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尊嚴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時間已經不多了,經曆這場戰爭,懷柔不可能不引起朝廷的震動。這個時代的政治家們在所謂的儒家道德層次上的考慮遠遠高於國家利益,不可預知朝廷會怎樣看待懷柔的這些新生事物,隻能盡量的規避風險。不管他願不願意,和當權者斡旋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而以他這二十一世紀的思維方式和不羈但有些懦弱的個性,前途兇多吉少。拖著疲憊的身軀,武安國挨個會見了各種實業團體的股東,把和自己相關的產業分流出去。打了勝仗,反而要低價轉讓自己的股份,大家都認為武安國燒昏了腦子。但看他一臉赤誠,也不忍拒絕。“大概武典史缺錢吧,但沒見武典史要做什麽啊,高人行事,凡人是猜不出的,不如買一些股票現實”,大家心裏這麽想。通過半公開買賣的方式,幾天之內,懷柔縣又多了很多小股東。經過一番整合,終於在朝廷沒有反應之前,把各個商行、廠礦分成了幾大利益集團,按武安國的建議,稱為某某集團公司。
木器、染料行業的大股東變成了楊老漢,冶金製造等相關行業歸了張五哥。人們都說二人命好,在井邊撿迴了財神爺。“我那天怎麽沒想起來去打水呢”,有人開玩笑的打趣張五。玻璃行業被徐誌塵買下,其他陶瓷、建材等林林總總,也都名花有主。
買主不乏附近幾個縣的讀書人,經過兩年的時間,北平儒林對實業的看法已經有所改觀,懷柔義學裏在武安國的下意識推動下,有幾個寄宿在這裏的儒生已經開始重新詮釋儒學真意。在他們的學派中,大聖先師並未主張歧視工商業,並且主張博采百家之長。亞聖也主張尊重民意,不有“民為貴,社稷次之”這句話嗎!而把讀書人團結到新興產業中,是武安國經過深思而安排的關鍵一步。
盡管武安國開出的價格很低,仍然有很多股份留在他手中沒有賣掉。而他的現金,已經夠買下半個北平。強行給郭璞、李善平、張正心、薑曄、曹振等人塞了些股票之後,武安國把剩餘的股票捐給了學校,作為學校發展的基金,學校裏麵已經建立了實驗室,老師和學生們可以在那裏嚐試自己的想法,有了新的可獲利產品,很快就會被消息靈通的商人買下,所得學校和發明者均分。如果形成良性循環,不出十年,學校就可以靠自身的力量獨立生存了。
經過這些安排,武安國終於可以放心的籌劃如何同朝廷交往。“即使將來自己出了問題,這幾年的努力也不會跟著被毀掉。種子已經撒下,就看什麽時候它能長成參天大樹了”。
而燕王朱棣,這些天則忙著處理軍中事務。在獲勝的當天,這個年青的王子充分顯示出他的軍事才華。命令疲憊不堪的懷柔鄉勇負責打掃戰場和收集俘虜。禦林軍和其他兩縣的鄉勇,連同懷柔炮兵則被安排在千戶王正浩和季滄海的帶領下穿過山穀,追擊殘敵。追出不遠即繳獲了蒙古人壓後的輜重,蒙古潰兵不敢再迴頭,輜重都沒帶就逃向了北口城,準備憑借城牆拖延時間。被屠戮過的北口城已經沒有了百姓,正好使隨後趕到的張正武沒有後顧之憂。架上火炮,張正武把複仇的炮火盡情的傾泄在城頭上,一個多時辰,城牆多處倒塌,禦林軍百戶李堯一馬當先衝進城去,見人就砍。殺紅了眼的禦林軍和眾鄉勇幾乎同時衝上,蒙古殘兵除少部分開溜較快外,幾乎被全殲。北口城的未幹的鮮血讓明軍失去了最後的理智,王正浩帶兵迴師時,沒有帶一個俘虜。
