出鞘。
“啪!”劉協果斷拍案,時機恰到好處,怒斥道:“怎麽,朝堂之上拔刀,想謀反嗎?”二人還沒有挾持朝廷的實力,立刻知趣告罪,改為怒目而視。
“韓大將軍,你是武將之首,你怎麽看?”劉協將皮球踢給剛剛升任大將軍的韓暹。
韓暹就等有人挑頭,卻裝足老大的樣子,沉思道:“李樂將軍有救駕之功,憑此一項,末將覺得李將軍的官職不止於南將軍一職!”明說吧,李樂的南將軍太低了,再升升!胡才的衛將軍太高了,再降降!
胡才雖是不聰明,但哪能不知其中含義,立刻不樂意,冷笑道:“皇上明鑒,韓暹近日搶奪末將屯田百畝,早已不睦,自然幫著李樂說話!”
劉協暗笑,這層窗戶紙此時不能點破,道:“朝廷不睦,孤深感自責。韓大將軍身為武將之首,當先為表率,孤言盡此,望諸將軍深思!胡才將軍降為前將軍,退朝!”說完掩麵離開。
胡才氣的哇哇亂叫,但實力就是權力,韓暹有六千兵馬,自己才兩千,皇上自然要依著韓暹,多想無益,立時扭頭便走。
李樂本希望升級,卻變成胡才降級,自己卻一動不動,心頭也惱火,不過卻將一股怨恨全在胡才身上,也是扭頭便走。
韓暹暗暗一笑,消滅胡才又多了一位盟友,轉身離開。
董承楊奉樂見其成,上前與張楊寒暄,張楊第一次覲見皇帝,就鬧得不歡而散,自然不高興,董昭偷偷用目光向後院一瞄,張楊立刻明白,立即托辭離開去見皇上。
百官各有想法,但卻沒人猜到,劉協迴到後院哈哈大笑,胡才倒了,下一個誰最軟呢?不過這些問題不用費腦子了,董昭來了,嘿嘿!
第十三章君臣都陰險[本章字數:2111最新更新時間:2013-06-0311:07:54.0]
“恭請皇上移駕河內!”張楊眼光很精準,見到劉協就提出先幸河內後還洛陽,並細說河內郡大災,導致民不聊生,即便屯田也到明天六月才見起色,期間難以自供;另諸將不睦,羌胡隨時可趁黃河結冰之際揮師攻打安邑,請皇上三思。
小看張楊了,隻不過眼光有點短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三言兩語打發了張楊,留下董昭。
“如果將河東郡交給你,你如何治理?”劉協不問離間計,不問緣由,徑直問河東,將董昭嚇了一跳。
其實劉協問的是朝廷-----現在河東就是朝廷,朝廷就是河東。
“微臣惶恐,臣剛到河東,尚不知朝廷詳情。但無論河東或是朝廷,必須先有兵馬!”董昭雖然惶恐,臨危仍然談吐沉穩,說話滴水不漏,朝廷河東都迴答了,人才!
“......”劉協一句話不說,直愣愣地看著董昭,心道這不是瞎說嗎,傻逼也知道要有兵馬。
“為今之計,聯合諸將北拒羌胡,南抗李、郭反賊,內平黃巾、黑山賊人,張楊忠心可鑒,三千兵馬留守安邑,可保皇上安全!”董昭開始出冷汗!
“......”劉協一片淡然,這是守城之計!
“若我領河東郡,當分兩步走。第一步繼續擴大屯田範圍,鼓勵遷移家屬,鼓勵迴家探親,黃巾賊人本來就是農戶,必會安心種田不願當賊,此舉可以分化消滅將領的人馬;然後用離間計,再次減弱諸將的實力,然後調張楊的河內兵馬彈壓,不動刀兵就可穩定河東郡。”董昭咽了一口吐沫,語調緩慢有度。
“第二步,收編胡才人馬,秣兵曆馬,以圖西都。朝堂惹惱韓暹李樂,必然出逃,韓暹、李樂與胡才共事多年,豈能猜不到,定然攔截,胡才必敗無疑。韓暹、李樂想要收編胡才殘部,董承、楊奉定然不肯,如此一來,皇上令張楊和範先各領本部相助,收其精壯為禦林軍,其餘遣歸家鄉,胡才屯田歸韓暹、李樂二將。這樣皇上擁有一支軍隊,然後待眾將消滅之後,盡收其輜重裝備,招兵買馬進兵長安!則重立宗廟指日可待!”
“這才老奸巨猾,我喜歡!”劉協非常滿意,此計平緩但重在可控,與他雷厲風行的計策稍有出入,但對於屯田的思路卻是很老道,很陰險!至於出兵長安,靠,長安現在連個人影都看不到,去了幹什麽,河套才是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