從石門穀伏擊敵軍開始,到北口城收複為止,此戰,三個縣的鄉勇和禦林軍共殲敵四萬餘,是一個少有的大捷。周衡和林火風的隊伍幾乎沒有損失,其他兩支人馬則損失很大。禦林軍傷亡過半。懷柔鄉勇一整連騎兵,生還不到六十人,幾乎人人帶傷,步兵情況稍好,也有三十多人犧牲。死亡人數在朱棣眼中並不重要,他高興的是自己初次作戰就取得這樣的戰果。盡管他不是很理解武安國為什麽對陣亡幾個將士耿耿於懷,但還盡量學著武安國的樣子,他認為這樣至少可以讓將士用命,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不可缺少的天分。在朝廷下達新的命令前,朱棣把禦林軍就駐紮在懷柔城外,特地從北平府調了銀子,向李善平和張五定購了整支禦林軍的裝備,每人三眼火銃和馬刀各一把,盔甲一身。並且破天荒地不是征調,而是入鄉隨俗的購買,給足了武安國麵子。這個訂單足夠李、張兩個人的公司加班加點忙活一個月。李善平的軍工廠原本就屬於半官方性質,每支火銃上都有編號,利潤雖高,但除了衙門,哪裏有什麽訂單。因此這次這筆貨做得格外用心。
因為親自見識過火器的威力,朱棣對此非常熱衷,隻要有時間,就要練上幾下,沒幾天已經能左右開弓。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在戰利品的分配問題上,朱棣又送了武安國一個人情。禦林軍繳獲的輜重,鑒於大明軍令,必須造冊上繳。而水淹蒙古軍時剩下的五萬多匹戰馬,則屬於團練們繳獲,朱棣認為理當由武安國來支配。他也想借機看看這個據說是北平第一富人是怎樣分配這些財產。讓他大開眼界的是,武安國把其中四成變成了現銀,獎勵給了懷柔眾鄉勇,並從中拿出一部分酬謝了來援的其他兩縣鄉勇。剩下的六成,則按當時組建鄉勇出資的多少,分給了投資人。明初馬貴,每個投資人的迴收都是投入的數倍,眉開眼笑。朱棣仔細思量,對武安國更加佩服,這樣一來,下次再組鄉勇,還不是人人都會出錢出力?高,實在是高。中原百姓厭戰者多,有時寧可忍辱負重,這迴看到戰爭的好處,可能會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武安國不太懂禮節,朱棣和他交往經常忘掉王爺的身份,所以兩人相處還比較愉快。讓朱棣更佩服的是武安國給鄉勇買保險這件事,武安國告訴朱棣,中原士兵怕死,並不是缺乏勇氣。而是一旦本人出了問題,世代務農為生的家中就少了一個勞動力,沒人照顧家人。所以必須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奮勇直前。尊重他們的生存條件,比用什麽來鼓動他們更有效。
“武兄這個辦法雖好,但幾乎是銀子打造軍隊,人少時可以,如果帶兵多了,哪有去找這多銀子”。朱棣聽了武安國的介紹後,懷疑的問。武安國等的就是這句,把懷柔的物產一一介紹給他,告訴他說:如果光靠田賦和軍屯,肯定不行。農業看天吃飯,受外界影響太多。並且豐年時候,米也會賤。不如工商業,現在大明和高麗、倭國、琉球、蒙古之間,都有行商來往。這些新鮮東西可以讓別的國家的銀子源源不斷流入中原。工商業的稅收比農業要穩定得多,有了錢,自然可以組織裝備精良的軍隊,徐大將軍說如果火銃射速能和弓箭一樣快,三萬明軍就可以掃平漠北,現在火銃射速幾乎是弓箭的二倍,三萬明軍,足以讓蒙古人再也不敢南下牧馬。比起長年戰爭,要省錢得多。
朱棣瞪大了的眼睛燃燒著少年的熱切,掃平漠北,是他從小的誌向。武安國通過這幾天和朱棣的交往早已了解。這個少年據說很小時候就被朱元璋抱在陣前,見慣了殺伐之聲,身上有著一種特別的霸氣。除了講義氣,重感情外,少年朱棣殘暴的一麵也讓武安國深為震驚。王正浩等收複北口城,未留一個俘虜,朱棣不但沒有責怪,競大讚殺得好,親自取了敵人首級去祭祀自己陣亡的部下。武安國昏迷那幾天,朱棣讓鄉勇把四千多俘虜全部綁在城外,隻要武安國不治,就一並給武安國殉葬。好在武安國醒的及時,和郭璞以連日血光太重,殺俘不祥為理由,才勸動了他。四千多俘虜除了挑出五百模樣齊整的去南京獻俘外,其餘朱棣認為留著終究是禍患,不如殺了幹淨。武安國勸了半天,最後許諾,有一計可以讓元人再不敢來騷擾,朱棣方才罷手,且看武安國如何處置。
武安國把戰俘中老弱和輕傷的挑出,命他們抬著缺胳膊少腿的重傷者火速離開中原,沿途不準耽擱,請朱棣派兵押送。剩下的三千來俘虜,武安國命令王浩押了他們去修懷柔通往各地的馬路,他們可以讓傷員捎信給自己的族人,每人可以用駿馬三匹贖迴,苦役期限到被贖為止。朱棣大樂,心道:“你武安國不願殺人,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綁票土匪,這樣一來,蒙古人聽自己殘廢的族人講了火器的厲害,心裏肯定懼怕不敢再來惹事。而修路這種累活讓俘虜去幹,省了工錢又賺了良馬,真是除了奸商,沒人想出這種歹毒招數,我就給你這招數加點料吧!”。點頭應允,命禦林軍百戶李堯帶人押送蒙古人取道北口城出塞。那李堯家人俱喪於戰火,對蒙古人恨之入骨,沿途百般虐待,這些傷兵本來傷重,加上天寒地凍,平安迴到漠北的不到三成。武安國哪裏知道李堯的身世和朱棣的想法,還以為做了善事,卻不知這善事要是派錯了人,比惡事還狠毒。
閑暇時,朱棣總是纏著武安國問這問那,這個少年對新鮮事物好奇心極重,什麽都想了解。在不露威嚴的時候,他和別的少年沒有什麽兩樣。這讓武安國對影響他多少有了些信心。“自幼高高在上,周圍都是些講君臣父子的儒生,對普通人,根本就不放在眼裏。所以也不會在乎普通人的生死,這也許是朱棣殘暴的關鍵”武安國暗地裏想,“盡力改變他吧,無論將來如何,至少他現在,是保護懷柔新生事物的一個強援”。所以武安國迴答得也認真,從水車的工作原理到玻璃的製造方法,不厭其煩。言談間暗示他,所有人都處在一個共同的天空下,每個人也許出身不同,但都值得尊重。比如說這些工匠,商人,沒有他們,就沒有生活中種種便利。一些武安國自己也似懂非懂的經濟理論,也說給他聽了。朱棣最感興趣的就是人文地理,對於塞外概況,從武安國、曹振和王飛雨口中打聽的格外詳細。“武兄,朱棣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個蓋世英雄,像衛青和霍去病一樣”,一次兩人聊得開心,朱棣低聲告訴武安國,他母親是個普通妃子,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是馬皇後把他放在眼前帶大。因此他想報答馬皇後,所以等當今太子當了皇帝,自己就給他把疆土擴大一倍。這樣既報答了馬後養育之恩,又可以讓自己的母親在九泉下風風光光。“我命中注定當不上皇帝,但我要當王子中最有建樹的”,朱棣憧憬著自己的未來。
武安國看著這個成熟中帶著些幼稚的少年,心中十分感慨,“在我知道的曆史中,你可是一個雄霸天下的皇帝呢,不過在這個曆史的分支就不好說了,誰能預知未來呢”!。他安慰的拍拍朱棣的肩膀,在紙上用自製的鵝毛筆畫著記憶中的地圖,在做“驢客”的時候,世界地圖每天掛在床頭,武安國幾乎能數出世界名勝。為了讓朱棣眼界開擴些,他逐個解釋給朱棣。“世界上並不隻有中原和塞外,世界很大”。武安國勾勒幾筆,“這是倭國,這是琉球,這是遼東,本來是我國的土地,被蒙古人交給了高麗人管理。這是印度,再往西,應該是土耳其人的天下。西邊的西邊,還有不列顛,法蘭西兩個國家,他們之間戰爭打了很長時間,這個像靴子一樣的半島上有一個城市叫佛羅倫撒,這些人和我們語言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在大明南邊是大海,西南邊的大理現在還在蒙古人手中。大海中有一個島嶼,叫夷洲,三國時就是吳國的領土。夷洲往南有數不清的島嶼,最大的一個像這樣,不知有沒人住”武安國的講著,思緒已經飄到了自己那個時代,澳大利亞,一個美麗而讓人傷心的地方。“倭國往東不知多遠的海上,是一片更大的土地,比中原還大,還肥沃……”。朱棣拿著筆,在武安國手後重複著,兩個人不覺聊到天亮。
“武兄,等將來父皇讓我領兵出塞,咱們先把這”朱棣往遼東一指,“拿迴來,然後一直向西,把蒙古人趕到山那邊去”。朱棣的手指伸過了阿爾卑斯山脈,“然後把武兄說的藍眼睛美女搶一批迴來,給常茂他們做老婆”,朱棣想起自己的好友,常遇春的兒子,家中的河東獅子將來的狼狽,促狹的笑著。斂住笑容,又鄭重的說,“然後咱們造大船,把老在海邊搶東西的倭人,統統扔到大海裏去,再把你說的這塊比中原還大的土地也占了,把隻要日月照得到的地方,統統都變成我大明領土”。
“好氣魄,好一個隻要日月照得到的地方,都變成我大明領土”十三郎推門闖了進來,敢在燕王殿下麵前如此放肆的,隻會是懷柔武安國的狐朋狗友。“日月不滅,照我大明,燕王殿下好氣魄,真的有那麽一天,曹振願意做二位的帳前先鋒,把大明旗號插滿這張圖紙”。十三郎把大手重重的拍在圖紙上,豪氣幹雲,雖然很多地方他從來沒聽說。
“占了這些地方,殿下能保證這些地方的百姓過得都好嗎”?武安國輕輕的問。
“不知道”!
“那你占這麽大地方有什麽用呢”?
朱棣很茫然的看著武安國,為什麽讓百姓過得好是統治者得責任呢?這個問題他從來沒有想過。師父隻教過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來沒說過統治者還有責任。
“殿下,我是從商人的角度上看的,百姓向你納稅,就等於買了你的保護,當政者收了稅,相當於接受了保護百姓各項利益的契約,所以必需保證百姓的利益不受外敵和不良官吏的侵犯,否則就是違約”。趁著朱棣年青,武安國灌輸道。“管他能聽進多少呢,至少在他心中,會有百姓這一個概念”,這一刻,武安國覺得自己更像是朱棣的老師。
“武兄,我帶來了天大的喜事”。十三郎早習慣了武安國的謬論,不和他辯駁,把今天讓所有人振奮的消息帶了過來。
這是徐達軍再次大捷的消息。納哈出一死,蒙古人朝廷失去了一個支柱,騷擾也沒了力量。徐達去了後顧之憂,連下蒙古人十數城。元帝脫古思帖木兒萬般無奈,聽了丞相建議,派使者請和。去帝號,割應昌、和林與河套一帶給明,請留可汗位,地位等同安南、琉球等藩屬,歲供良馬。無論皇帝是否允和,元朝從此都不作為一個朝代而存在了。
尊嚴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時間已經不多了,經曆這場戰爭,懷柔不可能不引起朝廷的震動。這個時代的政治家們在所謂的儒家道德層次上的考慮遠遠高於國家利益,不可預知朝廷會怎樣看待懷柔的這些新生事物,隻能盡量的規避風險。不管他願不願意,和當權者斡旋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而以他這二十一世紀的思維方式和不羈但有些懦弱的個性,前途兇多吉少。拖著疲憊的身軀,武安國挨個會見了各種實業團體的股東,把和自己相關的產業分流出去。打了勝仗,反而要低價轉讓自己的股份,大家都認為武安國燒昏了腦子。但看他一臉赤誠,也不忍拒絕。“大概武典史缺錢吧,但沒見武典史要做什麽啊,高人行事,凡人是猜不出的,不如買一些股票現實”,大家心裏這麽想。通過半公開買賣的方式,幾天之內,懷柔縣又多了很多小股東。經過一番整合,終於在朝廷沒有反應之前,把各個商行、廠礦分成了幾大利益集團,按武安國的建議,稱為某某集團公司。
木器、染料行業的大股東變成了楊老漢,冶金製造等相關行業歸了張五哥。人們都說二人命好,在井邊撿迴了財神爺。“我那天怎麽沒想起來去打水呢”,有人開玩笑的打趣張五。玻璃行業被徐誌塵買下,其他陶瓷、建材等林林總總,也都名花有主。
買主不乏附近幾個縣的讀書人,經過兩年的時間,北平儒林對實業的看法已經有所改觀,懷柔義學裏在武安國的下意識推動下,有幾個寄宿在這裏的儒生已經開始重新詮釋儒學真意。在他們的學派中,大聖先師並未主張歧視工商業,並且主張博采百家之長。亞聖也主張尊重民意,不有“民為貴,社稷次之”這句話嗎!而把讀書人團結到新興產業中,是武安國經過深思而安排的關鍵一步。
盡管武安國開出的價格很低,仍然有很多股份留在他手中沒有賣掉。而他的現金,已經夠買下半個北平。強行給郭璞、李善平、張正心、薑曄、曹振等人塞了些股票之後,武安國把剩餘的股票捐給了學校,作為學校發展的基金,學校裏麵已經建立了實驗室,老師和學生們可以在那裏嚐試自己的想法,有了新的可獲利產品,很快就會被消息靈通的商人買下,所得學校和發明者均分。如果形成良性循環,不出十年,學校就可以靠自身的力量獨立生存了。
經過這些安排,武安國終於可以放心的籌劃如何同朝廷交往。“即使將來自己出了問題,這幾年的努力也不會跟著被毀掉。種子已經撒下,就看什麽時候它能長成參天大樹了”。
而燕王朱棣,這些天則忙著處理軍中事務。在獲勝的當天,這個年青的王子充分顯示出他的軍事才華。命令疲憊不堪的懷柔鄉勇負責打掃戰場和收集俘虜。禦林軍和其他兩縣的鄉勇,連同懷柔炮兵則被安排在千戶王正浩和季滄海的帶領下穿過山穀,追擊殘敵。追出不遠即繳獲了蒙古人壓後的輜重,蒙古潰兵不敢再迴頭,輜重都沒帶就逃向了北口城,準備憑借城牆拖延時間。被屠戮過的北口城已經沒有了百姓,正好使隨後趕到的張正武沒有後顧之憂。架上火炮,張正武把複仇的炮火盡情的傾泄在城頭上,一個多時辰,城牆多處倒塌,禦林軍百戶李堯一馬當先衝進城去,見人就砍。殺紅了眼的禦林軍和眾鄉勇幾乎同時衝上,蒙古殘兵除少部分開溜較快外,幾乎被全殲。北口城的未幹的鮮血讓明軍失去了最後的理智,王正浩帶兵迴師時,沒有帶一個俘虜。
從石門穀伏擊敵軍開始,到北口城收複為止,此戰,三個縣的鄉勇和禦林軍共殲敵四萬餘,是一個少有的大捷。周衡和林火風的隊伍幾乎沒有損失,其他兩支人馬則損失很大。禦林軍傷亡過半。懷柔鄉勇一整連騎兵,生還不到六十人,幾乎人人帶傷,步兵情況稍好,也有三十多人犧牲。死亡人數在朱棣眼中並不重要,他高興的是自己初次作戰就取得這樣的戰果。盡管他不是很理解武安國為什麽對陣亡幾個將士耿耿於懷,但還盡量學著武安國的樣子,他認為這樣至少可以讓將士用命,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不可缺少的天分。在朝廷下達新的命令前,朱棣把禦林軍就駐紮在懷柔城外,特地從北平府調了銀子,向李善平和張五定購了整支禦林軍的裝備,每人三眼火銃和馬刀各一把,盔甲一身。並且破天荒地不是征調,而是入鄉隨俗的購買,給足了武安國麵子。這個訂單足夠李、張兩個人的公司加班加點忙活一個月。李善平的軍工廠原本就屬於半官方性質,每支火銃上都有編號,利潤雖高,但除了衙門,哪裏有什麽訂單。因此這次這筆貨做得格外用心。
因為親自見識過火器的威力,朱棣對此非常熱衷,隻要有時間,就要練上幾下,沒幾天已經能左右開弓。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在戰利品的分配問題上,朱棣又送了武安國一個人情。禦林軍繳獲的輜重,鑒於大明軍令,必須造冊上繳。而水淹蒙古軍時剩下的五萬多匹戰馬,則屬於團練們繳獲,朱棣認為理當由武安國來支配。他也想借機看看這個據說是北平第一富人是怎樣分配這些財產。讓他大開眼界的是,武安國把其中四成變成了現銀,獎勵給了懷柔眾鄉勇,並從中拿出一部分酬謝了來援的其他兩縣鄉勇。剩下的六成,則按當時組建鄉勇出資的多少,分給了投資人。明初馬貴,每個投資人的迴收都是投入的數倍,眉開眼笑。朱棣仔細思量,對武安國更加佩服,這樣一來,下次再組鄉勇,還不是人人都會出錢出力?高,實在是高。中原百姓厭戰者多,有時寧可忍辱負重,這迴看到戰爭的好處,可能會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武安國不太懂禮節,朱棣和他交往經常忘掉王爺的身份,所以兩人相處還比較愉快。讓朱棣更佩服的是武安國給鄉勇買保險這件事,武安國告訴朱棣,中原士兵怕死,並不是缺乏勇氣。而是一旦本人出了問題,世代務農為生的家中就少了一個勞動力,沒人照顧家人。所以必須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奮勇直前。尊重他們的生存條件,比用什麽來鼓動他們更有效。
“武兄這個辦法雖好,但幾乎是銀子打造軍隊,人少時可以,如果帶兵多了,哪有去找這多銀子”。朱棣聽了武安國的介紹後,懷疑的問。武安國等的就是這句,把懷柔的物產一一介紹給他,告訴他說:如果光靠田賦和軍屯,肯定不行。農業看天吃飯,受外界影響太多。並且豐年時候,米也會賤。不如工商業,現在大明和高麗、倭國、琉球、蒙古之間,都有行商來往。這些新鮮東西可以讓別的國家的銀子源源不斷流入中原。工商業的稅收比農業要穩定得多,有了錢,自然可以組織裝備精良的軍隊,徐大將軍說如果火銃射速能和弓箭一樣快,三萬明軍就可以掃平漠北,現在火銃射速幾乎是弓箭的二倍,三萬明軍,足以讓蒙古人再也不敢南下牧馬。比起長年戰爭,要省錢得多。
朱棣瞪大了的眼睛燃燒著少年的熱切,掃平漠北,是他從小的誌向。武安國通過這幾天和朱棣的交往早已了解。這個少年據說很小時候就被朱元璋抱在陣前,見慣了殺伐之聲,身上有著一種特別的霸氣。除了講義氣,重感情外,少年朱棣殘暴的一麵也讓武安國深為震驚。王正浩等收複北口城,未留一個俘虜,朱棣不但沒有責怪,競大讚殺得好,親自取了敵人首級去祭祀自己陣亡的部下。武安國昏迷那幾天,朱棣讓鄉勇把四千多俘虜全部綁在城外,隻要武安國不治,就一並給武安國殉葬。好在武安國醒的及時,和郭璞以連日血光太重,殺俘不祥為理由,才勸動了他。四千多俘虜除了挑出五百模樣齊整的去南京獻俘外,其餘朱棣認為留著終究是禍患,不如殺了幹淨。武安國勸了半天,最後許諾,有一計可以讓元人再不敢來騷擾,朱棣方才罷手,且看武安國如何處置。
武安國把戰俘中老弱和輕傷的挑出,命他們抬著缺胳膊少腿的重傷者火速離開中原,沿途不準耽擱,請朱棣派兵押送。剩下的三千來俘虜,武安國命令王浩押了他們去修懷柔通往各地的馬路,他們可以讓傷員捎信給自己的族人,每人可以用駿馬三匹贖迴,苦役期限到被贖為止。朱棣大樂,心道:“你武安國不願殺人,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綁票土匪,這樣一來,蒙古人聽自己殘廢的族人講了火器的厲害,心裏肯定懼怕不敢再來惹事。而修路這種累活讓俘虜去幹,省了工錢又賺了良馬,真是除了奸商,沒人想出這種歹毒招數,我就給你這招數加點料吧!”。點頭應允,命禦林軍百戶李堯帶人押送蒙古人取道北口城出塞。那李堯家人俱喪於戰火,對蒙古人恨之入骨,沿途百般虐待,這些傷兵本來傷重,加上天寒地凍,平安迴到漠北的不到三成。武安國哪裏知道李堯的身世和朱棣的想法,還以為做了善事,卻不知這善事要是派錯了人,比惡事還狠毒。
閑暇時,朱棣總是纏著武安國問這問那,這個少年對新鮮事物好奇心極重,什麽都想了解。在不露威嚴的時候,他和別的少年沒有什麽兩樣。這讓武安國對影響他多少有了些信心。“自幼高高在上,周圍都是些講君臣父子的儒生,對普通人,根本就不放在眼裏。所以也不會在乎普通人的生死,這也許是朱棣殘暴的關鍵”武安國暗地裏想,“盡力改變他吧,無論將來如何,至少他現在,是保護懷柔新生事物的一個強援”。所以武安國迴答得也認真,從水車的工作原理到玻璃的製造方法,不厭其煩。言談間暗示他,所有人都處在一個共同的天空下,每個人也許出身不同,但都值得尊重。比如說這些工匠,商人,沒有他們,就沒有生活中種種便利。一些武安國自己也似懂非懂的經濟理論,也說給他聽了。朱棣最感興趣的就是人文地理,對於塞外概況,從武安國、曹振和王飛雨口中打聽的格外詳細。“武兄,朱棣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個蓋世英雄,像衛青和霍去病一樣”,一次兩人聊得開心,朱棣低聲告訴武安國,他母親是個普通妃子,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是馬皇後把他放在眼前帶大。因此他想報答馬皇後,所以等當今太子當了皇帝,自己就給他把疆土擴大一倍。這樣既報答了馬後養育之恩,又可以讓自己的母親在九泉下風風光光。“我命中注定當不上皇帝,但我要當王子中最有建樹的”,朱棣憧憬著自己的未來。
武安國看著這個成熟中帶著些幼稚的少年,心中十分感慨,“在我知道的曆史中,你可是一個雄霸天下的皇帝呢,不過在這個曆史的分支就不好說了,誰能預知未來呢”!。他安慰的拍拍朱棣的肩膀,在紙上用自製的鵝毛筆畫著記憶中的地圖,在做“驢客”的時候,世界地圖每天掛在床頭,武安國幾乎能數出世界名勝。為了讓朱棣眼界開擴些,他逐個解釋給朱棣。“世界上並不隻有中原和塞外,世界很大”。武安國勾勒幾筆,“這是倭國,這是琉球,這是遼東,本來是我國的土地,被蒙古人交給了高麗人管理。這是印度,再往西,應該是土耳其人的天下。西邊的西邊,還有不列顛,法蘭西兩個國家,他們之間戰爭打了很長時間,這個像靴子一樣的半島上有一個城市叫佛羅倫撒,這些人和我們語言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在大明南邊是大海,西南邊的大理現在還在蒙古人手中。大海中有一個島嶼,叫夷洲,三國時就是吳國的領土。夷洲往南有數不清的島嶼,最大的一個像這樣,不知有沒人住”武安國的講著,思緒已經飄到了自己那個時代,澳大利亞,一個美麗而讓人傷心的地方。“倭國往東不知多遠的海上,是一片更大的土地,比中原還大,還肥沃……”。朱棣拿著筆,在武安國手後重複著,兩個人不覺聊到天亮。
“武兄,等將來父皇讓我領兵出塞,咱們先把這”朱棣往遼東一指,“拿迴來,然後一直向西,把蒙古人趕到山那邊去”。朱棣的手指伸過了阿爾卑斯山脈,“然後把武兄說的藍眼睛美女搶一批迴來,給常茂他們做老婆”,朱棣想起自己的好友,常遇春的兒子,家中的河東獅子將來的狼狽,促狹的笑著。斂住笑容,又鄭重的說,“然後咱們造大船,把老在海邊搶東西的倭人,統統扔到大海裏去,再把你說的這塊比中原還大的土地也占了,把隻要日月照得到的地方,統統都變成我大明領土”。
“好氣魄,好一個隻要日月照得到的地方,都變成我大明領土”十三郎推門闖了進來,敢在燕王殿下麵前如此放肆的,隻會是懷柔武安國的狐朋狗友。“日月不滅,照我大明,燕王殿下好氣魄,真的有那麽一天,曹振願意做二位的帳前先鋒,把大明旗號插滿這張圖紙”。十三郎把大手重重的拍在圖紙上,豪氣幹雲,雖然很多地方他從來沒聽說。
“占了這些地方,殿下能保證這些地方的百姓過得都好嗎”?武安國輕輕的問。
“不知道”!
“那你占這麽大地方有什麽用呢”?
朱棣很茫然的看著武安國,為什麽讓百姓過得好是統治者得責任呢?這個問題他從來沒有想過。師父隻教過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來沒說過統治者還有責任。
“殿下,我是從商人的角度上看的,百姓向你納稅,就等於買了你的保護,當政者收了稅,相當於接受了保護百姓各項利益的契約,所以必需保證百姓的利益不受外敵和不良官吏的侵犯,否則就是違約”。趁著朱棣年青,武安國灌輸道。“管他能聽進多少呢,至少在他心中,會有百姓這一個概念”,這一刻,武安國覺得自己更像是朱棣的老師。
“武兄,我帶來了天大的喜事”。十三郎早習慣了武安國的謬論,不和他辯駁,把今天讓所有人振奮的消息帶了過來。
這是徐達軍再次大捷的消息。納哈出一死,蒙古人朝廷失去了一個支柱,騷擾也沒了力量。徐達去了後顧之憂,連下蒙古人十數城。元帝脫古思帖木兒萬般無奈,聽了丞相建議,派使者請和。去帝號,割應昌、和林與河套一帶給明,請留可汗位,地位等同安南、琉球等藩屬,歲供良馬。無論皇帝是否允和,元朝從此都不作為一個朝代而存在了。